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及新领域业务。
光学影像模组、光学镜头、微电子产品
光学影像模组 、 光学镜头 、 微电子产品
开发、生产经营光电器件、光学零件及系统设备,光网络、光通讯零部件及系统设备,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并提供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服务;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及其关键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38.02亿 | 22.55% |
第二名 |
33.69亿 | 19.98% |
第三名 |
24.10亿 | 14.29% |
第四名 |
13.71亿 | 8.13% |
第五名 |
10.03亿 | 5.9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5.65亿 | 10.68% |
第二名 |
11.40亿 | 7.79% |
第三名 |
8.48亿 | 5.79% |
第四名 |
8.31亿 | 5.67% |
第五名 |
7.22亿 | 4.9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36.32亿 | 24.49% |
第二名 |
27.71亿 | 18.69% |
第三名 |
18.94亿 | 12.77% |
第四名 |
10.72亿 | 7.23% |
第五名 |
9.43亿 | 6.3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9.95亿 | 14.54% |
第二名 |
16.32亿 | 11.89% |
第三名 |
10.61亿 | 7.74% |
第四名 |
5.77亿 | 4.20% |
第五名 |
4.38亿 | 3.1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68.32亿 | 29.91% |
第二名 |
31.03亿 | 13.58% |
第三名 |
26.74亿 | 11.70% |
第四名 |
17.79亿 | 7.79% |
第五名 |
17.19亿 | 7.5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30.81亿 | 16.50% |
第二名 |
21.50亿 | 11.51% |
第三名 |
20.48亿 | 10.97% |
第四名 |
6.03亿 | 3.23% |
第五名 |
5.62亿 | 3.0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45.12亿 | 30.01% |
第二名 |
114.39亿 | 23.66% |
第三名 |
111.00亿 | 22.96% |
第四名 |
23.65亿 | 4.89% |
第五名 |
19.67亿 | 4.0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34.78亿 | 9.09% |
第二名 |
34.51亿 | 9.02% |
第三名 |
18.03亿 | 4.71% |
第四名 |
16.06亿 | 4.20% |
第五名 |
15.26亿 | 3.9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61.97亿 | 31.16% |
第二名 |
116.98亿 | 22.51% |
第三名 |
102.10亿 | 19.64% |
第四名 |
32.30亿 | 6.22% |
第五名 |
21.18亿 | 4.0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69.59亿 | 16.29% |
第二名 |
28.00亿 | 6.55% |
第三名 |
26.89亿 | 6.29% |
第四名 |
18.33亿 | 4.29% |
第五名 |
16.59亿 | 3.88%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概述 1、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用途 公司深耕光学光电领域二十余年,拥有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新领域三大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光学光电产品技术服务,主营业务为光学摄像头模组、光学镜头、指纹识别模组、3DToF、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身电子和智能门锁等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创新升级产品,通过产业链的平台化整合,在光学影像领域发展迅速,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跻身于行业前列。 (1)光学摄像头模组 公司是国产中高端智能手机摄像头产品的领先供应商。公司技术研发团队不断突破,超级EIS防抖算法达到行业顶...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概述
1、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用途
公司深耕光学光电领域二十余年,拥有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新领域三大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光学光电产品技术服务,主营业务为光学摄像头模组、光学镜头、指纹识别模组、3DToF、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身电子和智能门锁等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创新升级产品,通过产业链的平台化整合,在光学影像领域发展迅速,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跻身于行业前列。
(1)光学摄像头模组
公司是国产中高端智能手机摄像头产品的领先供应商。公司技术研发团队不断突破,超级EIS防抖算法达到行业顶尖的水平,MGL多群组镜头主动对位技术、CMP/GMP小型化模组封装技术等持续迭代,公司摄像头模组产品在技术性、稳定性和制造效率上持续领先业界;浮动微距模组、潜望式长焦微距模组、芯片防抖、可变光圈和伸缩式模组等已实现持续量产;10倍连续变焦技术完成技术攻关,正积极研究镜头&VCM(音圈马达)&模组工艺一体化、制程一体化、设计一体化等先进的模组及制程技术。
公司拓展光学领域技术领先优势至车载行业。车载摄像头产品中,已量产产品包括:2M前视三目、8M前视双目摄像头;3M和8M侧视后视摄像头;1M、2M及3M环视摄像头;带加热功能的2M电子外后视镜摄像头;舱内1M、2M及5MDMS和OMS摄像头。高像素8M前视单目方案和8MDMS和OMS摄像头已有样品,8M带加热功能的电子外后视镜摄像头已有设计方案。
(2)光学镜头
智能手机领域,公司光学镜头业务进展顺利,高端镜头加速渗透,产品结构持续完善。团队历经多年技术沉淀,突破高端镜头技术壁垒。目前7P光学镜头、潜望长焦镜头、双群内对焦镜头、可变光圈镜头等高端产品均已成功量产,并进入国内主流手机厂商供应链。公司保持技术创新,8P高像素主摄、三群连续变焦、玻塑混合等前沿镜头项目已研发成功。
智能汽车领域,2018年公司收购富士天津,拥有了行业领先的车载镜头技术和专利。通过多年来的技术开发和沉淀,公司已量产1-3M、5M、8MADAS,1M、2M及3M环视,1M&2M舱内DMS和2M&5M舱内OMS等车载镜头产品。公司持续突破技术壁垒,在温漂、鬼影及信赖性等镜头难点问题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赢得客户信赖,推动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发展。
(3)指纹识别模组
公司2015年正式量产出货指纹识别模组,2016年底开始,公司指纹识别模组单月出货量稳居全球前列。公司充分发挥在光学、3DSENSING模组、指纹识别模组的复合产业优势,在传统电容式及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模组领域处于龙头地位,在新型超声波屏下指纹识别模组领域同样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领域。
(4)3DToF方案
3DToF(TimeofFly)飞行时间测距,是基于持续的光脉冲,从特定指向场景捕捉深度信息的感知技术。公司3DToF方案广泛应用于手机、车载、机器人、AR/VR、IoT等领域。手机方向,公司ToF前置人脸识别产品持续维持国内安卓手机阵营大比例市场份额占比;车载方向,公司ToFDMS方案实现对部分国内客户的独家供应,技术领先;新技术方案RGBD(融合深度图像)、无感人脸进入系统申请多项核心专利,陆续进入客户定点阶段;机器人领域,公司独创的双TX(发射光源)方案,助力扫地机器人头部厂商实现导航避障的同时,还将整机高度降低到业内前列水平。
(5)智能驾驶域解决方案
公司可定制开发周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行泊一体驾驶域控制器等系统级解决方案,并推出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包括前视8M双目摄像头模组、5颗周视后视8M摄像头、4颗环视3M摄像头、1颗DMSToF摄像头、1颗前向数字式4D毫米波雷达、5颗多模式角环绕雷达、1组纯固态激光雷达。
(6)车身电子域解决方案
公司第五代BCM/BGM车身域控产品技术积累丰富,将传统车身电子部分的车身控制器、以太网网关、空调控制器、门模块等进行集成整合,产品集成度更高,满足客户多样功能需求。
(7)智能座舱域解决方案
公司驾驶员监测(DMS)、乘客监测(OMS)产品可针对人脸识别、疲劳监测等应用场景提供主动式服务,为客户提供座舱内全场景一站式视觉解决方案;公司整合车载摄像头、显示屏、系统控制器三大产品线优势,持续研发升级电子外后视镜(CMS)产品,为客户提供功能安全的全栈式电子外后视镜解决方案。
(8)智能门锁
公司深入布局智能门锁解决方案,凭借3D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等成熟产品技术积累,以及大规模制造、自动化仓储、客户渠道等综合实力,迅速切入智能门锁领域并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公司自研电容式指纹识别、光学指纹识别、超声波指纹识别等多项技术,有效赋能智能门锁产品,已实现门锁主控MCU+Touch-Key(触摸按键)+RTC(实时时钟模块)三合一方案,即将实现五合一方案,即由门锁主控(AICPU)、指纹算法、语音、RFID(射频识别)、Touch-key、指纹传感模组、无线连接等组成的门锁电子方案,并将持续推动高集成度方案的技术发展。
(9)VR/AR
公司对VR/AR领域进行了前瞻布局,在光学镜头方面,公司可以提供VR非球面透镜、VR/AR镜头组、VR目镜等产品;在影像模组方面,拓展FPV摄像模组、SLAM双摄模组、VR眼动追踪模组和VR定位摄像头模组;在VR/AR光机方面,公司布局LCOS光波导模组、BIRDBATH双目光机模组、LED光波导模组和PANCAKE光机方案等技术路线。
(10)工业、医疗内窥镜
公司内窥镜产品取得进展,工业内窥镜产品通过优化光学系统和采用先进的全GM镜片材料,使产品在尺寸上实现了小型化,同时保证了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能;医疗内窥镜产品实现行业领先的小型化、防水化;胶囊内镜产品通过精密矫正胶囊外壳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有效消除常见的鬼影成像问题。
2、经营模式
公司积极顺应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按照市场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建立了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研发方面,公司围绕《未来五年(2021-2025年)战略规划》,通过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强化前瞻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导入,构建了规范、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保持技术领先地位;采购方面,本着“质量优先、注重成本”的原则,公司采购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比质比价、议价等采购模式,筛选适合的原材料供应商,并通过技术合作、签署长期供应协议等方式与供应商紧密合作,以保证原料、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以及成本竞争力;生产和销售方面,公司坚持科学、合理的客户导向,用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客户信赖,增强客户粘性,与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二)报告期经营情况概述
2024年上半年,尽管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但全球经济发展总体趋于稳定,中国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在宏观经济发展稳定向好背景下,大众市场需求回暖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为各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智能汽车及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行业呈现出温和复苏的态势。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各项变革措施和战略投入仍在有序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36亿元,同比增长51.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9亿元,同比增长111.07%,2024年半年度业绩变动主要原因如下:
1、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订单量较上年同期增加,营业收入增长带动净利润同比增长;
2、公司坚持以自主创新引导技术产业化升级,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强化内部管理,稳步提高产品品质,不断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产品应用,高附加值产品的收入同比实现较快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三)行业发展概况
1、智能手机
2024年上半年,受消费者情绪改善和宏观经济因素的推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实现连续四个季度同比增长,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为2024年全年出货量的预期复苏奠定了基础。据IDC机构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7.8%和6.5%,计算得2024上半年总出货量为5.74亿部,同比增长7%。2024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超过1.4亿台,同比增长7.7%。
对智能手机消费者而言,相机规格的升级依然为重要的换机诱因,部分智能手机品牌仍着重提升高端机型的相机规格。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生物识别应用日渐广泛,目前各类生物识别技术中以3DSENSING和指纹识别技术最为普及。ToF人脸识别作为3DSENSING的主流方案之一,因其测量距离长、成本低、功耗不高等优势,已经被多个手机品牌使用。市场上的指纹识别技术主要分为电容式、光学式和超声波式三种。随着市场对高屏占比、薄机身的追求,传统电容式指纹识别将逐渐被光学式、超声波式屏下指纹识别替代。随着超声波指纹识别产业链的初步成熟及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搭载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的国产智能手机数量有望逐渐增加。
公司自2012年进入光学影像系统和光学镜头领域,凭借光学创新优势和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核心客户优势,以及丰富的技术积累、高自动化水平的产线和大规模量产能力,成为行业内的高像素摄像头模组和光学镜头的主流供应商。
公司大力发展指纹识别、3DToF等微电子核心业务。公司2015年正式量产出货指纹识别模组,2016年底开始,公司指纹识别模组单月出货量稳居全球前列。公司在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和超声波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均处于龙头地位,是目前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主要供应商。公司ToF前置人脸识别产品持续维持国内安卓手机阵营大比例市场份额占比。
2、智能汽车
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成为推动整体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1,404.7万辆,同比增长6.1%。其中,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出口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延续高速增长趋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含出口)达到494.4万辆,同比增长32%,渗透率达到35.2%。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功能逐步整合集中,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散式架构不断向域融合架构演进,形成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座舱域和自动驾驶域五个域,未来将进一步演进为“跨域融合”、“中心域控”的电子电气架构。
公司顺应行业“域集中”、“域融合”发展趋势,将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划分为智驾域、车身域、座舱域三大板块,深度布局智能驾驶、车身电子和智能座舱领域。公司以光学镜头、摄像头为基础,形成周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行泊一体驾驶域控制器、集成以太网关的车身域控制器等系统级产品定制能力。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快速的开发周期、稳固的客户基础以及高品质、自动化的制程工艺,推动智能汽车相关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智能驾驶系统方面,公司全面布局车载摄像头、车载镜头、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等产品线,并综合先进传感器和域控制器推出环视系统、自动泊车、行泊一体域控系统解决方案,为实现智能汽车更高阶段的自动驾驶提供助力。公司产品布局深远且矩阵丰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系统级解决方案。
车身电子方面,公司在硬件、软件方面沉淀深厚,技术优势明显,公司BCM/BGM车身域控产品技术积累丰富,产品融合多核MCU(微控制单元)、OTA(空中下载技术)、以太网网关、门模块等多种功能或模块,集成化程度高,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公司秉持开放共享的原则,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软件,同时自产硬件,从而产生成本优势,用高性价比产品吸引了广大客户群体。
智能座舱方面,公司深度布局舱内外光学传感器、仪表中控产品。公司驾驶员监测(DMS)、乘客监测(OMS)产品可针对人脸识别、疲劳监测等应用场景提供主动式服务,为客户提供座舱内全场景一站式视觉解决方案;公司整合车载摄像头、显示屏、系统控制器三大产品线优势,持续研发升级电子外后视镜(CMS)产品,为客户提供功能安全的全栈式电子后视镜解决方案。
3、新领域
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新领域相关产品,多方位布局智能门锁、运动相机、工业及医疗、VR/AR等新领域光学光电业务。公司将借助高速增长的行业市场规模、良好的客户储备和先进的研发能力等核心优势,将新领域的收入占比明显提高,使新领域业务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贡献领域。
作为能够提升生活品质和家庭安全的智能门锁被广大消费者所关注。智能门锁品类的刚性需求逐渐显现,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对于智能门锁而言,产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是其两大优势,同样也是消费者所关注的重点,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解锁技术,成为各品牌的重要宣传卖点。
公司凭借指纹识别、3DSENSING等核心技术,通过自研加策略合作的方式,整合集团自身优势产业链,赋能智能门锁整机业务。公司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定制化的服务和持续的技术支持,成功突破智能门锁行业头部客户。未来,公司门锁业务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和客户导向的发展策略,为更多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智能门锁解决方案。
在工业、医疗等领域专用摄像系统里,光学镜头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医疗器械作为现代医疗的重要工具,在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战略地位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光学技术又是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底层核心技术之一,赋能医疗器械产业繁荣发展。
公司不断研发升级光学影像技术和3DSENSING模组,凭借着在光学光电领域的优势和对各类技术的研发突破,公司的产品应用领域拓展智能工业、智慧医疗等领域。
未来随着市场不断提高对VR/AR相关设备经济性、舒适性、沉浸性等方面的要求,其终端产品逐步从PC机、一体机延伸至纯头显等类型的产品,从娱乐为主向办公、教育、工程、医疗及军事等领域进一步突破。然而,当前市场上的VR/AR产品在成熟度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许多产品在用户体验、内容生态、技术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行业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套应用的丰富性、产品的性价比、以及头戴设备的舒适度等方面的突破。这些方面的改进和创新,将是推动VR/AR产业实现突破式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公司始终密切关注VR/AR行业的发展动向,对VR/AR领域进行了前瞻布局,覆盖光学镜头、影像模组和VR/AR光机等方面,形成了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能力。
(四)行业发展趋势
2024年下半年,伴随消费市场信心复苏,叠加技术创新发展和智能化渗透率不断提升,智能汽车及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1、智能手机
根据2024年7月Counterpoint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有望达到4%。IDC在最新报告中表示,持续看好生成式人工智能手机(GenAISmartphones)的未来发展前景,预计其在2024年的出货量将达到2.34亿部,占据19%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份额。
就智能手机光学行业细分行业而言,部分领先厂商仍坚持在智能手机光学影像领域进行创新,高端产品的光学影像硬件升级趋势仍在,高像素、大像面CIS传感器、高镜片数镜头、玻塑混合镜头以及潜望式长焦摄像头模组等技术持续演进,推动高端镜头、摄像头产品单价提升。
面对行业变革趋势,公司将不断优化商业模式,积极改进产品结构,强化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业务盈利水平。公司将持续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附加值,大力发展高端镜头、高端摄像头模组等光学核心业务。稳扎稳打,逐步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保持全球光学光电领域龙头地位。
2、智能汽车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产销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自动驾驶、跨域融合智能芯片等技术创新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智能化和电动化将是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1%。
公司“智驾域、车身域、座舱域”智能汽车业务规划和系统级产品定制能力深度贴合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将有效受益于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把握市场趋势的同时,公司将持续梳理在手订单,聚焦优势业务,聚焦核心客户,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明星产品,抢占行业领先地位,以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3、新领域
2024年,各大消费电子终端厂商积极创新产品类型、拓展应用场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并不断探索更多的产业机遇。公司持续加强新型技术领域产品的开发,多方位布局智能门锁、运动相机、工业及医疗、VR/AR等新领域光学光电业务。公司积极探索前瞻性技术领域,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争取中长期发展空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将借助高速增长的行业市场规模、良好的客户储备、先进的研发能力等核心优势,将新领域的收入占比明显提高,使之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贡献领域。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多年技术积累,坚持以自主创新引导技术产业化升级,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强化内部管理,稳步提高产品品质,不断巩固在全球光学光电行业的领先地位,致力于打造全球技术创新平台型企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如下:
1、高品质、自动化的生产模式
公司在规模量产中,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贯穿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管理全过程,从而稳定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同时,公司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和产线,并组建了专业的自动化改造团队,根据实际需求自制设备,对产线进行整合和升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此外,公司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持续优化公司各类产品的工艺制程,不断提升产品良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围绕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响应客户采购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客户粘性,成为公司市场拓展的有力武器。
2、多品类、垂直化的产品平台
公司围绕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新领域等核心系列产品,形成种类丰富、系列齐全、分布合理和技术路径全面的产品结构,引领全系列产品创新升级。
公司逐步对各系列产品的产业链进行深度整合,布局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主要产品的关键原料已实现部分或全部自产,内制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在成本控制、质量一致性等方面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同时,垂直一体化模式使公司生产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及时应变能力,减少了采购、运输等物流环节,加快了资产周转效率,进而实现对客户快速响应、及时交货,缩短新产品研究、开发及市场推广周期,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平台型企业,公司可自由调配组合产业链多种技术元素,最大程度满足客户产品设计、功能的整体需求及高度定制化需求,具有较大的客户拓展及选择空间。公司已与众多手机、汽车等品牌客户建立了长期深度合作,客户结构合理。
3、高质量、可持续的客户资源
在不断加强传统光学业务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公司主动实施战略性创新转型,紧密把握智能汽车与消费电子行业中新兴的创新发展机遇。依托公司积累的高质量客户资源及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以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为指引,持续探索并拓展在消费电子及智能汽车领域的新业务增长机遇。公司始终与客户保持战略创新的协同步伐,优化公司战略资源配置,支撑战略性产品的研发工作,不断巩固深化公司在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公司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4、多领域、前瞻性的技术创新
公司以技术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坚持“提前布局,全面布局”的专利布局理念。2024年半年度,研发投入达到7.5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89%,布局领域涉及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新领域等。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全球已申请有效专利1,903件(国内1,761件,海外142件),已获得授权专利1,407件(国内1,303件、海外104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518件(国内发明414件,海外发明104件),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875件(国内新型875件,海外新型0件),已授权的外观设计专利14件。公司拥有全球化研发团队,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均建立了创新研发中心,并积极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持续关注市场动态获取行业前沿信息,研发驱动创新,不断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产品应用,加快进口替代。
5、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团队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建立一整套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专业人才的管理机制。公司追求团队的专业化和国际化,通过全球的研发中心吸引当地优质的技术人才,不断引进市场高端人才,建立了从优秀应届毕业生到资深海内外行业专家的多层次、多样性的人才队伍。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通道,并配套完善的培训机制,促进和推动员工的能力提升。此外,公司进行全员绩效考核,通过健全的绩效激励机制,形成良好均衡的价值分配体系,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奉行和贯彻实用主义创新精神,公司董事长和核心管理团队具备精准的战略预判能力和决策魄力。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凭借对行业趋势的精准预判,对前沿技术进行快速落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国际贸易环境风险
目前,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受到了限制。未来,如果部分国家/地区与中国的贸易环境持续恶化,限制进出口,提高关税或设置其他贸易壁垒,公司可能面临设备、原材料、芯片等资源短缺和客户流失等风险,进而导致公司生产受限、订单减少、成本增加,对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有境外业务的参股公司亦可能存在类似情况,导致公司承担相应的投资损失风险。
2、法律合规风险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冲击,商业活动需要遵守的各地法律法规非常复杂,中国与海外各国对数据的监管趋严,业务的合规性要求提高,如果公司的法律合规能力无法跟上形势发展,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3、应收账款信用损失风险
未来如果部分客户的经营情况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导致的坏账损失风险。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稳步增长,各期末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各类存货余额亦呈增长趋势。如果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使得部分存货的售价未能覆盖成本,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增加的风险。
如果公司采取的收款措施不力或客户信用状况发生变化,公司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将加大,未来若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而发生坏账的情况,将可能对公司业绩和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4、供应链风险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可能为全球原材料供应体系持续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努力做好供应链的管理,合理调控库存,但如果全球供应链发生系统性风险,仍可能影响公司的经营能力。
5、资产减值风险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未来若公司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相关资产仍将面临进一步减值的风险,将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带来不利影响。
6、人才流失风险
公司立足于自主研发产品,稳定、高素质的研发人才队伍以及良好的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保持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展,公司需要持续地建设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加强高端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储备。如果公司无法通过考核激励机制吸引、培养及留住足够数量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公司的生产经营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7、技术更新影响行业发展格局
光电子元器件作为移动互联市场的上游产业,下游需求对其发展有直接决定作用。移动互联终端市场的特点是技术升级频繁,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技术淘汰率较高,而且规模越大,随着行业发展不断进行技术更新的成本越高、时间越长、灵活性越差。公司作为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镜头、3DSENSING及指纹识别模组的领先企业,将持续加大研发的人力、财力投入,引领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巩固自身核心竞争力,但仍存在着因新技术更新换代提速,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8、生产经营风险
尽管公司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吸引了一大批技术专业人才,完整地掌握了智能终端核心组件生产的核心技术,并拥有产业化生产经验,已经能够给下游厂商批量供应多种技术类型的产品,但仍存在着因企业规模扩大,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资金安排等因素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
9、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基于消费电子领域和智能汽车行业的巨大市场空间,许多厂商纷纷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未来随着各企业的投资布局完成,竞争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下降压力较大,公司后续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风险,盈利压力也将持续加大。
10、专利风险
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行业内企业申请的专利众多。从技术来源上,公司立足于自主研发,具备突出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产品所使用的绝大部分技术均为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取得。由于技术日益成为行业内企业的研发重点,专利众多,由于行业内竞争激烈,专利纠纷成为行业内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不排除公司与竞争对手专利纠纷,导致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
11、汇率波动风险
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汇率定价日趋市场化,但仍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未来汇率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12、大客户依赖风险
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比例较高,存在一定的依赖风险。如果部分大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对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对公司的采购出现突然性大幅下降,且对其他主要客户的销售增长无法弥补,将对公司的收入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公司存在对重大客户依赖度较大的风险。
13、战略规划风险
战略规划风险是偏离主业、主业不清晰不聚焦、策略不适当或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导致的风险。鉴于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形势、公司经营情况等因素会不断变化,公司存在无法完全实现战略规划的可能,也存在根据市场形势以及实际经营和发展需要对规划做出相应调整的可能。
14、募投项目风险
公司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系基于当时市场环境、政策等因素做出。如果项目产品市场因受到上下游行业周期性变化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持续影响,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可能将面临项目终止、无法如期完成或实施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公司存在根据市场形势以及自身实际经营和发展需要对募投项目做出相应调整的可能。公司将及时跟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计划,持续关注募投相关的技术应用、产业政策、建设施工周期以及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经营发展情况,降低募投项目风险。
15、对外担保风险
公司制定了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尽管公司严格控制担保风险,如果被担保公司出现未能偿还借款等情况,则会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有关被担保方的生产经营情况及还款情况,并按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上述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全面评估和积极应对其对本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影响,坚持“合规第一、行稳致远”的经营原则,倡导依法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开拓新领域、新市场,完善全球销售网络,确保对日常业务风险的有效管理。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