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业务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

  • 产品类型:

    铁路系统、电力系统、煤炭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及其他

  • 产品名称:

    箱式变电站 、 箱式开关站 、 户内开关柜 、 其他电力器材及安装 、 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及其他

  • 经营范围:

    研发、设计、制造500kV及以下的变配电一二次产品,提供产品相关技术服务、施工服务;电力工程施工;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电力设施的运维、检修、试验项目;电力销售;电力设备租赁及相关技术服务;特种车辆的组装、拼装;能源管理;融资租赁业务;进出口贸易;计算机软件开发、销售、服务、技术咨询;智能电子产品和信息产品嵌入式软件开发、销售、服务;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27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使用量:充电量(度) 300.00亿 - - - -
库存量:战略新兴产业(套) - 489.00 - - -
库存量:新能源发电(套) - 289.00 - - -
库存量:电网(套) - 90.00 - - -
战略新兴产业库存量(套) - - 383.00 164.00 -
新能源发电库存量(套) - - 60.00 103.00 -
电网库存量(套) - - 161.00 513.00 -
煤炭行业库存量(台/面) - - - 10.00 3.00
电力行业库存量(台/面) - - - 3846.00 3973.00
铁路行业库存量(台/面) - - - 48.00 43.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9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8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58亿 3.14%
第二名
3.65亿 2.50%
第三名
1.65亿 1.13%
第四名
1.63亿 1.11%
第五名
1.44亿 0.9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3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6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30亿 1.85%
第二名
1.76亿 1.41%
第三名
1.63亿 1.31%
第四名
1.38亿 1.11%
第五名
1.25亿 1.0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0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0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24亿 3.64%
第二名
3.50亿 3.01%
第三名
2.49亿 2.14%
第四名
2.04亿 1.75%
第五名
1.73亿 1.4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1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7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73亿 1.86%
第二名
1.59亿 1.71%
第三名
1.37亿 1.47%
第四名
1.34亿 1.45%
第五名
1.15亿 1.2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7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2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54亿 3.76%
第二名
1.58亿 1.68%
第三名
1.38亿 1.46%
第四名
1.10亿 1.17%
第五名
1.09亿 1.1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6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8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53亿 3.25%
第二名
1.36亿 1.74%
第三名
1.34亿 1.72%
第四名
1.31亿 1.68%
第五名
1.13亿 1.4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7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26亿 1.69%
第二名
7013.28万 0.95%
第三名
6676.72万 0.90%
第四名
5686.51万 0.77%
第五名
5665.40万 0.7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5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2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63亿 2.74%
第二名
1.10亿 1.85%
第三名
9889.30万 1.66%
第四名
9645.36万 1.62%
第五名
8413.56万 1.4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3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507.86万 1.26%
第二名
8242.75万 1.22%
第三名
6887.04万 1.02%
第四名
6159.75万 0.91%
第五名
6017.77万 0.8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3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3.5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83亿 3.88%
第二名
1.26亿 2.68%
第三名
1.11亿 2.35%
第四名
1.10亿 2.33%
第五名
1.07亿 2.27%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以智能箱式电力设备为主的“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业务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两大板块,均属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1、“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业务  能源体系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支撑我国能源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1-6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以智能箱式电力设备为主的“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业务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两大板块,均属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1、“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业务
  能源体系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支撑我国能源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1-6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1亿千瓦,同比增长51.6%;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9%。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配电网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著。2024年8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要加快推动一批供电薄弱区域配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加大老旧小区、城中村配电网投资力度。结合分布式新能源的资源条件、开发布局和投产时序,有针对性加强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锂电池上下游产业、数据中心、芯片制造、5G、AI等新形式的高用能企业迅速投资扩产,相关企业用户新工厂园区投资建设对能源供给及电力设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公司凭借在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领先优势,针对新能源发电站的特点和需求,创新研发了新能源箱变以及新一代数字化高压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集成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新能源发电站的建设效率。在电网侧,公司持续聚焦各类业务场景,围绕变电站全生命周期建设与服务以及配电网升级改造,提供一系列新型电力设备。在用户侧,公司为电池、新材料、数据中心、石油化工、煤矿等领域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全套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2、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销售渗透率超过35%。根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472万辆。在电动汽车充电领域,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4年1-6月,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加39.6万台,累计数量达到312.2万台。根据公开数据测算,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存量车桩比2.4:1,存量车公共桩比约为7.9:1。
  2024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探索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等用户侧储能设施建设,推动电动汽车通过有序充电、车网互动等多种形式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挖掘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2024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持续优化城市、公路沿线和居民社区充电网络,加大县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动创建一批充电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探索开展车网双向互动。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数据局发布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要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储能资源,全面推广智能有序充电。支持开展车、桩、站、网融合互动探索,探索放电价格机制,推动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系统互动。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网运营商,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并应用充电网技术路径,为用户提供充电系统解决方案及充电网运营服务。公司通过充电网对大规模电动汽车电池进行有效聚合,基于自主研发的充电云平台对充电行为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将其作为可调节的灵活性资源构建虚拟电厂,成为电网运行可有效调度的对象,通过车网互动促进新能源消纳及电网平衡。
  (二)公司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户外箱式电力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不断深化“智能制造+集成服务”的发展战略,打造以智能制造为支撑的集成服务业务新模式,缔造中国电力设备卓越品牌。基于在户外箱式电力设备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延伸,公司成功开拓了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创新引领充电网技术和产品发展,致力于“做政府放心、客户满意的中国最强最大充电网生态运营商”,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和新能源发电的深度融合。
  1、“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业务
  (1)主要产品及服务
  ①智能制造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主要包括10~35kV箱式变电站和成套开关设备两大类,以质量好、成本低、交付快、服务优的核心竞争力进入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城市配电、轨道交通、工矿企业等领域。
  箱式变电站是一种将高低压开关设备、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保护系统等在工厂内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好装入一个防尘、防潮、防锈的密封箱体内的户外电力设备,具有电压转换、电力分配以及电气保护等功能。成套开关设备主要包括各电压等级各类型的气体柜、空气柜、环网柜以及高压组合电器,主要功能是开启和关闭电路,控制电气设备的工作和停止。
  ②集成服务
  公司集成服务业务以高压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产品为核心,为客户提供从整站设计到设备集成、安装、调试送电,再到智能运维的一站式EPCO服务。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产品是公司基于户外箱式电力设备成熟制造技术而创新升级的一种快速配送式变电站建设模式,在箱式变电站基础上系统集成了控制系统、辅助设施等更多功能,其主要应用于35kV及以上电压的使用场景,集成度及智能化程度更高、强度及防腐性能更好,且后续运维工况条件更优,自2014年推出以来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电网以及各类企业用户。除此之外,公司还可为客户提供电力设备租赁服务、电力工程集成服务等增值服务。
  (2)经营模式
  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一站式、全场景、全生命周期定制化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一般采取“以销定产、产销协同”的经营模式,依据市场趋势以及客户需求进行研发设计,通过客户认可后组织生产制造及后续服务。公司主要通过参与新能源发电集团、电网系统、铁路系统等招投标或用户工程直销的形式进行产品销售,聚焦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各应用场景和央国企、上市公司等优质客户。
  (3)市场地位
  作为中国领先的户外箱式电力设备集成服务商,公司中高端箱式电力设备产品已经取得了中国铁路市场占有率第一、局部电力市场第一的行业地位。同时,公司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产品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中标份额位居行业第一。作为中国箱式电力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和参与者,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大的综合实力,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项目,并凭借智能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产品获得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
  公司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主要包括充电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网的建设与运营,为用户提供充电系统解决方案及充电网运营服务。公司针对公交、公共、物流、园区、小区等不同场景与服务对象,创新研发制造了多种类型的充电产品,包括支持大功率直流充电、小功率直流充电、自动充电的智能群充电产品以及新能源微电网产品等,以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1)主要产品及服务
  ①智能群充电产品
  智能群充电产品主要由群充箱、充电模块、功率分配模块以及各类型充电终端等部分组合而成。区别于充电单桩间相互独立的模式,智能群充电产品采用“云、边、端协同”的系统架构,将所有充电模块集中形成功率池,对规模化汽车充电行为进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从而充分平衡了车辆充电需求和电网安全需求,实现了群管群控、功率共享、智能运维、安全防护、车网互动等功能。
  ②新能源微电网产品
  新能源微电网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微电网箱变、充放电总控箱、新能源光储充一体化车棚、小功率直流“特充放”产品、充放电模块、微网控制器、梯次储能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接口,能够高效聚合电动汽车充放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常规储能和梯次电池储能等资源,实现能源监控、经济优化、调度响应等多种功能。
  ③充电服务
  公司基于运营的充电场站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快速、安全、便捷、经济的充电服务。
  快速:公司群管群控、模块结构的产品设计,可以将功率模块集中形成功率池,从而实现在众多充电终端之间进行动态分配和共享,根据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为用户匹配当前最大的可用功率,提高充电效率。目前,公司充电终端可以支撑乘用车理论最高600kW,公交车、商用车理论最高1,200kW的充电功率。
  安全:公司已发布上线36个安全检测模型,实现云边协同的两层安全防护。充电前进行车辆高危风险提醒,对于机场、加油站、居民小区等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场站,可实现禁止高危车辆充电;充电过程中实时监控、预警、限充、阻断充电服务;充电结束后用户可在App中实时查阅车辆体检报告。从而在提升用户充电体验的同时,有效降低充电安全隐患。
  便捷:公司运营的充电场站已覆盖全国超过90%的省份和地级市,能够为公共、公交、物流、小区、园区等不同场景、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末,公司运营的公共充电终端数量59.5万台,位居行业第一。广泛布局的充电网络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找到公司充电站,极大提升了充电便捷性。
  经济:公司基于在能源管理方面的技术积累,可以根据用户充电需求、峰谷电价、局域电力容量等条件为用户制定经济的充电策略、优化充电功率曲线,对充电行为进行智能调度、实现低谷充电,在满足用户充电需求的同时降低充电成本。
  ④增值服务
  A.SaaS服务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充电网运营平台以及丰富的运营经验,结合智能分析技术、大数据技术和AI技术,为包括城市运营商、中小运营商、公交企业、机场、物流、地产、企事业园区等各类型用户提供多样化、专业的充电SaaS服务,包括充电站运营与数据分析、充电站智能运维、两层充电安全防护等。用户只需将充电设施接入特来电SaaS平台便可实现充电站的全面管理。
  同时,公司基于多年平台研发、搭建的技术积累,成功开发了包括独立部署和混合云解决方案在内的多款充电平台产品,能够全面支持合作伙伴构建和管理充电网络,为广大充电用户提供高质量、高可靠的充电服务。截至目前,公司已与众多大型国有企业和运营商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覆盖了包括公交系统、公共充电领域、企业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港口在内的多个关键领域。
  B.能源增值服务
  公司通过充电网深度链接电动汽车,基于自主研发的能源管理系统对充电行为进行全面监控、分析,对不同范围的充电站在不同时间段的充电功率和充电量进行精准预测和聚合调控,并根据局域的电力容量、电价变化情况对充电行为进行常态化的经济调度与负荷约束,从而降低用电成本和用电负荷高峰时段的电网压力,并通过发挥电动汽车的灵活调节能力进行车网互动,获取调峰辅助服务和需求侧响应等收益。
  C.生态增值服务
  基于充电网线下充电场站+线上运营平台的双重服务场景,公司还可为车企、保险、银行、地图商等充电网生态伙伴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
  公司已与车企达成共建品牌站、设备销售、充电网数据支持等不同合作形式,由公司为车企建立专属的品牌形象站或者在充电场站内为车企预留专属的品牌充电桩。此外,公司还可将平台运营的充电场站信息与车企进行互联互通,从而让车主享受更便捷的充电体验。
  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方面,公司为银行端开发定制化充电功能接口,使用户在银行App中就能快速方便地开启充电;在新能源保险方面,公司凭借独具特色的两层安全防护产品,携手保险行业的龙头企业,向用户提供电池衰减保障服务,并配套提供电池健康卫士报告等增值服务;在与地图商合作方面,公司基于遍布全国的充电场站,为高德、百度等地图商提供数据接口,实现充电站信息精准在地图中显示。
  (2)经营模式
  公司依托技术、质量领先的产品,优质、高效的运营运维服务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客户提供各种类型的充电产品,还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充电场站规划、设计、安装等一体化解决方案,获得销售收入。另外,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充电云平台以及接入的充电场站,向电动汽车用户以及充电网生态伙伴提供充电网运营服务,包括充电服务以及各类型增值服务。
  (3)市场地位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累计充电量突破300亿度,根据充电联盟统计,在公共充电领域,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运营公共充电终端59.5万台,其中直流充电终端35.6万台,市场份额约为26%,排名全国第一;2024年1-6月公司充电量超过58亿度,市场份额约为24%,排名全国第一。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战略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和长期的战略规划,以“铸造中国电力设备卓越品牌”为目标,聚焦户外箱式电力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制造,面向发电、输电、用电全场景,深挖用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在铁路、电力、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取得领先的市场地位。2014年,公司紧抓国家能源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成功开拓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以“做政府放心、客户满意的中国最强最大充电网生态运营商”为目标,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和新能源发电的深度融合。公司创新性地搭建了四层网络架构的充电网技术体系,根据不同充电场景和特征,持续加强公交、公共、物流、园区、小区“五张充电网”布局,并通过充电网对大规模电动汽车进行有效聚合,将其作为可调节的灵活性资源构建虚拟电厂,通过车网互动促进新能源消纳及电网平衡。
  (二)产品服务优势
  1、深厚的户外电力设备研发制造经验
  公司拥有世界首创的220kV及以下智能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的完整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箱式变电站和一体化光伏箱变等产品引领了行业的发展。公司已完成数千座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的建设,并历经四代产品迭代升级,积累了丰富的研发设计、制造、施工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行业标准、设计规范、建站经验进行固化,不断提高项目履约交付能力和效率。另外,为了增强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对各类环境的适应性,公司针对预制舱舱体创新研发了高防护、高耐候架构及材料,真正实现了预制舱在高寒、高热、高湿、高污秽、高盐雾等极端环境下的可靠运行。
  2、集成服务优势
  集成服务业务以新一代数字化、全场景、全生命周期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产品为载体,打造兼具“一站式服务、建站周期短、综合成本低、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高阶服务新业态。采用“一站式全链条价值服务”模式,从整站设计到设备集成、安装服务、调试送电,再到智能运维,实现了全流程的无缝衔接,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推行“全过程并发式流程”管理,确保从项目中标到设计、采购、制造、安装直至项目交付的各个环节能够并行推进,大大缩短了建站周期;采用“数字化建模、标准化生产、战略性采购、模块化安装”等先进方法,通过精确计算、标准化操作和模块化组装,实现了建站成本的最优化;借助“全流程数字化建站”和“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服务”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变电站建设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运维,提升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领先的充电产品技术水平
  公司面向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的趋势,行业内首创充电网技术体系和架构,通过充电功率的集约共享以及充电场站与云平台之间的高效互动,实现智慧有序充电以及车网互动。公司充电网的核心设备如充电模块、功率分配模块、调度控制单元的软硬件系统等均为自主设计研发,可持续升级迭代,并确保软硬件之间的匹配性与兼容性,面向不断提升的大功率充电需求具有突出的成本和性能优势。
  公司针对公交、公共、物流、园区、小区等不同充电场景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五张充电网”,研发制造了多种类型的充电产品,以满足多样化的充电需求。此外,公司率先提出基于充电场站的充电型新能源微电网系统,目前已商业化推广应用。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通过投建、销售等模式累计布局的新能源微电网电站约600个,覆盖城市超过140个。
  (三)客户及资源优势
  经过多年市场耕耘,公司的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在源、网、荷、储全场景的应用,产品技术水平和业务模式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在战略布局、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市场份额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公司构建了行业+区域的市场营销体系,较好的实现了商机的高覆盖,客户基础稳定且多元化。公司与“五大六小”发电集团、省属能源公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国铁集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管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车株洲、金风科技、比亚迪、阿里巴巴等知名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布局,产品远销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在国际市场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在电动汽车充电业务领域,公司秉承合作共赢的商业逻辑,利用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平台支撑、技术运营、智能运维的优势与国有资源方开展合资合作。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已成立独资/合资公司超过270家,其中合资方为政府城投、交投、公交集团等国有平台企业的超过160家,打造了覆盖全国的电动汽车充电网。合资方拥有丰富的场地和电动车辆资源,公司通过合资合作积累的丰富资源能够对未来充电网的规划、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公司在充电行业领先的技术产品、服务、经验、品牌等优势也能够帮助各地资源方搭建充电基础设施新基建平台,推动当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
  (四)充电网技术创新研发优势
  充电网是跨行业、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公司引进和培养了来自各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围绕充电领域核心技术搭建了集成服务、电力电子、智能调控、云平台、大数据、安全防护、自动充电、智能运维、微电网、储能技术等十大研发团队。公司在充电网技术领域建立了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拥有超过1400项知识产权,承担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已经成为充电行业标准的引领者和制定者,牵头或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1、四层网络架构的充电网技术体系
  公司创新性地搭建了四层网络架构的充电网技术体系,是由功率可灵活调节的充电设备、工业互联网控制单元、能源调度系统、大数据云平台组成的有机系统,从变电、配电到充放电实现统一调度,通过数据信息与调度控制打通设备网、物联网、能源网以及数据网,在提高充电安全的同时,实现充电设备、汽车、用户、能源的高效协同。
  2、充电与电池安全大模型
  公司在电动汽车充电安全方面,基于长期的算法与海量数据积累以及算力的不断提升,通过引入大模型典型技术架构,构建了首个基于充电网大数据的电池安全大模型。充分利用大模型强大的计算性能以及神经网络学习能力,深层次挖掘电池安全特征库,从而有效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安全防护的精准度。
  公司充电网的规模优势让大模型的训练数据能够覆盖市场上绝大部分车型,使得大模型具备对多品牌电池安全规律的理解能力,从而实现对充电安全事故较高的风险阻断力。另外,在充电过程中,大模型会基于实时和历史数据综合考虑用户的充放电习惯、电池容量、寿命、温度等因素,制定更加健康的充电曲线,并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式对电池进行保护,当发现异常时,第一时间阻断充电。
  3、智能运维大模型
  面对日益增长的大规模充电设备,运维效率的提升成为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公司基于遍布全国的充电网络和海量智能传感设备,先进的大数据处理平台,近十年算法和数据积累,以及成熟的运维体系,研发储备了智能运维大模型。
  智能运维大模型可以对故障进行提前预测,结合充电站运营情况,针对不同问题制定最优运维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对电站运营的影响。同时,大模型强大的特征关联分析能力和泛化推理能力,可以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多维度复盘,分析评估对其它设备的影响程度,从而指导公司对充电系统进行全局优化。另外,大模型能够对充电设备质量进行分析评估,识别出典型的故障与根因,并将结果同步推送至研发生产部门,为产品的改进升级及下一代新产品的策划提供可量化的数据支撑。
  4、能源调控大模型
  在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凭借在能源调控领域的技术、经验和数据积累,研发储备了能源调控大模型。基于充电、能源、用户等各类型数据实现大模型的持续训练演化,从而不断提高大模型的数据融合能力与场景适应性。在预测应用方面,大模型基本可以取代已有的机器学习算法,预测速度和预测准确率有明显提升。
  (五)市场影响力优势
  经过多年的战略布局与深耕细作,公司在电力设备以及电动汽车充电领域均取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作为中国领先的户外箱式电力设备集成服务商,公司中高端箱式电力设备产品已经取得了中国铁路市场占有率第一、局部电力市场第一的行业地位。同时,公司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产品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中标份额已位居行业第一。在公共充电领域,公司不管是充电终端数量还是充电量均排名全国第一。
  (六)团队文化优势
  公司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民营企业党建新模式,依靠党建凝聚团队和熔炼文化,锻造了一支凝聚力高、战斗力强、高素质、高绩效、勇担当的正规军团队。公司坚持一流人才的选择,让一流人才有超一流的发挥,依靠铁匠铺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出了“忠诚勇担当、干净守底线”的顶尖人才团队。
  公司构建了“团队、创新、分享”三支柱文化体系,成为超越竞争的第一核心能力。坚持是团队而不是舵手为企业领航,确保企业发展方向正确。创新领航,建立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创新战略体系,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以价值创造者为本,激活人性、价值分享,让员工收获幸福感,打造员工与企业发展相互成就、互相添彩、共荣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产业政策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密切相关,如公司所处行业政策发生大幅波动,可能对公司的收入造成影响。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公司近年来大力拓展的新能源发电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行业等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将持续加强对国家能源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有效获取政策动态,适时调整市场布局。
  2、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及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加快,公司所处行业的规模持续增长,行业新进入者可能增多,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通过持续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依靠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优质的产品性能、技术营销等优势,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同时,通过“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创新优势,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原材料是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毛利率水平有着重要影响,从而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未来存在因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毛利率下滑而引起盈利下降的风险。公司实行集团统一采购,提高规模效益,并及时关注原材料价格变化趋势,采取灵活措施,规避价格风险。
  4、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由于所处行业的特点,公司业务合同的执行周期及结算周期一般较长,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可能随之增加。虽然公司客户质量较好,但仍然不能避免在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或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困难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存在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公司将不断调整优化客户结构,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从事前、事中、事后等多环节,全面加强应收账款的监控和管理,强化对客户信用的风险和跟踪管理,强化市场部门应收账款的考核指标,成立专项小组,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跟踪、催收,降低坏账风险。
  5、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充电网业务的布局和拓展,子公司数量快速增加,公司的管理跨度越来越大。若公司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人才发展等不能跟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公司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并不断优化薪酬体系、激励机制等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国家碳中和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发展机遇,深耕主业、持续创新、强化核心竞争力,以智能箱式电力设备为主的“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业务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两大板块业务均实现较好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3.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5.26%。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开拓创新,“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业务稳步发展,打造盈利新生态
  报告期内,公司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持续发力,聚焦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各应用场景,围绕客户价值创造深耕细作。同时,公司大力推动标准化、模块化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大幅提升产品标准化覆盖率,在提高产品设计和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优化质量。2024年上半年,公司“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业务收入规模及盈利水平稳步提升,实现收入36.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64%。
  发电侧,公司针对新能源发电客户的建设需求,创新研发了新一代高电压数字化全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集成解决方案,通过对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及土建工程的全面预制化,极大提升了新能源发电站的建设效率,并通过数字化管理及智能运维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新能源发电场站全生命周期可靠及经济运行提供保障。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中标额较去年同期实现较好增长。其中,在大唐集团框架招标项目中,公司实现预制舱变电站中标量第一名,新能源箱变中标量第二名的成绩。与华能集团的合作中,公司在实现预制舱与新能源箱变连续多年中标的同时,于2024年突破性实现了GIS高压开关产品的中标,进一步体现了客户对公司产品和技术的认可。
  2024年上半年,随着储能市场高速发展,公司在储能领域业务实现较好增长。公司成功入围多个储能框架采购,共计完成500多台储能箱变的交付,其中,华能河北满城100MW/200MWh项目、中国电建宁夏青海塔拉255MW/102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中城大有江苏泰州海陵200MW/400MWh等多个大型独立共享储能项目完成建设及投运。
  电网侧,2024年,公司在国家电网输变电集采、省网配电协议库存集采等招标采购中持续稳定中标,在南方电网的主网设备招标采购及配网设备招标采购实现规模化中标。同时,公司围绕国家公布的农村电网巩固提升、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导向,继续聚焦电网“迎峰度夏供电保障”、“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老旧变电站改造”、“城中村改造”等业务场景需求,提供整体电力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的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预制舱式智慧配电房等产品在陕西、深圳、山东、四川、江苏、广东、云南等省电网公司广泛落地应用,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公司在国网陕西第一批次省管产业集中招标中标13套35kV移动变电站;为深圳城中村电力系统改造提供数10台预制舱式智慧配电房。
  用户侧,2024年各行业多点开花。
  交通行业,公司继续深耕铁路细分市场,相继中标包银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用数字可视化智能巡检产品引领市场发展。同时公司加大推动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市场开发和项目储备。
  石油煤炭化工行业,公司积极为油气开采、油气储运、煤炭新建、煤炭智能化改造、化工等各个应用场景的客户提供安装快速、经济节约的电力系统解决方案。2024年上半年,公司为国家级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四线秦皇岛分输压气站提供110kV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以及撬装阀室箱变产品、西气东输三线中段提供10kV开关柜产品;为甘肃永润煤基新材料安家庄煤矿提供110kV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
  新材料、锂电池领域,公司通过高质量产品、高质量服务持续赢得客户信任。在与比亚迪、融通高科、创明新能源、格林美、青美邦、通威、澳晟、亚金等客户合作中,公司凭借自身产品及服务优势为客户快速投产创收提供了高效的高压变电站系统解决方案,获得客户一致好评。
  在海外市场方面,公司积极稳妥推进海外业务布局,加大海外市场产品方案研发力度。2024年上半年先后完成33kV环网柜、中压环保气体柜等国际产品的研发与认证。在海外订单签订方面,较2023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先后中标津巴布韦矿山、印尼红土镍矿等大型海外变配电建设项目,公司的产品方案及服务质量获得了海外客户的高度认可和评价。截至目前,公司电力设备产品已成功落地全球50多个国家。
  (二)奋力拼搏,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快速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亏0.33亿元。
  1、城市五张充电网同步发展,继续夯实充电网规模第一
  公司根据不同充电场景和特征,持续加强公交充电网、公共充电网、物流充电网、园区充电网、小区充电网的建设,根据各个城市电动汽车保有量及其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五张充电网”。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运营公共充电终端59.5万个,继续保持行业第一,此外,在直流充电终端数量、充电站数量、充电量等方面也均保持行业第一,夯实了公司充电网规模的领先地位。2024年1-6月,公司充电量超过58亿度,较去年同期增长4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充电量突破300亿度。
  2、新能源微电网业务快速发展,引领“电”时代转型升级
  公司新能源微电网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微网箱变、新能源光储充一体化车棚、梯次储能系统等,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接口,能够高效聚合电动汽车充放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常规储能和梯次电池储能等资源,基于公司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可靠的安全稳定控制和高效的能源预测与经济调度,是实现充电网向微电网和储能网演进的重要支撑,引领“电”时代转型升级。2024年上半年,公司拓展新能源微电网项目约100个;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通过投建、销售等模式累计布局的新能源微电网电站约600个,覆盖城市超过140个。
  3、通过充电网高效聚合电动汽车等灵活性资源,构建虚拟电厂,参与车网互动
  随着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资源参与构建虚拟电厂的价值凸显。公司通过充电网深度链接电动汽车、光伏、储能等分布式资源,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预测系统对充电量、充电功率以及光伏输出功率等进行精准预测,参与电网互动,多维度优化调度策略,实现能源增值业务。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已实现与28个网、省、地级电力调控中心、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或负荷管理中心的在线信息交互,具备虚拟电厂条件的可调度资源容量超过470万kW。公司积极开展经济调度、负荷约束以及调峰辅助服务、需求侧响应等电网互动业务并持续推动电力交易参与规模。2024年1-6月,公司在上海、深圳、江苏、福建等地区参与调峰辅助服务、需求侧响应等电网互动业务,参与规模超过5万kW;公司上半年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电量超过6亿度电。
  4、加大充电网生态合作,持续扩大产业协同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核心充电服务,持续扩大产业协同,抢占核心资源,联合生态伙伴共同构建充电网生态体系。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已成立独资/合资公司超过270家,其中,合资方为政府投资平台、公交集团等国有企业的超过160家;公司已与保时捷、奥迪(奥迪中国、一汽奥迪、上汽奥迪)、奔驰、宝马、捷豹路虎、沃尔沃、上汽通用、路特斯、吉利、奇瑞、广汽埃安、小鹏、理想等70多家车企达成合作,累计建成车企品牌站超过1,700座,充电终端超过7,000个,覆盖全国近30个城市;2024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拓展中国人民保险,中国平安保险,众安在线财产保险,泰山保险,建立总对总合作,凭借独具特色的两层安全防护体系以及全国最大充电网规模优势,为保险公司提供车辆与电池安全检测、充电权益、品牌宣传等产品和服务。
  (三)创新升级,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国家能源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公司不断以创新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引领产业升级,积极培育锻造新质生产力。
  公司在青岛和成都两大生产基地通过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作业和管理效率以及产品质量。基地内搭建数字化产线和自动化装备,并对核心制造单元产线建立仿真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系统全面覆盖。利用智能视觉、工业互联网技术,大量采集生产现场的数据,持续对现场运行流程进行反馈优化,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综合产能。同时,公司在成都基地采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监控和能源分布管理,及时洞察、解决生产环节中能源浪费、利用率低等问题。园区内综利用水蓄冷空调、储能、电动汽车充放电等可调负荷,进行削峰填谷,降低电网压力,减少用能成本。
  2024年7月,在中电联主办、特来电承办的“2024年电动汽车充电网新质生产力发展交流研讨会上”,特来电基于多年在充电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经验积累,针对行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需求,发布了三大模型与三大产品,分别是“充电网设备智能运维大模型”、“充电与电池安全大模型”、“充电网+微电网虚拟电厂能源调控大模型”以及“乘用车自动充电机器手”、“驻地直流特充放产品”、“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务产品”,从而通过技术和模式的不断创新,有力促进充电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