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

  • 产品类型:

    医疗

  • 产品名称:

    屈光项目 、 白内障项目 、 眼前段项目 、 眼后段项目 、 视光服务项目

  • 经营范围:

    眼科医院的投资和医院经营管理服务(不得从事吸收存款、集资收款、受托贷款、发行票据、发放贷款等国家金融监管及财政信用业务);眼科医疗技术的研究,远程医疗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眼科、内科、麻醉科、检验科、影视像科、验光配镜;三类医疗器械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8-25 
业务名称 2023-06-30 2022-06-30 2021-12-31 2021-06-30 2020-12-31
手术量(例) 60.78万 44.49万 81.73万 40.54万 69.47万
门诊量(人次) 726.95万 554.10万 1019.61万 479.04万 754.87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0.71%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3592.70万 0.22%
客户2
3330.08万 0.21%
客户3
1589.24万 0.10%
客户4
1477.64万 0.09%
客户5
1440.56万 0.0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0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7.03%
  • 医药商一
  • 医药商二
  • 医药商三
  • 医药商四
  • 医药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医药商一
6.22亿 10.46%
医药商二
4.42亿 7.44%
医药商三
2.53亿 4.26%
医药商四
1.71亿 2.88%
医药商五
1.18亿 1.9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0.78%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3517.90万 0.23%
客户2
2581.26万 0.17%
客户3
1988.59万 0.13%
客户4
1879.61万 0.13%
客户5
1802.64万 0.1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5.8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7.67%
  • 医药商一
  • 医药商二
  • 医药商三
  • 医药商四
  • 医药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医药商一
5.77亿 13.72%
医药商二
4.92亿 11.69%
医药商三
2.28亿 5.43%
医药商四
1.76亿 4.18%
医药商五
1.12亿 2.6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944.9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0.50%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1417.73万 0.12%
客户2
1362.26万 0.11%
客户3
1095.60万 0.09%
客户4
1035.49万 0.09%
客户5
1033.90万 0.0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3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7.35%
  • 医药商一
  • 医药商二
  • 医药商三
  • 医药商四
  • 医药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医药商一
4.61亿 10.25%
医药商二
3.92亿 8.70%
医药商三
1.92亿 4.27%
医药商四
9649.79万 2.14%
医药商五
8950.39万 1.9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470.4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0.95%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2267.85万 0.23%
客户2
2223.38万 0.22%
客户3
1671.67万 0.17%
客户4
1654.50万 0.17%
客户5
1653.00万 0.1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4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76%
  • 医药商一
  • 医药商二
  • 医药商三
  • 医药商四
  • 医药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医药商一
4.09亿 8.90%
医药商二
3.08亿 6.69%
医药商三
1.68亿 3.64%
医药商四
8910.89万 1.94%
医药商五
7304.86万 1.5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955.1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0.74%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688.25万 0.21%
客户二
1135.91万 0.14%
客户三
1110.60万 0.14%
客户四
1064.09万 0.13%
客户五
956.25万 0.1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8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78%
  • 医药商一
  • 医药商二
  • 医药商三
  • 医药商四
  • 医药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医药商一
1.85亿 6.13%
医药商二
1.56亿 5.18%
医药商三
1.30亿 4.33%
医药商四
1.27亿 4.21%
医药商五
8859.25万 2.9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国家相关政策为非公医疗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提出了多项政策意见鼓励在医疗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增加医疗服务领域供给,同时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解决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的问题:(1)2016年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2018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 2019年 2月,十...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国家相关政策为非公医疗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提出了多项政策意见鼓励在医疗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增加医疗服务领域供给,同时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解决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的问题:(1)2016年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2018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 2019年 2月,十八部委联合发布《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6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 2020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2021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的通知;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上述政策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增加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有效供给方面提供明确的指导。(2)2023年,陆续出台的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政策在深化医疗改革,促进社会办医、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办诊所、门诊部、民营医院等,为农民群众提供多元化医疗服务; 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牵头组建或参加医疗联合体。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点措施。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出台 28条具体措施,以此推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从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 10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加入县域医共体。
  上述国家相关政策为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障,为非公医疗创造了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也将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国家眼健康战略的实施拓展了行业的发展空间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的全生命期。包括盲在内的视觉损伤,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是涉及民生福祉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十四五眼健康规划的出台,将推动眼健康工作更好地开展,激发人民群众对眼健康的普遍关注,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
  2022年 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国卫医发〔2022〕1号)明确:“十四五”时期,着力加强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完善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下延。有效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科学矫治工作,进一步提升白内障复明能力,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筛查能力,推动角膜捐献事业有序发展。
  到202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整体水平不断提升。(2)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eREC)不断提高,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逐步减少。(3)全国CSR达到3500以上,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不断提高。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的“一号文件”,其对我国眼健康事业发展的规划和部署,将持续推进我国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给我国眼健康服务行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2023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教体艺厅函〔2023〕10号),明确重点工作包括:公布第三批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遴选建设 30个左右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立足早发现早干预,指导各地落实《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以低年龄段儿童为重点,加强0—6岁儿童眼健康管理,确保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积极总结各地视力健康管理信息化经验模式,依托电子健康档案逐步完善0—6岁儿童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组织实施“十四五”眼健康规划,以儿童青少年为重点人群,推动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周期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眼病防治,提升近视矫治水平等。
  3、眼科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原因主要在于:(1)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现象逐步加剧,带来了年龄相关性眼病患者不断增加;(2)青少年的眼健康状况日趋严峻,特别是近视眼的发病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全民手机化加剧了用眼强度,带来了更多的眼健康需求;(4)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居民眼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对高质量视觉的需求持续增加,多层次需求进一步显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从2000年的1.26亿人增加到了2.96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0.2%上升至21.1%;65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2.16亿人,占总人口数达15.4%。随着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4亿以上。由此可以预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年龄相关性眼病将持续增长,老花眼相关治疗需求也将逐步提升。
  另一方面,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1.9%(其中,小学36.7%,初中71.4%,高中81.2%),在已经近视的学生中,轻、中、高度近视分别占53.3%、37.0%、9.7%,近视人群高发化、低龄化、高度化的形势仍很严峻。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及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应用普及,网上上课、网上办公、网上娱乐、网上社交的趋势化加剧了用眼强度,对视觉健康造成更大影响,干眼症、高度近视带来眼疾病等治疗需求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眼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国家经济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眼科医疗潜在需求将不断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在眼健康需求增加、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高品质医疗服务追求的共同作用下,眼科医疗服务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4、行业竞争格局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作为全球性眼科连锁医疗机构,主要竞争者为国内各地一到两家综合性医院的眼科或眼科专科医院。从医疗机构的实力来看,北京同仁医院、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以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等少数几家公立医院,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公司独创的分级连锁模式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在技术、服务、品牌、规模、人才、科研、管理等方面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医院在门诊量、手术量、营业收入等方面逐步占据当地最大市场份额,省会医院在各省区的龙头带动效益日益凸显。同时,随着新十年战略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不断深化,公司整合全球资源能力不断提高,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全球一体化加速,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公司规模及平台优势越来越显著,公司行业地位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公司作为专业眼科连锁医疗机构,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目前医疗网络已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东南亚,奠定了全球发展的战略格局。
  在国内,公司独具特色的“分级连锁”发展模式及其配套的经营管理体系,高度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环境,通过不同层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提高资源共享效率、医疗水平,持续增强集团的整体实力和各家医院的竞争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为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海外,通过重点区域“高地布局”战略,实现医疗技术与全球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多层次服务体系吸纳融合,逐步搭建世界级科研,人才,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更有效地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二)驱动业绩增长的因素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公司围绕新十年战略目标,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强化学科建设,提升临床诊疗能力,改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标准,深化医教研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数字化提质赋能,进一步提高应变能力和风控水平,全面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经营业绩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2023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门诊量 1510.64万人次,同比增长34.26%;手术量118.37万例,同比增长35.95%;实现营业收入2,036,715.67万元,同比增长26.43%;实现营业利润 494,794.68万元,同比增长39.99%;实现净利润 365,599.55万元,同比增长35.9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35,887.15万元,同比增长33.0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51,377.40万元,同比增长20.3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经营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有:随着眼科医学的持续科普宣教,居民眼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同步国际前沿推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治疗手段、创新产品不断丰富;国家近视防控战略、防盲治盲等政策推进实施;公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经营规模和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因外部环境延迟的老年患者就医需求在报告期内得到释放等,共同促进了业绩的增长。
  1、 强化学科建设,持续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优化诊疗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各层级医院的临床诊疗能力。一是健全集团和省区学组架构,加强科研投入,大力强化学科建设。公司新成立了麻醉学组,目前已经有覆盖各亚专科、眼科药学、功能影像等在内的 14个专业学组;自主建立了眼视光研究所、眼科研究所、数字眼科研究所、角膜病研究所、屈光研究所、视网膜研究所、青光眼研究所、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研究所等17个研究所,同时,进一步完善省区学组架构,25个省区已建立省区亚专科学组。通过大力加强学组及科研机构的建设,以更好引领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
  升各亚专科诊疗能力与水平。二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进高端人才充实各亚专科的专家团队和各医院的人才力量;健全青年医师带教、培养、考核、晋升机制;开展以高精尖新技术为重点、各亚专科并重的医护技能力提升培训,基本实现了亚专科、医院以及医护技专业人员全覆盖。公司国际临床培训中心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具备全眼科技能培训能力,满足全阶段培训需求。三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公司进一步完善集团会诊平台,依托集团医疗资源建立会诊、转诊机制,为疑难、高风险病例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整合资源,大力开展专家下基层巡诊活动,缓解基层疑难眼病患者“看病难”,同时,通过巡诊活动对下级医院进行帮扶带教,提升基层医院对疑难疾病的诊疗能力;持续探索日间医疗、专病中心、多学科诊疗(MDT)、会员制、医联体等服务模式。在各医院逐步设立“眼内注药中心/基地”,为眼内注药患者在一天内完成诊疗流程,提升诊疗效率,减轻患者负担;公司新成立了十大省区“区域疑难青光眼病诊疗基地”,助力打造专家亲诊、技术精湛的爱尔眼科疑难青光眼病诊疗服务新模式,使患者得到精准诊断、治疗的同时,享受视功能终生维护的便利。通过学科建设,诊疗模式的优化,公司下属医院的临床诊疗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2、加快新技术的引进和临床应用,保持医疗技术与国际同步领先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引进全球新技术、新产品在国内的推广应用,保持临床医疗水平的先进性,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公司引进了全新一代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ECNISToric II、全球首款提供33厘米近视力的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强生眼力健TECNIS Synergy跃无级、普诺明全视Max连续视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非衍射型波前重塑技术的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Vivity IOL等一系列新研发的功能性人工晶状体,不断推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发展;持续推进飞秒ICL及3D导航显微镜下的ICL植入术等新技术应用,引进光迹追踪引导的个性化飞秒手术技术及ICL第五代(V5)晶体,近视手术迈向更精准、更微创、更清晰方向发展;持续推广后巩膜加固手术,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推进41G超精微针黄斑下注射tPA、氟轻松玻璃体植入剂和法瑞西单抗等新技术、新药品应用,为黄斑下出血、葡萄膜炎等眼底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以5P近视防控模式为核心,综合运用角膜塑形镜、阿托品滴眼液、多点离焦镜片、云夹等近视防控产品,助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司加大了临床技术的研发应用,下属医院申报的项目“微创玻切和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的推广应用”“舒适化医疗技术联合两步麻醉法在眼底手术的应用”入选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服务平台技术项目库。
  3、 不断健全医疗质控体系,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提出“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的活动要求,继续狠抓医疗质量管控,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信息化监测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各项质控指标和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自我管理,不断提升临床专科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一是优化医疗质量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体系,从加强标准制定和运用、完善管理规范、优化考核标准、强化专业培训、开展经验交流分享及高密度监督检查等方面,开展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持续推进医疗质量水平提升。二是深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强化医疗质量智能监控。通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优化了业务流程,实现了监管关口前移、安全预警和环节控制,提升了监管效能。三是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约束、指引和督导检查。动态制定或修订了相关病种质量标准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质控标准》《后巩膜加固术操作规范》《POCT管理与操作指南》《院感监测操作指南》《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门诊管理制度(2023版)》《患者安全专项行动实施细则(2023-2025)》《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实施细则(2023-2025)》《儿童安全用药指引》《眼科处方专项点评指南》等一系列诊疗、手术、药事等方面的质控标准及规章制度,指导各医疗机构防范医疗风险,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同时,通过集团总部督查、省区检查、医院/省区交叉检查、大数据监管等多种方式,高频率、常态化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督导检查,基本实现医疗机构、相关安全质量指标全覆盖。报告期内,公司专家唐仕波教授入选国家卫健委国家眼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公司6个案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医疗质量与安全大会荣获“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创新实践价值案例”称号。
  4、 持续优化服务体系,稳步提升患者满意度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大力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便利化水平,逐步形成服务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一是聚焦患者需求,着眼流程优化,将服务向诊前、诊后延伸,通过信息化手段助力服务效能提升,打通预约挂号、缴费、现场排号、复诊等环节,保障患者在就诊全过程中能够享受高质量、连续性的服务;推广“全流程”服务模式,通过采取错峰预约、现场扩容、分流、疏导等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患者就诊流程优化。同时,以全面、规范推行6S管理为目标,各医院通过全院动员、强化学习、提升素养、优化流程、环境整治、消除安全隐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进一步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标准,为患者营造整洁、舒适、安全的诊疗环境。二是加强培训,全面提升医院全员服务能力,以高质量服务塑造患者口碑。报告期内,集团定向实训和线上专题直播培训相结合,共开展服务类培训100余场,培训内容涵盖服务文化、服务标准、服务监督、服务沟通、服务补救与投诉处理等主题。三是强化监督检查,通过内部监督检查及组织投资者“服务体验官”以及“员工亲友服务体验官”活动,多维度实施服务监督,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报告期内,集团对22个省区50家医院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检;联合14个省区开展了省区服务质量巡检,覆盖了百余家医院;继续开展“服务体验官”活动,邀请以投资者和员工亲友等为代表的社会人士以“神秘患者”方式到院体验,从患者角度提出完善医院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为医院服务质量改进提供多元视角和思路。通过检查与专项督导相结合,帮助医院发现问题并聚焦问题开展专项提升;新开设患者投诉服务专线,及时接收、处理患者投诉,为患者提供帮助,诉求及时响应率100%。四是数字化手段赋能患者满意度管理,根据患者意见建议及时调整、优化医院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推动医院科学、系统开展患者满意度管理,医院满意度调查管理系统覆盖率达到100%,不断优化患者满意度调查工具,逐步形成患者满意度管理闭环,各医院患者满意度得到了稳步提升。
  5、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科技爱尔”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大与国内著名高校的校企合作,提升科研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获批4个重点平台,分别是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爱尔全球眼科医学研究中心”、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建设的“湖南省外国专家工作站”“湖南省青光眼智能辅助诊断与新材料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市科学技术局批准建设的“长沙市数字眼科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了“多院”“多所”“五站”“五中心”“四基地”“一平台”“一室”的创新型医教研一体化平台。报告期内,公司分别与东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与东北大学共建“东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东北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并在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将与山西医科大学共建“山西医科大学爱尔眼视光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爱尔眼科研究所”;将与大连医科大学共建高水平眼科实训中心,共同探索眼科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新平台、新模式、新经验,切实落地眼科跨学科融合发展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共获批纵向项目6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53项、市区级项目14项,横向项目立项81项(含GCP项目);公司专家发表SCI/Medline期刊收录论文107篇,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论文42篇,主编或参编行业专著14本,主编或参编行业共识/指南22部。报告期内,公司主办了第四届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国际论坛(IRCS)、第二届疑难眼眶病学术论坛、第十届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IRS-2023)、第三届爱尔眼科EVO ICL国际论坛、爱尔眼科首届青光眼国际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学术交流会议;公司专家积极参加了美国视觉及科学学会年会(ARVO)、美国屈光及白内障外科医师协会年会(ASCRS)、亚太眼科学会年会(APAO)、亚太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协会会议(APACRS)等重要国际眼科学术会议。同时,爱尔眼视光研究所、爱尔数字眼科研究所与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湖南省眼视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发布《爱尔眼科角膜塑形镜临床应用大数据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份角膜塑形镜大数据报告;爱尔眼科白内障学组、爱尔眼科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研究所、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东北大学、爱尔欧洲巴伐利亚眼科联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研究发布了《2023年中、欧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白皮书》,上述科研成果的取得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6、技术+产业为核心导向,“数字眼科”深入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以经营管理一体化、临床系统专科化、患者服务数字化、数据服务常态化为目标,汇聚数据资产、挖掘数据价值、整合资源利用、加强智能技术研发应用,深化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创新合作,推进大数据中心和数字眼科研究所建设,赋能业务发展,加快推进“数字眼科”战略。
  一是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医疗服务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发展AI(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在眼科筛查、辅助诊断及服务中的应用,赋能眼科疾病筛查、诊疗与眼健康管理,推进实现眼科服务模式的数字化、服务技术智能化、眼科医生和医院智慧化。与中国
  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完成开发多套基于深度学习的眼科影像智能分析算法和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开发基于智能芯片的边缘计算技术,合作研制了手持视力筛查仪、全自动屈光度检查仪和智能眼底照相机3款智能眼健康检查装备,提升相关检查效率30%以上;发布并上线了眼睑肿物智能识别小程序,用于眼睑肿物自测,及时发现良性肿物,早发现早治疗;建设了支持多种眼健康应用的大数据平台,已实现对633个节点管理;构建了眼健康管理知识和眼科疾病事理图谱,覆盖7种以上基础眼病的筛查以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为医学研究、临床决策和医疗管理提供支持。加大人工智能(AI)眼底照相机的投入和使用;升级了爱尔眼健康智能客服;自研医疗业务云平台持续满足临床需要。智慧医院系统功能不断完善,为近 300余万患者提供了线上预约挂号服务;电子病历系统全面应用,并通过环节、终末质控系统监管、指导病历文书的书写,严格管控病历书写格式,提高病历书写及首页数据质量;升级移动医护系统,应用功能更加完善;建设完成集团化药事数据云平台,实时监控集团各医院临床用药指标;院感监测系统逐步推广,院感监测自动预警能力提升;围手术期期系统建设完成并上线试点。打造数字化视光科室,检查设备数据自动传输率得到明显提升;正式发布AI辅助角膜塑形镜验配平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统、CRM系统等核心应用持续优化患者服务。
  二是在经营管理方面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报告期内,集团BI(数据智能)初具规模,出具2000多份报告为集团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服务;集团药耗供应链完成医院覆盖,全面提高药耗供应效率、规范性;集团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完成建设升级,实现全集团设备资产管理覆盖;数字工程项目完成上线,逐步试点推广。通过整合数据智能大屏、运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资管理系统等跨系统数据,实现跨业务综合分析管理,有效辅助科学决策。通过长期的数据收集、挖掘、分析、开发及应用,在多个场景中将医疗机构的业务数据与集团管理端产生的数据实现了有效汇聚和利用,重塑业务运营管控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全面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同时与政府阳光采购平台等对接,库存周转率得到提升,存货结构得到优化。
  三是推出基于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超写真实时交互数字人——EYEGPT。针对集团对数字医生智能辅诊的需求,集团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发出以视频输出为主的数字人模型,具备科普、导诊与辅诊等功能,助力实现眼科服务模式数字化、服务技术智能化、眼科医生和医院智慧化。
  7、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构建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各类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进一步完善人才体系和机制建设,打造高素质的人才梯队,不断提升公司竞争力。一是持续加强以国际领军人才、行业领先人才、青年精英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引进工作;扩充海外眼科专家智库,储备海外人才。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通过全球引才引智,又一批眼科名家陆续加盟爱尔,分别任职于集团副总院长、省区总院长、省区副总院长等岗位,从德国、英国分别引进视觉认知方向和近视眼基础研究方向博士后共计3名,同时,引进上千名眼科医生和视光医生,进一步夯实了各省区、各医院的人才队伍。二是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制度与标准建设,发挥领军人才的带动力,提升眼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省区人才梯队建设项目,建立岗位人才标准,开发人才评鉴工具,完善省区人才储备、选拔、任用、培养体系,为省区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开展医院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帮扶计划,通过集团、省区、医院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助力集团“强基层”战略在基层医院的落地。三是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集团已与15家国内知名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其中联合培养眼科硕博士研究生的院校11家、联合培养眼视光医疗技术人才的院校4家。四是强化培训。持续推进战略培训项目实施,报告期内,分别举办了总院长研修班、院长培训班、岳麓计划、湘江计划、聚光计划、鲲鹏计划、优才计划等集团战略性培训计划。同时,各学科、各职能条线分别加强临床、药事、护理、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培训针对性强、覆盖范围广、效果好,为公司新时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8、大力开展眼健康科普,积极倡导眼健康理念
  报告期内,为提高社会公众对眼健康的认知和关注度,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预防眼部疾病,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的要求,持续加大投入,通过各种创新方式积极开展眼健康科普,为社会公众提供眼病预防、近视防控、早期发现、及时就医等方面的专业眼健康科普知识。
  一是持续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力度。集团已在全国范围内获批建设了各类科学技术普及基地、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等。在总部建成爱尔眼健康科普馆。该馆占地面积近1800平米,是全国建筑面积最大、科普内容最全、覆盖范围最广的专业眼科科普馆之一,设有眼球科学馆、近视防治科学馆等7个特色厅馆,围绕全年龄阶段、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知识进行科普宣传。通过医生宣讲、职业体验、趣味研学等寓教于乐的展馆功能,将数智化交互体验与全年龄段眼健康科普相结合,多维度展示儿童青少年近视、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盲症等发生于各年龄阶段常见眼病的预防、检测、治疗知识,引导参观人员树立科学的眼健康理念、提高眼保健意识。二是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下,公司与湖南卫视、芒果TV、《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联合出品国内首部眼健康科学纪录片《眼睛的故事》,该片以其专业的科普知识及较高的制作水平,引起了良好社会反响,节目传播超3亿次。三是集团相关学组、医院分别成立眼健康科普宣讲团,开展眼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单位活动。报告期内,爱尔眼科角膜及眼表学科博士宣讲团(首批)正式成立;集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博士宣讲团持续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讲座。同时,利用爱尔眼科公众号平台,常态化制作、输出眼健康科普内容。全年共制作、发布眼健康科普内容文章超1万篇,阅读量400余万人次。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眼健康科普,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眼健康的氛围,让更多人更加重视眼健康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各种眼病,让更多人减少眼疾发生概率或避免病情恶化,不但产生了良好社会价值,也有效扩大了公司品牌影响,提升品牌声誉。报告期内,凭借在眼健康科普方面的卓越贡献,集团受邀参加2023全国科技活动周主会场主题展览、2023年湖南省科技活动周暨“科技潇湘行”重大示范活动;获得“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表现突出参与单位”;《眼睛的故事》分别获第六届长沙市健康科普大赛视频类“优秀作品”;集团参与制作的《瞳梦国奇旅》及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制作的《爱眼看视界》分别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知识普及行动——2023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音频类入围作品名单及大赛微视频类优秀作品名单。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机构,已在医疗网络、专业服务、技术人才、学术科研、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品牌领先优势,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级连锁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实施“1+8+N”战略布局,继续推进中心城市和重点省会城市的区域性眼科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各省区区域内的纵向分级连锁网络体系,同时,加快省会城市一城多院、眼视光门诊部(诊所)横向同城分级诊疗网络建设。长沙、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眼科中心已运营,武汉、沈阳正在推进建设中,北京、深圳已开始筹备;通过新建或收购完善了省区的区域医疗网络布局;眼视光门诊部(诊所)的投资进一步加强。多个省区逐步形成“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布局,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及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集团多个学科组织知名专家到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开展巡诊,使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进行技术支持,下级医院的疑难患者可以得到集团专家会诊或转诊到上级医院,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患者就诊的便利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境内医院256家,门诊部183家。随着医疗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分级连锁优势和规模效应得到了进一步凸显。
  2)全球资源优势
  公司拥有了香港亚洲医疗、美国MING WANG眼科中心、欧洲Clínica Baviera.S.A、东南亚ISEC Healthcare Ltd等领先的境外眼科机构。截至2023年12月31日,境外已布局131家眼科中心及诊所,逐渐形成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公司作为世界眼科医院协会(WAEH)董事会成员,与国内外眼科研究机构在科研、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交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与国际知名机构的战略合作:与专注于视光行业的蔡司光学就联合创新达成战略合作共识,与STAAR Surgical合作成立EVO ICL国际培训中心,与韩国B&VIIT(江南明亮世界)眼科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香港理工大学眼视觉研究中心(CEVR)建立战略合作。报告期内,公司正式启用了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爱尔眼科国际临床培训中心,该中心包括了三大理论区域,四大全技能眼科实操功能分区,百余台世界一流眼科仪器设备,同时配备全球最大体量眼科虚拟设备,为全球的眼科医生学习眼科技术创造了条件。公司启动了国际屈光手术专科医生培训项目,完成了由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承办的“第九届白内障防治技术国际培训班”,顺利完成与香港理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下的视光人才临床培养项目。公司已获第 18届世界眼科医院协会年会主办权,第 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的主办权。公司布局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打造国际临床研究基地,积极探索眼科临床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深度融合国际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和最前沿的技术体系,嫁接高端服务模式、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公司更好地发展国内的高端医疗服务,搭建世界级科研、人才、技术创新平台,“共享全球眼科智慧”的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强。
  3)医教研平台优势
  目前,公司已构建起“多院”“多所”“五站”“五中心”“四基地”“一平台”“一室”医教研一体化创新平台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分别与东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新获批爱尔全球眼科医学研究中心、湖南省青光眼智能辅助诊断与新材料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外国专家工作站、长沙市数字眼科技术创新中心,新获评湖南省模范专家工作站。公司主办了第四届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国际论坛(IRCS)、第二届疑难眼眶病学术论坛、第十届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IRS-2023)、第三届爱尔眼科EVO ICL国际论坛、爱尔眼科-中科院计算所 2023年战略规划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近年来,公司研发出眼科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眼科智能客服系统、眼底影像辅助诊断算法等高科技成果,与中科院联合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区域重点项目——面向眼健康管理的智能无人巡诊系统及大数据平台建设顺利通过项目验收,“爱尔慢性眼病智能眼底筛查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入选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批慢性病防治典型数字产品与服务名单。陆续发布了全国《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白皮书暨屈光发育档案普及计划》《中、欧国际近视手术白皮书》《爱尔眼科角膜塑形镜临床应用大数据报告》《2023年中、欧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白皮书》;公司多名专家的学术论文在全球权威期刊发表,公司专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医教研平台优势进一步得到提升。
  4)管理体系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通过数字化升级赋能,持续优化经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总部层面上,进一步优化集团与省区的权责和联动机制,强化省区财务直线管理体系,制定严密的财务考评机制,压实各级财务管理责任,健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省区经营、投资、人力资源的支持,规范经营的同时促进经营目标达成;推广应用集团BI(数据智能)、药耗供应链管理系统、全生命周期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供应链数字工程项目等,强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在省区层面,公司继续夯实省区管理机制及组织架构,推动省区区域资源整合、共享,推进实施“地县一体化”发展模式,并强化省域连锁医院的管理、培训、指导职能;在医院层面,继续坚持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行院、科、岗三级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通过管理模式的动态优化,推动公司各种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各连锁医院更加贴近市场,及时、准确满足患者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过去三年,公司经受住了外部环境变化和网络暴力的考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未来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5)技术与人才优势
  公司始终立足于国际同步、国内领先。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以及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推广。又一批国内外权威眼科专家陆续加盟爱尔,不断充实核心专家团队和各医院的人才力量;同时,实施了麒麟计划、鲲鹏计划、聚光计划、优才计划、岳麓计划、湘江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大量培养医疗和经营管理人才。通过集团学术委员会各学组的日常组织和医院的高效联动,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储备持续增加,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公司继续跟踪和引进国际最新的眼科诊疗技术和先进设备,借助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的特许政策,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利用远程会诊、分级转诊、专家带教、多中心研究等多种手段,提高技术资源共享程度,不断提高临床、科研技术能力。公司积极发展数字眼科,强化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应用,顺应数字医疗发展趋势,促进眼科领域数智技术发展。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的稳步实施、科技创新全球化布局的推进,公司在行业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显著。
  6)激励机制优势
  公司持续完善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薪酬体系,新十年“二次创业”氛围蔚然成风。上市以来,公司先后实施了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以及合伙人计划、省会医院合伙人计划等多形式、多层次激励措施,让越来越多的核心骨干与公司结成长期利益共同体,持续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极大地释放核心骨干的工作动能;同时,公司建立员工关爱基金,实施员工关爱保障计划,包括“子女救助计划”与“大病救助计划”,以员工关怀、激励为核心,建立了员工关怀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员工提供了最强大的保障,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的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公司在新时期的战略目标。报告期内,公司限制性股票按期解锁上市,继续推进合伙人计划的实施并部分兑现,多次实施从二级市场回购股票并将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全面践行“共创、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快速提升。完善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和员工关爱计划对爱尔眼科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7)多层次服务优势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导向,满足人们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努力实现公司的发展宗旨: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公司在为社会大众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同时,一方面根据医疗消费升级的趋势,积极开发个性化的高端服务,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在服务内容上持续提高品质标准,不断提高服务的增加值;另一方面,通过爱尔特色的“交叉补贴”模式和高效的工作机制,为缺乏支付能力的贫困群体提供公益慈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可扩展。同时,公司充分利用数智化技术,扩大服务的覆盖边界和服务内容,不断改善就医的便捷度和满意度,以高水平医疗服务到每一位患者,让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通过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口碑传播日益扩大,慕名就医者越来越多,公司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和谐共进,蝉联三届“中华慈善奖”,持续提升爱尔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以高质量发展为宗旨,通过未来 3年的发展,公司临床、教学、科研、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多家旗舰医院巩固并扩大领先优势,多数省会级医院成为省域疑难眼病中心,新一批地级医院成长为本地眼科龙头;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手段,形成立体化、多业态眼科网络;通过国际化战略和全球科技创新布局,成为国内外领先的创新型眼健康服务集团。
  2、公司经营目标
  2024年,公司将以新十年战略规划为指引,继续推进实施“1+8+N”发展战略,夯实学科基础,提升医疗专业能力,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深化“数字眼科”建设,构建高效的人才管理体系,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1)稳步推进医疗网络建设
  2024年,公司将继续围绕“1+8+N”战略布局,推进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区域眼科中心建设和提质升级,加快眼科门诊或诊所的建设,探索眼视光医院等新业态布局。成立长沙医学中心,通过整合资源,赋能长沙爱尔,以此引领集团的医教研水平全面提升,从而促进本公司各医院全面发展;通过同城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加大眼科门诊/诊所的布局,为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有温度的专业眼健康服务,完善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体系。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2)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2024年,公司将继续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持续完善爱尔特色的集团化医疗高质量管理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集团总部、省区、医院、科室、岗位协同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保障体系。二是围绕三甲医院创建、重点专科建设及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不良事件上报、疑难眼病会诊、甲级病历管理等方面持续加强制度建设,细化管理措施,强化贯彻落实。三是继续开展各层级的督查考核、评估分析、经验推广,大力促进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四是通过多维度开展医疗质量培训,推进等级创评,建立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
  3)提升临床科研学科能力
  2024年,公司将按照“整体规划、分层建设、目标导向”原则,整合学科资源、提升学科水平、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优势的学科群组、特色的学科方向,持续打造高效协同的学科发展体系,显著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力,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眼科医疗服务。一是持续拓展学科布局。在持续巩固、提升屈光、白内障、视光、眼底等传统亚专科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在眼表、角膜、干眼、青光眼、眼整形、眼框及眼肿瘤等全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全生命周期、全眼科的服务能力。二是以建设世界一流眼科医学中心为目标,对爱尔眼科长沙医学中心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展疑难复杂眼病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实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带动全集团医疗水平迈上新的大台阶。三是运用集团化、分级连锁管理优势,加强培训带教、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质量管控。充分利用集团各学组专家资源,加强培训带教,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人员尤其是县域基层医院的专业能力。四是持续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办好第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第18届世界眼科医院协会年会、第二届角膜及眼表疾病国际论坛等一系列国际性、区域性学术会议;深化高校的校企合作。
  4)深化“数字眼科”建设
  2024年,集团将加快医疗信息化的升级迭代,深入推进“数字眼科”建设。一是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符合眼科专科医疗服务特点的医疗业务云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功能,促进实现各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继续推进眼科各亚专科临床辅助诊断系统、数据中心、医疗质量管控等系统的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以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AI智能客服、青少年近视防控、AI眼底筛查、CRM系统等核心应用赋能科普健教和患者服务升级,加速集团远程疑难眼病会诊平台建设;加强数字化应用,进一步提升集团眼科服务数字化水平,全面满足患者眼健康咨询、问诊、检查、就诊、查询、用药以及健康管理需求。二是充分利用庞大的眼科医疗大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价值,规范数据利用;完善升级数据标准化;建设专病数据库及生物样本库;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将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强化大数据在临床医疗、科研、管理、服务、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提升精准医疗、科学决策、高效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数字眼科研究所建设。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推进“大规模的眼科模型服务网”、“数字智能眼科医生”、“开创性无人自主眼科学实验室”等研究计划;推进“人形手术机器人”培训系统及纳米手术机器人项目研发;探索“数字眼科”行业发展新模式。四是继续推进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创新合作。继续加强眼科相关亚专科辅助诊断算法的研发与应用;持续完善爱尔大数据平台、智能运维平台、标准管理平台;推进联合研发项目;加速成果转化应用。
  5)构建高效的人力管理体系
  2024年,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组织架构、业务发展需求等,持续完善“选用育留”相互补充的人才机制,构建敏捷型、包容型、平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人才管理。一是深入推进“全球引才引智计划”实施。通过打造医教研一体化平台,引进和培养一批经验丰富、开拓进取的管理团队和医术精良、治学严谨的眼科专家和医生团队,充实集团各级人才队伍力量。二是根据集团不同经营业态、不同类型岗位及学科建设需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管理干部选拔,专业技术人才聘任。三是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发展需求,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成长。持续推进光子计划、博才计划、优才计划、湘江计划、E计划、聚光计划、院长培训班、博士后培养等一系列眼科精英人才培养项目。四是进一步完善人才机制保障体系和员工关爱保障体系两大保障体系,加强员工关爱、人才激励,强化“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管理机制,促进人尽其才,提升公司组织效率。
  3、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医疗风险
  在临床医学上,由于存在着医学认知局限、患者个体差异、疾病情况不同、医生水平差异、医院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类诊疗行为客观上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风险,医疗事故和差错无法完全杜绝。就眼科手术而言,尽管大多数手术操作是在显微镜下完成且手术切口极小,但由于眼球的结构精细,组织脆弱,并且眼科手术质量的好坏将受到医师水平差异、患者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差异、诊疗设备、质量控制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眼科医疗机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同时,患者对手术的认知有限、对术后效果的感知和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片面性,由此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一直以来公司保持了较好的医疗质量,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发生率相对较低,但随着门诊量、手术量的不断增长,其绝对数有可能上升。
  针对医疗风险,公司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的医疗服务与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诊疗指南、操作规范和护理规范,不断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医师队伍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和护理水准,严格术前筛查,从严掌握适应证,严格规范病历书写,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和必要手续,加强和完善医患沟通,并配置各种尖端眼科诊疗设备以确保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率,以高水平医疗服务到每一位患者,让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尽管如此,医疗风险仍然不可避免。
  2)人力资源风险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医疗机构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伴随着公司医疗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也趋于复杂化,对公司诊疗水平、管控能力、服务质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吸引、培养、用好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虽然公司在前期已经为后续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人才储备,但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吸引足够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且不能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继续进行机制创新,公司仍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短缺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首先营造强化“理念聚人、平台引人、事业留人”的氛围, 让“共创、共享、共赢”的爱尔合伙人文化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打造追求卓越、医德高尚、责任感强的团队。随着员工数量的日渐壮大,公司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提高,员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显著提升。其次,公司通过建立和完善世界级的医教研创新平台和高水平的管理学院,不断吸引高层次专家加盟,通过实施各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持续开展各类培训,加强医疗及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力争上游的学习型组织;第三,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公司优势,不断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让员工的获得感持续增强。随着公司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合伙人计划、省会合伙人计划等系列激励机制的实施,广大员工获得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3)管理风险
  连锁经营有利于公司发挥资源充分共享、模式快速复制、规模迅速扩大的优势,但随着连锁医疗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公司在管理方面将面临较大挑战。
  针对以上情况,公司将持续完善组织架构和区域管理运行机制,加大区域化管理力度,合理界定集团总部、省区、医院的管理层级和管理职能。在集团总部层面,公司动态完善各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统筹、考核功能,加强集团财务管控力度,明确各医院财务审批权限和职责,并坚持以内部控制审计为重点的审计职能导向,结合数字化转型的加快推进,确保公司经营管理规范、科学、高效。
  4)公共关系危机风险
  公共关系危机是指危及企业形象的突发性、灾难性事故或事件, 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紧迫性等特点。公共关系危机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严重破坏企业形象,甚至使企业陷入困境。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某些个体事件可能会被迅速放大或演化为行业性事件,公司可能因此而受到波及或影响。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采取多种举措进行防范和化解。一是落实全程、全员规范运作和质量管理,从根本上降低公司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二是依托优异的医疗质量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持续塑造专业、权威、可靠的品牌形象;三是完善《危机公关管理办法》《公共关系危机处理预案》等制度,加强危机预警预防及处理机制的建设,并进行明确分工、职责到人;四是建立完善的公共关系体系,塑造和谐友好的外部环境。
  5)授权使用品牌风险及诉讼仲裁风险
  公司通过参与投资产业并购基金,许可其投资、设立的医院使用公司指定商标及“爱尔”字号,更好地满足各地眼科患者的需求。授权使用品牌医院为独立法人,不属于上市公司子公司,不由上市公司控制或管理,独立承担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债务或法律责任。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存在品牌风险和诉讼仲裁风险。授权使用品牌医院可能因执行不到位、操作失误、理解不当等原因导致无法达到公司提出的运营标准,严重时可能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等风险事件,影响公司整体品牌形象。同时,在患者或其他第三方与该等医院发生纠纷时,存在对方将上市公司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仲裁的可能,从而导致公司面临诉讼仲裁风险。
  为防范上述风险,公司与并购基金签署了《管理咨询服务协议》,并与品牌授权医院签署了《技术咨询服务合同》,协助其建立与上市公司统一的医疗质量标准,提供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咨询,帮助其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债务或法律责任由医院完全承担。公司制定了《商号商标许可使用管理办法》,从商号商标的许可审批、日常管理与监督、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对品牌授权医院发生上述风险事件时的报告流程、处置程序、责任追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公司对品牌授权医院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若未达标准,公司有权提前终止协议。
  6)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在投资并购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金额的商誉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并购的标的资产经营状况未达预期,则存在商誉减值风险,从而对上市公司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①收购前对医院进行详细的调研,对标的医院的财务数据、所处区域市场情况、管理运营水平、未来增长潜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估;②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拟收购医院最近一年及一期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真实准确地掌握相关医院的财务数据;③聘请评估师对拟收购医院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并参考评估报告评估值确定收购价格;④收购后对医院进行管理整合和运营提升,通过集团财务中心、各事业部、学术委员会、医疗管理中心、运营中心、人力资源等部门直接与医院对接,协助医院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优化人才团队、细化财务管理、加强学科能力建设,以提升其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