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生猪养殖与屠宰。
饲料、猪产业、禽产业、食品、商贸
饲料 、 猪产业 、 禽产业 、 食品 、 商贸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的生产、加工(限分支机构经营)(以上项目及期限以许可证为准)。(以下范围不含前置许可项目,后置许可项目凭许可证或审批文件经营)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牲畜的饲养;猪的饲养;家禽的饲养;商品批发与零售;进出口业;项目投资与管理(不得从事非法集资、吸收公众资金等金融活动);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10-31 | 2024-09-30 | 2024-08-31 | 2024-07-31 | 2024-06-30 |
---|---|---|---|---|---|
生猪销售收入(元) | 20.81亿 | 22.92亿 | 24.86亿 | 23.91亿 | 23.14亿 |
生猪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 | -11.11 | -0.78 | 10.15 | 16.12 | 18.42 |
生猪销售收入环比增长率(%) | -9.21 | -7.80 | 3.97 | 3.33 | 10.30 |
销量:生猪(头) | 125.34万 | 119.24万 | 127.75万 | 126.20万 | 128.65万 |
销售价格:商品猪价格(元/公斤) | 17.37 | 18.81 | 20.13 | 18.80 | 18.07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52.36亿 | 3.70% |
客户二 |
7.92亿 | 0.56% |
客户三 |
7.12亿 | 0.50% |
客户五 |
5.57亿 | 0.39% |
客户四 |
5.38亿 | 0.3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94.70亿 | 6.36% |
供应商二 |
53.41亿 | 3.59% |
供应商三 |
41.58亿 | 2.79% |
供应商四 |
29.66亿 | 1.99% |
供应商五 |
28.62亿 | 1.92%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成都天府乡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24.29亿 | 1.72% |
上海六和勤强食品有限公司 |
7.47亿 | 0.53% |
东莞穗丰粮食集团有限公司 |
6.94亿 | 0.49% |
华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6.33亿 | 0.45% |
蚌埠天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
5.08亿 | 0.3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
71.87亿 | 4.84% |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55.38亿 | 3.73% |
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42.55亿 | 2.86% |
四川新希望贸易有限公司 |
26.69亿 | 1.80% |
山东泰山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 |
25.66亿 | 1.7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华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10.29亿 | 0.81% |
山东龙大美食股份有限公司 |
8.23亿 | 0.65% |
上海六和勤强食品有限公司 |
7.15亿 | 0.57% |
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4.93亿 | 0.39% |
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 |
4.43亿 | 0.3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
97.29亿 | 7.48% |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54.70亿 | 4.21% |
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34.94亿 | 2.69% |
山东泰山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 |
27.25亿 | 2.10% |
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
18.26亿 | 1.40%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华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10.73亿 | 0.98% |
山东龙大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10.19亿 | 0.93% |
上海六和勤强食品有限公司 |
7.04亿 | 0.64% |
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5.43亿 | 0.49% |
河北灵熙食品有限公司 |
3.22亿 | 0.2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31.32亿 | 3.11% |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23.68亿 | 2.35%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
22.85亿 | 2.27% |
山东泰山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 |
15.77亿 | 1.56% |
泰安市国友粮食储备有限公司 |
14.76亿 | 1.4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上海六和勤强食品有限公司 |
6.62亿 | 0.81% |
山东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5.62亿 | 0.68% |
华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3.11亿 | 0.38% |
安徽华英新塘羽绒有限公司 |
2.76亿 | 0.34% |
安徽新桥羽绒有限公司 |
2.69亿 | 0.3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
20.84亿 | 2.72% |
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19.51亿 | 2.54% |
山东泰山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 |
13.19亿 | 1.72% |
山东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9.09亿 | 1.18% |
泰安市东岳粮食储备有限公司 |
6.46亿 | 0.84%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饲料业务 公司的饲料业务中,根据营养成分的分类,既有预混料与浓缩料,也有配合料。其中,预混料与浓缩料既对内部的配合料工厂供应,也对外部市场销售。外部客户包含其他饲料企业,或具备一定原料采购、配方及生产能力的经销商,由它们在公司预混料基础上生产出配合料,再以其自有品牌或无品牌转卖给其他养殖户;也包括具备上述能力,但生产配合料自用的大型养殖场。而根据饲喂动物分类,公司产品也覆盖了禽料、猪料、水产料与反刍料等几乎所有料种。 由于公司下游还有生猪养殖业务,所以公司生产的猪料,除向外部市场销售外,也供下游的合同养殖户、内部养殖场使用。公司生产的水产料、反刍...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饲料业务
公司的饲料业务中,根据营养成分的分类,既有预混料与浓缩料,也有配合料。其中,预混料与浓缩料既对内部的配合料工厂供应,也对外部市场销售。外部客户包含其他饲料企业,或具备一定原料采购、配方及生产能力的经销商,由它们在公司预混料基础上生产出配合料,再以其自有品牌或无品牌转卖给其他养殖户;也包括具备上述能力,但生产配合料自用的大型养殖场。而根据饲喂动物分类,公司产品也覆盖了禽料、猪料、水产料与反刍料等几乎所有料种。
由于公司下游还有生猪养殖业务,所以公司生产的猪料,除向外部市场销售外,也供下游的合同养殖户、内部养殖场使用。公司生产的水产料、反刍料一直都是向外部市场销售。而在公司把白羽肉禽板块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并转让了控股权之后,禽料也几乎全部变成外销料。在下游的销售中,公司抓住近年来养殖环节规模化程度提高的契机,增大面向规模场、养殖企业的直供销售,但同时对经销商环节仍然给予高度重视,以保持对广大中小养殖户的充分覆盖。
作为40余年来的核心主业,公司的饲料业务在国内饲料行业多年保持规模第一。2023年公司内外销饲料销量合计达2,876万吨,相当于全国总产量的8.9%,总量比2022年略有增加;其中禽料1,522万吨,相当于全国总产量的11.9%,在行业中排第一;猪料1,113万吨,相当于全国总产量的7.4%,位列行业前三,水产料171万吨,相当于全国总产量的7.3%,位列行业前三;反刍料50万吨,约合全国总量的3%,也处于行业前列。
除了在国内饲料行业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公司也在1999年代表中国饲料企业率先“出海”,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家海外饲料公司,至今已经在海外市场深耕近四分之一个世纪,在15个国家和地区经营着60多家分子公司。尤其在东南亚的饲料市场,公司成为一支重要的中国力量。在公司重点布局的海外核心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公司饲料销量都已进入其本国的前四名。
(二)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
公司从2016年开始大力发展养猪业务。2019-2020年,为了抓住重大生猪疫病爆发之后的机遇期,响应国家稳产保供号召,公司大幅增加养猪投入,使养猪产能和生猪出栏快速增长。进入2021年后,公司养猪业务转入稳健运营阶段。2022年全年生猪出栏数达到1462万头,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1768万头,稳居全国第三。2023年,公司把食品深加工板块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转让了控股权之后,将生猪屠宰板块划归猪产业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养殖与屠宰的上下游协同。
1、公司在生猪养殖环节的模式
在种猪繁育环节上,公司现已建立起以海波尔外三元杂交为主、PIC五元配套系为辅的双系“金字塔”育种体系,根据国内南北方市场的差异,选择适合区域市场的猪种。同时,在近年来生猪疫病高发的背景下,公司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还进一步建立了回交育种体系,增加生产种猪的供给和调节能力,提升公司在应对生猪疫病和极端行情时的经营稳定性与快速响应能力。经过2021年以来的稳定运营,公司逐步扭转前些年规模快速扩张之后的阶段性退步局面,各方面生产指标逐步改善提升,在2023年末,公司母猪生产的平均PSY已经恢复并保持在25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商品代育肥环节上,公司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项目的具体条件逐步配套建设育肥场。现阶段,公司仍以“公司+农户”合作养殖为主,一体化自养为辅,2024年上半年,公司一体化自养与合作放养的存栏量比例约为3:7。随着公司自育肥管理能力、人才培养的提升,今后一体化自养的占比将逐步提升,未来将实现“公司+农户”和一体化自养两种模式更加均衡发展的布局。
2、合作放养育肥的职责分工
在合作放养育肥中,公司与农户各自投入不同的生产要素,承担不同的职责分工,也分担不同的收益与风险。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公司负责仔猪、饲料、兽药、疫苗等方面的投入,农户提供猪舍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另外需要支付养殖押金,并负担育肥场的自雇人工、水、电、燃料费用;在职责分工方面,公司负责仔猪供应、饲料供应、疫病治疗、养殖技术指导、回收销售等环节,养殖户负责日常的饲喂、清洁及生物安全防控;在收益与风险方面,公司承担市场价格风险和享受机会利润,养户不承担市场风险也不享受机会利润,收益相对稳定,与市场行情关联度较小,但与其养殖成绩紧密相关。此外,从公司角度,也会存在农户不遵守合同或公司指导,私自卖猪或私自用药的风险,但随着近年来合作放养规模越来越大,合作年限越来越长,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农户将承担巨大的失信风险,且公司也要没收养殖押金,并可将违约行为诉诸法律,因此这类违约行为在现实中发生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3、合作放养育肥的定价与结算
当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放养育肥合同时,首先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形成一个基础单价,该基础单价会在回收结算时根据市场最新变化适当浮动。当育肥猪达到可出栏的体重时,对其进行称重,由基础单价乘以均重形成基础价格,再根据具体猪只的重量是否超出或不达理想体重区间、上市率(即成活率)、正品率、喂养天数、总增重、全程料肉比、日均增重、超标耗用饲料等生产指标,对结算价格进行调整,得到最终的代养费。
4、合作农户的数量、结构及其变化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在养肥猪投放存栏的合作放养农户为1499户,较2023年6月末减少21%。养户平均规模与2023年6月末基本持平。从养殖存栏规模的结构看,1000头以下的农户数占比8%,较同期降低1.1个百分点;1001-3000头之间的农户数约占比58%,较同期提升了1.9个百分点;3001-5000头以上的农户约占22%,较同期提升了1.8个百分点;5001头以上的农户约占12%,较同期降低2.6个百分点。
从农户区域分布的结构看,根据农业部重大生猪疫病防控的五大区划分,北部区农户数约占10%,较同期基本持平;东部区农户数约占22%,较同期降低2.2个百分点;西北区农户数约占9%,较同期降低1.6个百分点;西南区农户数约占12%,较同期降低8.9个百分点;中南区农户数约占47%,较同期提升12.9个百分点。
5、公司在生猪屠宰环节的模式
在生猪屠宰环节,公司根据上游养殖环节在不同区域的布局规模情况,在北京、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做了部分的屠宰产能配套。从养殖环节看,在有屠宰配套的区域,公司出栏肥猪都会优先向内部屠宰厂送宰,在无屠宰配套的区域则都向外部销售。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养殖与外部屠宰企业的直销对接力度,但在当前行业发展情况下,仍有很多区域需要向猪贩子进行销售。从屠宰环节看,公司每年所屠宰生猪的约70%都来自于自己养殖场的出栏肥猪,其余部分来自于市场上收购的其他养殖场的肥猪。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在饲料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
1、最大规模带来强大的议价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规模是饲料行业最核心的竞争要素之一。公司饲料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产量位于全国前列,饲料生产销售现已覆盖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行业领先的产、销量,广泛覆盖的市场区域,使公司有实力对接处于同等量级的国内外粮商巨头与大型渠道、其他相关行业的领先企业、各级地方政府,利用规模优势带来较强的议价能力、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
2、供应链管理能力带来领先的原料成本。近年来原料行情波动剧烈,公司在原料采购方面专门设置了供应链管理部,各采购组设置区域BP聚焦相应品类,承担区域市场研究、采购业务、经营支持等工作。通过集中管理全产业饲料原料采购业务和物流业务,释放规模优势带来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多家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再辅以专业的行业研究与行情洞察能力,构建了原料成本领先、高效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3、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全方位客户服务能力。公司积极为客户对接主要养殖品类的苗种、动保资源,自建多个动保检测实验室,为客户提供生物安全、动物综合营养等多方面的支持。在融资方面,依托公司的平台优势,积极为客户对接多种融资产品,有效缓解了养殖户资金紧张的问题,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更多便利。特别在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集中化程度提高,下游集团化养殖企业也产生了更加综合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客户服务能力变得更加重要。公司养殖业务也帮助强化了饲料业务的服务能力。公司养猪业务从人才培养、规模场服务和养殖SOP共享三个方面对饲料业务进行全面支持。
4、持续提升的精细化技术研发能力。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针对各品类的养殖区域差异和生长阶段营养差异进行精细化研发,不断迭代推出满足养殖客户差异化需求的产品。同时继续开展原料替代技术研究,对配方成本不断优化,扩大利润空间。
5、二十余年深耕积累的海外市场竞争力。公司于1999年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家海外饲料公司,至今已经在海外市场深耕近四分之一个世纪,在15个国家和地区经营着60多家分子公司。尤其在东南亚的饲料市场,公司成为一支重要的中国力量。在公司重点布局的海外核心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公司饲料销量都已进入其本国的前四名。凭借着卓越的饲料产品力、优质的配套服务、产业上下游种苗和动保等领域的协同、稳定的经销商合作网络和直销客户群,新希望品牌在各个东道国市场都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
(二)公司在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
1、总体均衡且靠近主销区的产能布局。根据农业部重大生猪疫病防控的大区划分,公司养猪产能较为均衡地分布在五个大区,在每个大区都有1-2个省份作为布局重点,且这些省份都属于或围绕着该大区内人口、经济、消费的核心区域。均衡的产能布局可以帮助公司分散风险,避免特定时期里个别区域因动物疫病、自然灾害、极端行情而给公司整体造成较大的损失。
2、逐步完善的“金字塔+回交”双种猪体系。公司过去的种猪体系以“金字塔”体系为主,目前运营中猪场的绝大部分也都按照金字塔配置要求建设了祖代线并建立了祖代猪群,其他的独立父母代场也有体系内祖代场负责后备父母代猪的供应。随着这些祖代线的逐步满负荷,金字塔体系的逐步完善,将有助于这些猪场今后持续稳定的满负荷生产。同时,鉴于近年来动物疫病频发的行业现状,公司也积极借鉴行业最佳实践,从2023年中开始加大力度建立了猪产业统一管理调配的回交猪生产和管理体系,增加生产种猪的供给能力和调节能力,提升公司在应对动物疫病和极端行情冲击时的稳定性和经营调节的灵活性。
3、基于自主知识产权选育算法的核心种群培育能力。对于祖代猪、曾祖代猪等核心群种猪,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和生产管理软件秀杰和普(HUGE-HOPE)。该软件与传统育种软件相比,可实现6个生长性状+6个繁殖性状的育种值运算,增加了多个重要经济性状,且运算能力及运算效率都优于当前市面已有育种值计算软件。公司自研的选配软件也实现了用算法替代人工的智能选配模式,可由系统高效生成更精准的选配方案。公司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上,也已经积累了上万头基因测序数据,在全基因组应用上,自研了系谱矫正与重构、品种品系鉴定等应用。以上技术进步都为公司核心种猪群的全网络化联合育种打下坚实基础。
4、与饲料业务协同的原料采购与配方研发能力。在饲料原料采购上,猪产业饲料供应部与饲料BU供应链管理部共同形成总部集采+区域集采的采购模式。大宗与重点原料由供应链管理部负责集采,猪产业各子公司重点负责地产原料采购。在营养配方上,公司近年来对猪产业和饲料产业的营养研发与技术应用体系紧密协同进行了统筹整合,在饲料研究院旗下增设自用猪料技术应用所,整体负责营养与饲料技术研发、配方模型管理、饲喂程序的制定、配方优化与动态调整;而猪产业营养部积极参与配方优化与动态调整,但更侧重于营养转化的现场管理。
5、持续加强的“数智养殖”全产业链体系。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从2021年开始推动的计划运营管控系统日渐完善,该系统从三大部分着手——养殖现场部分(养殖任务、环控管理、视频监控、巡场管理等),猪场管理部分(异常报警、任务提醒、饲料管理、药品管理、死淘合规等),及公司管控部分(实时监控预警、全程追溯、计划管理、数据分析、绩效考核等),对从种猪端到育肥端的全过程动态管控,实现各个生产环节标准的统一,促进生产动作的有效执行。在数字化培训方面,公司依托“新希望学苑”线上平台,针对产业一线工人开发并上线了养猪生产、生物安全、兽医技能SOP短视频和微课,同时匹配了岗位认证项目,提高一线工人的岗位匹配度和稳定性,提升生产效率。
6、在多个区域具备较强的养宰联动能力及生鲜猪肉品牌认同度:在2023年完成重大战略调整之后,公司仍然保留了生猪屠宰业务并将其整合进猪产业事业群,以更好地保障养宰联动。公司目前在北京、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都形成了养猪与屠宰的产能配套。公司在部分区域,根据下游屠宰环节面对的新兴消费需求,在上游养殖环节匹配、定制了黑猪、无抗猪等特色猪群养殖。同时,屠宰环节也可以代表市场需求,对养殖环节的出栏肥猪品相与过程管理,及时反馈改善提升建议,帮助上游养殖环节提升出品质量。在猪肉品牌方面,“千喜鹤”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指定供应商,公司在2022年又推出生鲜高端黑猪品牌“知初”,目前都得到业界客户、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同。
(三)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与整体资信带来的抗风险能力
公司从上游饲料、到中游生猪养殖、再到下游生猪屠宰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公司分散经营压力、对冲行情风险。例如,猪价处于低位时,往往意味着养殖规模较大,在上游可以给饲料带来更大销量,在下游也使生猪屠宰收购价格降低、生产负荷率高、有利于费用降低。饲料业务高周转的特点,也可以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供应。
同时,公司创业至今40余年一直保持稳健经营,享有较好的社会声誉与口碑。公司目前资金储备充足,众多大型金融机构对公司的支持力度不减,公司现有各类金融机构授信近千亿元,且整体用信比率不到70%,尚有较大提款空间。公司长期保持高水平的信用等级,企业信誉及市场认可度高,融资实力强,帮助公司在行业低谷期获得稳定的、低成本的续贷支持,为公司实现穿越周期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动物疫病及自然灾害风险
动物疫病是畜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疫病发生带来的风险包括两类,一是疫病的发生将有可能导致养殖动物死亡,直接导致产量降低、成本上升和价格下降;二是动物疫病的大规模发生与流行,易影响消费者心理,导致市场需求萎缩,也对饲料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影响。例如,在2018年中在国内首次爆发的重大生猪疫病,给全行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尽管行业在2019-2020年初步摸索出综合性生物安全防控结合精准剔除的防控与处置办法,但在2020年底和2021年初的冬春之交,重大生猪疫病又发生了弱毒化的变异,使其变得传播渠道更多、潜伏时间更长、发现与剔除难度更大。近年来,重大生猪疫病已经逐渐常态化,特别是每年冬季与初春气温较低时,在我国北方地区造成的影响尤其严重。
自然灾害风险方面,饲料、屠宰与种植、畜禽养殖业紧密关联,因此,气温反常、干旱、洪涝、地震、冰雹、雪灾等自然灾害均会对行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公司生产区域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生产设施或设备的重大损坏,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也会推动部分饲料原料、肉类价格上涨。例如,2024年夏天,我国南方多地遭遇了强降雨并引发洪涝灾害,对产业链上的种植、养殖等多个环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除了造成农作物受灾,对饲料原料价格和质量产生冲击,也对生猪养殖的疫病防控带来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在应对动物疫病方面,公司所建设的养殖场都是规范化、标准化养殖场,配备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能够较好地防范和控制疫病风险。通过多年经验积累,公司也总结出了一系列应对重大动物疫病的方法和措施,来消除各种动物疫病的影响。从2014年开始,公司通过在各区域建立动保实验室,打造全国动保体系,实时进行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预警,指导技术人员更好地服务于自营养殖场与外部养殖户。特别地,针对2018年爆发的重大生猪疫病,公司制定了全方位的防控措施,包含了现有的自营猪场与农户合作育肥场、猪料生产厂、内部动保实验室等多个环节的防控措施,从动物营养的源头开始做好防控。同时积极参加行业交流,与同行企业共同探索更有效的防控方法,使公司的生物安全防范体系、生猪生产指标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2020年底到2021年初,在北方多个省份爆发的新一轮弱毒生猪疫病,在爆发初期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公司持续总结经验,升级防控及净化方法,包括全群血清双抗双筛、热成像仪应用、物资静置减毒消毒等;并对防控流程持续优化,在做好防控的同时也确保快速恢复正常生产,同时降低不必要的防控成本。
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由于公司各项业务在国内外有较为广泛的布局,特定区域发生自然灾害也不会对公司整体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特别对于南方暴雨洪灾,由于近年来多次发生,公司也积累了充足的经验,建立了成熟的应急预案,常年储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在进入汛期后可以灵活引导农户调整生产计划,一起做好减灾救灾。同时,公司还能够利用全国布局优势,及时有效地跨区域调配资金、原材料、设备、人员等尽快恢复生产,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二、饲料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饲料原料成本通常占饲料总成本的90%以上。在过去,饲料业务占公司营收的比重较大,但由于饲料行业通常采用成本加价法的定价方式,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还可以部分向下游养殖环节传导,缓解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但随着生猪养殖业务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较大,原料价格上涨对公司整体经营成本的影响有所增大。
饲料原料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自2020年以来,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际贸易关系、各国主粮产区收成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波动。2024年上半年,由于供给端国外大豆丰收和需求端国内养殖业去产能等多重因素影响,原料价格下降。但随着生猪价格的上涨,养殖户信心增强,对原料的需求回升。同时,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问题仍未解决,对全球粮食贸易持续产生影响,均将进一步影响原料价格波动。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饲料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上具备规模优势和一定的话语权。2020年开始,公司加大了套期保值工具的应用来控制原料价格波动风险。2021年,公司进一步加强全产业原料采购的集中管理,通过保税加工等方式,降低饲料耗用成本。2023年以来,公司积极开展进口低价原料采购和小麦、高粱、糙米等替代原料采购工作,不断优化原料成本。公司目前已经与多家国内外优秀原料供应商建立起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积极挖掘国内外优质优价的、安全的本土原料,打通国内外的原料供应网络,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供应链融资,优化采购成本及相关财务费用。
三、畜禽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的饲料面向下游畜禽养殖进行销售,畜禽价格波动会影响养殖环节的盈利,并逐步向上游传导,影响饲料环节的销量与利润空间。在此基础上,随着近年来公司养猪业务迅速发展,2023年生猪外销量已经达到1768万头,使得养猪业务在公司整体营收与利润中的占比贡献更大,生猪价格将会更直接、也更明显地影响到公司的营收与利润水平。
2023年,由于供给长期过剩难以去化,加之下游消费恢复缓慢,国内生猪价格全年低迷,均价仅在15元/公斤左右,为2020年以来最低的一年。2024年二季度开始,生猪价格止跌回升。
风险应对措施:畜禽价格波动是经济运行的自然规律,价格下行过程本身也是行业里优胜劣汰、部分参与者退出的过程。当部分参与者退出,总供给量下降,价格重新上行的时候,坚持下来的公司就可能获得比之前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更高的回报。公司近年来在猪产业上已经全面转入稳健运营阶段,通过多方面举措提升内部管理能力,逐步改善生产经营效率、降低养殖成本,持续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与大部分农牧企业不同,公司在养殖的下游环节拥有屠宰加工业务、在养殖的上游环节拥有饲料业务,正好平抑养殖环节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帮助公司在下行阶段降低经营风险,增加上行阶段收获回报的确定性。
四、环保政策影响
近年来,国家、社会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持续出台。2014年中国开始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2018年开始,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开展多次“回头看”,各地对养殖场污染排查力度加大,一些养殖户因棚舍设备不达环保标准或废水超标渗排等原因被责令停产、修复环境或关闭取缔。在2020年重大生猪疫病造成国内生猪供应大幅紧缺的背景下,各地政府为了促进生猪复产保供,阶段性地放宽了养殖场建设的环保要求。但在2021年以后,随着生猪产能逐步恢复到正常区间,养殖相关的环保政策再度回到较为严格的态势。这些环保政策压力将强制一些环保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场退出市场,使养殖量缩减,会给公司饲料业务增长和屠宰业务收购生猪带来一定影响,也会使公司投资建设养殖产能增加更多的成本。但从长远看,由于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的退出,将使继续留在行业内的优秀生产者获得更好的盈利能力,对全行业仍有积极意义。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针对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一方面全力掌握存量,通过转换饲料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化配套与综合服务的优势,加强与符合环保标准的大中型养殖场和养殖户的合作。在养殖新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把生态、环保、高效、安全作为项目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帮助养殖户改造、建设符合更高环保标准要求的棚舍,提升养殖效益,积极带动国内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增量,借助公司在全国范围的已有业务布局,在环境适宜区域通过新建、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新的畜禽养殖基地,确保公司的养殖资源稳定。
五、汇率波动风险
当前饲料生产的原料全球化采购程度越来越深,玉米、大豆、乳清粉、鱼粉、DDGS等国外供应为主的饲料原料的采购,受到汇率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公司在国外业务规模的扩大,在对外投资与国外经营中,涉及的跨境资金往来与结算额度也越来越大,也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地缘政治及外汇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使得公司开展海外业务中的个别东道国货币经历了大幅的波动,其本币对美元汇率剧烈下降,叠加美元加息趋势,对公司的外汇管理和经营难度形成了较大的挑战。
风险应对措施:为应对日益扩大的海外原料采购与投资经营需要,公司以新加坡公司为基础,打造国外商贸中心与投融资中心,积极开展国际性原料集中采购、国外直接融资、供应链金融、外汇风险管理、资金管理与原料采购风险管理,减少国外业务资金往来所受到的汇率波动影响。在近年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加大、汇率波动剧烈的背景下,公司加大力度提升汇率预测和资金管理能力,持续关注美联储加息动态,通过套保等手段和工具保障资金价值。同时,公司也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我国政府驻外机构、东道国政府的紧密联系与沟通,动态分析东道国本币汇率的走势,做好资金安排,缓解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4年上半年,国内农牧行业从低谷逐步走出开始好转。虽然在消费端形势总体稳定,但在供给侧,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从去年开始持续减少,也逐步传导到生猪出栏量的持续减少,推动生猪价格在进入2季度之后出现了明显上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得到改善。公司稳步推动运营管理转型,夯实管理基础,持续提效降本,改善盈利能力;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战略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多渠道灵活融资,做好资金管控,持续优化组织体系。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公司2024年上半年整体经营表现优于去年,实现了同比大幅减亏,在二季度也实现了单季度盈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5.77亿元,同比减少198.76亿元,降幅为28.62%,营收下降主要是由于去年底转让了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板块的控股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7亿元,同比减亏17.65亿元,减亏幅度为59.18%。
(一)饲料业务
2024年上半年,随着前期生猪产能及存栏量从高位开始去化,给国内猪料销售带来一定压力。但原料市场价格下行有助于饲料生产成本改善。同时,猪价回暖上涨使养殖环节盈利改善,也有助于饲料环节盈利能力的恢复。公司针对饲料业务做出战略升级,并继续在原料采购、配方研发、营销转型等方面改善提升,保障饲料业务在行业低谷的反转期稳住阵脚,为后续再度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1、战略升级:基于外部行业环境变化,匹配市场发展需求,公司将饲料业务战略进一步明确为有效规模提升下的专业化,扩销量与专业化并驾齐驱,并通过修炼内功,进一步夯实基础能力,以实现规模驱动、客户为先、品质至上、激活团队的目标。
2、原料采购:公司持续优化在饲料BU、大区、片区及分子公司之间的三级采购机制。通过供应商分级管理,利用战略供应商和潜力供应商各自优势,全面支持公司经营;强化采购过程管理,实行采购流程线上化,全面推广线上寻源比价,拉通各个物料、各个经营单元间供应商资源,科学调度饲料原料,大幅度提高原料周转效率;基于与供应商的长期良好关系和友好沟通,合理管控原料预付款,扩大供应链融资工具,提高融资支付比例等多种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饲料业务稳定发展。
3、配方研发:结合饲料BU、大区、片区及分子公司的三层运行体系,结合各大区重点产品,促进配方能力拉齐。由饲料研究院各技术线路、研究所牵头配方梳理工作,各区域分析产品定位及原料特色,分享营养设计、原料方案及产品表现,线路专家支持方案优化。例如,在北方多个区域结合猪周期阶段特点,加强猪浓缩料推广,南方各区域主导水产料配方升级。此外,大区层面技术部加强竞品项目动态跟踪,为自身产品优化引入更多外部借鉴,饲料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推进研发成果转化。
4、营销转型:针对猪料下游客户规模化水平逐步提升的特点,通过外部引进人才、内部借助猪产业资源开展培训认证的方式,充实销售服务队伍,提升面向规模养殖客户的服务能力,助力猪料客户开发与维护。
报告期内,公司饲料销量合计达1238万吨,其中外销料销量991万吨。其中,禽料销量为710万吨;猪料销量为429万吨,其中外销猪料销量为196万吨;水产料销量为68万吨;反刍料销量为2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28.86亿元。
(二)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
2024年一季度猪价延续了上一年的低迷走势,二季度开始猪价逐渐上行,再加上公司养猪业务通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生产指标、降低生产成本,使得公司养猪业务走出低迷,在二季度实现盈利。
1、场线改造:在2023年底和2024年初,针对近年来重大生猪疾病每年冬天在北方常态化发生,给公司北方部分场线多次造成影响的问题,公司果断启动在疾病高发区域的场线改造工作,并重点关注正压通风改造。截至目前,已经基本按计划完成。除了自营场线的改造外,公司还同时推动放养合作户育肥场的正压通风改造,该项工作在上半年也完成了既定计划,仍有部分农户的育肥场改造将在三季度完成。通过硬件改造升级,并结合环节监测、生物安全、应急处理等其他防疫措施的流程优化,公司为今年冬季的防疫工作做好准备,将有助于提高猪群健康水平,降低成本。
2、生产管理: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种猪环节重点关注优化后备猪配种管理与妊娠母猪饲喂管理,前者使后备猪转固日龄持续降低,在2024年上半年末已逼近210天,较去年底降低了30多天,并助力后备转固成本的降低;后者使妊娠母猪的饲喂更加精准,减少饲料浪费,2024年上半年日均饲喂量的平均水平相比去年同期降低了近18%,助力仔猪断奶成本的降低。在育肥猪环节,在猪价回暖上升的背景下,重点关注放养户风险管控,加强内控部门核查,使代养费异常结算比例明显降低。各方面生产指标和成本数据持续优化,相比2023年底和2024年初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提升。在2024上半年末,窝均断奶数提高到11.1头,较去年底增加0.3头;PSY达到25.2,较去年底提高1.7头;断奶成本降至280元/头以下,较去年底下降60元/头左右;育肥猪成活率达到91%;料肉比降至2.64,较去年底下降0.06;母猪转固成本降至2300元/头以下,较去年底下降约400元/头。
3、种猪体系:公司于去年年中启动的回交猪生产和管理体系建设,在2024年上半年已基本完成,由猪产业事业群统一管理调度度的回交池后备池已经稳定在合理规模,公司的“金字塔+回交”双种猪体系日趋完善。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做好优质纯种母猪与优质二元母猪的更替,为后续扩繁群生产指标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公司重点关注公猪管理体系的提升,逐步替换优质公猪,优化公猪精液管理,提升精液使用效率,2024年上半年精液成本相比去年同期降低近50%,通过高效利用还降低了公猪站数量,2024年上半年末公猪站数量相比去年底减少了近35%。
4、数字化建设:2024年上半年,公司着力推动了放养料塔联网项目和无针注射联网项目。前者通过料塔称重联网模块及自研的数字化平台,可以在实现饲喂数据自动采集、猪只健康水平辅助判断、异常下料预警提示等功能,目前已有超过600余户养户接入后台数据。后者通过引入无针注射设备,以皮内注射免疫的方式,在保证免疫效果的前提下,实现疫苗用量及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并结合联网功能和数字化免疫平台,实现免疫过程从计划到执行跟踪的有效管理。报告期内,公司共销售仔猪139万头,肥猪730万头,合计869万头,实现营业收入118.01亿元(因涉及到向内部屠宰厂销售产生抵减,与每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中的累计销售收入相比较小);共屠宰生猪121万头,实现营业收入28.72亿元。猪产业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46.73亿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