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航空新材料”和“高端智能装备”两大板块,业务范围涵盖航空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轨道交通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应用领域。

  • 产品类型:

    航空新材料业务、高端智能装备业务

  • 产品名称:

    树脂及预浸料产品 、 芳纶纸蜂窝 、 铝蜂窝 、 民用飞机结构件 、 钢刹车盘副 、 炭刹车盘副 、 机轮附件 、 轨道车辆制动产品 、 精密立式加工中心 、 龙门型立式加工中心 、 卧式加工中心

  • 经营范围:

    航空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技术开发;航空新材料、轨道交通、汽车、医疗器械、数控机床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房地产开发;创新创业投资。(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16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销量:新材料产品(元) 34.77亿 - - - -
产量:机床产品(台) 157.00 - - - -
产量:新材料产品(元) 33.49亿 - - - -
销量:机床产品(台) 120.00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项) 26.00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项) 46.00 - - - -
新材料产品产量(元) - 33.26亿 29.81亿 24.16亿 22.65亿
新材料产品销量(元) - 35.96亿 30.74亿 25.11亿 19.46亿
机床产品产量(台) - 145.00 305.00 283.00 240.00
机床产品销量(台) - 123.00 358.00 410.00 324.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169.6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7.75%
  • 法世机床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江苏金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南通华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江苏兴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法世机床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1856.09万 6.37%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1027.38万 3.53%
江苏金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988.02万 3.39%
南通华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672.37万 2.31%
江苏兴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625.75万 2.1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121.7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6.97%
  • 宁波金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南通华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江苏兴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台州特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南通市长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宁波金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644.74万 1.61%
南通华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1644.38万 1.61%
江苏兴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1293.43万 1.27%
台州特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1287.86万 1.26%
南通市长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1251.36万 1.2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163.7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5.50%
  • 台州鑫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江苏兴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嘉兴市亿通机床有限公司
  • 江苏金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武汉市汉江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台州鑫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747.86万 1.30%
江苏兴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642.58万 1.12%
嘉兴市亿通机床有限公司
626.73万 1.09%
江苏金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576.12万 1.00%
武汉市汉江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
570.43万 0.9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671.7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6.30%
  • 江苏金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南通市长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河南省健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南通华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宁波金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江苏金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2094.75万 1.52%
南通市长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1841.04万 1.34%
河南省健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1732.99万 1.26%
南通华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1591.95万 1.16%
宁波金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410.99万 1.0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440.7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2.54%
  • 南通华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江苏金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 嘉兴市亿通机床有限公司
  •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南通华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1162.08万 3.28%
江苏金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1119.99万 3.16%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768.89万 2.17%
嘉兴市亿通机床有限公司
763.20万 2.16%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626.63万 1.77%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公司经营层和全体干部员工全面贯彻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工作主题,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高效统筹生产经营、科技创新、规范治理、市场开拓、风控合规、党建等工作,较好完成了年度各项重点任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7,956.99万元,同比增长7.50%;实现利润总额121,305.37万元,同比增长35.75%,经营业绩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一)聚焦主责主业,推动经营质效稳步提升  2023年,公司持续聚焦主责主业,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公司经营层和全体干部员工全面贯彻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工作主题,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高效统筹生产经营、科技创新、规范治理、市场开拓、风控合规、党建等工作,较好完成了年度各项重点任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7,956.99万元,同比增长7.50%;实现利润总额121,305.37万元,同比增长35.75%,经营业绩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一)聚焦主责主业,推动经营质效稳步提升
  2023年,公司持续聚焦主责主业,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精益生产管理,持续提升产品交付质量,积极开拓市场,保证供应链和生产经营平稳运行,生产经营质量和运行效率稳步提升。
  航空工业复材持续优化预浸料生产管理,深度挖潜、增线扩能,以完善集成计划体系、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等方式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生产任务,交付及时率超过97%,有力支撑航空装备批产和新产品研发的需要;批产产品性能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合理安排民机复合材料结构件、零部件和各类试验件的研制和交付,保障多个型号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主要经营指标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元,同比增长6.01%;实现利润总额126,680.20万元,同比增长31.25%;实现净利润
  108,837.62万元,同比增长30.20%。
  优材百慕按照“自主创新、重点突破、科学规划、稳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强化产品开发,着力提升产能,积极开拓市场,国际市场订单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351.48万元,同比增长95.76%;实现利润总额1,347.24万元,同比增长2,506.89%;实现净利润1,374.29万元,同比增长2,861.83%。
  装备业务方面,加快航空零部件加工能力提升和业务拓展,推进产品管理数据系统(PDM)项目建设,强化生产组织管理,确保生产交付,但业务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产品转型升级难度较大,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617.96万元,同比减少21.52%;实现利润总额-3,097.55万元,同比减亏285.08万元;实现净利润-3,097.55万元,同比减亏285.08万元。针对装备业务存在的管理能力和运行机制的短板,公司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减亏扭亏。
  (二)强化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3年,公司加大自主创新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新材料及高端装备业务研发,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全年研发投入1.81亿元,申请受理专利46项,获授权专利26项。
  航空工业复材推进核心产品应用验证及新材料产业化应用,以新一代航空装备复合材料研制和应用需求为抓手,持续开展新一代航空复合材料和结构成型关键技术攻关;完成C929前机身上壁板试生产验证(PPV)壁板研制,向中国商飞公司提交了PPV分析报告并通过其评审,为后续产品研制和交付奠定基础;完成商用航空发动机复材关键零组件的研制和交付;持续推动国产高性能碳纤维预浸料稳定性和工艺适用性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突破国产高性能碳纤维预浸料制备关键技术,完成新型碳纤维预浸料的首次交付;“吸音蜂窝复合材料及在商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项目突破自动植入、曲面成型、无缝拼接技术,为后续应用奠定基础。
  优材百慕持续推进民航飞机刹车盘副的国产化替代和高速列车刹车组件的应用推广。完成了A330飞行验证试验,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STC证书;取得了B737-800(G)的PMA证书;开展了ARJ-700和B747-400碳刹车盘副适航取证工作。取得了CRH380D制动闸片生产许可证书;开展了CRH380BG动车组闸片的装车运用考核工作以及D160动力集中动车组闸片运用考核。
  装备业务方面,做好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研制工作,对B32060桥式龙门加工中心两台样机的性能、可靠性、成本等进行对比验证,完成产品设计定型;开展产品“精品化”工作,完成VCL850A优化设计与试制验收工作,完成VCL1300、MCH50A的产品优化设计,完成B34270E的联合设计、制造交付任务,完成5DGBC50A改型设计任务;“九轴五联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项目已完成整体设计、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控制系统研制、样机装配和初步调试等工作,正在进行工程化研发和市场化验证。
  (三)持续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规划牵引产业发展新路径。公司以航空工业集团战略规划为指引,对现有资源及业务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开展了“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及深化调整,明晰发展方向和路径,合理划分业务范围与边界,以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为核心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成为成果转化载体、产业控制实体、资源配置主体(双核三体:聚焦双核主业、锚定三体定位),构建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主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一企一策”稳慎深化子企业改革。推动完全竞争型业务开展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元化实践,在2022年完成优材百慕第一阶段增资扩股基础上,继续完善方案推动第二阶段相关产业投资者引进工作,以产业投资者合作优化治理和产业布局,促进优材百慕做强做优做大;报告期内通过改革实现京航生物出表,完成装备业务板块改革方案的论证;加大参股单位清理力度,完成国信担保股权转让工作,退出非主业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减少非必要管理成本,持续聚焦核心主业发展。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开辟新赛道。公司在不断强化航空复合材料核心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加强资源投入强度,加快航空复合材料能力建设;积极拓展民用航空及非航业务领域,推动航空工业复材与中国航发商发开展深度合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拓展蜂窝及芯材国际民用航空市场,积极扩大航空新材料的出口份额;积极探索稳链补链强链,通过资本运作强化供应链安全、支撑低成本战略,不断优化核心业务产业生态。
  四是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按照上级监管要求,报告期公司严格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方案及任务台账,加大参股单位清理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完成《中航高科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施方案》编制,明晰了高质量发展目标举措,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引领,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四)依法规范治理,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对标现代治理,不断完善治理体系。
  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制定各层级授权制度及修订《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夯实制度基础,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强董事会建设,提升董事会规范化运作水平,保障董事会各项职权落实落地,突出董事会对重大投融资、重大改革、合规审计、内控风险等重要事项审议决策权;完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工作机制,建立健全ESG体系,提升ESG管理绩效;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开展信披工作,不断提升信披质量,公司信披工作连续第五年获得上交所“A级”评价。
  二是深化AOS管理体系建设,助推管理创新提升。公司贯彻国资委“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和航空工业AOS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以AOS管理体系达标为目标,持续深化AOS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业务流程优化,明确业务流程内容,提高流程规范性和运行效率,夯实业务管理基础,2023年公司AOS管理体系已顺利通过上级管理部门的达标评价。
  三是强化内控合规管理,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2023年公司组织印发了《合规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健全合规管理的基本制度;推动合规管理向子公司延伸,确保合规风险排查、重大风险预警与应对覆盖全级次;加强对重大合同在内的合同履行情况核查,梳理总结在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大决策法律审核中发现的风险或问题并进行预警;组织开展法律纠纷案件“清零行动”;持续加强内控建设,完成《内控手册》优化修订;充分发挥三道防线的作用,定期组织风险辨识与评估,加强风险动态跟踪监控,编报年度风险评估报告。通过不断完善内控合规管理,有效防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五)构建“大党建”体系,助推高质量发展
  公司党委紧扣“高质量发展”年目标任务,以“体系构建”为主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党委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任务,突出主题主线和实践实效推进主题教育工作。承接落实上级组织重大决策部署,探索构建“5+N”工作机制,推动“1122”工作体系落实落地。构建“532”“双融双促”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党建与科研生产经营“双融双促”。迭代升级党建工作“七大路径”,持续构建统一领导、协同各方、整合资源、上下贯通的“大党建”格局。按期完成“两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持续做好异地混改企业的党建工作。全级次开展职工思想动态调研,全面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和合理诉求,宣传引导、释疑解惑、服务改革、促进发展。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全面加强先进文化力建设的决定。引领团员青年在航空科普进校园、新青年音乐节等活动中亮形象、展风采。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员工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航空复合材料行业
  从行业进入难易程度来看,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产品开发难度较大,在技术、市场、资金、品牌效益和原材料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壁垒”。预浸料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客户对产品性能要求极高,同时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内企业多年来积累了大量专利,形成专利保护“护城河”,行业进入困难。
  从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形势来看,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以及技术贸易壁垒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复合材料企业亟需推动核心技术研发进程;另一方面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行业需求增加,为我国复合材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航空工业复材作为航空复合材料专业化供应商,目前是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化的单位,技术力量雄厚、创新基础扎实,在复合材料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承担了航空工业集团绝大多数在研在产航空装备的复合材料原材料及中间材料的生产与交付,承担了AG600、C929系列等多项型号研制及攻关任务,突破了多项关键制造技术,保证了各型号转阶段等重要里程碑节点,真正发挥了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引领的作用。
  (二)民用航空零部件行业
  从国内市场来看,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中国民航2023年12月份主要生产指标统计》,2023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为61,957.4万人,同比增长146.1%,旅客周转量为10,308.8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63.4%,同时2023年民航整体情况比2019年增长了1.5%,在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中恢复速度最快。
  从国际市场来看,根据国际航协IATA的预测,2023年全球航空业的总收入将达到8,960亿美元、实现9.7%的年增长。宏观环境方面尽管存在诸多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但2024年全球GDP仍将保持在3%左右的增速,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客用和货运的商业航班将会持续增加,2024年后航空业的韧性将进一步体现,行业复苏势头将进一步加强。
  (三)机床专用装备行业
  据机床行业统计,2023年金属加工机床产量同比下降6.6%,产值同比增长5.2%,其中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6.3%,产值同比下降1.3%;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8.0%,在手订单同比下降14.3%,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4.7%,在手订单同比增长8.3%。
  公司机床装备业务因传统产品主要为金属切削机床,规模小,市场占有率较低,竞争力不足,目前依然亏损。公司正积极协同控股股东方的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提升生产制造能力,通过机制改革等多种途径推动机床装备业务转型升级和减亏扭亏。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航空新材料”和“高端智能装备”两大板块,业务范围涵盖航空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轨道交通零部件等应用领域,拥有航空工业复材、优材百慕、航智装备、万通新材四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
  报告期内,原控股子公司京航生物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引入外部投资者增资,公司由京航生物控股股东让渡成为参股股东,2023年7月14日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京航生物不再纳入中航高科合并报表。
  (二)经营模式
  公司采取“集团管控型”经营管理模式,总部职能定位于“战略管控、投资管控、财务管控、资源配置”,是成果转化统筹规划和资本运作的平台,各业务板块以子公司形式独立经营。子公司在其业务范围内进行研发、生产、销售,具备独立完整的研发能力、生产条件及营销体系。
  公司聚焦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双核主业,锚定“成果转化载体、产业控制实体、资源配置主体”三体定位,通过建立高效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途径,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做强、做优、做大航空新材料主业,做活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基地,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做精公司治理和内部管控体系,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领军企业”。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
  公司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紧紧围绕核心业务和产品,抓住航空装备和复合材料技术跨代发展机遇,持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受理专利46项,授权专利26项,截至报告期末有效专利271项。
  航空工业复材是我国航空复合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先行者,继承了航空工业多年积累的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生产技术,在高性能树脂及预浸料技术、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先进检测技术等多方面都具有国内领先优势,拥有多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拥有“复合材料检测技术中心”专业实验室(CNAS&DILAC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证),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获得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绿色复合材料北京市工程实验室认证,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GJB9001B、AS9100宇航管理体系证书等资质。经过多年的复合材料研究与发展,航空工业复材建立了复合材料“设计—材料—制造—检测”完整的科研生产技术和服务体系,具有很强的复合材料研制能力,代表了我国航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最高水平,在航空复合材料领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稳固的行业地位。
  优材百慕是国内民航飞机刹车盘副制造企业中首家获得《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的企业,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多项民航飞机用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PMA)及高铁用制动闸片产品认证证书,完成多个高温材料新产品的研制,掌握炭材料制品的关键核心技术。
  (二)拥有持续的产能配套能力
  公司在北京、南通两地拥有科研及生产园区,生产资源较为充足,建有先进的预浸料生产线、树脂生产线、国内唯一的大规格自动化芳纶纸蜂窝生产线和机床装备加工生产能力,具备航空复合材料和航空专用装备生产、技术开发、工程试制和综合技术服务开展所需的试验手段和配套条件;拥有高温树脂连续预浸机、1300mm织物预浸机、窄带预浸机、1010mm幅宽胶膜机、日本SNK、HF-5龙门式五面体加工中心、德国WARLDRICH精密导轨磨床等各类先进专业设备,为航空复合材料应用水平的提升和智能装备业务转型升级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目前,公司正在开展先进航空预浸料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新建先进预浸料生产厂房及多条预浸料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将大大提升公司生产交付能力,有力支撑公司中长期发展目标实现。
  (三)拥有专业的人才队伍
  公司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拥有一支勇于进取、锐意创新、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管理团队和技术骨干队伍。公司技术研发团队核心人员稳定、研发能力突出,先后承担了多种型号飞机的复合材料原材料和结构件的研制与攻关研究,在高性能树脂及预浸料技术、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先进无损检测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科研团队在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制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复合材料设计和分析理念及方法,具备了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件设计研发及工艺试制任务的能力,在通用飞机、无人机及直升机型号上均承担了研制任务。公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吸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科学搭建人才梯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
  公司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以先进文化厚植报国情怀,认真贯彻落实航空工业先进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相关要求,践行“一心、两融、三力、五化”的发展战略,秉承“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肩负“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使命,进一步凝聚忠诚奉献的报国情、昂扬奋发的强军志、敢于突破的创新魂,形成上下一致的文化认同,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力在思想引领、团队凝聚、行为导向、价值创造、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7,956.99万元,同比增长7.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146.32万元,同比增长34.90%。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复合材料领域
  全球复合材料领先企业集中分布在美国、日本、欧洲,主要知名企业有Hexe公司、Spirit公司、Toray公司、Euro-composite公司、Sovay公司等,这些企业在碳纤维及预浸料、芳纶纸蜂窝、碳纤维构件及碳纤维构件维修等业务领域拥有很强的实力,其通过不断完善产品谱系,具备了对产业链上下游强有力的影响和控制。在全球复合材料行业中,龙头企业拥有较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能够整合和控制行业资源,在技术先进性、规模效益、产品种类、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拥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同时,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也在发生变化,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国内外先进复合材料企业的差距逐步缩小,国内优秀的复合材料企业及上下游优势企业正积极布局,对标世界知名企业,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行业影响力、成本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迎头赶上。
  国内航空市场需求增长迅速,2022年以来中国商飞公司交付多架C919大型客机,标志着国产大飞机商业化进程的开启;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低空经济”新引擎,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国际航空市场规模巨大,《中国商飞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显示,未来二十年全球旅客周转量将以每年3.9%的速度增长,预计将有超过41,429架新机交付,用于替代和支持机队的发展,价值约6.1万亿美元(以2020年目录价格为基准),由此将带动民航飞机制造业的增长和转型,为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但是国内市场竞争明显加剧,多家企业参与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国家重大项目,公司将面临更多竞争对手。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依托在复合材料领域的性能优势及长期的树脂体系积累,布局前沿材料的应用研发,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以科技驱动核心竞争能力提升,持续构建航空新材料创新生态圈,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快速响应的研发与制造能力,进而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巩固行业地位,推动成为国际行业领军企业。
  2.民航刹车领域
  从国内民航业来看,根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未来20年中国航空运输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40年客运周转量将达到3.3万亿人公里,航空货邮周转量达到990亿吨公里;预计到2040年末,中国航空公司客机机队规模将达到9,004架,其中宽体干线飞机1,767架,窄体干线飞机6,253架,支线飞机984架;货机机队规模将达到650架;预计2021-2040年间,中国需要补充民用客机7,646架,其中宽体客机1,561架,窄体客机5,276架,支线客机809架。
  从国际民航业来看,根据波音公司《民用航空市场展望》(CMO),预测到2041年全球将需要超过41,000架新飞机,未来20年将有价值7.2万亿美元的新飞机交付,新交付的客机中约有一半将用来替换现有机型,届时全球机队规模较2019年将增长80%。
  目前,世界各地仍存在政治不稳定性因素,如俄乌局势持续恶化、巴以冲突、红海危机及通货膨胀等,使得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不稳定性突出,可能影响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对参与国际竞争可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融入国际供应链机会。
  公司将进一步主动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强化销售模式与销售人员在国际市场的适应程度,在巩固现有民航刹车盘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潜在国际销售市场,积极扩大国际市场销售份额,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
  3.机床专用装备领域
  装备制造行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智能制造装备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但目前国内装备制造行业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企业效率低、利润少,中低端产业竞争加剧,无论在需求端还是供给端,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均面临一定的压力。未来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将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面对行业增速放缓、内外部环境变化,叠加国家政策的鼓励与引导,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企业的迫切需求,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促进企业更密切地与市场及客户打通信息,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自身实时洞察能力,为客户参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打造良好体验环境。
  (二)公司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完整准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国资监管要求,全面落实航空工业集团、制造院决策部署,全面承接航空工业集团党组决定、工作会报告有关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好“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总目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总原则、“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总要求,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主线,聚焦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核心主业,锚定成果转化载体、产业控制实体、资源配置主体定位,切实发挥好在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领域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以兴装强军为首责,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充分发挥上市公司投融资作用,打造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领军企业,支撑航空工业集团首责主责主业高质量发展。
  2.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首要原则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持续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全面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2)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原则
  瞄准新技术发展前沿突出创新驱动,注重创新的新模式、新手段、新方式,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领先创新力。推动科技成果识别、转化与应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3)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原则
  加强“集约化经营”、“精准化管理”,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对标世界一流,强化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动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加速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担当好服务国家战略功能,履行好兴装强军首责,助力实现建军百年目标。
  (4)坚持深化改革发展原则
  结合企业实际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市场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夯实基础。
  (5)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原则
  牢固树立并坚定不移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着力碳资产、研究材料技术、复合材料回收、储氢储能等重点方面,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各业务板块研发制造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以绿色发展引领中航高科创新发展的步伐。
  3.远景目标
  到2035年,公司在航空复合材料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跻身国际航空复合材料第一梯队,质量效益超越世界一流航空企业平均水平,核心竞争力及核心功能显著增强,在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领域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世界一流的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领军企业。
  (三)经营计划
  1.2024年工作思路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资监管要求,聚焦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核心主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锚定“十四五”规划目标,围绕科技创新、生产交付、机制改革、产业布局、强链补链、规范治理、人才引领、风险防控、党的建设等重点任务,加强系统谋划和资源配置,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战略新兴产业布局,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做大核心主业,确保实现效益稳步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2024年主要经济指标
  公司全年经营工作目标是:营业收入50亿元,利润总额12.82亿元。
  (1)航空新材料业务(含民品转化业务):
  2024年,航空新材料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49.12亿元,利润总额13.70亿元。
  (2)装备业务:
  2024年,装备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0.73亿元,利润总额-0.15亿元。
  3.2024年重点任务
  (1)强化科技创新
  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动热塑性复合材料、国产新一代高性能碳纤维预浸料等前沿材料的研发,加快碳基复合材料共性技术多用途研发,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持续推进国产高性能碳纤维预浸料产品应用验证、新型蜂窝产品研发与工程化制造、民机大型结构机身壁板整体成型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技术。推进碳刹车盘副国产化替代产品研制、适航取证和重载车辆刹车片创新研制,加快新产品进入市场。推进“精品化”机床装备产品开发与技术升级,开展工装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攻关,实现新领域业务突破。
  (2)确保生产交付
  推进先进预浸料产线验证,加快建成国内首条数智化预浸料生产线。进一步完善集成计划管理,统筹协调资源,升级物流供应体系,深化精益生产,确保实现均衡交付。加强质量一致性和生产过程控制,推广建立标准化工艺技术文件体系,保障产品交付质量。
  (3)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资源配置。强化商用发动机和民机产业有效投资,加快民机复合材料结构件和商用发动机复合材料零组件生产资源配置,形成一级供应商能力。加快装备业务改革转型,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以支撑公司主业发展为目标,形成新的产品线,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非航空复合材料业务改革发展,拓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强强链补链布局,支撑低成本高质量发展战略。拓展国际市场,加速蜂窝产品认证,实现批量供货,成为国际蜂窝产品供应商。探索民机转包业务,逐步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在巩固现有民航刹车盘副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潜在国际销售市场,积极扩大国际市场销售份额。
  (4)规范公司治理
  规范落实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深化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动态优化权责清单,推进治理现代水平提升。持续完善所属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建立派出董事调研机制,确保外部董事规范高效履职。全面落实ESG发展理念,做好ESG报告编制和披露工作,提升公司ESG治理水平。加强信息披露管理和市值管理,提升上市公司运行质量。从母子公司管理模式设计、流程制度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提升管理效能
  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启动“十五五”规划论证。瞄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加快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将建设任务纳入各级考核体系。大力提升企业经营质效,落实全链条降本节支,持续优化成本管控机制和管理模式,以“一利五率”为抓手推进经营质量提升。落实“一企一策”精细考核,高质量推动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持续加强资产管理和“两金”常态化管控。
  (6)加强人才引领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构建多元化引才引智模式,实现新材料业务人才结构优化、行业人才竞争力突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业务员工队伍结构显著改善的良好局面。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积极引进技术技能带头人和成熟型经营管理人才。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系统落实“三合一”考核结果的刚性运用,优化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业绩、能力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现收入与考核结果刚性挂钩。优化薪酬分配机制,探索开展核心骨干人才中长期激励,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7)做实合规风控
  有效推进依法合规治理走实走深。坚持依法治企,加快构建法务、风控、合规、纪检及大监督体系。以合规为基础,以巡视巡察、审计结果运用为支撑,以分级分类法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精准高效的内控体系,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严肃追责问责,高质量推动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见底见效。切实筑牢重大风险管理防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效防范涉外风险,做实安全生产、质量安全、保密安全、信访维稳、保卫安全等大安全领域相关工作。
  (8)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引领,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提高党委“把管保”领导作用。深化完善巩固党建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推动“十四五”规划的高质量实施。深入落实公司党的建设五年规划,实施高质量党建工程,筑牢“大党建”工作格局。聚焦改革发展,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文化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公司出台重大政策、改革部署的前置手段,做好工作研判和动员,营造和谐稳定氛围。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战略风险
  战略落地举措未能实现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业务发展不均衡,影响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民机产业布局发展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非航市场开发能力不足,装备业务连续亏损,机制改革力度不够,造成主业发展瓶颈;优材百慕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引进战略投资者协同效应不强,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混改作用未充分体现,资产体量、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经济指标将达不到预期值。
  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战略规划,推进竞争性业务股权多元化,引进投资者形成战略协同效应,促进机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健全创新成果激励机制,加速推动民机产业和非航空复合材料产业布局,增强市场拓展能力;加强装备业务机制改革和转型升级,形成一定规模航空制造技术产业化能力;跟踪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对混改企业定期进行跟踪审计,定期跟踪战略规划目标实现情况,结合环境变化及时调整项目投资方案,确保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到位,稳定战略性业务发展预期。
  2.市场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目前国内经济需求不足的制约明显,公司复合材料业务所在的国内航空装备及民用航空市场受国家政策、宏观经济波动及国家战略需求的影响较大,有波动的风险。
  (2)行业竞争风险
  在竞争激烈的机床装备、轨道交通制动市场,缺乏价格竞争优势和获利能力,不能充分获取市场订单,影响经营目标的达成;在不完全竞争的复合材料市场,随着市场壁垒的下降,其它企业不断延展复合材料产业布局,竞争将逐步加大。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不断强化自身的技术集群和产业优势,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
  (3)国际市场开拓风险
  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以及人工智能风险等不确定因素相互叠加,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不稳定性突出,贸易摩擦阻碍公司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对公司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公司将积极应对上述风险。通过深化改革激发竞争性业务活力,着力推进产品转型,狠抓降本增效,不断增强竞争优势。复合材料业务要在强化精益设计低成本制造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有效通过稳链强链补链来适应市场变化的风险,提升产业链控制能力,巩固市场份额;加强技术创新,增强工艺和技术解决能力,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强化服务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抓住国际细分市场机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
  3.运营风险
  (1)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生产的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飞机刹车、碳材料等产品等均为高科技产品,对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若出现产品质量或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将对公司声誉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产品定价风险
  公司主要复合材料产品采用政府定价、统一管理,价格审核和定调价需要一定的周期。若出现价格调整,或产品成本上涨,若公司无法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技术风险
  客户对产品工艺、性能的需求不断提高,若公司未来在技术创新方面未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市场份额可能下降,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人力资源风险
  若公司薪酬政策和人才激励约束政策不到位,将造成人力资源结构、数量、质量不满足需求,后备人才储备不足,高端领军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将影响科研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5)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风险
  若供应商的交货进度和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公司生产需求,将影响产品交付进度;装备业务主要采取订单式生产,客户需求数量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若主关件交货期延长,生产过程管理不到位,将延误生产交付。
  (6)合规风险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合规监管要求日趋严格。若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合规等各类管理职能联动性不足,风险信息沟通不畅、研判不足,无法协同实施风险防范,造成重大合规风险事件发生,将对公司声誉和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公司将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协同机制和责任机制,做好风险评估、识别和应对。在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方面,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和生产线建设,持续推进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在技术方面,聚焦“十四五”科研生产经营管理重点任务,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工程化应用水平;在人力管理方面,以“十四五”人才工作规划为引领,长效化开展三项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才资源增量向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集中,绩效分配向核心科研和管理骨干倾斜;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方面健全采购外协体系和全供应链能力体系,加大供应商开发力度,确保供应链安全,通过生产例会、计划跟踪与产能评估等方式提高生产计划管控水平。同时,在推动合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拓展中承受监管压力最大、潜在风险最高的业务,大力培育合规文化,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合规管理,切实防范各类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