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从事电力工程技术服务及地理信息技术服务。

  • 产品类型:

    电力咨询设计、电力工程建设、电力设备销售、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其他

  • 产品名称:

    电力咨询设计 、 电力工程建设 、 电力设备销售 、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 、 其他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软件销售;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节能管理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通信设备制造;通信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电力设施器材销售;建筑材料销售;机械设备租赁;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零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测绘服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勘察;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4.89%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华润(深圳)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杭州之江银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2.19亿 42.49%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907.69万 7.60%
华润(深圳)有限公司
3087.63万 6.00%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268.98万 4.41%
杭州之江银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257.92万 4.3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656.16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3.62%
  • 杭州雅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杭州天霖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万马电缆有限公司
  • 武汉瑞佑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宜昌智信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杭州雅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2346.71万 8.33%
杭州天霖科技有限公司
1503.61万 5.34%
浙江万马电缆有限公司
1344.24万 4.77%
武汉瑞佑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750.93万 2.66%
宜昌智信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710.66万 2.5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1.27%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内蒙古电力集团
  •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杭州和达新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1.62亿 37.33%
内蒙古电力集团
4820.53万 11.13%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599.92万 8.31%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211.31万 2.80%
杭州和达新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734.45万 1.7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047.5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5.54%
  • 杭州雅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浙江城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杭州瑞望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瑞深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金盾电器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杭州雅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1172.26万 7.40%
浙江城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1115.64万 7.04%
杭州瑞望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626.02万 3.95%
浙江瑞深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624.62万 3.94%
浙江金盾电器有限公司
509.04万 3.2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43%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内蒙古电力集团
  • 杭州和达新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9593.96万 27.24%
内蒙古电力集团
3737.52万 10.61%
杭州和达新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903.49万 5.41%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386.78万 3.94%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1136.61万 3.2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019.24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2.10%
  • 浙宝电气(杭州)集团有限公司
  • 杭州雅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浙江杭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杭州联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浙宝电气(杭州)集团有限公司
716.81万 5.25%
杭州雅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691.10万 5.06%
浙江杭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572.55万 4.1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556.62万 4.07%
杭州联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482.16万 3.5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7.04%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内蒙古电力集团
  • 杭州润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8188.87万 24.41%
内蒙古电力集团
5300.82万 15.80%
杭州润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004.65万 8.96%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56.90万 4.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1284.08万 3.8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527.4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4.34%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杭州雅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浙江万马电缆有限公司
  • 浙江城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杭州萧南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1819.83万 13.80%
杭州雅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908.62万 6.89%
浙江万马电缆有限公司
842.68万 6.39%
浙江城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479.81万 3.64%
杭州萧南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476.55万 3.6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35.4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25.37%
  • 永康市光明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电力设计分公
  • 湖北中移通信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衢州明凯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龙游恒业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永康市光明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电力设计分公
439.06万 7.76%
湖北中移通信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297.12万 5.25%
衢州明凯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269.79万 4.77%
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15.09万 3.80%
龙游恒业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214.40万 3.7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70.2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51.30%
  • 南京昌宇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杭州国测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 杭州无名科技有限公司
  • 杭州玖昆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蓝海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南京昌宇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108.55万 15.04%
杭州国测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85.85万 11.90%
杭州无名科技有限公司
69.11万 9.58%
杭州玖昆科技有限公司
56.31万 7.80%
北京蓝海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50.38万 6.9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1、电力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3年度我国用电量和发电装机总量分别达到9.22万亿千瓦时、29.2亿千瓦,较2022年度分别增长6.7%、13.9%。报告预测,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6%左右;到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2.5亿千瓦,比2023年增长12%左右。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带动电力咨询设计和工...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1、电力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3年度我国用电量和发电装机总量分别达到9.22万亿千瓦时、29.2亿千瓦,较2022年度分别增长6.7%、13.9%。报告预测,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6%左右;到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2.5亿千瓦,比2023年增长12%左右。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带动电力咨询设计和工程建设的发展。
  2、新能源快速发展
  2023年12月,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左右。2023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OP28会上198个缔约方达成《阿联酋共识》,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保持在可实现的范围内,提出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增加两倍的新目标。国内外围绕双碳目标,推动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政策层出不穷,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突破14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其中风电、光伏的装机规模已经占到总装机的3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煤电11.7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38.1%;并网风电装机容量4.7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7.1亿千瓦,合计达11.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8.4%,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电力生产供应绿色化不断深入。预计2030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接近70%,全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有望达到35%。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带动电力工程技术服务行业蓬勃发展。
  3、综合能源服务进入大力发展阶段
  综合能源服务是一种新型的为满足终端客户多元化能源生产与消费的能源服务方式,是以电能为核心,围绕国家节能减排等政策,以“节能、环保、科学、高效、经济用能”为宗旨,从能源管理、能源技术、能源经济、能源市场多角度为能源用户、服务商、中间商、供应商提供与之配套的能源综合服务。为实现双碳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目标,综合能源服务正式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综合能源服务行业进入大力发展阶段。国家先后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基于数字化和新能源产业的综合能源服务有关任务进行部署,提出依托智能配电网等能源网络,综合可再生能源、柔性网络等先进能源技术和ICT技术,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生产消费一体化,建设冷热水电气一体供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并明确提出培育壮大综合能源服务商等新兴市场主体;提出推动可再生能源智慧化发展,推广新能源云平台应用,汇聚能源全产业链信息,推动能源领域数字经济发展。《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重点推进在新能源及储能并网、智能变电站、分布式能源智能调控、虚拟电厂、电碳数据联动监测、综合能源服务、综合服务平台等应用场景组织示范工程承担系统性数字化智能化试点任务,在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发展业态等方面深入探索、先行先试。2023年以来,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蓬勃发展,电力需求响应能力稳步提升,虚拟电厂在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布局,车网互动在东部负荷中心地区开展有益探索。
  “十四五”期间,我国相继出台了能源双控、节能减排、数字化、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电力现货、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储能、辅助服务、公共机构能源托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2023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56,67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4%;其中,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44,28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23个省份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全国各电网区域已实现辅助服务市场全覆盖,形成以调峰、调频、备用等交易品种为核心的区域、省级辅助服务市场体系,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系统调节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节奏进一步加快,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6,84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47.3%。自绿电、绿证交易启动以来,截至2023年底,全国绿电交易累计成交量954亿千瓦时,绿证交易累计成交量突破1亿张。
  我国自2011年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地启动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整体平稳,年均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2024年1月,国务院公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及相关活动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管理要求。同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成为我国推出的又一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市场政策工具。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4、地理信息产业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定位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行业需求,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布局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以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激活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潜能,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电力工程技术服务及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为电力企业和工商业等用户提供电力和新能源的规划咨询、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综合能源服务等综合型一体化能源服务;同时提供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和基于公司3DGIS引擎、云渲染引擎技术的3D可视化管理平台、行业应用数字孪生管理平台、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等数字化平台开发服务。
  1、电力工程技术服务
  (1)电力咨询设计服务
  公司电力咨询设计服务主要是根据电网、电站建设需求,为客户提供建设前期的可行性规划咨询和具体设计方案,对包括选址、线路走向、相关设备选择等电力建设核心方案进行规划设计,对电力建设进行全方位顶层设计。公司电力咨询设计涉及电网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网配电环节及新型电力系统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电源建设、消纳等环节。
  (2)电力工程建设及电力设备销售
  公司电力工程建设及电力设备销售业务是电力咨询设计服务的延伸,可充分发挥公司在设计、采购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和优势,是公司电力综合服务能力的体现,包括电力工程专业承包和EPC总承包,具体包括输变电、配电网工程、光伏电站、储能、充电桩的专业承包和EPC总承包,向客户提供工程设计或图纸深化、设备供应、设备安装调试等一站式全过程服务。
  (3)电力运行维护及检测服务
  公司电力运行维护及检测服务是向电力企业及工商业企业等电力用户,针对已建成的电力工程设施,如配电设施、光伏电站、储能电站、充电桩等,提供电力设施运行、电力抢修维护、电力设备故障检测及恢复、储能电站/充电桩运行安全管控、蓄电池健康监控与核容等一系列电力运行维护服务。涵盖线下定期巡检、应急抢修、预防性检测,以及为用户提供包含24小时运行监测、实时工况、态势感知、告警管理、工单处理等功能在内的线上电力运行维护服务。
  (4)综合能源服务
  在能耗双控、碳排双控的背景下,公司主要围绕工业企业、商业中心、工业园区等高能耗终端用户,提供以“光储充”为核心的新能源建设、节能服务、购售电服务、综合能源管理、碳服务等综合能源服务,为客户节能降碳、降本增效提供增值服务。
  2、地理信息技术服务
  公司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以及基于公司3DGIS引擎、云渲染引擎技术的3D可视化管理平台、行业应用数字孪生管理平台、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等数字化平台开发服务。
  在数字孪生基底建设中,公司可以为三维场景、数据驾驶舱建设提供特定区域内的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采集、建模,提供专业、合规的测绘级城市数字孪生底座。利用自主研发的3DGIS引擎、云渲染引擎技术,驱动海量2D/3D地理空间数据、3DMAX数据、倾斜摄影数据、BIM数据等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将指定区域内的多元信息集中融合,以3D可视化、图表化的形式呈现,达到多维度多时态数据可视化、场景化、实时交互关联应用等,为行业数字孪生应用提供基底服务。
  公司提供的3D可视化管理平台将客户特定管理区域内的实景以3D图像的形式呈现,同时平台软件与各类专业设备等硬件设备连接,进而实现实时安全监控、环境监测、能耗监测、消防监测、资产管理、查询管理、空间分析等功能。平台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综合能源管理、智慧电力等。
  (三)主要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和谈判委托等方式承接业务。
  (1)招投标方式
  公司通过参加客户组织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项目招投标方式获取业务机会。
  (2)谈判委托
  对于不属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进行招投标且客户不要求以招投标等方式采购的项目,公司在了解项目具体情况、完成项目前期调查研究和内部评估筛选后,与客户谈判,直接接受客户的委托,与客户签署业务合同。
  2、采购模式
  公司对外采购主要包括服务采购、劳务采购和商品采购。
  (1)服务采购
  根据项目需要,公司将部分基础性、辅助性的工作通过技术服务采购的方式解决。对于少量基础数据和专项评价,公司需向持有特定资质的单位进行采购。公司根据《供应商管理办法》,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人员规模、资质水平、技术实力、实践经验和既往合作情况等因素,选择合格供应商进行服务采购。
  (2)劳务采购
  在电力工程建设业务中,根据项目的需要,公司将部分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工作通过采购劳务的方式解决。公司根据《供应商管理办法》和《劳务管理办法》对劳务单位选择、劳务施工管理、结算与支付等进行规范。
  (3)商品采购
  公司商品采购主要用于电力工程建设及电力设备销售项目的设备材料采购和用于数字化平台项目的软硬件采购。公司根据《供应商管理办法》和《采购管理制度》,综合考虑供应商的经营规模、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等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合作,确保采购的商品符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及客户要求。
  3、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部门,针对各主营业务,根据市场调研的用户需求、技术发展动向等展开研发,研发按照“项目立项申请→立项审批→研发→测试验收”的程序进行。
  公司制定了相关研发管理制度,对研发立项、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科技攻关项目的申报、立项、验收与总结、科技攻关项目责任书的实施程序、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权利、产品和技术评价等一系列研发环节工作流程作出规定和记录,加强对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控制。
  4、服务模式及服务流程
  (1)电力咨询设计业务
  公司承接项目后,成立专项项目组,确定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电力咨询业务主要服务流程包括前期数据搜集整理、报告编写、文件校审、交付客户等。电力设计业务主要服务流程一般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阶段,或根据客户需要参与电力设计的不同环节,向客户交付勘察设计成果。
  (2)电力工程建设业务
  公司承接项目后,成立专项项目组,确定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组织项目启动会,明确工程管理的总体要求。根据项目需求,编制施工组织方案,组织人员进场,安排设备采购,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开展施工安装,同时做好施工过程管控。施工完工后,组织协调参建各方进行工程调试、试验,合格后报项目竣工验收。
  对于EPC总承包业务,充分发挥公司在设计方面的能力和优势、设计与施工的协同能力和优势、采购与项目管理的能力和优势,向客户交付一站式、交钥匙工程。
  (3)电力设备销售业务
  公司电力设备销售业务根据电力设计、工程建设、运维等业务开展。根据客户项目的实际需求,依据施工图要求进行设备选型,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后向客户供应。
  (4)运维及检测服务
  公司运维及检测服务包括配电线路检测、电站运维管理、设备抢修等。在获取客户需求后,公司项目经理制定运维计划,带领运维班组开展具体作业。公司开发了智慧运维平台,可有效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5)综合能源服务
  公司提供以“光储充”为核心的新能源建设、节能服务、购售电服务、综合能源管理、碳服务等综合能源服务,为客户节能降碳、降本增效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服务流程涵盖电力咨询设计、工程建设、设备供应、运行维护、购售电服务、软件管理平台的开发与部署、持续监测与优化等。公司承接项目后,成立专项项目组,确定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根据项目需求编制报告、展开设计、组织施工、安排设备采购、组织综合能源管理平台模块的开发与部署、交付验收。
  (6)地理信息技术服务
  公司承接项目后,确定所需的功能模块,对客户需求进行系统性分析,组织项目组进行项目实施和交付。项目区域的多源空间地理信息由客户提供或公司外业采集获取,并进行内业数据处理;进行项目区域的三维建模、数字孪生场景可视化工作;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定制开发;完成系统集成。通过系统平台内部运行测试后,在项目地进行部署,完成对用户培训与试运行后,由客户组织项目验收。
  (四)市场地位
  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能源服务运营商。公司深耕电力和新能源行业多年,具备电力行业咨询、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专业承包、售电等全产业链资质,拥有电力和新能源项目的前期规划咨询设计、中期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运维的一站式综合能源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业务涵盖输变电、配网配电、新能源、储能及综合能源领域。同时,公司拥有20多年数字化技术沉淀,打造了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孪生平台,可为未来社区、智慧园区、智慧电力、智慧能源等多种场景数字孪生应用提供基底服务。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的业绩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电力和新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十四五”以来电力和新能源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力和新能源行业的稳定增长为公司业绩的稳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当前处于落实我国碳达峰目标和新型能源转型的关键期,随着“双碳”战略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能源需求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为公司以新能源、储能、运维、购售电、节能服务、碳服务等为主的综合能源服务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3、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电力和新能源领域服务经验,拥有二十多年数字化专业能力,紧跟电力、新能源发展趋势,注重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与行业合作伙伴开展紧密战略合作,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集电力规划咨询设计、电力工程建设、新能源规划咨询设计、新能源EPC、综合能源服务、数字化平台开发全栈能力和资质于一体的民营上市企业,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能源服务运营商,拥有20多年数字化技术沉淀,打造了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孪生与综合能源管理平台,且已商用化多年,拥有电力和新能源项目的前期规划咨询设计、中期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运维的一站式综合能源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一)资质优势
  公司具备较为全面、高阶的业务资质,目前持有甲级测绘资质以及若干子项的乙级测绘资质、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等级证书(CS2)、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专业甲级工程设计资质、新能源发电专业乙级工程设计资质、工程勘察专业类(工程测量、岩土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工程咨询单位乙级资信证书、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输变电专业承包贰级资质、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三级)等业务资质证书。其中甲级测绘资质、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专业甲级工程设计资质、新能源发电专业乙级工程设计资质是相关专业的最高等级资质。
  (二)技术、能力协同优势
  公司在电力和新能源的咨询设计、建设、运维、综合能源管控、三维可视化、数字孪生等领域持续投入研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17项。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3DGIS引擎、渲染引擎,打造了一站式数字孪生平台与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的开发能力;基于10多年的电力和新能源服务经验,形成了电力规划咨询、电力设计、电力工程施工、电力运维的电力一体化服务能力;在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公司运用一站式数字化平台开发能力和电力一体化服务能力,围绕用户侧打造了一个集电力工程技术服务、新能源服务、购售电、能源能效管理、碳服务等的全站式综合能源服务体系。
  (三)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守合同重信用”公示企业、杭州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杭州市总部企业,建立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通过了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5认证。公司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多个场馆提供电力工程建设及电力保障工作,为场馆正常运行和赛事顺利举办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经纬股份已经成功打造起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素质服务团队,并建立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开拓体系,规范、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逐步获得了电力、新能源、通信等相关领域大客户的认可,与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地方能源平台、能源投资商等行业合作伙伴开展紧密战略合作,积累和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企业形象。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行业政策风险
  公司主要业务与所处电力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宏观经济形势、相关产业政策及行业投资规模密切相关。如果未来产业政策及行业投资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行业监管政策出现调整,则公司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影响,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面临行业政策变动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持续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不断优化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控制风险,稳健经营。公司将持续深化业务布局,持续投入研发技术创新,以支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2、对电网公司依赖的风险
  公司客户主要系国内各级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若未来国家电网等电网类客户的采购偏好发生变化,或公司技术服务等不能满足电网公司客户需求而导致业务量下降,将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风险,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国家电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公司已在巩固现有电力咨询设计、工程建设业务的基础上加快向用户侧提供“光储充”为核心的新能源建设、节能服务、购售电服务、综合能源管理、碳服务等综合能源服务,为客户节能降碳、降本增效提供增值服务。
  3、业务区域集中风险
  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浙江省。若未来浙江省电力行业采购政策和采购偏好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公司营业收入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在深耕浙江本地市场的同时,不断拓展省外其他市场,降低公司业务区域集中风险。
  4、人才流失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对技术、研发人员专业知识及能力要求较高,技术升级迭代较快。随着技术不断更新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行业内企业对优秀的技术及研发人才需求日趋加大,公司可能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工作,将围绕公司战略需求,明确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继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引进渠道和流程,强化培养跟踪管理,组建优秀的技术与研发团队。同时持续改进和提高员工薪酬、福利等待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员工关爱行动,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实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