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鹏飞

i问董秘
企业号

300350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国内综合物流、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和地理信息数据服务。

  • 产品类型:

    物流服务、智能移动服务、测绘及数据产品、供应链业务

  • 产品名称:

    方案设计 、 运输 、 仓储 、 装卸 、 配送 、 信息处理 、 核心电子元器件或医疗器械通关 、 物流等供应链管理服务 、 智慧城市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 运营服务 、 基础测绘 、 实景三维 、 军民融合 、 高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 、 软件开发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信息咨询(不含人才中介及限制项目);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国内、国际货运代理(海运、陆运、空运);装卸、搬运及相关服务;劳务服务(不含限制项目,限制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不含限制项目);供应链管理及相关配套服务;汽车租赁;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信息安全设备销售;电子产品销售;通讯设备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五金产品批发;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日用品销售;针纺织品销售;办公用品销售;照相器材及望远镜批发;照相机及器材销售;音响设备销售;家用视听设备销售;照明器具销售;建筑材料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化妆品批发;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电池销售;食用农产品批发;物联网技术研发、软件开发;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航空运输设备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石油制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煤炭及制品销售;汽车装饰用品销售;国内贸易代理;商务代理代办服务;汽车拖车、求援、清障服务;汽车销售;二手车经纪;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普通货运、货物专用运输、大型物件运输(一级)(集装箱);货物联运及配送;仓储;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食品销售;酒类经营;无船承运业务;食品进出口;国际道路货物运输。(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5-04-29 
业务名称 2024-12-31
国内综合物流服务营业收入(元) 1.96亿

主营构成分析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2024-12-31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2021-12-31
2021-06-30
2020-12-31
2020-06-30
2019-12-31
2019-06-30
2018-12-31
2018-06-30
2017-12-31
2017-06-30
2016-12-31
2016-06-30
2015-12-31
2015-06-30
2014-12-31
2014-06-30
2013-12-31
2013-06-30
2012-12-31
2011-12-31
2010-12-31
2009-12-31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5 没用 1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8.45%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513.59万 13.50%
第二名
2796.87万 8.37%
第三名
2501.79万 7.48%
第四名
1673.78万 5.01%
第五名
1367.68万 4.0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4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1.82%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396.61万 32.71%
第二名
2272.74万 7.91%
第三名
1336.35万 4.65%
第四名
1048.05万 3.65%
第五名
832.16万 2.9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510.3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26.28%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325.14万 9.19%
第二名
1786.71万 4.94%
第三名
1639.62万 4.53%
第四名
1411.77万 3.90%
第五名
1347.09万 3.7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5.71%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479.03万 15.52%
第二名
2941.80万 10.19%
第三名
1119.74万 3.88%
第四名
1001.99万 3.47%
第五名
765.28万 2.6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770.3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7.04%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620.30万 5.09%
第二名
1694.38万 3.29%
第三名
1604.41万 3.12%
第四名
1439.07万 2.80%
第五名
1412.15万 2.7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035.2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1.43%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275.76万 5.40%
第二名
2011.47万 4.77%
第三名
1670.68万 3.96%
第四名
1628.69万 3.86%
第五名
1448.59万 3.4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08%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650.88万 6.75%
第二名
2604.19万 4.82%
第三名
2588.51万 4.79%
第四名
2400.61万 4.44%
第五名
1770.65万 3.2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778.54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1.75%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15.20万 7.22%
第二名
2385.85万 5.91%
第三名
1414.94万 3.51%
第四名
1049.73万 2.60%
第五名
1012.83万 2.5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17%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98.50万 4.92%
第二名
2270.61万 3.73%
第三名
2260.91万 3.71%
第四名
2103.77万 3.45%
第五名
2039.90万 3.3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386.12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7.07%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235.44万 7.48%
第二名
1299.81万 3.00%
第三名
1093.82万 2.53%
第四名
1045.29万 2.42%
第五名
711.75万 1.6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政策引导和协调推动下,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扎实推进,物流运行环境不断改善,物流与产业加速融合创新,市场规模优势继续巩固,社会物流运行效率稳步提升,全年物流运行呈现积极变化。  (一)物流需求规模总量扩张,新质物流加速发展,供需适配均衡发展  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6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比2023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物流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物流业总收入13.8万亿元,同比增长4.9%。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物流需求有所回暖。在政策拉动、需求多样等因素影响下,新旧动能...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政策引导和协调推动下,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扎实推进,物流运行环境不断改善,物流与产业加速融合创新,市场规模优势继续巩固,社会物流运行效率稳步提升,全年物流运行呈现积极变化。
  (一)物流需求规模总量扩张,新质物流加速发展,供需适配均衡发展
  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6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比2023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物流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物流业总收入13.8万亿元,同比增长4.9%。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物流需求有所回暖。在政策拉动、需求多样等因素影响下,新旧动能叠加、交替回升态势更趋明显,物流需求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向高品质加快转型,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8%,增长贡献率为77%,是物流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国民经济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物流需求结构整体改善,新引擎拉动作用逐步显现,绿色化、数字化类型物流需求发展态势明显,农产品物流总额,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占比合计为7%,比重保持稳定;工业品物流总额占比88%,同比略有回落。
  2024年工业品物流总额31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传统产业物流进一步调整转型,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动能有所减弱,新质产业稳步发展壮大,智能制造、高技术制造等高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高技术产品物流量增速超过15%,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产品物流量分别增长15.6%、14.2%,成为工业品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亮点。
  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综合服务竞争力持续提升,2024年头部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规模超过2万亿,占全行业比重超过16%。2024年,我国物流供需协同性不断增强,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重要保障。从物流与经济数据对比来看,物流实物量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长、物流活跃性良好,全年各季度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均维持5%以上,均高于同期GDP增长;全年景气指数均值为51.7%,呈“前稳后升”格局,与货运量运行态势同步。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稳步下降
  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9.0万亿元,同比增长4.1%,与GDP的比率为14.1%,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各环节物流费用比率均有所下降,运输费用与GDP比率为7.6%,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与GDP比率1.7%,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保管成本与GDP比率4.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伴随新质生产力发展升级,物流结构向优、管理向质发展。一是高效运输方式恢复较快,全年民航货运量同比增长22.1%。二是协同运输方式发展态势良好,跨运输方式信息互联共享稳步推进,多式联运业务快速发展,在费用构成中多式联运与运输代理运输方式占比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三是水运效能有所提升,全年水运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8.8%。四是供应链体系逐步建立,协同推动全链条降本,重点物流企业供应链服务订单量增速超过10%,重点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比重超过65%,大型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日趋紧密,通过流程优化、设施共享、信息对接等手段推进全链条物流降本。
  (三)政策赋能基础设施升级,物流发展环境向好
  现代物流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完善流通体制、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为现代物流发展指明方向。多部门协同发力,宏观政策与物流专项政策紧密配合,一系列减税降费、降低成本、助企纾困举措陆续落地见效,有效提振物流需求,进一步优化物流营商环境。
  物流基础设施升级完善,交通物流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全年完成物流相关固定资产投资约3.8万亿元。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成果丰硕,物流枢纽聚集效应逐步显现。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物流枢纽体系,国家物流枢纽总数增至151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枢纽网络,有力推动产业与物流的集聚发展,提升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新增枢纽着力在功能布局上更加科学合理,强化多式联运、信息集成等综合服务能力,实现跨方式、跨区域、跨领域的高效衔接与融合。
  国际物流建设布局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引领沿线共建国家经贸合作持续加深,沿线物流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等多通道格局初步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创造与东盟、南亚等地区机遇,海外供应链网络有所拓展。2024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38,468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出口254,545亿元,增长7.1%;进口183,923亿元,增长2.3%。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220,685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出口122,095亿元,增长9.6%;进口98,589亿元,增长2.7%。
  (四)物流行业效益边际改善,企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全球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国际物流通道的稳定性和畅通性存在风险,物流企业在拓展国际业务、构建全球物流网络面临较多阻碍。从国内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传统物流模式难以满足新形态高时效、精准性和智能化的要求,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效果尚不明显。经营成本刚性上涨,挤压盈利空间。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物流具备长期向好的发展条件,物流企业向高质量、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趋势仍将延续。物流企业服务升级与产业融合激发潜能释放,物流服务向综合供应链转型,重点物流企业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增长近13.7%,占比稳步提升,生鲜、装备制造、服装等专业细分领域供应链业务增长潜力依然较大。物流企业出海步伐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物流网络正在加快构建的同时,制造出海物流需求明显增加,跨境物流迎来发展红利,物流企业积极扩大国际辐射范围、提升跨境服务能力,为我国高水平开放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是综合性现代物流服务业,主要为各类制造业客户、进出口贸易主体提供标准化、一站式的全球物流服务产品以及定制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合同物流服务商,可以根据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包括方案设计、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各项服务。公司在提供标准化的货运服务、仓储租赁及库内操作和门到门交付的解决方案之外,结合客户需求,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干线或区域物流商在特定环节和区域的比较优势,委托外协对象执行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弥补了公司不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营运线路的营运能力,提高物流作业的集货配载率,降低物流成本。公司以全链路的精益陆运服务为基底,通过链接班列、海运、空运及多式联运等不同运输方式,为客户提供弹性化、一站式国际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包括方案设计、运输、仓储、装卸、关务、转运、联运、国际货代及末端配送等全链路物流服务。公司根据客户供应链环节的特性,延伸为核心客户企业提供定制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在国内、国际一站式物流服务基础上,提供代理采购、供应链贸易等供应链管理服务,该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体系中起到了辅助配套作用,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
  公司始终以提供服务的稳定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为根本理念,致力于构建完善畅通的全球运输体系,打造高效的全球物流运营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全球物流与供应链服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业务协同整合的优势
  公司凭借在国内合同物流及供应链管理领域多年的运营经验和资源积累,以国内公路物流服务为基础,逐步向国际物流延伸,形成了整合运营的核心能力,为客户提供多网络、长链条、一体化的全链贯通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定制化、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有效增强客户粘性。
  2、专业服务能力的优势
  公司具备大件运输、无船承运人、《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国际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备案)》、《TIR持证人》资格证书和海关部门颁发的“高级认证企业”AEO认证等资格,通过自建现代化物流基地,部署高效的国内仓储网络和干支线配送体系,以公路陆运为基石集成不同跨境运输方式,为客户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同时享有海关便捷通关优势,可以缩短通关时间、简化通关手续,构造触达全球的端到端网络服务能力与精细化物流履约管理能力。
  3、资金结算的优势
  公司跨境运输服务的境外运力需求通常需要提前向供应商支付运费、操作费等相关费用,供应商和客户对公司的资金结算信誉、周期和综合实力均有较高要求。公司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能够确保准时、及时根据协议要求支付供应商各种费用以及为客户垫付相应费用,资金的良性循环有效支撑了公司物流运营能力和客户粘性。
  4、优质品牌的优势
  公司在长期业务发展过程中,经过多年行业积淀,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和优质的客户资源,公司在与客户的合作中,以满足客户服务标准化与需求个性化的要求,得到市场及客户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口碑。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66%,2023年第四季度宏图创展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因此剔除宏图创展影响后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2.67亿元,剔除上述影响后本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度同期增长25.26%;其中国内综合物流服务收入1.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10%;国际物流服务收入1.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9.16%;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4.1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2.65%;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12.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1.88%。
  2024年,公司以制造业为核心服务对象,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与定制化服务,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物流解决方案,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通过强化成本管控,提升数智化服务能力,突破传统仓储、干线运输、配送的业务框架,通过采用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致力于成为“四流合一”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标杆企业。
  报告期内,面对制造业产业迁移及转型的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公司积极调整业务发展战略,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与高端装备领域,针对特定行业产品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量身打造了从仓储管理、订单处理到配送服务的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通过精细化管控流程、智能调度和专业化车队管理,实现高效订单处理和配送服务,保障客户货物安全,满足客户高时效性要求。
  2024年,公司凭借全链路服务能力、灵活业务模式及数字化创新,在中欧、中亚跨境卡车运输领域占据了一定优势。公司国际物流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跨境整车运输、跨境拼车服务以及包括报关清关、运输保险覆盖、可视化跟踪(GPS/北斗)及全链路风险管控等延伸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政策倡议,优先聚焦于中欧和中亚线路区域,业务覆盖中亚五国、俄罗斯及欧洲市场,在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及哈萨克斯坦等关键节点布局自有运营机构及团队,畅通运输路径,逐步实现资源整合,形成高效、连贯的跨境物流运输网络,加强跨境物流全链路环节的高效运营。公司为了应对全球供应链格局重构、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国际物流通道不稳定、不畅通以及运输成本高涨的风险,新拓展了绕行跨里海通道路径,畅通连接了欧洲路向,在运输全程GPS追踪、多维货物监控及异常及时复盘等运营机制的加持下,公司不断提升运输信息透明度和风险应对能力,保障了客户货物安全准时抵达目的地,有效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2025年发展规划
  2025年,公司将秉承“大物流”发展战略,以坚定的信念和清晰的思路,积极应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物流市场的波动。公司将持续深化对核心优势业务的耕耘,打造更加精益化的管理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和流程优化,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持续的服务升级和品质提升,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能力,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此外,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合作伙伴网络,强化国内外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物流体系。
  1、公司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聚焦高附加值行业,深耕行业客户,拓展新兴市场,加大直客开发力度,深化与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扩大战略客户覆盖,在深耕客户国内物流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加速海外重要路径节点机构设置,优先配置TIR自营运输车辆,延长客户服务链条,增加客户粘性,参加行业展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强化公司品牌影响力。
  2.公司将围绕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强成本管控,细化成本核算,通过采购流程优化、供应商谈判、采购风险评估等措施降低运力采购成本,提升公司运力稳定性。同时加强研发支持,大力推进数字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动流程再造和运营效率提升,通过技术赋能企业降本增效,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3.强化内部管理,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组织内部变革,推进跨事业部、跨边界和跨领域的内部合作,协同完成复杂性的客户需求及任务。加强人才队伍素质建设,优化人才选拔考核激励等机制,配合公司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业务的拓展,同时引进具有国际化能力的高素质团队,培养现有管理团队国际化视野和业务管理能力,选拔高素质人才团队派遣至海外业务,与国内团队共同协作支持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
  (二)可能面临的风险
  1、国际政治关系的风险
  公司业务涉及提供境外服务,因此国际政治关系及贸易政策对公司业务具有一定影响。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波动起伏,存在局部不稳定因素,加上贸易壁垒、贸易冲突、贸易制裁等都有可能影响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从而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我国物流行业集中度较低,部分领域市场新进入门槛较低,同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程度较高,同时国际一流的物流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凭借着雄厚的资本及长年累积的国际物流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物流行业竞争加剧。若公司无法应对市场格局变化,不能在市场拓展、服务质量、成本管控、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实现差异化竞争,将面临业务量及市场占有份额下降,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
  3、经营管理的风险随着公司业务涉及领域及范围的增加,管理跨度和半径也随之增大,为提高与供应商及客户沟通结算的便利性,公司在各业务区域建设本地化运营团队,对人才的需求、内部控制、决策贯彻执行、信息传递等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公司如果不能完善管理体系和内控风险管控机制,提高人力资源效率,将面临管理不善、盈利能力趋降的风险。公司努力完善内部流程,积极整合集团内部各方资源,通过不断优化、整合业务结构,提升管理效率,努力提升公司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而降低管理风险。
  4、汇率波动的风险公司部分供应链业务客户使用美元结算,即在收取客户外币后将约定外币金额支付给相应的供应商;跨境运输业务货主通常以人民币向公司结算,而境外运输段供应商则以外币(美元、英镑、欧元等)向其结算。在全球加息潮汹涌,美元汇率波动加大,公司汇兑压力增加,因此公司需采取及时结汇、维持外币余额在一定合理水平内等措施,以降低公司汇率波动风险。
  5、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司业务存在为客户垫付费用以及预先支付供应商费用,客户及供应商资信调查与评估具有一定复杂性及动态性,可能存在资信状况变化未及时察觉和跟踪,导致信用未及时调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完整收回的风险,造成公司相关经济损失。公司加强资信动态监控并将应收账款情况纳入内部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事前准入及评估,控制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6、部分物流服务外包风险公司提供全链路综合物流服务,其中部分公司不具备成本优势的线路或非核心环节通过第三方外协服务商提供服务,可能因外协服务商的履约能力不足(如货物装卸失误、货物丢失、货物损坏、时效延迟等)的因素而影响公司服务品质。公司为最大限度减少货损等异常因素,已经为承运货物购买相关保险,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的保险措施,但服务环节外包的风险仍在可能发生并影响公司信誉口碑,可能给公司造成一定的经营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