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等金融业务。

  • 产品类型:

    公司贷款、公司存款、中间业务及服务、国际业务、个人银行业务产品和服务、资金业务

  • 产品名称:

    公司贷款 、 公司存款 、 中间业务及服务 、 国际业务 、 个人银行业务产品和服务 、 资金业务

  • 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与担保;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保管箱服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结汇、售汇;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代客外汇买卖业务;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30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营业网点总数(家) 35.00 - - - -
手机银行客户数(户) - 99.63万 94.10万 81.00万 67.00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本行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国内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中前进的发展态势,中国人民银行适时强化逆周期调节,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政策利率,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了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23年,本行坚守市场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做小做散”战略定位,加速推进场景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和网点转型,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本行始终坚持稳健经营,聚焦重点领域加固风险底板、多点发力推动降本增效,加强对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通过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及存款结构的方式,确保在银行业息差整体收窄的趋势下,保持相对...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本行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国内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中前进的发展态势,中国人民银行适时强化逆周期调节,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政策利率,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了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23年,本行坚守市场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做小做散”战略定位,加速推进场景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和网点转型,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本行始终坚持稳健经营,聚焦重点领域加固风险底板、多点发力推动降本增效,加强对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通过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及存款结构的方式,确保在银行业息差整体收窄的趋势下,保持相对稳定。报告期内,银行业总体运行稳健良好,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盈利能力和风险抵补能力稳中有升,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良好支持作用。
  二、报告期内本行从事的主要业务
  1、经营范围
  本行主营业务经营范围为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下列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与担保;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保管箱服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结汇、售汇;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代客外汇买卖业务;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许可项目: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服务。
  2、经营情况概述
  2023年,本行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牢记服务实体的初心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决策部署,始终坚守市场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有效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各项核心指标保持稳健,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回顾2023年,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坚持市场定位,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本行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质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一是规模持续增长。至年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1392.08亿元,较年初净增124.99亿元,增幅9.86%;各项贷款余额1153.52亿元,较年初净增122.24亿元,增幅11.85%,存贷款市场份额继续稳居全市首位。二是全面提升小微服务质效。积极落实再贷款政策及各项稳企纾困政策,主动对接当地商会、协会,持续加大“小微贷”“苏农贷”“微企易贷”等营销力度,力促首贷、信用贷和中长期贷款投放。2023年末,全行支农再贷款余额26.2亿元,惠及883户涉农企业。三是加大重点领域支持。
  紧跟江阴“产业强市”战略部署,积极支持省市级重大项目、科技创新、战略新兴产业及绿色环保产业等,促进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四是全力服务乡村振兴。高站位启动整村授信行动计划。切实发挥乡村振兴主办行的优势作用,围绕省联社“富农易贷”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全行整村授信2023-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持续提升授、用信覆盖面,择优创建先进典型示范区以及推广运用数字人民币四大行动目标。五是紧抓营销拓面提质。对照省联社“五访五增”专项竞赛活动要求,序时开展“新形势新起点齐拼搏共奋进”等专项竞赛活动,年内走访近两年未续贷客户达2.12万户,授信5570户、金额15.33亿元;走访(回访)个体工商户达12.52万户,授信5.43万户、金额16.30亿元。
  2)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加大消费金融、财富管理业务推进力度,加速网点转型升级。一是加速推进消费金融。重点围绕人社代发养老金客群和全市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客群,持续推进社保卡开立、更换、激活、开通手机银行及电子社保凭证等服务,年内累计换卡46.53万张,激活率近90%。推广数字人民币,加快拓展数币应用场景,强化对数币个人钱包绑卡、企业钱包开立、数币代发、数币贷款以及数币收单商户考核力度,本行累计数字人民币贷款发放12.61亿元。二是加速推进财富管理。转变经营理念,制定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规划,以细分市场为基础,推动差异化服务。打造管理平台,积极对接业内先进科技公司,序时推进用户行为分析、智能营销中台、财富管理、代销资管等系统建设。搭建财富团队,建立涵盖财富经理、理财经理、家庭金融顾问的财富专业化团队,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推动财富业务发展。三是加速推进网点转型。升级网点运营模式,准确定位网点功能、合理配备智能机具,优化智能“云柜”,打造智慧柜面运营新模式,今年以来通过“云柜”办理业务近8万笔;布放智能柜员机121台,实现功能74余项。围绕数字化转型要求,重塑厅堂营销模式,探索构建“智慧化、协同化、定制化、移动化”的厅堂服务一体化体系,有效提升运营效率。打造“圆鼎家园”品牌,围绕省联社“圆鼎家园”品牌建设要求,持续探索“一行一品”创建思路,不断激发网点运营活力、提升网点竞争力。
  3)坚持科技驱动,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本行始终坚持金融科技赋能,以金融科技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一是科学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围绕“数据驱动业务创新”目标,制定数字化转型三年战略规划,形成“数据服务、数据能力、数据产品”三位一体的服务架构。二是着力提升数据中台服务能效。丰富指标集市,强化系统集成,持续引入企业税票、商机库、无锡征信、法研司法等数据及应用场景,推动外部数据断直连合规治理。三是积极构建数字化运营体系。以提升客户价值为核心,强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建设,促进场景开发、客户服务与业务流程适配融合。四是持续加强数字化风控建设。优化完善风险管理平台,切实提升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五是有序推进新核心项目群建设。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及政策支持,有序推进信息科技大楼工程建设,合理规划新核心项目群建设,顺利完成大楼奠基仪式及前期各项筹备工作。
  4)坚持稳健经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本行始终坚持将守住风险底线作为最根本的经营目标,持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加固风险底板。明确风险策略,优化完善限额管理体系及智能风控体系,明确风险管理“专业化、前瞻化、价值化”策略。优化管理措施,坚持风险、机构、员工全覆盖管理,通过建立风险专题会议机制、联防联控机制及日监测、月报告机制,促进一二三道防线、前中后台形成风险管理合力。强化责任意识,完善授信评审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及授信审批人管理办法、考核办法,明确责任评议、责任认定、责任追究,切实夯实“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的主体责任。二是注重统筹施策,拉好合规长板。完善内控合规制度,明确重要业务的风险控制点和管控措施,完善各项制度,夯实稳健经营基础。年内更新制度142项、新增制度64项,更新流程37项、新增流程6项。
  注重合规案防管控,常态化开展“飞行”检查、员工行为排查、重点环节风险排查及不法中介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增强全行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规矩意识。厚植内控合规文化,持续开展合规考试、案防警示教育培训、竞赛交流等活动,大力倡导“合规创造价值”理念,形成“不敢违规、不想违规”的整体氛围。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扛起责任厚板。一方面,积极化解存量风险,综合使用核销、清收、批量转让等手段,落实“一户一策”清降策略,不断加大不良处置力度、提升处置成效。另一方面,严格防控增量风险,严把信用风险防范要点,常态化开展风险摸排,增加贷审会、联合会办频次,上线客户风险预警系统、实行统一授信管理、落实关联图谱项目等,逐步提升风险决策管理精准度。
  5)坚持协同联动,提升内生发展动能。一是多方协作,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年内先后与市妇联启动“幸福+”金融服务项目、与市文商旅开展党建联盟活动,选派管理人员、支行正副行长及35名骨干团干部进行金融挂职,为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二是多点发力,推动降本增效。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结合全行经营发展目标及降本增效指标,细化贷款条线和存款期限结构分解,倾斜财务资源调配,持续实行动态监测和差异分析。深化资负管理,以资负会常态运行为抓手,科学调控、合理摆布各项资源,制定财务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优化考核机制,一方面以价值为导向,优化定量考核指标,加大综合效益考核权重;另一方面建立总行部门重点工作评价运行机制和基层机构月度重点工作动态调整机制,强化过程管控。三是多措并举,抓实队伍建设。有效落地人才盘点,在全行范围开展人才盘点工作,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选优配强后备人才库,制定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后备人才库管理机制,推动全行后备干部队伍系统性优化。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不断优化中层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年内提拔任用年轻干部18人次。持续推进教育培训,年内开展线下脱产式培训班23期,周末讲堂59期,参训人员覆盖总行各个条线及基层机构。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依托区域优势,打造服务产业振兴的主力银行
  江阴市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制造业发达,民营经济活跃,常年位居中国百强县前列,被誉为“中国制造第一县”与“中国资本第一县”,2023年,江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60亿元,为本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本行坚持深耕县域,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大力开展增户拓面基础工作,在服务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不断提质增效。一是聚焦乡村振兴,紧紧围绕江阴农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村级经济强的时代特性,持续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增量扩面。多维度助力农业强市建设,一方面,积极参与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和辖内其他农业重点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继推出“美丽乡村贷”“村村贷”等专属产品,支持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是聚焦产业经济,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和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上的企业。三是聚焦绿色金融,紧紧围绕江阴“勇当全国全省双碳先行区”的战略目标,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创新,逐步构建以排污权、用能权、碳权、绿色项目特许经营权、绿色项目收益权、可再生能源补贴等作为融资担保手段的多元化产品体系。2023年末,母公司涉农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20.34亿元,普惠型农户贷款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1.30亿元。
  2、依托网点优势,打造社区生活和财富管理银行
  作为江阴本地网点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金融机构,本行充分利用网点资源,深入践行普惠金融,坚持普惠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打造行业领先、客户满意、社会认可的社区生活和财富管理银行。一是打造社保卡“高新全惠”工程。坚持以“高、新、全、惠”为目标定位,推动社保卡市民卡服务“一卡通”智慧惠民工程。致力于将社保卡(市民卡)打造成百姓的“首选卡”,实现本行全网点人社服务就近办,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二是打造手机银行综合服务平台。坚持“开放、融合、共享”的移动金融发展理念,依托智慧+、场景+、体验+,打造嵌入式、沉浸式、开放式的集金融服务平台、生活场景平台、客户经营平台于一体的新版手机银行,在MAU、AUM等银行经营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考虑覆盖广度、体验优度、产品深度、服务粘度等多维视角,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综合评价模型,重塑新时期手机银行经营发展的坐标体系。三是加速推进零售网点转型,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3家“一行一品”特色支行,坚持与“党、工、团、妇”四建联动,围绕“家庭幸福”、“银龄关爱”、“儿童成长”三大主题,打造品牌主题银行。建设“金邻里”社区网点,发挥“社区网点”辐射作用,优化“人机组合”资源配置,加强“特色运营”服务建设。建立“四务融合”的金融便民服务示范点。纵深推进政务、村务、商务、金融业务融合发展的综合便民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轻量型金融服务阵地建设,实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提档升级。四是丰富线上产品体系。升级迭代“江小鱼”等特色产品、整合升级手机银行功能、优化数字工会场景、智慧物业缴费场景、推广“农商·苏服办”“澄事e站”政务服务品牌等,实现有效信贷需求场景全覆盖、业务营销业务全覆盖。
  3、依托科技优势,打造科技智慧银行
  本行聚焦“智慧银行”,围绕“科技赋能”、“风险防控”、“数据治理”三大目标,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为主线,建立更加稳定、高效、安全的IT基础设施,构建数据服务、数据能力、数据产品三位一体的服务架构,夯实“科技+数据”双轮驱动的高质量业务发展模式。一是加快场景化建设。不断丰富“责任网格化、建档标准化、产品多样化、服务精细化”的网格化金融服务体系,加速推进场景金融建设,同步升级微信营销小程序、搭建线上收银台等,不断拓宽延伸获客、活客渠道。二是夯实信息科技基础建设。积极构建数字化运营体系。以提升客户价值为核心,强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建设,促进场景开发、客户服务与业务流程适配融合。三是加强科技融合应用。进一步强化全行智能营销体系,紧紧围绕数字化转型,推进全行渠道建设、产品更新、精准营销;加快数字人民币推广进度,加强与数字人民币直连运营机构的对接、深化与农信银“一点接入”的业务合作,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建设。年内累计换卡46.53万张,激活率近90%。本行累计数字人民币贷款发放12.61亿元。
  4、依托体制优势,打造高效精品银行
  本行是江阴辖内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总部设在当地的商业银行,具有决策链条短、反应快的管理优势。本行依托一级法人的体制优势,按照“强大前台、高效中台、集约后台”思路,建立了符合上市银行的集约型管理架构,进一步缩短决策链条,优化审批流程和决策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力。一是持续优化组织架构。2023年本行进一步探索“板块化”组织架构,将公司金融部围绕目标客群进行划分,组建战略客户部二级部门,实行对全行中大型客户集中管理;整合普惠金融部职能,下设小企业与个贷中心、信用卡与消贷中心,进一步完善普惠服务体系。撤销村镇银行管理办公室,将相关职能分解至总行条线部门垂直管理,推动村镇银行更加坚守定位,不断提升支农支小和风险防控能力。二是进一步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权责关系,推动形成定位清晰、权责对等、运行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升全行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规范高效运转,科学把控全行重大决策,有效发挥决策引领作用。三是持续探索优化股东结构的途径,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持续规范股东行为,加强关联交易管理,防范相关金融风险。创新和丰富董监事履职手段和方式,同时强化董监事履职考核评价,进一步引导董监事积极履职,提升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履职质效,提升公司治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5、依托风控优势,打造清廉合规银行
  本行牢固树立“稳健经营”理念,以加快合规银行建设为中心,落实精细管理,强化事前控制,转变管理方式,全面提升内控合规管理能力,进一步守牢资产质量底线、合规案防底线、安全生产底线,着力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一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坚持加强风险管理的预见性,增强风险迎前管控能力。持续推进风险偏好和限额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科学化的限额管理体系。二是加强资产风险分类管理,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推进风险防控“三大行动”,开展各类风险排查,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创新业务风险评估,对创新项目以及创新产品进行风险评估以及后评价。结合本行村镇银行风险偏好及限额指标执行情况,监测五家村镇银行各类风险情况。三是围绕规范制度流程管理,夯实合规制度体系,全面查找合规风险,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多方健全案防机制,做实员工行为管理,推动合规文化传导,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健全法务管理建设,提升消保服务质效五条主线,构建架构清晰、管理高效、控制严密、保障有力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

  四、财务报表分析
  1、利润表项目分析
  2023年,本行实现营业收入38.65亿元,同比增长2.25%,全年实现净利润20.20亿元,同比增长24.93%,归母净利润18.88亿元,同步增长16.83%,经营质效稳步提升。报告期内本行经营效益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主体业务发展夯实营收根基。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聚焦“三农”、小微企业客群,着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期间存贷款规模实现“双百”增长,利息净收入达29.82亿元。二是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息差相对稳定。2023年,净利差1.85%;净息差2.06%。三是资产质量维稳支撑业绩发展。年末不良贷款率达0.98%,与上年末持平。
  五、与本行业务有关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是本行面临的首要风险。本行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表内外授信业务、债券投资业务等。
  本行始终致力于建设职能独立、风险制衡、精简高效、三道防线各司其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对信用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信用风险偏好、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高级管理层下设授信审查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不良资产管理委员会、贷款责任追究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负责统筹信用风险的全流程管理。总行风险管理部、授信评审部、资产保全部等部门负责开展对信用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工作。
  本行遵循稳健经营的原则,积极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源使用效率,把控信贷资产质量。加强统一授信管理,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和授权管理制度,完善信贷决策与审批机制,建立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加强贷后管理和信用风险管控,全面提高信用风险的防控能力和管理力度,确保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覆盖,维持信贷资产质量的总体稳定。
  1、不良贷款风险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行资产总额1860.3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余额1153.52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62.01%。2023年7月1日起,本行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令〔2023〕第1号)规定,执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对非零售资产开展风险分类时,通过考察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偿付意愿、偿付记录等,对债务人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并考虑金融资产的逾期天数、担保情况等因素,评估债务人履约能力。对零售资产开展风险分类时,包括个人贷款、信用卡贷款,可采用脱期法,通过矩阵分类方法,实施五级分类。
  本行坚持金融回本溯源,积极响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加大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推动全行授信业务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高质量转型。同时,本行积极适应外部经济波动及政策变动,紧跟行业格局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节奏,积极引入各类优质资产和核心客户,主动退出风险客户和低效客户,掌握风险管理的主动权。
  2、贷款投放集中度风险
  集中度风险是本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在积极拓展客户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注重加强控制单一客户、单一集团贷款额度和主要信贷客户的总体授信规模,防范过度授信、多头授信,完善集中度风险管理体系,开展持续有效的监测、预警和控制,通过实现资产组合在不同维度之间的适度分散,确保集中度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内。
  为规范和加强本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有效防控客户集中度风险,保证本行安全稳健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本行工作实际,制定《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试行)》、《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集中度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授信业务集中度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①贷款客户集中度风险
  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监管指引,单一客户贷款余额不高于银行资本净额10%。2023年12月31日,本行单一最大人民币借款人贷款额占资本净额比例为5.82%,前十大人民币借款人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比例为33.19%,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符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管要求。
  ②贷款地区集中度风险
  在贷款地区分布方面,本行授信业务主要分布于江阴地区。但自实施跨区域发展策略以来,本行已在江阴辖外设立3家分行、8家支行、5家村镇银行,进而有效降低了贷款地区集中度风险。
  3、表外授信业务风险
  表外授信业务构成在未来而非现在实现的或有资产和负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未来的偿付能力和盈利水平,这种或有资产和负债由表外转为表内实际资产和负债具有不确定性。本行目前办理的表外授信业务主要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银行保函等。如果本行无法强制要求客户履约,或不能就这些承诺从客户处得到偿付,本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4、关联授信风险
  关联授信风险是指由于对关联方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和不适当分配授信额度,或关联方客户经营不善以及关联方客户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在内部关联方之间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或利润等情况,导致不能按期收回由于授信产生的贷款本金及利息,或带来其他损失的可能性。
  5、债券投资信用风险
  债券投资业务是本行的基本业务之一,本行持有的境内债券投资品种主要包括财政部发行的国债、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地方省政府发行的地方债、境内企业发行的企业债等产品。对于本行持有的企业债、公司债等信用风险类债券品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行持有的企业债、公司债等信用风险类债券规模较小,相应的风险较小。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利率、汇率以及其他市场因素变动而引起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化,进而对未来收益或者未来现金流量可能造成潜在损失的风险。影响本行业务的市场风险主要类别有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包括交易账簿和银行账簿。在市场化环境下,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将导致与银行债权、债务和交易相关的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发生波动,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
  1、利率风险
  自2019年8月LPR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利率报价更加市场化,更有效地反映了银行的资金成本。2021年6月,利率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利率上限改为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以及商业银行天然的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的不一致,会导致利率变动对本行存贷款、债券投资以及利率敏感性缺口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
  2、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商业银行在持有外汇或进行外汇交易的经营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遭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局势、通货膨胀、利率、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等因素。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特征愈发明显,因外汇交易、留存收益、营运资金等经营需要持有的外汇资金,会由于汇率波动而影响本行的当期损益及净资产。在此情况下,本行严格控制外汇敞口头寸,不断加强自身对汇率风险的识别与管控能力,尽可能地降低汇率波动对外汇业务经营的不确定性影响。
  (三)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与银行其他风险密切相关,是银行其他风险发生和形成的一个重要诱因,特别是导致操作风险的直接诱因。为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维护本行安全稳健经营,根据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以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指导原则,结合本行实际情况,于2008年10月成立了合规管理部,并于2019年更名为法律合规部,下设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合规检查中心、法律中心,牵头负责全行合规管理工作,目标建立完整、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管控。
  报告期内,本公司从严落实监管政策和要求,持续提升内控合规管理能力。一是倡导正确合规理念,通过合规文化建设和合规宣导,打造良好的合规环境,在全行营造“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人人有责”的合规理念,各层员工恪尽职守共同维护良好的合规环境。二是加强制度流程建设,根据内外部检查情况、监管规定变化情况持续梳理完善制度流程,同时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新产品、新业务的合规风险,打造合理、完善的制度流程体系,让员工有规可依、有据可询。三是加强内控合规管理系统建设,积极改进合规风险控制手段,提升内控合规数据分析能力,有效识别和管理各类合规风险。四是加强合规教育培训,明确合规要求,让各级管理人员、广大员工熟知在本职岗位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五是加大对重点岗位、重点业务领域、重点机构开展合规检查,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全面的整改,提升合规执行力。六是加大合规考核力度,提高违规成本,让每一位员工对违法违规产生敬畏之心。七是加大稽核审计力度,加强关键岗位、关键环节、重点业务、重点事项的审计,紧盯规章制度不落实的人和事,严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职不履、有责不尽行为,实现各项制度、操作流程落地生根。
  (四)操作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风险因素很大比例上来源于银行的业务操作,操作风险管理几乎覆盖了银行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不同风险,涉及面非常广,几乎涉及银行内部所有部门,因此操作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本行由法律合规部牵头负责操作风险管理,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持续提升操作风险管理能力,有效防范和降低操作风险损失。
  报告期内,本公司以防范系统性操作风险和重大操作风险损失为目标,不断强化操作风险系统性管理。
  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行长经营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通过高级管理层权力制衡,抑制内部人控制,严防道德风险产生。二是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推进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从根本上解决操作风险控制问题。三是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组织开展案件防控重点环节、深化案件专项整治举一反三排查,推进不法中介专项治理行动,提出管理措施及建议。
  四是加强考核引导。把操作风险及内控管理纳入考核,引导和加强审慎经营管理,严控操作风险。五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紧贴业务需求,研究内部控制控制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六是严格做好重点制度执行。
  强化岗位轮换、干部交流、强制休假、近亲属回避、不相兼容岗位评估、大额热线查证、对账等重点制度的执行。七是加强员工管理。通过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风险意识教育,开展案件警示教育,加强员工异常行为的排查,使遵纪守法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八是开展操作风险定量指标管理。共设置了监管部门处罚的次数、每万人案件发生比率、交易差错比率、重点可疑洗钱交易涉及账户、员工流失率等定量指标,按季开展指标管理,指标出现异常,及时拿出应对措施。九是加大审计稽核力度,采用现场和非现场稽核相结合,提高审计频次和审计广度,促进全行依法合规经营稳步发展。
  (五)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本行坚持审慎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和稳健的管理策略,通过建立适时、合理、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本行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的增长和到期债务的支付。
  1、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本行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在董事会的监督下负责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管理工作,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监事会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并至少每年向股东大会报告一次。
  2、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要求,本行制定了《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集中取款事件应急预案》,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监测措施、应急预案、压力测试等内容。
  3、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本行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有效控制,运用现金流测算和分析、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资金来源管理、优质流动性资产管理、日间流动性管理等各种方法对本行流动性风险进行管控。
  本行依据监管指标最低标准、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等因素制定流动性风险指标限额,加强流动性风险指标限额管理;及时监测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主动负债管理,促进核心负债稳步增长;运用资金头寸管理系统,加强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具有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和相关融资安排,及时满足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日间支付需求;不断优化流动性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和协同工作;持续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流动性的分析,提高流动性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及时应对市场流动性风险。
  4、主要流动性风险指标
  本行报告期内各项流动性指标符合监管标准。2023年12月31日,本行流动性比例为82.09%,总体流动性状况平稳可控。
  5、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本行按季度开展压力测试工作。进行压力测试时,充分考虑各种类型的压力情景,包括存款流失、贷款新增、同业融资困难、表外业务到期等。充分运用情景模拟和历史回溯两种方法,对所有可能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展开分析,绘制流动性缺口表,最后根据测试结果形成压力测试报告,为本行流动性状况提供数据支撑。
  (六)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银行行为、从业人员行为或外部事件等导致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媒体等对银行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至关重要,如果发生客户不满或猜疑,甚至出现负面报道或传闻,将可能导致本行客户流失,对业务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本行积极开展声誉风险管理和品牌宣传,并能够积极有效处置个别声誉风险事件,报告期内,公司声誉情况整体稳定,未造成重大声誉风险影响。但声誉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本行不能保证未来不会出现有损本行声誉的事件,或者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本行声誉可能受到损害,进而对本行业务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七)信息技术风险
  商业银行对新技术的应用和资源的投放,往往侧重于业务功能上的持续提升和优化。由于信息科技的治理架构、技术架构和运维模式的不断演化,中小银行面临许多风险,最主要的为业务连续性、信息安全、供应链方面的风险。
  1、业务连续性风险
  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薄弱和日常运维存在不稳定性,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备老化及性能容量不足容易导致故障频发,应用软件的架构和容错性考虑不周,系统的业务连续性要求与高可用配置方案不匹配,每个风险点都可能影响业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因此,业务连续性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和严防死守。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线上渠道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本行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已超过90%,客户对银行的第一触点已经由柜台转向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因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成为业务稳定、保持银行信誉的关键因素。要保障业务连续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的本地高可用建设。中小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普遍起点偏低,基础架构不是非常牢靠,系统建设初期对于高可用建设的考虑很可能不够完善,因此必须从机房基础设施、网络、硬件、系统、应用、终端等层面做好单点故障排查,排除风险隐患。同时,需要做好应急预案,加强日常的切换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切换、敢切换、成功切换。
  (2)加强灾备建设。这就需要先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明确业务重点、业务优先级、业务恢复时间目标,推导出系统恢复优先级、系统恢复时间目标,然后开展科技系统的容灾方案设计和灾备中心建设。本行2017年按照两地三中心模式建设,在顾山建立应用级同城灾备,鄞州建立数据级异地灾备中心。
  (3)新一代科技信息中心建设。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引入金融领域,不断支撑业务创新,孵化更多业务场景,分布式架构也日趋成熟,这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安全可靠性、算力性能、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建设和使用正成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前沿阵地,能够更好地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智慧化战略的实施。本行新科技信息中心建设计划采用“两地四中心”架构,以“应用级多活”模式为目标,实现数据零丢失,业务零中断,保证业务7*24小时在线开展。同时新科技信息中心采用“云化”设计,构建私有云平台,使用成熟度高、开放性强的计算虚拟化、容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网络虚拟化等技术,实现适应互联网环境下计算资源弹性变化和快速部署等需求。
  2、信息安全风险
  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安全团队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信息安全技术防控措施也通常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和外部攻击威胁却与大中型银行相似,在这种形势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信息安全技术防控措施亟待加强。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防范:
  (1)成立高管层牵头的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和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确保资源到位、认识到位,从而能够自上而下地贯彻落实安全要求;
  (2)强化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三道防线职责,三道防线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坚持独立的汇报路线;
  (3)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收集、使用客户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
  (4)在技术上加强防范,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网络、系统、应用层面的抗攻击能力,确保商业银行客户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实现必要的隔离,保护数据和应用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3、供应链风险
  当前供应链风险不断增多,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中美贸易战对供应链安全均产生影响,本行要增强供应链风险防范能力,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提高供应链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供应链风险监控机制,明确供应链风险管理监控指标,持续监控供应链服务商的财务、内控及安全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外包服务问题并督促外包服务商纠正改进,促进供应链服务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防范服务意外终止或服务质量的急剧下降。
  (2)加强供应链网络安全监测。加强代码审计与安全检查,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清单,要求其列明使用的所有代码组件,以识别与开源组件漏洞相关的潜在风险,并考虑在实施代码前,增加额外的自动化或手工检查,并利用第三方工具或软件及相关产品源代码进行安全分析。
  (3)构建完整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流程。为了防控供应链中每个阶段面临的不同安全风险,本行计划对供应链安全进行体系化管理,从而更好的对供应链进行风险治理。
  (4)开展国产化信创工作。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信创也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变革的核心力量,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信创产业,构建自己的IT产业标准和生态,使得IT产品和技术安全可控。本行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多措并举,分类推进”的原则,以新核心或新建系统为契机,落地应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基础软硬件,通过一站式建设,满足长远发展需要。
  六、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本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市民百姓”的战略定力,打造“产业振兴的银行、小微普惠的银行、社区生活的银行、财富管理的银行”,努力建设专业化服务更精益、数字化转型更明显、精细化管理更深入,资本市场化更充分、综合化经营更具特色的现代化农商银行。
  ①聚焦“乡村振兴、产业经济、绿色金融”,提供更灵活、更便捷、更适合、更持久的综合金融服务,构建区域优势显著、客群服务精准、场景缤纷绚丽的产业数字金融生态,打造服务产业振兴的主力银行、伙伴银行和绿色银行。
  ②立足“普惠”,构建“大普惠”发展模式,通过搭建客户经理移动作业平台和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全力打造服务小微普惠的多元、开放、融合、共享的数字化金融生态圈。
  ③聚焦“智慧银行”,围绕“科技赋能”、“风险防控”、“数据治理”三大目标,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为主线,构建数据服务、数据能力、数据产品三位一体的服务架构,夯实“科技+数据”双轮驱动的高质量业务发展模式。
  ④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产业振兴、小微普惠、社区生活、财富管理四大战略定位,打造有标准可依、有蓝图可视,并与时俱进的高水平服务名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