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信息感知、卫星通信以及无人系统业务。

  • 产品类型:

    信息感知、卫星通信、无人系统

  • 产品名称:

    惯性导航 、 光电探测设备 、 安防雷达 、 卫星通信 、 无人系统核心部件 、 无人机 、 无人车 、 无人船

  •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中心的数据中心、PUE值在1;4以上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应用软件服务;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机械设备、通讯设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生产北斗、惯性导航产品、卫星通信产品、无人驾驶系统、水下测绘系统、机器人、无人机、靶弹、光电吊舱、光电跟踪设备、光电观瞄设备、光电取证设备、测试转台、伺服转台、浮空器、充气装置等、地理信息遥感遥测系统、激光设备、雷达、无人车、无人船、无人船艇、无人潜航器、综合显控台、综合舰桥系统、舰船电子集成系统、测控系统、模拟训练系统、计算机软硬件、城市轨道交通设备、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限在外埠从事生产活动);设备租赁、维修;生产倾角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姿态方位组合导航系统;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通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24年01月10日)。(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通信业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28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信息感知业务营业收入(元) 4558.82万 - - - -
卫星通信业务营业收入(元) 4652.76万 - - - -
无人系统业务营业收入(元) 4404.87万 - - - -
产量: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元) - 5.51亿 - - -
销量: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元) - 4.85亿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项) - 9.00 -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量(元) - - 6.38亿 4.19亿 3.57亿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销量(元) - - 5.83亿 4.00亿 3.41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7.3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7亿 38.54%
第二名
4546.90万 5.90%
第三名
3805.31万 4.94%
第四名
3507.98万 4.55%
第五名
2595.67万 3.3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0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5.4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602.65万 9.83%
第二名
5328.73万 9.35%
第三名
3405.75万 5.98%
第四名
3171.26万 5.57%
第五名
2706.22万 4.7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6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5亿 19.12%
第二名
9007.20万 8.38%
第三名
6092.12万 5.67%
第四名
5616.46万 5.23%
第五名
5613.21万 5.2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7.7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950.89万 7.81%
第二名
4347.96万 6.86%
第三名
3537.29万 5.58%
第四名
2616.71万 4.13%
第五名
2113.54万 3.3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0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451.05万 9.70%
第二名
4879.38万 6.35%
第三名
4664.51万 6.07%
第四名
3076.81万 4.01%
第五名
2214.16万 2.8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4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048.67万 8.04%
第二名
2419.06万 4.81%
第三名
2262.51万 4.49%
第四名
2178.06万 4.33%
第五名
1918.93万 3.8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3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2.8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17亿 31.71%
第二名
6466.37万 9.43%
第三名
6154.02万 8.98%
第四名
4859.31万 7.09%
第五名
3858.35万 5.6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9.0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06.50万 6.60%
第二名
2873.69万 6.52%
第三名
2743.36万 6.23%
第四名
2472.74万 5.61%
第五名
1784.07万 4.0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3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863.66万 12.20%
第二名
3893.81万 9.77%
第三名
3244.73万 8.14%
第四名
2473.29万 6.20%
第五名
2403.91万 6.0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680.8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6.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431.95万 6.60%
第二名
1353.28万 6.23%
第三名
1208.95万 5.57%
第四名
985.21万 4.54%
第五名
701.49万 3.23%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内较早致力于无人系统开发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始终围绕无人系统进行布局,在深入研究无人系统核心部件的同时,大力开展无人系统整机的研发,产品已广泛用于军民两个领域。2024年度,是公司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公司将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巩固市场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及影响力。为确保可持续发展,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民用领域的投入,抓住低空经济、低轨互联、自动驾驶等三个方向发展的契机。  目前公司产品覆盖了惯性导航、光电探测、卫星通信等无人系统核心部件以及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无人系统整机。  1、信息感知(1)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是利用...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内较早致力于无人系统开发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始终围绕无人系统进行布局,在深入研究无人系统核心部件的同时,大力开展无人系统整机的研发,产品已广泛用于军民两个领域。2024年度,是公司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公司将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巩固市场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及影响力。为确保可持续发展,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民用领域的投入,抓住低空经济、低轨互联、自动驾驶等三个方向发展的契机。
  目前公司产品覆盖了惯性导航、光电探测、卫星通信等无人系统核心部件以及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无人系统整机。
  1、信息感知(1)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是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感知运动载体的角速率和加速度,从而解算运载体位置、速度、姿态信息的导航定位方法,具有不依靠外部信息而自主独立工作的能力。惯性导航可与卫星导航(GNSS)、里程计、气压计等组合,可形成实时、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方案。
  高精度的惯性导航以军用领域为主,主要用于舰船、潜航器、飞行器、制导武器、陆地车辆、机器人等方面。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高精度惯性导航在军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民用领域,惯性技术也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新型惯性器件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惯性产品的成本,使得惯性产品不仅用于军事领域,在电子交通、汽车安全、自动驾驶、自动控制、甚至一些消费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受益于市场需求牵引,惯性导航及其组合导航未来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此外,公司研发出光纤、MEMS等系列化惯性导航和组合导航产品,除在公司的无人整机系统得到应用外,也广泛应用于铁路检测、智能交通、机器人、无人采煤机、飞行滑板等领域和场景。
  在报告期内,公司与自动驾驶领域客户保持密切合作关系,持续项目跟进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向低空经济领域客户提供技术方案和测试方案。
  (2)光电探测设备
  光电吊舱也称为陀螺稳定光电系统,通常由一个稳定平台和一套搭载在该平台上的探测设备组成。光电吊舱具有目标识别、视轴稳定、探测与自动跟踪、数据传输等功能,是光电侦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人侦察的核心装备。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不断进步,以及无人系统市场的蓬勃发展,光电吊舱应用范围逐渐由军用领域向民用领域扩展,光电吊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市场对光电吊舱有了更高的要求,推动光电吊舱行业不断向智能化、小型化、集成化等方向发展。公司的光电吊舱基于公司惯性测量和动基座稳控优势,将激光、红外、相机等产品相结合,用于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等载体,服务于侦察、瞄准、搜救、缉私、安全、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电力巡线、辅助导航等领域。公司目前光电吊舱主要产品包括机载光电吊舱、车载/船载光电转塔、船载光电取证,同时,公司自研通用小型大功率伺服驱动器,具有小尺寸、大功率、通用性强、接口丰富等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某型光电跟踪转塔已成功应用于某型执法船。与此同时,公司加大研发生产投入力度,扩充了光电探测产品的生产能力,为后续承接订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安防雷达
  雷达作为一种重要的目标探测手段,以前多用于军事领域。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低成本、高性能的小型雷达逐渐成熟,并广泛用于安防领域。与其他探测手段相比,雷达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环境适应性强、探测距离远、综合成本低等优点。不仅能对侵入目标进行定位,而且可以获取监控场内移动物体的速度、方向、距离、角度等信息。小型安防雷达可以服务于机场、港口、油井油田、电力电网、铁路交通、边防哨所等市场,为光电吊舱提供目标引导。雷达与光电吊舱结合,可实现对移动目标的探测和识别,并提供目标点方位、距离等信息,在边境管控、要地防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公司的安防雷达采用相控阵技术,具有小型化、全固态、低成本等特点,主要用于安防监控和反无人机领域,是国内安防雷达产品成熟度较高的公司。公司已推出桥梁防撞系统方案,相较于单一手段的桥梁防撞方法,它更注重预警、主动避险和回溯。系统以先进的雷达技术为基础,结合激光、红外等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对桥梁及周边水域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扫描,并参与多座桥梁防撞项目。此外,公司针对智慧养殖(海洋牧场)开发了智能终端软件,可与高分辨率雷达、光电设备的探测信息进行融合分析和智能联动。该软件以事件管理为中心的业务功能,包含目标探测、联动跟踪、抓拍取证、智能预警、事件回溯等功能。
  报告期内,公司信息感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58.82万元。
  2、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以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者多个地面站之间实现信息传输、交换和分发。卫星通信的特点是覆盖范围广,且通信线路稳定,在卫星上下行无线电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不易受复杂地理条件的限制。公司的卫星“动中通”可满足车辆、舰船、飞机等载体在运动中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传输,广泛用于军事指挥、消防、应急、救灾等方面,并在多个军兵种装备中定型,部分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多次成功保障部队重大演训活动在卫星通信领域,公司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布局了各个细分领域。
  公司还完成了多款新型卫星通信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可满足同步轨道卫星的高通量应用。此外,基于传统卫通产品的数字孪生系统也将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供全新的视角。公司正积极布局应急环境下的产品应用模式,实现产品的多场景运用。
  报告期内,公司卫星通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52.76万元。
  3、无人系统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无人系统产品研发及推广应用的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了惯性导航、卫星通信、电子对抗、指挥控制等无人系统的核心技术,具备从无人系统核心部件到无人系统整机的研发及生产能力,已成为行业领先的无人系统整机及无人系统核心部件提供商。公司无人系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多次在竞优比测中获得优异成绩,已研发出低、中、高全谱系无人靶机,积累了包括高空大机动、超低空飞行、高速多机编队、多路抗干扰等核心技术,客户覆盖了海陆空等兵种、科研院所、试验基地等,在行业内得到了规模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强度和频次的增加,实弹比例大幅提升,作为目标使用的无人靶机消耗量及需求量也逐年增加,无人靶机业务快速发展。公司目前已研发生产低、中、高全谱系无人靶机,飞行速度覆盖70m/s—310m/s,使用场景覆盖陆用、海用及高原,积累了大过载、大机动、超低空掠海、多机编队、抗干扰等核心技术。产品在院所装备性能试验、装备试验鉴定、部队日常训练以及重大演练领域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全年累计飞行1000余架次。同时,公司也致力于构建海陆空一体化的训练体系,已与战略合作方共同完成了某型无人车的定型和无人船的开发。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全天候多灾种全域灾情侦测无人机研发,该型无人机主要面向民用应急场景,可实现位置定位、导航、通讯、信号中继传输、遥感传感、物资投放等功能,具有抗风能力强、载荷能力强、续航时间长、使用便捷、维护简单等优点。目前,该型无人机已完成飞机主体的设计,计划于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首次验证飞行和演示飞行。此外,公司完成了一款高集成一体化反无人机产品的技术迭代。该系统通过结合雷达/频谱探测、GPS诱骗、无线电磁干扰、数据分析、自动反制等手段,实现对无人机的监测、识别和打击。该系统研发目的是为了防御以无人机为载体,对重点区域投放危险物品、拍摄监管设施等行为。通过对防控区域内无人机进行侦测、反制和诱导,防止非法无人机进入核心保护区域。
  报告期内,公司无人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404.87万元。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公司在无人系统方向,具有一定先发优势,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及多项专利技术。为了满足市场竞争对创新能力的更高要求,公司采取了“先深耕,再延拓”的发展思路,并打造了一系列以“惯性器件误差建模与补偿技术”、“高精度惯性基组合导航与姿态测量技术”、“低成本组合型陀螺仪技术”、“伺服系统高精度惯性稳控技术”、“机动隐身布局无人机技术”、“飞行轨迹跟踪装置和雷达”、“天线控制单元的控制系统”、“高集成度航电系统技术”等为核心的专利技术平台,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公司以专利技术平台为基础,面向细分领域,采取“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方法论进行技术再造,并逐步形成以“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感知技术,以“微波接收技术”和“定向通信与波束跟踪技术”为核心的卫星通信技术,以“惯性基导航与测量”、“多级稳定控制”、“大机动控制技术”、“超低空飞行控制技术”、“多机编队飞行控制技术”、“双车体摆臂越障技术”、“基于多摆臂的同轴设置摆臂越障技术”和“车轮摆动转向操纵技术”等为核心的无人系统技术体系。这些专利技术平台和技术体系为公司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快速转化。
  公司在持续聚焦主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部署,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在“基于智能蜂群控制的抗干扰高速隐身无人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于光纤惯性的大型舰艇姿态基准传递技术”等专业方向的技术攻关方面均取得不同程度进展;同时,公司凭借在无人系统及部件细分领域的持续深耕、创新突破和领先的市场份额荣获“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创新精神,围绕关键技术攻关,获得“无人机的分体式配平架”“可多姿位调节的无人机测试架”“一种卫星轨道修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一种动中通天线支架”“一种靶机的模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等18余项专利。
  公司依托多年累积的行业经验,不断投入、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及细分市场的竞争力。公司将继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并积极探索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抢占技术制高点,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人才优势
  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维系技术、研发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了保持核心技术团队的稳定,公司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政策,以激励其持续投入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已经形成了高端人才领军、专业人才带队、行业人才协同的人才梯队。公司拥有一支由重点院校毕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程经验及活跃的创新思维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公司还在惯性导航、卫星通信、航电系统、气动总体、涡喷动力等领域都拥有专门的研发团队,这些团队由行业专业结合,施行“导师帮带制”:“老带新”“传帮带”有效促进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培育出一代代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核心技术队伍。为了确保后续人才的不断补充,公司通过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同时也鼓励和支持骨干及员工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水平。公司始终把“吸引人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作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升组织凝聚力,努力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此外,公司建立健全了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充分调动了公司管理层人员及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公司与员工利益的有效绑定,进一步提升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有效降低了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以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打造出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未来,公司将继续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团队结构,推动核心技术的持续创新和落地应用,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服务保障优势
  公司始终将顾客需求置于首位,多年来始终坚持“使命必达,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注重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为此,公司专门建立了一支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经验的服务保障团队,以满足客户合理需求为导向,旨在提供全链条的专业服务保障,并能够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在应对客户重大演练方面,公司实施24小时现场保障,保障团队常年驻扎在项目现场,确保能够即时响应客户需求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
  除此之外,公司还设立了服务保障部,专人负责技术服务保障和售后服务,以确保对于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和及时有效解决,定期进行客户需求和满意度调查,积极处理客户的期望、意见和投诉。公司长期致力于为军事训练活动提供保障服务,借助专业素质和经验丰富的团队,成功形成了在该领域独特的优势,为公司在该领域深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多年来与用户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多维度采集用户需求,全方位提高客户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满意度,得到了用户的常年信任与好评。公司已连续十年保障了军方多次重大军事演训,均圆满完成了任务,在部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通过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公司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竞争力,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的服务保障团队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支持,还能够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在细节处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不断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团队建设和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专业、可靠的服务支持,为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取得更大的优势。
  4、品牌影响力优势
  公司在军队试训领域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一直以来以扎实的产品品质、全面的服务保障和迅速的响应速度,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非常重视品牌建设,不仅在文化上突出了持续奋斗精神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强化了危机意识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同时还制定了“以惯性技术引领智能无人装备发展”的战略。公司深入了解客户应用需求,有针对性地配备专业知识强、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和业务人员,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精准、更前沿的智能无人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这使得公司在细分行业形成了良好的口碑,继而形成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在生产体系和科研实验环境方面也一直保持着高水平,多次受到国家、北京市和开发区的奖励。为了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荣誉。这些努力不仅获得了用户的肯定和好评,还推动了公司的品牌不断发展和壮大。
  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质量、服务、创新”的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团队建设,提供更优质、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推进公司品牌和业务的不断升级。
  5、体系化能力优势
  公司是行业内少有的具有无人系统核心部件和无人系统整机的企业,是少有的具有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的企业。公司掌握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有利于技术的深度融合和成本控制。公司在军工领域深耕多年,是参与部队演训活动最多、最深、最广的企业之一。公司依托先进的核心技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在试训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包括无人靶机、无人靶艇、无人靶车等靶标和模拟复杂环境下的电子对抗以及基于卫星通信的试训网络。产品涵盖产业链的中上游,各业务之间具有密切的协同能力,可为用户提供不同场景的定制服务,构建了较高的门槛和护城河。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主要面向的市场分为专业市场和民用市场。专业市场主要集中于军工领域,市场集中度高,市场化程度较低;民用市场主要集中于导航、测绘、通信、智能交通等领域,该领域已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智能无人产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带动下发展迅速,行业前景明朗,公司当前相关产品主要集中在专业市场,拥有较好竞争优势,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与鼓励,一些有技术和经济实力的厂商开始逐步进入该领域,其技术和管理水平亦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若不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将无法继续保持行业的优势竞争地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应对措施:公司在行业内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产品品质、研发技术、品牌及规模等核心竞争力突出。公司将继续坚持科研创新,关注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发展趋势,严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引技术研发方向,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2、军工企业特有的风险军工领域业务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受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军方对武器装备的需求重点和优先考虑方向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每年军方对于某些具体型号武器装备的生产和采购计划均可能有较大变化。如果未来国防军工政策和计划发生变化,将可能影响公司相关产品型号的市场规模、销售周期和交付进度,导致公司的收入和业绩出现波动。公司具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和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并通过了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该等资质每过一定年限需要进行重新认证。如果未来公司不能持续取得上述全部资质,将有可能无法从事相关军品的生产,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公司部分产品价格由军工客户通过审价机制确定,由于军工客户审价节奏和审定金额均存在不确定性,且军工审定的最终价格也存在低于暂定价格的可能性,因此公司产品暂定价格与最终审定价格存在差异导致收入及业绩波动的风险。公司的客户主要集中军用领域,受行业变化以及公司在军队采购网招投标资质暂停的影响,部分项目的招投标进度推迟,公司新签订单额下降,收入同比下降。虽军队采购网已解除公司的暂停事项,但暂停期间公司未能参加军队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短期内对公司经营产生了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会加强政策风险管理能力,合理安排产业布局,以尽可能的规避政策变化风险,努力保持主营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开拓新市场、新赛道,不断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组建专业团队认真筹划和认证各类资质证书,确保获得相应的资质许可。由公司专门部门负责审价事宜,统筹信息资源,对审价过程进行全流程的专业策划和管理,防止不利结果出现。
  3、公司规模扩大导致的管理风险
  公司上市以来,不断向外拓展各类业务,增加科研投入,培育新市场。随着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逐年扩大,公司经营管理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如果公司管理层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不能适应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完善,将削弱公司的竞争能力,存在规模扩张导致的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内部强化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团队的管理及创新能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对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
  4、人才资源不足的风险
  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为智能化,近年来重点拓展领域为信息感知、卫星通信和无人系统三大业务板块。相关业务涉及多学科交叉,具有较强专业性,需要具备相关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因此,该交叉领域内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员较为稀缺。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是维持公司技术优势和研发优势的重要因素。核心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关系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关系到团队稳定性和业务的可持续性。
  应对措施:核心管理团队均在公司服务超过十年,对公司的文化、流程和业务有深刻理解,具有较丰富的研发、生产、市场、管理经验,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有较强的把握能力,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能够更好地指导和应对变化。此外,公司将持续通过设立公平的竞争晋升机制和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吸引专业复合型管理人才与核心专业性技术人才,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以满足公司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
  5、应收账款回收周期较长的风险
  由于公司主营业务的下游客户普遍存在账期,公司应收账款规模也较大且呈增长趋势,截至2024年06月30日,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8.50亿元。总体来看,公司的客户资信情况良好,应收账款质量较好。尽管如此,受到行业变化的影响,公司未来仍存在部分应收账款回收周期较长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已严格执行应收账款减值政策并控制相关风险,同时加强对客户商业信用的管控,密切关注客户信用能力的变化,加大应收账款回收的管理力度,完善对应收账款动态跟踪管理。
  6、存货风险
  受产品类型和业务模式的影响,为了快速响应客户产品交付及服务保障需求,公司需要提前备货采购周期长的原材料,并进行整机备货。截至2024年06月30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7.21亿元。公司期末存货规模较大,且可能随着公司业务布局的加大而进一步增加。如果未来下游行业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导致存货无法及时出售,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经营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从采购、销售、存储和运输方面加强管理,根据客户需求反馈、历史需求数据等信息,优化存货周转率,降低产品库存风险。同时,提升市场预判能力、优化库存管理策略,有效控制存货规模。
  7、募投项目实施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募投项目的建设,持续不断的在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推进,但受市场环境、实施地点、原材料及设备采购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导致项目延期的风险。截至目前,公司将部分募投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延长至2025年4月。募投项目实施出现延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扩产和研发的进程。
  应对措施:为确保募投项目的有序推进以及募集资金的合理运用,公司将制定合理的项目投建规划、妥善组织人员有条理推进投建进程,积极解决实施障碍,大力推进项目进程,对投产建设过程实施有效管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