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及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热管理、新能源汽车

  • 产品名称:

    大功率电力电子热管理产品 、 高功率密度装置热管理产品 、 工程运维服务 、 其他 、 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 、 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品

  • 经营范围:

    能源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服务;节能技术开发服务;环保技术开发服务;节能技术转让服务;电气设备零售;电气设备批发;电气机械设备销售;通用机械设备销售;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技术进出口;电力电子技术服务;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开发;信息电子技术服务;通用设备修理;专用设备修理;电气设备修理;纯水冷却技术开发服务;纯水冷却装置制造;纯水冷却装置销售;电子自动化工程安装服务;电子设备工程安装服务;建筑物空调设备、通风设备系统安装服务;机电设备安装服务;水处理安装服务;电力输送设施安装工程服务;参与设立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投资管理顾问机构;投资管理服务;软件批发;软件开发;软件零售;软件测试服务;软件服务;物联网服务;股权投资管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6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产量: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套(按标准冷却容量值折算后)) 1891.70 - - - -
销量: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套(按标准冷却容量值折算后)) 3110.87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项) 100.00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项) 20.00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外观设计专利(项) 38.00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项) 42.00 - - - -
专利数量:软件著作权(项) 22.00 18.00 5.00 - -
专利数量:发明专利(项) - 9.00 6.00 - -
专利数量:外观设计专利(项) - 37.00 16.00 - -
专利数量:实用新型专利(项) - 17.00 108.00 -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量(套(按标准冷却容量值折算后)) - - 4209.74 4108.73 7954.1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销量(套(按标准冷却容量值折算后)) - - 3195.92 4504.61 8103.61
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PCS) - - 1.04亿 7260.54万 3183.35万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量(PCS) - - 1.04亿 7682.56万 3200.83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3.6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449.12万 12.99%
第二名
3669.66万 6.40%
第三名
2797.73万 4.88%
第四名
2791.00万 4.87%
第五名
2561.77万 4.4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356.67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3.5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691.01万 9.97%
第二名
976.08万 3.61%
第三名
968.90万 3.59%
第四名
927.58万 3.44%
第五名
793.10万 2.9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1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3.0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20亿 22.06%
第二名
2.72亿 14.29%
第三名
1.09亿 5.73%
第四名
1.08亿 5.66%
第五名
1.02亿 5.3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0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8.4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25亿 8.80%
第二名
8815.09万 6.21%
第三名
8398.45万 5.91%
第四名
5566.54万 3.92%
第五名
5109.57万 3.6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9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1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42亿 14.32%
第二名
1.59亿 9.41%
第三名
1.41亿 8.33%
第四名
1.31亿 7.75%
第五名
1.24亿 7.3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7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6.6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165.55万 8.01%
第二名
5315.47万 5.21%
第三名
5105.71万 5.01%
第四名
4627.02万 4.54%
第五名
3945.38万 3.8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3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21亿 18.00%
第二名
8761.64万 7.13%
第三名
8572.74万 6.98%
第四名
7583.34万 6.17%
第五名
7384.90万 6.0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4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1.9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808.87万 5.81%
第二名
3733.30万 5.70%
第三名
2622.57万 4.00%
第四名
2195.83万 3.35%
第五名
2051.28万 3.1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8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8.7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54亿 31.09%
第二名
6014.17万 7.36%
第三名
5957.59万 7.29%
第四名
5456.91万 6.68%
第五名
5194.89万 6.3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5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9.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074.24万 9.52%
第二名
3847.34万 7.22%
第三名
2481.98万 4.66%
第四名
2172.70万 4.08%
第五名
1975.58万 3.71%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热管理业务主要产品是直流输电换流阀、新能源发电变流器、柔性交流输配电晶闸管阀及大功率电气传动变频器等电力装置和储能电池、数据中心的关键配套设备。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与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数据中心和储能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密切相关。  (1)直流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能源报》发布的资讯,“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24交14直”共38条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达3,800亿元。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川渝主网架等特高压工程,推进宁夏—湖南等跨省区输电通道...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热管理业务主要产品是直流输电换流阀、新能源发电变流器、柔性交流输配电晶闸管阀及大功率电气传动变频器等电力装置和储能电池、数据中心的关键配套设备。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与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数据中心和储能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密切相关。
  (1)直流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能源报》发布的资讯,“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24交14直”共38条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达3,800亿元。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川渝主网架等特高压工程,推进宁夏—湖南等跨省区输电通道前期工作,增强跨省区电力互济支援能力。深入论证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送出5回跨省区输电通道方案,合理确定通道落点和建设时序。抓好区域主网架优化调整方案评估,统筹项目必要性、建设方案和建设时序,完成主网架规划优化调整工作。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在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强调: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进一步扩大以西电东送为代表的跨省跨区通道规模。
  202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引导装备制造企业提高供给质量,保障好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广西防城港等核电项目,雅砻江、金沙江上游等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川渝主网架等特高压工程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分层分区、结构清晰、安全可控、灵活高效、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的电网网架,合理确定同步电网规模;保证电网结构强度,保持必要的灵活性和冗余度,具备与特高压直流、新能源规模相适应的抗扰动能力和灵活送受电能力,提高直流送受端稳定水平。
  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提出推动配电网增容、线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提升配电网规模化接入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的能力,推进电网运行方式向源网荷储互动、分层分区协同控制转变。支持工业企业、产业园区、具备条件的乡村地区等开展绿色低碳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
  根据国家电网官网披露,2023年,直流特高压中完成陇东-山东、金上-湖北、宁夏-湖南、哈密-重庆项目招标采购,交流特高压完成川渝、黄石线路招标。23年特高压设备合计中标404亿元,其中直流设备中标317亿元(换流变单线价值量约35亿元,换流阀12.5亿元),交流项目中标87亿元。
  预计24年直流新增核准开工数4条,其中预计蒙西-京津冀3-4月核准,甘肃-浙江4-5月核准,陕北-安徽、陕西-河南下半年核准开工,藏东南-粤港澳预计24或25年核准开工。交流项目中阿坝-成都东(川渝二期)、大同-怀来-天津北-天津南确定性较高。十四五特高压滚动规划中期调整已经印发,预计25年在现有规划项目基础上至多再增加2交5直;预计“十五五”期间沙戈荒新能源外送需求缺口大,每年新增直流有望达4条。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9675亿元,同比增长30.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5275亿元,同比增长5.4%。
  (2)新能源发电发展情况
  2023年5月,国家能源局表示:今年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截至目前,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项目并网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近期已正式印发实施。为更好地支持绿色能源发展,国家能源局将积极推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根据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政策供给。
  2023年11月,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若要实现阳光之乡目标,则2030年我国风电存量装机量需要达到1,096.32GW,对应2023-2030年间年均风电新增装机量91.36GW,CAGR14.23%,为需求的中长期稳健增长提供指引。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
  (3)数据中心发展情况
  2023年4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3部门印发《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对数据中心PUE、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资源消耗等提出明确要求,如2023年6月起数据中心电能比不高于1.4,2025年起数据中心电能比不高于1.3。
  2023年6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了《电信运营商液冷技术白皮书》,提出三年发展愿景:三大运营商将于2023年开展技术验证;2024年开展规模测试,新建数据中心项目10%规模试点应用液冷技术,推进产业生态成熟,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2025年开展规模应用,50%以上数据中心项目应用液冷技术。
  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行动计划》中明确,到2025年,算力规模要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以上,重点行业的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的灾备覆盖率要达到百分之百,每个重点领域要打造30个应用标杆等。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底,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并强调要推进数据中心用能设备节能降碳改造,推广液冷等先进散热技术。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在用的数据中心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了197EFLOPS,已经位居全球第二。新增的算力设施中,智能算力的占比超过了50%,成为了增长的新热点。
  IDC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为10.1亿美元,渗透率在10%左右。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半年度液冷服务器市场(2023上半年)跟踪》报告,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在2023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2023上半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6.6亿美元,同比增长283.3%,预计2023年全年将达到15.1亿美元。而到了2027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89亿美元,2022年-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55%。
  由于算力基础设施能耗增长或提升散热技术要求,目前液冷散热将成为高算力下最优选择。根据赛迪数据,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将由2019年260.9亿元增至2025年1,283.2亿元,CAGR为30.4%。
  (4)储能发展情况
  2023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预测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同时提出开发高安全、高效率储能系统集成技术,攻关系统热管理、充放电管理、智能运维、应急响应等控制技术,提升储能系统可用容量及系统可用度。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稳步推进终端储能建设,加快储能、氢能相关技术研究,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等标准体系研究。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发展 27条,其中提出:科学安排储能建设。按需建设储能,有序建设抽水蓄能,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多元化储能科学配置,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的优势,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水平和系统综合效率。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作规则》,提出以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产业化发展为目标,组织遴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下,在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具有竞争潜力的各类新型储能技术示范项目。
  2023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 (试行)》,提出按照“统一市场、协同运行”的框架,构建省间、省(区、市)/区域现货市场,建立健全日前、日内、实时市场。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设计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与新能源保障性政策做好衔接,推动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交易。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新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分时价格信号,推动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在削峰填谷、优化电能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探索“新能源+储能”等新方式。为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参考市场同类主体标准进行管理考核。
  国家能源局披露,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GW/66.87GWh,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GW/48.70GWh,好于预期。同时,2023年装机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结构上,2023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5的省区分别是:山东3.98GW/8.02GWh、内蒙古3.54GW/7.10GWh、新疆3.09GW/9.52GWh、甘肃2.93GW/6.73GWh、湖南2.66GW/5.31GWh,华北、西北地区装机占比占全国50%。
  2.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内热管理设备专业供应商,主要产品为直流输电换流阀纯水冷却设备、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纯水冷却设备、柔性交流输配电晶闸管阀纯水冷却设备、大功率电气传动变频器纯水冷却设备、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储能液冷产品,所属行业为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行业发展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热管理业务主要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了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认定。公司已建立成熟的产业化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体系,不断优化主营业务体系,有序推进市场拓展。
  储能液冷领域,公司已储备锂电池单柜储能液冷产品、大型储能电站液冷系统、预制舱式储能液冷产品等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目前相关产品具备批量供货能力。预计随着我国储能温控行业的迅速发展,公司储能热管理产品将充分受益。
  数据中心液冷领域,公司相关技术储备雄厚,产品涵盖了服务器液冷板、流体连接部件、多种型号和不同换热形式的CDU、多尺寸和不同功率的TANK、换热单元等数据中心的关键部件及产品。围绕上述产品,公司形成了冷板液冷数据中心热管理和浸没液冷数据中心热管理的解决方案,具备从散热架构设计、设备集成到系统调试与运维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可将PUE值控制在1.1以内的水平,目前相关产品具备批量供货能力。随着我国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进程,公司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将充分受益。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热管理设备及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历经多年发展逐步成为工业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应用领域由传统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柔性交流输配电及大功率电气传动领域向石油石化、轨道交通、军工船舶、医疗设备、数据中心、储能电站等领域不断扩充。公司开发和销售的产品主要包括直流输电换流阀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直流水冷产品)、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新能源发电水冷产品)、柔性交流输配电晶闸管阀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柔性交流水冷产品)、大功率电气传动变频器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电气传动水冷产品)以及各类纯水冷却设备的控制系统。纯水冷却设备是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广泛应用的关键配套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绝缘性和高比热容的纯水作为主要冷却媒介,经循环泵加压,使冷却水沿主回路流过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电力电子器件所连接的水冷散热器,在水冷散热器内腔与功率模块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形成一个密闭式、循环的强迫冷却系统,具有换热效率高、几乎不消耗循环水、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等特点。利用纯水冷却设备,可以大幅提高电力电子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有效降低电能转换及传输过程的能量损耗,为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保障。
  公司全资子公司高澜创新科技聚焦信息与通信(ICT)热管理领域。信息与通信(ICT)热管理产品主要为服务器液冷板、流体连接部件、多种型号和不同换热形式的CDU、多尺寸和不同功率的TANK,换热单元等。同时,高澜创新可围绕上述产品提供冷板液冷数据中心热管理和浸没液冷数据中心热管理的解决方案,公司具备从散热架构设计、设备集成到系统调试与运维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
  此外,公司在储能电池热管理技术方面持续投入研发,目前已储备锂电池单柜储能液冷产品、大型储能电站液冷系统、预制舱式储能液冷产品等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
  公司以“聚焦全场景热管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使命,聚焦电力电子热管理、储能热管理、信息与通信热管理、特种行业热管理及综合能源能效管理。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变电、信息与通信、边缘计算、轨道交通、油气输送、钢铁化工、医疗、舰船、储能等应用场景保驾护航。
  (二)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属于制造类企业,适用一般制造业的盈利模式。公司通过个性化设计、定制化制造模式及长期的品牌积累获取利润。在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应用过程中,公司为各应用领域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中,获取合理的利润。简言之,本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在特定应用领域,将设计、制造出来的产品或服务销售给客户,满足客户需求以获得盈利。
  2.采购模式
  公司总体适用“以销定购”的采购模式,同时也会根据市场需求,对通用标准物料储备一定的库存。公司供应链中心负责信息收集、市场调研和价格谈判,并根据订单需求对外采购。主要物料分为外购原材料、外购标准部件、外购加工部件。外购原材料、外购标准部件指用于设备集成所用的标准部件以及用于自主生产制造的原材料。外协加工部件指供应商按照公司提供的图纸、技术参数等要求为公司定制化生产的零部件。外购原材料主要包括橡胶软管、管材、管道、钢板等;外购标准部件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仪表、紧固件等;外协加工部件主要包括空气冷却器、散热器芯体、散热器风室、风叶、空气散热器等。
  公司采购遵循“好中选优”的原则,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并结合产品质量和历史信用情况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情况及时更新供应商档案。根据产品的特点,公司采购方式包括批量采购、定量采购、临时采购及招标采购等。
  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供货渠道,与主要供应商均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3.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分为定制化生产和定型产品标准化生产两种。公司主要以定制化的生产模式为主,在定制化设计和制造的基础上,为满足同一客户对某一类型液冷设备批量化的需求,在定制化产品定型后进行标准化的生产。
  (1)定制化的生产模式
  公司结合技术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对生产过程制订了严格的控制体系,定制化产品生产主要包括物料准备、生产制造、产品调试、检验、入库和发运等阶段。对于同一客户定制化的新能源发电水冷产品、电气传动水冷产品、储能液冷产品、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公司在接收到批量订单需求后,由技术中心组织定制化产品样机转小批量试制,将定制化产品技术资料完成工艺标准化。小批量试制验证完毕后提交给生产部门实施大批量生产。
  (2)定型产品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根据销售订单及预测订单的需求来源,生产计划部编制生产计划,并下达生产订单及相应的物料需求指令。生产部门根据标准工艺图纸、物料齐套等生产要素情况,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向生产班组下达具体生产指令,并在生产关键工序中实施过程检验,在生产完毕包装入库前实施出厂终检。为了保证生产的有序和应对需求的波动,公司已针对部分标准产品预留相应的库存。公司标准批量产品主要为新能源发电水冷产品、电气传动水冷产品、储能液冷产品、数据中心液冷产品等。
  4.销售模式
  本公司采取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方式开拓客户。主要从以下途径获取客户需求信息:1)客户主动发出招标信息;2)从粘性高的客户处获取需求信息、向客户提供水冷方案辅助其进行系统设备投标,从而获取业务;3)从粘性高的客户了解产品升级换代或技术革新的需求,并进行交互式研发新产品;4)从市场公开渠道(业主招标信息)获取需求信息后进行分析、跟踪;5)通过参加大型国内外行业内的展会方式主动展示自身技术和产品,获得与客户接触交流、合作机会。
  公司采取“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直销模式。公司主要产品是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通常产品的工程应用验证周期至少需要经过1-2年的时间;同时,公司的客户绝大部分为电力行业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新进入企业需经过较长的时间和业绩积累方可获得用户的认可。因此,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品牌效应在行业内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模式才能增强和客户的粘性,保证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主要的业绩影响因素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330.2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9.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2.5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1.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07.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87%。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亏损,主要原因包括:
  1.2022年12月公司转让东莞硅翔部分股权的影响。2022年12月公司出售东莞硅翔部分股权,该事项影响投资收益约 3.6亿元,为公司2022年度贡献了较多的利润。此外,2023年东莞硅翔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含东莞硅翔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有所下滑。
  2.2023年公司终止实施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一次性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为768.74万元,对公司的净利润有一定的影响。
  3.受电力系统相关输配电项目投资安排和工程进度等因素影响,2023年度公司传统水冷产品收入规模较小,其中公司毛利较高的直流水冷产品收入较少,对公司业绩贡献较少。
  4.2023年度其他收益减少。2023年度政府补助为696.41万元,2022年度政府补助为3,025.93万元,2023年度其他收益减少对净利润有较大影响。
  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上升,主要系报告期内毛利率上升和期间费用减少的综合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并拥有完整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售后服务体系的热管理设备供应商,在技术、规模、产品质量、品牌、服务及企业管理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业内领先的竞争优势,未发生重大变化。
  1.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
  公司依靠技术创新起家,长期致力于热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含各子公司)拥有专利298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软件著作权136项、国内商标注册27项、国际商标注册7项。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情况如下:
  ①专利:获得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外观设计专利38项;
  ②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著作权22项。
  (1)产品的自主创新优势
  公司热管理业务主要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液冷设备为定制化设备,需要根据用户的工况、环境以及设备的要求等因素进行定制化设计和制造。公司产品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
  ①设计理念创新
  公司以综合解决高热流密度设备散热保护方案为目标,采用纯水等高效冷却介质,结合冷却对象的不同工艺路线,确定不同的设计理念。根据项目区域环境数据库,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严密的模拟仿真测算,得到液冷设备各单元部分的最佳配置结构。液冷技术不仅在能耗、水耗、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相比传统冷却方式先进,而且在设备可靠性、稳定性以及解决高热流密度传热性等综合效能上更具优势,具体体现在系统集成设计、防低温设计、高海拔设计、在线提纯设计、在线除氧设计、防噪声设计、防误动设计、电气及控制系统硬件冗余设计、控制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模块化设计、防震、防风、防沙设计、管道连接及防护设计、防盐雾设计等方面。
  ②产品结构创新
  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及领域,公司采用了定制化和模块化相结合的产品结构。定制化结构能适合各种应用场合,满足客户不同工况需求,在产品持续运行时间、可靠性、稳定性、可操作维护性等方面的性能不断提升;模块化结构为产品在批量化、规模化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产品更标准,产品成本更可控,规模效益明显。
  ③工艺创新
  公司的创新工艺主要包括不锈钢管道超声波洁净工艺、碳钢器件防盐雾工艺、配水管道热弯曲成型工艺、橡胶软管密封工艺、热负荷检测技术、PVDF支撑件注塑工艺、PVDF管件注塑工艺、换流阀内部PVDF模块管路对焊工艺、半晶体塑料面面焊技术及工艺、FEP特氟龙软管弯曲定型技术和工艺、绝缘管道熔接技术及工艺等。创新工艺和技术的应用,为液冷设备的可靠运行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提供了进一步保证。
  (2)参加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优势
  (3)研发团队优势
  公司建立了高效的研发团队,整体研发人员素质高。公司建立了适应人才特性的事业平台,制定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方案,为技术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保障了研发团队的稳定性及技术延续性。
  (4)创新的交互式研发模式保证了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交互式研发模式为指引,建立了基础技术研究和产品产业化应用研究相分离的研发机制。公司已设立高澜节能研究院及各设计室。高澜节能研究院负责新领域的基础技术和产品研究,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产品标准,开展基础性研究,促进企业关键性、前瞻性技术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各设计室负责技术方案编制、产品和项目设计、工程设计及技术改进与维护等工作,实现与客户研发环节的技术实现与研发的交互对接等。
  交互式研发模式包含了产品从交互调研、标准认证、方案设计、交互实验、运行实验、工程化量产、生命周期的全部环节,能够充分提高研发效率,增强客户对本公司的粘性。
  (5)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136项。根据冷却对象、产品特性开发的液冷设备控制系统软件与液冷设备各部件具备高度的协同性和不可复制性。控制系统软件系根据各机电设备的特性、功能及运行方式等控制策略,通过特定的机器语言汇编而成的逻辑程序,由于各种液冷设备的作用与特点不同,其控制程序具有自主化、定制化等显著特点,设备中各部件的控制方法与步序、数据的数学逻辑计算、参数的定值设置依据等,均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公司核心研发人员长期致力于液冷设备的研究,对该行业的产品特性、技术特点、冷却对象技术特点等有长期、深入、全面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能够准确把握并且满足客户现实或潜在的需求,对行业的专注性、行业背景和知识的累积使公司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
  2.行业先发及规模化优势
  公司系国内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及其控制系统供应商,凭借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工程技术实践经验,成功开发可应用于输配电、新能源发电、柔性输配电以及大功率电气传动等领域的各种纯水冷却设备。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技术水平领先、产品线齐全、规模化生产的纯水冷却设备供应商,在行业中的地位和规模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3.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已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采用预防式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全过程、全员、全组织”为核心标志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覆盖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过程、工程现场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
  公司产品品质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公司产品为国内大型企业的核心设备的高效运转持续提供支持,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若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出现质量缺陷,将导致关键设备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停止运转。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过整机产品退回、重大的产品质量事故或因产品质量问题与客户发生的重大纠纷。
  4.客户优势及品牌优势
  公司产品及技术应用范围广,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已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西安西电、常州博瑞、普瑞科技、许继电气、上海电气、特变电工、荣信汇科、上海能传、日立能源、中电普瑞、中车时代、阳光电源、国家管网、宁德时代、海博思创、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万国数据、浪潮、GE、Siemens、ABB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与优质客户进行业务合作过程中,依靠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可靠的产品质量,已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与优质客户进行业务合作,可有效避免低价恶性竞争,为公司产品未来的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5.服务优势
  公司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对客户的订单响应速度快。公司有较强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及满足客户需求。
  公司建立了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的客户服务体系,根据客户的特点和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针对直流输电项目客户,其关键设备的高效运转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公司建立了由质量安全中心、工程事业部、技术中心等多部门协同的紧急预案机制,为客户提供应急的个性化服务,具备24小时内的快速响应能力。
  6.管理优势
  公司管理团队具有在纯水冷却设备行业长期从业的经历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对行业、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在实践中成长的核心技术团队已成为行业专家、行业标准起草者。
  同时,公司引进业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的管理咨询团队,不断优化企业运营的管理体系和企业人才结构,大力推进公司运营的信息化进程(包括ERP、PLM、SAP等信息系统),不断提升公司内部管理效率,为企业基业常青打下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致、缪力同心,依托国家制定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牵引,公司在海上柔直、油气储运、军工以及后市场持续保持韧性,业绩稳步提升;自主研制的屏蔽泵在直流领域成功挂网运行一周年;岳阳高澜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自制空冷器取得批量订单。过去的一年,公司荣获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等荣誉,储能和数据中心液冷等三个产品通过技术成果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公司在部分领域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仍存在亏损的情形。公司会持续关注行业发展政策和下游客户需求变化,持续推进新产品研发创新和拓展新的应用领域以满足市场需求,并通过成本管控及精细化管理等举措,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主要是2023年东莞硅翔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影响所致。剔除东莞硅翔及转让其股权相关因素后,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毛利率也有所提升,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也同比增长。2023年度公司主要的经营管理工作如下:
  (1)业务拓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电力电子热管理、智算中心热管理、储能热管理等业务发展战略。在浸没液冷系统、冷板液冷系统、算力服务器、储能热管理机组等方面持续投入资源,加强战略市场和市场推广。在公司总体运营方面,包括产品研发、市场拓展、质量管理、重大安全、产能提升等方面均加大了投入力度,成绩良好。受国内经济恢复、政策、原材料成本、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传统领域在2023年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但在海上柔直、油气储运、军工以及后市场持续保持韧性,业绩稳步提升;自主研制的屏蔽泵在直流领域成功挂网运行一周年。
  (2)技术研发情况
  2023年,公司技术研发取得了较大进步,工作效率及设计输出及时性得到显著改善,完成工程订单项目三百多项,开展研发课题三十余项,其中储能工程和数据中心产品均取得重大突破,完成霞浦工程、内蒙古工程、韩国济州岛等项目设计、制造及测试工作,同时在关键部件与海上平台领域也取得突出成果。
  2023年公司及子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100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获得研发费用补助、质量强区专项基金标准修订、电力局光伏发电项目等政府补助共计170多万元;公司及子公司成功荣获多项荣誉称号,其中广州高澜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高澜创新成功评定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并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二等奖,广州高澜与高澜创新共三项技术经过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3年,公司在行业范围内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标准规范工作,共参与1项行业标准与14项团体标准的起草,其中子公司高澜创新参与3项团体标准的起草,体现了公司的专业能力和行业地位,提升了公司在行业与市场活动中的话语权。
  (3)质量管理及安全工作
  2023年,公司质量安全中心依据公司战略计划和目标,结合公司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的要求,夯实质量问题预防周例会管理,推进全过程质量问题解决与预防的闭环管理。制定质量损失标准,建立供方损失追讨目标,全年质量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完善并推进持续改善机制,顺利完成全年年度质量KPI,重要工作事项得到完成。全年没有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顾客满意度达到预期效果,质量管理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公司完善、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现场安全巡查、监督监管制度,定期开展员工EHS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环保意识,2023年重大安全事故为零,环境、健康与安全风险整体可控。
  (4)管理变革工作
  2023年公司多途径推进内部管理绩效:主要包括:(1)绩效管理改革;(2)人才发展机制变革;(3)管理标准化变革;(4)实施多渠道沟通机制;(5)办公系统持续优化,提升工作效率。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环境层面国家政策
  公司水冷业务主要产品是直流输电换流阀、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等电力装置的关键配套设备,此外,信息与通信(ICT)热管理和储能热管理是公司的战略新兴业务。因此,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与直流输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和数据中心等相关行业的法律环境和产业政策密切相关。近几年,受益于相关应用领域的国家产业政策,我国电力工业系统总体投资规模稳定增长,电气机械及器材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绿色数据中心和储能项目建设也有望快速发展。
  国家有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各省市相关规划、方案或实施细则的陆续推出,加快特高压通道建设、发展新能源发电、打造绿色数据中心、推进储能规模化等相关政策将逐步细化、实施,公司的业务经营将面临更为有利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新拓展的ICT热管理业务和储能热管理业务也将迎来发展良机。
  2、行业的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1)竞争格局
  ①随着行业的国产化进程,国内企业逐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在2009年以前,国内输配电系统使用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基本上都是依靠ABB和西门子等全球著名电气设备厂商提供,其配套纯水冷却设备一般都由瑞典的SwedeWater等国外公司配套供给,纯水冷却设备市场基本形成了被国外企业垄断的格局。2004年,国内直流输电用纯水冷却设备开始实现国产化并逐步推广应用。目前国内直流输电用系统设备的国产化率较高,直流输电纯水冷却设备基本采用国内产品。随着国内纯水冷却设备全面步入国产化进程,国内主要企业不论在技术研发水平、产品性能,还是国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方面都迅速提高,再加上国内企业具备比较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维护保障体系,国内企业逐步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行业集中度较高
  目前国内纯水冷却设备产业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一方面,由于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品牌及资金壁垒,一般企业难以进入,因此行业企业数量较少,生产规模不大且产品的应用领域单一,行业集中度比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技术性及可靠性要求非常严格,下游用户选用纯水冷却设备态度谨慎,一般会优先选择业内具有品牌优势的规模企业,这也为我国纯水冷却设备行业后入竞争者设置了较高的进入门槛。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纯水冷却技术的提升及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行业内企业之间将在技术研发和设计能力、产品的应用领域开拓、规模化生产等方面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一些技术工程实践丰富、产品线齐全、具有先发优势的规模企业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③储能温控市场格局较优,目前切入储能热管理赛道的主流企业大多有相关业务及技术积累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储能在电网削峰填谷、新能源发电平滑波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多种类型的储能技术中,以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应用最为广泛。
  此前储能温控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细分领域,整体规模有限,市场参与者主要为其他温控领域的“跨界”企业。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启动,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在储能温控领域加大投入,从各家企业的背景来看,可大致将目前储能温控市场的参与者分为数据中心温控厂商、工业领域温控厂商以及车用热管理厂商三大类。
  数据中心与储能集装箱在温控层面存在一定相似性,数据中心温控厂商积极布局储能市场。与储能电池类似,数据中心中部署的服务器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温控系统是数据中心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从系统设计、散热方式、控制精度等角度出发,数据中心温控与储能系统温控存在一定的相通性,数据中心领域的经验或可部分移植至储能场景。
  部分具有电力行业经验的工业制冷厂商开始切入储能温控市场。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储能电站的投资业主一般为发电企业或电网企业,在系统层面往往会沿用电力系统中的部分要求或标准。考虑到变电站、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SVG等电力电子设备同样涉及到相应的温控系统,具备相关经验的工业制冷厂商能够在储能温控领域占据一定的先机。
  车用热管理厂商在技术能力、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多积累,亦正加速布局储能温控市场。虽然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差异较大,但两者在温控技术层面存在较大的共性,车用热管理厂商在技术上具备切入储能温控领域的条件。与此同时,考虑到当前头部锂电池制造商往往同时覆盖动力与储能两个市场,储能温控与车用热管理在客户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重叠。
  储能温控系统定制化程度高,需要充足的项目经验与客户关系积累,头部厂商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不同场景对于储能系统的要求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即便是对于相似的应用场景,不同储能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方案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储能温控系统并不是标准化的产品,而是通常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或不同厂商的技术方案进行定制化设计。无论是风冷还是液冷系统,其所采用压缩机、风扇、管路、泵阀等零部件大多为标准化的器件,储能温控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体系统的设计与集成能力,与下游电池或集成商客户之间存在较强的粘性。一方面,储能温控厂商在产品/方案计环节就需要与客户保持深度沟通,从而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储能系统集成商也更加倾向于那些已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产品可靠性得到实际项目验证的温控厂商。因此,从技术积累和客户关系的角度出发,起步较早、项目经验丰富的头部储能温控厂商将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2)行业发展趋势
  ①冷却对象大功率化、高功率密度的发展趋势
  高压输电和大功率发电机可显著提升能源转换效率,降低能耗,符合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各发电及输配电企业显著加大了对高压、特高压电网及大功率发电机组(如大型风电、光伏发电等)的新增投入,并加大了对低压、低功率设备的更新换代。
  随着输配电电压和发电机功率的逐步提升、功率密度的越来越高,对器件的散热效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风冷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大功率发电和输配电设备的散热和安全稳定运行需求,水冷技术的优势明显。冷却对象大功率化、高功率密度发展趋势为纯水冷却设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契机。
  ②国产设备逐步替代进口设备的发展趋势
  我国纯水冷却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部分领先企业已逐步掌握了国际先进的纯水冷却技术,并凭借持续的研发设计能力、可靠的产品性能、全方位快速响应的售后服务,在国内市场上国产设备逐步替代进口设备,实现了我国战略性行业关键设备自主化率的持续提升。
  ③液冷设备下游市场转型升级的应用需求及适用性不断拓展
  公司产品下游应用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包括电力电子、电化学储能、数据中心等,随着我国经济处于新的转型增长时期,上述相关行业的升级、做强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未来包括工业机器人和半导体加工等行业发展也会带来更多新的行业机遇。由于液冷设备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和高可靠性,且对环境无污染,国际知名的电气制造公司均将水冷、空气绝缘结构作为高压大功率阀的标准设计,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
  目前,液冷设备已逐步广泛应用于柔性输配电、高压及特高压直流输电、风力发电机组、钢铁冶金、电力机车、石化、储能及数据中心等领域的装置冷却,并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设备需求、功率大小、工况环境等,有针对性进行持续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以提高冷却设备的适用性。
  ④国际化发展趋势
  我国部分领先的液冷设备制造企业已成为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西安西电、字节跳动等大型企业的核心或主要供应商。随着这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国产液冷设备也逐步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配套销售。此外,我国部分领先企业还凭借强大的自主研发设计能力、良好的产品质量和较高的性价比,已逐步实现向国际市场出口,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⑤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产业的快速成长,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高,行业利润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综合来看,由于行业技术壁垒较高,规模化的从业企业数量有限,产品定制化的生产模式,未来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仍将保持较高。但随着国内产业发展的逐步成熟,设备自主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行业利润水平将会逐渐趋于平均化和市场化。
  由于在技术水平、企业规模、产品应用领域、成本控制及管理方面的差异,业内企业的盈利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业内拥有领先的技术研发和设计能力,规模较大的企业定价能力较强,盈利能力稳定,利润水平一般高于行业内的平均水平。中小企业必须向更加专业化、规模化方面发展,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丰富产品品种,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3、公司具有的核心优势
  公司多年来凭借人才、技术创新、品牌等综合竞争优势,在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公司多年来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专利298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软件著作权136项、国内商标注册27项、国际商标注册7项。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公司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尤其是在直流输电换流阀纯水冷却设备专用技术、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纯水冷却设备专用技术、柔性交流输配电纯水冷却设备专用技术、大功率变频器纯水冷却设备专用技术等方面拥有多项专有技术产权,这些既顺应了国家政策要求,也将很好的支持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4年高澜股份将持续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聚焦“全场景热管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高质量发展。
  1.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持续改善机制,以全链条质量管理模式做好研发、供应商质量管控及过程与售后质量管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努力提升产品交付质量,降低运营风险,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2.加强品牌建设:充分利用液冷先发优势,推进液冷技术在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新能源发电、电气传动、数据中心及储能等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和规模化应用,与客户建立液冷共同认知和深度合作。加速构建产品体系,塑造“工业热管理专家”品牌形象。
  3.全面进军数据中心及新型储能赛道:全面布局液冷数据中心市场,打造全链条、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在冷板式、浸没式、集装箱式液冷技术持续投入资源,推动液冷数据中心持续创新及标准化进程。全力进军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以及氢能等新型储能赛道,在油气储运、站房式储能领域努力实现“强势增长”,形成产业规模。
  4.国际人才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培养和管理国际化人才。要建立健全“人才文化适应性”、“人才激励与保留”、“跨文化管理”和“合规与风险管理”等机制,打造一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5.产业和资本双驱动战略:以投资、并购方式推进产业链发展、构建集团产业化版图。坚持促进创新,内外孵化,培育产业,同时不断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持续改善子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从而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撑。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公司经营业务与下游应用领域市场景气度密切相关。如果下游市场需求显著下降,将对本公司的经营状况、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存在经营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
  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的下游市场来源于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的各个环节,是电力工业中必需的基础设备,广泛应用于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柔性交流输配电以及大功率电气传动等领域。纯水冷却设备的市场发展以电力工业投资规模为基础,同时也受宏观经济、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电力工业技术进步以及相关电力电子装备产品发展的影响。近几年,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电力工业系统总体投资规模的稳定增长,电气机械及器材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可能影响本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市场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
  (1)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其决定了电力能源的整体需求;
  (2)高压输电、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国家产业政策;
  (3)不同应用领域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决定了高压直流输电电网建设、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电力投资会呈现一定阶段性波动;
  (4)高压输电、新能源发电领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5)高压直流输电网络建设的投资规模、投资进度;
  (6)风电投资规模、新增装机容量规划的实现;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相关应用领域的法律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规避风险。
  2.如果未来国内直流产品竞争加剧及拓展海外市场的影响,公司不能在未来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的优势,公司将面临进一步毛利率下降的风险,给公司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产品是高热流密度电气设备的关键配套设备,具有定制化设计和制造、系统集成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纯水冷却设备产业的快速成长,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高,产品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随着国内直流产品竞争加剧及拓展海外市场的影响,公司产品将面临毛利率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利用公司现有的技术优势,继续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保持公司在同行业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3.新产品开发和新应用领域的拓展风险
  公司已为进入新的应用领域和开发新产品进行了技术储备和市场调研。正在开拓的应用领域有交通行业用大功率驱动、信息电子、储能及大科学研究领域等。公司产品能否迅速进入这些应用领域并取得突破,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下游应用领域冷却对象功率的提升,应用水冷技术的成熟程度;
  (2)国产化设备替代进口设备的进程;
  (3)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市场开拓能力。
  如果公司的产品不能在短期内切入新的应用领域并提高市场份额,将制约公司未来的业务成长空间。应对措施:纯水冷却设备下游应用领域具有高度系统化、集成化特点,对系统电气设备制造的要求非常高,公司将加大对下游应用领域行业及客户需求的关注,及时了解最新市场动态,适时进军新的领域和区域。
  4.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和一定的经营风险。如果未来下游客户业绩下滑和资金趋紧,可能会导致进一步延长应收账款收回周期甚至发生坏账,从而给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纯水冷却设备行业的客户主要为电力系统客户,应收账款规模较大主要受分阶段收款的货款结算方式、信用期、客户付款审批流程较长、验收交付进度、质保金等因素影响。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若应收账款规模过快增长,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营运资金压力和一定的经营风险。若未来下游客户资质情况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或进一步延长应收账款收回周期,从而给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应对措施:建立健全客户信用档案,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信誉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信用政策,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加强对公司销售人员销售回款的考核,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加强公司法务与营销中心的配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包括发催款函、诉讼等法律手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