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通信网络设计服务、通信网络工程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及通信工程总承包服务。

  • 产品类型:

    通信及信息技术

  • 产品名称:

    设计服务 、 工程服务

  • 经营范围:

    经依法登记,公司的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通信设备制造;通信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电子产品销售;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智能农业管理;云计算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制造;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制造;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智能仪器仪表制造;对外承包工程;通讯设备销售;智能基础制造装备销售;国内贸易代理;互联网设备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广播影视设备销售;光纤销售;光通信设备销售;光电子器件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电子测量仪器销售;计算器设备销售;软件销售;终端测试设备销售;智能仪器仪表销售;智能家庭消费设备销售;智能车载设备销售;云计算设备销售;移动通信设备销售;移动终端设备销售;信息安全设备销售;物联网设备销售;网络设备销售;卫星移动通信终端销售;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销售;卫星通信服务;卫星导航服务;人工智能双创服务平台;互联网安全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远程健康管理服务;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应用服务;区块链技术相关软件和服务;网络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大数据服务;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智能水务系统开发;软件外包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卫星导航多模增强应用服务系统集成;卫星遥感应用系统集成;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系统集成;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卫星遥感数据处理;计算机系统服务;量子计算技术服务;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5G通信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认证咨询;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工程管理服务;专业设计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工业工程设计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咨询策划服务;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光通信设备制造;网络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工程施工;测绘服务;建设工程勘察;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建筑劳务分包。(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8-30 
业务名称 2023-06-30 2022-12-31
订单数量:中国移动(个) 1113.00 1610.00
订单金额:中国移动(元) 8887.58万 1.86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9.57%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9134.55万 16.45%
客户二
7426.00万 13.37%
客户三
6648.63万 11.97%
客户四
2184.71万 3.93%
客户五
2135.27万 3.8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867.4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5.09%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2760.60万 10.09%
供应商二
1240.32万 4.53%
供应商三
1074.32万 3.92%
供应商四
903.34万 3.30%
供应商五
888.91万 3.2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9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5.82%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9964.25万 18.88%
客户二
8896.48万 16.86%
客户三
6864.25万 13.01%
客户四
1898.76万 3.60%
客户五
1833.00万 3.4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0.87%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3536.00万 17.48%
供应商二
3345.51万 16.54%
供应商三
1175.09万 5.81%
供应商四
1118.63万 5.53%
供应商五
1114.81万 5.5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27%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6801.87万 13.23%
客户二
4746.94万 9.23%
客户三
3173.89万 6.17%
客户四
3104.54万 6.04%
客户五
2877.91万 5.6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927.7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51.74%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4503.76万 26.10%
供应商二
1438.92万 8.34%
供应商三
1314.92万 7.62%
供应商四
1001.46万 5.80%
供应商五
668.63万 3.8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0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7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 Converge/MetroWorks(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5436.07万 11.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4978.12万 10.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4847.55万 9.8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2694.97万 5.47%
Converge/MetroWorks(
2126.46万 4.3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986.5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0.13%
  • 武汉烽火国际菲律宾公司
  • 长春市品高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 吉林兴元劳务有限公司
  • 吉林省泓谊通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吉林市正企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武汉烽火国际菲律宾公司
1888.81万 10.85%
长春市品高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1871.05万 10.75%
吉林兴元劳务有限公司
1617.05万 9.29%
吉林省泓谊通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837.85万 4.81%
吉林市正企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771.81万 4.4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1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35%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4986.13万 9.91%
客户二
4969.93万 9.87%
客户三
4678.21万 9.29%
客户四
3794.25万 7.54%
客户五
2888.14万 5.7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591.46万元,占总采购额的57.03%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2874.71万 17.09%
供应商二
2765.32万 16.44%
供应商三
1696.48万 10.09%
供应商四
1140.42万 6.78%
供应商五
1114.52万 6.63%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通信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速,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向纵深展开,我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服务范围已经扩展到金融、体育、医疗、电力、交通等行业。根据近年来出台的发展规划等政策,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通信产业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仍将对通信网络服务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建设、通信技术...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通信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速,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向纵深展开,我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服务范围已经扩展到金融、体育、医疗、电力、交通等行业。根据近年来出台的发展规划等政策,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通信产业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仍将对通信网络服务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建设、通信技术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加速融合,进一步促进社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在城市运行、政务服务、社会治理、金融服务、生态保护、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行业及领域广泛应用,带来社会信息化、行业垂直应用等新增需求和巨大应用及服务市场。这些变化使得各行业对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亦持续扩大,为通信技术服务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4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行各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都将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信及信息化建设需求有望迎来进一步增长,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
  (1)国内通信行业发展阶段
  2023年,我国通信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平稳增长,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各项应用普及全面加速,行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收入平稳增长:2023年,完成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收入 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5.2%提升至15.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
  新兴业务收入保持较高增速: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2023年共完成业务收入3,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9.4%提升至21.2%,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收入比上年均增长37.5%,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0.3%。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2023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共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4,205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5G投资额达1,905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部投资的45.3%。
  全光网建设快速推进:2023年,新建光缆线路长度473.8万公里,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6,432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分别达114万、2,310万和4,008万公里。截至2023年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11.36亿个,比上年末净增6,486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10.94亿个,比上年末净增6,915万个,占比由上年末的95.7%提升至96.3%。截至2023年底,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2,30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79.2万个。
  5G网络建设深入推进: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
  “千兆城市”建设方面:工信部2021年3月25日印发《“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能力。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底,5G网络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覆盖,建成100个千兆城市。2023年新建成97个千兆城市。截至2023年底,全国千兆城市累计达到207个。
  (2)国内信息技术行业发展阶段
  随着5G网络的稳步建设,数字经济也将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新发展模式本身就是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成熟模式,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未来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 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增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根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当前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 50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41.5%。
  (3)国际市场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布的《2024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移动互联互通仍然是推动数字创新的关键。它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变革性技术,同时也帮助政府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到2023年底,56亿人(占全球人口的69%)订阅了移动服务,自2015年以来增加了16亿人。移动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甚至更快。到2023年底,全球58%的人口使用移动互联网,相当于47亿用户,自2015年以来增加了21亿。2023年,移动技术和服务占全球GDP的5.4%,经济增加值达5.7万亿美元,提供约3,500万个就业岗位。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的国际市场为菲律宾,得益于菲律宾政府的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在基础设施方面,菲律宾信息和通信技术部的“Pipol Konek”项目计划2026年前在全国新建20万座无线网络站点。2022年,信息和通信技术部公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涉及金额约9.6亿美元,以加强全国网络建设和网络服务。同时,多家电信运营商也在积极布局,推动5G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在服务和产品方面,各种新型通信服务和应用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逐渐普及,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中国与菲律宾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菲律宾的通信基础设施市场将释放更多需求和发展机遇,中菲两国在5G技术等领域将具有较多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3、公司所属行业的特点
  (1)基础性
  我公司所处行业属于信息基础服务。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加速迈进“全、高、广、智”时代,各国不断深化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识,出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加快空间网络探索和布局,推动网络设施不断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演进。这一特点使公司未来的发展具备相当大的空间。
  (2)周期性
  本行业的发展受通信业影响较大。通信网络的规模、结构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都将对本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造成影响。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通信运营商建设策略的调整,均会导致通信业出现周期性变化,通信技术服务行业也会随之发生相应波动。
  (3)区域性
  本行业的市场规模主要受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对当地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及扶持力度等因素影响。例如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通信网络规模较大,本行业的市场规模也相对较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通信基础设施不完善,本行业的市场规模也较小。但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西部地区电信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因此本行业在西部地区的市场规模将迅速增长,东部地区的市场规模将趋于平缓增长阶段。未来本行业在区域市场上的差异将呈逐步缩小的趋势。
  国际上大部分国家地区通信基础设施相较国内有一定的差距,受制于经济实力,且运营商数量多,竞争压力大,业务许可发放可控度低。而国内产业升级,向高端制造业、高端信息技术方向发展,新兴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稳定度高,且国内通信行业管理制度完善,项目建设流程划分清晰,行业前景规划明朗,人才分类细致,十分契合国际上对于通信行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变行业现状的需求。
  (4)兼容性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软件业、IT产业和通信产业开始逐步实现全方位融合,使得全球电信产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的时期,电信业正在大变革中逐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区域经济、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与之相应的通信行业发展相匹配,对通信行业的建设方式具有参考意义,各国家地区的通信行业建设具备可复制性。
  (5)全球性
  通信产业被认为是可能引领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通信行业的发展,带来交流、联系、沟通、协调的方式日新月异,已经成为加速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的基础。伴随着中国境外投资热潮以及“一带一路”的鲜明旗帜的指引,中国通信企业境外直接、间接的投资发展迅速,企业也肩负着将我国先进的通信产品、服务、管理理念等推向全球的重要使命,从而推进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步伐。
  4、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经过多年的通信技术研究、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从业经验积累和市场的开发拓展,目前已发展成为服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业务链条完整的专业化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具有多项高等级资质、122项专利和146项软件著作权,参与编制9项国家标准(已发布7项)、10项行业标准(已发布8项)和7项企业标准,并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证书。
  公司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会员,至今涵盖了数据支撑、传送网、通信电源、无线通信、核心网5个专业,加入 4个技术工作委员会、5个工作组。公司各专业核心团队积极参加标准化协会的工作,提高了公司在各专业领域技术水平。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等通信运营商及其他通信企业。公司已在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等地区开展通信网络技术服务业务,通过多元化的客户结构和多地区的营销策略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依托于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致力于为运营商提供服务的同时,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积极开拓非运营商业务。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业务结构的有效调整,在原有通信运营商网络设计服务和网络工程基础上,开展全社会信息化集成服务。随着国内通信网络技术服务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一带一路”等政策激励,我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已成立菲律宾子公司,为公司国际业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菲律宾子公司为中国使馆组建的中资企业“菲律宾”协会会员,与在菲中资企业一道探索业务模式与发展空间。目前菲律宾子公司已成为菲律宾通信服务主流企业,直接或间接参与菲律宾多家主流运营商的建设和维护项目。
  5、适用政策文件
  6、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1)政策推动通信网络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新设一批国际通信出入口,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
  (2)数字经济驱动多产业发展
  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深刻影响,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化,把加快推进信息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数字革命创造的信息产业是一种战略性产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连接的对象也在不断的扩展,从原来的人、家庭、企业等扩展到万物。物联网的连接规模急剧增加,在多个垂直产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到2030年,物联网将在全球创造5.5万亿至12.6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3)数字化助力团餐行业提质、降本、增效
  团餐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其中,竞争激烈。同时在运营中人力、食材成本较高,利润点较低,一旦食材价格大幅上涨,团餐企业经营的利润将大大降低。在行业竞争和数字经济的双重推动下,只有升级改造的智慧食堂、智慧餐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因此,团餐行业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
  在国家政策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等法律、文件的发布,鼓励团餐企业发展厉行节约、减少浪费、健康营养的新型食堂。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的智慧食堂迎来较好的市场发展机遇。
  根据EHS资讯《食物浪费及其碳足迹测度:来自中国高校的证据》介绍,根据食物浪费状况,测度相应的环境效应,在全国尺度上核算了中国高校食堂食物浪费规模,并进一步测度了高校食物浪费隐含的碳足迹含量。通过数字化及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助力团餐行业在高校场景下,减少食物浪费,推动高校“双碳”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本公司是一家专业为国内外通信运营商、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领先的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商。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形成“四轮驱动”的业务格局,即通信技术服务业务、信息化产品集成运营业务、国际业务、投资业务。
  2、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驱动因素如下:
  (1)数字化发展驱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驱动国家信息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有力支撑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和网络强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应用创新和创新创业提供重要基础支撑。5G移动通信网络加速部署,由云、网、端组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渗透到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国内各地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应用,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数字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数字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发展环境日臻完善。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新兴业态蓬勃发展,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能力全面提升。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增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吉大通信把握新发展格局机遇,作为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商,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做好通信技术服务业务,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大力发展政企数智化业务,同时在细分领域积极布局智慧产品产业化。
  (2)国际市场驱动: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始终保持着敏锐性和灵活性,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在亚洲、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寻找机遇。一方面,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产业链逐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始终做经济全球化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推动者,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签署更多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繁荣发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大动力。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经济制度和经济秩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有利于帮助中国企业规避风险,更好地“走出去”。
  公司积极拓展国际通信服务市场,2018年上半年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吉大通信(菲律宾)有限公司,服务于菲律宾本地主流通信运营商、制造商,业务发展规模与态势良好。业务主要为FTTX(包括 FTTB、FTTH、FBTS等工程)的规划、勘察、设备采购、建设和运维为一体的全过程服务以及通信工程施工服务。公司积极维护国际市场,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国际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创新驱动:创新是通信与信息技术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公司发展历程看,吉大通信此前所取得的成绩均受益于一直专注于技术领域的业务开发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创新,凭借多年积累的项目经验、服务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才实现了战略期的快速增长,从而奠定了如今的行业地位。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战略地位进一步升级。全面推广数字化转型理念,不断提升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软件应用、数据管理等数字化能力。结合团餐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数字化驱动是管理效率提供的重要手段,助力运营过程降本、增效。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食堂系列产品,使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手段,推动传统团餐实现服务精准化、场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的建设要求,为就餐者提供更加便捷、健康、营养、高效、节约、安全、舒适、个性化的科技就餐体验,可以为具备自选能力的团餐场景提供产品、实施、运维等一站式服务,为客户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运营目标。同时公司保持持续创新能力,根据市场反馈,丰富完善产品线种类及功能,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差异化、定制化解决方案。
  3、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自上市以来,主要为国内外通信运营商及政企等客户提供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根据客户的招标政策及其他采购方式,参加通信运营商(集团公司、省级公司、市级公司或者通信运营商直属的通信设计院)、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招标项目或其他采购项目,中标或取得项目后进行项目实施。公司与国内外通信运营商、政企等客户之间有着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根据与客户签订的项目合同,结合公司资源合理安排经营活动。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质量控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体系。公司的运营涉及计划经营部、工程管理部、技术部、财务部、综合部及生产部门等,贯穿招投标、签订合同、采购、设计、施工与维护、质量与安全控制、项目交付、收入确认、结算回款等全部流程。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通信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产品或业务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情况
  从事通信配套服务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
  5G关键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端到端时延、流量密度、移动性和用户峰值速率。5G具备比4G更高的性能,支持 0.1~1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每平方公里一百万的连续数密度,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每小时500Km以上的移动性和数十Gbps的峰值速率。其中,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和时延为5G最基本的三个性能指标。同时5G还需要大幅提高网络部署和运营的效率,相比4G,频谱效率提升5~15倍,能效和成本效率提升百倍以上。
  通信运营商无线网和传输网关键技术:
  TD-LTE网络关键技术:时分双工、多址接入技术、MIMO技术、HARQ技术、AMC技术、小区间干扰抑制、空分复用技术、GPS替代技术等。
  5G无线关键技术: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全频谱接入、新型多址、新型多载波、先进调制编码、终端直通技术、灵活双工、全双工、频谱共享、灵活帧结构、厘米级定位精度增强。
  5G网络关键技术:网关控制转发分离、控制功能重购、新型链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移动边缘内容与计算、按需组网、统一的多无线接入技术融合、无线MESH和动态自组织网络。
  PTN关键技术:通用分组交叉技术、可扩展型技术、运营管理和维护技术、多种业务承载和接入、网络级生存性技术、QoS保证技术、频率和时间同步技术。
  分组增强型OTN关键技术:客户业务的标准封装、以太网业务的故障处理、分组交换技术。
  5G承载网关键技术:多层级承载网络、灵活化连接调度、层次化网络切片、智能化协同管控、4G/5G混合承载、低成本高速组网。
  网络覆盖范围:基站无线信号可以覆盖的区域。抗干扰指标一般包括通信网通信可靠度、通信网平均误信率、通信网连通率、通信网信息压制率等网络质量指标。网络速率即用户下载速率。网络容量即网络可承载的最大用户规模。
  OTN指标变化:5G承载分组增强型OTN是在4G承载基础上进一步增强L3路由转发和网络切片管控功能,并简化传统OTN转发路径和管理的复杂度,降低设备成本、降低时延、实现带宽灵活配置,满足 5G承载的灵活组网需求。针对OTN在5G前传方面的应用场景,业界还简化了原针对4G承载的OTN标准,简化OTN的方法包括了对OTN帧结构进行优化,线路侧接口考虑采用n×25G/50G以引入低成本的光器件;改变检错和纠错的机制,缩短缓存时间降低时延;在业务映射和时隙结构方面考虑兼容3G/4G前传的CPRI,5G的eCPRI和NGFI,以及Small Cell的回传等。
  SPN指标变化:SPN技术是基于IP/MPLS(-TP)/SR、切片以太网(Slicing Ethernet)和波分复用技术的新一代端到端分层交换网络,可分为L0物理层、L1链路层、L2和L3的分组转发层。物理层基于WDM技术,链路层网络则基于
  FlexE技术,通过把OIF规范的FlexE增强为端到端的通道层,即扩展时隙交叉及信道化操作、管理和维护(OAM)、保护等技术,支持了基于FlexE的端到端组网,满足网络分片和低时延应用。分组转发层采用SDN控制的SR-TP(MPLS-TP和SR结合)组网,支持L3 VPN,满足业务灵活调度要求。不同于4G承载PTN技术,5G承载SPN技术在控制面采用IGP+SR机制,通过部署控制器实现统一分配所有网元的节点标识标签。在双向隧道创建上,SPN通过增加一层端到端业务标识标签将2个单向路径绑定成1个双向隧道,以实现上、下行业务转发的同路径。在OAM功能实现上,SPN采用分层OAM架构,在分组传送子层重用MPLS-TP的OAM机制,在切片网络层采用扩展的FlexE通道OAM机制。在保护功能上,SPN方案采用多种保护机制叠加,IGP域内采用拓扑无关快速路由恢复、边界节点故障采用端到端的路径保护、业务终结节点采用快速重路由(VPN FRR)技术。
  IP RAN指标变化:5G承载增强型IP RAN技术是通过集中部署的控制器和转发面的分布式控制协议实现更灵活的控制面功能。各网元间可配置自己的SR节点标签和邻接标签,并通过BGP-LS上报给集中控制器,网元之间通过IGP-SR扩散路由信息。不同于4G承载IP RAN技术,5G承载增强型IP RAN技术在转发面重用现有MPLS转发机制,支持SR-TE隧道的建立。在OAM功能实现上,增强型IP RAN技术支持基于BFD、LSP Ping和Traceroute的连通性检测、故障定位和路径查询机制。在保护功能上,增强型 IP RAN技术支持 IGP域内的拓扑无关快速路由恢复(TI-LFA)保护和基于L3 VPN业务的端到端保护。近期增强型IP RAN技术也在开发支持OIF标准规范的FlexE接口,以适应5G网络切片的发展需求。
  智慧城市关键技术:5G商用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物联网推动物联感知设施的统筹部署、云边协同构筑城市泛在计算能力、城市大数据平台日益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平台、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崛起支撑虚实融合发展、共性技术与应用支撑平台赋能行业应用系统。
  数字孪生城市:物联感知操控能力反映实时运行状态、全要素数字化表达能力实现精准映射、可视化呈现能力数字城市“打开方式”、数据融合供给能力建立数据资源体系、空间分析计算能力优化要素空间布局、模拟仿真推演能力预测未来发展态势、虚实融合互动能力打通两个世界接口、自学习自优化能力辅助城市管理决策、众创扩展能力形成应用创新平台。
  GPON关键技术:突发模式的光发送和接收、突发信号的快速同步、测距和时延补偿、GPON的功率电平调整、FEC功能和动态带宽分配。GPON为国际FTTX的主要使用技术。
  数据中心设计性能指标:双碳目标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将长期驱动我国数据中心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在政策方面,我国数据中心政策对能效的要求不断趋严,能效考核指标从以PUE为主逐步演变为 PUE、CUE、WUE、绿色低碳等级等多指标兼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鼓励重点行业利用绿色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实现节能降耗。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不超过1.3。到2025年,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普遍不超过1.5。
  云计算资源池设计关键技术:云计算资源池系统工程设计,要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云计算资源池提供的业务应包括计算资源租用业务、存储资源租用业务、网络资源租用业务以及资源池租用业务等。计算资源池应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及现网运行数据进行资源模型抽象,实现对 CPU、内存、硬盘和网络等的配置与优化。存储资源池设计应采用分布式并行计算、分层集中管理方式,应支持对象存储或文件存储方式,对不同的存储方式应提供灵活、可配置的存储控制策略以及访问控制策略。云计算资源池网络应采用层次化、模块化设计,网络可分为四层,包括出口路由层、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
  2、公司生产经营和投资项目情况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公司已成长为具有一定市场规模、业务链条完整、服务能力较强、集成一体化程度高的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商。公司在行业领域保持着一定的技术领先和竞争优势,经营业绩稳定,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品牌优势
  截至2024年,公司已创立39年,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技术服务,公司在国内通信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赢得了较好的口碑,构建了良好的合作商、供应商生态,积累了质优量大的客户资源,传递了企业价值观,营造了优秀的企业形象,创立了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品牌。公司曾获得全国AAA级信用示范单位证书、AAA级信用企业证书、吉林省十大服务业名牌企业称号。公司一直将维护品牌形象、创造品牌价值视为长期发展目标,努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网络技术服务,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大量优质客户资源。
  2、技术及研发创新优势
  作为从事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高度重视在通信技术服务领域的研发投入和管理,力求在行业内保持技术领先,并通过技术研发创新,不断提升信息化产品的集成运营水平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力求提供全链路、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随着公司在智慧产品业务的布局,成立了独立的智慧产品事业部,专门针对数字智慧类产品进行研发创新,推进首个智慧产品“智慧食堂”的更新迭代,丰富数字智慧化产品线,扩展应用场景和潜在业务领域。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公司在各个专业领域共取得了122项专利和146项软件著作权,并参与编制9项国家标准(已发布7项)、10项行业标准(已发布8项)和7项企业标准,上述专利权、软件著作权、参编标准的取得有利于公司发挥主导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形成持续创新机制,保持技术的领先。
  3、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已通过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GB/T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认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秉承“技术先进、服务完善、争创一流企业、以人为本、全员参与、风险辨识预控、节能降耗、污染预防、营造绿色环境、遵守法规、科学管理、确保持续改进”的管理方针,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了一系列有关质量问题的意识、规范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以及思维方式,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优异的产品质量、高效的服务质量,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等地区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在通信运营商勘察设计后评价评比中多次名列前三名,荣获全国及省级的多项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及优秀工程设计奖,国际业务也多次受到当地运营商及合作伙伴的表彰及肯定,公司业务具有良好的口碑,客户满意度较高。
  4、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共9人,均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人、硕士5人、学士3人。在多年的经营实践中,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始终围绕宏观环境、行业发展、市场业态及公司实际进行全面分析和科学决策,针对公司在各个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通过团结合作、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领公司不断取得进步。兼具专业素质、决策水平、前瞻视野、开拓精神且年富力强的核心管理团队,成为了确保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5、技术团队优势
  技术团队是关键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采用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结构合理、梯队健全、技术过硬、解决问题能力强、研发水平高的专业技术骨干团队,在公司多年经营活动中,这些技术人员长期从事咨询、研发、技术支持、实施等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对行业的发展及技术动态有着深刻的认识,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为公司业务的拓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有力保障了公司的技术优势。
  6、服务优势
  公司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持续提升服务标准为基本服务准则,充分利用公司下属经营和技术服务网点在全国各地的区域分布优势,合理配置服务网点资源,在提升本地服务质量基础上实施跨区域联动服务,有效拓展服务半径,努力缩短服务响应时间,推出全天候24小时技术服务,与客户合署办公,构建了一体化综合性服务体系。公司通过强化绩效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塑造企业文化等多种方式,强化了员工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和工作责任心,从而全方位提高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服务质量。
  7、平台及背景优势
  上市平台优势: 公司在上市后,受到了合作伙伴、客户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形成了品牌效应,使公司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资金实力进一步充实,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同时按照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在内控管理、团队建设、产品质控、服务优化等多个方面持续改进,使公司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高校背景优势:公司依托高校背景,在人才引进、技术交流、研发攻关等方面与高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公司保持技术领先提供了支撑。
  8、资质优势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获得了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电子通信广电行业-有线通信、无线通信、通信铁塔专业甲级)、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乙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乙级;电力行业(新能源发电、送电工程、变电工程)专业乙级]、工程咨询甲级资信(电子、信息工程)、工程咨询乙级资信证书[电力(含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信息通信建设企业服务能力(信息通信网络系统集成)甲级、工程勘察(工程测量)甲级、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建筑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叁级资质、安全技术防范贰级资信等资质认证、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乙级、有线广播电视施工程服务(有线广播电视施工总承包服务)一级认证、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在行业内的资质优势使公司在行业内具备竞争优势。
  9、产业链所处位置优势
  公司拥有通信及信息服务产业链上游环节的核心技术能力,在工程总承包、全过程服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公司一直致力于信息化顶层设计,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上游,规划、设计是所有工程项目的起点,可以将设计方面的技术优势延伸到项目采购和施工阶段,具备先天的技术主动权;工程项目由设计主导,在设计过程中直接统筹项目各个环节,有利于缩短项目周期,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公司在向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服务方面过渡具备先天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524.69万元,较上年同期52,764.31万元,同比增长5.23%。
  营业成本43,765.53万元,较上年同期42,943.59万元,同比增长1.91%;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6,851.89万元,较上年同期5,703.00万元,同比增长20.15%;研发费用2,208.29万元,较上年同期2,096.56万元,同比增长5.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5.82万元,较上年同期2,242.75万元,同比下降83.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12.67万元,较上年同期2,065.17元,同比下降41.28%。
  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公司按照整体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坚持聚焦主营业务,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公司收入小幅增长。
  (1)信息及通信技术服务业务
  报告期内,国内业务方面,通信网络设计业务稳中有进,中国移动、中国铁塔市场份额均实现小幅提升,通信网络工程业务整体保持稳定。国际业务方面,通过组建专业的国际业务团队,运用累积的业务经验,进一步增加了综合代维业务的市场份额。
  (2)信息化产品集成运营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全国范围拓展智慧食堂业务,搭建全国销售团队,加大销售产品的优化并丰富产品线数量,开展公司智慧食堂产品宣传及品牌建设。2023年全年智慧食堂业务销售收入 961.14万元,并基本实现了大区销售团队的建立目标,初步完成公司智慧食堂品牌建设,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及生态产品的合作数量。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前期披露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在报告期内的进展情况
  1、聚焦主业,稳定发展
  2023 年是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战略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公司按照整体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坚持聚焦主营业务,积极响应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应用 5G技术,探索 5G应用新场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应用现在及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技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环境下的全行业各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全社会的数字化建设。统筹通信技术服务和全社会信息化集成两大运营模式,全体员工坚守初心、共克时艰实现了经营业绩稳定发展。
  2、经营管理提质增效
  2023年,公司坚持创新、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持续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坚持以人才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石,以全面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为中心,加强优秀中青年骨干培养,提升了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程度。
  3、市场发展情况
  2023年,国内业务方面,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中国铁塔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对市场拓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中国移动、中国铁塔市场份额小幅提升,保持了国内业务的整体稳定;国际业务方面,公司通过组建专业的国际业务团队,运用累积的业务经验,积极与菲律宾当地运营商接洽,在保持了原有业务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综合代维业务的市场份额。
  4、研发实施情况
  2023年,公司持续完善整体内部研发体系建设,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公司具有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所需的多项高级资质,拥有多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多次参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公司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形成了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体系,始终跟踪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满足客户的创新型网络技术服务需求。
  2023年,“智慧食堂”产品研发方面实现了产品线种类增加及功能的丰富,深入完善基础功能、营养分析、食安管理、支付方式、线上商城等模块功能,加大生态产品的选型及引入的种类和数量,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个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对现有产品持续优化,提升产品质量及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
  (二)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格局
  我国数字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逐步落实,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基建”数字经济战略,将强势引导近几十万亿资金陆续投放到各行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去。其中以5G基站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领域更是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会议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4 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首位任务,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国家政策引导将进一步推动各行、各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大发展时代到来,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公司作为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商,将积极落实国家战略要求,积极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夯实核心竞争优势,促进业务协调发展,推动国家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2、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市场化竞争程度非常高的行业,中标折扣呈持续下降趋势。国内电信行业传统业务领域提供同质化服务的企业众多,市场竞争加剧,其中运营商旗下的设计院、系统集成与工程建设公司具备较大的优势,行业市场份额高。
  在技术创新的不断驱动下,数智化转型业务将迈向更高级别,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对于数智化转型解决方案质量的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社会各行业数智化转型建设中,加强数据中心建设,差异化场景分析,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全行业的智能体验,将是未来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趋势。
  (三)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做通信与信息数字技术综合服务专家,做通信网络、数字社会、绿色低碳生活的卓越建设者。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智慧化综合服务;为企业,推动价值增长、实现基业长青;为奋斗者,营造职业梦想成就的平台;为社会,贡献专业技术、践行责任担当。
  公司紧跟国家核心战略布局,将坚持以聚焦主营业务为发展原则,清晰战略目标导向,深化通信技术服务、信息化业务领域的布局,准确把握发展定位,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做精做深做强细分领域,大力推进数智化转型业务以及智慧产品业务板块发展,实现在重点发展领域上质与量的突破。
  (四)公司未来的经营计划
  1、持续深化业务布局
  将坚持深化通信技术服务业务、信息化产品集成运营业务、国际业务、投资业务的“四轮驱动”业务布局。
  (1)在通信技术服务领域,在通信基础设施咨询、设计、实施、网络优化等方面提供专业化、集成化、全链路服务,加大力度挖掘细分市场客户需求,多视角、多方位、多层次拓展潜在市场,着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2)在信息化产品集成运营业务领域,以 5G信息产业为核心,从确保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着眼,不断沉淀和吸纳产业链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模式,整合发掘有增长潜力的深层业务,尽可能地拓展业务外延、扩大业务体量。(3)在国际业务领域,强化与各国通信运营商的商业伙伴关系,深化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向美洲、澳洲、“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业务布局,通过打磨和完善Full turn key全过程服务模式,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国际知名度。
  (4)在投资业务领域,建立健全投资业务机制,加速调研、筛选产业链上优质资源,积极运用资本力量,通过战略性产业并购等多种方式,完善业务链和产业布局。
  2、推动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创新管理,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合规风险管控,提高精益化运营管理,建设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内控体系。注重企业价值管理,强化价值创造能力,坚持“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做好主动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服务,不断提升公司市值管理水平。
  3、专注技术研发创新
  公司将充分利用内部的自主研发能力,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研发,综合运用现有技术资源,跟踪前沿科技,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加强参与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定,重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申报,从而适应通信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保持技术优势,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数智化产品方面公司将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强自主创新,计划提供更多软硬件融合的智慧类产品及服务,实现对智慧类产品领域的业务覆盖和价值深化,全力助推各行业和城市的数智化转型。
  4、锚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优势
  公司深刻洞悉行业发展趋势,始终以推动产业智慧化、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为使命,以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技术赋能各业务领域,形成了推动行业转型、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竞争优势。
  (五)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通信运营商对通信服务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虽然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经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跟进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未来将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对策:公司将加强区域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紧跟国家政策、行业趋势及运营商发展方向,紧跟客户需求对自身服务做出调整,及时进行技术升级,努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降低市场竞争风险。
  2、公司业务拓展的风险:公司除了保持主营业务稳定持续发展外,积极向信息技术、智慧产品等业务拓展。新的行业研发投入大、需求变化快、团队建设和管理需要新的体系。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投入、紧跟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及时将研发成果转化为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产能,将面临投资损失的风险。
  对策:公司积极跟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信息化业务产业落地的研究开发工作,在新的领域积极引入人才,关注员工需求,完善员工的激励政策,激发核心员工的创造力,加快新业务产品的服务能力输出,降低公司业务拓展的风险。
  3、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受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及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虽然通信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公司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如果公司不能紧跟国家及行业政策变化,不能保持较高的服务质量,不能做好成本控制和质量管控,毛利率将面临下降风险。
  对策:公司将紧密关注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政策变化,加强对原有业务的维护,加大运营商其他区域市场的拓展力度,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跟随政府发力智慧城市建设,继续开拓国际市场。同时细化公司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加大相应制度的落实力度,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扩大市场、提高业务收入,降低公司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4、应收账款比例较高的风险:受国内宏观环境通信运营商采购政策及结算方法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41,503.31万元,占期末总资产的28.88%。虽然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符合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特征,且客户信用稳定,回款情况良好,但由于应收账款余额较大,若无法及时收回款项,公司将面临流动资金短缺和坏账损失风险。
  对策:计划经营部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定期跟进合同进展,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结算催收,缩短付款周期。
  5、国际业务风险:公司拓展国际业务的过程中,任何涉及公司国际业务市场所在地的政治不稳、经济波动、自然灾害、政策和法律不利变更、国际诉讼和仲裁等状况,都可能影响到公司国际业务的正常开展,进而影响公司业绩。对策:公司将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政治经济外交形势变化,加强国际环境监控管理,提高风险识别的敏锐度,有效避免和积极应对国际安全风险;加强国际风险因素隐患排查,建立合理的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积极与各国使馆和当地中资企业建立联系,尽快熟悉国际业务拓展地区的法律、政治体系和商业环境,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和投资政策变动,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强内部控制,规避风险;公司将依托于国内积累的经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及客户,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公司积极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海内外项目投资进行政策分析与风险评估,针对特定合同和海外投资进行保险的协定签署,最大程度的降低因外界因素变化对企业运营造成的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