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油、水、气、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以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产品类型:

    商用车产品、传统乘用车产品、新能源产品、工程机械产品、数字与能源产品

  • 产品名称:

    空调系统 、 ERG模块 、 冷却模块 、 缸内制动器 、 机油滤清模块 、 水空中冷器 、 汽油机EGR 、 变速箱油冷器 、 前段冷却模块 、 发动机油冷器 、 机滤模块 、 冷蝶冷却液集成模块 、 PTC加热器 、 电池冷却板 、 芯片冷却系统 、 空调箱模块 、 后处理技术 、 电力储能热管理 、 数据中心热管理 、 充电桩热管理 、 风光电热管理 、 特高压输变电热管理 、 热泵空调 、 微通道

  • 经营范围:

    实业投资;汽车零部件、船用配件、摩托车配件、机械配件、电子产品、基础工程设备、化工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商用车、金属材料的销售;机械技术服务;经营进出口业务(国家法律法规禁止、限制的除外)。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27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1-06-30
北美经营体净利润(元) 1785.33万 - - - -
北美经营体营业收入(元) 7.06亿 - - - -
北美经营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50.67 - - - -
欧洲经营体净利润(元) -741.17万 - - - -
欧洲经营体营业收入(元) 8557.97万 - - - -
欧洲经营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90.70 - - - -
生命周期内新获项目销售收入(元) 41.43亿 - - - -
产量:工业(只) - 6867.94万 - - -
销量:工业(只) - 6822.63万 - - -
产能: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热管理产品(台) - 2200.00万 2000.00万 - -
产量: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热管理产品(台) - 1856.00万 1520.00万 - -
销售收入: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热管理产品(元) - 35.84亿 - - -
销量: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热管理产品(台) - 1851.00万 1448.00万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发明专利:境内(项) - 57.00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发明专利:境外(项) - 12.00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项) - 140.00 - - -
工业产量(只) - - 5922.48万 5583.89万 -
工业销量(只) - - 5817.93万 5535.29万 -
业务收入: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热管理产品(元) - - 17.23亿 - -
热管理产品产量(台) - - - - 273.92万
热管理产品销量(台) - - - - 261.92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9.2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6.5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27亿 6.60%
第二名
7.13亿 6.47%
第三名
6.41亿 5.82%
第四名
4.35亿 3.95%
第五名
4.12亿 3.7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5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4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83亿 8.12%
第二名
2.01亿 2.80%
第三名
1.94亿 2.71%
第四名
1.48亿 2.06%
第五名
1.29亿 1.8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3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56亿 3.02%
第二名
1.72亿 2.03%
第三名
1.58亿 1.86%
第四名
1.57亿 1.85%
第五名
1.36亿 1.6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1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3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49亿 9.91%
第二名
1.68亿 3.03%
第三名
1.02亿 1.84%
第四名
9990.84万 1.80%
第五名
9842.64万 1.7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9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3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75亿 3.51%
第二名
2.47亿 3.16%
第三名
2.28亿 2.91%
第四名
2.26亿 2.90%
第五名
2.22亿 2.8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9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8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24亿 6.11%
第二名
1.74亿 3.29%
第三名
1.56亿 2.95%
第四名
1.24亿 2.34%
第五名
1.17亿 2.2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5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58亿 5.67%
第二名
2.72亿 4.30%
第三名
2.70亿 4.27%
第四名
2.33亿 3.69%
第五名
1.63亿 2.5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9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9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92亿 4.83%
第二名
1.06亿 2.67%
第三名
1.02亿 2.58%
第四名
9816.33万 2.47%
第五名
9331.23万 2.3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9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7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36亿 6.09%
第二名
2.93亿 5.30%
第三名
1.97亿 3.57%
第四名
1.33亿 2.40%
第五名
1.31亿 2.3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1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3.9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2亿 3.54%
第二名
1.07亿 2.87%
第三名
1.01亿 2.72%
第四名
9576.32万 2.58%
第五名
8391.03万 2.26%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1、汽车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4年上半年国内销量同比微增,终端库存高于正常水平;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对拉动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24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其中,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0.5万辆和20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和4.9%。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1、汽车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4年上半年国内销量同比微增,终端库存高于正常水平;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对拉动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24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其中,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0.5万辆和20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和4.9%。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
  2、第三曲线业务储能、数据中心等行业情况
  公司第三曲线业务包含数据中心的热管理、能源输变储的热管理、工业热管理、民用热管理等。随着我国对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和建设进度的加快,数据中心的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快速演进,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5G场景化等应用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我国数据中心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数据中心作为数据存储和计算的信息基础设施,其需求也将同步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125亿元。而数据中心的主机密度高、功率高,给数据中心的热量管理和能源效率带来了巨大挑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据预测,2025年我国数据中心温控市场规模预计将达400亿元,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增长至近4000亿Kwh,占全国用电量比重将达5.8%。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为落实行业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到2025年底,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下降幅度达15%,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值下降到1.3以下。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关键是提高机房制冷效率,对数据中心制冷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数据中心温控设备需求的不断提升。
  近年来,全国多地加快新型储能产业布局和发展。“十四五”时期以来,我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国家能源局此前先后发布《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对当前我国新型储能发展进一步细化了要求。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加强规划引领,强化试点示范,优化调度运用,健全标准体系,完善市场机制,持续推动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受国家政策的驱动,数据中心、储能、热泵等产业有庞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将加快速度,集中资源,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二)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1.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围绕“节能、减排、智能、安全”四条产品发展主线,专注于油、水、气、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以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交换器行业标准的牵头制订单位,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
  2.公司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按应用领域划分主要包括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工程机械、数字与能源换热等领域。
  (1)商用车产品系列
  (2)传统乘用车产品系列
  (3)新能源产品系列
  (4)工程机械产品系列
  (5)数字与能源产品系列
  (三)经营模式
  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研发模式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发展的储备和产出工作,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新品开发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完善研发体系和制度,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公司创新动力,进一步增强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二次创业阶段,公司实施技术引领战略,制定产品与技术战略规划及实施路径,注重产品、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构建全球化的研发架构、体系及流程,建立完善研究系统、开发系统及试验验证系统,加强研发基础能力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研发能力。目前公司在上海、欧洲、北美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部分子公司亦积极开展研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发成果。
  经过十余年的生产和研发的积累,形成了多项在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使公司产品与同行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技术领先、成本低、品质高等优势。
  2.生产模式
  公司建立了以订单驱动的拉动型生产方式,以销定产,重视快速及时反应,根据客户提出的技术、质量、开发周期、成本等要求,为其配套开发产品,并依据订单数量,安排采购及生产计划,公司从接到客户的订单到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至产品交付的周期一般为15-25天左右。
  在产品制造方面,公司以乘用车和新能源热管理、商用车和非道路热管理、数字能源三大产品平台为核心,以产品线带动事业部和子公司协同作战,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属地化生产。按照规模经济、比较成本原则和贴近客户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合理规划生产布局,以全球化供应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公司在浙江、上海、四川、山东、湖北、江苏、广东、广西、江西、陕西西安、安徽等地建有子公司和生产基地。并在墨西哥、美国、瑞典、波兰等建有研发分中心和生产基地。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为点对点销售。作为各大整车及发动机生产厂商的一级配套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及发动机厂商销售产品。
  公司建立了从技术、生产、服务一体化的快速反应体系,不断增强全球属地化市场拓展及技术与售后服务能力。公司设立客户经理、项目经理、技术经理组成的“金三角”自营体团队,点线面结合的立体销售网络与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端对端服务。公司实施三个同步(同步开发、同步发展、同步规划)、三个合作(资产合作、属地合作、战略合作),不断提高战略、重点客户市场份额,围绕国内外战略客户,制订了单独的客户战略规划。
  (四)行业竞争地位
  公司深耕热管理领域,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汽车热管理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国内顶尖的热交换器批量化生产能力和国内顶尖的系统化的汽车热交换器技术储备,已在传统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热管理、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领域建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现正逐步开拓数字与能源热管理领域。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一批海内外优质的客户资源,是全球众多知名主机厂以及车企的供应商,产品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近几年逐步与各核心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和资产合作,形成了可信赖多赢的业务伙伴关系。
  公司将继续坚持“加快推进国际化发展、实现技术引领、提升综合竞争力”三大战略方向,致力于在汽车、数据中心、储能、民用热管理等领域提供换热解决方案,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热管理领域受人尊敬的优秀企业。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引领,为客户提供增值产品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试验检测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公司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全球化研发体系,产品研发战略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商用车国六及非道路国四后处理、热管理系统相关的电控,电动及智能化产品拓展、燃油车热交换器产品及模块,拓展智能驾驶、通讯基站、数据处理中心、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热管理。
  2.国际化服务优势,为客户提供属地化服务
  公司实施“产品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布局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四大国际化战略,按照规模经济、比较成本原则和贴近客户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合理规划生产布局,以全球化供应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公司在浙江、上海、山东、湖北、江苏、广东、广西、江西、四川、陕西、安徽等地建有子公司和生产基地。并在美国、墨西哥、瑞典、波兰等建有研发分中心和生产基地。
  3.质量保证,卓越的产品配套能力
  公司建立和实施卓越制造系统(YPS),通过工厂管理、物流计划、质量管理、卓越制造、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环保、持续改善八个模块落地精益生产。利用敏捷、精益、信息化、自动化、智能物联和防错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世界上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坚持永无止境的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期,使得公司的制造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公司制订了超越国家法规的质量内控标准,实施并通过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质量管理、质量检验与试验、计量理化检测等多方面控制产品质量。公司历年来获得了卡特彼勒、康明斯、约翰迪尔、纳威司达、戴姆勒、潍柴等客户多次质量表彰。
  4.产品结构优势,业务增长空间广阔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节能、减排、智能”的高效换热和排放系统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生产经营实践积累和持续的新产品研发,公司具备全领域热管理产品配套能力,能够为各个领域的客户提供众多解决方案与产品。
  产品配套种类完整,从发动机、电池、电机、电控到车身热管理、尾气处理,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价值数百元到数千元的全系列产品,单车配套价值增长空间巨大。
  产品配套领域广泛,目前主要配套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压缩机、风力发电、火车机车、轮船等领域。公司正致力于拓展智能驾驶、通讯基站、数据处理中心、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热管理业务,为公司业务长期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5.优质高端客户,助力公司健康发展
  公司产品面向全球市场,客户分布广泛,成功开拓了国内外众多优质高端客户资源,形成稳固伙伴关系,主要客户已涵盖宝马、戴姆勒、奥迪、法拉利、通用、福特、日产、康明斯、卡特彼勒、沃尔沃、丰田等全球发动机及整车厂商以及国内吉利、广汽、长城、长安、上汽、一汽、东风、福田、潍柴、重汽、江淮、徐工等主要自主品牌,公司产品客户覆盖率正在获得持续提升,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6.卓越治理,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将世界一流企业的精益文化、质量第一、客户导向、持续创新等管理精髓融入公司文化和经营实践,并不断转化、优化和创新,形成了符合公司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3基石(企业使命/价值观/十项原则)、3系统(战略部署与绩效管理系统/卓越运营系统/人才与组织发展系统)、3目标(卓越品质/卓越技术/卓越管理)的“银轮YBS(YinlunBusinessSystem)管理模式”。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支撑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会对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新能源车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订单,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铝、钢、铁、铜等金属,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较高。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盈利水平和经营业绩。
  3、市场竞争风险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热管理及尾气处理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如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产品技术含量、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可能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及实现市场份额提升,甚至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4、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近些年不断推进国际化发展,部分产品销往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并采用美元、欧元为计价结算货币。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将对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面对上述风险,公司不断聚焦内部改善,深化内部变革,提质降本增效,将持续关注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竞争格局情况,做好前瞻性规划,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在产品方面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继续增加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深化变革找差距,凝心聚力补短板,不断提升干部员工队伍素质和基础管理能力,解放思想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推进各产品平台的独立经营能力,提升质量管控能力和经营效率。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4年上半年,面临外部贸易政策环境的影响,面对行业“内卷加剧、竞争升级”的严峻形势,公司紧紧围绕“夯实基础、降本增效、改善提质、卓越运营”十六字经营方针,聚焦公司全年经营目标,持续深化变革,导入OPACC(扣除资本费用后的利润率)作为经营体的考核重要指标,进一步加快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效益提升加大奖励力度,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效益提升提高经营效率。报告期内,公司克服了原材料上涨,海运费上升等不利因素,实现营业收入615,150.59万元,同比增长16.9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287.82万元,同比增长41.13%。在海内外各个经营体全面推动卓越运营,现场精益改进,海外经营体盈利能力明显改善。报告期内北美经营体实现营业收入70,586.42万元,同比增长50.67%;实现净利润1,785.33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欧洲经营体实现营业收入8,557.97万元,同比增长90.70%;实现净利润-741.1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我们实现了显著的减亏。
  1、全面深化变革,提高经营效率,落实经营计划目标
  全面深化变革,以2345方法论和OPACC统领各项改革事业,全面落实2024年经营计划目标纲要,成立了“夯实基础、降本增效、改善提质、卓越运营”四大领导小组,开展了一系列项目落地和试点工程,逐步取得成效。经营体做好各项关键数据的对标,分析差距和短板,不断的消除浪费,提升现场管理水平,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设备和产能利用率,加快周转速度。进一步加快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效益提升加大奖励力度,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效益提升提高经营效率。
  2、提升研发技术能力,提高公司竞争力
  为加速技术全球属地化战略的实施,研发部门正致力于深化海外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支持体系。在前线办公室等先期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客户交流、产品开发、样件制造、试验检测等方面技术能力的属地化,为我们争取了更多国际客户的订单,抢抓更多市场机会。在第三曲线和第四曲线的业务发展中,充分利用海外的前瞻性研发平台,将研发资源更多地投入到这些领域,特别是在AI人工智能芯片的热管理以及数据中心的热管理技术方面,支持产品、项目和客户的突破。
  3、以主动担当推动国际化板块加快发展,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围绕公司海外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夯实全球卓越运营根基,深化体质改革,在全公司加快全面导入精益管理基础体系,推进示范工厂、示范基地的建设,开设海外精益运营人才专班,开展海外精益示范项目,提高海外经营体盈利能力。得益于公司“属地化制造,全球化运营”的业务模式,报告期内获取国际客户订单呈现加速态势,在乘用车领域,陆续获得北美客户冷却模块及空调箱和IGBT冷板、欧洲著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chiller、全球知名汽车集团电池液冷板及冷凝器和前端模块、奔驰水空中冷器、国际知名豪华车厂商PPE芯片冷板项目等。在商用车领域,陆续获得了国际著名汽车制造商新能源卡车集成模块和芯片液冷板、沃尔沃卡车电池水冷板等项目。数字与能源领域也获得了国际客户的重要项目定点。
  4、全力加速第三曲线业务发展,突破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
  根据技术和产业发展形势和需求,梳理和明确了数字与能源热管理事业部需要重点发展的战略产品、战略项目和战略客户,制定事业部的经营目标,明确达到目标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工作。建立大客户联系制度。所有的战略客户都必须要有合适的高层一一对接,以调动公司更多的资源支持战略客户的战略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全力支持数字与能源热管理事业部的发展。报告期内,突破了4家战略客户、2家大客户,在储能热管理领域,获得了阿里斯顿、比亚迪、中车、阳光电源等项目。在低空领域,获得某知名客户低空飞行器热管理项目。在数据中心领域,获得国际著名机械设备公司数据中心备用电源超大型冷却模块,获得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订单,为客户提供BTB算力中心的液冷散热系统,与多家国内外知名科技公司逐步建立项目开发合作关系。
  5、大力推进“二八战略”等全新营销策略落地,持续获得客户订单
  公司结合时代大势,系统研判,作出以“二八战略”深入推动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全新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关键客户、关键项目对公司一系列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再次精准找寻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强服务好关键客户能力以及销售模式变革,全面推动公司裂变跨越。报告期内,累计新获取超130个项目,根据客户需求与预测,生命周期内新获项目达产后将为公司新增年销售收入约41.43亿元,其中按区域划分,国际订单占比46.02%,国内订单占53.98%。按行业划分,商用车与非道路订单占比22.74%,乘用车订单占63.16%,数字能源订单占14.10%。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