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光电新材料、绿色环保木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四大产业,是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完整体系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薄膜材料、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新型木塑材料
薄膜材料 、 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 、 新型木塑材料
包装膜材料、预涂膜材料、电容器用薄膜、聚酰亚胺薄膜、电子信息用膜材料、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工程塑料、木塑新材料、塑料化工新材料、塑胶建材及附件、其他塑料制品生产、销售;相关原辅材料生产、销售;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出口商品除外);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进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口的商品除外)。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1-12-31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项) | 24.00 | 74.00 | 38.00 | 33.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项) | 8.00 | - | - |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项) | 16.00 | - | - | - | - |
产量:新型木塑材料(吨) | - | 1.27万 | - | - | - |
产量: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吨) | - | 4800.00 | - | - | - |
产量:薄膜材料(吨) | - | 13.78万 | - | - | - |
销量:新型木塑材料(吨) | - | 1.30万 | - | - | - |
销量: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吨) | - | 4400.00 | - | - | - |
销量:薄膜材料(吨) | - | 13.73万 | - | - | - |
产能利用率:新型木塑材料(%) | - | 33.00 | - | 98.18 | - |
产能利用率: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 | - | 98.18 | - | 99.27 | - |
产能利用率:薄膜材料(%) | - | 99.27 | - | 99.27 | - |
产能:在建产能: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吨) | - | 5600.00 | - | - | - |
产能:在建产能:薄膜材料(吨) | - | 10.42万 | - | 10.42万 | - |
产能:设计产能:新型木塑材料(吨) | - | 4.00万 | - | 4.00万 | - |
产能:设计产能: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吨) | - | 1.11万 | - | 5500.00 | - |
产能:设计产能:薄膜材料(吨) | - | 14.63万 | - | 14.63万 | - |
新型木塑材料产量(吨) | - | - | - | 8600.00 | 1.66万 |
新型木塑材料销量(吨) | - | - | - | 9600.00 | 1.66万 |
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产量(吨) | - | - | - | 5400.00 | 3800.00 |
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销量(吨) | - | - | - | 5400.00 | 3700.00 |
薄膜材料产量(吨) | - | - | - | 12.94万 | 10.44万 |
薄膜材料销量(吨) | - | - | - | 12.84万 | 10.39万 |
产能利用率:甲酸(%) | - | - | - | 21.50 | -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21亿 | 4.42% |
客户二 |
5477.65万 | 2.00% |
客户三 |
5069.43万 | 1.85% |
客户四 |
4119.79万 | 1.50% |
客户五 |
3544.01万 | 1.2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2.11亿 | 7.91% |
供应商二 |
1.58亿 | 5.90% |
供应商三 |
1.18亿 | 4.42% |
供应商四 |
1.03亿 | 3.85% |
供应商五 |
8647.54万 | 3.24%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9557.19万 | 3.88% |
客户三 |
8212.57万 | 3.34% |
客户二 |
8170.25万 | 3.32% |
客户四 |
7952.16万 | 3.23% |
客户五 |
7745.82万 | 3.1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1.94亿 | 7.49% |
供应商二 |
1.76亿 | 6.79% |
供应商三 |
1.64亿 | 6.33% |
供应商四 |
1.49亿 | 5.75% |
供应商五 |
1.02亿 | 3.9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8433.14万 | 4.42% |
客户二 |
6060.53万 | 3.17% |
客户三 |
5571.61万 | 2.92% |
客户四 |
5361.84万 | 2.81% |
客户五 |
4480.46万 | 2.3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1.62亿 | 11.24% |
供应商二 |
1.47亿 | 10.20% |
供应商三 |
1.04亿 | 7.20% |
供应商四 |
9167.91万 | 6.35% |
供应商五 |
5627.81万 | 3.8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4777.06万 | 3.22% |
客户二 |
4387.39万 | 2.96% |
客户三 |
3830.51万 | 2.59% |
客户四 |
3445.18万 | 2.33% |
客户五 |
3431.77万 | 2.3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1.22亿 | 11.20% |
供应商二 |
9988.48万 | 9.20% |
供应商三 |
7141.05万 | 6.58% |
供应商四 |
5196.78万 | 4.79% |
供应商五 |
4992.41万 | 4.60%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5350.95万 | 3.93% |
客户二 |
5139.14万 | 3.78% |
客户三 |
4474.63万 | 3.29% |
客户四 |
4438.11万 | 3.26% |
客户五 |
4285.92万 | 3.1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1.15亿 | 13.07% |
供应商二 |
7876.46万 | 8.94% |
供应商三 |
6326.13万 | 7.18% |
供应商四 |
5233.01万 | 5.94% |
供应商五 |
4631.61万 | 5.26%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深度聚焦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光电新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绿色环保木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五大产业,是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完整体系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十三五”期间,国风新材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薄膜材料向功能化、高端化、环保化发展,从传统包装膜向高端包装膜和电子信息用膜材料方向发展。迈入“十四五”,公司抢抓发展窗口,乘着我国聚力发展战新产业和合肥市奋力打造“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新产业链的机遇,明确向新材料产业转型的战略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未来高质量发展。 (...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深度聚焦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光电新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绿色环保木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五大产业,是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完整体系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十三五”期间,国风新材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薄膜材料向功能化、高端化、环保化发展,从传统包装膜向高端包装膜和电子信息用膜材料方向发展。迈入“十四五”,公司抢抓发展窗口,乘着我国聚力发展战新产业和合肥市奋力打造“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新产业链的机遇,明确向新材料产业转型的战略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未来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产品及用途
报告期内,公司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薄膜)产品主要分为BOPP亮光系列、BOPP消光系列、BOPP热封系列、BOPP环保预涂膜系列等。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具有质轻、无毒、无臭、防潮、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印刷性能良好、透明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于中高端印刷包装、电子电器离型保护、建筑节能等领域。
公司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产品主要分为BOPET印刷及复合膜、BOPET热封膜、BOPET烫金转移基膜、BOPET电气绝缘薄膜、BOPET热转移色带用基膜、BOPET映射膜、新能源电池集流体复合膜等。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具有无毒、无味、透明度高、耐高温,耐穿刺,耐摩擦,易印刷,耐化学腐蚀,阻隔性、阻湿性良好等特点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广泛应用于印刷、复合、涂布、镀铝、热转移碳带、烫金转移、镭射、电气绝缘、医药包装、建筑等领域。
公司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集成电路、芯片柔性封装、5G通信、新能源汽车、电气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基于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驱动,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新应用不断涌现。公司目前已批量生产的聚酰亚胺薄膜主要产品为FCCL用聚酰亚胺黄色基膜、遮蔽用聚酰亚胺黑膜和聚酰亚胺碳基膜产品,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膜产品、透明聚酰亚胺薄膜(CPI)产品、柔性衬底聚酰亚胺浆料产品、光敏聚酰亚胺(PSPI)光刻胶产品处于在研阶段,产品种类逐步增多。
公司全资子公司芜湖国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要求的配套材料等,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产品;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国风木塑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新型绿色环保木塑材料,主要应用于户外设施、建筑装饰、室内家居、市政园林、旅游设施等领域。
(三)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生产,生产模式为订单式生产,即根据产品订单情况制订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2、原材料采购模式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聚酯切片和聚丙烯等都属于石油化工行业下游产品,公司均采用大型化工厂家产品,并选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功能母料。公司设立有供应链中心,对公司供应链进行全流程统一管理,原材料主要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市场价格和库存情况等多渠道自主采购。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制度及内部控制流程,并根据相关内控制度对各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具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
3、销售模式
目前,公司产品的销售模式主要以直销为主。主要产品薄膜材料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和国际知名公司的包装材料和电子信息用基材制造商,公司与客户群体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产品在客户中拥有良好的信誉。
(四)行业发展及公司所处的市场地位
近年来,中国普通包装薄膜行业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失衡状态,市场竞争激烈,传统包装膜材料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与层级不高问题,迫切需要提升自身产业层级。受宏观经济、上游原材料价格、行业产能及下游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影响,传统包装膜材料产业周期性明显。在公共卫生事件后受行业新增产能集中快速释放因素影响,市场需求低于预期,供需失衡矛盾凸显,行业经历了大幅波动的周期变化。随着薄膜材料在电子、光电、光伏等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未来薄膜材料发展趋势是向高端化、特殊化、功能化发展。另外随着我国新能源和环保行业的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也将有力地带动薄膜行业往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的耐温性能、优异的尺寸稳定性、良好的厚度均匀性和高机械强度等性能,在包括绝缘材料、挠性覆铜板以及消费电子、柔性显示、新能源、通信、芯片封装等多个领域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全球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随着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化,国内各行业均开始注重产业链安全问题,因各种“卡脖子”技术短板问题凸显,国内厂商相比以前对于产业链国产化倾向更加明显,产品试用积极性较之前提升显著,行业发展中心快速向国内转移,国产替代速度正在呈加速态势。
光学级聚酯基膜作为高端功能膜材料,产品附加值高,行业发展空间大,可广泛应用于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产业。随着新型显示、电子信息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光学级聚酯基膜产品的品质和性能不断提高,应用领域日益扩大。目前,我国高附加值或特殊用途产品用光学级聚酯基膜主要依赖进口,随着我国迈入“十四五”关键时期,国家关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及相关产业政策为光学级聚酯基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发附加值高的高性能薄膜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
公司二十余年专注于薄膜材料生产,积累了配方工艺、技术开发,以及设备驾驭和技术升级的能力与优势,具有进入高端产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公司着力深化产品结构调整与技术改造升级,加快战略转型升级,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打造开放式研发平台,全力打造省级原创技术策源地,提质发展现有五大产业,重点培育聚酰亚胺膜材料和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积极谋划新能源等未来产业,提升公司新材料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业绩驱动因素
2024年上半年,受薄膜行业景气度影响,供需失衡情况持续存在,导致公司产品价格及毛利下滑,经营效益较上年同期有较大下降。面对复杂经营局面,公司多管齐下,积极应对外部挑战:一是积极开拓外贸市场,提高战新产业占比。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外贸市场,积极参加境外专业展会,扩充外贸渠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销售占比提升明显;国风先基公司超薄聚酰亚胺薄膜增量明显,超厚聚酰亚胺膜新品实现批量生产,GB型聚酰亚胺黑膜产品规模在行业内占比有较大增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产业开辟安庆市场,扩充公司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销售渠道。二是持续加码资源投入,重点攻关推进技术创新。编制完成技术创新规划,全力打造省级原创技术策源地;聚酰亚胺覆铜基膜、COF封装用高强高模聚酰亚胺薄膜实现批量生产销售,高导热聚酰亚胺薄膜部分下游客户反馈试用效果良好,透明聚酰亚胺薄膜(CPI)样品已送往下游客户试用;国风木塑公司成功研发花园工具房和多种铝塑共挤产品并推向市场。三是强化机制改革与人才体系建设。调整组织架构,按照“大部制、宽流程、扁平化”原则,强化市场营销、战略投资等职能,合并整合相关部门成立供应链中心、证券发展部;编制完成人力资源规划,向子分公司延伸开展职业通道认证,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加大顶尖科研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专注于高端薄膜材料的研发与生产20余年,是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创新型企业,安徽省首批原创技术策源地重点企业,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速推进安徽省先进聚酰亚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开展博士后引进入站工作,引进PI化学线专业技术团队,与中科大联合推进先进聚酰亚胺材料研发与场景示范应用,与哈工大联合开展光学级功能聚酯原材料研发,推动与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利用国风新材料研究院打造开放式技术创新平台,持续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开发,持续提升在业内领先的技术优势。报告期内,共获授权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8项,3项新产品认定通过受理。截至报告期末,共获得授权专利434项,其中发明专利152项,5次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2、市场与品牌优势
公司拥有稳定的工厂类客户,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和服务,赢得了一大批国内外高端用户的青睐,国风品牌薄膜材料产品依靠多年的高品质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成为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旺旺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顶正包材有限公司,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安姆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德国LeonhardKurzStiftung&Co.KG,韩国ITWSPECIALTYFILM,LLC,法国ARMORS.A.S.等国内和国际知名公司的包装材料和电子信息用基材主供应商。聚酰亚胺薄膜投入市场后在较短时间内即完成客户认证,实现批量生产和销售,部分产品已通过下游客户进入部分市场主流品牌智能手机、电子设备产业链。公司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国外客户需求稳定,出口额在同行业名列前茅。公司产业发展与合肥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的“芯屏汽合”战略高度契合,公司将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机遇,深入结合合肥市产业发展布局,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加速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速度。
3、企业文化优势
公司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以过硬的政治领导力为统领,坚持党纪学习教育与“四个专项整治”一体推进;加强“五融”党建品牌建设,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弘扬国风正能量企业文化。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高执行力,深化“改突重”活动,倡导“清单法”闭环管理,持续推进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突破、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效能和工作业绩提升,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
公司薄膜业务属于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上游原材料价格、行业产能及下游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受行业新增产能集中快速释放因素影响,薄膜市场需求低于预期,供需失衡矛盾凸显,行业经历了大幅波动的周期变化。若未来由于行业周期性波动导致行业下行,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可能受到影响。公司将持续紧盯行业发展趋势,锚定战略性新兴材料转型方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新项目建设,推进公司整体战略转型升级落地,积极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
2、市场竞争风险
目前公司主要业务所处行业市场竞争较为剧烈,伴随市场产能的持续增长和规模化生产企业日趋增多,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可能对公司利润水平带来不利影响。针对此风险,公司将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与现有工艺改进,加大实施差异化、特种化和高端化的经营策略,并持续深化降本增效和精益生产管理,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提升精益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市场风险应对能力。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价格受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和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的大宗原材料价格变化,出现剧烈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影响。针对此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完善采购机制,加强对国内外宏观形势和原材料市场价格走势的数据分析和市场预判,优化原材料库存管理,灵活调整产品价格,削减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并保障原材料供应,进一步加强采购控制,降低采购成本。
4、新项目建设风险
公司在建项目均进行了认真的市场调查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对投资回报、投资回收期和销售收入均做出了审慎的测算和评估,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市场、政策、项目进度、竞争条件变化及技术更新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存在项目投资回报不达预期的风险。针对此风险,公司将全面调配资源,加快推进各项目工程建设,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力争缩短项目建设期,确保生产和市场的良好衔接,争取按期高效完成项目建设,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步伐,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