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摩托车核心技术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摩托车整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房地产经营、分立器件封装及测试
摩托车整车 、 电动自行车 、 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 、 房地产经营 、 分立器件封装及测试
许可项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摩托车零配件制造;摩托车及零配件批发;摩托车及零配件零售;机动车修理和维护;电动自行车销售;助动车制造;助动自行车、代步车及零配件销售;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制造;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2-06-30 |
---|---|---|---|---|---|
销量:摩托车(辆) | 23.10万 | - | 21.34万 | - | - |
销量:摩托车:250cc及以上排量摩托(辆) | 9.56万 | - | - | - | - |
销量:摩托车:250cc及以上排量摩托:境内(辆) | 6.11万 | - | - | - | - |
销量:摩托车:250cc及以上排量摩托:境外(辆) | 3.48万 | - | - | - | - |
销量:摩托车:境内(辆) | 10.49万 | - | 13.18万 | - | - |
销量:摩托车:境外(辆) | 12.60万 | - | - | - | - |
产量:助力车制造(辆) | - | 2.52万 | - | - | - |
产量:摩托车制造(辆) | - | 39.46万 | - | - | - |
销量:助力车制造(辆) | - | 3.13万 | - | - | - |
销量:摩托车制造(辆) | - | 39.17万 | - | - | - |
出口量:摩托车(辆) | - | 17.74万 | 8.16万 | 18.34万 | - |
出口量:摩托车:250cc以上(含)大排量摩托车(台) | - | 5.09万 | - | 5.41万 | - |
出口量:摩托车:大排量摩托(辆) | - | - | 2.44万 | - | - |
销量:摩托车:大排量摩托(辆) | - | - | 8.10万 | - | - |
销量:摩托车:大排量摩托:境内(辆) | - | - | 5.67万 | - | - |
助力车制造产量(辆) | - | - | - | 4.51万 | - |
助力车制造销量(辆) | - | - | - | 4.22万 | - |
摩托车制造产量(辆) | - | - | - | 38.01万 | - |
摩托车制造销量(辆) | - | - | - | 38.72万 | - |
大排量摩托销量(辆) | - | - | - | - | 8.20万 |
摩托车销量(辆) | - | - | - | - | 18.32万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5.73亿 | 11.24% |
客户二 |
1.91亿 | 3.75% |
客户三 |
1.61亿 | 3.15% |
客户四 |
1.57亿 | 3.09% |
客户五 |
1.53亿 | 3.0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8106.23万 | 2.41% |
供应商二 |
5552.01万 | 1.65% |
供应商三 |
5260.41万 | 1.56% |
供应商四 |
4645.32万 | 1.38% |
供应商五 |
4609.79万 | 1.3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6.44亿 | 11.39% |
客户二 |
5.59亿 | 9.89% |
客户三 |
2.49亿 | 4.41% |
客户四 |
2.10亿 | 3.72% |
客户五 |
1.76亿 | 3.1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8780.99万 | 2.09% |
供应商二 |
8108.83万 | 1.93% |
供应商三 |
6561.10万 | 1.56% |
供应商四 |
6529.17万 | 1.56% |
供应商五 |
5969.77万 | 1.42%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7.64亿 | 17.73% |
客户二 |
4.66亿 | 10.81% |
客户三 |
1.12亿 | 2.60% |
客户四 |
9991.74万 | 2.32% |
客户五 |
9644.40万 | 2.2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6156.52万 | 1.66% |
供应商二 |
4562.12万 | 1.23% |
供应商三 |
4556.43万 | 1.23% |
供应商四 |
4393.00万 | 1.18% |
供应商五 |
4047.20万 | 1.0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6.66亿 | 18.42% |
客户二 |
2.36亿 | 6.53% |
客户三 |
1.30亿 | 3.61% |
客户四 |
7793.53万 | 2.16% |
客户五 |
6931.71万 | 1.9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三 |
4594.28万 | 1.79% |
供应商一 |
4137.46万 | 1.61% |
供应商二 |
3385.95万 | 1.32% |
供应商五 |
3329.90万 | 1.30% |
供应商四 |
2781.23万 | 1.0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二 |
4.68亿 | 15.15% |
客户一 |
3.93亿 | 12.72% |
客户三 |
1.54亿 | 4.99% |
客户四 |
1.50亿 | 4.86% |
客户五 |
9930.81万 | 3.2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4058.69万 | 1.43% |
供应商二 |
3642.16万 | 1.28% |
供应商三 |
3622.90万 | 1.27% |
供应商四 |
3607.46万 | 1.27% |
供应商五 |
3554.79万 | 1.25%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行业情况 据中国摩托车商会统计显示,2024年1-6月,燃油摩托车呈现增长趋势,内销降幅缩窄,出口拉动明显。燃油摩托车整体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其中150cc、200cc、250cc及以上排量车型增长迅速,大排量摩托车国内、国际销售均恢复增长。摩托车产业运行稳步向好趋势愈加明显。 2024年1-6月,全行业共销售摩托车951.65万辆,同比下降2.89%;其中燃油摩托车销售788.37万辆,同比增长10.27%;电动摩托车销售163.28万辆,同比下降38.39%;二轮摩托车销售834.49万辆,同比下降3.49%。 细分来看,二轮摩托车中,燃油摩托...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行业情况
据中国摩托车商会统计显示,2024年1-6月,燃油摩托车呈现增长趋势,内销降幅缩窄,出口拉动明显。燃油摩托车整体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其中150cc、200cc、250cc及以上排量车型增长迅速,大排量摩托车国内、国际销售均恢复增长。摩托车产业运行稳步向好趋势愈加明显。
2024年1-6月,全行业共销售摩托车951.65万辆,同比下降2.89%;其中燃油摩托车销售788.37万辆,同比增长10.27%;电动摩托车销售163.28万辆,同比下降38.39%;二轮摩托车销售834.49万辆,同比下降3.49%。
细分来看,二轮摩托车中,燃油摩托车销售723.59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1.79%。
二轮燃油摩托车分车种来看,跨骑车销售461.31万辆,同比增长20.14%;踏板车销售181.28万辆,同比下降1.76%;弯梁车销售81.01万辆,同比增长2.84%。从各车型销量占二轮车总销量的比重看,跨骑、踏板和弯梁三类车型占比分别为63.75%、25.05%和11.20%,相较于同期占比,跨骑系列产品增长4.43个百分点,踏板系列、弯梁系列产品占比分别下降0.97、3.45个百分点。
二轮燃油摩托车分排量来看,50系列销售31.66万辆,同比下降16.05%;110系列销售74.27万辆,同比增长1.62%;125系列销售253.57万辆,同比增长3.43%;150系列销售22.41万辆,同比增长24.69%;200系列销售54.57万辆,同比增长33.69%;250系列销售31.67万辆,同比增长26.27%;250cc以上(不含250cc)大排量摩托车销售35.55万辆,同比增长37.87%。可以看出,110cc以上排量的车型均呈现增长态势,150cc(含)以上排量车型相对低排量车型增长较快,销量占比也相较于同期增长。
2024年1-6月,二轮燃油摩托车销量前10名企业共销售摩托车398.97万辆,占摩托车总销量的55.14%。大于250CC排量销量的前10家企业共销售摩托车31.25万辆,占该系列摩托车总销量的87.92%,头部集中情况较为明显。
1.1二轮燃油摩托车国内销售同比下滑,但中大排产品向好恢复
2024年1-6月国内市场累计销售231.28万辆,占行业总销量的31.96%,同比下降12.87%。
分车种来看,跨骑车销售96.50万辆,同比下降16.49%;踏板车销售109.12万辆,同比下降10.67%;弯梁车销售25.66万辆,同比下降7.47%。从各车种销量占二轮车总销量的比重看,跨骑、踏板和弯梁三类车型占比分别为41.72%、47.18%和11.10%,相较于同期占比,跨骑系列产品下降1.81个百分点,踏板系列、弯梁系列产品占比分别增长0.65、1.16个百分点。长期来看,踏板系列仍是各品牌最重视的细分市场之一。
从排量分布来看,偏大排量段的产品同比逆势增长,其中250cc排量车型销售13.20万辆,同比增长38.61%;250cc以上(不含250cc)排量车型销售19.97万辆,同比增长18.86%。国内市场250cc及以上约占二轮燃油摩托车总销量的14.3%,相较于同期占比增长4.4个百分点。国内市场大排量段产品销售呈现复苏状态。
2024年1-6月二轮燃油摩托车国内销量前10名企业共销售157.12万辆,占二轮燃油摩托车国内总销量的67.94%。250cc以上(不含250cc)排量车型销量前10名企业(集团)为钱江摩托、春风动力、隆鑫通用、杭州土星、重庆鑫源、西藏新珠峰、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重庆银钢、大长江,10家企业共销售摩托车31.25万辆,占该系列摩托车国内总销量的92.52%,行业集中度高,头部企业长期占据榜首。
2024年以来二轮燃油摩托车国内市场受消费形势影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大排量产品向好发展,国内市场相对欧、美、日等国际市场较低的渗透率,使其仍较具想象空间。但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多存在禁、限摩现象,大排量摩托车又属于可选的休闲娱乐消费品,其增长空间与区域的准许情况、消费能力相关度较大。近年来,该品类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但同时也快速磨砺了产品力,促进了产品更新迭代,这使得国内企业转身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备了优势条件。
1.2二轮燃油摩托车出口增速提升,产品结构得到升级
2024年1-6月出口总量为492.32万辆,占行业总销量的68.03%,同比增长28.93%。
分车种来看,跨骑车销售364.81万辆,同比增长74.10%;踏板车销售72.16万辆,同比增长14.66%;弯梁车销售55.35万辆,同比增长8.44%。从各车种销量占二轮车总销量的比重看,跨骑、踏板和弯梁三类车型占比分别为74.10%、14.66%和11.24%,相较于同期占比,跨骑系列产品增长3.8个百分点,踏板系列、弯梁系列产品占比分别下降2.13、1.68个百分点,与国内市场的变化不同。
从排量分布来看,出海产品呈现排量段升级趋势,250cc排量车型销售18.47万辆,同比增长18.72%;250cc以上(不含250cc)排量车型销售15.58万辆,同比增长73.40%。出口250cc及以上约占二轮燃油摩托车总销量的6.9%,相较于同期占比增长0.5个百分点。出口市场大排量段产品销售呈现稳定增长状态。
2024年1-6月二轮燃油摩托车出口销量前10名企业共销售摩托车292.34万辆,占二轮燃油摩托车出口总量的59.38%;二轮燃油摩托车出口额前10名企业出口额共19.20亿美元,占二轮燃油摩托车总出口额的61.71%。250cc以上(不含250cc)排量车型出口量前10名企业(集团)为广东大冶、春风动力、隆鑫通用、钱江摩托、宗申、浙江华洋、厦门厦杏、杭州土星、重庆光宇、航天巴山,10家企业共销售14.71万辆,占该系列摩托车出口总量的73.66%,相对较为集中。
从出口数据可以看出,2024年以来二轮燃油摩托车出口增速提升,产品结构升级,中高端增速超过整体。一方面,由于前期国内消费情况不及预期,作为娱乐类型、可选消费的中大排摩托车市场增长放缓,竞争加剧,促使国内企业战略重心转向外销,谋求海外市场的增长;另一方面,中国摩托车企业经过国内市场长时间的培育和激烈竞争,中大排产品力和新品推出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相较于欧、美、日品牌,质价比、性价比皆逐渐具备优势,短期内中国的产品能够较好地承接国际市场中消费降级的平替诉求,以及参与新兴市场的消费升级竞争,而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产品具备优秀的产品迭代能力,随着国内品牌出海策略的推出,如赛事、展会以及新媒体的亮相和市场验证的抢眼表现,中国品牌预期将会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2、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以“成为全球骑行领域引领者”愿景,以“承载激情,成就自由多彩的骑行生活”为使命,致力于高性能摩托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将品质和责任视为发展根基,用科技不断升级驾乘体验,打造趣驾出行的产品定制、摩旅生活与用户运营平台。
公司拥有Benelli、QJMOTOR、钱江等品牌,燃油车排量覆盖50cc-1200cc,品类覆盖复古、街车、巡航、旅行、仿赛、越野等,近年来推出高性能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以及全地形车产品,丰富的产品矩阵满足用户出行、运动、竞技、休闲、娱乐、功能性应用等多样性需求,为客户营造了优秀的车生活体验。
公司自2005年收购意大利百年摩企Benelli,潜心研发大排量运动、娱乐车辆,以深厚的品牌底蕴、技术积累和持续不懈的投入,使企业具备全系列大排量摩托车优秀的原创设计、正向研发、严谨制造和严苛品控能力,产品经市场验证,为广大摩托车爱好者及同行认同,大于250cc排量产品连续十二年位居中国销售第一。凭借深厚的底蕴和不断的创新,产品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同,公司与全球领先摩企HarleyDavidson等全球领先企业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在大排量产品上不断提升,大排量车辆已成为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顺应消费形势的变化,并充分利用在大排量娱乐车型上的技术、品牌及渠道优势,公司推出具备个性的小排量车型,将玩乐元素与传统通勤相结合,有效插入差异化小排量市场。报告期内,公司重视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及公司能力匹配,积极布局了全地形车产业,推出的产品经市场持续验证,开始获得订单;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公司储备了包括高性能电摩等系列电动产品,谋求国内高端电车、海外市场开拓、油改电等市场。
近年来,公司在渠道管理、品牌推广、新媒体应用、用户支持和运营上不断提升,推动Benelli品牌回归国际一流,QJMOTOR品牌铸就强势国潮。通过积极参加国际赛事、展会、自媒体推广等,品牌影响进一步得到提升,国内及海外渠道建设均获得积极进展。报告期内,国内大排量市场及国际大小排量市场均获得增长。随着公司品牌出海的推进,出口业务的比重预计将会进一步扩大。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3、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涵盖供应商准入、培育、业绩评价、退出等。潜在供应商在研发技术、质量保证、生产管理、交付能力等方面,符合公司战略要求的升级为合格供应商,公司每季度均从质量、成本、交付、技术四个维度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优惠政策发放、采购配额发放以及供应商淘汰的重要依据。经多年沉淀,公司与众多优质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采取“以产定购+适当备货”的采购模式,即依据生产计划按需采购,并为了保障日常生产计划的连续性、均衡性,综合考虑库存及交付,适当扩充备货。公司通过供应商管理系统SRM对供应商和采购订单进行集中管理,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铝材、钢管、钢板、塑料粒子、芯片等,采购的零部件配件包括摩托车发动机零部件及车体相关零部件等(含半成品及成品)。
(2)生产模式
公司进行摩托车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和整车的组装,拥有整车、发动机、金属制造、精工机械、曲连齿轮、涂装、大件、车架、电器等生产工厂。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结合对产品销售市场的预期保有一定的备货。在综合考虑客户订单、库存商品结存、核心材料供给的基础上,通过产销协同会确定生产计划;通过SAPERP系统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管控,确保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和订单交付的及时性;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以及质量管控系统QNS,在生产管理流程中保证了生产、调试、检验数据的共享统一,实现生产计划的实时跟踪、进度把控和质量管理,同步保障了公司订单的高质准时交付以及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3)销售模式
公司根据行业特点及客户资源等因素,结合国内外市场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通过当地经销商实现产品全球销售和品牌拓展的销售模式。公司坚持多品牌、多渠道策略,拥有“Benelli”、“QJMOTOR”、“Qjiang”、“钱江电动”等品牌专营渠道及家族混合渠道。公司的销售模式基本为经销,多采用发货前或者货到目的地前付清款项的结算模式,外销同步结合中信保投保等措施保证资金回笼风险可控。公司建立了经销商管理系统DMS系统,以实现对经销商、销售订单、产品发运、终端销售的集中线上管理。
4、公司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60亿元,同比增长12.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长24.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24.72%。
通过“稳固国内大排量销量,下探差异化小排量,全面拓展国际市场,加快成长性业务的发展”策略,公司累计实现摩托车销售23.10万辆(不含全地形车、电动自行车),同比增长8.20%,其中250cc及以上排量摩托销售9.56万辆,同比增长17.99%,并开始实现全地形车的部分市场销售,基本实现既定目标。
(1)公司报告期国内市场累计销售摩托车10.49万辆,同比下降20.42%,主要系小排量车型(〈250cc)产品上市节奏未达预期而影响,但报告期公司多款大排量产品受国内市场认同,250cc及以上排量摩托销售6.11万辆,同比增长约7.71%,250cc及以上排量摩托产品市占率居国内行业首位。其中,国内首款准公升级仿赛921以及行业首次推出的自动挡巡航闪300一经上市便受追捧,赛800、赛550,以及V型4缸巡航闪600等,均在相应车型排量段表现抢眼,展现了良好的大排量车型硬实力。
(2)公司报告期累计出口摩托车12.60万辆,同比增长54.44%,其中250cc及以上排量摩托销售3.48万辆,同比增长42.77%,250cc及以上排量及小排量产品均获得较好增长。一方面,系因公司通过多年沉淀,具备全面的车型平台和产品品类,能为合作商提供丰富的产品解决方案;公司经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以及多年的海外产品制造经验,产品兼具优秀的产品力和快速迭代能力,对市场具备快速适应能力,加上与国际大牌的合作经历,能为合作商所信任。另一方面,参加国际赛事如在MOTO2、WSBK的良好表现以及展会、媒体宣传的影响等,使得QJMOTOR品牌逐渐为海外摩托爱好者所熟知。这使得出口团队能够快速地建立渠道并拓开产品销售,推进品牌出海战略的实现。
(3)报告期公司实现多款全地形车的开发,覆盖600cc-1000cc排量段,部分车型已经进行小批量供货。作为集实用、娱乐与运动功能于一体的非公路户外休闲车辆,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设计前卫且兼具出色的越野性能和多功能性,能在沙滩、草地、山路等多种复杂路况下展现出卓越的适应性。2024年5月,公司的ATV1000在中国北京国际两轮摩展上一经发布就参加了2024年环塔拉力赛(环塔克拉玛干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赛),经过13天4377.5公里的征战,成功拿下ATV组冠军。公司将凭借中国制造的自信及出色的产品,拓开海外市场,谋取新产业的市场破局。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1985年从事摩托车行业,通过多年耕耘,在人才队伍、设计研发、制造技术、质量控制、营销网络、品牌培育等方面皆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1)公司历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文化培育、人才培养和绩效激励,形成了完整的选、用、育、留机制并持续优化,打造了优秀的决策和执行团队。董事会成员具有丰富的战略、投资、管理等工作经验,高管团队具备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且队伍稳定,中层干部及广大员工具备优秀的执行力,通过文化引领,上下同欲,形成了一支具备优秀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及执行能力并富有激情的专业团队,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持续进行的人才培养和培训计划、组织变革和流程优化,推动公司成为学习型组织、流程型组织,促进公司持续、高效发展。
(2)公司拥有完善的设计、研发体系,在行业中具备领先优势。“源于市场,终于市场”是公司的研发文化,一切围绕用户。公司建有包括动力总成研究院、整车研究所、电气研究所、人机工程研究所、综合实验室、试验场所等机构,具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认可实验室”、“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重点实验室”资格。公司在上海、杭州、温岭以及意大利等地建立分支机构,在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方面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自主创新、合作开发、引进消化等多种方式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公司具备了包括原创造型、发动机及变速箱、整车平台、电气及智能化控制等优秀的设计、研发能力,具备摩托车发动机及整车全流程正向研发能力,目前拥有国内平台、排量、品种最多的产品矩阵。尤其是在大排量领域,公司自收购意大利百年摩企Benelli,掌握大排量发动机及整车的协同研发、制造技术,具备深厚的底蕴和积累,产品符合并优于行业国IV、欧V、欧V+、EPA等法规标准等。得益于掌握核心优势,公司推出的系列大排量产品在行业具备优秀的竞争力,4缸600cc排量的发动机及相关车型为国内首创,大于250cc排量的车型国内销量连续十二年第一,赢得广泛市场与口碑。公司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制定,拥有大排量动力及整车核心专利,部分产品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配及关键零部件产品等荣誉。
(3)公司践行“用人品铸造精品”的制造理念,具备深厚的加工能力。公司从事摩托车行业近40年,2005年收购具备百年历史的Benelli公司后深耕大排量摩托车产业,2012年被认定为国家摩托车及零部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企业,多年来沉淀了先进的机械制造经验,具备高端机械加工能力;2016年进入吉利体系后,获得控股股东多方管理及技术支持,制造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精益制造持续推进、过程管控、优秀供应商导入、信息化全流程支持等,实现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制程保障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等,获得国家免检认证。鉴于大排量车型的生产需求,逐步培育智能化生产、定制化生产能力,推进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公司的制造技术也获得了国际品牌的认可,得以与哈雷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机车业务的合作。
(4)公司全员秉承“对品牌负责,让用户满意”的质量方针,围绕始终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通过对标汽车行业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并实施全套IATF16949、ISO9000质量体系,并结合公司产品特色不断优化体系建设。公司具备完善的产品策划-设计开发-新品测试验证-新品小批试产-批量生产全过程的整车及零部件质量保证体系及产品试验标准要求,通过质量阀模式对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管理,持续建立和迭代一整套远高于行业标准的DV/PV产品验证方法;通过完善的供应商质量体系建设,引入业内优质供应商,同时对现有体系内供应商的考核评价、新品定点、二轨开发、转点淘汰等多维度进行系统化管理,确保与优质供应商实现系统性共赢和质量保证;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生产设备自动化升级、精益化管理,并导入VDA6.3过程审核,不断提升制造过程质量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联接终端用户,快速获取用户满意度信息,通过全国联保系统,迅速满足用户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渠道服务质量。公司可靠的产品质量、精致的感知质量、高效的服务质量受到国内外各个市场的高度信赖。
(5)公司建立了广阔的营销网络体系,覆盖国内外区域,拥有较强的合作伙伴,通路顺畅。各品牌国内共拥有近3000家经销商门店,覆盖省会城市及主要地、县级,能为用户提供所在范围内优秀的购车体验和用车服务。同时,公司发力建设基于LBS位置服务的线上映射店及车联网服务,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的联动服务。近年来,顺应新媒体的应用,建立品牌引流矩阵,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全球范围内,在美国、意大利、印尼建立子公司,通过自建及合作等方式,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开市场,获得欧洲、拉美、东南亚、中东等热点市场消费者的认可。近年来,公司推动品牌出海战略,在各区域推动QJMOTOR品牌渠道的建设,目前已经在超过50个国家建立QJMOTOR直接出口渠道,进一步增强了海外运营能力。
(6)公司拥有“钱江”、“QJMOTOR”、“Benelli”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各品牌协同构成入门、国潮、国际一流的全覆盖品牌矩阵,为消费者带来丰富的个性选择。钱江品牌曾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国潮品牌QJMOTOR一经推出,便为广大年轻消费者广泛认同,成为强势国潮品牌,通过近年海外媒体、赛事、展览等传播,逐渐推向国际,为QJMOTOR品牌出海奠定基础;Benelli为欧洲具备百年传承和底蕴的知名品牌。相关品牌在国内外进行注册保护,国内外商标合计超过500项。
报告期内,公司的专利、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持续稳定。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风险
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面临承压下行,国内外需求收缩态势。摩托车尤其是大排量摩托车属于可选消费的休闲娱乐品类,居民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变化,可能会对市场扩张和产品销售产生一定的压力。公司将采取系列举措,包括深耕不同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扩展品类、加大新品投放等,同时探索摩托文化的运营,优化产业结构,以增强公司风险应对能力。
2、贸易政策变化及地缘政治风险
外销在公司业务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频现,如果未来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对国内摩托车产品的进口贸易政策、产品认证制度等发生变化,或发生地缘政治风险,可能会对特殊地区的业务产生一定的风险。公司将秉承稳健、合规经营的原则,紧跟目的市场政策变化,适时做出应对。
3、汇率变动风险
汇率波动幅度较大时,不仅可能会对公司出口产品的定价造成影响,还可能对公司造成汇兑损失。针对该风险,一方面,公司将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如提高人民币结算比重,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公司将持续跟踪汇率变化,合理利用外汇避险工具,以稳定出口业务,避免汇兑损失。
4、成本风险
原材料成本及人力成本在公司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大宗原材料采购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人员薪资、福利水平的整体上涨,会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较大影响。公司将持续通过推进采购价格限幅联动、精益生产、提高自动化水平等措施,精员增效,摊薄成本风险。
5、供应风险
贸易摩擦的持续,可能对供应链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大排量核心进口配件的供应可能会出现短缺或延迟交货,供应的短缺、延迟将会影响市场端的交期,导致客户不满。公司将紧跟市场变化,积极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确保配件保质、足量、及时供应,并保持适量的库存,保障生产顺畅,满足客户需求。
6、客户违约风险
客户应收账款可能发生逾期,导致应收款逾期的风险。针对该风险,公司将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并严格控制发运前置程序的审查,同时加大信用保险的覆盖,从而控制风险。
7、新品开发风险
新品的推出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优的体验,也是公司销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公司每年均推出多款全新和改款车辆,涉及新动力、新平台、新技术的应用,以保持市场领先态势。但新品开发及后期推广等工作均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及资源等,如果公司开发的产品、应用的新技术不能良好符合市场需求,或推广不及预期,将会对产品销售和市场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并造成公司成本的增加。公司将积极跟踪市场消费趋势,紧密跟踪用户反馈,掌握消费者需求,匹配产品定义并及时修订,以持续推出符合消费预期的新品。另外,通过各种新媒体精准推广产品,促进新品及时、广泛触达客户。
8、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持续推出优秀产品、保证产品性能、质量的关键,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创新领先的重要组成。由于大排量摩托车近年来的蓬勃发展,企业间竞争加剧,对优秀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不可避免的存在人才吸纳竞争。公司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技术人才,但所处的地域特征,以及激烈的人才竞争,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才流动。如果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并不能及时补充,将可能对公司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积极从选、用、育、留上用心落实人才策略,以及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激励和薪酬体系,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增强核心人员的稳定性,健全人才梯队建设,保障公司业务持续保持优势。
9、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多年来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等,积累了丰厚的核心技术,包括产品技术、制造技术、验证技术等,核心技术协同筑成技术壁垒,保证公司产品在技术、品质等方面的持续领先。如核心技术泄密,有可能导致公司产品独有或核心竞争力在一定时期内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生产经营。公司一方面通过完善研发管控体系及合规体系,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保密,另一方面通过数据防护系统、现场管控等手段,从制度、流程、技术层面形成有效防护。
10、其他不可预见、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
对于不可预见或不可抗力的事件,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可能会对经济环境、商业环境、消费意愿等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的产品面向终端用户,尤其是大排量产品为可选消费产品,消费场景的限制、消费意愿的变化都可能对公司产品的销售形成较大影响。公司将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增强风险应对能力,以保持业务稳定运营。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