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智能终端集群和行业数字化集群两个板块。

  • 产品类型:

    制造业、服务业

  • 产品名称:

    商户运营及增值服务 、 电子支付产品及信息识读产品 、 行业应用与软件开发及服务

  • 经营范围:

    数据处理和存储;电子计算机技术服务及信息服务;电子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税控收款机的制造、销售、租赁;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的开发、生产、销售;手机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通讯产品咨询服务;电子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公路计算机收费、监控、系统设计、咨询及安装调试;机电、消防工程设计;机电工程施工;消防工程施工;消防设备销售;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施工(安防产品除外);对电子产品行业的投资;对外贸易;电子收银秤的研发、销售;电子收银秤的制造。(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9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96亿 6.74%
第二名
4.49亿 6.10%
第三名
1.73亿 2.34%
第四名
1.06亿 1.44%
第五名
1.01亿 1.3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4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0.1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44亿 4.47%
第二名
1.42亿 4.41%
第三名
1.24亿 3.86%
第四名
1.21亿 3.77%
第五名
1.15亿 3.6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0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93亿 7.02%
第二名
4.33亿 6.16%
第三名
1.80亿 2.55%
第四名
1.25亿 1.77%
第五名
1.11亿 1.5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7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4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2亿 5.55%
第二名
2.79亿 5.30%
第三名
2.65亿 5.04%
第四名
1.87亿 3.56%
第五名
1.58亿 3.0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2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5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70亿 5.97%
第二名
3.36亿 5.46%
第三名
1.18亿 1.90%
第四名
1.03亿 1.66%
第五名
9594.44万 1.5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6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5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6亿 8.16%
第二名
8041.30万 3.18%
第三名
7159.96万 2.83%
第四名
5943.37万 2.35%
第五名
5098.99万 2.0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2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68亿 6.54%
第二名
1.05亿 1.86%
第三名
8144.84万 1.45%
第四名
6843.25万 1.22%
第五名
6766.24万 1.2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0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4.0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86亿 30.42%
第二名
1.07亿 11.35%
第三名
7892.30万 8.39%
第四名
7444.47万 7.92%
第五名
5584.43万 5.9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6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42亿 5.94%
第二名
1.81亿 3.14%
第三名
1.31亿 2.28%
第四名
1.01亿 1.76%
第五名
9033.47万 1.5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3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0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65亿 9.00%
第二名
1.18亿 2.91%
第三名
1.05亿 2.60%
第四名
7559.62万 1.87%
第五名
6736.25万 1.66%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业务概要  新大陆是集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场景运营能力为一体的数字化服务商。公司以服务国家数字中国战略为己任,致力于以科技创新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依托多年在细分领域积累的客户资源及行业经验,公司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优势,持续巩固基石产业,积极培育创新赛道,深化全球化布局。面向数字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公司以数字人民币、可信数字身份为核心抓手,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全面参与到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大浪潮中,力争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先锋企业。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智能终端集群和行业数字化集群两个板块:智能终端集群主要包...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业务概要
  新大陆是集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场景运营能力为一体的数字化服务商。公司以服务国家数字中国战略为己任,致力于以科技创新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依托多年在细分领域积累的客户资源及行业经验,公司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优势,持续巩固基石产业,积极培育创新赛道,深化全球化布局。面向数字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公司以数字人民币、可信数字身份为核心抓手,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全面参与到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大浪潮中,力争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先锋企业。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智能终端集群和行业数字化集群两个板块:智能终端集群主要包括数字支付终端业务和智能感知识别终端业务,是公司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以及赋能产业数字化的核心载体和数据入口;行业数字化集群主要包括商户运营及增值服务、电信运营商数字化服务,公司聚焦线下商业、移动通信、农业农村以及交通出行等场景,提供基于海量、高频数据应用场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无重大变化。
  (二)主营业务分析
  2023年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稳步恢复向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30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5%。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面对复杂且波动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公司统筹做好产业发展与资产安全的平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国内线下消费经济复苏以及海外非接触式经济持续渗透的发展机会,持续提升在应对复杂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和全球化视角,并加速海外业务的本地化部署,持续优化经营与管理成本,公司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8.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9.09%,剔除公司持有的股权资产价格变动等非经营性扰动,扣非归母净利润5.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5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83亿元,同比增长217.87%。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公司积极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技术底座,实现从一维/二维条码识别算法、三维3D人脸识别算法向多维动态视觉感知算法延展。在感知AI维度,公司基于丰富的智能数据采集终端,叠加边缘算力,提供对人、事、物的识别与判断力,为中国铁塔等运营商推出边缘智能网关产品和专用AI模组,同时布局边缘网关芯片与设备的国产化覆盖,构建可信边缘计算生态。在人脸识别算法方面,公司实现从支付场景向安防场景的技术拓展,并通过公安一所安防级别检测标准,假体检测通过率95%以上,真人通过率100%。在认知AI维度,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紫东太初大模型、清华大学ChatGLM开源模型、百川智能开源模型合作,在提升既有神经网络模型准确率的同时,实现对新任务的快速训练支持,缩短开发周期。公司基于对场景的理解能力,深入垂直场景需求通过数据蒸馏形成高质量小模型算法,并运用于垂直场景的分析和预警。截止目前,公司大模型应用已服务涵盖运营商、教育机构等领域。
  1、智能终端集群
  智能终端集群主要包括数字支付终端业务和智能感知识别终端业务。报告期内,集群实现营业总收入15.32亿元,同比下降7.72%。营收变动主要系国内市场受经济周期影响,整体需求释放仍较缓慢;海外市场方面,公司持续布局新兴地区,海外业务收入占集群总收入比例超75%。
  (1)数字支付终端业务
  行业方面,国内市场受经济发展周期性影响,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商户经营压力尚未完全缓解,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行业格局变化中采用更加谨慎的机具投放策略,共同导致国内市场呈现下滑趋势。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银联跨行支付系统联网特约商户2,561.38万户,联网POS机具3,309.74万台,较上季度末分别减少161.47万户、246.33万台。全国每万人拥有联网POS机具234.44台,环比下降6.93%。海外市场方面,疫后消费复苏以及消费习惯的趋势性变化仍在持续,数字支付终端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非现金支付和移动支付渗透率快速提升,数字支付终端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短缺局面有所缓解,技术迭代进程加快,在此背景下,具备更强综合实力、更早本地化部署的中国厂商将有更大的机会在竞争中成为引领者。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打造高效协同的组织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全系列产品、优化供应链交付和全场景覆盖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公司持续迭代和丰富智能终端产品,推出新一代智能旗舰POS-N950,带来更高性能,更优体验和更易扩展的智能生态;推进泛智能POS的研发及成功上市,助力更多商户实现智能化转型,使之成为国内新的增长点;推出轻收银终端-X800,进一步满足中小微商户的一体化收银及成本极致的需求。在持续丰富产品形态的同时,公司叠加自研的TOMS云服务平台,提供更丰富的数字化增值服务,目前接入服务平台的合作伙伴超过30家,实现端云一体化的终端管理解决方案。在场景应用创新方面,公司积极配合中国工商银行为成都世界大运会场馆及周边提供支付建设,支持工行开展“大运+体育”“大运+社区”“大运+高校”“大运+数币”等支付活动,为后续大型赛事的全球金融服务储备相关技术和产品可行方案;在组织机制方面,公司持续加快海外本地化部署步伐,先后在新加坡、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实体运作并推动落地,进一步加强行业合作伙伴建设、本地技术支持、应用开发、售后服务。
  业务方面,在国内支付终端需求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公司推出的多款智能POS成功入围工行、农行、交行等国有银行,为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智能POS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80%,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主流收单机构的终端市场份额。海外市场方面,公司进一步把握非现金支付与移动支付渗透率持续上升的机会,加快海外本地化部署和实体化运作,深度建立与区域核心客户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分区域看,在拉美地区公司业务实现持续增长,已形成良好客户基础,并不断拓展各国家头部客户,区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33%;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通过持续的品牌耕耘,逐步打开市场,在部分国家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收入增长;在中东非地区,公司积极把握渗透率提升的机会,不断加强头部客户合作,实现批量供货,但受部分国家换汇周期拉长影响,导致销售收入确认递延。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智能POS、智能收银机、标准POS、新型扫码POS、泛智能终端等产品销量合计超过400万台,其中海外销量超210万台,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77%。
  (2)智能感知识别业务
  行业方面,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步伐正在加速,智能制造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成果,也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AIDC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有助于推动制造业迈向全方位、深层次的智能化,其中机器视觉是AIDC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方向,并开始逐步应用在各大场景。根据GGII(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至2025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349亿元,其中,2D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291亿元,3D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57亿元。从视觉产商的市场竞争看,近几年伴随国内机器视觉产业的不断发展,本土品牌优势不断发挥,国产品牌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国产化替代的需求愈发强烈,开始对国外传统巨头形成挑战。
  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条码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外,加快向机器视觉、RFID、OCR、UWB、定位等技术领域拓展,与AI技术相融合,构建从条码识读到机器视觉的多样化、智能化的场景解决方案;在算法领域,基于行业与场景沉淀,公司自研的深度神经网络自动训练平台与视觉算法库,支持复杂环境条码识读、OCR和视觉各方面的应用,目前已完成产品化导入,支撑多个零售和体外检测(IVD)场景应用;在产品创新上,公司在物流、零售、医疗行业推出多款自研新品,包括仓储可穿戴系列产品、外卖接单打印机产品、体外检测(IVD)专用的AI视觉检测产品等。
  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深耕垂直行业场景,重点布局零售、物流、医疗、工业四大领域。在物流与零售领域,上半年国内市场受经济周期影响,下游渠道拓展难度加大,在此背景下,公司通过加大商机挖掘力度,成功入围多家互联网及物流头部企业的供应商名录,打开了增量市场;在医疗领域,公司布局体外检测(IVD)、临床护理配套和医药物流等场景,稳步推进业务,实现部分头部医院与医药客户合作;在工业应用领域,持续聚焦新能源、3C电子和汽配三大主要行业,扩大产品路径研发,形成条码识别、RFID识别、视觉识别产品相结合的AIDC产品组合,有效提高头部客户订单体量。在海外市场方面,公司持续加大海外本地化部署和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全球化的渠道销售网络,进一步提升品牌与产品认知,目前已跻身EMEA(欧洲、非洲、中东三地区合称)地区销售第一梯队,上半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40%,并积极开拓北美市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9.70%。
  2、行业数字化集群
  行业数字化集群主要包括商户运营及增值服务、电信运营商数字化服务,涉及线下商业、移动通信、农业农村以及交通出行等场景,在持续深耕后,公司积累了应对海量、高频的数据应用场景所需的安全、稳定的数据处理能力。报告期内,集群实现营业总收入22.99亿元,同比增长15.73%,主要源于线下消费复苏,以餐饮、零售业为主的中小微商户交易规模增长所致。
  (1)商户运营及增值服务
  行业方面,国家陆续出台推动消费经济相关政策,加速我国线下消费经济尤其是以餐饮零售业为代表的消费场景热度的持续恢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6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商品零售增长6.8%,餐饮收入增长达21.4%。与此同时,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在报告期内先后印发《关于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的意见》、《中央银行存款账户管理办法》,支付行业持续规范发展,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优化。截止目前,具备全国性银行卡收单牌照的支付机构共计25家。未来伴随强监管政策的持续深入,支付市场供求态势和价格竞争将走向新的平衡,行业资源将向合规的头部企业进一步集中。
  报告期内,公司为商户提供涵盖支付、ERP、营销、金融等各类商户服务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支付服务方面,公司积极把握消费复苏机会,加大产品创新与客户服务投入,并不断优化成本结构,持续强化各环节的风险筛查与管理机制。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支付服务交易规模1.30万亿,较上年同期增长17.73%。商户结构不断优化,月流水10万以上的商户流水占比持续增长,较去年末增加近十个百分点。在垂直场景建设中,公司先后推出“驿码称”、“驿宗教”、“驿餐饮”等场景解决方案,持续深化推进智慧农贸、智慧寺庙、智慧餐饮等多元场景的数字化建设,加大对场景SaaS的自主研发力度,相关产品已在福建、江西、湖北、山东、江苏、云南、重庆等多个省市落地应用。在数字人民币建设中,公司已完成8个试点城市数币服务,落地商超、餐饮、校园、交通出行、休闲娱乐、宗教等众多场景。
  金融科技方面,随着经济复苏,消费信贷及小微信贷需求逐步恢复,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7.7万亿元,同比增长26%,普惠小微授信户数5,935万户,同比增长13.3%。我国消费信贷规模有望保持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人机结合智能风控体系,风控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数据引流与智能风控,深度挖掘客群和消费场景,对数据进行深度开发,不断推动与金融机构数据服务模式的落地。截至2023年6月,公司金融科技业务管理资产余额35.50亿元,资产不良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电信运营商数字化服务
  行业方面,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中,三大电信运营商扮演着关键角色,将持续发力算力网络新基建,并通过“算网一体”、“算网融合”,实现数据的高速可靠流动,同时积极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的服务运营平台,基于泛在的算力网络提供开放、高效、安全、可控的社会级智能化服务,为运营商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业务方面,公司继续以电信行业支撑系统全域产品为运营基础,提供全方位的数智化资产建设服务方案。在运营商领域,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企业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平台、产品、服务,以及业务运营、网络支撑等方面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在运营商传统业务上,公司成功中标福建移动政企工作台规划设计项目、上海移动业支域产品配置运营维护服务项目、中国铁塔IT开发能力服务等项目;在数据平台建设上,公司成功中标江苏移动智慧中台项目、江苏移动企业数据中心项目,通过宁夏移动大数据运营支撑服务项目、山东移动政企大数据定制化开发服务等项目,大幅提升所在省级运营商市场份额,同时公司持续发力各专业公司,中标中移动上海研究院、中移动紫金研究院等项目;在大数据行业赋能领域,公司上半年累计实现超5,000万元的营业收入,并成功中标四川移动数智赋能中心数据管理服务、山东移动智慧文旅研发、云南移动智云洞察平台等项目,以“运营商大数据价值赋能行业业务”为核心,与中国移动省公司合作,持续提供产品研发、项目实施和运营支撑服务。
  在非运营商领域,公司中标福建智慧养护网格化管理系统、南京中石化项目制管理信息系统、江苏省交通运输政务信息系统、四川铁塔人工智能木板检验平台关键技术研发采购等项目,基于公司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自研通用底座产品,结合行业业务特点,持续推进政企行业数字化转型。
  (三)2023年下半年经营计划
  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以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先锋企业为发展目标,依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时代背景,持续构建“数字化”、“生态化”、“国际化”的核心竞争系统,公司将重点把握线下消费经济复苏与海外非接触式经济持续渗透带来的机会,夯实业务根基,提升核心竞争力。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将重点以“数字化”、“生态化”为核心策略,积极跟进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浪潮,内外并举,对内强化数字治理,对外积极培育数字产业。公司将持续携手生态合作伙伴,在AI大模型、区块链、边缘计算等维度强化核心技术底座,加快形成可承载分布式算力的端边云一体化的综合解决能力,全面参与到我国产业数字化的建设浪潮中,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贡献力量;同时,公司作为数字人民币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将继续积极协同产业生态合作方,共同参与到数字人民币的法理研究、标准制定、生态构建中来,联合产学研各方为标准制定积累智库,力争让百姓早日充分享受到数字人民币建设与推广的红利。
  海外业务方面,公司将重点以“国际化”为发力点,加快海外本地化部署,持续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将通过优化人才结构,扩大海外本地化销售及支撑队伍,并进一步强化供应链布局,通过新产品品类突破新市场、新赛道,挖掘公司整体长期发展潜力,同时,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终端全面智能化,并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实现从单一硬件向端云综合解决方案的整体升级,为公司的国际化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坚定的发展战略和健康的品牌形象。公司坚定以“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先锋企业”为发展目标,以数字人民币、可信数字身份等数字中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建设与推广为发展方向,明确基于智能终端的分布式算力以及基于场景的算法应用能力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随着公司技术和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形象正在得到国家、地方政府、社会各界以及产业的认可。2、端边一体化能力。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形成的产业核心技术,在物联网的信息识读、信息传输、信息智能处理等产业环节中,尤其是数字支付、智能感知识别领域拥有全系列产品和软硬件创新能力,同时伴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演进,公司加码AI算法,通过云侧和边缘侧结合,在全系智能终端上形成边缘侧算法优势,建立分布式算力能力,赋能产业数字化。
  3、多元场景和核心数据处理能力的交叉优势。公司一方面在长期经营中积累了人脸识别、条码识读、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在信息感知识别、电子支付、收单服务、移动通信和高速公路信息化等领域积累了应对海量、高频、安全需求的数字化处理能力,上述交叉优势保证了公司面对新应用、新需求时具备快速集成与融合和创新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政务服务、商户运营、智慧交通、数字医疗、数字食安、数字身份安全等产业数字化建设中逐渐显现。
  4、完善的支撑牌照和运营能力。公司在相关业务推进中积极布局牌照资源,特别是在商户运营服务中关键性的支付服务、金融科技服务两个领域,公司都拥有完备的支撑性牌照,稀缺性能力为公司的商户服务平台业务创造了独特优势。
  5、稳定、持续的关键行业客户战略合作关系。公司长期坚持面向行业应用,与三大运营商、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互联网巨头等关键行业客户形成了稳定、长期可持续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的技术和服务能力得到高度认可,保证了公司业务的未来持续性。
  6、稳定、团结的经营团队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公司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凝聚和团结了一批由各层次骨干人才组成的经营团队,配合默契、协作高效,保障了公司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公司“科技创新、共享卓越”的经营理念和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得到经营团队和员工的高度认同,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国内市场风险
  数字经济是国家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潜在市场需求巨大。虽然公司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在某些领域,市场变化迅速、参与对手众多、竞争相对激烈,未来市场状况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出大量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公司在市场开拓的过程中,势必存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面。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情况,前瞻性地规划和调整战略方向,加强技术与产品研发工作,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2、海外市场风险
  国际化与全球运营是公司的一项重要经营目标,公司已在北美、欧洲、南美、新加坡设立相应的直属公司以作为海外市场窗口,并通过这些窗口逐步建立相关营销体系。但拓展海外市场时仍可能面临当地政治经济局势是否稳定,法律体系、市场变化和监管制度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等无法预期的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对外出口方针政策,以及主要出口国的宏观环境变化,积极制定应对措施。
  3、政策风险
  数字经济属新兴技术或产业,是我国中长期战略规划中政策重点扶持产业,但某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涉及的业务尚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有关制度,甚至有些是跨多行业、涉及多主管部门的业务,新生市场缺乏相关的政府政策,新兴业务需要相关政策支持。公司将持续关注政策动向,积极拥抱监管,坚决遵守相关行业政策与制度。
  4、技术人员风险
  人才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必备的重要资源,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人才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近年来,国内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公司员工工资及福利也呈上涨趋势,在人力成本上给公司造成一些压力,另外行业内激烈的人才竞争,给公司人才带来一定的流失风险。公司将致力于优化员工薪酬体系,制订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优秀雇主品牌效应。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