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新型智能机械装备、光伏组件。

  • 产品类型:

    机械装备、复合材料制品、光伏业务

  • 产品名称:

    墙体材料成型装备 、 耐火材料成型装备 、 复合材料成型装备 、 建筑陶瓷自动液压机 、 复合材料汽车车身及零部件 、 光伏组件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光伏发电设备租赁,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塑料制品制造,轻质建筑材料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销售,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制造,伺服控制机构制造,伺服控制机构销售,农业机械制造,农业机械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1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新余电源光伏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58.50 - - -
海源新材料复合材料制品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42.30 - - -
产量:工业(元) - 2.38亿 3.65亿 -
销量:工业(元) - 2.93亿 3.47亿 -
工业销量(单元) - - 3.47亿 2.31亿
工业产量(单元) - - 3.65亿 1.86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8.3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650.08万 27.32%
第二名
2276.55万 7.19%
第三名
1986.97万 6.27%
第四名
1319.32万 4.17%
第五名
1069.00万 3.3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789.27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7.5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57.85万 4.97%
第二名
1031.18万 3.78%
第三名
998.51万 3.66%
第四名
747.92万 2.74%
第五名
653.81万 2.3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7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4亿 36.79%
第二名
6867.59万 18.87%
第三名
2269.64万 6.24%
第四名
1499.36万 4.12%
第五名
1358.41万 3.7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0.3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556.91万 13.02%
第二名
2787.13万 10.21%
第三名
1907.60万 6.98%
第四名
1390.93万 5.09%
第五名
1390.34万 5.0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9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228.79万 20.59%
第二名
3539.78万 13.94%
第三名
2731.84万 10.76%
第四名
1526.42万 6.01%
第五名
1438.91万 5.6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232.65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7.5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221.94万 11.68%
第二名
1398.06万 7.35%
第三名
617.79万 3.25%
第四名
576.28万 3.03%
第五名
418.58万 2.2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1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356.58万 17.84%
第二名
2463.56万 8.20%
第三名
1701.14万 5.66%
第四名
1271.95万 4.24%
第五名
1261.06万 4.2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520.6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3.4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815.68万 16.27%
第二名
1263.30万 7.30%
第三名
1263.00万 7.30%
第四名
1171.38万 6.77%
第五名
1007.25万 5.8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2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564.87万 20.97%
第二名
3352.93万 15.40%
第三名
1026.55万 4.72%
第四名
1020.61万 4.69%
第五名
974.14万 4.4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599.36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4.9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107.74万 13.15%
第二名
1568.08万 9.78%
第三名
1114.36万 6.95%
第四名
455.01万 2.84%
第五名
354.18万 2.21%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新型智能机械装备、光伏组件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对国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了从复合材料装备、工艺、材料、制品设计及生产的产业链,并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向光伏领域进行布局和拓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主要产品及用途  (二)经营模式  1、采购、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业务导向型的经营模式,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模式进行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组织;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考核制度,保证物料可靠稳定交付,减少因物料价格波动而带来的成本波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采取以销定产的生...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新型智能机械装备、光伏组件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对国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了从复合材料装备、工艺、材料、制品设计及生产的产业链,并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向光伏领域进行布局和拓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主要产品及用途
  (二)经营模式
  1、采购、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业务导向型的经营模式,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模式进行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组织;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考核制度,保证物料可靠稳定交付,减少因物料价格波动而带来的成本波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结合市场需求波动,以及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制定生产计划。
  2、销售模式
  复合材料制品业务主要为复合材料汽车车身及零部件,主要采用直接销售至汽车制造、动力电池制造等企业,为客户提供标准化及定制化的产品;
  光伏业务采用“直销+代工”的销售模式,产品直接销售至电力开发、电站EPC承建商等企业,同时承接优质组件代工业务;
  机械装备业务采用国内直销,国外“直销+代理”的销售模式,面向国内、国际市场。
  (三)行业情况及地位
  1、复合材料制品业务
  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发LFT-D、SMC及HP-RTM等工艺技术的企业之一,并将这些工艺运用于生产乘用车、商用车的外覆盖件、内结构件等汽车轻量化车身件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的外覆盖件,从而扩大轻量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应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4年上半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汽车国内销量同比微增,终端库存高于正常水平,一季度因车企间价格战逐渐升温以及对以旧换新政策预期,消费者观望情绪导致市场反映平淡;二季度随着车企新车型的发布叠加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市场有所回暖,车企间冲击销量目标,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越演越烈,同质化竞争明显,销售价格进一步下探,行业利润水平下行。报告期内,公司复合材料制品业务实现营收约为35,579,517.14元。
  随着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持续落地,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消费潜力,为行业全年实现稳定增长提供助力。公司将紧随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良好趋势,继续致力于巩固存量订单,优化客户结构,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2、光伏业务
  公司于2020年9月收购新余电源,开始进入光伏组件行业。公司首期375MW高效光伏组件实验线于2020年12月试生产,并于2021年正式投产;2022年,二期1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线完成建设并投产。公司致力于研发低生产成本、高光电转换效率的组件技术,并加大对大尺寸组件、双玻组件等产品的投入研发;并陆续推出了多种规格的多主栅整片组件、半片组件、双玻双面发电等系列组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工商业光伏屋顶、家用光伏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领域。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1至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同比增长30.68%;与去年同期相比,光伏新增装机增速回落。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制造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32%,但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大幅下降,产值及出口额下滑明显。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产业链大幅降价,企业亏损加剧,下游光伏制造商投资步伐减缓,公司光伏业务面临收入缩减,盈利承压。报告期内,公司光伏业务实现营收约为26,587,484.50元。
  尽管当前光伏行业存在短暂供需失衡,但从长远来看,光伏行业发展潜力依然巨大。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共识,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增加3倍,达到11,000GW。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指出“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为光伏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2024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风电与分布式光伏等其他清洁能源形成乡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随着国家对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及指导,光伏行业将在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持续向前,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3、机械装备业务
  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发复合材料成型装备的企业之一,自2010年引进、消化吸收欧洲先进的复材装备技术,并在国产化基础上逐渐开发适用于多种复材工艺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材制品生产线。公司高端复合材料生产线已成功出口,目前,公司主要销售HC系列耐火压机、HF系列墙材压机等机械装备。同时,公司是目前我国墙材压机领域技术最成熟的供应商之一,HF系列墙材压机因设备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故障率低,曾获得“中国建材机械行业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2024年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态度稳固,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动内部降本增效,自主创新,开拓销售渠道,报告期内公司机械装备业务实现营收约为34,168,093.33元。
  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2024年6月,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明确中央财政会同有关方面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预计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下游行业将加大转型升级、加大投资力度。未来制造业将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趋势发展,公司将积极抓住市场机遇,凭借历年打造的良好口碑,在稳固传统产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加强技术创新,保持市场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复合材料制品领域的综合优势
  依托公司在复合材料装备领域的优势,公司积极向复合材料制品领域延展,通过对国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了从复合材料装备、工艺、材料、制品设计到制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具有综合领先优势。公司复合材料制品以汽车轻量化为主要战略方向,围绕此战略方向,公司进行了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整合,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极具性价比和吸引力的集产品设计、装备制造到制品生产一体化解决方案。
  2、光伏业务专业人才优势
  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是光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的重要保障。人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的新项目、新业务对各岗位的任职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人力资源根据光伏组件业务的特点,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通过内部人员横向板块晋升、外部人才引进,逐步完善各业务板块核心骨干人才建设工作。公司引进了光伏行业具备技术研发、生产等经验的专业人员,建设了一支经验丰富、开拓创新的专业团队,为光伏业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3、机械装备专业研发优势
  作为国内全自动液压成型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在以液压技术为核心的相关技术装备领域有着长期的研究积累,主持并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多年来通过密切跟踪全自动液压成型设备下游应用领域的市场变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稳固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基础上,持续通过新产品的开发和传统产品的升级,拓展装备产品的应用领域,利用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制造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在机械、复合材料及光伏领域共拥有有效申请专利312项,已授权251项(其中发明专利112项,已授权82项;实用新型专利194项,已授权163项;外观专利6项,已授权6项)。此外,公司及重要子公司曾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荣誉称号,重要子公司曾被列为“工业强基工程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申请的专利曾获得2项国家优秀专利奖、6项省优秀专利奖。公司LFT-D(长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全自动模压生产线曾获得建材机械行业科技奖“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及中国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第一届创新大会“行业创新奖”。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行业上下游的整体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智能装备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光伏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支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排除短期内行业景气度下降或竞争加剧的情形,可能会造成公司在国内或国外市场的订单减少、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存货积压等情形,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加强市场研究,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和市场动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快新品与新客户的开拓,确保公司运营能够适应宏观经济变化。
  2、业务转型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光伏业务目前仍以组件为主,短期内无法发展成为覆盖如硅片、电池再到组件等产品的垂直产业链。由于当前光伏行业周期下行,短期内投资回报收益不够明确,公司终止15GWN型高效光伏电池及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和转让滁州能源公司100%股权;并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电池项目的投资建设,公司长期看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公司组件板块尚未盈利,公司存在未来不能成功实现业务转型升级或经营不及预期的风险。对此,公司将积极做好科学规划、稳步建设,努力改善业绩情况,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3、供应链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的取得成本可能受到市场供求、供应商及其生产状况的变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会对公司的生产成本及利润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行情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与行业上下游厂商开展合作,同时根据公司的销售生产计划编制采购计划,由公司供应链部门制定相关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平滑成本的波动。增强产品增值服务能力,力求争取每一个可能的订单,以增加公司抗风险能力。
  4、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报告期内,复合材料制品业务公司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公司轻量化汽车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知名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欧拓等,上述客户业务规模相对较大,客户收入占比相对较高。虽然公司与主要客户保持着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但不排除未来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发生不利变化,或者主要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发生波动,导致其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减少,进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波动。为此,公司将积极招聘市场和技术人才,加强市场开发人员的数量与质量,采用参加行业会议、客户拜访及引荐等方式积极开拓市场,增加业务收入,减少客户集中度风险。
  5、技术更新和竞争风险
  公司所属的行业有技术更新快、研发投入高、相关产品及技术的生命周期持续缩短等特点,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依靠资金、技术、成本和渠道优势,不断扩大规模,纷纷进行扩产或围绕行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行业资源向少数企业进一步集中,使得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如果公司不能保持技术创新,不能及时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升级,将削弱已有的竞争优势,从而无法及时地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对公司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跟踪前瞻性技术,积极更新生产工艺,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6、业务拓展及对外投资风险
  公司在保持轻量化汽车业务和机械装备业务的同时,积极把握新能源行业发展契机,布局光伏行业。但受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的管理及经营模式存在差异,光伏行业资金需求大等因素影响,存在公司管理运营不能适应新业务发展导致业务拓展不如预期的风险。对此,公司将吸引行业专业人才,增强产品竞争力,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寻找优质的行业合作伙伴,探索多重商业模式,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降低业务拓展风险。对外投资是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做出的慎重决策,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但投资过程中受政策、管理及合作方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投资失败。如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受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管理能力、合作商履约等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造成项目中止或终止;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也受到经济环境、交易方案等变化带来的风险。对此,公司将及时关注内外部环境、资金使用情况、行业发展、政策变化等因素,提前预判及解决各项不利因素,加强调研及可行性研究分析,努力降低公司投资风险。
  7、行业与政策变化风险
  新能源是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应用成本快速下降,以光伏、风电、电动汽车和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世界能源版图中最为热门的竞争领域。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步伐日益加快,未来可用资源、竞争格局、技术变化、需求波动、互补产业发展或替代产品的产生,都有可能对公司所在行业造成冲击。伴随行业参与者急速增加,竞争趋于充分,行业将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推动。若各国产业政策出现调整,光伏装机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我国目前大力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但也不排除未来政策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为此,公司将紧密关注相关政策变化情况,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合理制定业务发展规划。同时公司也将做好充分准备,优化战略布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应对政策过渡期市场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8、资金风险
  公司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业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较大,资金筹措受公司经营情况、信贷政策、利率水平、融资渠道等因素影响,如前述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将使得公司承担一定的资金风险。针对该风险,公司将加强经营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改善经营业绩,并将争取保持与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力求融资渠道畅通,控制融资成本,防控资金风险。
  9、不可抗力风险
  2024年,国民经济继续平稳发展。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此外,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区域冲突或其他突发性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对上游原材料供应、下游市场及公司经营业绩造成影响。为此,公司将加强对不可抗力风险的分析预判,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加大战略客户的开发力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不可抗力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