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以客车为主兼顾零部件产品的开发、制造和销售。

  • 产品类型:

    客车、零部件产品

  • 产品名称:

    传统客车 、 新能源客车 、 空调 、 座椅 、 部分内饰件 、 全承载车架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汽车新车销售;汽车租赁;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橡胶制品销售;通讯设备销售;仪器仪表销售;金属链条及其他金属制品销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汽车旧车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货物进出口;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11-05 
业务名称 2024-10-31 2024-09-30 2024-08-31 2024-07-31 2024-06-30
产量(辆) 726.00 807.00 621.00 909.00 1209.00
产量:中型车(辆) 324.00 264.00 215.00 586.00 624.00
产量:大型车(辆) 363.00 517.00 348.00 284.00 476.00
产量:轻型车及物流车(辆) 39.00 26.00 58.00 39.00 109.00
销量(辆) 809.00 808.00 952.00 1078.00 1054.00
销量:中型车(辆) 278.00 340.00 400.00 432.00 637.00
销量:大型车(辆) 498.00 431.00 413.00 613.00 358.00
销量:轻型车及物流车(辆) 33.00 37.00 139.00 33.00 59.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6.21%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3.98亿 9.39%
客户二
3.10亿 7.31%
客户三
2.06亿 4.85%
客户四
1.08亿 2.55%
客户五
8965.22万 2.1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8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7.53%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4.05亿 12.53%
供应商二
1.95亿 6.05%
供应商三
1.19亿 3.67%
供应商四
9969.27万 3.09%
供应商五
7067.54万 2.1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13%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3.37亿 6.38%
客户二
2.07亿 3.92%
客户三
1.60亿 3.04%
客户四
1.54亿 2.91%
客户五
1.52亿 2.8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0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9.09%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3.26亿 30.44%
供应商二
1.55亿 3.55%
供应商三
1.03亿 2.35%
供应商四
6480.72万 1.49%
供应商五
5506.31万 1.2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3.01%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5.92亿 12.91%
客户二
5.33亿 11.63%
客户三
1.54亿 3.37%
客户四
1.30亿 2.82%
客户五
1.04亿 2.2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1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9.96%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2.48亿 30.87%
供应商二
1.14亿 2.82%
供应商三
8881.35万 2.20%
供应商四
8686.00万 2.15%
供应商五
7755.14万 1.9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2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3.29%
  • 客户一
  • 客户四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4.93亿 11.18%
客户四
1.72亿 3.91%
客户二
1.28亿 2.90%
客户三
1.24亿 2.80%
客户五
1.10亿 2.5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8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8.90%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6.03亿 16.01%
供应商二
1.79亿 4.77%
供应商三
1.20亿 3.18%
供应商四
9803.90万 2.60%
供应商五
8791.78万 2.3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73%
  • 客户一
  • 客户四
  • 客户二
  • 客户五
  • 客户三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47亿 3.67%
客户四
2.08亿 3.09%
客户二
1.46亿 2.16%
客户五
1.36亿 2.02%
客户三
1.20亿 1.7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9.7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45%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2.18亿 22.49%
供应商二
2.87亿 5.30%
供应商三
1.78亿 3.28%
供应商四
1.77亿 3.26%
供应商五
1.15亿 2.12%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4年1-6月客车市场继续增长,6米以上客车销量52407台,同比增长33.24%  ,座位客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63.71%,公交客车、校车等细分市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国内市场:2024年1-6月国内行业大中型客车销量同比增长24.67%。公交客车及校车市场需求持续下降。下半年,在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更新补贴、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试点等政策刺激下,预计国内公交客车行业需求将实现增长。  海外市场:2024年1-6月行业大中型客车出口量同比增长50.14%,下半年预计仍将延续增长态势,在经济技术因素和环境保护政策等因素驱动下欧洲、拉美、东南亚等地区新能源...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4年1-6月客车市场继续增长,6米以上客车销量52407台,同比增长33.24%
  ,座位客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63.71%,公交客车、校车等细分市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国内市场:2024年1-6月国内行业大中型客车销量同比增长24.67%。公交客车及校车市场需求持续下降。下半年,在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更新补贴、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试点等政策刺激下,预计国内公交客车行业需求将实现增长。
  海外市场:2024年1-6月行业大中型客车出口量同比增长50.14%,下半年预计仍将延续增长态势,在经济技术因素和环境保护政策等因素驱动下欧洲、拉美、东南亚等地区新能源客车需求存在增长机会。
  公司主要以客车为主兼顾零部件产品的开发、制造和销售,客车产品涵盖从5米到18米不同系列各种档次,用途主要为公路、公交、旅游、团体、校车等细分市场。公司年产能2万辆,属于客车行业主流企业。公司经营以订单为主线,实施客户化定制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坚持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发展。
  2024年1-6月公司6米以上客车销量5703台,同比增长78.55%,主要受益于海外市场及国内座位客车市场:国内旅游客运市场需求持续快速恢复,推动座位客车市场需求增加,公司不断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公司国内座位客车销量实现增长;海外客车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公司出口业务持续增长,业绩贡献增加。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团队
  公司拥有行业一流的产品与技术研发队伍,具有优秀的项目管理和技术评估团队,可有效开展先进客车产品开发、核心技术研究、项目管理、试验验证、质量控制等工作。公司还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科研平台,组建了“山东省新能源客车安全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动力与控制工程中心”、“山东省客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公司试验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批准成为“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二)研发投入
  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先进技术研究等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围绕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在新能源、节能、安全等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三)研发成果
  公司专注于客车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积极打造高效创新生态,围绕关键产品和关键技术实行产品经理和技术带头人制度,通过多年来的自主研发和系统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公司整车产品实现电动化、智能化、安全、可靠、节能、舒适、环保,公司围绕全生命周期整车成本降低及价值最优,在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高效动力系统、动力电池集成与管理、整车控制与节能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提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奠定坚实基础。
  1、节能技术:公司综合运用整车热管理技术、动力系统优化匹配技术、轻量化技术、空气动力学、制动能量回收等新技术,实现整车能耗降低,整车能耗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安全技术:公司研发并综合利用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油门误踩防护系统、碰撞缓解制动系统、360度环视预警系统、碰撞吸能系统等多种主被动安全技术,大幅提升整车安全性。建立集成式和独立式液冷电池控制策略,解决电池高温问题;并实现了动力电池24h监控,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
  3、可靠性技术:公司严格实施正向产品研发流程,加强前期策划和过程控制,对关键节点实施质量门控制,对关键部件优选国际一流供应商,实施可靠性设计,产品和零部件经过可靠性试验验证通过后方可投向市场,确保产品可靠性居行业领先水平。
  4、舒适性技术:公司聘请国际一流专家,从震动与噪声(NVH)、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R&H)、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等多方面提升产品的驾乘舒适性。
  5、环境健康技术:公司通过对原材料、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提升、对可触摸材料进行防菌抑菌、加强在抗电磁干扰等事关驾乘人员身心健康方面开展技术研究,使得车内空气质量及电磁环境明显提升,车内刺激性气味消除,甲醛含量大幅低于国家标准,车内电器零部件辐射骚扰水平居于行业领先水平。
  (四)技术资源合作
  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集中优势资源做研发,提升了公司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并获得国内外奖项30多项,为公司科技的持续发展和承接国家、省市重特大项目提供了保障。
  (五)产业链协同配套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外购零部件主要品牌有潍柴、法士特、汉德、宁德时代、精进、宝钢、海康威视、福耀、长江等国内知名品牌,以及康明斯、采埃孚、威伯科、克诺尔、米其林、普利司通、艾里逊、福伊特、大陆、阿克苏、立邦等国际知名品牌。公司与潍柴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与知名零部件企业发展战略合作,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更为公司整车高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零部件品牌支撑;同时拓宽了双方合作范围,从联合开发到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展全面合作。
  除了外购零部件,公司也发展了自身零部件产业,主要零部件有空调、座椅、部分内饰件、全承载车架等产品。
  公司秉承“持续改进,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持续引进国内外优质零部件供应商,发展和培育企业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不断优化供应商体系,打造高质量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公司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六)营销与售后
  公司专注生产销售客车五十余年,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群体和战略合作伙伴,产品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在国内共有合约经销商100余家,覆盖所有省份及重点城市。持续优化服务网络,全国设有758家专业服务网点,涵盖新能源服务站、中心站、特约服务站、授权服务站以点带面的层级模式服务网络布局,基本达到全方位、无盲区的服务需求。配件发货及时性是市场服务的重点,中通客车秉承“用户至上、快速反应”的服务理念,以践行“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为己任,全心全意的为中通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客运市场可能继续受高铁、地铁、民航、私家车、共享单车等替代影响,随着出行方式多元化,客车市场需求存在进一步萎缩的风险。
  应对措施: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分析,关注增量细分市场,开发适合和引领客户运营需求的产品,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加快品牌、渠道、服务布局和资源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2、地缘冲突威胁世界和平稳定,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出口市场存在不确定风险。
  应对措施:加强对出口市场宏观环境和贸易政策的持续关注及分析,及时制定应对策略,提前布局或采取方案;整合集团内外部资源,聚焦核心市场;针对区域特点布局高性价比产品,提升海外业务金融服务能力,实现出口业务稳步发展。
  3、受原材料价格及出口运输费波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可能增加公司各项成本的风险。应对措施:继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加强采购、生产、销售、管理费用等关键环节的成本管控,严控费用资金占用,降低无效及长期积压;同时,通过优化设计、定额管理、集约化采购等措施降低成本。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