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负极业务以及磁电装备业务。
磁电装备、锂电负极
石墨类负极材料 、 连铸EMS 、 起重磁力设备 、 中间包
电磁、电气、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及销售(不含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及国家监控电子产品),普通机械加工,机电维修,电磁技术咨询服务,新能源发电与节能装备的研制,计算机系统集成、电子产品(不含无线电管制器材和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通讯产品(国家禁止销售的除外)的设计、制造及销售,安防工程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维护,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材料以及新型石墨(硅基石墨体系复合材料、硅负极)的研究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生产、加工和销售,自有房屋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1-12-31 |
---|---|---|---|---|---|
磁电装备业务营业收入(元) | 1.85亿 | - | - | - | - |
磁电装备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11.06 | - | - | - | - |
锂电负极业务营业收入(元) | 20.79亿 | - | - | - | - |
锂电负极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0.53 | - | - |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磁电装备板块(项) | 7.00 | 6.00 | 1.00 | 3.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锂电负极板(项) | 12.00 | - | - |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磁电装备板块(项) | 5.00 | - | - |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磁电装备板块(项) | 12.00 | - | - |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发明专利:磁电装备板块(项) | 44.00 | - | - |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发明专利:锂电负极板(项) | 91.00 | - | - |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国际专利:磁电装备板块(项) | 1.00 | - | - |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国际专利:锂电负极板(项) | 9.00 | - | - |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磁电装备板块(项) | 57.00 | 52.00 | - |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锂电负极板(项) | 103.00 | - | - | - | - |
出货量:负极材料(吨) | 9.21万 | 14.50万 | 6.03万 | 12.00万 | - |
产量:机械制造业(台套) | - | 2050.00 | - | - | - |
产量:锂电材料(吨) | - | 14.35万 | 5.95万 | - | - |
销量:机械制造业(台套) | - | 1933.00 | - | - | - |
销量:锂电材料(吨) | - | 14.11万 | - |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锂电负极板块(项) | - | 108.00 | - |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锂电负极板块:发明专利(项) | - | 97.00 | - |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锂电负极板块:国际专利(项) | - | 4.00 | - |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磁电装备板块:发明专利(项) | - | 42.00 | - |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磁电装备板块:国际专利(项) | - | 1.00 | - |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锂电负极板块(项) | - | 9.00 | 5.00 | 12.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磁电装备板块(项) | - | 22.00 | 15.00 | 10.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锂电负极板块(项) | - | 1.00 | - | 2.00 | - |
产能利用率:锂电材料(%) | - | 76.24 | 68.39 | 109.29 | - |
产能:在建产能:锂电材料(吨) | - | 12.50万 | 15.12万 | 18.50万 | - |
产能:锂电材料(吨) | - | 18.82万 | 17.40万 | 11.48万 | - |
营业收入:磁电装备板块(元) | - | 3.89亿 | 1.67亿 | 2.99亿 | - |
营业收入:锂电负极板块(元) | - | 45.19亿 | 20.68亿 | 49.58亿 | - |
机械制造业产量(台套) | - | - | - | 2083.00 | 1934.00 |
机械制造业销量(台套) | - | - | - | 2124.00 | 1809.00 |
锂电材料产量(吨) | - | - | - | 12.55万 | 5.88万 |
锂电材料销量(吨) | - | - | - | 11.40万 | 5.90万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外观设计专利:锂电负极板块(项) | - | - | - | 1.00 | -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4.68亿 | 29.91% |
客户二 |
11.03亿 | 22.47% |
客户三 |
6.77亿 | 13.79% |
客户四 |
3.62亿 | 7.37% |
客户五 |
2.72亿 | 5.5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2.32亿 | 8.47% |
供应商二 |
1.79亿 | 6.51% |
供应商三 |
1.75亿 | 6.37% |
供应商四 |
1.24亿 | 4.53% |
供应商五 |
1.05亿 | 3.8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5.16亿 | 28.83% |
客户二 |
12.43亿 | 23.64% |
客户三 |
7.91亿 | 15.04% |
客户四 |
5.49亿 | 10.45% |
客户五 |
3.48亿 | 6.6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6.97亿 | 11.45% |
供应商二 |
3.95亿 | 6.50% |
供应商三 |
3.42亿 | 5.62% |
供应商四 |
3.35亿 | 5.50% |
供应商五 |
1.86亿 | 3.0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5.41亿 | 21.79% |
客户二 |
5.30亿 | 21.38% |
客户三 |
4.54亿 | 18.32% |
客户四 |
1.96亿 | 7.90% |
客户五 |
8189.44万 | 3.3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2.13亿 | 10.24% |
供应商二 |
1.80亿 | 8.65% |
供应商三 |
1.02亿 | 4.93% |
供应商四 |
6086.36万 | 2.93% |
供应商五 |
5871.44万 | 2.8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2.64亿 | 23.91% |
客户二 |
1.13亿 | 10.24% |
客户三 |
9641.65万 | 8.75% |
客户四 |
7109.93万 | 6.45% |
客户五 |
6805.27万 | 6.1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6645.26万 | 11.12% |
供应商二 |
6055.42万 | 10.13% |
供应商三 |
4281.65万 | 7.16% |
供应商四 |
4188.13万 | 7.01% |
供应商五 |
3315.09万 | 5.5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3.58亿 | 33.86% |
客户二 |
1.68亿 | 15.85% |
客户三 |
8079.08万 | 7.64% |
客户四 |
7614.40万 | 7.20% |
客户五 |
2520.59万 | 2.3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8435.04万 | 11.94% |
供应商二 |
5257.94万 | 7.44% |
供应商三 |
3163.66万 | 4.48% |
供应商四 |
2864.54万 | 4.06% |
供应商五 |
2597.70万 | 3.68%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产品和业务 1、锂电负极业务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应用于动力类、储能类、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组成材料之一,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充放电倍率以及低温放电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二十余年,是最早布局动力锂电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客户渠道资源,同时,具备负极材料全工序、全产线设计、建设、运营的工程化应用能力,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可有效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此外,公司自行设计建造的石墨化炉,相...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产品和业务
1、锂电负极业务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应用于动力类、储能类、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组成材料之一,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充放电倍率以及低温放电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二十余年,是最早布局动力锂电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客户渠道资源,同时,具备负极材料全工序、全产线设计、建设、运营的工程化应用能力,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可有效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此外,公司自行设计建造的石墨化炉,相较于传统石墨化加工产线具备电耗成本低、炉芯耗材费用少、自动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等优势,在国内锂电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并且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在磁力分选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数值模拟分析、工程化应用以及装备制造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能为锂电负极业务生产装备的持续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
2、磁电装备业务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涵盖电磁冶金专用设备、工业磁力设备以及锂电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为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与精炼系统、连铸电磁搅拌(EMS)成套系统、连轧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起重磁力设备、除铁器、磁选机、卷筒,以及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等锂电装备,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钢铁、交通运输、造船、机械、矿山、锂电等行业。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凭借产品线的完整程度、产品技术领先程度、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行业内优势明显,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稳居国内行业龙头地位,锂电专用设备在配套自身负极业务新增产线建设需求外,积极开拓对外销售市场。长期以来,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持续创新,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扩展产品线,延伸业务领域,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保持稳定的增长。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实行“以产定购、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采购模式,进行采购过程精细化管理。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全部由采购部门在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的厂家中进行充分比价后择优采购。公司新供应商的开发均需经过技术、品质、采购、生产等相关部门的资格审查,通过评审的才能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单》。每个年度,公司从产品质量、供货速度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对供应商进行持续考核评分和分类,并在后续合作中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采取差异化的采购策略。
2、生产模式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根据行业特性以及主要客户群体较为稳定的情况,实行“按订单生产、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生产模式和精益生产方式,依据与客户签订的合作协议及客户的采购惯例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磁电装备业务因用户对设备配置要求差异较大,规格与技术参数等指标均须按用户实际需要确定,因此主要采取“按订单生产、单套量身定制”的生产模式,同时,部分标准化的工业磁力设备,在以订单为主的前提下,采用少量库存的生产模式,以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采用直销模式,其中锂电负极业务采取大客户紧跟战略,积极响应锂离子电池行业内客户的需求,加快自身技术和产品的升级速度;磁电装备业务经过多年的业务开拓,目前,公司与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大型冶金工程承包商均建立了稳定通畅的业务关系。
(三)行业情况说明
1、锂电负极业务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处于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行业上游关键材料领域,终端市场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储能市场、消费数码市场等。
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增长。其中,国内市场方面,新能源汽车优质供给增加及产品力不断提升刺激了消费需求,再加上汽车以旧换新补贴、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驱动,两大因素叠加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1-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累计渗透率35.2%,同比增长6.9%。此外,虽然欧美地区的电动化进程有所放缓,但仍然维持增长趋势。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及世界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欧盟乘用车注册量达568.4万辆,同比增长4.5%;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76.8万辆,同比增长10.3%。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稳步增长,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持续扩大。根据SNEResearch统计数据,2024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364.6GWh,同比增长22.3%。
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储能市场来看,2024年上半年储能市场在能源转型需求、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根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116GWh,同比增长41%,预计2024年全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超240GWh。同时,海外储能市场也增长迅速,根据ICC鑫椤资讯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130Gwh,同比增长35%。
除此之外,锂离子电池的另一主要应用方向——消费数码市场开始复苏。分领域来看,3C数码锂电池随着终端市场手机与笔记本电脑需求回暖,出货量随之增加;电动工具锂电池因下游客户库存低位,集中囤货从而拉动了出货量。据高工锂电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数码锂电池出货量23GWh,同比增长4.6%。
综上,2024年上半年,在下游终端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负极材料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产量为96.7万吨,同比增长29%。尽管短期内,欧洲市场面临补贴政策退坡以及高利率环境导致的消费抑制,以及美国IRA法案在2024年对获补车型收紧,使得需求端的增长步伐有所放缓,但长远来看,2025年欧洲碳排放政策的关键考核期临近,加之电池成本的不断降低,电动化进程的中长期趋势不会改变。此外,虽然当前负极材料市场仍处于结构性、阶段性变化阶段,行业盈利普遍承压,部分中小企业持续亏损、供货能力难以保证,开工率较低,但掌握成本、技术、客户优势的企业能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供需关系逐步迈向新均衡。
2、磁电装备业务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主要应用于电磁冶金行业和锂电装备行业。其中,电磁冶金行业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特点为制造厂商众多,中低端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日益缩减。且在全球经济宏观预期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国内钢铁行业出现成本高企、需求减弱、盈利下滑态势,同时,也促使钢铁行业加快形成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因此,增加了对相关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智能制造设备需求,为电磁冶金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锂电装备行业是一个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客户壁垒以及设备厂商与应用厂商深度绑定的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因此,随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将会有力推动锂电装备需求的增加。
(四)报告期内的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锂电负极业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实现营业收入226,369.82万元,同比增长1.32%,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26.00万元,同比增长155.44%,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841.09万元,同比增长180.19%。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情况概述如下:报告期内,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储能领域的发展,加之2024上半年多款新车型尤其是高压快充车型迎来密集上市带来的需求,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出货量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长。但是同时负极材料价格受上游原材料、委外工序价格下降以及行业产能释放加剧竞争等多因素带动整体下行,盈利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
因此,公司将持续优化管理架构,推进精益管理,提升成本管控和风险识别能力;加强人才储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原材料开发能力,积极开发快充类/储能类战略新产品,稳步推进前瞻性产品研发;聚焦主流客户市场需求,维持好现有战略客户的稳定合作,深挖潜力重点客户以及储能电池领域客户,全力以赴开拓国际市场,加速海外布局;稳步推进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提高石墨化自给率和产线绿色智能化水平。
本报告期,锂电负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07,869.77万元,同比增长0.53%;实现负极材料出货量92,117.15吨、确认收入数量88,392.49吨,同比分别增加52.86%和53.09%;获得发明专利12项,另有103项正在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其中91项为发明专利、9项为国际专利)。
2、磁电装备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抓住钢铁行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市场机遇,加大中高端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快重大项目的执行和进度追赶,并积极开拓海外国际钢铁市场。同时,密切配合自身锂电负极产能扩建需求,优化完善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等锂电专用设备的品类和产业化应用。
本报告期,公司磁电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8,500.05万元(不含与控股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06%;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另有57项正在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其中44项为发明专利,1项为国际专利)。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与研发优势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及工程化应用能力:石墨粉体加工技术、热处理工艺和石墨复合技术业内领先;硅碳、硬碳等新型负极材料从材料、工艺到性能评估不断提升与完善;自行设计建造的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具备电耗成本低、炉芯耗材费用少、自动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石墨化技术工艺和智能装备行业领先地位;具备负极材料全设备、全产线设计、施工、运行的一体化建设和运营能力,自行设计建设的负极材料产线自动化水平业内领先。同时,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成立了一支专业的研发队伍,拥有国内先进的负极材料物理性能检测、半电池、全电池等电化学性能检测的研究设备,并配备有粉碎、分级、烧结、包覆等试验生产线。此外,公司还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湖南大学建立了炭素新材料研究实习基地,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工程中心”、“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级科研平台,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湖南省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长沙市科技创新基金”等政府支持科技项目。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以磁电应用为领域,电磁冶金技术为核心、锂电装备技术为拓展,拥有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南省冶金电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冶金电磁能量变换技术工程实验、湖南省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搭建了多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平台;创建了相对完备的电磁冶金数据库;健全了一套成熟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并借此不断巩固和加强了在磁电装备行业的领先优势。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含全资子公司)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成果216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软件著作权54项,正在申请的专利160项(其中135项为发明专利,10项为国际专利)。
2、人才优势
公司核心管理人员、核心研发人员和核心销售人员,在业界具有十余年的丰富经验,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对行业发展现状、行业风险、行业机遇、市场需求都有着深刻的了解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准确把握公司的战略方向,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同时,公司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与高校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研究实习基地,保证了公司后续发展的人才需求。另外,公司为了吸引和稳定突出的专业人才,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奖励机制,确保核心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长期稳定。
3、客户渠道优势
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多年来优秀的自主研发能力、精细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为公司积累了众多大客户的信任,也为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赢得了重要地位。锂电负极业务,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蜂巢能源、ATL、韩国LGES、SKOn等国内外知名锂电池厂商有着良好稳定的合作。公司除继续深化与现有主要客户的合作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国内外优质新客户,报告期内,获得海外某国际知名车企旗下电池子公司定点,其他海外客户的开拓正按计划进行;磁电装备业务,公司与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大型冶金工程承包商建立了稳定通畅的业务关系,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超60%,处于行业龙头地位。
4、协同发展优势
由于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在磁力分选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数值模拟分析、工程化应用以及装备制造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因此,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与锂电负极业务可协同开发出适用于锂电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新一代石墨化炉等锂电专用设备,为锂电负极业务生产装备的持续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持的同时,扩展公司磁电装备业务的应用领域,切入锂电装备行业。
5、动力锂电负极材料领域先发优势
公司子公司湖南中科星城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二十多年,是最早布局动力锂电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具有动力锂电负极材料先发优势,未来,随着公司锂电负极产品结构的不断丰富,在储能类和消费类锂电负极材料市场将具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产能风险
由于新能源市场的蓬勃发展,吸引大量资金和企业涌入新能源赛道。同时现有锂电负极生产企业纷纷扩产建设一体化项目、提高产能。随着在建产能的逐步释放,市场竞争加剧,若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数码等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可能出现结构性、阶段性的产能变化的风险,可能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通过加强人才储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创新水平,推出差异化产品;加强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开拓力度,不断优化客户结构,整体提升公司在全球负极材料业务的市场份额等措施增强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市场竞争力。
2、汇率变动风险
在公司与国外客户的交易中主要采用外币进行计价结算。由于双方所在地区存在时差,以及文化和语言等沟通方面的差异,导致回款速度相较于国内企业而言稍慢一些,因此形成外币类应收账款。当人民币汇率发生波动时,当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对公司的外币资产产生汇兑损益,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如果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务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会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对此,公司密切关注汇率动态,在签订合同中考虑相应的汇率波动风险,同时合理谨慎利用相关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对此,公司密切关注汇率动态,在签订合同中考虑相应的汇率波动风险,同时合理谨慎利用相关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3、国家产业政策风险
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政策与公司锂电负极业务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多部委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规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从发展规划、消费补贴、税收优惠、科研投入、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多个方面,构建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公司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国家政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一旦发生重大变化将对锂电负极业务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对此,公司紧跟市场发展趋势,丰富产品品类结构,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在确保动力市场优势地位的同时,加大储能市场开拓力度,以降低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
4、技术迭代和新兴技术路线替代风险
锂离子电池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积累,工艺水平趋于成熟,锂离子电池技术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是市场主流技术。但随着国内外科研力量和产业资本对新能源、新材料应用领域的持续投入,若新型电池材料或新兴技术路线快速成熟,商业化应用进程加速,而公司不能快速对公司产品进行升级或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又或对新兴技术路线的技术储备不够充足,则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公司积极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同时,积极关注未来新型电池发展方向,在新能源材料领域进行相关前瞻性研究和人才储备。
5、应收账款风险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净额20.24亿元。目前,公司的客户大都是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大型知名企业,信用状况良好,应收账款风险较低。但随着未来公司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将可能进一步提高。若大环境以及行业前景发生不利变化,将会导致公司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建立了客户信用管理、应收账款回款管理等相关制度,以此防范应收账款回款风险,同时,公司加大业务人员对应收账款催收的责任,将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纳入业绩考核,来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
6、原材料波动及存货风险
公司产品负极材料的原材料主要为石油焦、针状焦等焦类原料,其价格受石油等基础原料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若未来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公司未能及时优化产品技术降低成本或未能将压力转移至下游,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公司采用“按订单生产、以产定购、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生产模式和采购模式,日常为保证产品交付速度,会根据需求预测对产品进行一定的备货。但若遇到价格调整、客户需求变化、产品更新迭代等情形,将会导致公司面临部分存货跌价或产品滞销的风险。对此,公司推动产业链深度合作,提高供应链管控能力;推进精益管理,优化存货管理,建立合理的战略库存储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