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及海底数据中心业务。

  • 产品类型:

    海洋观探测、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

  • 产品名称:

    海洋观探测装备与系统 、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

  •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培训;生产船舶电子集成系统;船舶智能化系统,雷达系统及其信息应用、海洋信息化系统、海洋自动化观探测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无人船(艇)及其控制系统、专用装置的产品样机制造(含中试、研发、设计、营销、财务、技术服务、总部管理);生产制造船舶智能化系统、雷达系统及其信息应用、海洋信息化系统、海洋自动化观探测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无人船(艇)及其控制系统、专用装置(限分支机构经营);销售开发后的产品、通信设备、五金交电、船舶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维修机械设备。(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4.56%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1.69亿 22.48%
第二名客户
1.15亿 15.24%
第三名客户
1.09亿 14.48%
第四名客户
5306.19万 7.04%
第五名客户
4011.94万 5.3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7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2.09%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1.67亿 23.50%
第二名供应商
1.18亿 16.61%
第三名供应商
6291.21万 8.86%
第四名供应商
1294.87万 1.82%
第五名供应商
925.96万 1.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9.80%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2.01亿 27.77%
第二名客户
1.81亿 25.00%
第三名客户
2150.03万 2.97%
第四名客户
1575.78万 2.18%
第五名客户
1358.94万 1.8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9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6.19%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2.02亿 28.53%
第二名供应商
1.04亿 14.73%
第三名供应商
3194.71万 4.51%
第五名供应商
2983.08万 4.21%
第四名供应商
2981.24万 4.2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0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3.55%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1.34亿 14.81%
第二名客户
6631.96万 7.35%
第三名客户
4436.47万 4.92%
第四名客户
3315.70万 3.67%
第五名客户
2525.23万 2.8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1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2.22%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1.90亿 31.15%
第二名供应商
4742.82万 7.77%
第三名供应商
4496.70万 7.37%
第四名供应商
1912.51万 3.14%
第五名供应商
1699.86万 2.7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0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39%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1.58亿 18.16%
第二名客户
5401.13万 6.20%
第三名客户
3732.09万 4.29%
第四名客户
3089.30万 3.55%
第五名客户
2783.85万 3.2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4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8.16%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1.54亿 21.45%
第二名供应商
7941.23万 11.05%
第三名供应商
4316.64万 6.01%
第四名供应商
4238.39万 5.90%
第五名供应商
2702.77万 3.7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60%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07亿 25.49%
客户二
4919.07万 6.06%
客户三
4247.16万 5.23%
客户四
3577.52万 4.40%
客户五
2774.38万 3.4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5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6.06%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98亿 37.09%
供应商二
5861.99万 11.01%
供应商三
5791.66万 10.88%
供应商四
2271.00万 4.26%
供应商五
1501.30万 2.82%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依旧保持稳步增长,我国海洋资源要素保障在不断强化,新兴产业持续壮大,海洋数智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海洋外贸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我国海洋经济延续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各业务领域情况如下:  (一)国家海洋安全与海洋科技领域  (1)复合雷达系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海洋和船舶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已经是当今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家智能船舶建设的不断推进,航海领域对导航雷达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2)三亚崖州湾项目:崖州湾科技城凭借得天独厚的海...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依旧保持稳步增长,我国海洋资源要素保障在不断强化,新兴产业持续壮大,海洋数智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海洋外贸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我国海洋经济延续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各业务领域情况如下:
  (一)国家海洋安全与海洋科技领域
  (1)复合雷达系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海洋和船舶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已经是当今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家智能船舶建设的不断推进,航海领域对导航雷达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2)三亚崖州湾项目:崖州湾科技城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地理条件,加快构建深海科研技术体系、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目前已成为国家深海科技创新的桥头堡和产业聚集地,已积聚了许多国内在深海领域研究方面领先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未来3至5年保守估计在此的海洋领域投资规模将达到近百亿。
  (3)海洋观探测:吴立新院士提出的“透明海洋”战略已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旨在通过集成和发展现代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实现对全球大洋和特定海区的实时或准实时监测,以获取多圈层、全海深、高时空分辨率的海洋综合环境与目标信息。这一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海洋的状态透明、过程透明、变化透明和目标透明,为中国的海上活动安全、海洋经济发展和权益维护等提供全面精准的海洋信息技术支撑与服务。“透明海洋”战略是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提升国家海洋科技水平、保障海洋安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中,有70亿元被安排用于12个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项目。这笔资金的投入将支持提升海洋灾害的观测、监测和治理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从而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海洋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报告期内各沿海省份开始此类项目的推进,海南省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二)智算领域
  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产业的重要支撑,在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也进入了发展转型期。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企业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近些年,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一大批生成式A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大环境下,对算力特别是智算算力的需求愈发强烈。为了应对这种增长,许多企业正在转向通过智算中心来替代传统数据中心,从而达到赋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目标。
  (三)船舶领域
  (1)船舶智能导航系统: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以及绿色化的时代背景下,船舶智能导航系统作为航运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对于提升航运效率、保障航行安全、促进绿色航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机舱自动化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船舶的动力设备和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设备的安全以及运营可持续性,有助于改善船舶整体的安全。
  (3)船岸一体化通信系统:船岸一体化通信系统使得船舶能够实时与岸基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包括船舶位置、状态、航行计划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船舶运营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岸基系统通过分析从船舶传输来的大量数据,可以为船舶提供优化的航行建议,如最佳航线规划、能效管理等,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2、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精品战略”,逐渐在智能航海板块将核心传感器中的海事雷达、航行数据记录仪、机舱自动化、自动舵仪定义为第一批“精品产品”,力争打造具有持续国际领先竞争优势的旗舰产品。
  公司以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长期稳健发展为宗旨,全面执行“1314”战略规划。“1”个战略能力是指公司要形成能够持续向市场提供精品的能力,公司要积极支持和满足事业部研发方面的需求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优秀人才参与精品研发。“3”个关键任务:关键任务1,实业与资本良性互动:实业的增长和盈利能力是资本增值的源泉,当实业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运营实现增长时,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这不仅能够为投资者带来直接的经济回报,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从而带动资本的增值。关键任务2,UDC业务落地上海:海底数据中心作为公司的战略业务,代表着公司的发展未来,公司将重点推进海底数据中心业务在上海的落地实施,这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并促进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关键任务3,长江以岸管船:公司以船载导航雷达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高集成度、多智能功能的新一代船舶导航技术装备,开发多功能服务终端系统:在长江水上运输装备上推广以智能功能终端,以长江水域大数据驱动船舶智能功能应用及航运效能提升,帮助船东降费增效,这将是公司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重要成果。“1”个生存基础:稳健的盈利能力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公司致力于通过各项战略举措,确保公司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个核心能力:核心能力1,新型国际化:公司将继续推进新型国际化战略,通过国际化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核心能力2,队伍年轻化:公司更重视队伍年轻化的建设,通过吸纳和培养年轻人才,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动力。核心能力3,资本助力主业:公司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支持和促进主营业务的发展,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市场扩张。核心能力4,南通国际化生产与研发园区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企业园区,在硬件设施上达到国际标准,建设研发与测试能力,聚焦精品战略,扩大精品产能,为精品市场份额提升布局。
  本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三个方面,包括: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及海底数据中心,具体如下:
  (一)智能航海
  公司拥有船舶智能导航系统、智能机舱系统、智能能效系统、智能集成平台系统、通讯导航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复合雷达系统等系列海事产品,构建船舶远程信息服务体系,为远洋、沿海、内河客户提供船舶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
  在智能船舶导航方面公司在持续巩固已有的船舶智能化符号产品“N、M、E、I”的基础上,不断迭代电子海图,雷达等通导系统、以及机舱自动化系统等产品,实现传统产品与智能化相结合,不断赋能海事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价值。公司紧跟中国船级社最新《智能船舶规范2024》的要求,加强在辅助避碰、增强场景感知、内河场景的绿色和智能化导航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使产品更加贴合用户的需求,有效提高航运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了航运业的整体竞争力。
  2024年3月份公司X波段固态雷达取得CCS(中国船级社)证书,2024年5月获得了X波段国际通用的DNV(挪威船级社)证书,公司固态雷达方面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机舱方面,将船舶数字孪生技术与机舱自动化系统相结合,提升对设备的健康评估、故障诊断,推出升级版本的智能机舱系统和智能能效系统,机舱模型更加准确,并且在多条船舶上获得应用,支持船舶获得智能符号,有力地推进了船舶的智能化进程。
  (二)海洋观探测
  子公司欧特海洋定位于深海工程装备、系统和运营服务公司,专业从事水下有人、无人作业装备的研发、试制、生产以及海洋工程服务等业务,是载人常压潜水系统(ADS)和专业海底设备方面的全球领先者。拥有海底观测网接驳盒系统、载人常压潜水系统、深海电站及海洋工程服务等核心装备和工程作业实施等关键技术,可以为全球的军事、海上石油天然气、科学研究、海洋立体监测以及其他海洋应用领域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深海系统开发、工程制造、运营和海洋工程服务。欧特海洋已经在海南省落地深海海底观测网产品。欧特海洋在海底观测网的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包括高压直流输配电技术、水下湿插拔连接器应用技术、网络传输与信息融合技术,对于提升海洋科技水平、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技术的发展为海底观测网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报告期内欧特海洋作为联合体牵头人中标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项目(EPC+O),中标金额超7亿元,目前该项目海南工厂已建设并装修完成,预计2024年8月底启动海洋传感器的生产。此次中标有利于公司加速推进海洋观探测及数据集成技术与业务的协同发展,为客户提供高可靠性、高维护性、容错能力强的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后续会持续关注并参与国内其他地域减灾项目的实施计划。
  (三)海底数据中心(UDC)
  海底数据中心(UDC)是公司全力投入的创新业务。海兰信对于UDC业务的前瞻性布局并非出于偶然,而是融合自身技术优势、国家海洋资源与智算产业需求的必然之举。大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是数字经济时代必备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全面AI时代的到来,促使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并进而引发电力消耗爆发式飙升。而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解决数据中心高速增长所带来的高能耗问题也迫在眉睫。
  本报告期内,UDC团队狠抓海南市场突破,借助海南自贸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大政策背景及国际海缆登陆点的地理优势,探索“文化出海”,建设跨界算力池。在2024年4月16日举行的海南陵水全球招商大会,海底数据中心、国际海缆登陆岸站、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被作为经济发展“新三样”。海底数据中心助力打造国际数据港,以“数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中国电信研究院、海南电信与海兰信联合发布海底数据中心首年度运营报告。中国电信专家在发布会上对这一新型自然冷源绿色数据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解读,指出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启用以来,该项目运行情况良好,能效水平业界领先,相关业务正在有序运营。
  海底数据中心以新技术推动新应用,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已经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崖州湾科技城、阿里云、腾讯、拓尔思、广联达、陵水文化产业云等行业伙伴达成实质性合作,以海底数据中心为数字底座,打造“游戏出海”专有云、崖州湾先进计算中心同城灾备资源池、海底专属云、行业大模型、智慧建筑平台、国际数据港智能计算中心等商业应用项目。作为海南海底数据中心的首批客户,中国电信在海底部署了媒体存储节点、CDN节点以及海南省国资专属云资源池等业务。客户反馈海底数据舱中所部署的各业务运行稳定,系统性能表现良好。网络效能达到互联网数据中心最高级别,可以承载对时延性、互通量要求最高的业务。公司与云计算主流厂商发挥各自优势,合作打造海底专属云。客户一方面可以享受到公有云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可以享受海底数据中心专属的资源池,数据安全性更有保障。随着一批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行业应用成功交付,海南海底数据中心将加速完成规模化部署目标,助力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业务创新的落地,标志着海底数据中心完成了商业化技术验证。
  海底数据中心助力海南自贸港“跨境数据”业务先行先试。随着数字经济与全球化的发展,跨境数据业务成为打造国际数字产业竞争高地的关键环节。海南毗邻东盟、辐射亚太,具有发展跨境数据业务的天然优势。自贸港封关在即,海底数据中心的落地,为发展跨境数据业务提供了高水平基础设施,将助力打造国际数字贸易先行区,推进DEPA等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度接轨。凭借海底数据中心物理隔离、安全可靠的优势,与中国移动、腾讯合作打造游戏出海业务,借助国际海底光缆,成为“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创新试点,助力海南国际数据港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各地自贸区建设持续深入,海底数据中心将为国际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海底智算中心平台的发布,为沿海发达地区算力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方案。在海南陵水全球招商大会上联合业界伙伴发布全球首个海底智算中心平台,为海南数字产业提供算力支持。近年来超大规模人工智能(AI)模型和海量数据对算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为达到赋能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公司将智算与数据中心相结合作为海南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二期工程的一部分,开展海南海底智算舱以及算力运营服务平台建设。该项目规划一经发布就受到算力行业头部企业地高度关注,报告期内海兰云与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算力服务合作协议,已签署确定性订单金额超过1亿元。本项目将充分利用国内政策、人才、投资等产业资源优势与海外更广阔的数据资源优势,开展包括AIGC大模型、离岸教育科研、跨境影视制作、深海探测等特色业务,并在国家算力网络中展现海南自贸港独特的产业价值。备受行业关注的“海底数据中心+海洋新能源”的产业模式将在上海区域某海上风电场内建设示范项目。该项目获得上海当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符合上海当地智算产业发展对新型基础设施的要求,吸引了长三角区域内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智算运营企业等企业的合作意向。在海上风电场业主单位和设计院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的技术方案已具备可执行性,目前正顺利推进用海、用电等建设审批手续,计划年内开工建设。该项目落地后,将打造“算电协同”新模式,有望在东南沿海地区推广应用。今年以来,中央陆续出台《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见》等重磅文件,各地方也纷纷出台绿色算力发展实施方案,为海底数据中心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央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市场需求有力驱动下,海底数据中心技术层面不断突破,商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对沿海地区算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配合海底数据中心的岸站建设,同时推动数据中心、云业务的海陆统筹发展,公司与北京光环新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光环新网”)合资成立海鹦(海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规划建设海陆统筹智算中心800平方米,整体IT功率为1,440KW,可以支持约500P(FP16)的智能算力业务;科研及商业办公2.5万㎡,用于发展文化出海、游戏出海及跨境电商直播业务。项目总投资约4.67亿元,由项目公司的两家股东通过按股份比例增资及股东贷款的方式来筹集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项目为跨境云基地内的客户及海南省内的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智算算力,未来可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同时提供海底数据中心和陆地数据中心服务,拓展跨境数字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数字产品的规模化输出。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超过20年的积累掌握海洋核心技术及综合能力
  公司凭借在海洋装备、海洋信息化领域超过20年的技术积累,在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方面建立了完全自主可控的研制生产测试能力。在加拿大、德国等建立研发队伍,航海和海洋产品服务网络实现全球主要区域布局,能够为客户提供比较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以海洋核心能力为支撑,突破解决海底数据中心技术瓶颈,形成该领域的先发技术优势,满足客户运维和安全保障需求,构筑了核心技术壁垒。
  (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及技术创新,通过对关键技术的不断积累突破,保持行业内的领先优势,拥有国内外多项海洋领域专有高精尖技术。
  在智能航海领域,持续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拥有船舶智能导航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船岸一体化系统、复合雷达系统等系列海事产品,构建船舶远程信息服务系统,有能力为客户提供船舶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
  在深海装备领域,公司610米及365米深的两款常压潜水系统装备,是国际顶级的深潜高效作业装备。拥有完整知识产权,主要材料和关键工艺自主可控。
  海底数据中心,是集成度高的复杂创新项目。通过国内两个阶段的完整验证后,解决了海洋装备制造、海底高压输配电、高效冷却、远程监控、系统可靠性和维修等难题,注册完成相关的全套专利,完全具备系统化生产能力,正式开始商业化的建设。
  (三)海底数据中心(UDC)相比传统陆上数据中心(IDC)有明显优势
  公司是国内海底数据中心(UDC)服务提供商,UDC相比传统数据中心(IDC)具有以下优势:
  (1)节能高效
  采用海水自然冷却,样机单舱PUE低至1.1。服务器设备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八分之一,且具备天然的物理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数据安全。此外,通过与海洋可再生能源结合,实现新能源就近消纳,实现低碳发展。
  (2)低成本
  对岸基资源占用少,可大规模部署,建造成本大大低于陆地数据中心。通过模块化生产,快速完成实际上线运行,单千瓦TCO(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比同等规模陆地数据中心低20%至30%。
  (3)低时延
  由于主要数据用户多位于滨海城市,可实现就近部署,降低数据传输时延。具有中西部地区陆地数据中心无可复制的物理距离优势。
  (4)与陆上IDC网络传输性能一致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院出具的与岸基的私有网络的检测报告,项目千兆端口带宽为939Mbps,抖动在0.001ms-0.004ms之间,单向平均时延在1.002ms-1.671ms之间,测试期间有5次丢包,平均丢包率在0-0.0015%之间。基于以上结果,并根据YD/T1171,在UDC环境下网络实测结果可满足类别0也就是“实时、对抖动敏感、高交互”业务的QoS要求。
  (四)雷达技术储备深厚,产品开发及应用经验丰富
  公司在雷达业务领域拥有一支专业基础扎实、行业理解深刻的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长期从事海事雷达系统设计、核心模块开发等工作,致力于高性能、低成本、国产化固态导航雷达的研制和应用,可对行业技术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雷达业务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产品开发与应用经验。截至目前公司在雷达领域拥有已授权专利22项,受理中专利6项。公司已完成船舶固态导航雷达基本原理的技术实现和样机研制工作,产品已在部分科研项目和示范船上开展应用,技术性能和应用效果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其中,2024年3月份公司X波段固态雷达取得CCS(中国船级社)证书,2024年5月获得了X波段国际通用的DNV(挪威船级社)证书,此外,公司长期与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中电科55所、54所和13所,航天二院23所等科研院所针对雷达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合作。未来公司将继续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促进协同创新,推动项目产品持续优化升级。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新业务转型风险
  海底数据中心(UDC)采用的相关技术和产品,经过国内外长期技术积累和验证,技术风险已相对较低。
  但由于海域、海底的环境相对于陆地具有复杂性,且涉及的系统多,各专业跨度大,多领域集成对项目未来的持续大规模拓展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海洋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受海洋环境影响大,存在因自然条件影响导致新接订单的工期延后的风险。
  公司作为数据中心行业的先行者,将联合电信运营商、海上风电运营商、国内外的各类知名互联网企业、第三方IDC公司等合作伙伴,以客户为导向,采取资本合作、共建共维等方式,排除跨行业经营和技术风险。另外,通过“岸基雷达系统+海面无人艇巡逻+海底观监测网”等海洋科技系统解决方案来实现海底数据中心的全方位安保,并制定周期性维护计划和应急维护措施,规避运维风险。
  (二)募投项目风险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选择是基于当前国内外的市场环境、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做出的判断,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经过了慎重、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但如果项目建成投产后产品市场受到宏观经济波动、上下游行业周期性变化等因素影响而陷入衰退,将导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如期完成或存在实施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且募投项目达产后,公司产品产能将出现较大幅度提高,在项目实施及后续经营过程中,如果市场开拓出现滞后或者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公司新增产能将可能无法及时消化。因此,一方面公司要时刻关注市场、产业及技术等发展趋势,定期分析、研究和调整,另一方面公司要在维护老客户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市场、开发新客户。
  (三)应收账款风险
  截至目前,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高,若客户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导致公司面临坏账风险和资产周转效率下降的风险。公司不断完善应收账款管控机制,制定了信用策略及管控政策,建立客户数据系统,对新老客户的信用等级及时跟踪评估,适时调整信用额度及信用期限,淘汰或暂停信用风险较大的客户,通过订单系统对部分客户实施锁定订单等措施;公司成立了应收账款管理小组,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并通过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款项清收,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管控工作;同时,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不断优化客户群体信用质量。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一)财务表现及其原因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93.68万元,同比减少50.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3.21万元,同比增加87.91%;因公司持续强化内部管理,管理费用下降33.05%,销售费用下降19.70%;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80.09万元,同比增加64.81%,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持续改善;报告期内毛利率34.84%,同比增加5.41%。公司从体系改革、聚焦主营、降费增效等多方面积极采取措施,盈利能力的增长趋势明显。
  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的首要因素是去年同期“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科教城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项目——8号楼近海环境信息服务设备购置项目”、“装备器材-2022”、“扬子江系列项目”等大型项目的收入确认,但今年中标的大型项目如“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项目(EPC+O)”、“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装备与技术创新公共平台项目——1号楼海上试验场测控中心设备购置项目”、“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蓝碳技术实验服务平台项目仪器设备购置(第一批)项目”等在报告期内尚未确认收入所致,报告期内净利润上升受益于自主产品毛利率上升及应收账款回款所致。
  (二)报告期内重要经营成果
  (1)智能航海
  公司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精品战略”不动摇,其中核心自主产品航行数据记录仪(VDR)产品在上半年实现了技术迭代和突破,该产品采用了最新型的嵌入式管理和存储控制芯片,具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同时,具备远程访问能力,能够实现远程故障诊断和数据分析能力,为用户构建了大数据应用新场景。该型产品已经完成了样机的试验验证,计划年底开始推向市场,这款产品将给客户带来更好的应用体验,也会给公司自主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带来契机。另外,自动舵产品伴随用户使用要求提升,研发了高精度力矩马达控制系统,并得到实船应用。该产品适用于在大型船舶上的高精度控制场景。系统具备操控精度极高,线性度好的特点,能够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通过控制算法自适应匹配,打舵稳定可靠,经济性好。上半年公司完成了极地凝析油轮项目调试试航工作,即将交付运营。该项目是极地科考项目国产化的首制船,海兰信作为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为该型船提供了全船的通讯导航设备,入级双船级社。该项目的规范要求极高,其中室外部分设备满足低温-50℃的要求,并提供船级社认可的低温实验证明。此项目的顺利交付,加速了重要船型的国产化设备进程,也为海兰信的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了一个极地项目标杆!
  公司雷达产品在中国沿海的雷达网中大范围列装使用,除了传统的磁控管,新体制固态雷达技术走向成熟,开始在山东、福建、海南等沿海规模性列装应用,新体制固态雷达的高性能、低维护成本的优势将逐步凸显。山东雷达网的17套固态雷达交付、12尺固态VTS雷达已在海油平台上应用,以及19尺固态VTS雷达在福建的突破,为固态雷达岸基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2024年雷达产品新签订单量大幅上升,较去年同期增长151%。
  以岸管船是智能船舶大模型下的航运装备领域的垂直应用模式,适用于未来船舶行业船载装备的运营、服务、保障体系的实时过程协同应用。10年前海兰信就提出了“智能船战略”,以智能化带动差异化。行业里,是国内最早提出智能化的企业之一,而且与欧洲、日本保持同步。2023年我们已经成功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2024年公司将逐步建设岸基“大脑”、加快部署船载前端感知,推动长江航运船舶装备实时数据。未来岸基中心掌握足够的船舶数据,我们将是国内乃至全球制造智能船最核心、最有优势的企业之一。
  (2)海洋观探测
  报告期内公司组织了施工人员及船只资源前往南海,完成了南海某观测系统的布放调试,完成系统试运行,达到交付条件。该观测系统的布放调试及成功试运行,为南海区域的海洋观测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已更高分分辨率了解南海的海洋环境、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等,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进一步推动海洋科学的发展。
  上半年,公司研制的恒流型海底观测网系统在某海域地震观测系统中进行陆上联调联试试验,联试期间实现与地震传感器、授时设备、水质观测传感器、多元阵等子系统的接口调试,数据集成与分发。标志着公司恒流型海底观测网接驳系统已具备大规模的海底观测网络建设,实现远距离的电力传输,将观测节点扩展到更广阔的海域,提高对海洋的覆盖范围和观测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中标了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项目(EPC+O),意味着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这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该领域的行业地位及核心竞争力,为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海底数据中心
  随着“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的竣工,备受行业关注的“海底数据中心+海洋能源”的产业模式将在上海区域某海上风电场内建设示范项目。该项目获得上海当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符合上海当地智算产业发展对新型基础设施的要求,吸引了长三角区域内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智算运营企业等行业主要参与企业的合作意向。在海上风电场业主单位和设计院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的技术方案已具备可执行性,目前正在加紧推进用海、用电等建设审批手续。
  报告期内海兰云与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算力服务合作协议,已签署确定性订单金额超过1亿元。本项目将充分利用国内政策、人才、投资等产业资源优势与海外更广阔的数据资源优势,开展包括AIGC大模型、离岸教育科研、跨境影视制作、深海探测等特色业务,并在国家算力网络中展现海南自贸港独特的产业价值。
  (4)国际化开拓
  公司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导向,致力于在国际化进程中打造独特的出海特色和产品技术优势。1、发挥技术和产品优势,公司针对海外市场推出特色产品,发挥海兰信20多年的海洋技术优势,解决困扰客户的技术难题,批量获得海外订单;2、高效供应链保证,公司继续扩大海外服务站点,完善海外的备品、备件,及时、优质地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和备品备件,打消客户全球供应链紧缺的顾虑;3、持续扩大海外渠道,在欧洲、中东、东南亚、北美,特别在希腊、新加坡持续强化代理渠道的合作范围和合作深度,极大提升了代理渠道的主动性和责任感;4、深化对外开放:公司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也“热情迎进来”,开放研发中心、生产产线、建设基地等核心功能区,接待了来自欧洲、中东、东南亚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客户、代理商的多次现场参观和拜访,极大助推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报告期内海外业务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