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液压气动密封件,汽车非轮胎橡胶制品(制动,减震除外)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汽车零部件

  • 产品名称:

    智能底盘-空悬系统 、 智能底盘-轻量化业务 、 智能底盘-橡胶业务 、 冷却系统 、 密封系统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汽车零部件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密封件制造;密封件销售;橡胶制品制造;橡胶制品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机械设备租赁;信息系统集成服务(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1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新能源领域业务营业收入(元) 33.40亿 - - - -
订单数量:热管理系统业务(元) 56.00亿 - - - -
订单数量:轻量化业务(元) 46.00亿 - - - -
产量:橡胶制品(件) - 61.87亿 - - -
销量:橡胶制品(件) - 62.34亿 - - -
橡胶制品产量(件) - - 63.13亿 56.82亿 53.73亿
橡胶制品销量(件) - - 60.13亿 54.49亿 54.53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6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2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89亿 5.74%
第二名
8.64亿 5.01%
第三名
6.61亿 3.83%
第四名
6.17亿 3.58%
第五名
5.30亿 3.0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5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2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2亿 3.16%
第二名
2.19亿 2.37%
第三名
1.22亿 1.32%
第四名
1.18亿 1.28%
第五名
1.06亿 1.1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9.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8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22亿 5.54%
第二名
6.15亿 4.14%
第三名
5.81亿 3.91%
第四名
4.74亿 3.19%
第五名
4.49亿 3.0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3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57%
  • 单位1
  • 单位2
  • 单位3
  • 单位4
  • 单位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单位1
2.70亿 3.52%
单位2
2.19亿 2.85%
单位3
9034.60万 1.18%
单位4
7777.90万 1.01%
单位5
7770.73万 1.0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0.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6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73亿 4.56%
第二名
4.05亿 3.22%
第三名
4.00亿 3.18%
第四名
3.64亿 2.90%
第五名
3.48亿 2.7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8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9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21亿 3.40%
第二名
1.47亿 2.26%
第三名
7660.04万 1.18%
第四名
6884.26万 1.06%
第五名
6715.91万 1.0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0.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6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59亿 5.71%
第二名
4.68亿 4.06%
第三名
3.19亿 2.76%
第四名
3.08亿 2.67%
第五名
2.87亿 2.4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0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5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67亿 2.80%
第二名
1.35亿 2.27%
第三名
7290.26万 1.22%
第四名
6770.75万 1.13%
第五名
6590.68万 1.1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4.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6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16亿 6.12%
第二名
5.03亿 4.30%
第三名
4.50亿 3.84%
第四名
3.86亿 3.30%
第五名
3.63亿 3.1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4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9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15亿 3.55%
第二名
1.19亿 1.97%
第三名
7466.99万 1.23%
第四名
7059.97万 1.17%
第五名
6072.05万 1.00%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持续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提升,进一步对海外企业进行费用优化等一系列举措,增加了海外业务恢复的速度及确定性;通过不断的管理提升,国内外业务保持持续向好的成长态势,公司整体利润逐步提升。在与海外企业多年磨合的基础上,公司逐步强化管理输出和文化输出战略,从区域化管理提升到模块化管理,加强海外企业的成本管控,推进业务整合和市场拓展,同时发挥中国工程师红利的优势,进一步加快技术吸收和创新。公司在维持传统业务稳增长的同时,持续推动空气悬挂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增量业务的落地成长,目前增量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将继续围绕智能底盘系统核心战...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持续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提升,进一步对海外企业进行费用优化等一系列举措,增加了海外业务恢复的速度及确定性;通过不断的管理提升,国内外业务保持持续向好的成长态势,公司整体利润逐步提升。在与海外企业多年磨合的基础上,公司逐步强化管理输出和文化输出战略,从区域化管理提升到模块化管理,加强海外企业的成本管控,推进业务整合和市场拓展,同时发挥中国工程师红利的优势,进一步加快技术吸收和创新。公司在维持传统业务稳增长的同时,持续推动空气悬挂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增量业务的落地成长,目前增量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将继续围绕智能底盘系统核心战略目标,推动公司业务向智能化迈进。公司继续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100强”(名列第89位)。
  (一)智能底盘系统业务-空气悬挂系统
  (1)产品介绍
  与传统钢制汽车悬挂系统相比较,空气悬挂具有很多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弹簧的弹性系数也就是弹簧的软硬能根据需要自动调节。根据路况的不同以及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行车电脑会判断出车身高度变化,再控制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阀门,使弹簧自动压缩或伸长,从而降低或升高底盘离地间隙,以增加高速车身稳定性或复杂路况的通过性。空气悬挂系统使一辆汽车既有轿车的舒适性,又有了兼顾越野车的操纵性能。空气悬架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控制单元、多系统传感器、空气弹簧、减震器等。
  (2)未来市场潜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新能源车智能化的诉求、同时底盘保护空气悬架系统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由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纯燃油车,空气悬挂系统已经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平台的主流配置。
  领先的语音智能系统、智能空气悬挂系统以及卓越的自动驾驶功能等都是目前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特斯拉和蔚来、理想、小鹏等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也都搭载了空气悬挂系统等这些科技、智能功能。伴随着空气悬挂系统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车主对空悬产品极致体验的认可度的提升,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通过配置空气悬挂系统以提升产品的优越性和客户满意度。
  另外除了在乘用车上,发达国家绝大多数的中型以上客车、轻型商务车都用了空气悬架系统,重卡除工程车之外的公路运输车几乎全部采用空气悬架。我国2018年起生效的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也要求:“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的危险货物运输货车的后轴,所有危险货物运输半挂车,以及三轴栏板式、仓栅式半挂车应装备空气悬架。
  空气悬挂系统目前已经逐步从高端走向普及,并最终成为汽车尤其是智能汽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公司行业地位及业务推进
  公司旗下德国AMK作为空气悬挂系统的高端供应商,是行业前三的领导者,自九十年代进入空悬系统业务领域以来,不断提升产品总成技术,深耕行业二十多年,为捷豹路虎、沃尔沃、奥迪、奔驰、宝马等世界顶级主机生产商配套。国内空悬市场处于起步阶段,AMK中国一直在加速推进完善中国乘用车市场空气悬架系统性能和成本最优化的供应链体系。AMK将继续围绕“国产化推进、技术迭代升级、产业补强补全”的战略目标稳健发展。AMK中国已取得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自主品牌龙头企业订单。
  公司旗下子公司鼎瑜科技依托中鼎在橡胶领域的研发、制造等核心优势,专注于空气弹簧的研发、生产,并持续推进技术突破,不断提升产品性能,目前空气弹簧及储气罐产品已获得项目定点,同时公司也在加快布局磁流变减震器项目,目前项目产线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中。
  截至目前公司国内空悬业务已获订单总产值约为144亿元,其中总成产品订单总产值约为17亿元,未来有望拿到更多项目定点。
  (二)智能底盘系统业务-轻量化底盘系统
  (1)产品介绍
  汽车金属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底盘系统,包括转向系统、悬架系统、制动系统和行驶系统。汽车轻量化已经在汽车制造业中形成广泛的共识,底盘的轻量化对整车的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铝合金控制臂总成产品等轻量化底盘产品单车价值高,更是操作稳定性和舒适性的核心部件。
  (2)未来市场潜力
  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汽车轻量化不仅适用于传统燃油汽车,对新能源电动汽车来说,减轻车身重量,实现汽车轻量化同样很重要,因为它关系着新能源汽车较主要的续航问题。实验证明,在加速性能方面,加速到60公里的时速,1.5吨的车大概需要10秒;如果减重25%就可以减少到8秒。
  对底盘实施轻量化,在油耗、操控等方面的收益远超同等程度其他零部件的轻量化。底盘上多数零部件的质量属于簧下质量。相对而言,车身(结构件、加强件和覆盖件)的质量属于簧上质量。一般认为,同等幅度簧下质量轻量化的效用是簧上质量轻量化的5—15倍。同时,进行簧下质量轻量化提升了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的比值,相当于运动员卸下了绑在腿上的沙袋,可以显著提高汽车加速、制动和转向时的响应速度和舒适性。
  (3)公司行业地位及业务推进
  公司近年来,大力发展底盘轻量化系统总成产品,同时旗下子公司四川望锦公司,其核心技术为球头铰链总成产品,是底盘系统核心安全部件及性能部件,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具备非常高的技术门槛。
  随着公司在底盘轻量化系统总成产品业务的不断推进,已经取得奔驰、长安、广汽、比亚迪等多个传统主机厂订单。公司在保持国内轻量化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布局海外轻量化市场,目前公司在斯洛伐克及墨西哥的轻量化工厂正在有序建设中。2024年半年度公司轻量化业务累计获得订单约为46亿元。
  (三)热管理系统
  (1)产品介绍
  公司子公司德国TFH一直推进热管理管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在配套传统热管理管路的基础上,公司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管路系统总成业务,积极拓展新材料在产品上的应用。公司大力发展尼龙管及TPV材料的应用,与较传统内燃机管路相比,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产品重量轻,成本低,装配灵活,除此之外还可以保持良好的NVH和灵活性。TFH凭借其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够迅速的应对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变化,并与多家OEM客户积极开展先进的开发项目。
  同时子公司中鼎智能热系统也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算中心三大领域的温控系统总成产品。基于自身在系统集成和算法策略等方面的优势能力,打造智能化、绿色化、模块化的热管理产品。
  (2)未来市场潜力
  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对于温控的要求远高于传统汽车,同时伴随着公司对TFH管路总成技术的消化吸收,公司流体管路产品的单车价值从传统车上的三百元左右提升到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近千元,增程式新能源汽车更达到一千五百元左右,同时汽车热管理系统总成将达到单车价值5000元左右。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AI算力需求的高速增长,以及PUE能效要求的日趋严格,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新型储能及超算中心热管理系统的市场也在不断的迅速扩大。
  (3)公司行业地位及业务推进
  公司多年来一直推进热管理管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旗下子公司德国TFH则更是发动机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管路总成产品优秀供应商,拥有自主专利的独家生产技术creatube工艺以及TPV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公司在所处细分领域行业全球排名前二。公司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管路系统总成业务,目前已经给宝马、沃尔沃、奥迪、大众、吉利、小鹏和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
  公司子公司中鼎流体及中鼎智能热系统主导热管理系统总成业务的发展,积极布局热管理系统总成及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推出系列化储能液冷机组、超算中心浸没式液冷机组、热管理控制器、温压一体传感器、冷媒流道板等产品。公司也正在积极推动更多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的落地。2024年半年度公司热管理系统业务累计获得订单约为56亿元。
  (四)密封系统
  公司旗下子公司德国KACO、美国ACUSHNET这些企业拥有国际前三的密封系统技术。KACO为代表密封系统旗下企业积极推进新能源布局,已经开发配套成功高性能新能源电机密封。同时,公司目前已经开发批产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电桥总成等产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
  汽车密封行业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可靠性要求极高,动态密封又是密封行业里面技术难度最大的,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电机高速油封,代表了全球密封行业最尖端的技术水平。公司近年不断加大业务拓展速度,尤其在美系车及自主品牌客户上有较大突破,行业市占率稳步提升。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全球领先技术竞争力、国际化管理能力核心竞争力、持续创新文化竞争力
  (1)全球领先技术竞争力
  公司自九十年代进入空悬系统业务领域以来,不断提升产品总成技术,深耕行业二十多年,拥有细分行业核心技术。底盘轻量化领域拥有球头铰链总成的核心技术。同时公司一直推进热管理系统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拥有自主专利的独家生产技术creatube工艺以及TPV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公司在所处细分领域行业全球排名前两位。2016年,中鼎股份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玉明为核心研究团队的院士工作站,强化创新合作,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此外,中鼎股份还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安徽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161项,其中国外专利259项,中国发明专利166项,实用新型专利693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3项。制定国家标准28项,行业标准14项。
  (2)国际化管理能力核心竞争力
  公司自2003年在海外建立物流中心,2008开启海外并购之路,经历海外并购“全球并购”、“中国落地”、“海外管控”三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管理经验。现在公司已经步入第三个海外管控阶段,公司按照五大事业部构建全球组织架构体系,进一步推进全球大协同战略,在更高层次实现全球战略协同、平台协同、技术协同、产品协同,从资本输出转向了产业输出、管理输出、文化输出。
  (3)持续创新文化竞争力
  公司很早就通过了IATF16949、ISO14001、ISO/IEC17025等质量、环境及试验室体系认证。早在2003年就启动“数字中鼎”规划,在公司内部全面实施利玛ERP系统,2016年度,公司正式投资数千万启动SAP信息化项目,近年已经实现了主体企业的全部上线,实现全球SAP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运营综合效率。公司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学习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为己所用,先后启动推进六西格玛、阿米巴经营,实现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正是因为公司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国内同行业处于绝对的龙头位置,公司拥有全球同步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能力,未来公司的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主营业务分析
  2024年1-6月,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2024年1-6月,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2024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公司自2008年以来实现的国际化战略渐渐进入收获期,截止报告期末,亚洲、欧洲、美洲三大区域生产占比分别为61.25%、27.61%、11.14%。通过对全球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公司的技术、品牌、盈利水平、客户群体得到了快速提升,实现了内伸和外延的双轮驱动;同时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加大了对新能源环保汽车、汽车电子、系统总成等领域的开拓力度,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做好了项目孵化和储备。
  2024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69亿元,同比上升18.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6亿元,同比上升34.83%;公司继续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100强”(名列第89位)和“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50强”(名列第10位,国内第1)。
  (一)海外并购项目中国落地业绩展示
  公司这几年积极推进海外企业并购业务的国内落地战略,业绩增速也超预期。
  (二)OEM主机厂直接及间接配套客户结构
  以上前十大客户直接与间接总销售额48.99亿,占2024年1-6月营业收入的50.67%,高端客户集中度较高。
  (三)新能源汽车项目
  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智能底盘系统为核心,同时在热管理系统、底盘轻量化系统、空气悬挂系统等多个新能源板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4年1-6月新能源领域业务已经达到33.40亿元销售额,占2024年半年度汽车业务营业收入比例为36.38%,其中国内2024年1-6月新能源领域业务销售额为24.42亿元,占2024年半年度国内营业收入比例为49.13%。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