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为高速公路、港口航运、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行业用户提供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运行维护为一体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开展军工电子信息业务。

  • 产品类型:

    系统集成、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产品销售

  • 产品名称:

    系统集成 、 技术服务 、 技术转让 、 产品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互联网数据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交通设施维修;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维修;仪器仪表销售;电子产品销售;办公用品销售;家用电器销售;货物进出口;国际货物运输代理;航空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商务代理代办服务;民用航空材料销售;航空运输货物打包服务;运输设备租赁服务(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9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1亿 10.28%
第二名
4993.68万 5.08%
第三名
4529.35万 4.61%
第四名
3993.56万 4.06%
第五名
3818.12万 3.8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496.6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9.2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861.37万 2.30%
第二名
1633.36万 2.02%
第三名
1407.71万 1.74%
第四名
1306.16万 1.62%
第五名
1288.08万 1.5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0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52亿 15.11%
第二名
4398.11万 4.37%
第三名
4032.24万 4.00%
第四名
3845.57万 3.82%
第五名
2742.88万 2.7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612.2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0.5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62.91万 2.26%
第二名
1997.58万 2.19%
第三名
1912.16万 2.10%
第四名
1834.08万 2.01%
第五名
1805.55万 1.9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3.1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五名
  • 第四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9亿 8.85%
第二名
6441.92万 4.09%
第三名
6222.20万 3.95%
第五名
4951.86万 3.14%
第四名
4846.41万 3.0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0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11.67万 4.43%
第二名
2289.26万 3.49%
第三名
2028.48万 3.09%
第四名
1714.84万 2.61%
第五名
1600.10万 2.4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7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1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33亿 15.93%
第二名
7970.86万 5.46%
第三名
5724.75万 3.92%
第四名
5406.16万 3.70%
第五名
4610.13万 3.1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2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112.68万 5.76%
第二名
3300.81万 4.62%
第三名
1760.80万 2.46%
第四名
1671.96万 2.34%
第五名
1508.87万 2.1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3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54亿 20.37%
第二名
4189.05万 3.35%
第三名
2699.53万 2.16%
第四名
2326.23万 1.86%
第五名
1940.72万 1.5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527.4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4.8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472.11万 3.86%
第二名
1892.97万 2.96%
第三名
1778.87万 2.78%
第四名
1755.82万 2.74%
第五名
1627.69万 2.5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  皖通科技是中国领先的大交通产业全场景智慧化解决方案及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秉承“科技让出行更美好”的企业使命,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践行交通强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聚焦智慧交通、智慧港航、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核心行业领域。同时,公司不断探索新型信息技术与公司现有业务的智能融合,积极赋能布局前瞻性产业,奋力打造大交通产业生态系统,致力于成为“大交通数字产业运营服务专家”。  高速公路信息化业务方面,公司围绕高速公路信息化全生命...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
  皖通科技是中国领先的大交通产业全场景智慧化解决方案及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秉承“科技让出行更美好”的企业使命,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践行交通强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聚焦智慧交通、智慧港航、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核心行业领域。同时,公司不断探索新型信息技术与公司现有业务的智能融合,积极赋能布局前瞻性产业,奋力打造大交通产业生态系统,致力于成为“大交通数字产业运营服务专家”。
  高速公路信息化业务方面,公司围绕高速公路信息化全生命周期,根据交通管理的实际需求,提供“创新产品+解决方案+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服务,形成集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全套智慧高速信息化解决服务方案,业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业务范围覆盖收费结算、营运管理、出行服务、集成运维等多个板块,通过全域标识、精准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实现交通的模拟、监控、调度、诊断、预测和控制,致力实现高速出行的“人-车-路-网-云”全面协同。报告期内,公司陆续中标省内外多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建设及机电工程施工项目。目前,公司智慧高速网络布局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北京总部逐步打开北方市场,南北双中心形成合力,推进全国业务纵深发展。
  港口航运信息化业务方面,公司聚焦智慧港口、智慧物流领域,将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到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打造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持续进行产品研发创新、市场开拓。报告期内,公司成立研发中心,专注产品研发工作。学习引进华为低代码开发工具、仿真引擎、数据中台工具、工业物联网平台等,同华为联合打造高端算法,研发、打磨、提升华东TOS产品、大数据产品、物联网产品、智能控制产品、物流产品,满足未来行业发展需求。同时,为拓展业务,公司落子上海城投环境、云南腾俊物流等重点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同华为、中港湾、中交信科、中交设计院、山东高速等20余家企业开展深度研讨,分享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与建设经验,积极探寻商业合作模式与协作机制。
  智慧城市业务方面,公司以智慧交通业务丰富的交通大数据及雄厚的交通数据处理技术为基础,形成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持续拓展创新型智慧城市业务的战略版图,提供覆盖平安城市、智慧司法、城市智能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的智慧城市一体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中标省内外多个智慧交通及智慧社区项目,并中标河北邢台市智慧广电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公司在数字乡村业务领域的首个项目,对于公司依托现有技术与能力,不断丰富智慧城市客户群体,为公司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
  公司于报告期内收购华通力盛70%股权,进军智慧环保业务领域。华通力盛业务涵盖生态环境整体解决方案,生态环境数据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营,数据综合分析、预报预警,生态环境智慧管控,大气颗粒物组分及臭氧、光化学走航监测,碳监测解决方案等多个板块,其拥有国家生态环境服务等多项行业资质及技术发明专利,能够为生态环境部门提供优质的项目综合解决方案,为环境质量达标和改善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华通力盛智慧环保业务已覆盖山东、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宁夏、甘肃、陕西、浙江、青海、河南、四川、广东、海南、安徽等10余个省份,涵盖国控、省控站的建设、运维及质控;生态环境智慧管控;大数据综合分析;大气颗粒物组分及臭氧、光化学走航监测等多项业务,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公司重视科研创新,已申报完成气溶胶激光雷达、在线噪声、VOCs红外相机、机器人等多项发明专利,陆续通过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认证、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认证,并经审核认证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环保业务研发创新工作硕果累累,为公司紧跟时代步伐,探寻新方向,促进新产业、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二)业绩驱动因素
  1、总体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619,052.10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89%;利润总额-70,839,783.43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0.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87,297.34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6.78%。
  公司于2023年4月转让完成赛英科技100%股权,剥离军工电子信息化业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此次股权转让产生亏损1,696.52万元;赛英科技2023年1-4月净利润产生亏损1,504.27万元。上述数据未经审计。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践行交通强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探索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交通、智慧港航、智慧城市、智慧环保业务的融合发展,以精耕现有优势业态为基础,积极开拓产业新业态为导向,强化产业协同赋能力度为机遇,不断探索公司第二生命曲线,助力公司全面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新进入的市场竞争者不断增多,产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对公司经营产生了巨大冲击;且经济下行加剧了对智慧交通行业、软件与信息服务行业的冲击,由此导致公司营业收入下降。
  2、资产和信用减值情况
  公司2023年半年度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3,875,581.52元,计提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3,519,995.99元。考虑合并范围内所有公司的资产计提和转回的影响后,公司2023年半年度累计计提资产和信用减值准备15,994,410.99元,占2022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5.51%。本次计提资产减值金额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三)公司所属行业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环境和信息化投资需求以及对公司的影响
  1、“二十大”强调打造数字中国,“十四五”加速数字交通建设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数字中国和交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这为我们推动数字交通向新一代人工智能与互联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数字交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数字经济、数字交通、大数据有关的政策文件,特别是《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十三五"之前历届五年规划都是以“运输信息化”为纲,“十四五”改成了数字交通发展规划,充分说明交通运输部对交通发展数字化的重视。
  2022年9月底,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征求公路数字化相关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关于加快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智慧公路高质量建设的意见》,分为六个大项共23小项任务。同月印发的《关于开展在役干线公路基础设施与安全应急数字化试点工作的通知》,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打造一批示范公路,包括数字化的基础路线,构建统一的国家公路基础数据体系,切实提升役干线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养护作业智能水平和决策科学水平,有效增强防灾减灾和安全保障能力。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该规划勾勒“2522”整体框架,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全面加速建设数字中国,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后续细化政策有望陆续落地。同时,该规划奠定了未来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引领作用未来重点数字产业发展方向,将对全社会、全产业数字化转型起到支撑作用。
  在国家行业政策的指导下,公司将主动拥抱数字时代,追赶数字中国、数字交通发展的步伐,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为契机,以公路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慧公路高质量建设。同时,公司成立智慧研究院,将加速推动产品研发与科技创新,致力打造全新的产品解决方案,牢牢巩固在高速公路信息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2、“十四五”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助力智慧环保蓬勃发展
  智慧环保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监测地区的环境信息进行感知、分析、整合,同时对环保需求进行智能反应,使决策者能够更好地做出契合环境发展需要的各项举措,进而实现环境保护的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秉承加快构建“智慧环保”体系,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引擎”,用大数据守护绿水青山,开启“智慧环保”新时代的宗旨,大力发展智慧环保,不断推动污染治理信息化和智慧化转型。同时,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手段智能化治理污染与保护环境,成为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智慧环保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出台《“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要求以健全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主线,巩固环境质量监测、强化污染源监测、拓展生态质量监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标志性战役,推动“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实现。《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到2025年,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取得积极成效,全国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
  2023年4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林草局等部门印发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等方面取得突破,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手段智能化治理污染与保护环境,成为环保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数据显示,我国智慧环保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52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7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3%。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我国智慧环保市场规模将达805亿元。
  在国家政策利好和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公司紧紧贴合“十四五”规划方针,及时推出“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生态环境智慧信息平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大数据综合分析”、“生态环境预报预警”等业务平台,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指导,为生态环境部门提供优质的项目综合解决方案,为环境质量达标和改善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3、“十四五”加快智慧港口建设,“5G”加速智慧港口新升级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我国港口建设也迎来快速发展。近年来,智能化程度已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下,各大港口紧抓数字经济发展契机,积极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引领港口智能化发展。
  2022年,我国出台政策加快建设多式联运、综合运输体系以及大力建设港口相关经济产业,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关于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工作方案》《关于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通知》等等;为推动港口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国家出台多项智慧港口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如《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关于公布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方向)的通知》《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等,并推进基础设施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5G、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为港口的自动化、智慧化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持。依托图像识别技术对港口闸口、集装箱编码等进行识别,并依托自动化运输技术、网络层实现港口低延迟通信及高带宽视频传输,为智慧港口各个板块的联动发展提供基础技术支持。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指出,到2027年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注重新技术深度赋能应用,提升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水平,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开展智慧港口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在行业政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双重利好下,公司智慧港航业务面临新的机遇与红利,随着全球大环境的逐渐好转,全球经济呈复苏态势,公司将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拓展港航业务海外市场。同时,公司将密切关注智慧港口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业务及研发优势,不断深化与港口集团及科技头部企业等合作关系,致力于打造智慧港航领域生态系统。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与资质优势
  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拥有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具有很高的自主研发能力,经过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创新,技术优势明显。公司近年来先后承担了近20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如: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等。多年来,公司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和高新技术相结合,自主研究开发了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系统的核心应用软件,将高速公路单一路段信息系统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及业务流程整合。横向覆盖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联合监控应急指挥系统、综合办公系统、交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等功能全面、业务完整、信息共享的应用软件体系;纵向应用于高速公路省中心、区域路网中心、路段分中心、收费站各级管理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之中。在高速公路联网营运管理信息化发展方面显示出整体技术优势,技术方案应用于安徽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为安徽省高速公路信息系统整合奠定了基础。
  同时,公司始终秉承科技创新的理念,拥有较为齐全、级别较高的行业资质及专业认定,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CMMI5(软件成熟度模型最高级别)”、“CS4(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公路交通工程专业一级”、“安防一级”、“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二级”、“电子与智能化专业一级”、“2023年安徽省软件企业”、“中国安防地区优质工程(集成)商荣”等多项行业证书,同时拥有两百余项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
  2、品牌影响力优势
  公司从1999年开始专业从事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产品技术含量高、总体规划能力强、客户资源丰富,是国内拥有自主核心软件技术、通过资质认证最多、业务链最为完整的系统集成企业之一,在全国高速公路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打产品“皖通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系统”是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行业内最早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应用到多条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建设当中。后续,公司开发的“高速公路交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维护平台”均再次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成为公司开拓高速公路运行维护业务的核心产品。2018年,正值我国高速公路发展30周年之际,由中国公路学会组织的“中国高速公路30年信息化奖”评选中,公司于荣获“中国高速30周年领军企业”企业奖,在业内享负盛誉,形成了较为优质的品牌影响力。
  3、人才优势
  公司所处各板块行业均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公司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吸纳并培养了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研发队伍,同时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积聚了一大批高层次技术人才。公司科研人员的专业覆盖计算机工程、自动化、系统工程、光电子、信息管理、土木工程等多种学科和方向,人员组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较为合理。公司高度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经过多年发展和人才积累,公司人才培养体系已逐步完善,有序发展的人才梯队也已经形成,此举有效保证了公司软实力的竞争性,为公司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客户资源优势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行业市场的不断开拓,公司现在已拥有一批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优质客户资源。当前,公司主导安徽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市场,参与了多条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和省内联网结算系统的建设工作,与安徽省内主要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和运营管理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安徽省作为华中腹地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辐射区,区位优势突出,且把高速公路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依照《安徽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到2025年,综合交通优势进一步巩固,交通强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成长三角联通中西部、对接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开放枢纽。此外,公司已经与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福建、湖南、湖北、陕西、吉林等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和运营管理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有成功的信息化建设案例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述丰富的客户资源将是保证公司业务稳定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下游客户主要是各级交通管理部门、港航企业集团、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等,该部分客户通常实行预算管理及集中采购制度,对信息化项目的购买遵守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和采购制度,大多在上个自然年度的年底或当年年初进行资金的预算、审批和采购计划的制定,下半年才开始具体的设备采购、项目验收等,由此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及经营活动现金流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公司将发挥合肥、北京双总部业务拓展优势,不断加强客户多元化拓展力度,积极开拓潜在客户市场,力争获取更加丰富的客户群体;进一步优化研发体系,推动产品创新和升级,保持信息化产品的技术领先优势;打破现有市场资源舒适圈,勇于进取,不断开拓,不断培育新型盈利模式和盈利渠道,为企业发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努力降低季节性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2、政策风险
  公司所处智慧交通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顶层规划布局、产业发展政策密切相关,公司的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呈正相关性。受益于国家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政策支持,行业近年发展迅猛,为业内企业创造了较好的宏观环境,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政策红利的影响。如果未来国家的相关支持政策弱化,将有可能导致公司部分业务发展受到影响,且公司的多数客户为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等,其采购行为和采购规模与政策相关性较高,因此存在政府产业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订单波动风险。
  公司将严格按照行业法规和监管制度开展产品研发,及时了解掌握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信息,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能力,加强对政策的理解和预测,以减少相关政策的变动对公司的影响,同时充分利用政策的有利条件,加快企业发展。
  3、市场竞争风险
  近年来,在国家行业政策利好及数字化欣欣向荣的双重推动下,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导致新进入的市场竞争者不断增多,产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对公司经营产生了巨大冲击,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如果公司不能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行业的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或者不能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客户需求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及时进行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以提高竞争实力,公司存在因市场竞争而导致经营业绩下滑或被竞争对手超越的风险。
  公司将继续顺应市场需求,以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作为核心发展理念,加强自身技术创新与销售渠道建设,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差异化定位,以互补性合作、参股、并购等整合方式获得竞争优势,壮大公司主营业务,以应对市场竞争风险。
  4、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收购华通力盛70%股权时成交价格较账面净资产增值较大,虽确认了较大额度的商誉,但也增强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合力。若华通力盛未来经营中不能较好地实现收益,那么收购华通力盛所形成的商誉将会有减值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致力于全面提升自身经营规划、管理架构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统筹能力,不断强化母子公司间资源共享、协同增效,不断提升公司统筹运营和治理的业务整合能力,加强子公司的规范建设并稳步提升其经营质量及经营业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