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洋食品研发与加工、冷链物流、渔业装备等产业。
海珍品育种育苗、海水养殖增殖、海洋食品研发、加工与销售、冷链物流、渔业装备
扇贝 、 海螺 、 海胆 、 珍蚝 、 龙虾 、 刺参 、 鲍鱼 、 鱼子酱精深加工品 、 贝类 、 虾类 、 鱼类 、 蛤类等海洋佐餐零食
许可经营项目:水产品养殖;补捞、加工、销售;进出口业务、承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及三来一补业务;冷藏;运输;向境外派遣各类劳务人员(不含海员)。一般经营项目:水产品收购;房屋、设备租赁;食品、副食品加工、销售。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18亿 | 12.98% |
第二名 |
1.89亿 | 11.27% |
第三名 |
5136.94万 | 3.06% |
第四名 |
3777.86万 | 2.25% |
第五名 |
3114.62万 | 1.8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83亿 | 17.66% |
第二名 |
4963.53万 | 4.79% |
第三名 |
2920.66万 | 2.82% |
第四名 |
2772.56万 | 2.68% |
第五名 |
2479.66万 | 2.3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51亿 | 12.43% |
第二名 |
1.52亿 | 7.52% |
第三名 |
5060.77万 | 2.50% |
第四名 |
4944.18万 | 2.45% |
第五名 |
3953.51万 | 1.9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30亿 | 10.57% |
第二名 |
6070.48万 | 4.92% |
第三名 |
5248.27万 | 4.25% |
第四名 |
4151.58万 | 3.37% |
第五名 |
3741.92万 | 3.0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05亿 | 9.84% |
第二名 |
7332.03万 | 3.52% |
第三名 |
7091.35万 | 3.40% |
第四名 |
6261.84万 | 3.01% |
第五名 |
4479.39万 | 2.1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5639.55万 | 4.30% |
第二名 |
5334.20万 | 4.07% |
第三名 |
4794.55万 | 3.66% |
第四名 |
4311.24万 | 3.29% |
第五名 |
3567.59万 | 2.72%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64亿 | 8.52% |
第二名 |
7995.94万 | 4.15% |
第三名 |
5057.94万 | 2.63% |
第四名 |
3980.91万 | 2.07% |
第五名 |
3901.73万 | 2.0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767.17万 | 3.89% |
第二名 |
2596.50万 | 3.65% |
第三名 |
2434.01万 | 3.42% |
第四名 |
1900.29万 | 2.67% |
第五名 |
1765.46万 | 2.4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52亿 | 9.22% |
第二名 |
1.54亿 | 5.65% |
第三名 |
7762.01万 | 2.84% |
第四名 |
5453.41万 | 2.00% |
第五名 |
4997.35万 | 1.8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45亿 | 7.69% |
第二名 |
1.13亿 | 6.00% |
第三名 |
9469.44万 | 5.03% |
第四名 |
5420.62万 | 2.88% |
第五名 |
3313.89万 | 1.76%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情况 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海地方和涉海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落实海洋领域宏观政策,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全国渔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为“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以“大食物观”为宏观引领,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海洋渔业发展,事关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情况
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海地方和涉海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落实海洋领域宏观政策,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全国渔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为“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以“大食物观”为宏观引领,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海洋渔业发展,事关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大食物观”是党中央粮食安全观念的战略性转变和历史性演进的体现,拓展了传统的粮食边界,推动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既关注数量安全又关注质量安全。从更广度把握粮食安全,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之时代要求。渔业是大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之一。大食物观下,“吃得营养、吃出健康”的膳食需求,对居民食物安全和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层面的挑战和要求,更加凸显了渔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广阔的海洋里蕴藏着巨大的食物资源潜力,海洋渔业践行大食物观有基础、有优势,向海要粮潜力巨大。渔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来源广和产出动物蛋白效率高的优势,可持续开发江河湖海资源,拓展渔业生产可能性边界,打造“蓝色粮仓”,推动食物供给向多元化转变,为把牢我国食物供给安全主动权提供支撑。渔业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需要。渔业具有多功能性,不仅是食物生产部门,也是重要的生态养护部门。渔业养殖在极大减轻天然渔业资源利用压力的同时,还能形成巨大的渔业碳汇功能。大水面生态渔业和海洋牧场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典型范例。
2、以“可持续发展”为产业目标,高标准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是对“海洋农牧化”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是更加科学化与系统化的海洋渔业工程,更加注重环境与资源的和谐发展。海洋牧场集“放、养”的优势于一体,强化了放流生物的管理和诱集,实现在开放海洋系统中渔业资源的主动增殖。海洋牧场在养护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和促进渔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海洋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已成为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藏粮于海”、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路径。
大力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将海洋生态环境、持续供应生态产品和深度体验渔旅有机融合,构建区域生态化、建设规模化、业态多元化、创新科技化和系统组织化的牧场渔业发展新模式,对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先后编制了《中国海洋牧场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总结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情况,初步理清了海洋牧场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印发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年度评价及复查办法(试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和《关于实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重要文件。
海洋牧场发展前景广阔,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上,还在于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海洋牧场将成为未来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海洋牧场行业正朝着信息化、智能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海洋牧场相关建设管理等工作正逐步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海洋牧场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海洋科技、海洋装备、蓝碳交易、海洋医药等,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3、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要“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等重点任务。在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方面,要求“倡导健康饮食结构,增加健康、营养农产品和食品供给”,“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促进民族品牌加强同国际标准接轨,充分衔接国内消费需求,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国内供应”;在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方面,要求“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推进质量分级,稳步提高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打造中国品牌,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等。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国内市场基础更加扎实,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环境条件深刻变化。展望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我国这一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还将不断成长壮大。
4、以“新质生产力”为创新抓手,赋能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习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支持大连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推进‘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提质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深海深地开发、增材制造、柔性电子、氢能储能、细胞治疗、生物育种等方面,加快推动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坚持向海图强、向海而兴,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高标准建设涉海国家级创新平台。发展壮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信息、航运服务等产业,做大做强海洋牧场和滨海旅游,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东北支点,打造振兴发展蓝色引擎。
在渔业领域,新质生产力需要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为海洋渔业发展提出了根本遵循,体现在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海洋牧场建设、智能化海洋渔业装备、海洋渔业产业链整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技术研发、海洋食品技术研发等渔业产业各个方面,通过将这些相关领域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渔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水产品,同时也为渔业从业者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二)主要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等内容未发生重大变化。
1、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是以海洋产业为核心主业的大连市国有控股企业。公司以践行海洋强国战略、服务海洋强省强市建设为己任,聚焦聚力海洋主业,做稳做优海洋牧场,大力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品牌振兴,以海为田,建好“蓝色粮仓”,努力成为品牌价值卓越、产业引领显著、行业地位领先的综合型海洋产业集团。公司现已布局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洋食品研发与加工为主体的产业生态,兼顾冷链物流、渔业装备等产业,构建上下游全产业供应链生态体系,持续促进相关多元产业协同、壮大发展。
公司围绕獐子岛核心海洋资源,研发推出独具獐子岛海域特色的海洋珍品系列产品。獐子岛海域因其天地恩赐的自然资源禀赋,让这里产出的产品有着别具一格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鲜活海珍品(鲍鱼、扇贝、海螺、海胆、珍蚝等)、冻鲜调理食品(鱼类、贝类、虾类、蟹类、蛤类等冷冻食材)以及海洋预制菜系列、营养滋补食品(刺参、鲍鱼、鱼子酱精深加工品等)、休闲食品(贝类、虾类、鱼类、蛤类等海洋佐餐零食)。
2、产业发展基础及经营模式
(1)精耕北纬39°超940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
海洋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作为渔业生产的新模式,海洋产业的新业态,海洋牧场建设是践行“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和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关注点和关键发力点。与养殖相比,海洋牧场可实现物质和能量多营养级利用,有效降低投入品对海域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养殖生物的品质、拓展了增养殖生物的活动空间;与单纯人工放流相比,海洋牧场注重生态环境修复和资源管理。因此,海洋牧场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
獐子岛海洋牧场地处黄海北部北纬38°44′至39°10′、东经122°38′至122°59′区域,地处著名的海洋岛渔场之中,主要受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等冷暖流影响,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属深水岛类型,平均水深35米,海底年均水温9—10°C,盐度常年保持在31‰—33‰左右,海流畅通,海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强,零污染。獐子岛因其天地恩赐的、丰富的海底资源盛名远播,盛产刺参、皱纹盘鲍、扇贝、香螺、海胆等海珍资源。这里地理、气候和海域等自然条件优越,水温低、盐度高、饵料充足、营养丰富、海域开放、远离大陆等造就了该区域独特的资源禀赋,产品品质优异,营养美味。公司秉持的生态优先、轮播轮种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极大的守护了海洋岛渔场索饵洄游路径和产卵场,现拥有鱼、虾、贝、藻等数百种,是中国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中国海珍品原产地。公司较早开始进行海洋牧场建设,40多年来,公司按照“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开展刺参、虾夷扇贝、鲍鱼、海胆、海螺等资源增殖养护,促进了大量的鱼类、藻类的繁殖,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价值。公司紧跟各级政府的规划步伐,积极落实国家“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要求,在“发挥海珍品种质资源优势,养护好原生优质海洋生物资源,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海洋牧场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创新海洋牧场管护模式,加强效果监测评估,促进海洋牧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发展。得天独厚的北纬39°海洋资源,是公司经略海洋,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重要基础,公司还将继续在海洋渔业领域深耕发力,积极探索更多“海洋牧场+”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海洋渔业特色品牌。
(2)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公司强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食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领域,不断加大人财物等投入,努力提升良种、良技、良品水平。公司拥有数十项国家级及省级的专业化技术平台及资质,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首批海洋牧场示范区、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大连獐子岛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兴海核心示范基地等。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共同构建了海洋生态养殖联合实验室、獐子岛虾夷扇贝碳汇实验室、海洋食品研发中心、水下机器人联合实验室等产学研创新平台,主持或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等近百项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际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公司作为中国唯一受检企业,曾通过10年努力,终叩开欧盟大门,代表中国双壳贝类产品获准进入欧盟市场。公司是我国较早开始对渔业生产过程进行碳汇核算的企业之一。早在2010年,公司就开始从事贝类碳足迹评价工作,积极践行碳汇渔业的生态理念。2010年10月22日,SGS向公司颁发了该公司在世界上的第一个碳标识,獐子岛虾夷扇贝成为中国第一个碳标识食品,并获得首个“碳减排”标识。2014年,獐子岛公司成为全国首个“碳减排”标识企业。
在食品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食品研发团队,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实施项目组制管理,保持了较高的新品开发转化速度。此外,公司还与中国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海珍品研发试验室、休闲食品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联合研发,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并应用于公司扇贝、海参、鲍鱼类新品加工与上市转化。公司参与的“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特色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三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刺参深加工与质量标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扇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生物技术与生态技术研发方面,以产业需求为核心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海洋生物研发体系由项目需求向产业需求转型。公司拥有国家级虾夷扇贝良种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国水产种业阵型企业、省级皱纹盘鲍、刺参、光棘球海胆原种场、国家虾夷扇贝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大连市虾夷扇贝育种工程实验室等,突破了三倍体牡蛎技术,联合培育“獐子岛红”“海大金贝”、“大连一号杂交鲍”等新品种。近年来,在良种选育基础上,坚持原生优质经济品种的种质保存、苗种繁育和产业推广,先后在皱纹盘鲍、海胆、香螺、厚壳贻贝、紫石房蛤等品种上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北黄海种质库、育繁推一体化中心建设,提升原种和新品种储备进程。在海洋环境监测、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等技术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索。2023年,公司荣获“第二届全国智慧海洋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进一步突显国家高技术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开展贝藻类生态系统蓝碳计量工作,联合产学研平台对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海洋沉积碳进行计量,组织召开贝类生态系统沉积碳计量监测评审会,大大的推动了贝藻类蓝碳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3)促进供应链保障体系不断完备
公司建立了集原料采购、食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全链条食品采购销体系。在大连、山东荣成、獐子岛等地建有6座大型海产品加工基地,年加工能力超过6万吨,加工刺参、贝类、鲍鱼、鱼类、蟹类、虾类等多种海洋产品。公司按照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格局,结合产品的不同特点,建立了自营与经销结合的国内、国外多渠道、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国内市场建立了活品、专卖、餐饮、流通、商超、休闲食品及电商等销售网络,在中国香港、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国家和地区布设销售网络,与国内市场形成协同联动效应。公司建立了HACCP、BRCGS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采用国际化的食品安全管控模式和质量控制标准,从资源端、生产端、市场端对产品品质进行全面把控,建立了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形成了獐子岛特色的冻鲜产品、养生食品、料理食品、休闲零食等品类众多、标准领先、美味营养的海洋食品系列。产品品牌及品质享誉海内外,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公司在聚焦精深刺参加工品、海味休闲零食等优势单品的同时,抓好产品研发迭代升级,不断拓展具有獐子岛特色系列产品,加速释放产品的品质价值和品牌价值,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幸福家宴”。
(4)专注于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铸造
产品质量是品牌塑造的核心。公司始终坚持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严守食品安全生命线。刺参、鲍鱼、扇贝等海产品均选用高品质原材料,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加工,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达到国家标准以上的高品质。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使得獐子岛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凭借原产地和品质优势,“獐子岛”品牌塑造成为海参行业标杆。“獐子岛”商标被认定为中国水产行业首枚“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公司还培育出“北纬39°”、“海洋牧场”、“易道味”、“家里鲜”、“参旅”等一批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商标品牌,拥有国内外有效商标六百余个。獐子岛刺参、獐子岛鲍鱼、獐子岛扇贝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獐子岛”刺参由国际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进行供应链全程监控,成为中国唯一、也是世界唯一获得SGSSCMMark标志使用的授权水产品。2024年,“獐子岛”品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公司以152.4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2024中国创新品牌500强”,以178.5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2024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品牌未来成长性和未来收益值得到认可,品牌内涵更显活力。
公司秉承“诚信、合作、共赢”的商业理念,积极建立与供应商和客户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实现各方互利共赢和利益共享,通过参与网络平台的标准制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制定大连市地方标准等,提升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通过引入和实施HACCP、BRCGS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升集团整个产品实现过程的管控水平。海参全产业链连续六年持续满足SGS《SGS供应链监控“农业和食品”》标准的要求。通过提升标准、提高管理水平,严格防控风险,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和可信赖的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水产良种场,确权拥有海域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双壳贝类产品获准进入欧盟市场的中国唯一受检企业,率先对虾夷扇贝进行碳足迹认证,成为全国首个“碳减排”标识企业,积极践行“碳汇”渔业的生态理念。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及控股公司拥有有效专利85项,其中PCT国际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较上年度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一)创新能力,注入绿色发展新动力
公司在食品技术研发和生物技术与生态技术研发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食品技术研发方面,专业的研发团队及组织运行机制,保持了较高的新品开发转化速度。此外,公司还与中国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海珍品研发试验室、休闲食品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联合研发,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并应用于公司扇贝、海参、鲍鱼类新品加工与上市转化,研发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等诸多奖项,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在生物技术与生态技术领域,通过多项资质与创新平台,持续加大投入与创新研究,瞄准产业需求和前沿技术,促进科研成果支撑产业创新进步,在突破一些海洋新品种的基础上,不断在传统产业品种上取得新突破,不断推动北黄海种质库、育繁推一体化中心建设,提升原种和新品种储备进程。在海洋环境监测、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等技术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索。
(二)资源能力,蓄足持续发展源动能
公司致力于深耕优质海域,夯实940平方公里海洋牧场优质海珍品资源。北纬39°原产地海域,在地域生态方面具有稀缺性。公司通过整合海洋牧场资源,并通过生物技术等手段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獐子岛位于辽东半岛东南、大连市东部的北黄海海域,长山列岛的最南端,地处著名的海洋岛渔场之中,海洋岛渔场是黄渤海渔场鱼类资源重要的索饵、产卵场,有鱼、虾、贝、藻等数百种。这里地理、气候和海域等自然条件优越,饵料充足、营养层丰富,盛产刺参、皱纹盘鲍、扇贝、香螺、海胆等海珍品,品质优异,营养美味,享誉海内外。公司遵循“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开展刺参、虾夷扇贝、鲍鱼、海胆、海螺等资源养护,同时促进了大量的鱼类、藻类的繁殖,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价值。公司与北美、欧洲、澳新等区域的众多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国际化稳定业务合作,从采购、暂养到销售、配送,实现境外优质资源、订单与国内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公司食材资源保障有力,服务于国内日益增长的海洋蛋白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
(三)品牌能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公司拥有深厚的品牌历史和文化底蕴,“獐子岛”品牌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中国水产行业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公司的品牌力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为公司带来了持续的竞争优势。此外,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与健康海洋产品相关业务,成为诸多重要会议海产品指定供应商。凭借原产地和品质优势,“獐子岛”品牌塑造成为海参行业标杆。同时,公司还培育出“北纬39°”、“海洋牧场”、“易道味”、“家里鲜”、“参旅”等一批消费者喜爱的商标品牌。獐子岛刺参、獐子岛鲍鱼、獐子岛扇贝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獐子岛”刺参由国际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进行供应链全程监控,成为中国唯一也是世界唯一获得SGSSCMMark标志使用的授权水产品。2024年2月,“獐子岛”品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体现了公司对传统加工技艺和诚信品质的传承发展,进一步突显品牌力量。2024年6月,獐子岛品牌以178.5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时隔12年,獐子岛品牌再次上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从40.85亿元增长到178.58亿元,增长了137.73亿元,涨幅为337.2%。
公司秉承“诚信、合作、共赢”的商业理念,积极建立与供应商和客户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实现各方互利共赢和利益共享,确保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仅建立了集原料采购、食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全链条食品采购销体系,还建立了完善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了对市场的全面覆盖。通过官方网站、电商平台旗舰店等线上渠道,能够将产品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提高了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量。同时,线下渠道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亲身体验产品的机会,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依托于专业系统的供应链,獐子岛味道的冻鲜产品、养生食品、料理食品、休闲零食等受到众多消费者认可。公司将延伸品牌势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提升市场认知和消费能级,打造产品质量标准和追溯体系高地,确保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让来自海洋的健康、安全、美味的“獐子岛”品牌产品给消费者带来舌尖上的美好体验。
(四)质量能力,奠定精益发展强基础
产品质量是品牌塑造的核心。公司始终坚持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严守食品安全生命线。海参、鲍鱼、扇贝等海产品均选用高品质原材料,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加工,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达到国家标准以上的高品质。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使得獐子岛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公司通过参与网络平台的标准制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大连市地方标准制定等,提升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通过引入和实施HACCP、BRCGS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升集团整个产品实现过程的管控水平。海参全产业链连续六年持续满足SGS《SGS供应链监控“农业和食品”》标准的要求,也是全球唯一取得SGSSCMMARK授权使用的水产品。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03号(关于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要求,杜绝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加强对獐子岛海洋牧场及外购原料的常规性安全检测,由SGS实施相关核放射性元素检测,通过提升标准、提高管理水平,严格防控风险,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和可信赖的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协同能力,融出合力发展新机遇
公司实现了从养殖、捕捞、加工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这种模式使得公司能够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同时,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发挥育种、育苗、暂养、养殖、加工、仓储、流通、贸易等一体化的供应链保障体系功能,加快推动以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洋食品研发与加工为主体的产业生态走深走实,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公司是大连市国资控股企业,治理结构、组织架构的不断完善以及管理效能的不断提升为公司后续发展带来基础保障。国资股东发挥产投协同能力,助力公司科技创新,聚焦主业,夯实品牌,助力公司长远布局和未来发展。公司还将以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导向,利用自身的产业链优势,推进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公司还将积极探索合作开发等新的业务模式,推动业务协同的创新、多元化发展。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业务协同的智能化水平。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环境风险
獐子岛确权海域位于北黄海,是属于远离陆地的开放性海域,海区环境夏季受北黄海冷水团,冬季受黄海暖流影响。夏季处于大环流内,营养盐等主要来自内循环;冬季则有来自赤道的黑潮形成的黄海暖流进入,带来外源营养盐。公司底播增殖生产模式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属大农业范畴,主营品种基本以增殖、养护为主,因此大生态尺度的变化如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冷水团锋面移动、降雨和径流减少、水团移动,以及养殖容量、敌害生物等均会对主营品种产生影响。
公司的对策和措施为:
统筹合理规划海洋牧场空间布局,将确权开发海域调整在可控范围。秉承生态可持续、产业可持续的理念,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提升海洋牧场可持续产出能力。科学规划产品结构布局,由单一品种结构向参、贝、鲍、胆、螺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转型。推进沿岸藻礁、藻场建设,提升初级生产力,助力蓝碳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原生优质土著资源繁育、增殖与养护,构建资源评估、补充、利用的可持续产出模式,提升产品品质和价值。做好海洋环境、气候及产品长势动态变化日常跟踪和监测工作。强化与海洋科研机构合作,密切跟踪监测海洋牧场生态。
2、市场波动风险
(1)市场需求方面:海水养殖业是生产终端消费品的行业,公司下游的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经济景气度能提升商业活动的活跃程度,从而增加商务活动等对海珍品的消费,经济景气也将提升消费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使家庭生活及养生保健等日常消费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当宏观经济陷入低迷时,人们将相应削减海珍品的消费支出,从而使销售受到影响。
(2)市场供给方面:水产行业是市场充分竞争性行业。目前竞争方式还停留在价格竞争为主的初级阶段,公司中高端品质定位容易受低端产品价格冲击;另一方面,整个产业原料来源容易受外部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不成熟的市场结构和不稳定的产能供给,会使产品面临着一定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的对策和措施为:
(1)布局海洋牧场、大洋渔业产业结构,提升供给方面的资源可持续能力。公司在黄海北部建立了规模化的现代海洋牧场,成为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具有行业领先的优质种质资源、技术以及产业专利。公司与北美、挪威、俄罗斯等地资源基地建立了合作,并与海外重要资源区域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运营全球贝类、鱼类、虾类、蟹类等优质大洋渔业资源。
(2)实施食材向食品升级战略,提升服务客户与市场能力。提升管理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食品研发投入,推进食材向食品升级,加强采购订单管理、加工过程管控等,严格控制产品成本,打造产品成本优势和质量口碑。加强销售队伍建设,完善销售人员激励政策,提高销售人员主动性,加快市场应对反应速度,及时感知客户、市场变化,适配销售策略,不断提升销售端能力,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风险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要充分防范和控制的风险。公司的产业链涉及到整个产品实现过程,包括育苗、增养殖、加工、运输、仓储和销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有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风险。公司始终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作为公司的“生命线”进行管控。
公司的对策和措施为:
(1)公司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的规定,随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修订和新增进行调整,以满足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同时,按照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关等相关政府部门的检查和指导,调整管控方案,满足监管部门对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的总要求,有效控制公司食品安全风险。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03号(关于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要求,杜绝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2)通过引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第三方机构审核和管理来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公司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体系为基础,建立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来进行整体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定期进行内部监督和审核以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公司通过HACCP、BRCGS、有机产品和生产许可等认证和合作经销商等第三方对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审核,以保证公司的食品安全体系正常运行,有效的控制住食品安全风险。持续加强输入性风险监控,并随时根据国家的风险控制要求,调整风险控制方案。同时,加强对獐子岛海洋牧场及外购原料的常规性安全检测,由国际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实施相关核放射性元素检测,确保向消费者提供健康、优质、安全、放心的海洋产品,坚定维护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
(3)建立食品安全体系并实施检查: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建立了相关的程序文件和制度,下属各单位根据这些制度进行分解,依据程序文件和制度的要求,结合其实际生产情况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分别建立了输入性风险管控、过程风险管控、输出风险管控、检验标准、追溯与召回等制度和程序。通过内部专项检查,定期巡检和培训的方式,保证程序和制度的有效执行,结合每年对各加工单位进行一次系统的风险评估和检查,以确保整个生产实现过程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有效的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4、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国际进出口贸易中除了日向业务,美向业务外还有与欧盟国家、俄罗斯有业务往来。当下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地缘性政治不稳定因素增多,都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
公司的对策和措施为:
(1)保持与金融机构、外汇监管部门的有效沟通,积极争取汇率方面、外币存款产品方面的优惠条件;时刻关注美元、日元走势并监测实际汇率变化,监督汇率风险敞口并适时评估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2)对集团内涉外企业依业务需要设定外汇风险限额,防止过度暴露于汇率波动。
(3)通过不断平衡主要外币币种比重,实现汇率上涨风险和下跌风险相互抵消,从而实现部分汇率波动风险的自然对冲。
(4)跨境贸易结算,积极争取采用以人民币进行结算,规避汇率风险。
四、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面对国内外市场终端有效需求偏弱、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公司积极落实大连市委市政府及国资股东的战略部署,加快主营业务发展,继续推进“厚积供给、发力需求、聚焦品牌、上下同欲”的经营策略,夯实海洋牧场基础,推动市场销售提质升级和内部管理降本增效等各项举措。受终端有效需求偏弱、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公司部分产品销量和价格较去年同期下滑,导致产品毛利下降。另因日元年内贬值幅度较大,外币汇兑损失同比增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87.7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64.8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163.84万元。
主要重点工作如下:
1、供给端继续强化实施“稳中求进、积极求变,聚焦核心、深耕牧场”的经营策略
不断夯实海洋牧场增收基础,推动“厚积供给”稳步实现。科学布局140万亩核心资源和核心产品,自育和外购相结合有序放大海洋牧场存货存量,建立海参核心产品与多品种有机结合的增收格局;加快推动海胆海螺等优质土著品种培育扩繁,优选新品种扩繁贮备,增强发展后劲;推进活鲜销售精品精卖,拓展国内市场占有份额;积极深入挖掘潜能、寻求突破,增加鱼类鸟贝等小品种创收;加强与公安、海警、渔政等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力度,确保海洋牧场国有资源资产安全。
2、市场端深入践行“重塑形象、拓展布局,注重定位、细致服务”的建设理念
进一步提升市场应对能力,将“发力需求”不断放大。销售端围绕活品、专卖、餐饮、商超、休闲食品及电商等销售网络,持续推动加大市场销售力度,积极拓展市场渠道,精准客户,抢攻订单。有序推动品牌提升工程,基本完成海参主副品牌矩阵搭建,品牌招商准备工作如期推进;与中石化“易捷”合作新开第一家中石化加油站店中店,海参加盟新增14家,终端网络数量达到307家。休闲食品克服零食连锁低价内卷的影响,提高渠道渗透力,捕捉优质商超会员店和区域标杆商超店的需求,保持年度渠道健康,销售稳定,自有品牌销量持续突破。上半年獐子岛品牌荣登“中华老字号”,是东北地区唯一水产类老字号品牌,获评“中国创新品牌500强”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成为全国水产业唯一上榜品牌。
3、贸易端坚定秉持“优化调整、内外融合,稳中求进、防范风险”的运行原则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确保基本盘稳定。稳固美洲、日本、澳洲客户市场,继续发挥荣成食品、大连新中、北美公司的固有优势,在竞争中放大优势面;原料市场和消费市场两端发力,咬住老客户、抢夺新客户,在稳住存量基础上力争实现新的增量;发挥公司供应链研发和加工产能转化的优势,加快形成公司内外产品业务融合、国外国内两个市场融合发力的局面,出口产品内销转化实现开局;不断消除日本水产品进口停滞带来的影响,有序延伸东南亚业务,稳定并扩展与澳洲的业务份额。
4、研发供应端牢牢把握“贴紧终端、响应需求,灵活多变、创新驱动”的长期战略
食品研发方面,充分发挥公司产品研发优势,积极应对产品需求和渠道变化。加强产品研发市级创新工作室建设,不断增强新产品研发能力和消费市场降级的应变能力,休闲食品、预制菜食品研发和销售稳中有升,上半年共研发完成新品上市9项,储备研发新品10项,其中山姆会员店定制新品软烤扇贝上市销售实现销售突破千万的良好业绩。积极发
挥供应链内外整合资源互补的作用,强化内外部信息和产品整合,推动新产品供应和新渠道开拓并行并举,完成自有海
参、冻煮贝、半壳贝加工任务,平稳推进外部资源加工。生物技术研发方面,主要聚焦主营品种、原生品种及引进优质
品种的种质创新与产业化推广应用。首次实现了原生土著品种厚壳贻贝和引进品种象拔蚌苗种繁育,联合繁育巨藻、极
北海带等并进行养殖和投放模式探索,积极推进藻场建设。积极对接国家级、省级水产种质资源库对北黄海优质资源活
体、基因等进行储备和保存。完成了獐子岛海域贝类养殖系统沉积碳计量和核证,积极推动贝藻蓝碳交易市场化进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