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生物

i问董秘
企业号

839729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集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 产品类型:

    猪用活疫苗、禽用灭活疫苗、其他疫苗、技术转让收入、租赁

  • 产品名称:

    猪用活疫苗 、 禽用灭活疫苗 、 其他疫苗 、 技术转让收入 、 租赁

  • 经营范围:

    兽药生产;兽药经营;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开发与技术转让;兽医技术服务;兽医器械的销售;代办储运;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5-04-28 
业务名称 2024-12-31
猪伪狂犬病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单品销售收入(元) 1490.88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060.8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26.25%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390.36万 8.89%
客户二
1998.37万 7.43%
客户三
1022.92万 3.80%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915.40万 3.40%
客户五
733.76万 2.7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45.2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3.85%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650.74万 12.62%
供应商二
312.04万 6.05%
供应商三
273.58万 5.31%
供应商四
271.17万 5.26%
供应商五
237.75万 4.6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104.5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25.79%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3808.63万 12.12%
客户二
1552.48万 4.94%
客户三
1127.20万 3.59%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936.63万 2.98%
客户五
679.61万 2.1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762.74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5.71%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734.87万 9.50%
供应商二
662.07万 8.56%
供应商三
476.46万 6.16%
供应商四
470.30万 6.08%
供应商五
419.04万 5.4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3.13%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7312.19万 20.97%
客户二
1752.50万 5.03%
客户三
1009.24万 2.89%
客户四
815.53万 2.34%
客户五
661.94万 1.9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818.2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5.63%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730.95万 9.24%
供应商二
608.28万 7.69%
供应商三
527.85万 6.67%
供应商四
484.47万 6.13%
供应商五
466.73万 5.9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1.41%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云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6072.23万 16.70%
客户二
2011.18万 5.53%
客户三
1280.39万 3.52%
云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205.50万 3.32%
客户五
850.80万 2.3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393.0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6.88%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568.18万 8.76%
供应商二
532.97万 8.21%
供应商三
493.83万 7.61%
供应商四
444.30万 6.85%
供应商五
353.71万 5.4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622.5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28.93%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省动物防疫物资储备中心
  • 湖南省兽医局
  • 河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3312.86万 9.96%
广东省动物防疫物资储备中心
2511.06万 7.55%
湖南省兽医局
1531.40万 4.60%
河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199.28万 3.61%
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067.96万 3.2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493.06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9.81%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内蒙古奥普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广州市俏灵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洛阳公华禽业有限公司
  • 许昌市建安区康丰养殖有限公司
  • 天津市康伟家禽饲养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内蒙古奥普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822.29万 9.37%
广州市俏灵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803.27万 9.15%
洛阳公华禽业有限公司
791.16万 9.02%
许昌市建安区康丰养殖有限公司
583.26万 6.65%
天津市康伟家禽饲养有限公司
493.08万 5.62%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一)业务简介  公司是一家集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产品为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公司产品种类齐全,覆盖了猪用疫苗、禽用疫苗30多个品种,包括单价苗、多价苗、多联苗和多联多价苗。  公司中心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定,具备国际水准的规范性和公信力。公司设有专门研发中心、研发中试基地、实验动物中心等,配备有荧光显微镜、细胞高密度培养反应器、全自动细菌培养生物反应器、高速低温离心机、蛋白纯化仪等设备。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获得授权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1... 查看全部▼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一)业务简介
  公司是一家集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产品为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公司产品种类齐全,覆盖了猪用疫苗、禽用疫苗30多个品种,包括单价苗、多价苗、多联苗和多联多价苗。
  公司中心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定,具备国际水准的规范性和公信力。公司设有专门研发中心、研发中试基地、实验动物中心等,配备有荧光显微镜、细胞高密度培养反应器、全自动细菌培养生物反应器、高速低温离心机、蛋白纯化仪等设备。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获得授权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10项;拥有新兽药证书23项、生产批文39项,参与研发成功并制定国家兽用生物制品生产规程与质量标准23项。公司核心产品突出,成功研发了动物疫苗传代细胞生产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率先在国内采用传代细胞生产高效安全新型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猪用疫苗中,公司核心产品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和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全国市场份额均排名前列。
  (二)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按“以销定产+安全库存”的原则制定生产计划。营销部门结合上年销售情况及来年市场预测合理制定销售计划,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制定的销售计划合理安排年度生产计划,并每月实时根据市场反馈及仓库存货状况及时调整月度生产计划。生产车间根据月度生产计划严格按照国家兽药GMP规范与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规程组织生产,生产部门负责具体产品的生产流程管理,质管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的各项关键质量控制点和工艺参数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原、辅、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检定,以保证最终产品的有效、安全与合格。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产品猪用活疫苗生产用主要原材料为牛血清和培养基等,禽用灭活疫苗的生产用主要原材料为种蛋、白油、司本和吐温等;此外,公司产品主要的包装材料为塑料瓶和胶塞等。由于动物疫苗产品对原辅材料的品质有着严格要求,因此公司制定了规范的采购制度,公司目前已经按照GMP质量管理标准对公司的采购进行规范管理。公司根据生产计划预算报表和原辅材料库存报表,按需制定采购计划。在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方面,公司主要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供应商,对参与投标的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质量评定,并按照GMP文件规定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对于通过公司招投标程序及实地考察合格的企业纳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司以研发和生产部门制订的原辅材料标准要求其提供或购买小样,小样检验合格后,方可执行大量采购。公司针对合格供应商建立了档案,并按照GMP考核办法对主要原辅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货价格、供货时间和售后服务等进行持续跟踪评估。
  3、研发模式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研发模式包括合作研发、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三种。
  (1)合作研发模式由于兽用生物制品的研发周期较长,且随着我国动物养殖数量的增长、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及动物疫病种类的增多,动物疫病防控难度逐步增大,单纯依靠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或者企业独立研发均难以完全满足防控需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实验室阶段的前期基础性研究方面具备领先优势,比如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研究、菌毒株分离鉴定等;而企业在中后期的中试生产、临床研究、产业化应用阶段等方面具备较强优势,且企业更贴近市场,工艺改进能力更为突出。通过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展开合作研发,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既缩短了研发周期,又降低了研发难度与风险,使
  行业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2)自主研发模式随着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自主研发的模式也逐步成为行业内大型企业的研发模式之一。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向前端基础研发环节延伸,独立完成产品研发的全过程,提升自主研发的能力。公司自主研发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新产品的独立研发;一方面为针对市场上已公开生产技术的产品,自主进行工艺研究与生产规程学习,进而申请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及后续自主生产。
  (3)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也是行业研发模式的一种有力补充,技术引进一方面能实现企业快速推出新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在面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能迅速形成有效的防控力量、满足国家防控需求。同样,针对公司具有知识产权的几款产品,公司也存在对外转让技术并实现收入的情形。公司技术转让收入包括销售额提成和一次性收费两种类型。
  4、销售模式
  疫苗的生产销售以及技术转让是公司的收入来源。公司销售包含内销和外销,内销按照客户类型又分为两大类型,即政府招标采购销售模式和市场化销售模式,外销指通过与国外代理商合作将公司产品销往海外市场。
  对于政府招标采购销售,通常由公司直接参与招投标,公司根据省、市、县级兽医防疫机构发布的招标信息,参与招投标活动,并将中标产品销往防疫部门指定地点。
  对于市场化销售客户,按客户类型不同又分为经销商销售模式和终端客户直销模式。公司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对于养殖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公司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各地经销商,再由经销商将疫苗产品销售给各地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公司对经销商实施买断式销售,此为经销商销售模式。对于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公司通常直接将产品销售给终端养殖户,并结合养殖户的实际需求,公司部分终端养殖户由外部销售团队协助提供差异化服务,服务内容通常包含产品推广、技术服务、产品配送及货款催收和担保等,此为终端直销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专精特新等认定情况
  1、2023年1月18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关于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2019年到期复核通过企业名单的通告》,公司被认定为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公布之日起,有效期三年。
  2、公司于2023年12月28日取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联合颁发的编号为GR202344010093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2024年,外部经济环境仍然不景气,下游养殖业经历长时间低迷后缓慢复苏。生物制品行业受下游养殖行业规模化、集约化、资本化进程加速影响,行业进入产能过剩、竞争白热化的“内卷”时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聚焦主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理念,迎难而上,积极应变。公司围绕技术研发、产品升级、服务优化和精细化管理革新持续发力。与此同时,公司以研、产、供、销全业务链为切入点,深入提升公司人效、物效、能效,深挖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1、财务状况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76,042.97万元,较期初下降2,743.03万元,降幅3.48%;公司负债总额9,980.04万元,较期初下降1,950.94万元,降幅16.35%,主要系专利权质押贷款到期偿还,短期借款余额减少所致。净资产总额为66,062.92万元,较期初减少792.09万元,降幅为1.18%,主要系本期现金分红超过本期经营积累所致。
  2、经营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98.51万元,较上年31,428.29万元减少4,529.78万元,降幅14.41%。主要系受前期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疫情反复及政府采购“先打后补”政策持续推进的综合影响,市场整体需求萎缩,叠加集团客户压价频繁,行业内卷严重,报告期公司猪用活疫苗收入同比减少3,793.46万元,下降19.92%,禽用灭活疫苗收入同比减少1,019.78万元,下降10.09%。
  报告期实现净利润4,014.34万元,较上年同期5,805.87万元减少1,791.53万元,降幅30.86%,主要系疫苗收入及政府补贴收入双双下降影响,其中政府补贴收入下降导致营业外收入同比减少467.99万元。
  3、经营管理
  ①研发创新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2,295.8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54%;获得禽流感重组鸭瘟病毒载体活疫苗(H5亚型,rDEVus78Ha株)和猪伪狂犬病耐热保护剂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2个新兽药注册证书;获得猪瘟、猪伪狂犬病二联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CHO-E2株+CHO-gB株+CHO-gD株)、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CHO-E2株)、猪伪狂犬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CHO-gB株+CHO-gD株)和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4个临床试验批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同时公司通过了CNAS换证和复评审认定,通过了细菌灭活疫苗(含细菌培养亚单位疫苗)生产线的GMP动态验收。同时公司有多项研发项目正在进行中,涉及猪苗、禽苗及水产疫苗等领域,分别处于临床试验及新兽药注册等不同的研发阶段。
  ②生产管理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强化生产过程各环节管控,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开展生产工艺优化及创新试验,促进产品工艺改进及技术升级;利用ERP系统、能源在线监测系统等信息化工具,提高生产环节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生产环节“降本增效”措施落到实处。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的细菌灭活疫苗(含细菌培养亚单位疫苗)生产线顺利通过了动态GMP验收。
  ③市场营销方面
  公司践行海内外市场协同推进的发展战略,促进国内外业务并驾齐驱。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坚持“渠道下沉,营销终端”的营销策略,重点聚焦发力大集团客户的开发,凭借优质产品与服务,报告期成功开发了广西金陵农牧集团、广东大家食品、山西晋象农牧等大客户。此外,报告期内,公司重点产品猪伪狂犬病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及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WH株)实现逆势上扬,其中猪伪狂犬病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单品年度销售收入1,490.88万元,全年增幅35.47%;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WH株)单品销售收入812.12万元,全年增幅71.71%。
  海外市场方面,截至2024年12月,公司已在越南、埃及分别注册成功7个产品及2个产品,报告期新增鸡新城疫灭活疫苗(La Sota株)产品埃及注册成功,同时埃及成为公司继越南后又一个实现海外收入的国家。报告期内,公司海外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4.31%。
  ④精细化管理方面
  报告期内,为挖掘企业盈利空间,深入提升公司人效、物效、能效,聚焦研、产、供、销等关键业务环节制定降本增效指标,建立指标制定、过程监督、定期评价,以及年终考核的闭环管理。人效方面,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岗位轮换、跨部门协作实现优才增效。物效方面,通过拓宽大宗原材料招标范围,引入合格供应商竞价、实施三级议价等措施实现采购环节降本。生产成本管控环节,通过持续工艺优化、加强投料管理、提高抗原收获量,实现提质增效。能效方面,通过能源在线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掌握能耗数据,通过科学排产、合理作业、淘汰落后设施设备等措施提升公司能效。
  ⑤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为发掘内部优秀人才,公司始终贯彻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机制,通过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等多维度对竞聘候选人进行全方位评价,择优聘用。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主管及以上级别的管理及技术人员的竞聘上岗选拔,实现了人才队伍的新老交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充足的优秀骨干及后备人才。同时,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公司的中、长效激励机制。
  ⑥资本市场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实施了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以公司股权登记日应分配股数269,75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1.8元人民币现金。本次权益分派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8,555,000.00元。
  (二)行业情况
  1、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总体情况
  根据中国兽药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177家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全行业实现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162.76亿元,实现产值176.67亿元,实现毛利93.52亿元,毛利率57.46%。从不同规模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销售额分布情况来看,2023年,177家企业共实现销售额162.76亿元,27家大型企业实现销售额119.4亿元,占生物制品总销售额的73.36%。
  2、国内兽用生物制品以猪用、禽用为主
  2023年,猪用和禽用生物制品的销售额为135.56亿元,占兽用生物制品总销售额的83.29%。其中,猪用生物制品销售额71.54亿元,占兽用生物制品总销售额的43.95%。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64.02亿元,占兽用生物制品总销售额的39.33%。
  3、下游养殖行业景气度回升
  受二次育肥入场、产能去化、阶段性供给断档及消费需求季节性波动等多重因素,2024年生猪价格呈现“先低后高再回落”的震荡走势,全年生猪均价16.8元/公斤,同比增长11.8%(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行业景气度较2023年明显回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生猪出栏70,256万头,比上年减少2,406万头,下降3.3%。2024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2,743万头,比上年末减少679万头,下降1.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078万头,减少64万头,下降1.6%。
  2024年家禽出栏量稳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4年,家禽出栏173.4亿只,比上年增加5.1亿只,增长3.1%。2024年末,全国家禽存栏64.8亿只,比上年末减少3.0亿只,下降4.5%。
  4、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市场化销售占比逐步提升
  根据中国兽药协会的统计数据,非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市场增长明显快于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据统计,2023年,猪用生物制品销售额71.54亿元,其中强制免疫疫苗市场规模16.25亿元,占猪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的22.71%;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64.02亿元,其中强制免疫疫苗市场规模17.5亿元,占禽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的27.34%。2022年,猪用生物制品总销售额76.42亿元,其中强制免疫疫苗市场规模18.25亿元,强制免疫产品销售额占猪用生物制品总销售额的23.88%;禽用生物制品总销售额66.47亿元,其中强制免疫疫苗市场规模17.84亿元,强制免疫产品销售额占禽用生物制品总销售额
  的26.84%。

  三、未来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1、多联多价疫苗、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是发展趋势
  (1)多联多价疫苗有效优化免疫程序,为养殖户实现减负
  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加和养殖密度的上升,疫病防控的压力越来越大,免疫程序也越来越多,轻量化已经成为动物保健产品的强烈需求。多联多价苗能够在简化免疫操作的前提下,实现疾病免疫保护种类的最大化,减少免疫应激反应,提升疫苗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减少疫苗运输、存放和接种的成本,可以为畜禽养殖企业或者养殖户减轻负担。因此,疫苗的多联化和多价化成为疫苗发展方向而被市场广泛关注,兽用疫苗企业均加大了多联多价疫苗的研发力度。
  (2)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弥补传统疫苗的缺陷
  传统疫苗(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本身固有一些缺陷,包括免疫应答不足、疫苗产品稳定性、毒力返祖等潜在风险等。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成为研发关注的焦点。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能制造出不含感染性物质的亚单位疫苗、稳定的减毒疫苗及能预防多种疫病的多联疫苗等。目前,禽用疫苗的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已较为成熟,如新支流法等基因工程多联灭活疫苗,已经带动禽苗领域的技术升级。猪用疫苗中,猪圆环亚单位基因工程疫苗、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等产品也在不断研发推广中。随着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效力的提升、生产成本的下降以及市场推广的深化,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将成为未来兽用疫苗的重要发展方向。
  2、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1)养殖行业格局的变化促进市场化疫苗加速替代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规模化猪场由于生物安全水平提升、优秀的管理组织能力与种源保障等多重优势,相较于散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支持“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发展,促使具备一定经营理念、实力和规模的小养殖户转向与大型公司合作。由于规模养殖企业发生疫病的风险系数与潜在损失更大,因此其疾病防范意识远高于普通散养户。养殖行业格局的变化使得行业整体的疾病防范意识大幅提升,养殖户在选择疫苗时,也更加注重疫苗的质量、兽药企业的信誉以及综合实力等,具备市场化竞争能力的兽用疫苗生产企业更具优势。
  (2)国家监管政策调整促使行业向市场化竞争加速转型
  根据每年的《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我国政府将动物疫苗分为国家强制免疫类和非国家强制免疫类。国家强制免疫类动物疫苗主要由农业农村部指定企业生产,每年由政府招标,非强制免疫类由市场主体自行生产与销售。针对国家强制免疫类的疫苗,养殖户通过免费使用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的疫苗实现免疫。
  自2016年农业农村部下发《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规定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正式退出国家强制免疫,并要求各地积极开展强制免疫“先打后补”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的强制免疫实行“先打后补”,逐步实现养殖场户自主采购、财政直补。其后,农业农村部2017
  年-2021年连续五年发布的年度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中,均提出各地要积极开展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的强制免疫实行“先打后补”,逐步实现养殖场户自主采购、财政直补。“先打后补”政策落实后,疫苗生产企业将直接与终端养殖户进行销售,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成为市场选择的关键因素。
  (3)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市场化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与医药产业类似,属于高投入、高壁垒的高技术产业,从全球动物保健产业的发展历史经验来看,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其中全球动物保健产业前五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随着行业市场化的加速提升,规模化养殖户更关注使用疫苗的效果,而对于中小养殖户而言,行业内的示范效应和品牌口碑成为其选择的关键。因此,具有明星产品和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会越来越凸显,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3、产业化研发与基础研发结合,形成研发、生产、销售闭环生态
  动物疫苗的研发壁垒较高,一个成熟产品的研发需要经过基础性研究、实验室研究、中试研究、临床试验、新兽药注册证书申请等多个环节,技术难度大,审批时间长,整个研发周期一般需要6-11年时间。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行严格的限制,因此,大部分兽用生物制品的前端基础性研究和实验室研究均由科研院所承担,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则聚焦于产业化生产与应用环节。随着动物疫病发生情况日益复杂以及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将结合市场需求,逐步向前端基础研发环节延伸,打造研发、生产、销售的闭环生态,提升对于下游养殖主体的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根据整体发展战略,秉持稳健持续发展的原则,制订未来的发展目标。
  1、进一步巩固猪瘟疫苗细分市场的行业龙头地位,同时打造明星产品群
  争取实现猪苗、禽苗齐头并进,在巩固核心产品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和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及猪圆环病毒2型亚单位疫苗(大肠杆菌源)的市场份额,打造系列“明星产品群”。
  2、通过工艺升级降低禽用疫苗成本,丰富禽用疫苗品种
  紧跟市场需求,改进和优化禽用疫苗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推进基因工程疫苗和自主研发新毒株的禽用疫苗产品的研发。在巩固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持续进行产品升级,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对禽苗市场布局进行优化,以球虫苗、鸽新城疫等新产品为抓手,提升禽苗产品市场竞争力。
  3、加大水产疫苗产品的研发、产业化推动
  公司两项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活疫苗(EIBAV1株)”和“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灭活疫苗(NH0618株)”对应的疫苗产品为国际首创,其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在海水养殖病害免疫防控领域的技术空白。通过加大水产疫苗产品的研发、产业化推动,促进公司多维度产品发展。
  4、强化市场布局,进一步推进国内外市场开发
  稳步推进国内外市场开发,实现内外协同发展。国内市场方面,顺应下游养殖行业规模化发展趋势,坚持“渠道下沉、技术营销、服务营销”的策略,进一步提高与集约化、规模化客户的粘性,拓展更大的市场份额。海外市场方面,争取更多产品在海外市场注册成功,将公司体量和销售规模上一台阶。
  (三)经营计划或目标
  公司管理层将在董事会的带领下,聚焦主业发展,提高持续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的增长。
  1、严抓生产管理,筑牢质量防线
  全面统筹公司GMP换证与实验动物房换证工作。通过搭建系统性培训体系,开展多维度的人员学习培训,同时强化全流程的监督管理,保障产品品质稳定、可靠。积极开展重点产品工艺革新行动,通过一系列工艺优化,提升产品效价,增强产品性价比与市场竞争力。
  2、深耕研发创新,激发发展潜能
  在推进现有产品迭代升级的进程中,深入挖掘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潜力,紧密结合市场动态与竞品调研结果,运用多元化策略,持续优化产品性能,巩固产品的领先优势。针对成本过高、市场竞争力不足的产品,设立专项攻坚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与流程优化,实现降本增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新产品研发与布局方面,要加大资源投入,加快新产品储备,推动新产品上市。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产学研合作等多元创新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司产品矩阵。积极学习行业先进经验,踊跃参与前沿技术创新大会,前瞻性地谋划产品布局。聚焦mRNA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等前沿领域,展开多点研发,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3、加大市场拓展,力促销量上扬
  市场布局方面:推动国内外市场协同共进,常规销售与政府采购并行。融合科学营销和服务营销,以越南、埃及为基点,拓展海外版图。通过终端市场拉动、服务赋能和标杆案例示范,夯实市场根基。产品打造方面:推动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均衡发展,巩固核心产品优势,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塑造系列“明星产品群”。加大新产品研发,做好案例收集与服务跟踪,集中资源提升产品销量。客户经营方面:坚持以市场为指引,创新客户运营思路。一手抓渠道建设,一手抓大客户服务,精细化深耕市场,为客户配备专属对接人员,通过多种策略维护新老客户关系,拓宽产品覆盖范围。组织优化方面:优化营销组织架构,对事业部按区域划分,实行扁平化管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提升运营效率。
  4、优化考核激励,筑牢人才根基
  完善公司人才考核机制,通过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强化考核、奖优罚劣、激励担当的方式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创新激励方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效地将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增强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及归属感,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愿景提供智力支持。
  5、强化内控体系,深耕降本增效
  梳理现有内控制度,结合监管要求与运营实际查漏补缺。剖析业务流程,消除冗余、防控风险,推动部门间高效协同,降低管理成本。搭建权力制衡机制,明确各部门和岗位职责权限,相互监督制约。运用专业工具收集信息,广泛征求意见,保障决策科学,规避失误损耗。
  通过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公司办公效率;通过建立能源在线监测系统,利用智能化系统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加强供应商考核管理、拓宽采购渠道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升采购质量等,推动公司降本增效工作落到实处。
  (四)不确定性因素
  1、资金方面
  公司未来发展计划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新项目的储备、新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推广以及
  现有产品的升级,如果维持公司快速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将影响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2、技术方面
  兽用疫苗研发需经历基础性研究、实验室研究、中试生产、临床试验、申请新兽药证书注册及产品批准文号等多个环节,具有周期长、投入高、难度大的特点,而部分动物疫病病毒(菌)变异较快,因此,公司新产品研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公司所从事的兽用疫苗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关键团队成员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积累和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公司已组建了一支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团队,这支团队的成员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未来若新产品研发失败或不能获取和留住优秀的技术人才,将影响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3、市场方面
  公司产品主要为动物疫苗,公司所处行业与其下游行业畜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若宏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暴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等,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其次随着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政策的持续推进及《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政策的实施,若公司销售体系不能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政策变动,将会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四、风险因素
  (一)持续到本年度的风险因素
  1、下游畜禽养殖业波动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公司主要产品为兽用疫苗,主要用于下游畜禽养殖业动物疫病的防治。自然灾害和动物疫病都可能造成畜禽养殖业的波动。通常气候反常、干旱、洪涝、地震、冰雹、雪灾等自然灾害均会对畜禽养殖业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养殖存栏数量的波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密度和流通半径不断加大,境内外动物及其产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某些重大动物疫病存在大范围流行的风险,“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可能直接导致养殖动物的大规模死亡、养殖户补栏意愿下降,造成养殖存栏数量出现大幅下滑。下游养殖业存栏数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兽用疫苗的需求量,进而导致公司业绩发生波动。
  应对措施:
  公司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群,减少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拓展销售渠道,分散市场风险。同时,公司要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使公司在遇到市场波动时能迅速并准确的应对。
  2、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采购政策变化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是公司主要产品之一。报告期内,高致病性禽流感一直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公司是农业农村部指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定点生产企业,相关产品主要是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的方式实现销售。若未来国家相关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例如对国家强制免疫疫病范围进行调整或相关兽用疫苗品种发生变更而公司不能适时推出对应的新产品,或政府采购的组织方式发生变更如在规模养殖场全面实行“先打后补”政策而公司销售体系不能及时作出调整等,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
  为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采购政策变化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经销商及规模养
  殖客户的开发,提前做好市场布局,提高公司产品整体市场占有率。
  3、产品质量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兽用疫苗是动物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安全生产、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兽用疫苗的产品质量至关重要。自成立至今,公司建立了符合兽药GMP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未发生重大产品质量问题。但如果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出现纰漏或因为其他原因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公司可能面临声誉受损或索赔,甚至受到行政主管部门处罚。因此,公司存在由于产品质量管理出现失误带来的潜在经营风险。
  应对措施:
  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管理放在重要地位,配有专业质检人员对生产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测。公司将一如既往紧抓产品质量控制,保持在行业中的产品质量优势。
  4、经销商管理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报告期内,公司经销模式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1.55%。目前公司经销商数量较多,地区分布较广,在增强公司市场推广能力的同时,也相应增大了公司的经销商管理风险。如果未来经销商出现经营业绩下滑、法律纠纷、无经营资质及其他违法违规等情形,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公司与经销商之间的良好合作不能持续,将造成公司产品在该地区的销售收入下降,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
  公司将强化经销商管理,加强与经销商合作,与经销商建立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拓展销售渠道,加强终端养殖场开发,提高终端直销收入占比。
  5、发生生物安全事故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在生产过程中,动物疫苗生产所需的病原微生物等若未得到有效的管控,在生产区域以外发生泄露则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对环境、动物及人类的感染,造成生物安全事故。尽管公司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关于禽流感灭活疫苗生产线的生物安全三级防护现场检查验收,且制订了相应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在有效执行中,但不排除仍存在由于工作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发生生物安全事故的风险。
  应对措施: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管理,加强员工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杜绝生物安全风险。
  6、产品研发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得授权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10项;拥有新兽药证书23项,另有多项兽用疫苗产品的在研项目在推进中。由于动物疫苗研发需经历基础性研究、实验室研究、中试生产、临床试验和新兽药证书注册等多个环节,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而部分动物疫病病毒(菌)变异较快,因此,公司新产品研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若新产品研发失败,则公司可能面临丧失技术领先优势及市场领先地位的风险。
  应对措施:
  公司将加强自身研发管理,做好产品研发布局,对一些研发周期较长,研发成果存在较大不定性的技术则通过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或技术引进的形式来缩短研发周期,加快成果转化,保持公司的产品的领先优势及市场地位。
  7、非经常性损益对业绩的影响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公司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税后)为915.59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为22.81%,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一定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的非经常
  性损益主要系暂时性闲置资金管理投资收益及政府补助构成,如果未来公司闲置资金减少或不能持续获得该类政府补助,将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
  公司将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拓宽现有销售渠道,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有效避免政府补助收入变化对公司经营业绩的不利影响。
  8、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 9,575.75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12.59%。虽然公司的主要客户信用情况较好,同时公司已按照既定的会计政策及估计对应收款项计提了相应的坏账准备,但若公司主要客户受财政资金压力、结算周期或未来财务状况、资信情况等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将导致公司应收款项不能按期回收或无法收回,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运营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
  为应对应收款项无法及时收回的风险,公司加强了应收账款的内控措施,对新开客户加强客户信用信息调查,规避经营恶化、财务风险较大的客户;对已合作客户定期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及时调整信用政策;强化业务员销售回款考核机制,明确责任,降低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本期重大风险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本期重大风险未发生重大变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