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有机垃圾业务、工业废水业务。

  • 产品类型:

    环保技术装备

  • 产品名称:

    环境整体解决方案 、 委托运营 、 工业废水 、 其他环境

  • 经营范围:

    环保设备、环保材料、环保再生产品、机电设备、节能设备研发、设计、集成、制造、销售、加工、维修;环保药剂研发、销售;承包国外工程项目;垃圾处理工程;渗沥(滤)液处理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土壤修复;生态修复;环保工程、市政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建筑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的投资、设计、承包、施工、安装及运营管理;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转让、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软件开发、维护、销售及运营;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30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个) 25.00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其他(个) 0.00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个) 10.00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个) 1.00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个) 14.00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个) 0.00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个) 38.00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其他(个) 0.00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发明专利(个) 14.00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个) 1.00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个) 23.00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个) 0.00 - -
专利数量:新增专利(项) - 9.00 28.00
专利数量:新增专利:发明专利(项) - 5.00 4.00
专利数量:新增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项) - 4.00 23.00
专利数量:新增专利:软件著作权(项) - 0.00 1.00
专利数量:新增专利:外观设计专利(项) - 0.00 0.00
专利数量:新增专利:其他(项) - 0.00 0.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58%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9207.56万 11.37%
客户2
7863.50万 9.71%
客户3
6576.84万 8.12%
客户4
4828.43万 5.96%
客户5
4391.91万 5.4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952.61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5.70%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3204.63万 5.62%
供应商2
1903.50万 3.34%
供应商3
1397.14万 2.45%
供应商4
1231.42万 2.16%
供应商5
1215.91万 2.1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2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6.54%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5896.61万 6.86%
客户2
4799.45万 5.58%
客户3
4732.58万 5.50%
客户4
4023.99万 4.68%
客户5
3370.40万 3.9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951.8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9.95%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3868.82万 8.62%
供应商2
1816.51万 4.05%
供应商3
1486.24万 3.31%
供应商4
904.44万 2.02%
供应商5
875.87万 1.9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12%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1.39亿 13.26%
客户2
8517.28万 8.13%
客户3
7091.49万 6.77%
客户4
4814.77万 4.60%
客户5
4572.28万 4.3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66%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5013.89万 7.31%
供应商2
2123.78万 3.10%
供应商3
2027.41万 2.96%
供应商4
1523.82万 2.22%
供应商5
1415.93万 2.0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43%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8616.53万 10.80%
客户2
7366.51万 9.24%
客户3
3514.25万 4.41%
客户4
3247.97万 4.07%
客户5
3121.89万 3.9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653.7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7.12%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3467.89万 6.86%
供应商2
1414.98万 2.80%
供应商3
1349.18万 2.67%
供应商4
1257.90万 2.49%
供应商5
1163.84万 2.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3.15%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2.23亿 28.78%
客户2
8163.81万 10.55%
客户3
7230.68万 9.34%
客户4
5949.11万 7.69%
客户5
5254.48万 6.7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12%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3189.66万 7.02%
供应商2
2781.45万 6.12%
供应商3
1446.71万 3.18%
供应商4
1331.82万 2.93%
供应商5
1299.11万 2.86%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0,974.5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63.2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7.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238.4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73.17%,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下滑、刚性支出较高,造成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少,具体原因如下:(1)受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在建及在运营项目毛利率较同期相比有所下滑;(2)部分前期市政类及工业废水项目完成了审计结算,合同收入产生了一定的核减;...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0,974.5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63.2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7.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238.4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73.17%,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下滑、刚性支出较高,造成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少,具体原因如下:(1)受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在建及在运营项目毛利率较同期相比有所下滑;(2)部分前期市政类及工业废水项目完成了审计结算,合同收入产生了一定的核减;(3)公司与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中标的EPC项目发生厂房屋顶坍塌事故(以下简称“安全事故”)。结合事故最新的进展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及谨慎性原则评估,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公司预计将承担的部分、公司将受到的行政处罚、项目损失等合计减少报告期内税前利润2,437.46万元。其中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公司预计将承担的部分、公司将受到的行政处罚计提预计损失1,490.48万元;项目毛利损失946.98万元。实际对公司税前利润的影响需待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最终承担比例、正式行政处罚及项目后期执行情况等因素确定;(4)面对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公司积极增加投入,进行市场开拓,造成刚性支出增加。
  目前,环保行业处于压力叠加、绿色低碳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司依靠长久以来在环保领域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技术平移、技术纵向延伸、业务协同等方式,努力应对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态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环境整体解决方案在手未确认收入7.41亿元,预估运营在手未确认收入6.94亿元(全合同周期,不含BOT项目),BOT运营项目2024年度预估收入0.58亿元(以以后年度经审计定期报告披露数据为准)。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1)稳固主营业务,突破细分领域
  公司稳步推进有机垃圾业务板块,巩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承接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十余项。公司不断提升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承接了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盐污水资源化处置利用及收集设施维护改造项目和浓盐水集中处理及中水回用资源化处置项目EPC总承包,涉及工业园区浓盐水处置,建设规模180万立方米/年,并连续承接了新巨龙公司高盐废水治理系统托管运行服务项目、2023年新疆能化公司伊犁新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处理系统运维服务、鄂尔多斯市营盘壕煤炭有限公司矿井水深度处理站运营项目等多个矿井水深度处理委托运营项目,新签订单处理规模超4,500立方米/小时,运营服务能力获得客户认可。矿井水项目的稳定实施,对国家推进矿井水源头保护、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充分发挥膜分离、蒸发结晶分盐的核心技术优势,积极拓展能源金属提取领域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承接并成功实施100吨/年尖北地区气田采出水提锂示范项目,该项目是青海油田在高原油田伴生矿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方面的首次尝试,也是公司依托现有技术体系朝着高值资源化产品业务方向的探索,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在深层卤水资源化产品开发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2)积极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多个投资运营项目顺利投产
  公司积极开展业务模式优化与转型工作,持续推进太和、新乡、剑阁餐厨厨余BOT项目建设并投产运营,设计规模合计905t/d,其中,剑阁项目将有机质转化成生物蛋白,太和项目、新乡项目实现有机垃圾能源化,布局有机垃圾多途径资源化利用。未来,随着产能爬坡,将提升公司运营业务收入占比,助力公司业务模式优化与转型。
  (3)持续研发创新,推动技术迭代升级
  作为环保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研发创新为驱动,围绕补链、强链、延链的产业化拓展方针,进行核心技术迭代升级,并促进关键技术及工艺体系延伸,积极拓展其他高成长性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在研项目17项,包括新型钛系吸附材料与吸附分离技术应用研发、膜材料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等研发项目。其中,新型钛系吸附材料与吸附分离技术应用研发项目是在前期已完成的卤水提锂吸附材料开发工作基础上的新一代产品开发项目。
  公司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取得了一定成果。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共计25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14件,外观专利1件。公司核心技术新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江苏专利奖”、“有机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处理技术”(“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技术装备”(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装备”(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有机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关键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厨余垃圾全流程处理及资源化成套装备”(南京市环保产业创新产品)等奖项。
  (4)构建优秀人才团队,健全激励机制,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是实现公司战略、促使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为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储备优秀人才。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奖)、江苏省产业教授(续聘)等个人荣誉奖项,新增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5人,累计拥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30余人。与此同时,公司搭建了包含复合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等30余人卤水提锂吸附剂研发团队,在原有团队的基础上,公司聘请了业内资深人员总体负责卤水提锂吸附材料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将支撑公司未来吸附剂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的开展。公司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传帮带”、“干中学”、“集中培训”帮助团队快速成长,并通过关键部门核心岗位培训、部门交叉技术交流、引进复合型人才、搭建多学科人才团队等方式,夯实核心业务能力,为业务板块稳进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政策背景下,公司管理层不仅关注到社会发展对于环保产业、能源产业的需求,更感受到在第二个“一百年目标”下中国的澎湃生机,依托公司现有业务,围绕成为以核心技术及综合问题解决能力为驱动的环保企业,公司管理层将会继续秉持“奋斗、创新、公正、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持续学习,努力奋斗,稳健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回报广大投资者对公司的支持与信任,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形成中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公司主要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专业提供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开发、系统集成与环境整体解决方案,主营业务聚焦有机垃圾业务板块、工业废水业务板块,并且根据自身战略定位与经营现状,坚持技术工艺的精益化与项目的品质化。
  (1)有机垃圾业务板块
  公司基于垃圾渗滤液与餐厨厨余垃圾资源化技术装备开发与制造、项目实施、投资运营的业务模式,通过机械分选、厌氧等工艺组合,将餐厨厨余垃圾转化为沼气,实现餐厨及厨余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通过生化、膜分离、高级氧化等工艺组合,实现垃圾渗滤液/沼液达标排放或回用。通过垃圾渗滤液/沼液、有机固废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形成了有机固废全流程、全量化、全链条的综合问题解决方案。
  (2)工业废水业务板块
  公司聚焦高难度废水处理与资源化业务,为工业企业及政府客户提供方案设计、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安装施工、(投资)运营等综合服务,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等核心技术实现废水处理、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通过核心技术升级迭代与应用延伸,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形成工业废水业务板块。
  (3)其他业务
  公司其他业务主要包含生态修复,以及其他类型污废水处理业务。
  2、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策略
  为高效协调公司技术力量、拓展新客户和为同一客户提供多样的环保治理服务,公司制定了如下策略:
  (1)技术平移:公司自创立伊始,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工作,逐步掌握并形成了公司核心技术。目前,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有:高效抗污堵“MBR系统+纳滤+反渗透”技术、智能“两级DTRO”膜处理技术、“电化学+生物强化”耦合深度处理技术、低耗蒸发技术、高效高抗冲击生物强化废水处理技术、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电化学预处理技术、分盐资源化技术等。公司依托多年的技术积累、项目经验、多样化的技术装备及专有工艺组合包,形成了处理污废水的技术装备体系,为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来源、不同处理要求的环境问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基于对不同行业的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的分析与研究,公司积极进行技术研发与迭代升级、成果转化、以及新产业化落地等工作,推动公司的技术创新升级,通过技术平移将相关的技术成果应用于能源、材料等新的业务领域,同时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2)技术纵向延伸:依托公司在工业废水零排放和有机垃圾处理领域的分离、提纯等相关核心技术与综合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自主/合作研发、合资并购等方式,开展上下游技术开发整合,打造关键材料、技术装备开发生产能力,将核心驱动力延伸至材料、技术、装备端,构筑企业技术体系护城河,将关键材料及技术的应用延伸至高值资源化等经济效益更高的细分领域,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
  (3)水固协同:现代城市工业以及生活不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废水,造成城市严峻的环境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污染物处置呈现生态位空间集中的特性,公司主要客户存在污废水处理和有机固废处置的双重治理需求。公司在巩固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协同,为服务对象综合提供污废水处理、有机固废处置等多样化技术服务,形成水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1)供应商选择
  公司根据采购需求将具备相应资质的供应商列入初选供应商名单,随后通过调研考察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对样品进行检测和试用,完成供应商调查评审,将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列入《优选供应商名录》,并与这些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供应商管理与考核
  根据实际业务要求,公司将供应商分为不同级别的供应商群,即战略级供应商、重点级供应商、一般级供应商、其他级供应商。公司每年组织一次供应商评审。评审内容包括:产品质量、交付周期、价格区间、售后服务、认证体系等,由公司遴选的评审小组共同参与评审。评审小组包含但不限于采购部门、工程部、技术部等部门人员。
  (3)采购流程
  需求部门在ERP采购系统中提出采购申请,采购申请经过需求部门及采购部门负责人的审核后,由采购部门负责汇总采购需求,并向《优选供应商名录》中的供应商询价,由采购部门组织法务等相关人员与供应商进行合同条款的协商。选取供应商并确定相关条款后,在ERP系统中发起采购合同审批。完成审批后,公司与供应商签署采购合同,采购订单生效执行。货到后由公司仓库人员进行接收工作,同时由安全质量部门人员做相应的验收工作,对验收合格的物资、材料及时办理入库;对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入库并按照公司制定的流程进行处理。验收入库后,在和供应商约定的付款期内由采购人员填写单据,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提交财务部门,申请付款结算。
  2、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单元技术装备的生产,主要包括单元技术装备模块,另一种为可移动式处置设备,主要包括一体化DTRO膜技术装备等。
  单元技术装备的生产,以项目形式接入生产任务中。公司依次进行单元技术装备设计、材料与构件的定制化采购、部件加工与装配,最终形成单元技术装备。生产过程中采取流程式作业,在各流程式作业的关键节点设置质控,确保设备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
  可移动式处置设备的生产,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历史任务量情况分析结果及市场趋势分析确定生产设备数量,以及单一设备的处理规模;技术部门提供设备设计图纸,研发部门会依据市场需求对设备设计图纸作针对性的调整改进,然后发放至各生产部门执行,生产部门执行与单元设备生产流程相同。
  公司内部设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原材料的检测、实验室环境的监测、各类设备的定期校准、生产关键节点的质控、数据的质控等,通过对生产环节的严格控制,确保生产装备的质量达标。
  3、营销模式
  公司营销模式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
  ①公开招投标:投标部、销售部通过网站、展会等公开渠道或合作伙伴介绍获取项目信息,并及时跟进。对于拟投标项目,技术部会同预算部初步确定技术方案与预算成本,经审批后制定投标文件,参与投标。项目中标后,公司与客户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业务需要及合同要求,安排相关部门开展业务。
  ②邀请招标:投标部、销售部通过网站、展会等公开渠道或合作伙伴介绍获取项目信息,并及时跟进,完成提交资质文件或报名环节。获取邀请函后,技术部会同预算部初步确定技术方案与预算成本,经审批后制定投标文件,参与投标。项目中标后,公司与客户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业务需要及合同要求,公司安排相关部门开展业务。
  ③竞争性谈判:投标部、销售部通过网站、展会等公开渠道或合作伙伴介绍获取项目信息,并及时跟进。对于拟响应项目,技术部会同预算部初步确定技术方案与预算成本,经审批后制定响应文件,参与竞争性谈判。通过竞争性谈判达成合作意向的,公司与客户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业务需要及合同要求,公司安排相关部门开展业务。
  4、服务模式
  公司服务模式以提供环境整体解决方案为主,以委托运营模式、BOT模式为辅。具体情况为:
  (1)环境整体解决方案
  根据客户需求与项目特点,开展个性化系统方案设计,进行成套装备制造与集成,在经过项目系统整体调试与验收后,为客户提供环境污染治理整体解决方案。具体环节包括:方案设计、成套装备制造与集成、系统调试运行环节,最终形成一整套装备系统,处置各类目标污染物。
  (2)委托运营模式
  公司环境整体解决方案项目交付后,持续为业主方提供项目的后续运营服务,系环境整体方案业务的延续;承接非本公司建设项目的运营业务;以及承接应急类污染治理项目。
  (3)BOT模式
  公司与客户签订协议,公司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公司向客户定期收取费用,以此来回收相关建设、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特许期结束后,公司将项目的整套资产无偿移交给客户。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GB/T4754-2011),公司所处行业属于“N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同时,公司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属于科创板重点支持的六大领域中的“节能环保板块”。公司的有机垃圾业务板块、工业废水业务板块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中的其他环保服务。
  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生态环保产业的关键新赛道,生态环保产业正顺应新形势,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当前,我国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重点、根本动力、有效路径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产业需求端由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转向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产业发展的重点由单一环境要素末端治理转向跨领域、多要素、系统协调的综合治理;产业领域拓展到源头防控,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以及与碳中和相关的领域。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动力由政策和投资驱动,逐渐转为市场和技术驱动。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社会环保投资年均增长10%,带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止到2022年,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2.22万亿元。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要求,将有力地推动环保行业持续向好发展。随着各项政策自上而下逐一推进落地,生态环境治理行业的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增量与存量市场空间逐渐明确,双碳目标、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无废城市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污染物治理等新的市场需求对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未来对于资源化利用、节能降耗技术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环境治理各细分领域市场空间不断深化扩大。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我国环保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砥砺耕耘,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综合性产业之一。我国环保产业涵盖环保设备制造、环保工程、环境保护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主要细分领域包括水污染治理、垃圾污染治理等。随着环保监管体系的成型、执法力度的加大,环境治理行业将持续得以发展,市场规模将在长时期内不断扩大,行业内将呈现资源不断整合、跨区域发展不断深入的趋势。在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的推动下,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研发能力、产品质量以及服务优质的第一梯队企业持续发展壮大,行业中龙头企业已逐步确定市场地位,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十四五”期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引领下,涉及节能、降耗、减排的各类“十四五”规划等重大节能环保政策迎来密集发布出台期,环保行业将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环保行业将目光从“大基建”转至新赛道转型和业务拓展方向,力求开展第二增长曲线。拥有良好现金流的环保运营类公司在业务转型方面更具优势,切入清洁能源、循环利用、新能源材料等更精细化赛道,加速自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系统性解决问题能力。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有机垃圾业务板块、工业废水业务板块等。在有机垃圾业务板块,公司在垃圾渗滤液处理这一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是业内为数不多拥有最全技术、装备、体系和较好业绩的企业之一,项目经验丰富,是中国固废行业“渗滤液处理领域领跑企业”、“渗滤液处理领域年度标杆企业”等奖励的获得者,相关技术荣获“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公司在餐厨厨余处理细分领域实现突破,核心技术荣获“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科学技术奖”。在工业废水业务板块,公司在矿井水零排领域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拥有先进的研发技术和项目经验,实现分盐资源化,并且完成国内大型矿井水标杆示范项目——“营盘壕煤矿矿井水深度处理项目”,该项目运行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污水处理既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领域。2023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推进污水处理全过程污染物削减与温室气体减排,开展源头节水增效、处理过程节能降碳、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全面提高污水处理综合效能,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到2025年,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积极进展,能效水平和降碳能力持续提升,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要加强源头节水减排,推动工业企业和园区废水循环利用,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严重缺水地区示范推动工业园区废水应用尽用。要推动再生水利用,缺水城市新建城区要提前规划布局再生水管网,鼓励沿工业园区建设再生水厂。开展污水处理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高盐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高性能膜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集成示范和应用推广。
  (2)推动矿井水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为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中国,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国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4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6%,到2030年,节水制度体系、市场调节机制和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要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动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为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快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引导现有现代煤化工企业实施节能、降碳、节水、减污改造升级,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能效、水效、污染物排放标准引领和约束作用,稳步提升现代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高盐废水阶梯式循环利用、资源化深度处理,以及灰、渣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为推动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加快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的环境基础设施处理处置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立方米/日,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以上,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以上;加快补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短板,推动设施覆盖范围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2023年新获得授权专利共计25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14件,外观专利1件。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59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专利133件,外观专利1件;软件著作权12件。
  报告期内,公司新获授权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综合服务能力
  公司专业提供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开发、系统集成与环境整体解决方案,坚持技术工艺的精益化与项目的品质化,致力于持续提升环境问题综合解决能力。公司具备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研发设计、核心装备开发、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设施运营等全过程综合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生态环境问题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业务涵盖水处理与固废资源化,拥有丰富的项目案例,在技术能力提升与项目经验积累的相互促进下,公司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技术难度大、实施困难的环保治理与资源化项目,在面对新的市场机遇与挑战时,依托以往项目经验的积累和沉淀,运用自身成熟的技术集成水平,满足客户综合问题解决的需求。公司依托在工业废水零排放和有机垃圾处理领域的分离、提纯等相关核心技术与综合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自主/合作研发、合资并购等方式,开展上下游产业孵化与整合,打造关键材料制备能力,将核心驱动力延伸至材料、技术、装备端,推动业务纵向一体化发展,构筑企业细分领域发展护城河,将关键材料及技术的应用延伸至高值资源化等经济效益更高的细分领域,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
  2、优秀稳定的人才与管理团队
  公司管理团队长期稳定,在环保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生产、管理、技术经验,能够快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经营规划,以适应行业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增强公司整体经营能力。此外,公司为了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健全了长效激励机制,为拥有稳健、优秀的管理团队提供了保障,形成了一支以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产业教授、资深高级工程师领衔的优秀人才团队,支撑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3、高效的技术研发水平,与突出的技术迭代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坚持持续开展技术开发与研发投入,以持续提升技术研发与迭代能力。公司现有研发人员93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占研发人员比例达37.63%,涉及环境、化学、自动化等多学科,为技术创新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公司拥有环保装备集成中心及研发平台,具备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高效膜分离测试平台、动态错流试验装置、以及多种环保技术试验装置,为公司进行小试、中试试验提供完备的试验条件,促进公司环保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进一步增强公司装备集成能力和研发能力。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外部合作等方式,开展上下游产业技术研发,健全研发体系,以自主研发为主,辅助产学研合作,推进协同创新,打造互助型的创新模式,与多所科研机构及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突破技术难点,提升技术壁垒,保持公司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4、多元化创新平台优势
  公司已建立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元化研发平台,并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JITRI)联合成立“JITRI-万德斯环保联合创新中心”,参与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产业联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长三角生态环保产业链联盟。面向新能源材料以及资源化利用方向,公司持续开展“新能源材料锂的高效富集及分离关键技术”、“废盐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分离提纯等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公司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
  5、客户与健全的营销网络优势
  公司主要涵盖政府与大型工业企业两大类客户,已在全国承接实施数百项项目,客户涵盖地方政府以及大型能源企业等企业客户,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公司拥有齐全的技术、装备体系,丰富的项目经验,是中国固废行业“渗滤液处理领域领跑企业”、“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技术创新企业”、“固废细分领域领跑及单项能力领跑企业”等;在工业废水零排方面,公司完成国内大型矿井水标杆示范项目——“营盘壕煤矿矿井水深度处理项目”,项目运行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被评为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工业废水零排放相关技术荣获江苏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南京市优秀专利奖、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等荣誉与奖励称号。公司在专业提供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开发、系统集成与环境问题整体解决方案方面积累了丰富成熟的项目经验和专业精湛的服务水平,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凭借健全的营销网络,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
  6、资质齐备的优势
  公司具有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贰级资质、环境工程(污染修复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专项乙级设计资质;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叁级资质。作为少数同时具备上述资质的环保企业之一,公司资质齐备有助于开拓复杂、大型项目市场,保证项目进度和运营质量,提高公司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0,974.5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63.2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7.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238.4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73.17%,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下滑、刚性支出较高,造成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少,具体原因如下:(1)受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在建及在运营项目毛利率较同期相比有所下滑;(2)部分前期市政类及工业废水项目完成了审计结算,合同收入产生了一定的核减;(3)公司与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中标的EPC项目发生厂房屋顶坍塌事故(以下简称“安全事故”)。结合事故最新的进展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及谨慎性原则评估,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公司预计将承担的部分、公司将受到的行政处罚、项目损失等合计减少报告期内税前利润2,437.46万元。其中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公司预计将承担的部分、公司将受到的行政处罚计提预计损失1,490.48万元;项目毛利损失946.98万元。实际对公司税前利润的影响需待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最终承担比例、正式行政处罚及项目后期执行情况等因素确定;(4)面对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公司积极增加投入,进行市场开拓,造成刚性支出增加。
  目前公司整体经营平稳,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等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所处行业为节能环保行业,为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行业,目前不存在产能过剩、持续衰退或者技术替代等情形;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
  若未来公司出现原材料与人工成本上涨、行业竞争加剧、项目实施与交付不及预期等不利因素,或者公司出现不能巩固和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等情形,可能导致公司市场份额下降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价格降低使得毛利率下降,存在业绩下滑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相关环保技术的要求持续提高。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不断升级迭代,公司通过技术平移将核心技术应用于更广的领域,通过纵向延伸,将核心驱动力延伸至材料、技术、装备端,若公司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技术、市场和政策的变化趋势,公司可能会面临技术升级迭代带来的竞争风险。
  为应对此风险,公司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长期跟踪环保治理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保持研发投入。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时刻保持行业敏感度,关注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工艺方法的新动态,进行技术合作与交流,持续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完善公司的创新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对技术创新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公司技术进步,不断完善考核监督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四)经营风险
  随着业务的拓展,公司在项目现场管理、财务控制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都面临更大的挑战,从而对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将通过搭建合理高效的管理架构,提升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优化流程,加强现有管理团队培训,引入专业人才,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五)财务风险
  公司业务模式是以EPC模式为主,同时涉及部分BOT投资业务,存在资金投入大、项目周期长、风险类别复杂、对项目质量要求较高等情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主要系:受行业结算方式影响,部分环境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周期相对较长,客户内部审批流程较多,部分客户付款进度不佳。若宏观经济环境、客户经营状况发生剧烈变化,将导致公司面临坏账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债务方主要是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应收账款的回收有较强保障。同时公司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将核心资源聚焦于财政实力较强、资信状况较好的优质客户;二是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款项催收,将款项回收纳入绩效考核机制。以资金回收为导向,增加与客户的沟通频率,保证应收账款回款的及时性。
  (六)行业风险
  1、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环保行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大,国家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改革和调整,都将对环保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相关行业政策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好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2、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国家对环保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环保产业规模在政策利好和市场空间加速释放的驱动下稳步扩大,产业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在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影响下,国内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吸引了大量的潜在竞争者进入,进一步加剧了环保行业的竞争形势,也加快了环保行业的整合力度。环保行业细分领域众多,集中度较低,行业壁垒较大,公司将充分利用在项目经验、技术研发、管理团队、品牌形象等方面的优势,巩固和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七)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环境及下游行业、政府财政支出密切相关。当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投资、居民消费水平上升,导致社会对于解决诸如垃圾、污水等环境问题的意愿增强,政府环保领域财政支出增多,促进行业的发展。反之,当宏观经济处于下降阶段时,工业发展放缓、城市建设停滞、居民相对消费水平下降。公司作为环保服务商,必然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但我国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总体目标不会发生转移,因此国内宏观环境风险预期较低,同时世界经济趋势变化对公司的影响有限。并且在国家“双循环”战略大境下,众多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应对上述风险与机遇,公司会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积极调整业务板块配置,从多个细分领域充分发掘市场机遇;公司将立足于自主创新,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服务品质,同时加大市场营销渠道开拓力度等诸多措施来稳固市场地位,并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974.5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63.2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7.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238.4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73.17%。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可“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中“(三)所处行业情况”所述内容。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以技术为驱动,提升公司在面对新挑战和新机遇时的竞争优势。通过自主/合作研发、合资并购等方式,提升关键材料、技术装备研发与生产能力,进行上下游技术开发整合,构建企业技术体系护城河;通过对现有技术研发与迭代升级、成果转化,开展技术平移工作,持续将相关成果应用于新的应用场景。
  公司将巩固发展主营业务,在有机垃圾业务领域,保持垃圾渗滤液处理与有机垃圾资源化的市场地位,延伸有机垃圾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挖掘存量市场的改造与运营机会,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工业废水业务领域,持续提升矿井水处理业务的领先地位,拓展新能源、石油石化等大型工业企业的废水资源化业务。
  面向未来,公司依托现有技术储备,积极培育与拓展能源金属提取、分离材料、废弃物高值资源化等业务领域。在卤水提锂业务领域,依托已建成示范项目,积极开展技术迭代升级、客户资源拓展、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巩固油气田采出水的先发优势,并向盐湖卤水提锂方向拓展,提升公司在卤水提锂行业的影响力与市场份额,力争未来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此外,公司依托现有业务的技术积累和项目经验,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优化业务模式,逐步提高运营服务和产品销售类项目业务比重,以支撑业务规模和现金流持续增长。通过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提升存量运营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经营计划
  1、稳固现有业务
  基于当前国家政策方向、宏观环境,公司对市场进行定位和细分,捕捉和挖掘客户需求,在保持现有业务营收增长的基础上,巩固和拓展现有目标市场。为实现稳固核心业务的目标,公司制定了以下主要措施:
  在成本管控方面,公司将持续优化技术工艺和模块化单元设计,不断提高标准化程度和水平;持续开发优质供应商,与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开展规模化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依托业财一体化管理系统,进行“采购-设计-生产-建设-运营”全流程管控,提升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项目执行效率,实现降本增效成本管控。在客户拓展方面,公司不断挖掘新的优质客户,巩固公司在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在服务优化方面,公司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完善大客户维护和反馈机制,强化售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客户的复购率。
  2、推进成长业务
  卤水提锂业务作为公司的成长性业务,依托公司技术储备及尖北油气田采出水示范项目,积极拓展卤水提锂业务,深耕客户资源;加强公司在卤水提锂领域的宣传力度,树立领域行业品牌形象;发挥先发优势,获取订单,建立数据库,持续进行技术升级迭代。油气田采出水提锂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同源,未来公司从油气田采出水提锂向盐湖卤水提锂方向拓展。通过积极开展技术迭代升级、客户资源拓展、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力争未来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3、孵化种子业务
  面向未来新的市场机遇,公司将通过多学科人才引进与培养,进一步优化具有交叉学科背景、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能力的产业孵化团队,实现产业落地能力的提升;基于对客户需求、上下游行业发展的研判,开展技术评估,通过自研/合作研发的方式,提升关键材料、技术装备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公司依托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与综合问题解决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应用场景,持续孵化公司种子业务。
  4、加强资本运作能力
  公司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供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及工具,为企业护城河进行资本赋能;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做好投资者关系维护,助力生态链构建,保持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上述仅为公司2024年经营计划的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也不代表公司对2024年度的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等多种因素,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投资者对此应当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