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器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转向系统及部件、配件及其他
转向系统及部件 、 配件及其他
汽车零部件制造、销售,金属材料、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奇瑞汽车 |
8.95亿 | 33.23% |
吉利汽车 |
4.51亿 | 16.76% |
蔚来汽车 |
1.70亿 | 6.32% |
理想汽车 |
1.37亿 | 5.08% |
*** |
1.24亿 | 4.6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尼得科株式会社 |
1.61亿 | 8.66% |
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 |
8796.12万 | 4.73% |
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 |
8744.49万 | 4.70% |
杭州成达机械有限公司 |
6177.00万 | 3.32% |
深圳市信利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5499.80万 | 2.9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4.32亿 | 23.76% |
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2.87亿 | 15.78% |
蔚来控股有限公司 |
1.38亿 | 7.57%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1.33亿 | 7.32% |
提拔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
1.05亿 | 5.7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尼得科凯宇汽车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
1.22亿 | 9.55% |
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 |
7222.54万 | 5.65% |
杭州成达机械有限公司 |
3556.55万 | 2.78% |
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833.85万 | 2.22% |
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 |
2796.75万 | 2.1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81亿 | 20.28% |
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2.25亿 | 16.26% |
提拔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
1.34亿 | 9.67%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8083.34万 | 5.83%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6558.35万 | 4.7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 |
5908.36万 | 5.70% |
日本电产凯宇汽车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
5619.76万 | 5.42% |
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796.71万 | 2.70% |
索密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2687.40万 | 2.59% |
宁波市北仑旭日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
2129.34万 | 2.0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吉利汽车 |
2.29亿 | 19.48% |
一汽集团 |
1.76亿 | 14.96% |
江淮汽车 |
8813.96万 | 7.48% |
东风集团 |
7584.19万 | 6.44% |
Rulevye system LTD |
5836.80万 | 4.9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长春吉鲁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
4047.86万 | 5.22% |
日本电产凯宇汽车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
3971.14万 | 5.12% |
索密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3177.46万 | 4.10% |
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 |
2708.91万 | 3.49% |
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237.21万 | 2.8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2.42亿 | 21.98%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1.69亿 | 15.32%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1.15亿 | 10.39%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8048.93万 | 7.30% |
中国重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5711.77万 | 5.1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长春吉鲁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
3264.83万 | 4.85% |
日本电产凯宇汽车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
2828.80万 | 4.20% |
索密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2783.50万 | 4.13% |
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 |
2197.02万 | 3.26% |
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95.46万 | 3.11% |
一、中国汽车行业回顾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3,128.20万辆和3,143.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0%和4.50%。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747.70万辆和2,756.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0%和5.80%;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797.00万辆,同比增长23.10%。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80.50万辆和387.3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80%和3.90%;其中,货车产销分别为329.70万辆和336.2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80%和5.00%;客车产销分别为50.80万辆和51.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0%和3.90%。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288....
查看全部▼
一、中国汽车行业回顾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3,128.20万辆和3,143.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0%和4.50%。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747.70万辆和2,756.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0%和5.80%;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797.00万辆,同比增长23.10%。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80.50万辆和387.3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80%和3.90%;其中,货车产销分别为329.70万辆和336.2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80%和5.00%;客车产销分别为50.80万辆和51.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0%和3.90%。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288.80万辆和1,286.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0%和35.50%,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销量的40.90%。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670.40万辆,同比增长3.80%;占汽车销售总量为84.90%,低于上年同期0.50个百分点。
二、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趋势加速,以及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逐步提升,公司电动化、智能化转向系统产品销售显著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693,468,867.27元,同比增加48.04%。
报告期,主营业务毛利为人民币517,235,591.89元,同比增加人民币219,895,821.50元。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9.82%(上年同期:17.09%)。报告期,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0.94%(上年同期:19.33%)。公司毛利率上升主要系公司产品销售规模扩大,使得生产成本进一步改善所致。
报告期,销售费用为人民币52,142,475.57元,同比增加31.20%,主要系业务规模扩大使得代理服务费、业务招待费相应增加,以及出口产品信用保险费增加,综合所致。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94%,低于上年同期0.25个百分点。
报告期,管理费用为人民币133,239,954.26元,同比增加21.89%,主要系业务规模扩大使得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相应增加,盈利改善相应的增加了奖金发放与计提金额,使得职工薪酬增加,以及办公设施改造增加的支出,综合所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95%,低于上年同期1.06个百分点。
报告期,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59,714,979.19元,同比增加35.13%,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93%,低于上年同期0.57个百分点。公司研发费用主要用于汽车转向系统的安全、智能、自动、节能、轻量化的技术研究,保持公司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主要投向转向电动化、智能化、自动化等转向核心技术领域。
报告期,财务费用为人民币1,132,390.28元,同比减少81.35%,主要系本期募集资金到账后归还了部分银行借款,使得利息支出减少,同时利息收入增加,综合所致。
报告期,其他收益为人民币30,119,882.79元,其中政府补助人民币14,745,251.30元,增值税加计抵减人民币15,177,814.96元。投资收益为人民币3,026,764.48元,同比增加103.69%,主要系购买理财产品取得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2,476,770.02元(上年同期:人民币-265,698.17元),主要系公司作为债权人因债务重组取得的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所致。信用减值损失为人民币-13,629,983.70元,同比增加593.75%,主要系本期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较多。资产减值损失为人民币-66,453,452.88元,同比增加415.16%,主要系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及固定资产减值增加。资产处置收益为人民币-1,921,048.73元(上年同期:人民币-473,679.45元),主要系本期固定资产处置产生损失。
报告期,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16,558,286.02元(上年同期:人民币-862,485.68元),主要系本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增加相应增加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所致。
综上,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49,123,766.76元,同比增加93.15%。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客户优势
汽车转向系统属于汽车的保安件,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系汽车核心零部件之一。因此,汽车转向系统行业准入门槛高,整车厂商与供应商之间倾向于长期稳定的合作。通常,转向系统制造商在成为整车厂商配套供应商前需通过整车厂商及第三方多层标准审查后,再通过小批量试生产,方可正式进入其合格供应商名单为其批量供货,因此新客户导入周期较长。
公司凭借着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先进的生产制造工艺、稳定敬业的团队和高水平的公司治理,在汽车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系统配套经验和国际化客户资源,成为重要的汽车转向系统自主品牌厂商。
(2)研发与技术优势
公司历来注重技术研发投入,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及设计开发能力。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及生产实践,已经拥有了较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循环球转向器(包含液压、电动及电液等多种助力方式)及智能线控转向的设计、制造能力,并在线控底盘方面进行了技术储备,形成了七项核心技术能力,包括转向系统设计与匹配技术、旋转液压控制阀技术、电动转向ECU技术、转向器先进制造技术、循环球式电动转向技术、智能线控转向技术和智能线控底盘技术。
同时,新产品研发方面,公司配套开发实力较强,可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配套开发,并已积累了丰富的高端车型配套经验;生产工艺方面,公司亦具备较强的工艺研发能力,公司在核心装配和检测产线上进行自主设计和集成创新,打造智能产线,该产线具备在线自动装配、在线检测、在线数据储存、在线数据分析及长时间数据追溯等多项功能,同时亦具备进行柔性生产能力,并能够随着后续产品升级而实现产线的快速迭代。
(3)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一直以来注重产品质量控制,各主要子公司均设立有独立的质量保证部,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及售后服务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管控,形成了供应商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售后产品质量管理相互衔接的质量管控体系。
此外,公司主要关键工序大量采用进口加工设备,而其余加工设备亦选取国内顶尖厂商的产品,公司先进的设备配置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并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公司主要下属子公司均通过了IATF 16949:2016标准的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稳定,并获得客户的认可。
(4)产品线丰富优势
公司产品系列齐全,产品覆盖面广,可生产全系列适用于乘用车的齿轮齿条转向器及适用于商用车的液压、电动、电液循环球转向器,以及适用于乘用车的C-EPS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P-EPS小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DP-EPS双小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R-EPS齿条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此外,公司近年来投入研发与生产设备,新增了中间轴、转向管柱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线,能够为客户提供多样的汽车转向解决方案。公司采用柔性化生产模式,配置多台数控加工中心及加工专机,构建柔性化生产线,并采用日本丰田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能够快速有效地转换生产产品品种,实现多品种批量配套供货。
(5)成本优势
公司从2005年开始将日本丰田精益生产管理模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推广应用至公司采购体系、生产体系及技术研发体系。随着多年的探索实践及经验积累,公司消化并吸收了TPS管理系统的精髓并结合自身特点有所发展。公司通过实行精益化管理,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施追踪及监控,有效地降低了废品率,缩短了生产周期,使得公司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公司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浙江省、吉林省及安徽省,周边地区汽车行业集群集中,有利于公司就近采购原材料及零配件,降低采购成本。公司多年来注重维护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有效地控制了公司铸件、配套件等原材料的产品质量和采购成本。此外,公司主要核心部件及关键工序均主要通过自行加工生产,从而有效地控制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6)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稳定且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及营销团队,现有团队骨干人员平均拥有1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在业务运营、研发、技术管理和营销领域拥有丰富的管理技能和营运经验,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动态有着准确的把握,且多年服务于公司,形成了稳定、和谐的工作氛围。
此外,公司注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任用,并注重维持团队合理的年龄梯度,为未来产品研发、产能扩张、市场开拓储备了较为充足的人力资源。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呈现多维度技术突破、市场格局重塑的特点。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其中,乘用车产销持续增长,商用车市场表现疲弱,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汽车出口再上新台阶,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消费选择。
同时,汽车行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加深;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汽车消费内生动力欠佳;行业竞争加剧,盈利持续承压,影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望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将呈现“电动化主导、智能化加速、全球化深化、产业链重构”的趋势,并在政策驱动、技术迭代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下,形成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2025年1月8日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将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潜力。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汽车产销将继续保持增长。
2、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提高汽车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为使命,致力于为全球领先汽车集团提供安全、智能、节能、轻量化的汽车转向系统,努力把全系列车型的转向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到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并逐步向转向系统集成模块化关联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方向拓展。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为全球领先汽车集团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
3、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电动化、智能化汽车转向系统产品产销量提升,带动公司经营业绩提升。
公司自主研发的齿条助力电动转向系统(R-EPS)实现量产。公司智能电动循环球转向器、智能电液循环球转向器、转向管柱及中间轴、齿条助力电动转向系统(R-EPS)的产能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产能逐步释放,支撑公司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主营业务,加快线控转向、后轮转向等的新技术研发与商用化,助力汽车高级别自动驾驶,助力汽车零部件国产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