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智能产品及各类车用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汽车零部件
汽车传感器及配件 、 汽车燃油系统附件 、 汽车内饰件 、 新能源部件 、 车联网产品 、 其他
一般项目: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模具制造,模具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3-12-31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0-12-31 | 2019-12-31 |
---|---|---|---|---|---|
产量:汽车零部件(只(套)) | 1.37亿 | - | - | - | - |
销量:汽车零部件(只(套)) | 1.39亿 | - | - | - | - |
产量: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只(套)) | 949.99万 | 603.55万 | - | - | - |
产量:零部件类别:传感器及配件(只/套) | 2308.74万 | 1976.39万 | - | - | - |
产量:零部件类别:汽车内饰件(只/套) | 1102.03万 | 1123.43万 | - | - | - |
产量:零部件类别:燃油系统附件(只/套) | 9327.66万 | 9551.21万 | - | - | - |
销量: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只(套)) | 891.59万 | 547.48万 | - | - | - |
销量:零部件类别:传感器及配件(只/套) | 2255.59万 | 1958.48万 | - | - | - |
销量:零部件类别:汽车内饰件(只/套) | 1123.06万 | 1125.19万 | - | - | - |
销量:零部件类别:燃油系统附件(只/套) | 9573.01万 | 9546.71万 | - | - | - |
销售收入: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元) | 1.25亿 | - | - | - | - |
汽车零部件产量(只(套)) | - | 1.33亿 | 1.28亿 | 1.29亿 | - |
汽车零部件销量(只(套)) | - | 1.32亿 | 1.26亿 | 1.30亿 | - |
业务收入: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元) | - | 8464.72万 | - | - | - |
汽车零部件产量(只(套)) | - | - | - | - | 121.74亿 |
汽车零部件销量(只(套)) | - | - | - | - | 1.23亿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88亿 | 16.73% |
第二名 |
1.00亿 | 8.92% |
第三名 |
7186.61万 | 6.41% |
第四名 |
5308.82万 | 4.73% |
第五名 |
3974.49万 | 3.5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14亿 | 18.25% |
龙微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2335.44万 | 3.73% |
第三名 |
2263.86万 | 3.62% |
第四名 |
2248.53万 | 3.59% |
第五名 |
2218.86万 | 3.5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82亿 | 18.90% |
第二名 |
1.05亿 | 10.87% |
第三名 |
6298.87万 | 6.55% |
第四名 |
6018.72万 | 6.26% |
第五名 |
3439.79万 | 3.5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17亿 | 20.62% |
第二名 |
2584.96万 | 4.55% |
第三名 |
1931.37万 | 3.40% |
第四名 |
1538.48万 | 2.71% |
艾敏斯帝塑料(上海)有限公司 |
1318.69万 | 2.32%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80亿 | 21.05% |
第二名 |
1.02亿 | 11.87% |
重庆大江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5643.51万 | 6.58% |
第四名 |
4717.94万 | 5.50% |
第五名 |
3971.74万 | 4.6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8972.39万 | 18.23% |
第二名 |
2517.55万 | 5.12% |
第三名 |
2246.43万 | 4.56% |
第四名 |
2169.52万 | 4.41% |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
1312.26万 | 2.6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60亿 | 19.65% |
第二名 |
1.19亿 | 14.67% |
第三名 |
4907.31万 | 6.03% |
第四名 |
4395.72万 | 5.40% |
第五名 |
4095.13万 | 5.0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6861.35万 | 15.23% |
第二名 |
2397.77万 | 5.32% |
第三名 |
1933.51万 | 4.29% |
第四名 |
1845.42万 | 4.10% |
第五名 |
1231.10万 | 2.7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81亿 | 25.63% |
第二名 |
1.27亿 | 18.02% |
第三名 |
3301.28万 | 4.68% |
第四名 |
2829.36万 | 4.01% |
第五名 |
2245.70万 | 3.1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5075.63万 | 12.72% |
第二名 |
1997.20万 | 5.00% |
第三名 |
1304.52万 | 3.27% |
第四名 |
1076.45万 | 2.70% |
第五名 |
1071.43万 | 2.68%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属于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细分行业为汽车核心电子行业。公司的主要产品包含传感器及配件、燃油系统附件、汽车内饰件以及持续发展的新能源部件,其中传感器为可应用在各类新能源汽车以及众多燃油车上的各类传感器、燃油系统附件及汽车内饰件均属于塑料零部件、新能源部件为汽车必备零部件,以下将分别介绍汽车传感器、汽车塑料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汽车传感器 传感器为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基础环节,可将不同类型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感器是将目标物信息收集、转换、输出的关键部件,核心价值在于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获取或拟合...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属于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细分行业为汽车核心电子行业。公司的主要产品包含传感器及配件、燃油系统附件、汽车内饰件以及持续发展的新能源部件,其中传感器为可应用在各类新能源汽车以及众多燃油车上的各类传感器、燃油系统附件及汽车内饰件均属于塑料零部件、新能源部件为汽车必备零部件,以下将分别介绍汽车传感器、汽车塑料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汽车传感器
传感器为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基础环节,可将不同类型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感器是将目标物信息收集、转换、输出的关键部件,核心价值在于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获取或拟合出准确可靠的信息数据,为后续数据处理奠定基础,以人体的信息处理为例,传感器可以类比为人的五官。对应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即在车辆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过程中,传感器是感知层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动力总成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及底盘系统中,在推动汽车“新四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0%,市场占有率达到35.2%,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加速到来。
在技术不断突破和更新的背景下,新型交通工具也在应运而生和蓬勃发展。其中,飞行汽车作为未来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创新,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与传统汽车相比,飞行汽车对传感器的要求更为严苛。它不仅需要在地面行驶时准确感知路况、行人、障碍物等信息,更需在飞行状态下精确捕捉风速、高度、姿态、方向等复杂多变的空中环境数据。因此,传感器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升级,对于保障飞行汽车的安全飞行、提升飞行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随着飞行汽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应用的逐步拓展,汽车传感器行业正迎来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代。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并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占据了领先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以及互联网与物联网的高速发展,汽车行业智能化水平提高,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下,汽车传感器技术不断发展。
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制造水平持续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政府重视汽车传感器的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促进汽车传感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国家政策和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加强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等智能核心装置在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应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产品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为传感器国产替代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也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传感器产业的政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传感器及汽车传感器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传感器市场虽正逐步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但受制于该行业进入壁垒高、资金投入大、研发产出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市场仍处于国外厂商高度垄断的阶段,为打破这一困境,公司努力加大产品研发投入,致力于车用传感器“国产化”战略目标,专注中国传感器国产化替代的自主研发道路。
(2)汽车塑料零部件行业
近年来,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塑料材料在整车的单车使用量达到60-175千克/车,涵盖的材料包括PP、PE、PA、聚酯、ABS、PVC、TPU、PPS等众多塑料材料,应用的部件涵盖了汽车内饰、汽车外饰、底盘及动力总成和汽车电子部件;目前,在全球节能环保趋势下,塑料零件以其“轻量化”的特征逐渐在汽车、家用电器等下游行业替代传统金属零件;此外,由于塑料零件密度小,耐酸、碱及有机溶剂腐蚀,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磨性、减震降噪性和自润滑性,可用于许多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不能胜任的场所,因此塑料零件的应用开发潜力巨大。我国汽车工业正在步入一个稳定增长的阶段,必将带动与其紧密相关的汽车用塑料产业的更快发展。目前国外汽车内饰件已基本实现塑料化,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也正由内饰件向外饰件、车身面板和结构件扩展。
未来汽车塑料的发展重点是开发结构件、外装件用增强复合材料和高性能树脂材料,并对材料的可回收性予以高度重视,符合国家提倡的绿色环保理念,同时,轻量化助力节能减排亦符合行业长远的发展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已将汽车用塑料量作为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汽车设计与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平均塑料用量将进一步提高,随之对汽车塑料零部件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高,通过“以塑代钢”实现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汽车动力电池的储能限制,新能源汽车的车体轻量化程度将直接决定其续航里程,如果在新能源汽车上使用轻量化技术,车身减重10%,电耗下降5.5%,续航里程可增加5.5%。因此,新能源汽车的迅速普及也将进一步扩大对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的需求。虽然我国汽车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的成熟期新阶段,但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结构升级、汽车后市场迅速崛起以及汽车轻量化技术逐步普及等利好因素的驱动下,我国汽车塑料零部件行业及其配套的模具制造行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动力驱动的汽车。目前新能源车保有量持续上升,市场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按照国家规划的发展愿景,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了不可逆的发展方向。2020年10月,国务院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未来15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进入门槛。同时地方层面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在整车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之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创新生产也迸发了新兴之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呈现了“新四化”的要求,还向“低碳化、国际化、轻量化”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发展相辅相成,预计仍将保持持续正增长态势。
2、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营业务及产品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智能产品及各类车用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分为四大类,分别为传感器及配件、燃油系统附件、汽车内饰件及持续发展的新能源部件。
基于多年的技术积淀与深厚的客户基础,公司在传感器产品及配件的研发生产领域稳步发展。推出了多款传感器产品,传统优势产品如液位传感器(包括油位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基于MEMS/MSG技术的各类多种压力传感器、排温传感器、空气悬架温度传感器、电池包热失控传感器、shunt电流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等。这些产品覆盖了从传统燃油车型到增程/混合动力车型,再到纯电动车型以及新型飞行器上的广泛需求,充分展现了公司在传感器领域的全面实力和技术优势。公司致力于不断推动产品创新,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产品解决方案。
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推进落地,公司自主研发的颗粒物捕捉器上所需的基于MEMS/MSG技术的燃油蒸汽压力传感器和DPF/GPF压差传感器在乘用车及商用车领域的应用愈发关键。同时,基于MEMS技术的空气悬架压力传感器在提升驾乘体验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公司为传统燃油汽车及增程/混合动力汽车提供的机油压力传感器和变速箱压力传感器,以其出色的耐压力冲击性能和精度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在国产化替代方面,公司始终致力于满足更高的精度需求,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支缸刹车压力传感器将加速国产化进程,为客户带来更安全、更人性化的驾驶体验。同样,我们开发的基于MEMS技术的热管理系统压力传感器对于保障增程/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近年来,公司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持续进行新产品研发,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燃油箱隔离阀(FTIV)、电机用电涡流传感器、SiC功率模块用AMB覆铜氮化硅载板等产品,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了公司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竞争力。FTIV阀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部件,通过控制混动汽车和增程新能源汽车的燃油箱内的排气压力,使燃油箱在正常运行环境中不排放蒸发污染物,同时在极限工况下快速泄压,在保证车辆安全的前提下更环保。
AMB覆铜氮化硅载板是SiC功率模块的核心部件,它采用先进的活性金属钎焊(ActiveMetalBonding)工艺,将氮化硅陶瓷基板和高纯度铜箔焊接,然后进行多道表面处理而成,因其出色的导热性能、高机械强度、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以及优异的耐高温性能,成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功率模块的理想选择。为解决电动汽车快速充电问题,800V高压平台和SiC功率模块逐渐成为主流,为AMB覆铜氮化硅载板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Shunt电流传感器和电涡流传感器是我们在新型传感器领域的两大重要研发方向。Shunt电流传感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高精度、广测量范围以及良好的恶劣环境适应能力,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成本优势,与国内厂家相比质量、精度更高,具有良好的市场验证效果和广阔前景。同时近几年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到的数字化电网中的监控器数字化,Shunt电流传感器在充电领域与储能领域都将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电流传感器已经突破动力电池客户以及储能市场客户。动力电池业务:已经通过严苛的冬季标定,并取得部分客户订单;储能领域:已经通过头部客户测试,通过客户端高精度类产品测试及试装,并取得客户订单。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机的精准控制是维系车辆行驶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基石。位置传感器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确保在紧急制动、迅猛加速或灵活转向等关键时刻,电机能够迅速且准确地响应,无误地执行指令。电涡流传感器,以其卓越的精度和强大的抗干扰能力,成为高速电机不可或缺的角度位置传感器。公司的电涡流传感器,已经凭借出色的性能获得了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及某飞行汽车头部客户的信赖,成功获得其技术认证及业务订单。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致力于在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领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公司的燃油系统附件产品线包括国六加油管总成、国六全系阀门、国六燃油泵固定环等产品,为客户的燃油系统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汽车内饰件包括仪表板、空调风管等产品。
公司新能源产品部件主要分布在新能源的三电系统即电机、电控、电池系统,其中产品有电机绝缘环、电涡流传感器、Busbar铜排注塑件、高低压滤波组件及电流传感器、电池包结构件等,并获取了关键项目。公司的新能源产品应用在多个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如小米汽车、问界、理想。
多年来,公司秉承客户为先、持续创新的稳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应对行业变局,夯实基础、稳抓转型、积累新动能等多措并举迎接行业的发展与机遇,实现传统燃油汽车、增程/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并驾齐驱、多线发展的经营模式,在力争保障传统业务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逐步加大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研发投入,力争提升技术水平、质量安全,拓宽客户渠道,实现新能源部件相关业务的发展。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总体稳步增长,其中新能源产品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133.20%。
3﹑公司主要的经营模式如下:
(1)销售模式
公司必须在通过下游客户关于生产条件、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考评后,才能成为客户的潜在供应商。成为潜在供应商之后,具体产品的销售流程可大致概括为“前四步,后四步”,以签订产品开发协议为分界线。
签订产品开发协议之前的四步为:
第一步:客户提出产品需求,进行招标;
第二步:由公司销售部组织采购部、生产部、财务部等部门进行集体内部询价;
第三步:经集体询价后,向客户提出公司的产品报价,参与竞标;
第四步:在报价后与客户保持沟通,进行报价跟踪。
前四步完成后,如获得中标,公司则与客户签订产品开发协议。
签订产品开发协议之后的四步为:
第一步:在获得客户提供的零部件技术图纸或样件后,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制作新产品开发建议书并制作模具;第二步: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制作样品并向客户送样;
第三步:样品获客户检测认可后,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
第四步:小批量供货获客户试用认可后,公司可获得客户的量产订单,开始批量供货。
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后,公司与客户一般每年签订一份框架性供货合同,内容包括全年供货种类、数量、价格、付款安排、质量控制、索赔等条款。在这份框架性合同下,客户会定期向公司下达具体产品订单,公司按照产品订单安排生产、组织供货。如一方提出供货数量或价格变更的要求,双方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
公司在确定招标价格时,首先由财务部联合研发部,质量部和生产部测算产品设计、模具工装开发、产品试制、检测验收及批量生产等各个环节产生的成本,采购部负责测算产品所需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财务部予以协助;然后综合考虑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难度等因素,在成本基础上加以适当利润确定投标价格或者价格区间。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年度框架性供货合同,公司生产部门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客户向公司下达的批量产品订单在公司计划物流部汇总。收到客户订单后,计划物流部组织采购部、质量部、生产部门就原材料供应情况、质量保证情况、设备、模具配合情况等进行订单评审。经评审后,如不能完全满足客户订货需求,计划物流部负责与客户进行沟通,进行订单修订,然后根据双方商议后的订单安排生产。评审后如能满足订货需求,则生产部门根据产品订单制定生产月计划或周计划,并组织生产。
对于公司产能投入的回报经济性角度考虑,公司将技术含量较高、生产工艺复杂、性能要求严格和经济附加值高的传感器产品由公司自行生产,而将一部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燃油系统附件和汽车内饰件等产品委托外协厂商加工生产。
1)外协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
公司委托外协厂商加工的产品主要为燃油系统附件及汽车内饰件,燃油系统附件与汽车内饰件生产所用设备、生产工艺及原材料基本相似。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公司销售订单的稳步增长,基于产能投入的回报经济性角度考虑,公司将技术含量较高、生产工艺复杂、性能要求严格和经济附加值高的传感器等产品由公司自行生产,而将一部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的燃油系统附件(其中包含支架、偏转套、防浪板、膨胀腔、管卡、壳体组件等)和汽车内饰件等产品委托外协厂商加工生产;另外由于环保、排污等特殊行业的许可要求,公司一般不具备电镀条件,基于经济及环保角度考虑,公司将燃油系统附件中卡盘的电镀工艺委托给符合条件的外协厂商实施。这两类产品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均由公司负责,在加工生产环节,上述产品所必须的技术标准制订、产品试制、模具设计开制以及产品检验亦由公司完成,公司仅将生产工序交由外协厂商实施,且安排生产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外协厂商的生产,对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2)外协生产模式介绍
公司采取的外协生产为委托加工方式。
①卡盘:具体流程为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依据客户要求进行过程和产品设计开发并获得认可→客户下发订单→公司采购原材料和辅材→冲压生产→冲压检验合格入库→交付外协供应商电镀→外协电镀供应商电镀加工→外协电镀供应商将检验合格的产品交付给公司→入库检验→合格品入库储存→按客户订单要求准时交付。
②塑料件:具体流程为公司接受客户委托设计、开发产品并获得认可→客户下达采购订单→公司选择合格外协厂商→公司采购原材料及配件→交付外协厂商委托加工→公司提供外协产品生产模具、技术标准,指导、监督外协厂商依照生产纲领开展生产→外协厂商加工产品后,交付公司→检测合格的外协产品,交付客户→公司支付加工费给外协厂商。
尽管部分燃油系统附件和汽车内饰件主要委托外协厂商加工生产,但生产上述产品所必须的技术标准制订、技术图纸设计、模具设计以及产品检验均由公司完成,而仅将技术和工艺流程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序交由外协厂商实施。
3)外协厂商的选择
公司制定完善的外协厂商管理制度,主要从外协厂商的设备状况、交货周期、报价水平、管理能力、产品质量等因素设定若干标准综合确定供应商。
①公司根据与一级配套商或整车企业签署的新产品开发协议,小批量供货获得认可后,产品即将进入量产阶段。对于计划采取外协方式生产的新产品,采购部将新产品图纸、标准、样件、工艺路线等技术文件分送财务部、意向外协供应商。其中,意向性外协供应商不低于3家。
②意向性外协供应商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测算生产新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人工工资、动力费用、折旧等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合理利润等并向公司提交报价表。
③核价期间,采购部、财务部确保信息互通,财务部、采购部根据各家意向供应商的报价结合公司小批量生产获得的基础数据进行核价,并将核价结果反馈给意向外协供应商,在多家意向外协供应商接受核价结果时,优先初选有相似产品生产经验、信用程度较高、设备状况良好的意向外协供应商。
④采购部正式提交书面核价结果报总经理审批。总经理审批后即确定外协厂商,并签署外协生产合同、质量协议等,对新产品外协生产进行约定。
4)外协产品的质量控制情况
公司对委外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事前控制及事后控制两方面:
①事前控制:生产企业在经过公司对其生产条件、质量控制、物流等方面的全面考评后才能成为公司的合格外协厂商;生产前的产品开发及样品制作工作由公司完成,外协厂商仅根据公司提供的样品组织生产;为保证生产质量,公司会根据客户需求及自己的生产经验编写质量控制文件,提供给外协厂商,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对新加入的外协厂商,公司为保险起见,会安排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企业的生产。
②事后控制:公司质检人员对委外加工产品进行严格检验;销售给客户后,如外协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将追究相关外协厂商的责任。从质量控制效果看,公司外协产品的质量较好,客户满意度较高。公司自采用外协生产方式以来从未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3)采购模式
公司结合多年的采购经验,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公司在需开发新供应商时,由采购部会同生产部门、财务部、质量部对意向供应商进行综合考评,只有符合公司制定的标准,通过了公司的考评,才能成为公司的潜在供应商。生产部门按照公司客户提供的订单制定好生产计划后,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结合原材料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对于每种具体的原辅材料,除客户指定供应商外,公司采购部一般通过招标在潜在供应商中确定两家或两家以上给公司供货。公司采购部每年与确定好的原辅材料供应商签订框架性采购协议,内容包括采购产品名称、种类、数量、价格、付款安排、质量控制、索赔等条款。在这份框架性合同下,公司按照生产计划采用持续分批量的形式不定期向供应商提供具体材料采购订单,供应商按照订单组织供货。如一方提出供货数量或价格变更的要求,双方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
4﹑报告期内主要的业绩驱动
2024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市场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但与此同时,行业竞争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爆发式增长,以及传统燃油车市场的稳健前行,整个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转型。
上半年,公司秉持稳健经营与风险前瞻管理的核心理念,内外兼修,精准施策,紧密围绕既定的核心经营战略目标,深化实施“技术、质量、成本、速度”等关键维度提升综合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405.2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99.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7%。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96,450.55万元,同比增长3.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96,429.75万元,同比增长0.97%。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提高自身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经过多年钻研和积累,形成了较强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能力,具备优质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报告期内,公司针对行业发展趋势,锐意进取,精准发力,凭借技术研发优势、客户资源优势、产品优势,牢牢把握行业快速发展契机,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注重新产品的研发,推进主营产品技术升级,拥有了一批“新四化”客户;同时,内部持续开展降本增效、产品转型及管理转型,通过“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助力公司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
1、公司自身及研发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汽车油位传感器的研发、制造及销售,迄今已有约30年的汽车油位传感器行业专业经验,是国内最大的汽车油位传感器生产厂家之一,积累了众多优质客户和行业经验,历经多年发展磨砺,公司建立了一支具备专业研发能力的人才梯队。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专利184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专利155件,外观设计专利4件。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高精度汽车传感器智能制造工厂,研发部被确定为江苏省车用传感器多参数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是第一批江苏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公司的模具车间被认定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公司顺利通过CNAS认证,标志着公司实验室具有了国家认可的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投入约为2,357.9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26%,未来公司将不断提升公司产品技术研发水平,争做产品转型赛道的领跑者。
公司基于国产化MEMS压力传感器在乘用车前装市场实现持续稳定提升供货的同时,在质量表现上也优于同类进口对标件,是国内乘用车国产化低压MEMS压力传感器自主解决方案出货量头部的供应商,在对客户保证供货和质量考评指标上获得领先头部某车企年度一级供应商品质A级考评。由于公司国产MEMS传感器产品的优异表现,改变了多家国内主机厂对国产MEMS传感器引入的谨慎态度,预计报告期后公司MEMS项目上获得的新订单数量将优秀的稳步提升。
随着市场对公司传感器能力的认可,多家头部乘用车和一级系统供应商加强了对公司传感器产品种类的引入和提高既有项目订单份额。如成功切入某头部车企,实现其从进口件转变为由公司对标产品替代;本报告期后,公司应用于混合动力总成系统上使用的多款传感器,如曲轴箱脱附压力传感器获得了某头部车企定点,高耐腐蚀机油压力,高耐腐蚀进气压力传感器方案在某头部车企海外车型项目上正在测试;公司的GPF压差传感器通过某头部增程式车企已经完成客户台架测试,整车耐久路试和三高(高温、高原、高寒)测试在正常进行中。公司传感器为传统燃油出口型汽车及增程/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另一个温度传感器赛道,公司推出的空气悬架系统温度传感器已实现稳定供货,公司的空气悬架温度传感器已成为某主流空气悬架系统供应商全系标配产品。
在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激烈的车用中高压传感器领域,公司采用MSG解决方案与国内诸多陶瓷芯体传感器厂商进行技术降维打击和成本优势竞争。通过2年多对MSG技术的打磨和对成本的挖掘,目前公司推出了针对热管理市场的无内密封圈空调压力传感器和P+T传感器,随着公司未来在热管理业务领域的发展和布局,针对这个产品的协同效应会进一步放大;针对线控刹车市场和空气悬架市场的ESC刹车制动压力传感器和耐冲击空气悬架压力传感器;针对高内燃效率增程器市场的高压油轨压力传感器和带温度检测的低压油轨PT传感器,上述基于MSG技术的压力传感器已经分别在各个一级系统供应商处进行台架测试或路试,均已经完成200万~1000万次的压力循环耐久测试。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逐步提高,基于其飞速发展带来的车辆动力系统运行模式的变化,公司自主研发的Shunt电流传感器在动态范围、测量精度、补偿特性、线性、温度特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可提升电池包的安全监控能力及SOC计算精度,产品线可满足丰富的应用场景需求,可为客户需求带来多种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开发的电涡流传感器也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成功的获得国内知名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及飞行汽车头部客户的技术认证和业务订单,凭借公司独立自足的磁路开发能力、磁路仿真能力,完备的产品评估与制造能力,高自动化产线,精密模具自制能力,注塑、冲压、芯片封装能力,依托公司国家级认证实验室,公司产品在精度、大小、重量及成本等方面较其他技术路径比更具优势,是电机模块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之一。公司将持续抢抓新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不断坚持产品创新,加强技术研发,进一步扩大新能源产品覆盖面。
公司的电涡流传感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精度、大小、重量及成本等方面更具优势,建立了电磁路设计、产品集成、测试、生产能力,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
在满足产品性能及质量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公司在传感器芯片的设计,流片,封测,总成制造,校准等传感器设计和生产的全环节进行精确的性能,质量,成本,效率考量及平衡,使得上述传感器在性能及质量可以满足客户要求及可以与国际主流方案PK的同时,产业链实现了国内自主化,并合理降低了成本,同时避免因行业供需紧张及涨价等影响对自身供应链的冲击。
公司自主研发的AMB氮化硅覆铜载板具有出色的导热性能、高机械强度、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以及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凭借深厚的科研实力,成功研发出关键焊接材料和工艺技术,产品性能优异,可匹配800V平台及更高电压和功率的电动车型。
2、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凭借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持续通过国内外客户的产品认证程序,并与汽车一级配套厂商和整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配套关系,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在主机配套市场,公司与蔚来、小鹏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上海汽车、吉利汽车、江铃汽车、重庆赛力斯等知名汽车厂商建立了稳定配套关系;在一级配套市场,公司与联合电子、亚普、博格华纳、哈金森、洛卡特等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客户覆盖国内外众多主流车企及配套厂商。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汽车“新四化”的要求,加快拓展新能源业务,迅速发展了一批优质的客户,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包括小鹏汽车、蔚来、理想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零跑汽车、深蓝汽车等,现一级配套供应商有国内某动力电池头部企业、长城蜂巢、蔚然、上汽伊控、臻驱科技、上海电驱动、舍弗勒、合肥巨一、大洋电机、汇川、中车等客户。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及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努力实现公司在新能源领域新的业绩增长点。
3、产品优势
1)OBD蒸汽压力传感器:主要用于PHEV混动车型和增程动力车型,率先实现MEMS低微压国产化方案批在乘用车前装市场百万规模级别供货,国内市场传感器自主品牌市占率第一。
2)高可靠性耐腐蚀低压MEMS芯片及解决方案,主要用于PHEV混动车型和增程动力车型的增程器涡轮后的腐蚀性气体环境,尾气排放环境,和出口车型的灵活燃料燃烧后的耐腐蚀性要求,业内称为SuperMEMS。产品在高温,高湿气,高腐蚀气体耐久工况验证后,产品精度依然符合设计要求,与对标的国外同类型芯片如SMI,英飞凌等竞品,在提供相同性能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保证国内主机厂国内市场需求和出口车型装车需求,帮助国内车企在海外市场对抗国外车企和零部件行业的垄断联盟。
3)MSG低成本化方案,即利用MSG技术的高抗压力冲击性能,高耐久性能,耐高温性能和一体成型抗腐蚀无内漏特性,又通过优化核心部件的流片成本和封装成本,可以有效的在如空调压力,变速箱压力,空气悬架压力,机油压力,热管理PT传感器等中压传感器领域实现对常用的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在耐环境介质,高可靠性,无内漏等方面进行有效技术和成本竞争。同时在MSG传感器更加常见的高压领域,如ESP/ESC刹车压力传感器,液压悬架压力传感器,直喷增程器高压油轨压力传感器市场上同进口产品进行竞争。
4)国六阀件:产品的核心技术属于公司自主开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国内该类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公司研发的防翻阀、加油容积控制阀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替代进口。
5)国六加油管:国六加油管的核心技术属于公司自主研发,目前公司的金属加油管产品在蒸发排放要求下,可以满足国六排放法规,产品工艺稳定,合格率高。
6)Shunt电流传感器:应用场景广泛,在测量精度、范围、稳定性及对电池包的监控能力方面具备较高优势。
7)电涡流传感器:新能源汽车中,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具有精度高,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解码成本低等优点,是替代旋变传感器的新趋势。
8)汽车油位传感器:在生产和研发上取得了多项突破,其产品在性能、成本和工艺等方面不断升级,精益生产,在新能源混动车型上亦应用十分广泛,较同类产品处于竞争优势。
9)自主研发的FTIV阀:具有压力控制可靠、结构紧凑、NVH低等特点。
10)AMB氮化硅覆铜载板:产品的核心技术属于公司自主研发,具有出色的导热性能、高机械强度、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以及优异的耐高温性能。
4、快速服务优势
公司对客户的服务可分为售前服务及售后服务。售前服务主要体现在产品开发方面,售后服务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的跟踪服务方面。公司这两方面的服务都体现了“贴近客户、快速服务”的原则.
1)售前服务:公司的产品多为个性化产品,专用于特定客户、特定车型、特定部位。汽车产品更新换代较快,公司需要根据客户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迅速提供新的产品。为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公司通过努力充实技术积累,对产品开发工作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建立了快速反应的项目开发团队体制,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保证了从接到开发计划到交付样品的快速反应,能够做到与客户同步开发。公司所有新产品均采用项目小组制进行开发。每个项目均成立项目小组,由各小组组长组织进行项目立项、编制项目开发的计划进度表、组织项目的阶段性总结、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组织项目讨论会解决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客户关注或反馈的问题等等。这种快速反应机制保证了公司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2)售后服务:公司的销售客服提供24小时服务,如果客户需要帮助,公司售后服务人员会在接到客户通知后的24小时内赶到客户处提供服务。
5、经营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任用,坚持人才的知识化、年轻化。公司目前的管理团队平均年龄40多岁,人均拥有十五年以上的汽车零部件行业经验。在长期从事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公司管理层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同时也练就了强大的执行力和敏锐的市场反应力,使公司能够较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较高的运营效率,取得了快速发展。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业务集中于主要客户的风险
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1月-6月,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虽在逐年下降,但仍处于40%左右。公司主要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汽车行业的品牌、资金、技术、规模、安全性等相对较高的准入门槛决定了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一级供应商数量较少且比较集中,专业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在相对集中的目标群体内开发客户;其次,汽车零部件需求方(包括整车企业及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对下级供应商的遴选和考核周期漫长而严格,一旦确立业务合作关系,即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长期战略合作格局;再次,公司目前受产能、资金所限,暂时难以应对全面开发其他大客户带来的产能扩张压力。若主要客户发生流失或客户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动,将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第一,公司营业收入会因为主要客户的情况变动产生波动;第二,客户过于集中容易形成买方垄断,导致公司议价能力不强。公司近年来,加强对新客户和新产品的开发,目前前五大客户的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已经逐年下降。
2、产品毛利率下降风险
汽车零部件产品价格与下游整车价格关联性较大。国内外不同品牌的汽车越来越多,整车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一般新车型上市价格较高,以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同时,由于我国整车进口关税较高,国内同档次车型的价格仍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国家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伴随着目前进口车型降价的现象,将进一步加剧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从而导致汽车价格下降。汽车整车制造厂商处于汽车产业链的顶端,对零部件厂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因此可以将降价部分转嫁给其上游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导致上游厂商的利润空间下降。虽然公司可通过新车型配套产品的增加减轻以上因素对毛利率的负面影响,但如果宏观因素、成本因素、消费者偏好等多种因素导致汽车整车生产商的新车型减少,影响到公司经济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的销售,将给公司带来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3、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公司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为浆料(主要成份为金、银、钯等贵金属)、塑料粒子、钢材等,其价格上涨将会给公司的业绩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近两年浆料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公司产品价格调整的幅度及频率无法抵消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从而给公司的当期经营业绩带来负面影响。
4、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的核心技术不存在严重依赖个别核心技术人员的情况,但核心技术人员对公司的产品开发、生产工艺优化起着关键的作用。虽然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吸引和稳定核心技术人员的措施,但是不能排除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可能。如果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公司可能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寻找到合适的替代者,可能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核心人员的流失可能会造成公司核心技术的外泄,从而使公司的竞争优势削弱。
5、质量责任风险
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和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汽车制造商(进口商)将承担其生产(进口)的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义务。整车制造企业对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其每个零件均进行了标识,具有可追溯性,对于质量存在问题的零部件,汽车制造商可以要求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赔偿。如果因产品设计、制造的缺陷导致产品召回,公司也将面临一定的赔偿风险。此外,2013年1月出台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明确了销售者的三包责任,并提出销售者依照规定承担三包责任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其他经营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其他经营者追偿。该项规定自2013年10月1日起执行。假如因公司的产品质量原因导致整车制造企业承担三包责任,公司亦将面临由此导致的赔偿风险。
6、外协加工管理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传感器及配件、燃油系统附件及汽车内饰件。其中,燃油系统附件及汽车内饰件主要采取外协模式生产。虽然外协厂商生产上述产品所必须的技术标准制订、产品试制、模具设计以及产品检验均由公司完成,且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外协管理制度,并安排生产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外协厂商的生产,对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的控制,报告期内未发生因外协厂商原因导致的重大产品质量问题或供货不及时的情形,但仍不能排除因公司对外协加工供应商选择不妥、管理不善导致外协加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供货不及时的情况。公司将加强外协供应商的管理,提升供应商整体水平,保证产品质量。
7、传统能源汽车逐渐淘汰风险
国家积极推动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本公司目前的主导产品汽车油位传感器和汽车燃油系统附件均为传统能源汽车燃油箱配套,而纯电动汽车不需要燃油箱。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配套建设、各类新能源汽车发展均存在一定技术难题,如电动车快速充电、性能稳定性、成本问题等,新能源汽车在短期内无法快速普及,但公司仍面临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导致传统能源汽车需求减少,从而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公司也在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积极应对风险,目前新能源相关的汽车零部件处于爬坡阶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