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从事钢铁冶金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 产品类型:

    螺纹钢、中厚板、线材

  • 产品名称:

    螺纹钢 、 中厚板 、 线材

  • 经营范围:

    制造、加工、销售钢铁冶金产品、金属制品、焦炭、煤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除外)、技术开发、转让、引进与咨询服务。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进口废钢、废铜、废铝、废纸、废塑料(具体按[2003]粤外经贸发登记字第139号文经营)。矿产品销售、煤炭销售;普通货运;码头及其他港口设施服务、货物装卸服务。生产:粗苯(167)、煤焦油(1569)(在许可证许可范围及有效期内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0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产量:商品坯材(吨) 397.60万 - 430.30万 - -
产量:钢(吨) 395.90万 802.00万 428.40万 802.00万 -
产量:铁(吨) 330.20万 705.00万 352.80万 670.00万 -
产量:冶金钢铁行业(吨) - 802.40万 - - -
销量:冶金钢铁行业(吨) - 882.36万 - - -
销量:冶金钢铁行业基地管理品牌运营(吨) - 115.22万 - - -
产量:材(吨) - 855.00万 - 713.00万 -
销量:商品坯材(吨) - 998.00万 - 896.00万 -
冶金钢铁行业产量(吨) - - - 802.40万 -
冶金钢铁行业基地管理品牌运营销量(吨) - - - 117.05万 -
冶金钢铁行业销量(吨) - - - 779.15万 -
商品坯材产量(吨) - - - - 324.20万
钢产量(吨) - - - - 336.20万
铁产量(吨) - - - - 275.50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5.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3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3.55亿 16.29%
第二名
37.95亿 9.73%
第三名
21.20亿 5.43%
第四名
21.20亿 5.43%
第五名
21.14亿 5.4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33.6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1.4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5.80亿 15.49%
第二名
22.23亿 5.23%
第三名
21.77亿 5.13%
第四名
12.49亿 2.94%
第五名
11.36亿 2.6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97.9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36%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161.29亿 41.04%
客户B
10.88亿 2.77%
客户C
9.65亿 2.45%
客户D
8.26亿 2.10%
客户E
7.87亿 2.0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01.1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3.76%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149.31亿 39.90%
供应商B
14.44亿 3.86%
供应商C
13.29亿 3.55%
供应商D
13.01亿 3.48%
供应商E
11.13亿 2.9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15.6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41%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171.68亿 37.75%
客户B
14.94亿 3.29%
客户C
11.93亿 2.62%
客户D
9.18亿 2.02%
客户E
7.86亿 1.7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38.1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7.37%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165.67亿 39.91%
供应商B
28.33亿 6.82%
供应商C
18.06亿 4.35%
供应商D
13.68亿 3.30%
供应商E
12.42亿 2.9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91.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0.60%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147.20亿 46.65%
客户B
16.49亿 5.22%
客户C
11.20亿 3.55%
客户D
8.83亿 2.80%
客户E
7.52亿 2.3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1.3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8.15%
  • 供应商A
  • 供应商D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58.53亿 20.06%
供应商D
20.28亿 6.95%
供应商B
13.88亿 4.76%
供应商C
10.46亿 3.59%
供应商E
8.17亿 2.8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3.8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21%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131.29亿 45.05%
客户B
11.30亿 3.88%
客户C
9.15亿 3.14%
客户D
6.47亿 2.22%
客户E
5.61亿 1.9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2.0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9.62%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60.58亿 23.52%
供应商B
12.97亿 5.04%
供应商C
12.41亿 4.82%
供应商D
8.30亿 3.22%
供应商E
7.80亿 3.03%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2024年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撑。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实现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5.31亿吨,同比下降1.1%;生铁产量4.36亿吨,同比下降3.6%;钢材产量7.01亿吨,同比增长2.8%。国内钢材上下场呈现震荡下行局面,据中钢协统计数据,上半年,长材指数平均值为110.71点,同比下降6.36%;板材指数平均值为106.76点,同比下降6.35%;全国...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2024年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撑。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实现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5.31亿吨,同比下降1.1%;生铁产量4.36亿吨,同比下降3.6%;钢材产量7.01亿吨,同比增长2.8%。国内钢材上下场呈现震荡下行局面,据中钢协统计数据,上半年,长材指数平均值为110.71点,同比下降6.36%;板材指数平均值为106.76点,同比下降6.35%;全国进口铁矿石6.11亿吨,同比增加6.2%;进口均价为118.5美元/吨,同比上升3.8%。
  (二)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主营范围包括制造、加工、销售钢铁冶金产品、金属制品、焦炭及煤化工产品等。公司围绕宝武集团“三高两化”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对标找差,创建世界一流”的管理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深耕渠道建设,加强市场研判,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模式,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智能定价、供应链金融、智慧交互等营销新模式。公司营销体系完善,形成多种销售渠道及模式,现主要采取自营直供与经销代理相结合的模式;持续推进产城融合,推动钢铁生态圈建设。
  公司积极推进广东省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按照“管理延伸、体系覆盖、属地运营”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网络钢厂”的商业模式,整合广东省内民营短流程钢铁企业,提升规范民营钢铁企业的质量,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增强公司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原辅料采购采取低库存策略。主要原料有稳定可控的渠道:进口矿采购以国际大矿长协为主,以确保主要铁矿质量稳定可控;煤炭采购以国有大矿长协采购为主,同时择机采购高性价比的现货焦煤、喷吹煤,在质量可控的同时,保持成本具有竞争力。
  采购模式包括招标采购、比价采购、议标采购、挂牌采购、指数定价等。公司不断探索采购模式创新,优化库存管理,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市场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市场地位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螺纹钢、中厚板、线材,其中:螺纹钢广泛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土建工程建设,主要应用在基建、房地产等行业;普通线材广泛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土建工程建设,主要应用在基建、房地产等行业,工业线材用于制作螺栓、螺母、螺钉等紧固件,制造弹簧、轴承、齿轮等汽车、电气机械零件,应用于汽车、机械、建筑、家电、五金工具、金属制品等行业;板材用于制造各种容器、锅炉的炉壳和桥梁结构,汽车大梁结构、江海运输的船壳、机械零部件、大型构件、模具等,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容器制造、造船、桥梁建造等行业。公司建材产品深耕华南市场,品牌认可度高,市场竞争能力强。中厚板质量、服务、品牌等方面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但产品规模不大、品种规格有待优化。工业线材主要以华南和华东地区为主,市场开拓不断深入,品牌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建材用材、工业线材、中厚板在广东地区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12%、22%。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等发生的主要变化情况
  目前,钢铁行业的产能仍处于历史高位,从钢铁行业需求方面来看,房地产行业明显偏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趋缓,制造业出口压力较大。虽然汽车、造船的用钢量有所上升,但居民消费信心略显不足。总的来说,市场预期和需求均呈减弱态势,而矿石价格受制于国外四大矿山依然明显,成材价格表现弱于矿石等原料,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钢铁行业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制约。
  (五)公司经营总体情况
  2024年上半年,钢材市场形势持续下滑,钢材价格大幅下行,尤其建筑材价格跌幅更大,原燃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公司盈利空间收窄,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2.81亿元,同比减少33.18亿元,下降16.93%。净利润-4.49亿元,同比减少4.52亿元,下降14394.54%;受6#高炉联合大修影响,铁、钢、商品坯材产量分别为330.2万吨、395.9万吨、397.6万吨,同比减少22.6万吨、32.5万吨、32.7万吨。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制造能力优势
  公司拥有集矿石加工、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主体生产工序和炼焦、制氧、热电、焙烧、动力、运输、精整和热处理等辅助工序共30多条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并配备有先进的检测、试验和自动控制装备,是广东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中国重要的建筑用材、中厚板、工业用材、汽车用钢等特棒材生产基地。近年来公司提出以“98135”三年战略发展目标为引领,体系化推进“567系统工程”,坚持差异化精品路径,推动产品结构升级,持续提升制造体系能力,实现极致效率、极致稳定的生产局面。
  (二)科技创新优势
  公司积极贯彻宝武集团关于“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布局,形成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以此创新成果为基础布局产业,形成未来的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指导方针,围绕6大效率、7大工程开展科研,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新产品开发、引进外部科技成果、自动化技术开发等方式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力。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设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开展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备在工业线材、特殊钢棒材领域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或重大应用项目的能力。重视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持续研发投入,建立中间试验场,配备冶炼、轧制、热处理等先进试验平台,组建广东省冶金粤北质量检测中心,配置了NDT低温落锤实验机、冲击实验低温仪、激光共聚焦显微境、原位分析仪等一大批先进检测设备,为产品开发、工艺优化、工艺进步、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强力研究开发手段。注重科技人才培养,拥有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研究开发队伍,具有独立开发钢铁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能力,在对外科技合作、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工艺改善等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公司科技成果显著,拥有国家有效发明专利600余项,每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0余件,连续多次获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
  (三)区位优势
  公司地处全国经济龙头、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广东省,为广东省本土最主要钢厂之一,地域优势明显,虽然受房地产减弱影响建筑材需求放缓,但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多重战略的扎实推进,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钢结构产业,对工业线材、特棒汽车钢、中厚板等需求潜力巨大,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四)品牌优势
  公司长期深耕珠三角及广东邻近省市场,通过持续的市场投入和精心的品牌塑造,产品的质量和声誉在华南、华东市场拥有较大影响力,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稳固的品牌形象。一方面持续拓展渠道和品种结构,坚定推进终端化、伙伴化,深挖终端、集采、中小微用户,拓展战略代理直供群,减少中间交易环节,提升终端直供比,不断夯实基本盘;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品种结构,加大高端高盈利产品开发,推进高盈利品种增产增效,持续提升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比重,推动市场份额稳步上升。
  (五)生态圈协同优势
  公司依托宝武集团以及中南钢铁“一基五元”高质量钢铁产业生态圈,在绿色资源、智慧服务、产业园区、产业金融等方面全面协同发展,借力宝武原料、欧冶工业品、欧冶云商等平台,采购供应链体系、产品销售体系能力不断增强。
  (六)数字化和智慧化优势
  公司坚持数智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以“智能化作业、数字化运营、智慧化决策”蓝图为指引,80余套信息系统覆盖公司全业务链,通过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推进数据资产化体系建设,促进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的应用,实现数据资产化及价值变现;推进新一代数智化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20余台宝罗机器人投运上岗,替代现场“3D”岗位,有效的提升劳动效率、提升现场操作层面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产线建设,通过智能化手段促进“操检维调”、“一线一岗”等专项管理变革,推动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提升。
  (七)客户服务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强化产销研一体化,搭建动态、及时、顺畅、有结果的客户服务体系,与客户信息数据交互、流程串联、形成线上一体化协同,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模式和配送服务体系,建立售后异议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客户诉求、解决使用端技术难点,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加强客户体验,客户渠道维护扎实,终端客户的粘性强,满意度和忠诚度逐年提高。
  (八)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积极践行绿色经营发展理念,顺利完成了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并进行公示,充分得到了各级政府、广大客户和全体员工等的认可,获评“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持续推进余热余能回收、热装热送、辊道直送、钢坯保温坑等节能技术应用,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持续提升制造体系能力,改善烧结过程控制能力,提高铁钢界面运行效率,推动铁钢轧全流程制造协同体系能力改善,实现极致效率、极致稳定的生产局面;持续完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提升全员质量意识,狠抓员工标准化作业,快速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持续推进产品转型升级,在新能源汽车、风电、机床导轨等新兴行业拓展以及高端精品材标杆客户开发与合作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产品价格风险
  广东钢材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波动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冬季北材南下冲击市场价格;二是省内二、三线品牌产品低价销售对市场心态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国家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钢电炉工艺,两广、福建区域电炉产能得到发展,将对华南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区域市场供求关系将发生较大变化,区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区域市场维护,加强与省内一线品牌钢厂沟通协同,共同维护区域市场健康;二是坚持渠道下沉,不断提高直供比例,提高重点项目销量;三是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和运用,努力开发高端产品客户市场,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四是拓展“基地管理,品牌运营”的商业模式,推进省内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市占率,提高市场影响力;五是强化市场研判,提升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精准决策。
  2.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
  当前铁矿石需求仍强劲,进口矿价格仍将高位运行,矿石价格的高企给了钢厂带来较大成本压力。同时煤炭价格居高不下,资源仍偏紧。矿石和煤炭价格均处于高位,价格一旦出现拐点,原料成本对钢材产品价格的支撑丧失,钢材市场价格回落幅度将会大于原料价格回落幅度,在两头市场价格回归正常水平窗口期内将可能出现盈利大幅下降局面。
  应对措施:一是坚持两头市场低库存策略,降低跌价风险,保持快进快出,以紧贴市场;二是提升市场研判能力,实施策略性采购,提升采购端降本增效能力。
  3.汇率风险
  2024年下半年,欧英等经济体开启降息,美联储受到基本面和通胀韧性的影响年内大概率降息,美元汇率预计维持高位震荡态势。公司铁矿石原料主要依靠进口,结算币种主要为美元,且进口原料采购额远大于出口收汇额,汇率波动对公司采购及财务成本形成较大压力。
  应对措施:坚持汇率风险中性原则,灵活运用避险工具主动控制美元负债敞口、对冲汇率波动风险;强化汇率研判,适当利用市场机会操作;合理控制外币负债,保持月末外币资产负债端整体基本平衡;灵活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主动控制美元负债敞口,锁定固定成本;加强日常购汇的精细化管理;以出口收汇对冲美元负债风险。
  4.利率风险
  下半年,货币政策基调预计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在政策利率上,目前多目标制均衡背景下汇率因素、银行净息差及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对央行决策的影响不断抬升,央行未进行政策利率调降,禁止手工补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压力,给后续LPR下调打下基础,同时也不能排除进一步引导存款利率的下调。
  应对措施:优化资金结构,合理配置融资规模与期限,持续跟踪资金市场,提高市场敏感度,及时调整融资策略,多产品、多币种、多期限组合促进融资成本下降,降低财务成本。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