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服务业务和磁性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工业原料、电子元器件、冶金、矿山、机电工程专用设备、金属制品、金属制品检测
工业原料 、 电子元器件 、 冶金 、 矿山 、 机电工程专用设备 、 金属制品 、 金属制品检测
磁性材料、磁器件、磁分离设备、过滤脱水设备、环保设备、采矿及配套设备的开发、电动机、微电机及其他电机的开发、生产与销售;矿物新材料,新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咨询、转让;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以上依法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之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0-12-31 |
---|---|---|---|---|---|
产能:四氧化三锰(吨) | 7.50万 | - | - | - | - |
产能:四氧化三锰:电子级(吨) | 5.00万 | - | - | - | - |
产能:四氧化三锰:电池级(吨) | 2.50万 | - | - | - | - |
产能:永磁铁氧体器件(吨) | 2.00万 | - | - | - | - |
产能:稀土永磁器件(吨) | 2000.00 | - | - | - | - |
产能:软磁器件(吨) | 5000.00 | - | - | - | - |
产能:金属磁粉芯(吨) | 4000.00 | - | - | - | - |
库存量:工业原料(吨) | - | 2425.61 | - | - | - |
库存量:电子元器件(吨) | - | 2290.20 | - | - | - |
库存量:金属制品(吨) | - | 3254.00 | - | - | - |
工业原料库存量(吨) | - | - | 2569.88 | 2962.33 | - |
电子元器件库存量(吨) | - | - | 2218.79 | - | - |
金属制品库存量(吨) | - | - | 4302.00 | 8935.00 | 7287.00 |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库存量(吨) | - | - | - | 2634.43 | 1818.82 |
电子元件制造业库存量(吨) | - | - | - | 1876.90 | 1629.00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7829.23万 | 2.83% |
客户二 |
7039.79万 | 2.54% |
客户三 |
6540.74万 | 2.36% |
客户四 |
6263.28万 | 2.26% |
客户五 |
3496.72万 | 1.2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1.33亿 | 5.80% |
供应商二 |
8727.78万 | 3.80% |
供应商三 |
7554.47万 | 3.29% |
供应商四 |
5759.62万 | 2.51% |
供应商五 |
5683.81万 | 2.4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7493.47万 | 2.71% |
客户二 |
7339.61万 | 2.66% |
客户三 |
7023.51万 | 2.54% |
客户四 |
4802.83万 | 1.74% |
客户五 |
4508.60万 | 1.6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1.87亿 | 8.76% |
供应商二 |
1.10亿 | 5.14% |
供应商三 |
8053.66万 | 3.76% |
供应商四 |
6324.25万 | 2.96% |
供应商五 |
5680.78万 | 2.6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05亿 | 4.05% |
客户二 |
6166.09万 | 2.38% |
客户三 |
5537.31万 | 2.14% |
客户四 |
5193.95万 | 2.01% |
客户五 |
4907.33万 | 1.9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3.28亿 | 16.43% |
供应商二 |
1.11亿 | 5.54% |
供应商三 |
1.05亿 | 5.25% |
供应商四 |
1.00亿 | 5.03% |
供应商五 |
8352.37万 | 4.1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8112.12万 | 4.85% |
客户二 |
4269.07万 | 2.55% |
客户三 |
2872.17万 | 1.72% |
客户四 |
2526.72万 | 1.51% |
客户五 |
2434.27万 | 1.4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1.30亿 | 13.85% |
供应商二 |
8833.61万 | 9.40% |
供应商三 |
7233.15万 | 7.70% |
供应商四 |
6261.53万 | 6.67% |
供应商五 |
3285.20万 | 3.50%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6064.97万 | 4.48% |
客户二 |
2748.04万 | 2.03% |
客户三 |
2464.28万 | 1.82% |
客户四 |
1927.59万 | 1.43% |
客户五 |
1586.31万 | 1.1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1.30亿 | 13.21% |
供应商二 |
6010.32万 | 6.09% |
供应商三 |
5712.92万 | 5.79% |
供应商四 |
3478.15万 | 3.53% |
供应商五 |
2449.33万 | 2.48%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 公司以磁性材料、金属制品及检验检测业务为主营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7亿元,同比减少7.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减少39.6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45.77万元,同比增长133.59%。主要变动原因为: 报告期内,面临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严格“两金”管控,主动进行客户结构调整,积极贯彻落实“四化”(见释义)“四有”(见释义)“算账经营”。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中的四氧化三锰和金属制品实现一定增长,但受部分基建领域市场需求下滑影响,公司检验检测业务收入和利...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
公司以磁性材料、金属制品及检验检测业务为主营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7亿元,同比减少7.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减少39.6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45.77万元,同比增长133.59%。主要变动原因为:
报告期内,面临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严格“两金”管控,主动进行客户结构调整,积极贯彻落实“四化”(见释义)“四有”(见释义)“算账经营”。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中的四氧化三锰和金属制品实现一定增长,但受部分基建领域市场需求下滑影响,公司检验检测业务收入和利润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参股公司受锂电池行业价格下降影响,正极材料前驱体磷酸铁业务产生亏损,投资收益减少。
下半年,公司进一步整合协同内外部资源,坚决落实“一专、两转、三增、三减”(见释义)经营思路,在市场开拓力度和产能利用率方面进一步提升;聚焦主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做好锻长板补短板工作,发挥优势产业重要作用,确保公司经营态势平稳;公司已在扩建的1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要于今年10月份建成投产;积极推进“两金”压降工作,持续提高经营性现金流,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经营质量。
2.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检验检测服务通过中钢国检(国家金属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作为国家级检测中心,拥有CAL、CMA、ILAC+CNAS、住建部见证取样/主体结构/地基基础/钢结构工程/城市桥梁资质、交通部综合甲级和桥隧专项检测资质和交通部公路工程甲级资质、安全生产甲级检测资质、计量校准、司法鉴定、生态环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等近20个资质。拥有约8万平方米大型检测实验室,授权3000+标准、12000+参数的检测能力和经验,主要包括金属与合金类材料、线材及其制品、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电线电缆、矿用设备、水泥等建筑材料、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钢结构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人防工程、特种设备、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航空航天、军民融合、军工基建、海上设施、港口、冶金、矿山、新能源、进出口等检测和校准服务。提供电子电气RoHS检测、金属材料耐腐蚀性环境试验、材料疲劳试验、材料燃烧试验、大型支座阻尼器检测、声屏障检测、大型结构抗风揭、可降解材料检测、无损检测、残余应力检测等。通过持续在全国各地设立检验检测分场所,形成后力强劲的辐射全国的检测服务网络。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主要用于制备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高耐腐蚀性和很好的化学稳定性,是较为理想的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
电子级四氧化三锰是制备锰锌铁氧体等软磁材料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光伏、电子、家电、5G通讯、电力、充电桩等行业,也可用于光学玻璃、热敏电阻等功能材料。
稀土永磁器件产品是以铁、钕、硼以及少量的添加剂镝、铽等为原料烧结制成的钕铁硼产品,是目前市场主流稀土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节能变频空调、工业节能电机、消费电子、轨道交通等领域。
永磁器件包括永磁铁氧体器件,是由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或多种其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具有亚铁磁性的复合氧化物,广泛应用于汽车相关电机制造、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新能源、大数据等多个领域。
铁硅粉、铁硅铝粉等铁基软磁粉末可用于生产软磁金属磁粉芯,广泛用于电子通讯、雷达、手机、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5G新基建、轨道交通等领域。
锰锌/镍锌铁氧体以铁红为主成分的磁性氧化物,适用于MHz段高频低功率工作场景,主要应用于电子系统,特别是各种电子变压器、电感器、滤波器等领域。
金属制品包括弹性材料和特种材料,弹性材料主要产品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不锈弹簧钢丝,用于制造发动机气门弹簧、减震悬架弹簧、刹车制动弹簧、离合器弹簧以及其它高疲劳性能要求弹簧等。特种材料主要产品高强度不锈钢丝绳、镀锌钢丝绳,用于减震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
3.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采购、生产、销售及研发体系,根据市场需求、自身情况、市场规则和运作机制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采购方面,公司建有《采购管理办法》,采购管理流程完善。按与生产经营相关性分为常规定采购和非常规性采购,常规性采购指生产用原辅料、备品备件、办公用品等为生产经营而实施的采购,非常规采购指工程建设项目、技改、设备等采购;按采购方式分为法定招标项目采购和非法定招标项目采购,其中招标类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非招标类采用竞争性谈判、询比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等。严格执行采购流程,从采购预算、采购申请、供应商管理、采购实施、货物验收、付款及后评价全流程管理,同时关注主要原材料价格趋势,持续优化保障供应的及时性、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产方面,公司主要依据“以销定产”的原则,满足不同产业客户的需求,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并获得稳定的订单和市场份额。在接到客户需求时,首先进行合同评审,然后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公司在质量监督、工艺考核、质量测试等工作方面均制定有严格的规范文件,最大程度的保障公司生产。
销售方面,公司各经营实体负责产品销售,主要为直接销售模式,销售渠道采用传统营销及平台营销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实行大客户战略和品牌战略。公司各产业销售人员均具备专业技术背景,能够充分了解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和技术指标,并迅速对市场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和决策。同时,针对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差异化销售策略和政策,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客户问题。
4.市场地位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磁性材料产业拥有75,000吨四氧化三锰(其中:电子级四氧化三锰50,000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25,000吨)、20,000吨永磁铁氧体器件、5,000吨软磁器件、4000吨金属磁粉芯、2,000吨稀土永磁器件生产能力,金属制品产业拥有70,000吨金属制品生产能力。公司是全球主要的高纯四氧化三锰生产企业,国内位居前列的永磁器件生产企业,国内具有一定行业知名度和较高客户认可度的稀土永磁器件生产企业,国内大基建领域内权威检验检测机构之一,国内金属制品行业领军企业。
5.行业发展情况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专门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高端锰酸锂的前驱体材料,具有杂质含量低、外观形貌为球形、比表面积小、可实现均匀掺杂等优点。用其制造的高端锰酸锂具有克容量高、循环与贮存性能好、高温性能优越等特点,可满足各类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要求。四氧化三锰作为生产锰酸锂材料的锰源,并且随着锰酸锂及锰酸锂电池的技术不断发展,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将日益扩大。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低成本长寿命锰基储能锂离子电池”被列为“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项目。随着磷酸锰铁锂工艺的逐步改进和完善,其应用市场逐渐扩大,下游需求提速。
磁性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下游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随着相关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这一趋势在2024年仍在持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5G通讯等产品的普及,智能设备中如电感器、变压器、滤波器等电子元件中对小型磁性材料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具有出色的发电效率、可靠性和低运行及维护成本,使其在风电领域成为节能减排的理想选择。核磁共振成像仪、心脏起搏器等医疗设备也广泛应用磁性材料。相关领域的不断发展,磁性材料需求端持续增长。但是也可以看到,受行业标准化程度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仅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同时还面临着国际企业的竞争压力。中低端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公司可能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高端市场,技术创新和产品性能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综合导致了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呈下降趋势。
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地域化特征较为明显,企业多集中于如建筑材料及工程、环境监测、机动车、电子电器、食品、医学检测等细分领域,跨地域、跨领域经营,市场份额大的行业龙头少。受近年国内政策开放及产业发展的推动,第三方检测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国内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中国逐渐跻身质检行业的“世界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标准,公司所属行业为“M745质检技术服务”。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7月发布的《2023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规模继续扩大;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670.09亿元,较2022年度增长9.22%,增速较2022年度的4.54%有一定提升;2023年末,获得资质认定的各类检验检测机构53,834家,较2022年末增长2.02%,企业制机构数量达到41,634家,占比达到77.34%。检验检测领域差异化发展继续扩大,电子电器等新兴领域〔包括电子电器、机械(含汽车)、材料测试、医学、电力(包含核电)、能源和软件及信息化〕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度共实现收入944.75亿元,同比增长13.76%,高于全行业营收增速4.54个百分点;传统领域〔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与环保(不包括环境监测)、食品、机动车检验、农产品林业渔业牧业〕2023年共实现收入1,789.51亿元,同比增长9.09%,传统领域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仍然呈现下降趋势,由2016年的47.09%下降到2023年的38.32%。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党建引领优势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四化”为方向引领,以“四有”为经营纲领,以“一加强、两优化、三突破”为路径,党委前置研究重大事项,贯彻新理念,勇担新使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建设,继往开来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科技创新和应用优势
公司作为科研院所转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批有经验的技术专家,在锰基新材料、磁性材料、金属制品、矿山水泥及冶金装备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多次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公司高度重视科技研发,拥有一批实力较强技术研发团队,2024年公司层面重点科研项目共计17项,截至报告期末,各类在研各级政府项目13项,其中科技部1项、工信部1项、国家发改委2项,国防科工局6项、省市级3项,均按计划正常进行中。报告期内,完成安徽省“三重一创”项目《马鞍山市雨山区关键电子材料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马鞍山市科技创新项目《石墨烯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郑州市重点专项《非圆截面弹簧用高强度异型弹簧钢丝研发及产业化》和军工项目《XX密封圈研制》等结题验收工作。报告期内,受理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授权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649项,其中发明专利203项。
3.平台建设及市场品牌优势
公司是锰基新材、磁性材料、检验检测、金属制品等方面的领先企业,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拥有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6个国家重要创新平台,8个省部级创新平台,近年来承接近3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任务。2023年度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名单,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获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50强、制造业100强企业等荣誉。
4.管理和体制机制优势
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完善的治理架构,对所属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完全的市场化经营,所属企业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落地,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方案的实施,实现了公司与员工利益共同体,使得决策机制灵活,工作效能提升;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公司各级管理团队年富力强,经多年的摸爬滚打具有资深的行业背景以及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行业动态,把握市场机遇,制定发展规划。公司自2020年4月“入选科改示范企业”以来,连续三次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优秀企业,通过优化公司治理、加大授放权、强化市场化机制、实施中长期激励、鼓励探索创新和加强党的领导等各项综合改革措施的落地,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企业文化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以“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为企业愿景,以“牵动梦想、吸引世界”为企业使命,在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创新理念、人才理念、社会责任理念等进行了提炼和明确,并通过有效的传播方式,使得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员工思想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正向激励作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平衡性协调性风险
公司所处的产业可能受到市场供需变化、宏观经济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各产业之间发展程度不尽相同,有的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有的企业产品利润低、成本高;有的企业效益多年来没有明显增长;有的企业产品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比较薄弱。
公司积极拓展主营业务应用场景,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通过市场调研和开拓,实现业务的稳定健康发展,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与产业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市场波动。通过合作,尽可能稳定原材料供应,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增强公司在产业中的竞争力。
2.技术风险
产研结合还不够紧密,重大原创性技术成果缺乏,产品差异化竞争能力参差不齐,数智化转型任重道远。一些产业技术人员缺乏,一些领域领军人才紧缺,高科技赋能国际化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公司所处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研发保持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不断完善研发体系,在进行技术研发之前,对项目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竞争态势等方面的分析。通过风险评估,降低技术研发失败的概率,提高研发效率。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人才,确保公司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3.合规风险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调整,公司可能面临合规风险。如果公司不能及时了解和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或者存在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公司建立健全全面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职责和流程。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定期对公司的合规管理进行评估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变化,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监管政策的变化,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工作,保障公司持续合规运营。
4.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火灾、危废排放等。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
公司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职责和流程,完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加大安全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5.应收账款风险
公司下游客户货款结算周期比较长,随着公司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应收账款规模相应增长,将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速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如果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可能会形成坏账损失。坏账损失不仅会减少公司的利润,还可能影响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
公司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和分类。持续强化“两金”管控,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跟踪和催收,及时了解客户的还款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合理计提坏账准备。在应收账款出现坏账风险时,及时进行坏账处理,减少坏账损失对公司的影响。
6.募投项目风险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因环境变化等各种因素影响,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尚未动工,项目延期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会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
公司对部分募集资金项目进行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在项目建设前,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项目建设方案和产品定位,提高项目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及时向投资者披露募投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风险因素,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