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太和

i问董秘
企业号

605081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水环境生态建设和水环境生态维护业务、饮用水业务。

  • 产品类型:

    水环境生态建设、水环境生态维护

  • 产品名称:

    水环境生态建设 、 水环境生态维护

  • 经营范围:

    水生态修复技术研发,水处理微生态制剂技术研发,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及施工,景观设计,水草种植,绿化工程,环境工程,环保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环保建设工程专业施工,道路货物运输(普通货运,除危险化学品),市政公用工程,水利工程,水环境污染防治,园林工程设计、施工,河湖整治工程施工,水电安装,机电设备安装,地基基础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2024-12-31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2021-12-31
2021-06-30
2020-12-31
2020-09-30
2020-06-30
2019-12-31
2019-09-30
2019-06-30
2018-12-31
2017-12-31
2016-12-31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0 没用 1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6.35%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1名
  • 第2名
  • 第3名
  • 第4名
  • 第5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1名
5788.83万 31.63%
第2名
3876.13万 21.18%
第3名
2021.32万 11.04%
第4名
1478.36万 8.08%
第5名
809.40万 4.4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6.41%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成都经开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天府新
  • 成都空港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成都经开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1.46亿 26.06%
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9056.62万 16.17%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天府新
5783.79万 10.33%
成都空港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5210.39万 9.31%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2542.83万 4.5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6.69%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天府新
  • 成都空港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
1.23亿 32.21%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天府新
4643.35万 12.19%
成都空港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3202.66万 8.41%
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749.17万 7.21%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2542.83万 6.6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2.61%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
5639.88万 25.86%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4285.45万 19.65%
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597.86万 11.91%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2455.31万 11.26%
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
856.85万 3.9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104.2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56.76%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上海靖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四川渝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四川世博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四川洪公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步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上海靖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1075.83万 14.88%
四川渝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989.83万 13.69%
四川世博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776.73万 10.74%
四川洪公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712.68万 9.86%
上海步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49.13万 7.5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02%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洋湖湿地开发管理有限公司
  • 河南九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重庆市渝北区生态环境局
  • 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乐平市建设局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洋湖湿地开发管理有限公司
7546.64万 14.18%
河南九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048.03万 11.36%
重庆市渝北区生态环境局
3453.66万 6.49%
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752.29万 5.17%
乐平市建设局
2565.97万 4.8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426.21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3.95%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上海靖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业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步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湖南宏武建设有限公司
  • 江西华涛劳务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上海靖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1740.52万 9.20%
业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399.07万 7.39%
上海步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358.90万 7.18%
湖南宏武建设有限公司
1115.60万 5.89%
江西华涛劳务有限公司
812.12万 4.29%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受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相关产业政策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地方财政状况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公司所处的水环境治理行业整体投资热度降温,投资需求减少。多种因素导致公司新签订单金额不达预期水平,营业收入下滑,利润有所下降。  公司主营业务的核心目标客户或最终业主多为地方政府及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在经济下行压力及外部综合因素的持续冲击下,主要客户的资金周转面临困境,致使回款结算周期大幅延长,回款难度进一步增加。基于谨慎性原则及公司所遵循的相关会计政策,公司对可能存在回收风险的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对合同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上述会计处理对公司2024年度业绩造成...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受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相关产业政策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地方财政状况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公司所处的水环境治理行业整体投资热度降温,投资需求减少。多种因素导致公司新签订单金额不达预期水平,营业收入下滑,利润有所下降。
  公司主营业务的核心目标客户或最终业主多为地方政府及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在经济下行压力及外部综合因素的持续冲击下,主要客户的资金周转面临困境,致使回款结算周期大幅延长,回款难度进一步增加。基于谨慎性原则及公司所遵循的相关会计政策,公司对可能存在回收风险的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对合同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上述会计处理对公司2024年度业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鉴于整个行业所处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公司积极致力于新业务布局和业务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公司已收购的项目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收购产生的商誉也计提减值,这也对2024年的业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35.83万元,同比下降43.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448.8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37%。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背景下,水环境治理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明确“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等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对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意见》提出一系列目标,例如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在城乡的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转型要求。保护和修复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
  然而,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对水环境治理行业的投资规模和项目推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地方政府受财政压力制约,在水环境治理项目上的投资更加谨慎,导致市场需求释放速度放缓。同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众多企业纷纷布局水环境治理领域,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对公司获取优质项目和保持市场份额带来了挑战。
  在技术创新方面,随着社会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内对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治理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促使行业内的企业需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以适应行业技术变革的趋势。
  2024年,水环境治理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行业内企业要紧紧抓住政策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挑战,为推动我国水环境治理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司一直致力于提供高效、可靠的水处理解决方案,保护人们的用水环境,2022年布局苏打水赛道。在健康消费浪潮与年轻化双重驱动的环境下,中国苏打水市场将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据《2024-2029年中国苏打水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显示,苏打水细分赛道将以超20%的年复合增长率领跑饮料行业。在未来蓬勃发展的苏打水蓝海市场中,太和水苏打水凭借源自全球三大冷泉之一的黑龙江拜泉保护区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天然弱碱性pH值≥8.5的小分子团水,更易被人体吸收,赢得客户的高度认可。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面对行业下行的挑战,公司始终坚持“保存量、提增量、求变量”的发展策略,积极主动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在水生态修复领域,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提升修复水平与服务质量;在大健康消费领域,公司精准洞察市场需求,持续创新产品与服务,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一)水环境生态建设和水环境生态维护业务
  公司是国内生态修复领域的创新实践者,专注于通过生物与生态协同技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业务包括水环境生态建设和水环境生态维护两大类业务。近年来,公司持续深化技术迭代,业务覆盖湖泊、城市河道及景观水体等多类场景,以可持续的治理模式推动水环境治理行业向自然友好型方向演进,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公司技术路线核心为“食藻虫为引导的富营养水生态修复方法”:①以“食藻虫”为先锋物种,其吞噬效果可有效减少、控制水体中藻类、腐屑及菌类,提高水体透明度;②通过沉水植物的种植、光合细菌及其他水生动物的投放、配置,构建以沉水植物体系为核心的稳定水下森林系统;③通过对各类水体生物的调整与完善形成稳定的虫-草共生水生态系统,将水体中富营养物质转换成植物、动物蛋白,起到大幅降低水体营养物质的效果,进而实现将富营养水体改良为具有自然净化能力的活性、健康水体的目标。
  (二)饮用水业务
  全资子公司黑龙江海赫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然苏打水,源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西部的天然苏打水保护区。该水源为中国稀有的天然自涌泉,水质纯净透明,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已被认定为优质饮用天然苏打水水源。
  在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秉持持续创新与优化的理念,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在产品方面,公司延续了“TAIHESHUI”品牌390m、520m和4.5L三款经典产品,并根据市场反馈及消费者需求,新增了pH值为8.8的高端新品,以满足更多不同消费场景及人群的需求。
  线上渠道持续发力,除巩固在淘宝的“TAIHESHUI”天猫旗舰店、抖音企业店、拼多多店铺、小红书店铺的运营成果外,公司成功入驻京东自营平台,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版图,使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触达全国各地消费者。报告期内,线上销售业绩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市场反响良好,品牌影响力在互联网平台持续扩大。
  线下渠道拓展成果显著。公司与多家企业开展OEM合作洽谈,并取得实质性进展,部分合作已落地实施。同时,公司加大市场宣传力度,与大型展会、庆典活动方开展多元化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
  展望未来,公司战略将聚焦用水定制服务,并积极拓展无人零售柜点位等新兴渠道,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持续推动业务增长。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持续深耕水环境生态治理领域,以自主研发的“富营养水生态修复方法”为核心,构建了涵盖生物调控、生态修复及长效维护的全链条技术体系。目前已形成以国际/国内发明专利——(以食藻虫引导的)“富营养水生态修复方法”为纽带,8种水生态要素构建方法(对应12项国内发明专利)为核心,以及72项实用新型专利为技术基础的技术体系。
  (1)驯化食藻虫的创新性
  通过选种、改良与驯化,公司产业化的“食藻虫”已大幅改良了自然界大型溞的性能,能以水体中的蓝绿藻、腐屑、悬浮物颗粒、有害细菌等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实现提升水体透明度的良好效果。
  (2)沉水植物体系的创新性
  主要沉水植物的改良特性,水生植物所具有的对水体中的氮、磷、碳等富营养化物质吸收、分解效果,供氧功能,及良好的景观效果,使水生植物在持续净化水质和水生态修复方面受到普遍关注。通过改良沉水植物的特性,提高其生物特性及广泛地理适应性;通过对多种沉水植物生物特性研究,形成水下森林的模块化产品,以消除季节性演替对水下生态系统破坏的不利影响,并有效保持水体景观效果。公司的沉水植物主要为四季常绿矮型苦草和改良刺苦草(以下统称“苦草”)。通过驯化、改良,公司苦草具有了:①不开花、不结籽、矮型、耐低温/高温、耐盐、四季常绿等优点,具备了更为长效、广泛地运用效果;②根茎叶发达、光合作用强——可高效吸收、转化氮磷等营养盐,并产生大量原生氧,起到了减少/消除水体富营养化、提高水体活性的功能;③实现了苦草无性繁殖效果,为公司业务相对低成本扩展创造了条件。
  品种模块化,公司模块化产品主要是水下森林——公司以驯化、改良的苦草为主体,通过搭配外购的各类其他水生植物搭建了夏季和冬季模块化水下森林。通过搭配各类水生植物,公司业务过程中较好实现了根据各种水生植物生长期差异和对污染物吸收季节性差异,在各季提高对整个水体富营养物质的吸收、沉降能力,较好满足了客户对治理项目的时效性和持续性要求。
  (3)虫-草共生体系的有效性,公司凭借对“食藻虫”、沉水植物和其他各类水体生物的认识,以及多年的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经验,针对不同标的水体,对“食藻虫”、沉水植物和各类水体生物的投放、调整和不断完善,可形成稳定的虫-草共生的稳定的水生态系统。在虫-草共生体系下,公司构建的水生态系统具有了生态节能、效果明显、成本较低、作用持久、应用广泛等优点,相应生态系统能实现富营养化水体自我净化,恢复水体清澈,达到水体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2、品牌优势
  公司依托核心技术体系持续巩固水生态修复与构建领域专业优势,并凭借相关技术获得了包括国家水利部等机构的认同。
  注*:该A类技术是与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入选
  公司凭借项目良好的治理效果获得了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3、核心材料的自主培育优势
  公司业务中所需的核心材料(食藻虫、苦草和微生物等)采用了自主培育模式,并基于业务发展需求在全国多区域建立标准化培育基地,这些基地既能保证材料质量稳定,又能满足不同地区项目的需求,为公司快速承接各类生态修复项目提供了充足的材料,让业务扩展再无后顾之忧。
  4、苏打水水源优势
  公司依托黑龙江省拜泉县天然苏打水保护区构建核心壁垒,水源经深层岩层天然过滤,形成弱碱性小分子团水,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可有效中和人体酸性环境,促进代谢吸收。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35.83万元,同比下降43.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3,448.8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37%。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15.25亿元,同比下降9.21%,归母净资产9.75亿元,同比下降25.55%。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环保水生态治理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驱动下,持续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演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行业边界逐步拓宽,治理逻辑从单一环境效益向生态价值、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转化升级,形成多维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当前市场呈现“双向拓展”特征:一方面,龙头企业依托综合服务能力加速整合资源,构建覆盖规划、建设、运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模式创新提升项目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专业化企业深耕特定场景,在区域治理、生态修复、智慧管控等环节形成特色化解决方案。市场参与主体间的竞合关系更加动态,既通过技术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协同发展,又在核心能力构建上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政策导向层面,国家持续完善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推动治理标准从污染控制向生态健康升级,同时强化市场化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各地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行业注入持续发展动能。值得注意的是,产业绿色转型催生的新兴治理需求,正推动传统业务模式与新兴业态的有机融合,开辟出更广阔的价值创造空间。
  面向未来,行业发展呈现三大核心趋势:一是治理理念向“预防-治理-修复”全周期管理深化,系统性解决方案成为主流;二是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加速耦合,推动治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三是跨领域协同效应增强,环保与能源、农业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在此进程中,具备系统思维、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优势的企业,将在行业变革中把握更多发展机遇。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4年,公司将持续深化水环境治理领域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巩固生物-生态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强化系统性治理思维,推动从单一水体修复向区域生态功能提升延伸,探索生态治理成果与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路径。
  业务布局上,公司将聚焦水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深化“技术+服务+运营”的协同模式,通过标准化解决方案与场景化创新结合,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价值。同时,积极拓展生态治理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联动空间,挖掘水生态系统的多维价值转化潜力。
  核心能力建设方面,公司将加大技术研发与跨领域融合的投入,完善人才梯队与创新机制,构建适应行业变革的柔性组织体系。通过强化资源整合能力与品牌影响力,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推动生态治理服务向更高附加值的综合解决方案升级。未来,公司将以开放、共享的理念参与行业生态共建,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趋势中塑造差异化竞争力。
  (三)经营计划
  公司将围绕“保存量、提增量、求变量”的发展思路,以生态治理价值创造为核心,推动业务发展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在巩固水环境修复领域优势的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强化"环境治理+产业赋能"双轮驱动模式,通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深度应用,探索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生路径。
  业务推进层面,公司将深化EOD模式创新实践,重点布局生态治理与产业运营的有机衔接,推动项目全周期管理能力升级。在传统业务领域,着力提升解决方案的标准化与可复制性,构建区域化、场景化的服务网络;在新兴消费领域,围绕健康饮水需求完善产品矩阵,强化生态理念与消费品牌的协同赋能。同时,积极构建跨行业资源协作平台,探索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融合机遇。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环境动态调整风险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环保政策导向可能随发展阶段优化调整,地方环保投资结构、项目审批机制及资金配置方向存在动态变化可能。公司需保持政策敏感度,持续提升解决方案与政策目标的适配性,增强业务模式的灵活性与抗周期能力。
  2、行业生态重构风险
  水环境治理行业正加速向技术集约化、服务综合化方向演进,传统业务模式面临新兴技术应用与跨界竞争的冲击。公司需强化核心技术壁垒,深化生态协同网络建设,在行业价值链重塑中巩固差异化优势。
  3、地方债务和财政压力增加,企业面临着市场需求减缓的风险
  当前国家持续深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通过优化投资管理机制推动财政资源精准配置。随着重点省份及部分地市实施政府投资分类管控政策,基建领域新开工项目审批趋严、存量项目清理规范力度加大,水环境治理行业面临项目投资节奏调整、资金拨付周期延长等阶段性挑战。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服务于地方政府主导的生态治理项目,在地方财政优先保障民生工程的背景下,部分区域非紧迫性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进度、资金支付效率可能受到政策调控影响,进而对业务拓展及项目回款效率形成一定压力。
  4、人才结构动态调整风险
  随着水环境治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复合型人才竞争持续加剧。行业对兼具专业技术、跨领域整合能力及市场开拓意识的综合性人才需求显著提升,人才争夺呈现区域化、跨行业化特征。公司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专业化团队,面临同业竞争加剧、职业发展多元化等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稳定性挑战。
  5、气候不确定性挑战
  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受自然环境影响显著,近年来全球气候模式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及强度呈现上升趋势,可能对项目施工周期控制、成本管理及运维稳定性形成阶段性扰动。尽管公司在项目规划阶段会对气候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预案,但不可预见的气候异常仍可能对项目执行效率产生潜在影响。
  6、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水环境生态治理业务。项目结算分预付款、进度款、完工结算和水质达标后竣工结算,大部分款项在竣工结算后支付。而竣工结算需第三方水质检测报告,经业主中介机构审核后才安排,导致期末应收账款余额高。
  公司所在环保行业主要客户为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现有应收账款回款存在一定的周期。经济下行背景下,行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中位数上升,资金回笼慢,影响公司及行业发展。虽然公司目前现金盈余充足,短期内无严重财务风险,但为防范现金流风险,公司未来会加强应收账款催款力度,积极推进回款工作。
  7、食品饮料新业务板块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于2022年通过收购黑龙江海赫饮品有限公司切入大健康赛道,并延伸布局田园综合体、高端水产养殖等多元化业务。若新业务发展进度滞后,可能对公司发展产生影响:跨行业投资带来的固定资产投入、渠道建设及市场培育成本可能加剧资金占用压力。
  8、商誉减值分析
  公司通过并购黑龙江海赫饮品,江西樱乐源和中科砚云形成账面商誉资产。若未来相关被投企业经营业绩持续低于预期,可能触发商誉减值计提,进而对合并报表利润产生影响。
  9、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根据相关规定适用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公司股票将在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