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证券经纪、证券自营、信用交易、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期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 产品类型:

    证券经纪、证券自营、信用交易、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期货业务、结构化产品

  • 产品名称:

    代理买卖证券 、 代销金融产品 、 期货中间介绍 、 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 、 权益类证券投资 、 新三板做市 、 融资融券 、 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 、 转融通 、 债券承销 、 新三板 、 财务顾问 、 股票承销与保荐 、 集合资产管理 、 定向资产管理 、 期货经纪 、 期货资产管理 、 风险管理 、 期货投资咨询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代销金融产品。(以上凭许可证经营)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8-29 
业务名称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个) 100.00 103.00 114.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上海市(个) - 2.00 2.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北京市(个) - 2.00 2.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天津市(个) - 1.00 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安徽省(个) - 1.00 2.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东省(个) - 1.00 -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苏省(个) - 2.00 2.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北省(个) - 88.00 94.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南省(个) - 1.00 2.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福建省(个) - 1.00 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黑龙江省(个) - 4.00 4.00 -
融资融券:期末维持担保比例(%) - 234.28 265.39 259.75
融资融券:融资融券余额(元) - 58.46亿 67.96亿 57.08亿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东省(个) - - 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海南省(个) - - 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深圳市(个) - - 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南省(个) - - 1.00 -
新三板:新三板持续督导挂牌公司家数(家) - - 65.00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一年来,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团结一心带领广大员工,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准确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围绕“治理完善、服务专业、风险可控、业绩优良”的现代金融企业建设目标,以“活机制、强团队、提质量、增效益”为抓手,坚持实现由弱到强新发展的中心任务不动摇,坚持转型升级改革攻坚的总方向不偏离,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奋勇拼搏...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一年来,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团结一心带领广大员工,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准确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围绕“治理完善、服务专业、风险可控、业绩优良”的现代金融企业建设目标,以“活机制、强团队、提质量、增效益”为抓手,坚持实现由弱到强新发展的中心任务不动摇,坚持转型升级改革攻坚的总方向不偏离,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奋勇拼搏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全面推动公司市场化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转型升级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467.0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115.82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加6.43%、3.98%。2023年,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17亿元,同比增加40.9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6亿元,同比增加100.10%。
  (一)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
  公司设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委员会,负责公司经纪业务转型及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全面工作、条线整体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协调推动条线各部门业务发展、条线相关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等工作,下设财富管理部、数字金融部、机构客户部、证券金融部、经纪统筹部五个部门,以及23家分公司、99家证券营业部。报告期内,公司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以财富管理转型为着力点,聚焦“客户需求”,打出转型组合拳,全面推动业务转型和市场化改革,取得较好成效。
  1、证券经纪业务
  (1)市场环境
  (2)2023年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坚持践行“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宗旨,推进财富管理深化转型,提升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陪伴能力,针对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的日益精细化、复杂化和多样化,不断优化财富管理体系建设,搭建以产品、服务、体验为核心的财富管理架构,发挥和集团、业务条线、子分公司的协同效能与资源禀赋,以科技赋能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加快财富管理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着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产品与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稳步推进财富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
  ①代理买卖证券业务
  公司全力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升级,从持续提升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出发,做好全生命周期的客户陪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经纪业务新增客户19.00万户,客户累计开户数269.54万户,较上年增长7.19%;累计实现A股股票、基金成交金额13,568.72亿元,较上年下降5.71%;托管客户资产1,952.22亿元,较上年上升2.10%。
  ②产品销售
  公司持续加强产品筛选和引进,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在现有现金管理类、权益类、固定收益类三大产品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及时引进QDII基金、REITs基金、商品型基金等金融产品,为投资者资产配置提供多样化工具。2023年引进新产品并销售727只,代销公募基金共计1,439只,私募基金18只。
  ③数字化建设
  公司持续推动数字科技能力升级,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公司持续推进财富管理业务的立体式开放,围绕客户需求,推动跨部门、跨条线、跨机构、跨行业的协作,通过彼此资源和服务互补,加强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通过打通财富管理服务价值链的上下游,构建财富管理业务的生态圈,为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贡献财达力量。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推动财富管理全业务和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构建客户增长、投顾服务和交易服务的数字化运营体系。为满足投资者日益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公司持续优化财达股市通APP与财达理财师APP,以产品、服务、体验为核心,着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财富管理综合服务体系。加速数字化平台运营,充分关注各平台间的交互和无缝衔接,通过端到端的客户旅程设计与优化,打造财富管理服务闭环,通过一致、丰富、专业的服务体验持续增强客户粘性。
  财达股市通APP围绕“学方法、读资讯、看直播、选赛道、抓趋势、云交易、买理财“等智能交易服务,探索发展AI大模型在投资者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开展“数字+算法”的数智化运营,建设零售客户一站式数字财富管理平台,成为投资者的财富管理专家。财达理财师APP将数字化运营与专业投顾服务相融合,打造“人+数字化”服务模式,赋能客户服务全流程和展业关键阶段,综合提升理财顾问服务能力、效率和质量,激活财富管理业务经营增长的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奉行客户为先的理念,通过“最多问一次”等工作形式,广泛收集分支机构需求,以数字化赋能分支机构经营提升,建设运营分支机构集中业务受理平台,着力开展分支机构柜面业务集中运营,实现分支机构网点业务全覆盖和一站式标准化作业,降低分支机构操作风险,有效提高分支机构展业效能。
  ④投资者教育
  2023年,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实施,财达证券紧跟资本市场改革动向与业务热点,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为方向与任务,立足投资者教育基地、财达股市通APP、官网、微信公众号、外部媒体等平台,创新活动组织形式与宣传内容,开设线上线下系列专业课程,适应投资者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全新推出财达数字人形象,建设上线数字投资者教育基地,运用AI数字人、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实现3D全景展示、沉浸式浏览、数字人讲解等,打造全仿真环境的投资者教育服务场景,致力于搭建场景化、专业化、数字化投资者教育服务矩阵,助力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报告期内,公司共举办投资者教育活动770场,服务投资者69.3万人次,其中以“北交所走近投资者”为主题,举办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形式投教活动共计154场、服务投资者13.86万人次,持续推动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开展投教进百校系列活动共计51场次,覆盖在校生7,416人次;制作并发布投资者教育产品1,464篇,线上浏览量3,301.02万次;实体投资者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1,812小时,累计服务公众23,885人次,接待团队来访69场次。2023年度,公司获证券时报“2023中国证券业投资者教育团队君鼎奖”。
  (3)2024年展望
  深入践行投资者为本理念,持续推动证券经纪业务高质量发展。聚焦客群变化,推动“两个结构”优化升级,持续强化财达股市通、财达北极星、财达理财师三大服务阵地运营,将塑造证券经纪业务新质生产力与全国深耕河北、辐射全国发展战略有机融合。不断完善高标准的市场体制机制,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不断打造自信自强、开放包容的业务发展文化,持续推动财富管理转型,让人才、技术、数据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加大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支持力度,与公司其他业务板块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发挥网点布局优势,着力将分支机构打造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积极申请各类创新业务试点资格,寻求差异化增长。
  2、信用交易业务
  (1)市场环境
  2023年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证券市场呈现下滑态势,行业融资融券规模窄幅波动,在年初出现低点后一路震荡走高,截至报告期末,全市场融资融券业务规模1.65万亿元,同比增加7.17%。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融资融券业务逐步形成以头部券商为主导,中小券商差异化发展的竞争格局。伴随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扎实推进,融资融券业务政策不断完善,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正式上线,市场投融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信用业务进一步平稳健康发展。
  (2)2023年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致力于信用业务中前台管理能力建设提升,有效谋划业务赋能及业务推动举措。同时,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优化完善信用业务制度体系和流程,提升标的证券及可充抵保证金证券管理水平,强化动态调整机制和风险管控能力,保障信用业务整体平稳运行。
  ①融资融券业务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规模61.32亿元,全年累计实现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37,939.61万元,较上年42,409.20万元减少10.54%。
  ②股票质押业务
  2023年,公司继续压缩股票质押业务规模,严把项目准入,对于存量业务,持续跟踪工作落实到位,做好盯盘监控,预警风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票质押业务待购回本金余额9.40亿元,较上年下降31.55%,全年累计实现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利息收入4,594.77万元,较上年6,716.78万元减少31.59%。
  (3)2024年展望
  公司将进一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聚焦业务推动,构建客户分类分级管理模式及营销服务支持体系,巩固传统存量优势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开拓增量,力争实现两融余额稳步提升。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持续优化公司对担保证券、标的证券的管理逻辑,全面提升信用业务风险管理水平,保障公司信用业务高质量发展。
  (二)投资银行业务
  公司设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负责执行投资银行类业务有关基本制度、执行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规划、落实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目标、进行内部业务管理决策、拟定内部业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拟定内部经营管理目标等工作,下设固定收益融资总部、投资银行总部、资本市场总部、质量控制总部、综合与产业研究部等五个部门。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银行业务以团队建设为支点,推动股、债并进,双轮驱动,在保持债券业务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努力实现股权业务的突破,持续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层级,打响财达特色投行业务品牌。
  1、债券承销业务
  (1)市场环境
  2023年,境内债券市场收益率水平整体呈震荡走势,境内债券发行规模同比上升,2023年全口径债券发行规模7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47%。信用债券发行规模18.99万亿元,同比增长5.15%。其中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发行规模有所增加,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有所下降。
  (2)2023年经营情况
  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专业人才团队建设,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债券品种不断丰富,行业排名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信用债券承销115期,同比增长45.57%,实际承销规模487.32亿元,同比增长16.87%,累计为企业实现直接融资890.61亿元,信用类债券的承销数量、承销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公司债的承销进步迅速。报告期内,公司作为计划管理人及销售机构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0只,销售金额10.48亿元,实现资产证券化产品零的突破,排名跻身行业前50名。产品创新方面,报告期内,完成沛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乡村振兴公司债券发行,承销规模3.00亿元,完成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可续期及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发行,承销规模51.04亿元。
  除信用债外,公司于2018年开始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债的参团和投标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加入河北、河南、天津等二十余家省市的地方政府债承销团,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等领域进入行业领先,在市场上打响了财达品牌。报告期内,地方债参团超27家,累计分销超54亿元,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券累计中标金额2.52亿元。
  (3)2024年展望
  2014年,公司继续支持债权业务做大做强。持续巩固并扩大债权业务规模,扎根河北省,加大对集团服务力度、增加省内龙头企业开发投入,持续提升省内市场占比。继续支持现有省外优势市场培育,加大省外空白市场拓展。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等结构化融资业务,积极储备并参与公募REITs业务。全力争取申请银行间承销业务牌照,寻求增量业务空间。
  2、股票承销与保荐业务
  (1)市场环境
  2023年,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落地,证券行业进一步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23年,沪深两市募集资金11,188.93亿元,同比下降33.06%。北交所2023年募集资金155.37亿元,同比下降7.47%。新三板市场2023年募集资金181.94亿元,同比下降18.67%。
  (2)2023年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严格落实证券监管精神,不断完善投行业务内部控制体系,业务管理持续加强,人员结构不断改善,股权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三友硅业创业板IPO项目完成在河北证监局辅导备案,完成三友新材、金恒智控和交投智能新三板挂牌项目以及合佳医药购买资产项目,新三板挂牌相关业务实现常态化,保荐上市业务项目积累逐步丰富。
  (3)2024年展望
  2024年,公司将继续加大投行股权业务支持力度,以债务业务优势引领股权业务,实现股债联动;通过深耕服务河北,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持续提升高质量服务能力,在服务集团、服务河北上市公司、服务河北省实体经济上持续深耕细作,发挥本土券商优势,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培育和挖掘企业上市、并购项目,推动股线业务实现突破。
  (三)资产管理业务
  公司设资产管理业务委员会,全面统筹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战略、规划及实施,下设运营管理总部、资产管理业务总部、投资研究部、金融市场部等四个部门。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坚持“主动管理”为核心,秉持金融服务实体、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的理念,以矩阵式产品体系、一体化的投研体系、多元化的客群体系、以及专业化的团队体系协同发展为基础,以资产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助力河北资本市场发展为己任,以市场化改革为契机,构建“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路线,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FOF类、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主动管理业务稳步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收入排名两年提升超过20名,资产管理业务市场影响力不断上升。
  1、市场环境
  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私募资管业务持续规范化整改,通道业务快速压降处置,私募资管行业整体规模持续下行,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开数据显示,券商行业私募资管规模自2017年的16.5万亿逐年下滑,至2023年年月末为5.30万亿,较2022年末的6.28万亿元同比下降15.59%,较2021年末的7.69万亿元同比下降31.08%。行业总量愈发萎缩的大环境下,行业头部效应仍然显著,中小券商资管业务发展受存量竞争、品牌影响、资源禀赋、团队稳定等多重限制。“一参一控一牌”政策三方面齐头并进,公募化布局趋于完善,为证券公司未来公募大集合产品的存续和增量公募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发展方向。
  2、2023年经营情况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主动顺应行业发展,以投研为底,积极探索转型方向、调整产品结构。通过优化投研体系建设,构建自上而下的多层次投研决策体系和全面的矩阵式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数字化赋能,逐步落实具有财达特色、资产管理特色的投研禀赋与职能。财达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超过75%的固定收益类集合产品2023年年化收益位列行业排名前三分之一位次;聚焦外部市场客群开拓,构建长期有效的市场业务发展体系,着眼于全国资产管理市场业务发展的新格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省内外优质资源以开展市场业务,三方渠道构建合作近30家,机构客户资金增量超70亿,客群来源不断丰富,逐步建立起财富—零售—机构三足鼎立的客群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新成立74只资产管理计划,其中集合计划69只,单一计划4只,资产支持专项计划1只,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集合资管产品信息公示,公司新成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数量排名行业第14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存续产品130只,产品净值规模228.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1.52%,其中:集合计划存续产品113只,产品净值规模178.06亿元(含已完成参公改造大集合存续产品2只,产品净值规模5.49亿元,私募集合存续产品111只,产品净值规模172.57亿元);单一存续产品16只,产品净值规模45.84亿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1只,产品净值规模5.01亿元。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收能力与管理规模保持同步高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收入1.39亿,同比增长133.90%。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团队相继荣获证券时报“2023中国证券业新锐资管机构君鼎奖”、中国证券报“2023年度中国证券公司集合资管计划金牛奖”、金融届“第十二届‘金智奖’杰出固收团队奖、杰出资管团队奖”、财联社“2023年券商创新资管计划优秀案例—金榛子奖”等奖项。
  3、2024年展望
  2024年,公司资管业务将继续坚持以投研为引领,以客需为驱动,以私募资管优势产品为抓手,加强公募资管产品的销售推广,不断增强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能力。始终把“两个结构”优化作为战略发展的核心,以客群结构优化引领产品结构优化,着力提升产品规模和质量,提升创效能力,特别将继续扎根河北,利用专业优势服务河北企业与高净值客户,提高品牌认可度,推动零售端、机构端、财富端实现协同均衡发展。聚焦提升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服务能力的相关要求,以更高的专业能力服务实体经济,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中国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贡献行业力量。
  (四)证券投资业务
  公司设证券投资业务委员会,负责在公司制度及授权范围内,统筹协调、整体把控,指导下属部门业务的开展,完善投资业务功能、丰富投资品种,做好新业务的研究布局,构建证券投资业务稳定盈利模式,下设固定收益投资总部、权益投资部、量化创新部、投资研究部、运营管理总部等五个部门。报告期内,公司证券投资业务以科技赋能为抓手,努力打造追求确定性收益风格的自营投资盈利模式,不断优化业务布局,增强科技赋能力度,强化业务协同,多措并举追求确定性收入来源、构建自营业务稳定盈利模式。
  1、证券投资业务
  (1)2023年整体投资市场环境
  2023年10年国债收益率呈现M型走势,债市交易逻辑围绕着经济修复进程与政策预期而展开。全年来看,除年初高增长预期、8月央行关注资金空转现象叠加9月房地产政策边际优化背景下市场稳增长预期明显回升和年末节点三个时段出现上行之外,整体呈现牛市行情,收益率均出现明显下行。A股市场经历了国内外经济预期的分化与波动,由年初对经济的疫后恢复强预期逐渐进入受汇率、投资、出口等疲软经济数据影响的调整期,市场以结构性行情为主,行业快速轮动,权重类个股和板块大幅调整,估值水平有较大回落。
  (2)2023年经营情况
  ①债券投资业务
  债券投团队持续优化组合结构,通过比价模型择优选取票面较高、流动性好的投资品种,在市场上涨时适时进攻,下跌时积极防守,同时充分运用杠杆策略灵活控制仓位,较好地躲过了市场回调。债券投资团队始终充分挖掘增强收益的债券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策略获取分散化投资优势,同时优化各类资产的定价和交易模型,提高投资交易的胜率,用机器学习等成熟算法技术提升策略盈利稳定性,在全市场捕捉投资机会,2023年投资收益率大幅超出市场基准和同行业收益率。
  ②权益投资业务
  在整体市场萎靡的形势下,权益投资业务着重参与有超额收益的定增业务,风格上偏向于低估值基本面优质的个股或整体偏均衡,积极参与打新业务,同时二级市场投资加强研判市场动态,紧跟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仓位规避风险。同时强化内部投研团队建设,加强投资导向的引导,研究工作以投资贡献为核心,强化日常的研究工作。在2023年A股市场经历了较大波动的情况下,权益投资业务实现正收益。
  ③客需业务
  客需业务包含债券中间业务和票据中间业务。2023年证券投资业务委员会大力发展客需业务,持续扩充债券销售交易团队,拓展交易对手资源,把握市场需求,结合各类型机构投资偏好,协助客户解决问题,同时利用新技术加强了内部协同和资源整合,提升客需服务能力。同时拓展了票据中间业务,丰富了投资来源的多样性,增强了收入的稳定性。客需业务与自营业务协作赋能、相辅相成,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了可观的增量收入。
  ④量化创新投资业务
  2023年量化业务全年全力开展了全天候量化策略业务投资,分散投资于商品、股票、市场中性等相关性较低的量化子策略,在今年权益表现大幅低于预期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了稳定高收益、低波动、低回撤的策略目标。其中,商品业务和市场中性业务表现最为突出,绝对收益率在同业均位于前列。商品量化策略在二季度商品市场不利的环境下有效控制住回撤,成功捕获了下半年的趋势上涨行情,获得了丰厚回报;市场中性策略完全未受权益市场下跌影响,获得了稳定的绝对回报。
  创新业务为应对多样的市场变化,抓住投资机遇,部门一方面持续推动创新业务落地开展,另一方面加大量化策略研发力度。新业务落地方面,全年落地场外衍生品投资业务、股大宗交易业务、种子私募基金投资业务,同时积极推动非固定收益的收益凭证、碳交易、GDR业务等新业务审批评估,极大丰富了部门可开展的业务种类。策略研发方面,持续进行新策略研发,研究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在投资中的运用,成功推出仿雪球策略和CTA策略等中性量化策略,策略在实战中表现较好,提供了稳定、可观的收益来源。
  ⑤强化科技赋能力度
  通过矩阵式管理建立6个横向研究小组,在大类资产配置、宏观、债券、权益各方向上,开发量化投研模型21个,超半数已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并且持续进行模型的研发和迭代,提高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不断提高投研科技含量。
  部门持续推动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上线IDB债券中间业务系统及衡泰债券交易系统,达成了固定收益类业务全流程系统建设目标,提高团队交易和沟通效率。
  总体来看,证券投资业务条线不断巩固传统股债投资业务,大力拓展客需业务,推动创新业务落地,发挥FICE综合业务布局优势,丰富收入来源,提高收入的确定性,已逐步形成债券投资业务托底,客需业务压仓,权益、量化创新增厚的长期稳定经营模式。
  (3)2024年投资市场展望
  展望2024年,宏观经济增速在5%的预期目标下,降息降准概率仍大,结合目前低利率环境,利率债和信用债都存在机会,但预期回报或小于2023年。利率债方面挖掘交易性机会,充分运用国债期货的多空灵活操作的优势,抓住利率的上行和下行的波段。信用债方面,信用利差处于历史低位,挖掘的难度增加。需要加大调研力度,深度挖掘弱资质信用债的投资机会。债券投资团队将进一步挖掘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中资美元债等投资品种交易性机会,寻找到优质的标的进行投资,减少对市场单方向的依赖,同时充分运用国债期货的多空灵活操作的优势,通过波段操作获利,增厚投资组合收益。
  2024年权益市场虽然年初连续大幅下挫,但救市资金的果断介入、国家托底态度的明确,缓解了投资者对流动性的恐慌和市场的悲观情绪。新任证监会主席上任以来,强监管的风格也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改革信号。高频经济数据也预示着来年的经济进一步向好。权益投资团队将更加慎重、专业地做出投资决策,取得超额收益。
  2、新三板做市业务
  自2014年7月11日取得做市商业务资格以来,公司累计已做市新三板项目66个,截至报告期末,做市报价项目24个,做市股票期末账面价值为11,216.05万元,占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例为0.48%,占比较小。
  (五)期货业务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财达期货开展期货业务。财达期货的经营范围为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资产管理业务(金融资产除外)、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并通过全资子公司财达投资开展基差交易、仓单服务等风险管理业务。2023年,财达期货坚持稳字当头,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全面部署、细化措施、精准定位、持续发力,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坚定战略定位,紧扣市场机遇,不断开拓进取,截至报告期末,财达期货共设立7家分公司、3家营业部。同时依托财达证券的分支机构开展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打造覆盖全国的业务网络。报告期内,财达期货客户保证金峰值达到13.74亿元,较2022年增长34.84%,交易量1,944.64万手,较2022年增长29.36%。截至报告期末,财达期货(合并)资产总额15.85亿元,净资产5.52亿元,2023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597.59万元、利润总额2,902.43万元。
  (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财达资本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和与股权投资相关的财务顾问业务。报告期内,财达资本认真分析行业现状和公司实际,强化公司优势,坚持以母公司业务影响范围为基础,秉持“业务风险可控、管理规模适当,突出协同效应,基金管理和项目投资并重”的原则,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基金管理和重点投资,实现产业基金和专项基金同步发展,管理费收入和投资收益稳定提升。2023年,财达资本实现营业收入500.07万元,同比增长57.01%,利润总额105.18万元。
  (七)另类投资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财达鑫瑞投资从事另类投资业务。报告期内,财达鑫瑞投资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趋势,广泛储备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项目,重点关注拟IPO项目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具有成长性的战略配售项目,加强项目储备和培育,并以专业团队建设为支撑,持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建立健全投资决策体系及合规风控体系,有效提升合规风控整体水平,稳步推进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证券行业的发展受我国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监管环境、投资者交投活跃度以及国际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证券行业的盈利模式以财富管理、自营、承销与保荐、信用交易和资产管理等业务为主,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与波动性。近三十年来,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业经历了不断规范和发展壮大的历程,证券公司创新步伐逐步加快、业务范围逐步扩大、盈利能力逐步提升、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2023年,证券行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证券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同比上升2.77%;实现净利润1,378.33亿元,同比下降3.14%。截至2023年末,行业总资产为11.83万亿元,净资产为2.95万亿元,净资本2.18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6.92%、5.85%、4.20%。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宽,形成了包括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证券投资等多元化业务发展格局,并通过控股子公司从事期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另类投资等业务。
  1、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为客户代理买卖股票、基金、债券、期货、衍生金融工具,提供投资咨询、投资组合建议、产品销售、资产配置等增值服务,赚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向客户提供资本中介服务(包括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等),赚取利息收入。
  2、投资银行业务: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境内投资银行服务,包括境内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结构化融资、新三板挂牌、财务顾问、ABS等服务,赚取承销费、保荐费以及财务顾问费收入。
  3、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集合资产管理、单一资产管理及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它业务等服务,赚取管理费和绩效费用。
  4、证券投资业务:采用先进的投资交易策略和技术,以自有资金开展权益类证券、固定收益类证券、大宗商品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和新三板做市,赚取投资收益。
  5、期货业务:通过控股子公司财达期货从事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资产管理业务(金融资产除外)、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并通过其全资子公司财达投资开展基差交易、仓单服务等风险管理业务。
  6、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财达资本从事股权投资;与股权投资相关的财务顾问业务。
  7、另类投资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财达鑫瑞投资开展《证券公司证券自营投资品种清单》所列品种以外的金融产品、股权等另类投资业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2023年,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金融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增强市场化改革活力动力,构建“财富管理、证券投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四轮驱动的业务发展格局,全面推动公司改革攻坚、转型升级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创效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河北省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机遇。
  河北省经济体量大,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但与经济体量相比,河北省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与东南部发达省份及沿海省份相比差距明显,未来上升空间巨大。为此,河北省近年来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发展,优化资本市场环境,为公司做优做强做大提供了发展机遇,为公司各项业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自成立以来,财达证券始终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以“服务河北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拓河北市场,争做服务客户、服务企业、服务河北经济发展的深耕者和先遣兵。
  2、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为公司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形势下提升和完善首都功能、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河北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的高速发展阶段。河北省面临着京津向河北疏解功能、转移产业、辐射要素的巨大机遇,在河北省经济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的政策推动下,资本市场将会大有作为。
  作为河北省本土券商,财达证券主要业务、骨干团队、分支机构均位于京津冀区域内,长期深耕河北资本市场,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业务在省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公司“立足河北、熟悉河北”,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方面,公司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未来,公司将以服务河北融入京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大局为切入点,以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重大战略为服务重点,充分借助北京、天津在人才、信息、资金、资源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矢志“金融报国”,苦干实干、奋力赶超,推动实体经济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力量。
  (二)强大的股东背景,广泛的战略合作,为公司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拓展业务领域和规模提供了有效支撑
  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河钢集团,是一家具有世界品牌影响力,钢铁材料、新兴产业、海外事业与金融服务协同发展的跨国工业集团。长期以来,河钢集团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纵向推进钢铁产业链条向高端制造延伸,横向推进同类业务结构性重组,加快实现“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型,致力于建设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在2022年世界500强排名第189位。公司主要股东中,国控运营是河北省唯一一家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单位,功能定位为“三平台一主体”,即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国有股权持有平台、国有资产经营平台、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施主体;河北港口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集团中排第三位,有港口运营、现代物流、投资运营、园区经济四个主营业务板块,致力于建立“立足京津冀、面向东北亚、联通全世界”的港口集疏运网络,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世界一流港口集团。
  公司实际控制人河北省国资委,除持有财达证券股权的河钢集团、国控运营、河北港口、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旗下还有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交通投资集团公司等二十余家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财达证券作为河北省法人券商、首家上市地方金融机构,在二十多年的运营中,与上述企业建立了广泛的战略互动和业务合作,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深入推进核心业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年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以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双百行动”为契机,以“活机制、强团队、提质量、增效益”为抓手,紧紧扭住“三项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发力攻坚,激活“人才”这个关键变量,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公司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约率均达到100%,分管各业务条线的职业经理人全部到位履职;构建了以石家庄为总部基地、以北上深为业务核心的“一基地、三核心”格局,学历、年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更加科学完善、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考核分配机制顺利落地实施,“职级决定工资,贡献决定绩效”的分配机制有序铺开。
  得益于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经营发展的活力动力得到有效激发。公司构建的“财富管理、证券投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四轮驱动的业务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023年,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40.96%、100.10%,核心业务创收创效能力显著提升。财富管理业务聚焦“客户需求”,强化科技赋能,打出转型组合拳;投资银行业务集中发力,行业排名持续提升,努力打造财达特色品牌;资产管理业务规模逆势创新高,年度新发产品数量排名位于行业前20,斩获多项“君鼎奖”、“金牛奖”;证券投资业务持续打造确定性收益风格,在稳定传统投资收益基本盘的基础上,组合型创新业务全面铺开,形成多元化收入来源。
  (四)秉承扎实稳健经营风格,持续为股东创造中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
  公司始终牢固树立“合规促发展、风控增效益”的价值理念,合规风控意识不断强化,合规风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持续为股东创造稳定回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树立全面合规的意识,通过建立和执行有效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持续增强全员合规意识、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有效履行合规管理的事前、事中审核职责,持续提升合规报告、合规监测、合规培训、合规检查等各项职责履行的质效,真正做到了从董事会、经理层到各部门、各分公司、各分支机构、再到一线员工,层层压实合规管理责任,以合规创造价值,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领域的风险管理能力,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持续做好重点领域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控、处置和报告,保障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五)践行行业文化理念,以文化聚力共同发展
  2023年,公司进一步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理念,认真落实行业文化建设“十要素”要求,积极响应中国证券业协会树立行业荣辱观倡议,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再凝炼、再提升,把党的领导、合规管理、风险控制、廉洁从业等融入文化建设,打造形成了反映财达证券企业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彰显财达证券最鲜明文化特征和财达人的以“诚朴”为内核的特色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由此我们进一步把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统一到公司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上来,把自身发展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六)以高质量党建和文化建设引领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始终把全面加强党建融合作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培育提升。2023年,公司党委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把握“两个一以贯之”要求,牢固树立“强党建就是强发展”的理念,聚焦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以深化“四强四融-守正共赢”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党建工作和中心任务的深度融合,特别是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调查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梳理整改整治问题18个,建立或完善制度19项,真正做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实践、促进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467.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43%;负债总额351.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27%;股东权益115.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8%。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3.17亿元,同比增加40.96%,利润总额7.7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94.59%、100.10%。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3年,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消费市场活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但仍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国内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此之后,围绕“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陆续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证券行业“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等一系列任务、举措逐渐明确。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引下,证券行业供给侧改革将全面推进并深化落实,行业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资本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成本结构有望进一步改善。
  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内外部形势,未来我国证券行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证券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提升。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任务、谋定发展路线图,会议指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未来,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动力将更加强劲,证券行业体量和地位将逐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将不断提升。
  二是证券公司发展将更加多元化。近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推进,证券行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不断深化,证券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业务空间逐步拓展,业务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经营传统业务的基础上,证券公司逐步开展融资融券、场外市场、股指期货、股指期权、交易所ETF、绿色债券,以及沪港通、深港通等新业务,从而带动了证券行业转型及业务升级,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开创了新的蓝海。随着证券公司业务和产品日趋多样化,未来证券公司收入来源将更加多元,收入结构将更加优化。
  三是证券行业风险控制将更加规范。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要求,通过风险覆盖率、资本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资金率四个核心指标,构建合理有效的风控指标体系,进一步促进证券行业长期健康发展。随着我国证券行业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多元化、国际化的业务拓展,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内外部的经营压力,我国证券公司也逐步意识到风险管理是公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证券公司的风险管控意识在不断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在不断提升。
  四是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将持续加快。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深刻改变着行业业务开展、风险控制、合规监管等诸多方面,并催生了智能投顾、智能投研、金融云等新型服务或产品。数字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用户的服务体验,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整体的运行效率。在我国证券行业数字化生态环境中,对金融科技的技术掌握和应用能力将成为我国证券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公司乘势而上,以决战决胜姿态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公司的发展战略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理念为引领,以建设“治理完善、服务专业、风险可控、业绩优良”的现代金融企业为战略目标,抢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遇期,深刻构建“财富管理、证券投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四轮驱动的业务发展格局,“打造‘特色化、精品化’区域一流券商”,形成财达证券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动公司实现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做出更大贡献。
  (三)经营计划
  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打造‘特色化、精品化’区域一流券商”,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公司将通过聚焦落实“356”工作思路,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上台阶:聚焦“三个坚持”持续发力,即坚持内生发展与外延扩张“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在融入河钢集团及我省产业发展需求中做大做强,坚持在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中实现新突破;聚焦财富管理、证券投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及各子分公司“五大业务板块”,坚持对标行业、担当有为,全方位提升公司业务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市场化改革、人才强企、科技赋能、合规风控质效、文化引领“六大支撑作用”,全面激活公司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在持续提升业务创收创效中,探索新路径、谋求新突破
  一是着力夯实财富管理业务的“基本盘”作用。以提升交易市占率和收入市占率为目标,进一步聚焦金融科技赋能,厚植存量优势,寻求增量突破;要高度聚焦金融产品销售短板,对标行业全面推动产品升级、服务升级,全面打通产品销售链条,提升创收创效能力;要聚焦机构业务量效齐升,推动机构业务品牌价值向效益价值转变。二是着力发挥证券投资业务“稳定器”作用。要秉持价值投资理念,集合“人才+科技”优势,推动传统投资业务实现稳中有进,做优特色创新业务,做大客需业务,全力提升投资收益。三是着力提升投资银行业务品牌价值。要在巩固扩大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发力业务短板,实现条线内部的均衡发展,真正形成股债联动的规模效应。四是着力加快资产管理业务的“弯道超车”势头。要发力渠道、人才、投研、品牌建设,推动业务规模增长,实现产品全周期全覆盖,持续提升创效能力。五是着力提升子公司利润贡献力。公司各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为公司创收创效的基础,要切实提升创收创效的紧迫感,紧紧围绕公司确定的年度考核目标,抓好主责主业,积极与公司和集团做好业务协同,打造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六是着力强化业务协同联动,打造内部金融生态圈。
  (二)在深化提升市场化改革中,培育新优势、注入新动能
  一是推动市场化改革全面深化。要坚持以市场化方式整合一切生产经营资源,在全面总结职业经理人改革以及市场化改革典型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各单位互融互通的市场化管理模式。二是深入推进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要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一根本目标,把开展价值创造行动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实现从数量型规模型向质量型效益效率型转变,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三是持续关注“人才”建设这个核心要素。要坚持优化人才“增量”,改善公司人才结构,以践行“专业人才市场化”带动关键领域、重点项目和支柱业务的创新发展;更加关注“存量”人才“提质”,搭建“理论+实践”双向融合的员工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员工成长路径,提高人才的稳定性和向心力。四是持续健全完善市场化考核机制。更加聚焦与行业的全面对标,更加聚焦创收创效实际成果,更加聚焦重点领域、关键指标突破,进一步量化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导向,深层次激发公司发展动能。五是积极构建“四化”(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干部队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统筹规划、大力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坚持“精选、善用”,让“有为者有位”,进一步强化“揭榜挂帅”机制的科学运用,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
  (三)在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发展中,把握新方向,抢抓新机遇
  一是搭平台,提升执业管理质效。要完善经营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公司对经营数据感知能力;积极构建数字员工平台,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以优化专业风险管理系统功能和财务管理功能为抓手,打造业内先进品牌。二是促转化,加快科技赋能效益转化。要加强科技创新原创性,打造具有财达特色的投行、投资、资管等业务支持系统,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公司业务发展和政策研究,加快全面数字化转型。三是强功能,做优做强客户服务端。要更加注重金融科技服务工具的引入,以持续优化财达股市通APP为核心的数字运营平台为抓手,全面提升服务客户精准性和高效性。四是育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要统筹做好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实现人才团队建设和系统提升同步推进、同步提升,要注重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为公司实现转型升级储备力量。
  (四)在全面激发合规风控效能中,护航新发展、挖掘新效能
  一是切实提升合规风控意识。要结合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全体员工时刻绷紧合规风控这根“弦”,特别是一线业务人员要全面加强合规风控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严格依法合规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二是坚持合规风控与业务发展的协同推进。要坚持合规先行,在深入准确掌握新业务监管政策,配齐配足配强业务质控力量的基础上推进业务。三是建立完善合规风控体系。在健全完善合规风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依托提升公司网络安全和金融科技水平,将信息技术应用、金融科技创新纳入合规风控管理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合规风控管理机制。推动建立合规先行、内控保障、审计监督的内控体系建设,筑牢风险防控屏障,严密防控各类风险,层层压实责任,严肃追责问责,进一步强化合规风控责任的有效执行,形成长效机制。
  (五)在全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一是持续加强正面宣传,强信心、聚合力。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集团、公司重点工作部署,广泛开展形势任务目标教育;聚焦公司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中心工作,深入报道广大干部职工担当实干、拼搏进取的岗位实践和经营成果,凝聚全员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强大正能量。二是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度关注职工思想动态,扎实做好网络舆情管控,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三是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树品牌、展形象。围绕把公司建设成为“治理完善、服务专业、风险可控、业绩优良”的现代金融企业目标要求,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和媒体渠道,强化融媒体思维,构建全媒体大宣传格局,全方位宣传集团、公司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多维度展示“诚朴财达”的良好品牌形象。四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强引力、激活力。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文明实践活动;围绕落实“合规、诚信、专业、稳健”行业文化理念,大力宣贯集团、公司文化理念体系,进一步提升文化引领力、凝聚力,激发全员市场意识、客户意识、创新意识、成本意识,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条件。
  (六)全力推动党建工作与公司发展同频共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航、新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2024年,公司将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真正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为出发点,以扎实推进主题先锋赛、提升党建品牌建设质量为重要抓手,充分发动各基层党组织深刻理解和领会集团的战略意图以及公司重点工作要求,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全面对标行业先进、对标公司标杆,把提高公司效益、增强公司竞争实力作为各级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发展、提质增效的成果作为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的核心指标,切实做到“业务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推动党建工作与公司发展同频共振,有效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保障作用。
  1、公司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洗钱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廉洁从业风险等。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资产价格、利率、汇率及其他市场因素的不利波动使公司发生潜在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由于公司未开展境外业务,公司涉及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在以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时因利率变动或证券市场价格变动而导致亏损的可能性。
  报告期内,公司市场风险有效控制在各项风险限额指标范围内。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给公司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公司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一是信用交易类业务中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转融通业务中客户未能按期偿付本金、利息导致违约而带来损失的风险;二是债券投资中发行人违约造成投资损失的风险;三是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同业短期拆借交易对手违约引发损失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信用风险总体可控,未发生融资人、债券发行人、交易对手的重大信用违约事件。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持续加强全公司范围的操作风险培训工作,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流动性风险指标均符合监管标准,未发生任何流动性风险事件。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证券经营机构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证券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运行平稳,舆论环境良好,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6)洗钱风险
  洗钱风险是指公司在开展业务和经营过程中可能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而面临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履行反洗钱义务,未发生重大洗钱风险。
  (7)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风险是指公司经营及业务开展过程中所依赖的电子信息系统可能会面临软硬件故障、通讯线路故障、恶意入侵等不可预料事件带来的信息系统风险隐患。信息技术风险涉及公司信息技术战略风险、供应商风险、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操作风险、信息系统软硬件缺陷风险、研发风险等。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建立持续有效的风险监督机制,信息系统正常稳定高效运行,未发生重大信息技术风险事件。
  (8)廉洁从业风险
  廉洁从业风险是指公司及全体工作人员在开展证券期货业务及相关活动中,未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行业自律规则,不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在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规范从业中存在不良行为,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从而产生影响行业声誉和良好职业形象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未收到和发现违反廉洁从业相关规定的问题线索和信访举报。
  2、全面风险管理情况
  公司秉持“竞进有为,行稳致远”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贯彻全面性、适应性、有效性、制衡性、独立性、重要性六项风险管理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科学完备的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及各项风险管理措施,对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识别、评估、计量、监测、应对、报告,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监控与管理,从而确保公司长远、稳健发展。
  (1)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公司建立并持续完善由公司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具体风险管理制度、部门(业务)工作规章(实施细则)三个层面构成的制度体系,针对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建立了风险导向型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公司依据各项法律法规和自律监管规则制定的《风险管理办法》是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要求;具体风险管理制度是对相关行业监管法规和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的细化和落实,涵盖风险偏好管理体系、风险限额管理、风险控制指标、压力测试、新业务风险管理、应急管理、风险管理考核等方面及各专业风险类型。其中,专业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市场风险管理办法》《信用风险管理办法》《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声誉风险管理办法》《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办法》《洗钱风险管理办法》《廉洁从业管理制度》;部门(业务)工作规章(实施细则)主要是公司在具体业务层面制定的针对债券投资交易、内部信用评级、信用交易业务、金融工具估值与减值、投资银行类业务等风险管理制度。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贯穿落实到公司各项日常业务的工作流程和操作细则当中,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公司建立组织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形成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包括五个主要部分:董事会及风险管理委员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及风险控制委员会,风险管理部及各类专业风险管理部门,其他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公司设首席风险官,负责领导并推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
  (3)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
  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持续提升数据治理质量,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目前已建立覆盖各类风险的专业风险管理系统,包含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管理系统及声誉风险监测模块,通过搭建风险计量模型,完善风险分析及预警功能,有效提升了公司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应对、报告的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风险评估量化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效能。
  在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已建立与业务复杂程度和风险指标体系相适当的覆盖各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能够对各项业务的集中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与管理,以支持业务运营的系统化管理,以及风险指标的控制、监测和预警,实现了公司对各类业务风险的准确计量、动态监测、科学评估、及时应对和定期报告。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科技赋能,以“数智化”转型为着力点,持续提升集团整体风险管理能力。一是自研智能化风险管控平台,整合公司各业务及专业风险管理系统核心指标,动态多维度展示公司整体风险状况;二是优化“同同系统”,以集团化管控的视角为公司总体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手段;三是优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管理系统,综合提升公司专业风险计量、监测、应对、分析、报告能力。
  (4)风险防范机制及措施
  ①市场风险
  公司制定了风险限额管理办法,建立了风险限额管理分级授权机制,健全了包括投资规模、损失限额、预警限额等风险限额指标体系,同时根据对宏观经济、市场环境、政策变化、监管要求的判断和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公司的相关风险限额控制指标。公司通过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等手段,持续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测量与管理。根据对市场的研判,公司综合分析自营投资业务状况,适时调整证券投资的授权规模及相关风控指标,有效控制风险。
  公司业务部门作为市场风险的直接承担者,负责一线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部作为风险管理部门,使用VaR、久期、DV01、敏感性分析等专业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监测和管理,并将评估、监测结果报送公司经营管理层,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完善市场风险计量模型,优化市场风险监测指标体系,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市场风险有效控制在各项风险限额指标范围内。
  ②信用风险
  在信用交易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加强对信用交易业务的主动管控,不断完善、优化制度和流程,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客户资质审核和授信,并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对股质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公司建立逐日盯市制度,对达到平仓线的账户按约定进行平仓,加强监控和违约项目处理,防范信用风险;公司采取收取保证金、融资抵(质)押物等方式进行信用风险缓释。
  在债券投资类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公司不断完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持续优化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立了公司级交易对手库、产品库,并根据内部信用评级实施相应的投资限制,通过系统风控指标实现控制或预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公司业务部门组建了信用研究团队,在公司内部评级体系框架下建立了适用于业务的部门内部评级标准及投资限额管理机制,并不断优化完善。
  在交易对手管理方面,公司制定交易对手管理办法,明确交易对手评级方法及联动的授信机制,实时关注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及时调整交易对手内部评级及授信额度,对黑名单内交易对手严格禁止交易。
  同时,公司搭建了舆情监测系统,实现了业务存续期间舆情监控,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一是修订完善债券投资交易相关风险管理制度;二是优化信用风险管理系统、舆情监测系统、升级同一客户同一业务系统;三是在债券投资业务方面,加强市场分析研判,紧盯市场信用水平变动,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持仓调整等工作,有效管理信用风险。
  ③操作风险
  公司制定了《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及配套的管理规定,明确了操作风险的管理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管理工具、监测与计量、控制与缓释等内容。公司通过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收集等工具,对操作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测,加强操作风险的管控能力。
  同时,公司充分发挥合规、风控、稽核等部门的作用,将控制端口前移,通过采取日常合规监督、定期合规检查以及稽核审计等,加强对业务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操作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公司注重新产品、新业务的制度流程设计,充分识别和全面评估操作风险,通过规范业务运作、识别关键风险点等内控措施,有效规避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标准等引起的操作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一是加强新业务、新产品、新系统上线前的操作风险管理,梳理新业务流程,识别关键风险点,制定控制措施;二是做好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工作,覆盖公司业务运作和管理活动的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综合提升公司操作风险管理能力。
  ④流动性风险
  公司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并建立以净资本和流动性风险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压力测试工作机制,建设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分析与报告,及时识别和管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
  公司关注并加强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充分考量公司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对自营、信用交易等各项风险业务设定相应的风控指标,如债券评级、单一客户和单一证券集中度、自营持有单一证券规模等,同时加强该类指标的监控。公司财务部门统筹安排自有资金调度,加强现金流缺口预测,合理优化债务结构,通过监控净稳定资金率、流动性覆盖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对公司流动性风险进行精准管控。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一是完善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加强内部风险监测,并确保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持续符合监管标准;二是升级改造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并将子公司管理纳入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中,实现对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全覆盖;三是通过合理配置债务发行额度、期限和品种,持续优化债务结构,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公司先后发行1期普通公司债、2期短期公司债,募集资金60亿元,保持公司净稳定资金率等流动性风险指标相对稳定;兑付债券3期,兑付本金合计50亿元,未发生兑付风险。
  ⑤声誉风险
  公司坚持“全程全员、预防第一、审慎管理、快速响应”的声誉风险管理原则,建立常态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注重事前评估和日常防范。公司已明确声誉风险管理的相关程序,通过发现并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影响公司声誉和形象的隐患,提高声誉风险的管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声誉风险管理。一是加强公司声誉风险监测及处置工作,及时报告、主动应对和积极控制声誉风险事件,防范声誉风险升级扩散,最大程度降低声誉损失和负面影响;二是不断完善声誉风险监测平台中的声誉风险管理功能,加强对相关舆情的监测频次,确保声誉风险的及时识别和动态监测,并根据声誉事件分级分类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相应报告、决策和处置流程;三是通过宣导、培训等方式,提高公司全员声誉风险防范意识,主动维护、巩固和提升公司声誉。
  ⑥洗钱风险
  公司构建了完善的洗钱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包括《洗钱风险管理制度》《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等,并根据洗钱风险状况及市场变化及时调整。
  公司分别建立针对机构、客户、业务(产品或服务)多个维度的洗钱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全面推进多维度的洗钱风险评估进程。并在识别和评估洗钱风险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兼顾普惠金融,在有效管理洗钱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为社会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此外,公司建设以客户为单位的反洗钱信息系统,配备了洗钱风险应急机制及信息管理机制,严格履行客户身份识别、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洗钱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大额可疑交易监测管理、监控名单管理等各项反洗钱义务,通过加强反洗钱培训宣传、组织反洗钱内部监督检查、落实反洗钱考核及奖惩等管理措施,有效防范洗钱风险,确保公司合规、稳健、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制定年度反洗钱专项现场检查计划,按计划完成分支机构现场检查工作,并加强反洗钱自查自纠及交叉检查工作;组织反洗钱专项座谈会,传达监管动态及要求,优化工作举措,提升工作质量,提高洗钱风险管理质效。
  ⑦信息技术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技术风险防范,从组织架构、制度建设、人员配备、运维管理、应急保障等多方面不断完善管理流程,严格同步上线与新业务相匹配的风险管控功能模块,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每年由公司各业务部(室)共同参与估评与演练并不断完善。信息技术风险防范已成为公司IT治理、创新业务开展的重要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一是完善中心机房基础环境建设,不断提升系统运维保障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安全运维平台和统一日志平台的建设,持续做好信息系统的等保测评工作,加快国产密码应用,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三是不断完善内控体系系统建设、升级改造和功能优化工作;四是做好数据治理,为公司经营和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公司全面防范信息技术研发风险,完善相关制度标准体系,加大自研系统测试,配备专职测试人员全面负责自研系统的质控保障,并严格执行系统上线相关流程。
  ⑧廉洁从业风险
  公司将廉洁从业管理目标和总体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切实落实廉洁从业管理主体责任。
  报告期内,公司从制度机制建设、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等方面积极推动廉洁从业风险管理落实见效。一是修订印发公司《廉洁从业管理制度》《廉洁从业管理细则》,印发《人员聘用廉洁从业管理规范》,把廉洁因子植入规章制度、嵌入管理流程。二是定期组织开展廉洁从业专项检查,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领域,将监督融入日常。三是召开年度廉洁从业管理推进会,加强新员工、新任干部和从业人员的廉洁从业宣传教育工作,夯实清廉自守基石。四是开展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廉洁文化月、“一月一警示”等活动,筑牢思想防线。
  (5)公司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①公司合规风控投入情况
  公司持续加强合规风控专业队伍建设及合规风控信息技术系统建设,保障风控合规人员的配置水平,优化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功能,实现各类风险识别、监测与预警的信息化管理,完善业务监控系统的监测报告和分析功能,实现合规风控全覆盖,公司整体合规风控管理能力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合规风控投入主要包括:人力成本、各类培训和服务项目支出,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累计达7572万元。
  ②公司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技术管理,持续加大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优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架构,加强自主研发队伍建设,提高信息系统服务效率与容量,确保信息系统安全、高效、稳定,提高运营维护的科学性、全面性和严密性,提高后台的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信息技术累计投入约1.35亿元。
  (6)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和补足机制建立情况
  公司建立了以净资本和流动性风险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以及各项业务规模与净资本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了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健全了风险监控工作组织体系,明确了监控系统建设、运行职责。通过净资本监控系统实现对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和自动预警,公司建立三级预警机制,设定了严于监管标准、预警标准的公司标准,加强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的监控、预警和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净资本等主要风险控制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没有发生触及监管标准的情况。但存在着单一集中度指标被动超标的情形,公司及时采取压降措施,并按规定向监管部门进行书面报告。
  公司已建立动态风险控制指标补足机制,并根据经营战略、风险状况和监管要求制定了资本补充规划。当净资本或其他风险控制指标达到公司预警标准时,公司采取措施调整业务规模和资产负债结构,对严重影响净资本充足性的资产进行处置,补充净资本,提高净资本水平,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并确保融资渠道稳定、有效。
  公司不断健全完善压力测试工作机制,针对利润分配、重大投资、授权业务规模、开展新业务及市场重大波动等情形开展压力测试,评估上述情形对净资本及风控指标的影响,并考虑和关注流动性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和意见,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