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专业化特殊钢材料制造。

  • 产品类型:

    合金钢棒材、特种中厚板材、特种无缝钢管、特冶锻造、合金钢线材、合金钢大圆坯、调质材、银亮材、汽车零部件

  • 产品名称:

    合金钢棒材 、 特种中厚板材 、 特种无缝钢管 、 特冶锻造 、 合金钢线材 、 合金钢大圆坯 、 调质材 、 银亮材 、 汽车零部件

  • 经营范围:

    生产及加工黑色、有色金属材料及其辅助材料;钢结构件的加工、制造、安装;废旧钢铁回收;港区内货物装卸、驳运、仓储(以上均不含危险品);煤炭批发经营,批发和代理特种钢材及所需原辅料的销售和采购;机械设备的租赁;新材料、节能技术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信息咨询;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等。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20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项) 257.00 472.00 185.00 354.00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项) 74.00 122.00 89.00 107.00 -
出口量:钢材(吨) 112.46万 - 127.40万 159.00万 -
销量:钢材(吨) 951.55万 - 942.21万 - -
产能:特殊钢材料(吨) 2000.00万 2000.00万 - - -
产量:特钢行业焦炭产品(吨) - 588.41万 - - -
产量:特钢行业球团产品(吨) - 723.06万 - - -
产量:特钢行业钢产品(吨) - 1985.78万 - - -
销量:特钢行业焦炭产品(吨) - 37.76万 - - -
销量:特钢行业球团产品(吨) - 511.75万 - - -
销量:特钢行业钢产品(吨) - 1888.96万 - - -
产能:特种无缝钢管(吨) - 500.00万 - - -
特钢行业焦炭产品产量(吨) - - - 575.91万 -
特钢行业焦炭产品销量(吨) - - - 15.88万 -
特钢行业球团产品产量(吨) - - - 713.71万 -
特钢行业球团产品销量(吨) - - - 481.71万 -
特钢行业钢产品产量(吨) - - - 1611.28万 -
特钢行业钢产品销量(吨) - - - 1517.82万 -
钢材出口量(吨) - - - - 82.00万
钢材销量(吨) - - - - 768.00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3.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06%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41.18亿 3.61%
第二名客户
28.12亿 2.47%
第三名客户
11.82亿 1.04%
第四名客户
11.38亿 1.00%
第五名客户
10.73亿 0.9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3.8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55%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60.62亿 6.12%
第二名供应商
44.91亿 4.54%
第三名供应商
22.85亿 2.31%
第四名供应商
19.00亿 1.92%
第五名供应商
16.43亿 1.6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8.0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93%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39.37亿 4.00%
第二名客户
11.67亿 1.19%
第三名客户
9.54亿 0.97%
第四名客户
8.73亿 0.89%
第五名客户
8.69亿 0.8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50.1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21%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58.31亿 7.46%
第二名供应商
27.89亿 3.57%
第三名供应商
22.11亿 2.83%
第四名供应商
21.62亿 2.77%
第五名供应商
20.18亿 2.5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8.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17%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40.11亿 4.12%
第二名客户
21.83亿 2.24%
第三名客户
13.97亿 1.44%
第四名客户
12.03亿 1.24%
第五名客户
11.04亿 1.1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98.4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60%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76.04亿 9.43%
第二名供应商
42.91亿 5.32%
第三名供应商
34.37亿 4.26%
第四名供应商
28.46亿 3.53%
第五名供应商
16.64亿 2.0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6.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93%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22.93亿 3.07%
第二名客户
18.62亿 2.49%
第三名客户
8.87亿 1.19%
第四名客户
8.81亿 1.18%
第五名客户
7.52亿 1.0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46.1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3.83%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48.75亿 7.95%
第二名供应商
34.72亿 5.66%
第三名供应商
23.44亿 3.82%
第四名供应商
21.69亿 3.54%
第五名供应商
17.55亿 2.8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7.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67%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32.44亿 4.47%
第二名客户
22.92亿 3.16%
第三名客户
8.44亿 1.16%
第四名客户
7.86亿 1.08%
第五名客户
5.84亿 0.8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47.3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75%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44.25亿 7.43%
第二名供应商
38.69亿 6.50%
第三名供应商
24.66亿 4.14%
第四名供应商
22.68亿 3.81%
第五名供应商
17.08亿 2.87%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的深度调整期进一步延续,尤其进入二季度后,房地产行业、基础设施领域需求不振,钢材价格整体下行、竞争加剧,总体呈现出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6.58%。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重点企业亏损面接近50%。  从特钢行业来看,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将加快推动新基建、新型城镇化、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转换,加快迈...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的深度调整期进一步延续,尤其进入二季度后,房地产行业、基础设施领域需求不振,钢材价格整体下行、竞争加剧,总体呈现出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6.58%。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重点企业亏损面接近50%。
  从特钢行业来看,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将加快推动新基建、新型城镇化、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转换,加快迈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将持续拉动国内特殊钢需求,促进我国特殊钢品种结构升级与服务水平的提升。2023年12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的通告》,该指导目录中,居首的是“先进基础材料”中的“先进钢铁材料”部分,该部分分为六大块: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用钢、交通装备用钢、能源装备用钢、航空航天用钢、电子信息用钢、其他,国家先进钢铁材料需求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坚定不移推动建设制造强国和产业转型升级,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高端制造业的提速发展激发了高端特钢产品的市场需求,预计高端装备制造、船舶海工、汽车、能源、国防航空航天等行业仍将保持增长态势,特钢需求量仍将有所增长。总体来看,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智能化直接带动特钢需求,中国特钢需求增长空间巨大,特钢产业中长期前景向好。在进口替代方面。
  2024年1-6月我国特钢进口量145.7万吨,进口金额29.08亿美元,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电力装备、汽车、能源石化、高档机床、信息技术等领域。从细分品种看,高端齿轮钢、轴承钢、工模具钢、弹簧钢和高温合金、新能源用钢等重点品种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总体来看,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替代进口特钢需求仍将保持稳健的增长,这些都将为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化特殊钢材料制造企业,具备年产约2000万吨特殊钢材料的生产能力。公司拥有江苏兴澄特钢、湖北大冶特钢、山东青岛特钢、天津钢管、江苏靖江特钢五家专业精品特殊钢材料生产基地,安徽铜陵特材、江苏扬州特材两家原材料生产基地,山东泰富悬架、浙江钢管两大产业链延伸基地,形成了沿海沿江产业链的战略大布局。
  公司技术工艺和装备具备世界领先水平,拥有特殊钢棒材、特殊钢线材、特种板材、无缝钢管、特冶锻材、延伸加工产品六大板块以及调质材、银亮材、汽车零部件等深加工产品系列,品种规格配套齐全、品质卓越并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满足能源、交通、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国家优先发展行业的市场需求,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大工程建设等重要领域所需关键特殊钢材料的制造基地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基地。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美国、日本以及欧盟、中东、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国内外高端领域用户的青睐。公司所生产的轴承钢产销量连续十余年全球领先,高端汽车用钢、工程机械用钢、风电用钢、海洋系泊链钢、矿用链条钢、高端大圆坯等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
  公司围绕“打造高韧性企业”目标,践行“精”与“特”的发展理念,深化“极致成本,极致效率”攻关,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以奋进的姿态应对挑战,在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依然跑赢大市,彰显了“特钢韧性”。上半年实现销售951.55万吨,其中出口112.46万吨。营业收入570.0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25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0.54元/股,有效地抵御了市场行业波动。
  1.市场开发塑韧性,着力巩固领先地位。2024年上半年,公司克服低迷市场形势的不利影响,调整品种机构,抢抓轴承、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契机。上半年完成总销量951.55万吨,棒材板块、线材板块分别在3、4月份创历史新高。轴承钢销量突破100万吨,同比增长13.04%;汽车用钢销量突破300万吨,同比增长13.12%;“两高一特”销量同比增长24%。同时,公司还重点培育了80余个“小巨人”项目(细分市场领域的隐形冠军),“小巨人”品种销量突破386万吨,同比增长15.22%,“三新”开发、重点品种攻关成效显著,公司稳健经营体现弱周期属性。公司获评“2024钢铁行业全球影响力品牌”,牢牢站稳“竞争力A+(极强)”阵营。
  2.谋新重质促转型,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公司坚持精与特的发展理念,健全产学研用体系,强化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科技成果方面,合计发布国家标准3项,获授权专利257件,其中发明专利74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项,其中天津钢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公司《长寿命高稳定性轴承钢绿色高效产业化核心技术》通过国家科技部立项。公司聚焦“深空、深地、新能源、碳捕集”等战略新兴产业,在研高温合金材料获得了中国航发/商发30余个型号流水认证应用资格,获得国际市场霍尼韦尔认证并实现首单交付;顺利推进2个“万米深井”项目,成功开发供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抗CO2长输管线管、长庆油田输氢先导试验管线用管等“双碳”产品。
  3.极致攻关强基础,深入赋能效益稳健。公司进一步压降融资成本、资金成本,73%的主要生产技经指标同比改善,下属企业多个关键技经指标创造历史最好水平,铁前、铁焦、钢后、配煤配矿等多道工序协同降本,实现铁钢有效联动、充分互补。通过专题攻关、专项赋能、专业协同、数智提效“四轮驱动”,搭建经营、生产、决策、工作提效机制,推动物料零库存管理,完成多项数智自主攻关,解决20多项业务需求。公司践行大安全理念,统筹完善大监督体系、财务风控体系、合规管理体系、碳排放体系与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系统化构筑安全屏障。公司治理再获表彰,路孚特ESG
  管理排名跃居特钢行业首位,获中国基金报“英华A股价值奖”。
  4.绿色双碳谋发展,智能制造加速升级。公司数字化转型开始加速,IT逐步成为核心业务运转系统。进一步强化数据治理、数据应用和数据运营建设,推进数据资产盘点;推进公司“人工智能+”布局,确立重点跟踪的人工智能项目13项,协同推进智能制造技术攻关21项;推进大冶特钢特冶锻造智能制造工厂等多个示范产线建设,完成智慧球团一体化智能管控、数字孪生等平台开发和上线;参与并成功发布《5G智慧钢铁解决方案规范》标准,荣获数智化专利2项;“灯塔工厂”数字化模型亮相2024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获得央视专题报道。
  公司持续推进低碳协同治理,探索绿色制造与低碳技术研究。靖江特钢近零碳短流程示范项目与兴澄特钢绿色精品特殊钢电炉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立项审批;大冶特钢入选中钢协“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突出进步企业,青岛特钢入选山东省首批“减污降碳试点企业”;公司受邀参加世界钢协第51次LCA专家组会议,参与研讨国际低碳评价标准,承办首届“世界钢协LCA及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发布《(汽车用)特殊钢PCR》获国际认可,与舍弗勒、SKF、贝卡尔特、BOSCH、VOLVO等世界知名用户合作开发新一代高纯净低碳轴承、琴钢丝、转向齿条等低碳旗舰产品,致力于打造低碳明星品牌产品矩阵。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始终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2024年公司核心竞争力和行业领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底蕴深厚、历史传承
  公司的历史可追溯至1890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钢铁摇篮”。凭借多年的砥砺前行,公司铸就了坚实的基础,凝聚了卓越的智慧,其深厚的底蕴为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团队卓越、专业领航
  公司经营团队具备不同专业背景,各自在钢铁、经济管理、资本运营、会计与财务管理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够精准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果断地引领企业进行动态调整。2024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公司经营团队创新思路,灵活应变,主要子公司有效应对需求恢复不振、钢材价格下跌、原燃材料成本高企等诸多挑战,在钢铁行业利润大幅度下滑的不利局面下,顶住了周期波动。
  3.装备一流、技术领先
  公司拥有国内最大断面的合金钢方圆坯连铸机,世界先进的可实现控轧控冷、轧材尺寸高精确控制(KOCKS)合金钢棒材生产线,国际先进的银亮材加工生产线,以及配套完善的中厚板、线材、无缝钢管、特冶锻造生产线等国内、国际领先生产设备。
  4.品类丰富、满足多元需求
  公司可生产3000多个品种、5000多个规格,是目前全球品种规格最多的特殊钢材料制造企业之一,拥有特殊钢棒材、特殊钢线材、特种板材、无缝钢管、特冶锻材、延伸加工产品六大板块以及调质材、银亮材、汽车零部件等深加工产品系列,品种规格配套齐全并具有明显优势,从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到特种不锈钢,无论是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极致要求,还是汽车制造中对零部件性能的精准把控;无论是能源行业的大型设备构建,还是电子通讯领域的精密组件制造,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一揽子的特殊钢材料解决方案。公司重点培育的“小巨人”项目产品具有认证周期长、技术壁垒高、品质标准要求高、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高、平均毛利高等特点,丰富的产品线对应着公司多样的下游应用领域,避免了因单一下游市场波动而对公司收入造成的影响,增强发展韧性。
  5.质量稳定、赢得信赖
  公司秉承“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今天的质量是明天的市场”理念,建立了从原料入场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把控、监测和检验体系,公司通过精确控制钢水成分、温度以及坯料的加热、保温和冷却的过程,实现对特钢材料组织结构的精细调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特钢性能的苛刻要求。并积极采用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让每一批特钢产品都具备稳定且出色的质量。公司通过了ISO9001、IATF16949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了奔驰、宝马、奥迪、通用、SKF、FAG、一汽、东风汽车、中国航天科技等大量第二方高端客户认证以及九国船级社等第三方认证。
  6.技术先进、创新驱动
  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项目,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获得了多项国家、行业的科技进步奖励。2024年上半年公司合计发布国家标准3项,获授权专利257件,其中发明专利74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项,其中天津钢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公司《长寿命高稳定性轴承钢绿色高效产业化核心技术》通过国家科技部立项。
  7.资本雄厚、财务稳健
  公司具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以及稳健的投资策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不仅支持着企业日常的高效运营,还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同时公司依托于中信集团和中信泰富的品牌影响力,公司在财务协同、采购协同和销售协同等方面优势明显,为公司进一步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保证。
  8.服务优质、客户至上
  公司将“客户至上”的理念深深融入到企业的基因之中,不仅仅满足于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更是主动挖掘客户潜在的期望,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为客户创造超出预期的价值。为了更好地贴近客户,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客户反馈机制,成立用户研究院,认真倾听每一位客户的声音,并将这些反馈迅速转化为服务改进的动力,以确保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公司充分发挥“苏南模式”基因抢抓市场机制优势、国有企业规范运作优势、国际化企业现代化管理优势,以最优品质和最优服务赢得用户信任,敏锐把握用户趋势、纵深发展用户需求。
  9.物流便捷、覆盖广泛
  公司旗下企业均坐落于沿海沿江地区,其中兴澄特钢、扬州特材拥有十万吨级长江码头;大冶特钢和铜陵特材也拥有多个万吨级长江专用码头;青岛特钢毗邻拥有全球最大矿石码头的青岛港董家口港区;靖江特钢拥有千吨级长江内港码头。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物流优势覆盖国内特殊钢下游行业主要市场区域,使公司形成了以公路、水运、铁路为枢纽的全方位大物流格局。同时公司与众多知名物流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形成了一张覆盖广泛、运输方式多样的物流网络。
  10.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公司旗下兴澄特钢、大冶特钢、青岛特钢入选国家工信部评选的全国第一批“绿色工厂”名单,其中大冶特钢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公司坚持“绿色引领”,根据国家绿色低碳要求、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路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围绕世界前沿低碳冶金技术,开展绿色减碳特钢材料、清洁能源及氢能新材料的研究应用。2024年上半年公司受邀参加世界钢协第51次LCA专家组会议,参与研讨国际低碳评价标准;承办首届“世界钢协LCA及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发布《(汽车用)特殊钢PCR》获国际认可。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经济波动风险
  国内投资增速放缓,需求与预期延续弱势,经济修复动能不足;钢铁行业进入下行周期,面临下游需求恢复不振、钢材价格下跌、原材料成本高企等挑战,整体效益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行业发展形势仍十分严峻。
  对策:公司认为国家宏观经济将在“稳”的总基调下,进行深度结构优化,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将得到提升。未来,公司也将坚定不移深耕特钢主业,围绕技术质量、品种规模、服务用户、降本增效、智慧制造、绿色生态等发展方向,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做强细分市场,同时以资本运营为抓手,整合上下游资源,创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集团。
  2.市场竞争风险
  在钢铁产能整体严重过剩的态势下,部分普钢企业转型向优特钢方向发展,且不断有新企业进入,造成我国优钢产能出现过剩情况,特别是一般用途的品种同质化竞争更为激烈。
  对策:特钢不同于普钢或者同质化严重的大宗商品,特殊钢具有品种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公司产品覆盖下游行业广阔,内部产线具有复合性、灵活性优势,使得公司能够根据下游需求变化来主动调整产能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需求发展的方向,增强公司产品整体的盈利能力。另外,公司近几年保持高比例研发资本开支,较好地保持了开发新品种以及产品结构升级迭代的节奏,公司整体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3.环保风险
  “双碳”背景下中国钢铁产业降碳压力加大,对企业环保监管力度和标准提高,监管和执法愈发严格,社会民众环保意识增强,对公司环保要求进一步提高,特钢行业面临着较大的环保压力。
  对策:公司对各类环保风险进行充分辨识和分析,提前预判,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做好预防;实时掌握各项环保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将环保管理与生产运行、设备管理等专业管理相融合,管好、用好、维护好环保设备设施,持续加强事中管控。公司将紧跟“清洁生产、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深入推进超低排放改造。
  4.政策风险
  能耗双控政策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之一,对特钢行业影响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能耗双控政策执行层的理解进行了明确,并对短期矛盾的解决做了长效化安排。有关政策提出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完善能耗双控制度,这对于黑色金属冶炼类高耗能制造业能耗管控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对策:公司加强内部管理,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能源管控能力。在公司绩效管理方面,把能源管控纳入企业战略目标核心,分配到整个生产过程以及业务流程中去,让员工从理念上认识到重要性。在流程优化方面,公司深挖节能空间,优化能源配置和使用,提高能源整体利用效率。公司密切跟踪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政策动态,全面提升碳管理水平。
  5.外贸出口风险
  国际层面,地缘冲突、全球通胀等因素将持续影响制造业钢铁需求,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内制造业持续增长动力不足,海外钢材需求量形成抑制,我国钢铁出口增速可能放缓。
  对策:在国际市场上,公司与大型铁矿石供应商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规避铁矿石波动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出口竞争力;在出口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上,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研发的投资力度,全力满足高端客户对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难度产品的需求。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