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用电板块、医疗服务板块。
智能用电产品及系统、智能配电产品及系统、新能源产品、医疗服务
智能电表 、 高端关口表 、 智能终端 、 电力箱 、 通信模块 、 AMI/MDM等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总包服务 、 变压器 、 环网柜/环保气体柜 、 一二次融合成套设备 、 高低压开关成套设备 、 智能化预装式变电站 、 光伏箱变 、 风电箱变 、 光伏预制舱 、 逆变器 、 充电桩 、 储能产品及系统 、 医疗服务
一般项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医院管理;工程管理服务;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仪器仪表修理;电工仪器仪表制造;电工仪器仪表销售;供应用仪器仪表制造;供应用仪器仪表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通用零部件制造;电力设施器材制造;电力设施器材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子元器件零售;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合金销售;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五金产品制造;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研发;五金产品零售;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通信设备制造;通信设备销售;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销售代理;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依托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服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8029.65万 | 2.79% |
第二名 |
7947.05万 | 2.77% |
第三名 |
6987.05万 | 2.43% |
第四名 |
5688.57万 | 1.98% |
第五名 |
5242.03万 | 1.8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9118.74万 | 4.95% |
第二名 |
5698.09万 | 3.09% |
第三名 |
4655.25万 | 2.53% |
第四名 |
3757.87万 | 2.04% |
第五名 |
3359.47万 | 1.82%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4298.30万 | 4.31% |
第二名 |
3846.04万 | 3.86% |
第三名 |
2975.50万 | 2.99% |
第四名 |
2810.04万 | 2.82% |
第五名 |
2315.81万 | 2.32%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9451.17万 | 4.21% |
第二名 |
8342.18万 | 3.71% |
第三名 |
8302.60万 | 3.70% |
第四名 |
5964.74万 | 2.65% |
第五名 |
5409.57万 | 2.4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4376.76万 | 3.14% |
第二名 |
4317.59万 | 3.10% |
第三名 |
3830.75万 | 2.75% |
第四名 |
2837.35万 | 2.04% |
第五名 |
2587.27万 | 1.8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5650.42万 | 6.15% |
第二名 |
3640.10万 | 3.96% |
第三名 |
3335.65万 | 3.63% |
第四名 |
2349.03万 | 2.55% |
第五名 |
2257.18万 | 2.46%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国家战略,围绕董事会制定的年度发展目标,立足智能配用电与医疗服务双主业,坚持“全球化、新能源”战略,落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经营策略,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营业绩实现持续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再创同期新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00亿元,同比增长27.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0亿元,同比增长18.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02亿元,同比增长31.92%。毛利率34.72%,较去年同期增加0.81个百分点。 同时,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积极采取以现金为主的利润分配方式,持...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国家战略,围绕董事会制定的年度发展目标,立足智能配用电与医疗服务双主业,坚持“全球化、新能源”战略,落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经营策略,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营业绩实现持续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再创同期新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00亿元,同比增长27.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0亿元,同比增长18.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02亿元,同比增长31.92%。毛利率34.72%,较去年同期增加0.81个百分点。
同时,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积极采取以现金为主的利润分配方式,持续回报股东。2024年度,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12.46亿元,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达55.12%,同时,2024年度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2.27亿元,加上该金额后,公司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14.72亿元,占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的65.16%。
在智能配用电板块,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海外战略,实现海外营业收入27.14亿元,同比增长38.40%;并持续深化本地化经营,海外生产基地产能在海外业务中的占比可达50%。海外用电深耕高端市场,发力新兴市场,聚焦AMI系统集成总包,总包业务累计取单11.19亿元,同比增长525.14%。海外配电积极布局多元化产品矩阵,依托国内20余年配电研发制造经验,复用海外10余年用电业务积累的全球客户资源,实现欧洲、拉美配电首单突破,并在瑞典取得欧洲充电桩首单,加速推进配电、新能源桩逆储业务出海。同时,国内电网中标持续领先,新品高端表首次国网突破;国内网外新能源央企实现基本全覆盖,深挖省级公司需求,加大开拓地方国企、风电领域等行业大客户,报告期内,风电累计取单5.60亿元,同比增长63.27%。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132.02亿元,同比增长25.81%。国内在手订单74.54亿元,同比增长24.88%;海外在手订单57.48亿元,同比增长27.03%,其中海外配电在手订单11.98亿元,同比增长166.30%,海外配电已逐步成为公司海外业务增长的重要支撑。
在医疗服务板块,公司紧抓老龄化趋势下的康复需求,持续围绕连锁扩张、学科建设、医疗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公司在国内康复领域的先发优势,持续完善连锁康复医疗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下属医院已达38家,总床位数超万张。
(一)智能配用电板块
1、海外市场:持续深化本地化经营;深耕高端市场,发力新兴市场,聚焦AMI系统集成;推进配电、新能源桩逆储业务出海
(1)本地化经营
公司经过多年布局,在海外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销售体系和丰富的客户资源,海外已形成5生产基地+11销售中心的业务布局,拥有巴西、印尼、波兰、德国、墨西哥5大生产基地及销售中心,并在瑞典、哥伦比亚、尼泊尔、秘鲁、孟加拉、尼日利亚6国设立销售中心,辐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生产基地产能在海外业务中的占比可达50%,本地化经营成果凸显。
(2)海外用电
①市场策略:高端市场持续深耕,重点落地标杆示范项目,同时挖掘市场潜在增量。比如,在德国市场,公司紧抓智能电表换表周期机遇,持续推进德国基地整合工作,目前已拥有5款电表产品,并积极储备研发其他电表型号,2024年度在德国市场已累计取得电表订单约5000万元。同时,新兴市场强势发力,公司紧抓产品换代机遇,不断提升公司在新兴市场占有率。
②产品模式:加快用电业务从单一设备产品向智慧能源综合管理的系统集成总包模式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已在总包项目上累计取单11.19亿元,同比增加525.14%。
(3)海外配电、新能源
公司积极布局多元化产品矩阵,依托国内20余年配电产品研发制造经验,复用海外10余年用电业务积累的全球化客户资源,加速推进配电、新能源业务出海。在配电业务方面,重点聚焦欧洲、中东、拉美等高端优势市场的电网客户持续突破。报告期内,公司相继在欧洲、美洲取得配电首单,成功中标希腊电力局4.66亿元变压器项目、墨西哥0.79亿元变压器项目,并在巴西再次中标2.41亿元变压器项目,成果斐然。在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把握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多元布局桩逆储业务,其中,在瑞典取得欧洲充电桩首单,中标直流桩1.24亿元,充电桩业务在海外市场取得重要突破。
2、国内市场:电网中标持续领先,新品高端表首次国网突破;新能源央企实现基本全覆盖,深挖省级公司需求,加大开拓地方国企、风电领域等行业大客户
(1)电网业务
电网中标持续行业领先,报告期内,公司在南方电网计量及配电产品招标中累计中标12.87亿元,同比增加68.26%;在国家电网计量及配电产品招标中累计中标23.74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新品高端表首次突破国网市场,连中三标,确保产品领先。
(2)网外业务
网外客户围绕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实现五大六小发电央企基本全覆盖,同时深挖省级公司招标需求,加大开拓地方国资、风电领域、石油化工等行业大客户。其中,报告期内风电领域新拓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核汇能有限公司等大客户,风电累计取单5.60亿元,同比增长63.27%。
3、提质增效:坚持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精细管理,提升经营效益,推动降本增效目标落地
(1)提质方面
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构建数字化研发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研发成果向标准和专利等方面转化。
在标准建设上,公司是IEEE实体会员、G3/Prime/Wi-SUN联盟会员、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委会委员单位,牵头起草了IEEEP3197智能电表数据传输接口导则国际标准,参与了GB/T17215电能表、GB/T1984高压交流断路器、GB20052变压器新能效等国家标准的制修订。2024年度,公司智能配用电板块授权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117件、外观专利45件,持续提升研发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2)增效方面
公司通过持续的数字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经营效益,推动降本增效目标落地。
2024年度,公司依托自动化数据采集,实现设备互联互通,省投资、省能耗、降异常。强化数据监控、深挖数据应用,形成智能制造管控体系,人均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同时,根据公司配电新能源战略,2024年新建宁波前湾基地,一期规划投资约20亿,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50亿,园区投入先进的设备以及自研核心系统,形成智能化数字协同平台生产,力争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数字化园区。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配电装备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升供应链协同管理效率和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力。
(二)医疗服务板块
1、持续连锁布局,巩固康复领先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布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构建以重症康复为特色的康复医疗服务连锁体系,新增医院10家。其中,收购广州明州康复1家;自建宁波江北明州康复、宁波海曙明州康复、温州瓯海明州康复、湖州明州康复、义乌明州康复、南通钟秀明州康复、上海甬闵明州康复、上海虹梅明州康复、临沂明州康复9家。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下属医院已达38家,其中康复医院32家,总床位数超万张。康复医疗连锁规模进一步扩大,持续巩固公司在康复医疗领域的领先优势。
2、打造专病中心,创新特色诊疗
报告期内,公司在重症康复领域持续打造呼吸机脱机、昏迷促醒两大专病中心,重点制定了包括困难脱机、延迟脱机及慢性意识障碍等诊疗项目的相关流程规范。可以针对长期依赖呼吸机的患者和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治疗路径,解决传统ICU或普通病房脱机困难、促醒手段不足的问题。同时,依托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聚焦优势专科,全力打造区域标杆,提升医院竞争力。下属医院中,目前呼吸机脱机中心孵化至4家、昏迷促醒中心孵化至3家。
3、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术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构建学术交流高地,搭建医学服务纽带,协助中国康复医学会举办《明州多学科融合-颅脑损伤康复分论坛》,吸引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临床医务人员共同探讨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康复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提升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公司在SCI及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并成功获批“呼吸支持治疗与肺康复技术新进展学习班”、“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康复培训班”2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社会办医获得行业高度认可,共获得49项荣誉。艾力彼排名升至社会办医医院集团7强,旗下7家医院获社会办医康复医院30强,9家医院获社会办医单体医院500强,其中宁波明州医院获社会办医单体医院第19名。
4、强化数字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医疗品质体系建设,充分应用IT系统管理,上线推广“病案质控系统”、“康复治疗系统”,自研开发“设备管理系统”、“临床路径系统”,促进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集合各院名医专家开展线上远程会诊,协助个体医院解决疑难患者,保障患者诊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互联网医疗服务升级成效显著。如明州医院互联网平台深化专科化运营战略,实现互联网+医保移动支付,年度接诊超5000+人次,线上满意度好评99分。
5、丰富诊疗方式,多元支付类型
公司通过新技术、新诊疗等方式,丰富诊疗手段,满足患者更加多样化的康复需求。一方面,公司尝试在医院引入如康复机器人等新技术,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开展手术诊疗,下属4家康复医院新增如CRRT、脑血管介入等手术项目,为患者带来更有疗效的诊疗措施。同时,公司设置VIP病房、改善软硬件设施,增加高质量特需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多层次、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此外,多元支付类型,扩大服务人群。公司下属部分医院,申报为工伤、商业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定点单位。报告期内,宁波明州医院获批通过中国创伤救治联盟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内的创伤患者救治能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智能配用电行业
1、海外市场
受新能源消纳压力、用电负荷激增以及老旧电网改造需求驱动,全球电网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同时,海外数据中心带动用能质量要求显著提升,叠加海外制造业投资回暖,拉动配用电投资需求高增。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智能配用电产品的应用和普及,加快电网智能化改造,以适应多场景应用的电网运行环境。据IEA测算,2024年全球电网投资规模达3,98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4%;券商研报预测,2030年全球电网投资将有望相较2023年增长50%,全球电网建设发展势头强劲。
以欧洲为例,发达国家电网投资的核心驱动力源于能源结构转型与基础设施老化的双重挑战。2023年,欧盟启动电网行动计划,拟投入5,840亿欧元,用于检修、改善和升级欧洲电网及其相关设施。此外,德国政府颁布的《重启能源转型法数字化法案》将于2025年实施,计划至2030年底将德国智能电表安装率提升至95%以上,而根据JRCanaysis,德国2023年的智能电表渗透率仅14%。同时,德国于2025年3月通过了一项为期12年、总额达5,000亿欧元的基建专项基金,或将显著带动德国电网建设。
新兴市场方面,电网建设面临电气化、智能化率低下与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以非洲为例,根据IEA测算,在可持续非洲场景下,为实现2030年普遍通电目标,非洲需每年投入220亿美元用于电力可及率提升。
2、国内市场
能源转型背景下,国内电网加大投资力度,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全年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达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投资持续加速。
用电方面,2024年国网电表招标提升至3个批次,招标金额稳健增长;2024年南网电表招标金额达88.38亿,接近翻倍增长。
配电方面,2024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要求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端的投资有望迎来加强。2024年12月举办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优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同时要求加快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应用,或将促进配电投资场景多样化。
新能源方面,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扩展新能源装机空间。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光伏2024年全年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增长28.32%。新能源装机量稳健增长,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的兴起,创造了新的智慧能源管理的应用场景。
(二)医疗服务行业
1、老龄化趋势、心脑血管重疾早发,康复医疗需求持续增长
首先,当前我国人口老龄人口占比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末我国65岁以上人口超过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其次,近年来我国疾病谱发生较大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症疾病发病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且患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心血管病(CVD)中心2024年的推算,当前中国CVD患病人数达3.3亿人,其中脑卒中患病人数约1300万,是疾病负担增长最快的病种之一,增长约80%。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患者的支付能力与健康意识持续增强,对术后康复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艾瑞咨询预计2025年中国康复医疗服务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686亿元。
2、政策鼓励社会办医,提供优质康复服务
2024年度,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公布16项医疗重点任务,包含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放宽医疗服务业市场准入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支持开展老年康复评定、康复指导等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推进重症医学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对公司在重症康复领域的持续深耕有了进一步的政策支撑。
3、康复尚在行业发展早期,公司为国内领先的康复医疗机构
目前,我国康复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未被满足的康复需求依然较大,社会资本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近年来积极布局,与公立医疗体系形成有效互补,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优质医疗服务。同时康复医疗领域呈现集中度不高、行业相对分散的特点,尚未出现全国化连锁的康复龙头。
公司瞄准蓝海领域,作为国内较早进入康复医疗领域的医疗集团,持续推进康复专科医院布局,拓展康复医院版图,充分发挥连锁化规模效应。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智能配用电板块
1、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智能用电产品及系统、智能配电产品及系统、新能源产品。围绕国内外客户智慧能源管理需求,公司已形成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电表、智能终端、通信模块、系统软件、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开关柜、电力箱等产品及服务,帮助客户打造优质电网。
同时,公司抓住全球电力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契机,通过AMI/MDM/FDM/NMS等系统的大数据+AI,为客户提供决策支撑,有效提升终端用户的能源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
智能用电产品,公司引领国内技术标准的迭代更新,推广应用国产高端关口表,解决技术瓶颈。在关键计量算法、AI智能上行业领先,开发基于国网、南网24标准的新一代智能表、能源控制器等产品,具有量程更宽、更稳定、智能的优点,满足国内新能源特殊场景的应用。在海外推出多套AMI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包括基于Wi-SUN/PLC/4G等通信方式构建的新一代AI智能电网解决方案,基于云端SaaS服务的产品交付解决方案,基于AI的一体化智能运维解决方案,以及基于ECU边缘计算的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在采集率、电表接入量、线损控制率、防窃电、智能运维、实时电网数据分析以及AI辅助电表安装等方面行业领先。
智能配电产品,公司实现35kV及以下配电主营产品全覆盖,并推出变压器、环网柜、环保气体柜、智能配电终端、一二次融合成套设备、高低压开关成套设备、智能化预装式变电站等。聚焦“绿色用电”和“碳计量”需求,自主研发新能效节能变压器、小型化变压器、小型化环网柜、环保气体柜和核心部件,前置布局大容量箱变、大电流中置柜、低压柜等,气体绝缘封闭开关设备被评为国内首台套。结合海外市场需求,持续研发海外产品,其中400kVA油浸式变压器(叠铁心)在空载损耗、负载损耗、顶层油温升等多项指标上优于EN标准。
新能源产品,公司业务涵盖了光伏/风电箱变、充电桩、逆变器、储能相关产品。其中光伏箱变获国内首台套认定。充电桩产品包含户用及运营交流桩、一体直流桩,分体智能群控系统,功率覆盖7~640kW,直流充电桩已覆盖国标、欧标、美标市场需求,在安全防护、大功率散热、智能功率分配等方面性能优越。逆变器已推出5-330kW并网逆变器和5-20kW储能逆变器,覆盖户用、工商业、地面电站使用场景;结合自研平台的大数据+AI,为客户提供智能诊断和智能运维,有效提升运维效率和发电量。储能业务已推出5-16kWh低压户储,5/8kWh堆叠式高压户储电池包,覆盖低用电量到高用电量多家庭场景;261kWh工商储户外柜满足国标需求,自研BMS、EMS,为客户提供智能管理平台,结合AI智能诊断,有效提升运维效率和发电量。
2、经营模式
公司已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运维服务体系。搭建全球化的营销平台,主要面向各国电力客户,参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海外电网等招投标,提供智能配用电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等。同时,敏锐捕捉市场变化,不断优化营销策略,持续深耕新能源领域,通过自建的国内及国外本地化营销渠道,积极拓展非电网渠道和行业大客户,提供新能源产品及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深化全球化战略,聚焦欧洲、中东、拉美、亚太、非洲五大区域市场,加大当地化生产及营销渠道建设。海外已形成5生产基地+11销售中心的业务布局,持续推动海外产销研一体化落地。
(二)医疗服务板块
1、主要业务
公司围绕实体医疗机构的建设、运营、投资并购,持续布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打造以重症康复为特色,神经康复与功能康复为核心,老年康复为基础的高品质康复连锁专科。报告期末,公司下属医院已达38家,其中康复医院32家,总床位数已超万张。主要情况如下:
2、经营重点
公司大力推进康复质控提升项目,建立医务人员质量管理及教培等规范体系,加强医疗品质规范化、标准化、流程IT化建设,保障医疗安全及医保合规底线,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认证促进医疗质量改进;开展前沿的教学科研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实现科研、教学、临床三位一体蓬勃发展;整合全国范围内优秀医疗人才与专家资源,引进院长及学科带头人,增加人才厚重度,与专业人才共同打造事业发展平台。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智能配用电板块
(1)高效稳健的全球化营销及运营体系
在网络布局方面,公司在国内深耕三十余年,设5大区31个办事处,辐射全国,实现电网及用户市场全面覆盖。海外已形成5生产基地+11销售中心的业务布局,拥有巴西、印尼、波兰、德国、墨西哥5大生产基地及销售中心,并在瑞典、哥伦比亚、尼泊尔、秘鲁、孟加拉、尼日利亚6国设立销售中心,辐射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市场,公司深耕十余年,业务已覆盖16个国家,成为行业内在欧洲市场覆盖国家数量最多的中国公司。
在客户资源方面,公司长期服务国内外重点客户,国内客户包括国南网电力系统、五大六小发电央国企等,国外客户包括瑞典vattenfa电力公司、欧洲e.on集团、巴西ene电力公司、沙特SEC电力公司等。
在营销服务方面,公司坚持技术营销,国内外各办事处、销售中心均配有专业的技术、销售、售后人员,围绕客户需求,形成全周期“铁三角”模式,快速出具初步解决方案,24小时内抵达现场,并全程跟踪闭环,客户满意度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在风控管理方面,公司建立起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体系,围绕销售订单合同、采购付款、存货管理、销售收款、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各环节,搭建全流程自动化的风控管理系统,为公司实现快速稳健发展提供保证。
(2)行业领先的研发创新能力
在技术创新领域,公司成功通过全球软件领域最高等级的CMMIV2.0L5国际认证,目前已拥有4个研发中心,建立了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报告期内,能源控制器(专变-无线公网4G)被评为省内首台套、气体绝缘封闭开关设备被评为国内首台套。
在技术保障方面,公司拥有行业最全、国际认可的IAS17025实验室和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并自建EMC实验室、AMI通信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失效分析室、室外模拟试验站,为公司带来显著的研究成果。
在荣誉方面,公司荣获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企业技术中心,下属子公司三星智能荣获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报告期内,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分别荣获国家绿色供应链。
(3)完善的绿色智能制造管理体系
公司秉承精确、高效、务实、简单的核心文化,围绕自动化、信息化、装备互联、绿色发展及品质零缺陷5大专题,持续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致力打造让顾客满意的一流制造交付、品控体系,支撑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公司在全球已拥有8个制造基地,公司及下属三星智能、奥克斯智能科技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供应链、国家级绿色设计示范、市级零碳工厂等荣誉。
公司依托自动化数据采集,实现设备互联互通,省投资、省能耗、降异常。强化数据监控、深挖数据应用,构建制造交互数字大屏,生产流核心指标实时可视,形成智能制造管控体系。公司自动化累计投入超2亿,人均效率得到较大提升。装配方面应用工业机器人、CCD视觉引导、PLC柔性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自动装配;检定方面应用智能电测、声音传感、视觉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电表耐压、误差调试、误差总检,突破单点校表模式;物流方面推动人工智能AI进行系统化管理,实行立库结合AGV智能调度和路径物料配送线边;变压器制造采用行业领先的干变机器人自动叠片及自动打磨技术。
近3年获得自动化专利32项,持续推进“智能制造”战略。公司拥有业内首个数字化工厂,申请专利14项,近3年荣获省智能工厂、数字化示范工厂荣誉,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围绕快交付迭代优化制造交付全流程,拉通供方精准前置备料,导入业内首家AI算法+APS集成,计划由人管→系统管,实现全局最优排产,交期加快约20%。
在荣誉奖项方面,公司荣获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下属子公司三星智能荣获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场景。
(4)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公司按照“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慧物流”三智理念,围绕“市场、客户、产品、服务”为中心,建立了从“源单→回款”“计划→获证”“计划→库发”“资规→绩效”全流程的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引入物联网、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工业环境下,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智慧型数智体系。并先后上线SAP、PLM、MES、CRM、WMS、SRM、APS、QMS、CSS等系统,实现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产业要素泛在互联的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与运营。同时与上下游企业数据深度融合,推动资源的优化集成与高效配置。
前湾新基地打造了“横向到端、纵向到底、端到端全面集成”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全面打通市场、计划、采购、物流、制造、销售六大业务领域,公司自主建设了工业互联网平台,集合了产品建模、高级排程、现场控制、数据采集、工业物联网、现场可视、生产物流、异常预警、产品溯源、大数据分析与移动端推送、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了从订单管理、设计、采购、生产到仓储、物流的数字化管理。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配电装备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升供应链协同管理效率和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力,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而稳定,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信息安全方面,公司构建了可靠的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潜在威胁的自动监控、扫描与预警。同时,强化了人员管理、权限管控以及机房物理安全防护,全方位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与数据安全。
在荣誉奖项方面,公司荣获DCMM3级认证、省工业设计中心,下属子公司三星智能荣获省“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两业融合,奥克斯智能科技荣获省企业技术中心。
2、医疗服务板块
(1)标准化、体系化的医院经营管理
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深耕多年,已形成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布局全国的康复连锁专科,下属医院数量达38家,其中康复医院32家,总床位数超万张,积累了丰富的连锁经营管理经验。
在医院拓展、临床诊疗、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较为完善的单店模型。目前已形成拓展准入、康复投资、人才招聘3大标准化模块,建立基建装修、氧舱管理、标识标牌、药耗采购、人员配置、医疗质量、设备采购、医护带教、筹建筹开、患者服务等10项标准。上述标准体系为公司医疗业务持续连锁扩张提供复制样板,为医院管理运营赋能、稳健经营提供保障。
(2)差异化、特色化的医疗诊疗服务
经过多年探索,公司已建立起“大综合托底,强专科连锁”的医疗体系。依托于大综合的临床能力和学术资源,公司持续创新康复医疗模式,与综合医院有效协同,形成了差异化的康复医疗连锁体系,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康复医疗领先机构。
康复业务以重症康复为特色,神经康复与功能康复为核心,探索ICU、康复、高压氧深度融合之路,充分利用早期治疗的“黄金时间”,率先开展氧舱内呼吸机支持技术与带呼吸机康复训练,显著提高重症患者愈后康复情况。开展12个专病特色诊疗建设工作,如肿瘤康复、疼痛康复、骨科康复、神经康复等,为患者提供特色化康复医疗服务。
(3)一体化、梯度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公司依托旗下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研究院,作为学科孵化、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及继续教育基地,形成医教研一体化平台,提升医院医疗实力,持续为公司发展输送专业人才。
在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常态化的院长班/医院总经理班等学习体系,为医院培养管理型人才,提供中后台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已建设成立3大特色技术培训基地:重症气切患者舱内治疗技术、高压氧舱内专用呼吸机舱内技术以及经皮气切技术基地。并与多家国内知名院校签署康复、护理专业实习协议,同步开展多个重症康复培训班、呼吸治疗师培训班、重点专科培训班、护理新技术培训班等,提高临床人员专业水平。
(4)专业化、创新化的医教科研平台
公司成立康复医学研究院,履行多元职能,成功构建肿瘤、疼痛、骨科康复治疗规范,打造延迟和困难脱机规范标准,稳步推进脱机示范病房建设标准的制定,为行业树立标杆。同时建立远程会诊体系,组建专业专家库,完成公司内危重及疑难病例远程会诊讨论20余次,实现医疗资源高效共享,成效显著。
科研学术方面,举办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明州医疗分论坛,深入探讨多学科融合康复中颅脑损伤康复难题;承办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呼吸支持治疗与肺康复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引领学术前沿。公司创立肿瘤、疼痛、骨科三大培训基地,组织多期重点专科培训班,培训学员300余人,学员满意度达98%,推动重点专科快速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00亿元,同比增长27.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0亿元,同比增长18.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02亿元,同比增长31.92%。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继续紧抓全球电网改造机会,结合公司在智能配用电、新能源领域的产品、技术、客户积累,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绿色能源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同时,在老龄化背景下,紧抓康复医疗行业机会,深化医疗产业战略布局,强化公司核心竞争能力,重点提升医院经营效率与质量。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医疗服务管理集团。
(三)经营计划
1、智能配用电业务
(1)海外市场:积极推动“本地化、大客户、智能化”策略落地,加快海外自建生产基地、销售公司、研发中心的步伐;在原有用电客户渠道基础上,积极推动配电、新能源业务出海;同时,推动业务从单一设备产品向智能配用电整体解决方案转型,探索新商业模式。
(2)国内市场:公司将继续夯实电网优势业务,持续提升行业影响力。同时,进一步布局客户渠道多元化,充分利用自身产品、技术优势,推动非电网、行业大客户齐头并进。
(3)经营方面:坚持产品领先,持续聚焦品质、效率、成本,推进流程IT建设,提升经营质量,推动公司稳健发展。
2、医疗服务业务
(1)医院经营:围绕服务、品质、创新“三个百分百”,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善,学科建设稳步发展,进一步打造品牌知名度。综合医院通过医院等级评审,以评促建;康复医院着力提升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以浙江明州康复医院为样本,按国际康复认证标准提升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
(2)医院拓展:借助过往积累的成功经验,形成规范可复制模板,在全国各大城市快速发展康复等业务,尤其打造以重症康复为特色的康复医疗服务连锁体系;同时,在护理领域积极探索公司发展的新模式。
(3)学科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加大引才力度,通过激励绩效、合伙人计划等方式,更好地选育用留各类人才。持续引进学科负责人,带动学科发展。重点筹备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积极参与重症康复学科建设、高峰论坛,提升医院重症康复内涵。
(4)平台创新:依托康复医学研究院,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康复医疗技术,加快推进康复体系建设,提升康复医疗水平,确立公司在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规模扩张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对市场开拓、生产经营、人员管理、技术开发、内部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管理风险。
公司建立了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并通过数字化建设,加强内外部管理,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已形成科学、规范、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降低管理风险。
2、行业政策的风险
公司智能配用电板块部分产品受国家电网投资政策影响较大,若电网公司招标缩减,新能源行业需求下滑,可能会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医疗服务行业受国家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存在经营、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智能配用电板块,在客户结构方面,在原有电网优势渠道的基础上,围绕新能源并网消纳等新的应用场景,持续开拓非电网市场,完善客户结构。同时,持续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公司围绕新能源领域发力新产品,建立新的业务增长点。
医疗服务板块,公司将发挥集团化、标准化的服务优势,集团内医院继续推行服务年活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实现病人满意、社会认同、员工获益、医院发展。同时通过打造连锁化康复医院模板,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行业的先发优势,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大力推动管理数字化建设,形成国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管理运营全流程信息化;推进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通过管理赋能,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降低市场竞争风险。
3、投资风险
公司在走向海外、实施本地化经营的过程中,可能因国外法律、政策体系、商业环境与国内存在较大区别,存在一定的投资运营风险。新建康复医院投资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存在无法收回投资的风险。
公司已制定了一系列投资准入标准,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投资模型,同时,通过指标管控、过程管控,大力发挥公司内部信息化建设成果优势,做好投前、投中、投后管理,降低投资风险。
4、医疗运营风险
医院并购后存在整合及经营管理风险,医院经营存在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及医院运营等相关风险。
公司通过集团化、标准化管理,制定规范,完善体系化建设,降低医院并购后的整合、经营管理风险。公司建立完善的培训、带教体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并通过人才培养,搭建专业团队,形成标准化的治疗体系,公司医疗安全、质量风险总体可控。
5、医疗政策风险
医疗服务行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也是受监管程度较高的行业。国家及各级地方卫生部门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整个行业实施监管。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医疗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行业相关的监管政策可能存在一定调整和完善,如果公司不能快速适应市场规则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公司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变化,积极落实执行国家政策,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主动积极的应对可能发生的政策风险。同时,公司也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推进精细化管理,促进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降低因行业政策变化引起的经营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