塑料助剂业务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业务。
ACR加工助剂、抗冲改性剂、MBS抗冲改性剂、MC抗冲改性剂
ACR加工助剂 、 抗冲改性剂 、 MBS抗冲改性剂 、 MC抗冲改性剂
一般项目: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生物基材料制造;生物基材料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合成材料销售;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销售;货物进出口;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89亿 | 9.43% |
客户二 |
1.11亿 | 5.56% |
客户三 |
6153.06万 | 3.08% |
客户四 |
3461.58万 | 1.73% |
客户五 |
2762.08万 | 1.3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3.08亿 | 17.99% |
供应商二 |
1.24亿 | 7.22% |
供应商三 |
1.12亿 | 6.55% |
供应商四 |
8371.19万 | 4.88% |
供应商五 |
8246.78万 | 4.8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16亿 | 6.53% |
客户二 |
6895.03万 | 3.88% |
客户三 |
6857.80万 | 3.86% |
客户四 |
6020.99万 | 3.39% |
客户五 |
3730.67万 | 2.1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2.48亿 | 17.46% |
供应商二 |
1.07亿 | 7.51% |
供应商三 |
8281.67万 | 5.84% |
供应商四 |
8121.34万 | 5.73% |
供应商五 |
7364.38万 | 5.1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76亿 | 9.58% |
第二名 |
8124.39万 | 4.44% |
第三名 |
3487.42万 | 1.90% |
第四名 |
3242.62万 | 1.77% |
第五名 |
2942.01万 | 1.6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51亿 | 9.22% |
第二名 |
1.41亿 | 8.58% |
第三名 |
1.08亿 | 6.59% |
第四名 |
9578.80万 | 5.83% |
第五名 |
8335.27万 | 5.0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86亿 | 15.37% |
第二名 |
1.05亿 | 5.64% |
第三名 |
5308.57万 | 2.86% |
第四名 |
4794.32万 | 2.58% |
第五名 |
2847.18万 | 1.5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70亿 | 10.14% |
第二名 |
1.13亿 | 6.74% |
第三名 |
7019.16万 | 4.17% |
第四名 |
6912.02万 | 4.11% |
第五名 |
6551.87万 | 3.90%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44亿 | 18.76% |
第二名 |
9078.31万 | 6.97% |
第三名 |
4466.14万 | 3.43% |
第四名 |
3609.05万 | 2.77% |
第五名 |
1724.60万 | 1.3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7450.60万 | 6.99% |
第二名 |
5928.09万 | 5.56% |
第三名 |
4682.88万 | 4.39% |
第四名 |
4270.17万 | 4.00% |
第五名 |
4018.65万 | 3.77%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行业发展情况和公司市场地位 1、塑料助剂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塑料助剂行业属于“C制造业之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之C26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之C2661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 塑料制品由于具有原料广泛、易于加工成型、价廉物美的优点,同时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农业、医药、化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而塑料的广泛应用离不开塑料助剂的使用,作为一种功能性助剂,目的在于降低成本、提质...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行业发展情况和公司市场地位
1、塑料助剂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塑料助剂行业属于“C制造业之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之C26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之C2661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
塑料制品由于具有原料广泛、易于加工成型、价廉物美的优点,同时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农业、医药、化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而塑料的广泛应用离不开塑料助剂的使用,作为一种功能性助剂,目的在于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提升塑料制品的附加值。
塑料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度较高,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转为稳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素质提升逐步成为主要发展趋势,绿色、高效、多功能将是塑料助剂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1)PVC助剂:PVC(聚氯乙烯)因其耐腐蚀性、电绝缘性、阻燃性、质量轻、强度高且易于加工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包装材料、医疗行业、汽车工业、家居用品等领域。公司作为PVC助剂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在本领域深耕30余年,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目前公司PVC助剂综合产能近20万吨,其中ACR加工助剂和抗冲改性剂年产能8.6万吨,MBS抗冲改性剂年产能7万吨(部分产线可与工程塑料助剂产品共用),MC抗冲改性剂年产能4万吨,产品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
行业竞争格局:PVC助剂行业属于发展的成熟阶段。ACR产品国内主要竞争对手为日科化学、山东东临等,公司ACR产品主要应用于管/型材、地板墙板、片材、发泡板等制品,尤其在管/型材、地板墙板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MBS产品对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目前主要竞争对手为日韩企业。MC产品为传统CPE的替代品,目前产能4万吨/年,国内生产厂商较多。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安全环保监管趋严,行业整合不断加剧,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在ACR领域,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优化现有产品、持续丰富产品类别,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稳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在MBS领域,对标国外企业,力争产品质量及性能进一步提升,抢占国外企业的市场份额;在MC产品领域,有效利用好现有产能,发挥其配套其他产品的作用,提高产品盈利水平。
(2)工程塑料助剂:经过持续的研究开发,公司业务拓展到工程塑料助剂领域,公司利用现有MBS部分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用于生产工程塑料助剂相关产品(该产线与公司MBS产品共通使用)。工程塑料助剂相较于公司PVC助剂,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产品附加值高,产品下游主要为改性塑料,终端应用领域为汽车、家电、电子、电气、机械、建筑等。
行业竞争格局:公司开发的工程塑料助剂相关产品主要有PC/ABS增韧改性剂(MBS_GM系列产品)、ABS高胶粉、ASA胶粉,国内高端牌号产品主要以进口为主。PC/ABS增韧改性剂,国内主要进口日本钟渊、美国陶氏、韩国LG等,国内市场需求量约为3-5万吨,目前该类产品公司已经实现批量销售;ABS高胶粉,高端牌号国内主要进口韩国锦湖、巴斯夫等,国内市场需求量约为30-40万吨,目前该类产品公司已实现批量销售;ASA胶粉,主要以英力士、沙特基础工业、日本UMG、韩国锦湖、韩国LG为主,国内潜在市场需求量约为10万吨。因工程塑料高强度、轻量化的性能,在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机等行业有着普遍应用,公司的工程塑料增韧改性剂就是对塑料强度起关键性作用的原料,这些行业的大力发展,也会刺激公司该类产品的需求。除上述产品外,公司也在加紧对环氧树脂、PMMA、膨胀微球等产品进行研发,已陆续进入中试和大试阶段,做大做强工程塑料助剂的蛋糕。
2、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产品属于“C制造业之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之C265合成材料制造之C2651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发展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一次性塑料制品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生物可降解材料能够在特定环境下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兼顾环保型和使用需求。而可降解材料品种PBAT/PLA是当前使用量最大的降解材料之一,PBAT与PLA及其他降解材料共混改性,可制成购物袋、快递包装袋、农膜、餐盒餐具、刀叉、吸管等。针对白色污染消耗领域,国家正式推出“禁塑令”,2020年1月19日,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分步实施禁塑措施,确保大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各个省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文件,在相关领域、相应时点开展禁塑相关工作。公司顺应国家禁塑令政策,提前布局,介入生物降解材料领域,已投资建设完成年产6万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BAT项目,并已于2023年底结转为固定资产;其次是对生物基降解材料PLA进行研发,已顺利完成了中试试验。
可降解材料作为国内新兴的行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当前受制于政策执行力度较低,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体系不完善,以及下游制品价格仍高于传统不可降解制品等原因,可降解材料的市场推广面临一定压力。
(二)报告期内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和用途
1、塑料助剂业务
(1)通用塑料PVC助剂业务
公司PVC助剂产品主要有ACR加工助剂和抗冲改性剂、MBS抗冲改性剂、MC抗冲改性剂,综合产能近20万吨。公司ACR加工助剂和抗冲改性剂主要应用于PVC管材、PVC型材、木塑(WPC)地板、石塑(SPC)地板、PVC墙板、PVC透明片材、PVC发泡板等领域;公司MBS抗冲改性剂产品主要应用于PVC透明片材制品(医药包装、消费品包装等)、PVC管材制品、磁卡材料以及其他功能膜材料等领域;MC抗冲改性剂产品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胶管、胶带、胶板、PVC型材管材改性等领域。产品主要用于上述下游制品的加工和改性,赋予制品优良的加工性、抗冲性和耐候性等性能。
(2)工程塑料助剂业务
通过多年塑料助剂行业经验,经过持续的科研创新,公司成功开发出适用于PC/ABS合金材料的增韧改性剂(MBS_GM系列产品)、ABS高胶粉和ASA胶粉。为了快速、批量化、连续化生产上述产品,公司已对原厂区部分MBS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用于生产上述产品。相比通用塑料助剂相关产品,工程塑料助剂相关产品的技术壁垒更高,也有着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①PC/ABS增韧改性剂(MBS_GM系列产品),PC常与ABS等其他工程塑料品种共混制成合金材料,以使制品兼具PC和ABS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气、机械等领域。公司产品主要用于该材料的增韧改性,由于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国内主要进口日本钟渊、美国陶氏、韩国LG为主,目前公司该产品已经实现批量销售,正在进一步开拓市场。
②ABS高胶粉,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橡胶,核壳型聚合物。ABS高胶粉与SAN树脂作为主要原料掺混制成ABS树脂。ABS树脂以优良的机械、力学、热学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机械和建材等领域。我国是ABS树脂的生产大国,但是ABS高胶粉的高端牌号产品因技术要求较高产能较小,国际以韩国锦湖、巴斯夫等为主。目前公司该产品已实现批量销售,正在进一步开拓市场。
③ASA胶粉,是一种由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橡胶组成的三元聚合物,属于抗冲改性树脂。ASA胶粉与SAN树脂作为主要原料掺混制成ASA树脂。ASA树脂以优良的耐候性能、机械性能和耐高温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及建筑等领域。受制于较高的技术门槛,国内ASA胶粉的产能较小,国际上以英力士、沙特基础工业、日本UMG、韩国锦湖、韩国LG等。
工程塑料助剂业务是公司目前重点拓展的领域之一。报告期,公司不断提升工程塑料助剂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和稳定性,大力开拓销售市场,做好技术服务,工程塑料助剂相关产品的销量增长较快,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673.4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2.46%。
2、生物可降解材料业务
PBAT和PLA是当前使用量最大的降解材料之一,PBAT与PLA或其他降解材料共混改性,可制成购物袋、快递包装袋、农膜、餐盒餐具、刀叉、吸管等生物可降解制品。
公司已具备年产6万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BAT产品的生产能力。当前,PBAT产品下游需求受原材料价格以及可降解材料市场相关政策推行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该生产装置亦可满足聚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已烷二甲醇酯)等的生产。公司研发中心对PETG产品做了大量研发工作,已顺利通过中试,目前该生产线正在通过技改以同时满足PETG聚酯材料的生产。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主要原材料均为石化产品,报告期价格受宏观经济、市场供求关系、厂家停车检修等多种因素的综
合影响波动。
备注:临沂瑞丰安全生产许可证、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备案证明有效期限将于下一报告期内届满,具备相应续期条件,将正常办理续期手续。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持续创新和研发优势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PVC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研发实力雄厚。公司历来重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注重研发成果转化,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取得8项专利证书,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现时有效的专利共计68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
2、核心技术团队和关键技术人员优势
公司已建立拥有多学科背景的研发团队,制定了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绩效考核制度,注重提高科研人才的积极性,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内生动力;同时,公司注重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引进业内专业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为持续研发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3、规模和装备优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塑料助剂综合产能近20万吨,其中,ACR加工助剂和抗冲改性剂产能8.6万吨,MBS抗冲改性剂产能7万吨(部分产线可供公司工程塑料助剂相关产品使用),MC抗冲改性剂产能4万吨。公司生产规模处于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公司生产设备先进,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控制,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品牌和市场优势
公司注重品牌建设,坚持以技术优势带动产品优势、以产品优势强化品牌优势,公司“鲁山”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公司产品质量稳定,技术服务水平高,可以根据客户不同需求提供不同配方,在客户中建立了较高的满意度、信任度。经过长期的积累,公司的产品和“鲁山”品牌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客户群体。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紧紧围绕年度经营计划和目标任务,聚焦主营业务,持续推进产品迭代升级、结构优化,深挖市场潜力,主营产品综合销量稳中有增,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同时继续按计划有序推进新产品业务的开发工作,推动公司产业转型升级。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0,078.92万元,同比增长12.66%;实现营业利润3,200.42万元,同比下降65.32%;实现利润总额3,227.49万元,同比下降64.13%。主营业务产品方面,报告期ACR加工助剂和抗冲改性剂实现营业收入94,288.31万元,同比上升3.43%;MBS抗冲改性剂实现营业收入75,000.91万元,同比上升21.71%;MC抗冲改性剂实现营业收入19,492.66万元,同比下降4.28%;工程塑料助剂实现营业收入10,673.42万元,同比上升212.46%。
业绩驱动因素:(1)报告期,公司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市场开发等措施,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同时,报告期内原材料采购均价较去年有所上涨,公司相应提高了产品售价。上述原因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报告期,受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影响,产品综合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年产6万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BAT项目于2023年底转为固定资产,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和可转债利息费用摊销;公司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对相关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较去年同期增加。上述原因导致本报告期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的发展战略
1、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当前主营业务,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创新水平,不断进行工艺改进,促进产品迭代升级和结构优化,探索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2、深度拓展工程塑料助剂产品业务,重点提升产品性能指标和质量稳定性,紧贴市场需求,力争产品销量快速增长;同时,积极研发其他高端塑料助剂,推动塑料助剂业务的转型升级。
3、继续积极推进可降解材料及聚酯材料PETG/PCTG业务发展。充分利用好现有PBAT生产装置,一方面要加大下游可降解市场的开拓力度,目前公司PBAT产品及改性料产品已小批量供货;另一方面,按计划有序推进该装置的技术改造相关工作,以使该装置可同时满足聚酯材料PETG/PCTG产品的生产需求。
4、以瑞丰生物为依托,继续拓展合成生物材料产品。瑞丰生物已完成丁二酸、右旋糖酐产品的中试,右旋糖酐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销售,将继续积极开拓市场,同时通过技术合作积极寻求开发新的生物材料产品。
5、公司控股子公司瑞丰玥能致力于实现黑磷材料的低成本产业化,目前已完成百公斤级试验装置的稳定运行,产出各梯次符合质量要求的黑磷产品,正在为吨级中试装置的建设做各项准备工作。未来公司将继续以瑞丰玥能为实施主体,逐步完成黑磷产品生产工艺优化定型,最终完成低成本规模化制备黑磷的目标。
6、公司自主研发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粘结剂SBR系列产品,目前已送样多家锂电池客户,目前正处于测试中。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切入新能源材料业务,一是继续提升SBR的性能指标,争取达到日本爱宇隆、日本瑞翁的同等技术水平,实现SBR负极粘结剂的国产替代。二是积极拓展其他品类负极粘结剂及其他新能源电池材料。
7、积极寻求新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项目孵化、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等方式,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公司转型升级。
公司一方面坚定不移的经营好当前主营业务,完善既有产品的生产工艺,优化产品结构,推动稳定健康发展,通过持续创新继续巩固行业地位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新项目的推进。通过以上发展战略,立足于实业,争做品质一流,品种丰富,具备持续创新和研发能力的国际知名新材料生产销售商。
(二)2025年经营计划
1、科研创新方面
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创新水平。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推出质量更高更稳定、附加值更高、性能更优、更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不断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可持续发展方面
持续做好安全、环保工作,坚持绿色健康发展。继续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加强事故应急演练;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环保治理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3、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注重多方面人才培养。公司规模日益扩大,对相关的技术、管理等方面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司将积极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机制,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生产制造方面
不断进行工艺改进、技术改造,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理念,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降本增效,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5、市场开拓方面
持续挖掘市场潜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公司产品的品牌优势,准确把握市场变化,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6、公司治理方面
继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规范运作水平。严格遵守证监会、深交所等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加强董监高培训,提高规范意识和管理效率。
(三)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均为石化产品,受国际原油价格、市场供求关系、停车检修等因素影响较大。报告期内,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全年来看,上半年呈上涨趋势,下半年呈下跌趋势,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的价格波动较大。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将不利于公司生产成本的控制,可能对公司的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通过采取多元化采购渠道、加强市场调研、优化库存管理等措施应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影响;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定价较灵活,会根据原材料采购价格的变动及时调整产品销售价格。
2、应收账款风险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规模也相应增长。公司主要应收账款债务方多是规模较大、资信良好、实力较强、与公司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公司,应收账款回款有保障。但如果公司短期内应收账款大幅提升,客户出现财务状况恶化或无法按期付款的情况,将会使公司面临坏账损失的风险,从而对资金周转和利润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持续加强内部控制,加强销售人员对应收账款的催收责任,并将其纳入业绩考核;公司实行定期与不定期对账制度;公司设有专门法律事务部门,通过采取催收、诉讼等多种措施保证应收账款回款,降低坏账风险。
3、安全生产和环保的风险
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料涉及易燃、易爆化学品,其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爆燃等安全事故,可能因此造成较大的损失,相关安全监管部门也可能对公司采取罚款、责令停产等行政措施,进而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公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随着国家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上级主管部门对环保监管要求或将升级,公司可能存在需要根据新要求改进工艺或升级改造设备设施的情况,可能对生产和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安全和环保风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公司通过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推行清洁生产、引入先进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安全和环保风险。同时,公司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将安全环保理念融入日常运营,力争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4、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虽然公司ACR、MBS主营业务产品有较强的性能优势、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但近年来国内外同行业争夺市场份额的状况在加剧,会通过降低产品销售价格以促进产品销售。为了维护与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也采取适当降低产品售价以应对市场竞争,可能对公司产品的毛利率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质量水平,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服务,避免陷入“价格战”等恶性竞争的局面。
5、新产品业务的风险
公司除了PVC助剂、工程塑料助剂相关产品,还布局了:(一)投资建设了年产6万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BAT项目和2万吨ECH项目;(二)全资子公司瑞丰生物,已完成一步法聚乳酸、丁二酸、右旋糖酐等产品的中试,目前右旋糖酐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销售,正在进一步开拓市场;(三)针对目前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较为低迷的状况,着手对PETG/PCTG聚酯材料进行研究,已完成中试试验,目前该生产线正在通过技改以同时满足该产品的生产;(四)控股子公司瑞丰玥能,已实现黑磷百公斤级试验装置的稳定运行,产出各梯次符合质量要求的黑磷产品,目前正按计划推进黑磷低成本产业化的相关工作;(五)完成新能源电池粘结剂SBR产品的大试生产,目前正处于送样测试阶段,以及进行性能改进提升等工作,公司介入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
以上新介入的领域,为公司近年来围绕董事会确定的实现转型升级战略的重要举措,虽然投资经过了充分考察论证,履行了审批程序,部分产品属于高科技水平的领域,但毕竟属于新兴领域,公司缺乏行业经验,或者处于起步阶段,对报告期的业绩影响较为有限。可能面临相关产品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市场开拓效果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生产技术与工艺控制不到位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存在原材料价格和产品售价大幅波动等风险,从而对公司业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6、固定资产折旧和可转债利息摊销的风险
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之年产6万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BAT项目于2023年末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转为固定资产。报告期内,因项目需进行技改,以及可降解材料市场不及预期等因素,装置未实现正常运行。报告期内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募投项目转固后可转债利息摊销计入财务费用,合计影响本报告期业绩3,988.11万元,并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230.13万元。目前该装置技改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使其能联产PETG/PCTG聚酯材料,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投入运行。但若该装置技改不及预期,或者技改完成后仍不能正常运行,不能获得预期的市场销售规模和效益,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还有可能继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
公司将密切关注相关资产的折旧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持续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不断提高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和财务运作水平;同时将加速推进项目进程,合理利用闲置资产,通过资产盘活带来的效益降低费用的冲击。
7、国内外宏观环境及贸易政策变化的风险
近年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冲突和贸易摩擦不断,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不利影响和挑战。特别是2025年4月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各国加征关税,中国给予对等反击。虽然公司产品出口美国销售收入占比较小(2024年度约99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到0.5%),但公司下游部分客户产品出口美国业务较多,因此会间接影响公司业务。同时,也会给公司带来一定机遇。公司美国竞争对手陶氏化学等在高端工程塑料助剂等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在中国的关税政策下,产品将难以进入中国市场,给公司相关产品的进口替代提供了机遇。
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以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