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企业服务、物联网和大数据、生命科学。

  • 产品类型:

    系统集成、系统产品、技术术开发与服务、车载信息终端

  • 产品名称:

    系统集成 、 系统产品 、 技术术开发与服务 、 车载信息终端

  •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软件服务;计算机技术培训;数据处理;计算机系统服务;生产、加工计算机硬件;销售机械电子设备、五金交电、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及一类易制毒化学品)、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建筑材料、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租赁计算机、通讯设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企业管理咨询;出租商业用房;物业管理;健康咨询(须经审批的诊疗活动除外);专业承包;经营电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经营电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46%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3.91亿 10.45%
客户2
2.34亿 6.26%
客户3
1.92亿 5.13%
客户4
1.39亿 3.72%
客户5
1.08亿 2.9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4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7.65%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6.96亿 20.13%
供应商2
3.55亿 10.28%
供应商3
2.66亿 7.71%
供应商4
1.94亿 5.60%
供应商5
1.36亿 3.9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3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79%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4.66亿 13.00%
客户2
2.08亿 5.79%
客户3
1.41亿 3.92%
客户4
1.18亿 3.29%
客户5
9985.34万 2.7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3.3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0.28%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4.68亿 14.16%
供应商2
3.92亿 11.85%
供应商3
2.14亿 6.48%
供应商4
1.31亿 3.97%
供应商5
1.26亿 3.8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1.40%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5.21亿 18.51%
客户2
1.57亿 5.58%
客户3
7401.28万 2.63%
客户4
7216.39万 2.57%
客户5
5931.30万 2.1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4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0.35%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3.50亿 13.55%
供应商2
3.05亿 11.80%
供应商3
1.85亿 7.14%
供应商4
1.27亿 4.91%
供应商5
7613.29万 2.9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6.79%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7.90亿 24.26%
客户2
3.74亿 11.49%
客户3
1.89亿 5.82%
客户4
9138.81万 2.81%
客户5
7842.00万 2.4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7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0.84%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3.30亿 15.43%
供应商2
2.68亿 12.53%
供应商3
9969.92万 4.66%
供应商4
9676.61万 4.52%
供应商5
7917.24万 3.7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6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47%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4.39亿 16.07%
客户2
2.79亿 10.21%
客户3
2.30亿 8.40%
客户4
1.13亿 4.15%
客户5
9947.74万 3.6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5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8.65%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5.64亿 21.86%
供应商2
4.64亿 18.01%
供应商3
8706.06万 3.38%
供应商4
7252.95万 2.81%
供应商5
6671.71万 2.59%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未来五年数字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荣联科技作为专业数字化服务提供商,积极践行数字化实践,多年来致力于客户核心业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在金融、电信运营商、政府公用、能源及生物医疗等行业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企业服务、物联网和大数据、生命科学三个部分,具体情况如下:  1、企业服务(系...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未来五年数字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荣联科技作为专业数字化服务提供商,积极践行数字化实践,多年来致力于客户核心业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在金融、电信运营商、政府公用、能源及生物医疗等行业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企业服务、物联网和大数据、生命科学三个部分,具体情况如下:
  1、企业服务(系统集成服务和IT运维服务)
  系统集成服务是根据客户信息系统现状和需求,为其提供咨询规划、系统架构、软硬件选型和交付、实施等整合服务。公司系统集成服务包括: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储存、容灾备份、网络和信息安全、智能建筑、安防系统、AI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定制开发等。
  IT运维服务主要面向IT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系统、备份系统、云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各种生产和管理应用软件等。通过客户热线、定期巡检、现场支持、远程诊断、驻场外派、预约值守、备件更换等方式,保障客户系统的稳定运行。公司IT服务主要包括咨询规划、运维管理、业务外包、软件实施开发、机房搬迁、系统和数据迁移、云托管、云管理服务等。
  2、物联网和大数据
  在物联网领域,公司具备数据采集、数据接入、边缘计算、数据管理和运营服务能力,已形成公用事业(水电气煤暖)能耗监控、新能源车监控、智能建筑运管控、智慧矿山一体化协同管控方案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在大数据领域,公司具备多源数据(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IOT)和异构(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结构化数据库)采集能力;具备数据分类、标注、清洗和入库能力;具备数据存储、备份、脱敏、分析、展示、安全接入等统一管控能力;具备数据应用和多系统整合能力,已经在政府公用、能源制造、生物医疗行业形成细分场景解决方案。
  3、生命科学
  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始终坚持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历经多年的积累沉淀,目前已经推出精准诊断平台、生物信息分析系统、生信一体机,并能提供架构咨询、数据中心建设、高性能集群建设、生信分析云平台建设的完整解决方案。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拥有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证书二级、ITSS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符合性证书三级、ITSS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标准二级、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三级、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三级、CMMI3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证书一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等多项资质和认证,并通过了ISO9001、ISO20000和ISO27001、ISO45001、ISO14001等管理体系认证。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获得市场认可。公司顺利通过了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一级、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证书二级、ITSS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符合性证书三级、ITSS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标准二级、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三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DC/ISP证书等相关管理体系认证等重要资质的更新换证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在技术、产品和服务上持续创新,不断打造创新产品及行业应用方案,斩获多项荣誉,收获市场和业内权威机构的认可。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公司成功入围“中国数据智能产业图谱”和“中国信通院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产品及服务全景图”,上榜“智能运维百强”、“物联网企业100强”等行业榜单,荣获“数字化服务转型领军企业”、“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企业”、“2022-2023年度数字经济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等多个行业影响力大奖和荣誉称号。在厂商合作方面,公司被华为授予2023华为北京政企合作“超越奖”、“京品服务奖”和“能力提升奖”;在联想2023新财年大客户合作伙伴大会中被授予“年度大客户(基础设施业务)TOP增值代理商”。公司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行业实践经验,积极参与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各项标准的编制工作,被评为“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优秀会员单位”。
  (三)公司报告期经营情况分析
  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37亿元,同比下降21.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9.66万元,同比下降38.76%;销售费用同比下降6.17%,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0.7%。
  2023年上半年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公司采取了稳健的经营策略,顺应大环境保持了公司的平稳运行,具体经营情况归纳如下:
  1、积极应对现金流紧张局面,努力降低公司经营风险
  公司业务的特点是每年前三个季度为业务的投入期,需要流动资金投入到具体的项目中去,而在第四季度完成业务验收和现金回笼。上半年公司承受了比较大的现金流压力,同时在经济大幅波动期,市场信心不足,公司将业务拓展目标集中转向经费充足、付款有保障的金融和教育科研领域,特别是资金充足的中大型银行和资金拨备到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有经营状况良好、行业前景明确的企业单位。与此同时,公司主动回避国家政策不支持或债务风险大的客户群体,以减少公司经营的风险敞口。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公司仍将采取这一稳健经营策略,不惜牺牲营业收入规模的增长,也要有效保证公司运营的安全。
  2、上游供应商变化促使公司业务模式和组织模式转型
  伴随国产信创产品的强势崛起,在部分行业大客户集中采购或年度采购框架协议模式中,国内大厂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其自身投入的市场力量非常多,为合作伙伴预留的利润空间有限,特别是行业的大项目,由于单个项目规模较大或采取年度框架协议模式,导致在利润总额尚可的情况下,项目利润率显著降低。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公司一方面正在积极加大软件和AI方面的研发投入,联合客户拓展行业应用,力争成为更专业的解决方案商;另一方面公司正在落实销售力量的属地化管理,积极与国内厂商进行业务对标,增加信创方面的投入,包括对国家政策的研究。
  3、坚定不移地向基于大模型的AI业务转型
  公司在传统的云和数据业务方面积累较多,不但孵化了自主可控的云管算平台,在生物医疗等行业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今年大模型的意外火爆,促使公司增大投入,积极布局。首先,公司自身已实现日常业务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对大模型的应用,开发了自己的AIGC平台,全公司实现了类似于ChatGPT的AIGC工具全覆盖,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其次,投入科研设备(GPU服务器)和人员,研究GPT模型在行业里的应用,特别是已有行业数据积累的领域,目前公司解决方案部门已经在利用各种开源的GPT大模型改造行业应用。
  公司内部管理上继续坚持“开源节流”的经营策略,严格控制成本与费用。报告期内,销售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6.17%,管理费用更是大幅下降20.7%,两项费用合计下降近1,700万元。同时,公司继续坚持对未来、对研发的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2.72%,增加投入额超过1,000万元。
  伴随国家经济逐步恢复的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过程,公司有信心维护好多年积累下来的优质客户基本盘,聚焦云计算、数据服务两大主营业务,紧跟人工智能AI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数字能源应用等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要确保公司在经济起伏期能够活下去,在未来经济恢复、新业务成熟和爆发期,公司也将有机会、有能力重回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四)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政策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又称“数据二十条”。“数据二十条”提出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初步形成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数据二十条”的出台,有利于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数据二十条”的出台,将充分发挥中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文件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文件首次系统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为各方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加快演进升级,经济社会发生系统性变革,驱动我国加速迈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时代。该文件一方面突出顶层设计,首次系统性地提出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另一方面强调体系突破,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部署一系列重要举措。
  2023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七大部委共同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鼓励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体现了国家对企业级场景的应用研发和落地整体持大力支持的态度。
  (1)云计算
  云计算产业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将云计算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云计算技术推广应用。2023年3月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深度融合,大幅提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质量管理全过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
  (2)大数据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改委管理。“十四五”规划要求推动大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算法等技术创新,培育数据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完善大数据标准体系。宏观层面,要求在2025年初步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基本建成数据资源体系,利用数据资源推动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全价值链协同。在确保数据安全、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推动数据价值产品化、服务化,大力发展专业化、个性化数据服务,促进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及数据基础制度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四方面重点发力,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即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数据要素市场、持续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和培育完善产业生态。
  (3)人工智能
  当今,人工智能行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人工智能再次进入爆发的增长状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数据的长足发展,为人工智能的训练和预测提供了海量的数据;二是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近乎无限的云生能力。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人工智能要继续进行研发突破和迭代应用,深化应用端多场景渗透。《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的第一个系统部署的文件,也是面向未来打造先发优势的一个指导性文件,确立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4)工业互联网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2023年上半年,政府出台3项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主要侧重于加强工业互联网对重点行业的赋能作用,推动工业互联网支撑物流、医疗卫生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体系,深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慧物流体系同步设计、一体建设、协同运作。《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建设面向医疗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5)生物医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生命健康作为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成为七大科技前沿领域攻关中的两项,并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做大做强生物经济,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力保障。《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强调开展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决策支持。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要求要加快生物医药、基因技术引用服务等产业化发展。
  2、行业趋势
  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IT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提高到5.8%,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达到60%。
  2023年上半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平稳向好,软件业务收入增长加快,利润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上半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55,170亿元,同比增长14.2%。上半年,软件业利润总额6,170亿元,同比增长10.4%。从细分领域看,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长加快。2023年上半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36,687亿元,同比增长15.3%,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6.5%。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5,515亿元,同比增长16.5%,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15%。
  云计算是信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是信息时代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的助燃剂。云计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环节,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关键底座。中国信通院《云计算白皮书(2023)》提出,我国云计算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在东数西算、边缘计算、大模型算力等需求刺激下,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云计算的发展将从上云走向用云管云,成本优化、系统稳定性、云原生安全将成为发展重点,云计算支撑算力服务将从以计算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过渡;云计算的服务生态将不断丰富,将更加关注垂直行业的服务能力,持续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云计算将与算力服务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下半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IaaS/PaaS/SaaS)为188.4亿美元,其中IaaS+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同比增长19.0%,与2021年下半年同比增速(42.9%)相比下滑23.9的百分点,与2022上半年同比增速30.6%相比下滑11.6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此前受医疗防控影响,远程办公和线上会议需求大幅提升,推动了云计算市场的发展。不过,随着医疗防控的结束,人们对于线上场景的市场需求下降,这导致了云计算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压力加大。阿里云、腾讯云、天翼云、移动云等主要云服务商在2023年上半年都集中出现大规模降价,目的在于以价换量,降低云采用的门槛,扩大用户规模。数据是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发展大数据产业对于深化政企协同、行业协同、区域协同,全面支撑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未来三年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速,大数据产业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断提速,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3-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680亿元,预计2023年全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3,200亿元,同比增长33.8%。亿欧智库对国内AIGC市场进行了分析,2022年AIGC市场规模为123亿元,经测算203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万亿元,随着未来算法、模型、算力的持续优化,AIGC强大的生成能力将激发更多行业场景与技术的创新应用。
  生命科学成为前沿科学研究活跃领域,生命科学是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基础,是保障国泰民安、构建健康医疗支撑体系的关键。基因大数据作为“生命健康的新基建”,已成为出生缺陷防控、肿瘤防治、公共卫生、科技兴农、生态保护等方面重要的技术基础。《“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信息技术支撑新药研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药物产业的精准化研制与规模化发展。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等应用发展,加快医学图像辅助诊断系统产品化和临床辅助应用。根据中研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命科学行业产值规模为109.1亿元,未来随着行业市场需求带动下,我国生命科学行业产值规模上升趋势明显。据安永报告,中国医疗行业内医疗信息化投资总额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3,567亿元;在医疗大数据方面,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577亿元。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战略层面始终围绕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积极布局、敏捷调整。公司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服务为核心,以云服务和数据服务为两大战略方向,积极布局云服务、数据服务、自有产品及服务、数据中心建设四大业务板块,深耕金融、运营商、政府公用、能源制造、生物医疗五大行业。积极推动技术升级和业务转型,深耕行业客户,拓展生态合作,不断丰富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业务规模、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技术与研发优势
  1、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和研发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新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各类专利达383项。
  公司积极参加国家信息技术相关标准的制定及标准化推广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加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高性能计算机标准工作委员会”和“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将陆续深度参与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
  2、客户需求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公司依靠在优势行业的经验积累,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报告期内,公司不断锤炼自身技术能力,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荣联精准诊断平台”获评2023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会“年度优秀解决方案奖”。此外,公司坚持在技术、产品和服务上持续创新,不断打造创新产品及行业应用方案,收获市场和业内权威机构的认可。
  3、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各项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完成了一系列重要资质的更新换证工作。公司顺利通过了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的一级认证、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证书的二级认证、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符合性证书的三级认证、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标准的二级认证。公司还成功更新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DC/ISP证书等相关资质,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三)客户资源和合作伙伴优势
  在长期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公司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得到市场及客户的高度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和信誉。公司深度参与客户数字化建设的全过程,在金融、政府公用、运营商、能源制造、生物医疗等重点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公司不断深化重点行业客户合作,深刻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帮助客户实现核心业务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公司以政府公用、运营商和能源制造(汽车)等行业为突破点,从大规模的云基础设施的部署、复杂多云平台的构建、云原生微服务的引入、数据湖仓一体化的落地实施部署,在实现客户对数字化转型改革的需求同时,也实现公司业务范围的拓展,全面提升公司服务能力水平。公司在生物医疗领域深耕十余年,专注于生物科技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目前已形成精准诊断平台、生信分析一体机、冷冻电镜数据分析平台等多项特色解决方案,已为医院、科研机构、测序企业和高等院校等近百家客户提供专业化产品及服务。
  生态合作层面,公司积极开拓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不断扩大并深化生态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进,共赢”。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和上游厂商华为、H3C、浪潮、戴尔、超聚变、中科曙光、VMware、Veritas等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其中华为合作继续保持多产品钻石经销商、华为云优选级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伙伴、华为数字能源钻石经销商等资质。此外,公司与京东、江民、Gigamon、鼎甲科技、长扬科技、达梦数据库、麒麟软件等厂商深度合作,不断丰富公司产品服务能力。
  (四)管理体系优势
  公司依据战略目标和业务特点,持续完善管理架构和决策机制,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公司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决策效率和专业水平。公司建立了面向行业和区域客户的前端营销体系,以云和数据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以及专业高效的职能后台支撑体系。公司持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发挥预算管理、损益管理、资金管理和绩效管理的联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绩效管理全面实施,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充分释放组织活力。积极开展各类员工培训和员工技能认证,人才梯队建设有序进行。
  公司持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并通过IT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为制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系统支撑。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BSS、DBOMS、FSSC等核心应用系统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和管理效率;引入新型开发平台,开发上线了线上开发票系统和金税四期需求优化、电子签章系统、销售合同会审系统等应用系统,研发全面预算系统、采购全过程管理系统多个应用系统,实现随需而动、敏捷开发,促进公司的业务、运营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五)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体系优势
  公司搭建了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区域平台,作为全面业务载体,支撑战略落地;建立了北京总部、区域中心、地区办事处或客户现场的三级服务体系,有效满足了客户不同服务级别的要求。公司搭建的400服务热线和呼叫中心,可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公司建立了标准化服务流程和服务管理体系,形成服务合同、服务等级管理、备品备件管理、呼叫中心管理、远程和现场服务交付、满意度调查、预防性维护等服务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并实现按客户、服务事件等的成本核算与考核,服务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公司建设的自有IT运维平台,有效提升了IT运维服务项目的管理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六)国资股东支持保障优势
  公司充分借助国资体系成熟的投融资管理机制和丰富的内控监察经验,推进相关部门的内部组织和制度建设;公司依托国资股东平台优势,在资金、信用方面获得了重要支持,争取到与意向金融机构的合作;同时国有股东协同助力公司拓展政务市场,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品牌影响力,为公司未来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技术风险
  公司涉及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生物医疗均属于高科技领域。高科技的应用极大改变了全球各行业、各企业的业务运营、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的方式,发展前景广阔。但高科技企业处在变革的前沿,新技术不断涌现,随时面临技术更替的风险,并需要面对技术变革所带来的业务模式的变革,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公司密切跟踪技术发展最新趋势,保证公司战略和业务始终跟随技术演进方向。同时,通过严格的投入产出考核和预算管理,对各项技术投入的可行性和回报率进行系统性评估,并在执行过程中定期考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偏差,降低由此带来的经营风险。
  2、产业政策变动风险
  公司所处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如果未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发生较大变化,则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经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公司重点聚焦的能源制造、生物医疗等新兴行业对国家的产业政策具有一定依赖性,若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亦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影响。
  3、人力与组织波动风险
  数字化转型要求公司业务不仅解决客户的IT问题,更要在充分理解客户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客户的业务问题。因此,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引进、选拔和培养,优化组织结构,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估和激励措施,不断加强核心骨干员工的培训和干部梯队建设。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业务方向持续向云和数据转型、向客户核心业务的深入,需要引进更多的技术、营销、管理人才和行业专家,如果公司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不能持续的吸引和保持高质量人才,将对公司战略实现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4、市场环境风险
  随着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越来越多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互联网企业进入企业服务市场,凭借品牌、资金、人才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公司将加强对行业的分析研究,及时调整生态合作策略,与多家新兴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但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仍将面临一定的竞争风险。
  5、立案调查风险
  公司于2023年1月30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0142023004号)。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上述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公司尚未收到证监会就上述立案调查事项的结论性意见或决定,公司将继续积极配合证监会尽快完成调查工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