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开发、生产、销售电子连接器及智能电子产品精密小件、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及模组、消费类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机器人及工业互联网等。

  • 产品类型:

    电子元器件、新能源产品零组件、智能装备制造

  • 产品名称:

    电子连接器及智能电子产品精密小件 、 新能源产品零组件及连接器 、 消费类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 、 机器人及工业互联网 、 其他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是:研发、生产、销售:精密模具;精密电子连接器件、精密五金件和零组件;新能源汽车零组件;射频天线模组;机器人、机电设备和智能制造系统;消费类电子产品;医疗器械及配件、工业防护用品。自营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开展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19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新能源产品零组件(千只) 5.95万 - - - -
库存量:电子元器件(千只) 81.08万 - - - -
新能源产品零组件库存量(千只) - 4.64万 1.17万 - -
电子元器件库存量(千只) - 83.95万 117.50万 105.78万 93.72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4.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0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8.04亿 27.72%
第二名
18.64亿 13.58%
第三名
16.83亿 12.27%
第四名
11.82亿 8.62%
第五名
9.35亿 6.8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2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1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25亿 3.22%
第二名
1.97亿 1.95%
第三名
1.69亿 1.68%
第四名
1.67亿 1.66%
第五名
1.65亿 1.6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5.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5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3.71亿 35.33%
第二名
16.18亿 10.64%
第三名
13.58亿 8.93%
第四名
12.00亿 7.89%
第五名
10.27亿 6.7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1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4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20亿 3.00%
第二名
2.50亿 2.34%
第三名
1.93亿 1.81%
第四名
1.92亿 1.80%
第五名
1.63亿 1.5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0.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3.6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0.31亿 27.44%
第二名
13.85亿 12.53%
第三名
10.76亿 9.74%
第四名
8.98亿 8.13%
第五名
6.47亿 5.8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3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1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17亿 4.11%
第二名
2.25亿 2.22%
第三名
2.15亿 2.12%
第四名
1.92亿 1.90%
第五名
1.86亿 1.8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7.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0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3.76亿 24.25%
第二名
19.86亿 20.27%
第三名
10.82亿 11.05%
第四名
7.09亿 7.24%
第五名
6.10亿 6.2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8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65亿 2.47%
第二名
1.54亿 2.31%
第三名
1.48亿 2.22%
第四名
1.10亿 1.64%
第五名
1.03亿 1.5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9.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1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6.39亿 18.93%
第二名
14.05亿 16.23%
第三名
11.27亿 13.02%
第四名
9.29亿 10.73%
第五名
8.89亿 10.2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1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4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8亿 3.65%
第二名
1.92亿 3.37%
第三名
1.63亿 2.86%
第四名
8446.75万 1.48%
第五名
6150.10万 1.0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态势,地缘政治冲突仍在产生持续且重要的影响,对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带来较强负面冲击。同时,新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为全球经济带来了崭新的机遇,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让全球各国政府和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绿色经济”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消费电子行业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主要开发、生产、销售电子连接器及智能电子产品精密小件、精密结构件及模组等产品,定制产品(区别于标准化产品)占比较高,下游应用终端包括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手机、电子书等。  2023年消费电子行业出现较强的淡旺季特征。上半年终端需...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态势,地缘政治冲突仍在产生持续且重要的影响,对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带来较强负面冲击。同时,新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为全球经济带来了崭新的机遇,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让全球各国政府和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绿色经济”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消费电子行业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主要开发、生产、销售电子连接器及智能电子产品精密小件、精密结构件及模组等产品,定制产品(区别于标准化产品)占比较高,下游应用终端包括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手机、电子书等。
  2023年消费电子行业出现较强的淡旺季特征。上半年终端需求疲软,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023年第1季度同比下滑12%,第2季度同比下降11%。笔记本电脑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的总出货量同比也出现大幅下降。下半年,苹果、华为等多家知名品牌陆续推出重磅新品,叠加频频出台的诸多利好政策,消费电子市场逐步扭转低迷状态,Canalys统计数据也显示,2023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降幅收窄至1%,第四季度更是增长8%,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下滑。
  2023年,AI成为了最为引人注目的新势力,以不可挡的强力姿态有效冲击市场,为行业革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消费电子各大品牌都在积极探索与AI大模型融合发展的新契机,包括AI手机、AIPC、XR等领域,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自研开发AI大模型中,引领消费电子新一轮的产品创新周期。
  (二)新能源行业
  在新能源行业,公司主要开发、生产、销售应用于新能源车及储能的电池结构件、高压电连接、氢燃料电池双极板产品等,下游客户包括电池生产商、模组集成商、整车厂等。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3年动力电池技术持续迭代,动力电池企业在结构创新、材料创新方面同步发力,电池成组效率、能量密度、安全性能等大幅提升,进一步加速全球电动化。同时,双枪充电、换电站升级等补能方式不断创新,为新能源车使用者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用车体验。在智能化领域,自主品牌与手机厂商的合作愈发紧密,通过深度融合车机与手机生态系统,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全场景智能驾驶体验。中国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其中,国内销量达到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出口达到120.3万辆,同比增加77.6%,发展势头强劲。
  2023年储能行业以及储能市场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整体上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产能链上下游也逐步匹配,政策密集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储能市场发展。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储能设备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等指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及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和智能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储能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3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7.2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70.28万元。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聚焦消费电子精密零组件及新能源产品零组件两大主营业务,在面临上半年终端需求疲软的压力之下,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稳扎稳打,在收入规模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翻番。
  (一)消费电子业务
  报告期内,受上半年下游需求疲软影响,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共实现营收101.32亿元,较2022年下降19.63%。虽然营收规模略有下滑,但公司在新项目上取得了重大进展。2023年四季度,公司大客户XR(AR/VR/MR)项目顺利实现量产。XR(AR/VR/MR)产品作为AI+时代的趋势性新型智能终端,该项目的顺利量产标志着公司已做好了AI+时代到来的准备。2023年10月底,安卓客户智能手机钛合金结构件项目也顺利实现量产,在交货速度和良率等方面都取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为后续新项目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大客户供应商代表参与首届北京链博会,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通过展示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吸引了众多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关注,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能源产品零组件及连接器
  2023年新能源业务收入35.40亿元,同比增长43.46%,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超过了25%。随着公司位于四川宜宾、四川自贡、江苏常州、福建宁德的动力电池结构件生产基地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新能源业务营收保持了快速增长,市场占有率得到提升。
  在氢燃料电池双极板领域,公司积极创新,拥有发明专利9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极板,在金属极板的成型精度和平面度等方面处于行业的领先水平。2023年公司氢燃料电池双极板实现批量出货,并为多家重大装备客户提供研发、模具等服务。
  (三)多点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建设
  2023年,公司进一步加快海外生产基地的投入和建设。除越南生产基地外,公司墨西哥合作工厂也已通过客户审核,并开始承接客户订单。
  (四)推进技术创新,优化制程工艺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技术创新,积极配合客户需求,从新材料和新工艺两个维度升级精密制造能力。在新材料上,钛合金因其硬度高、抗菌性强等特性,成为消费电子客户的新选择。在非金属材料上,玻纤维、碳纤维等纤维材料因其质量轻、机械强度高等特性,符合可穿戴类智能终端产品对结构材料的需求,在纤维材料上,公司已具备了生产、加工能力,配合大客户进行了项目开发并成功送样。在新工艺上,针对目前金属外观件生产工艺材料利用率低、能耗较高等缺点,公司研发了浆料锻造生产工艺,对于加工钛合金等硬质金属,不仅能大幅提升材料的利用率,还能降低生产能耗,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五)加强团队建设,完善薪酬激励体系
  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整体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方式,构建了一支稳定的管理、技术、运营、市场团队。报告期内,公司新职级薪酬体系的顺利实施,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和激励,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公司 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行权期条件成就,2,790名激励对象在第一个行权期可行权股票期权数量共计9,860,810份,自2023年5月29日可开始自主行权。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也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其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影响的情形。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243件,其中发明专利92件;新增新申请专利339件,其中中国发明162件,PCT 10件。按下游应用分类,报告期内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申请专利137件,其中发明61件;在头戴式设备加工领域申请共15件,其中发明10件。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获得授权且有效的专利2173件,其中发明专利780件。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具体业务发展规划
  依据行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结合公司情况,依靠持续创新实现快速发展,制定以下业务发展规划以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1、抓住行业发展新机遇
  2024年AI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全面覆盖PC、手机、智能汽车、机器人、无人机、XR、数字健康、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领域,消费电子产品的用户体验有望在 AI的赋能下被重新定义,手机和IoT设备有望在未来成为万物互联和AI+应用的主要流量接入口,将有望提升下游智能硬件价值量、促进各类AI软件生态的创新、并加速下游消费电子产业的更新换代及复苏节奏。2024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在AI手机、AIPC等换代产品项目上服务好大客户的同时,在XR、人形机器人等新的终端产品上也将发挥自身精密制造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满足需求的精密零组件产品。
  2、坚持技术创新、工艺创新
  近年来,公司积极研发新型金属(复合材料)、以硅胶、橡胶为代表的亲肤类高分子非金属材料、应用于可穿戴产品的高强度复合材料以及提升工艺良率、降低工艺成本的化工类材料,为客户产品选型提供更多的材料方案。在工艺上,公司开发了不锈钢热锻、浆料锻造等新工艺,并成功导入客户项目量产;公司重点聚焦在粉料改性和后制程加工工艺,布局了 3D打印工艺。新的制造工艺也将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加工解决方案。
  3、加快海外布局
  面对复杂且多变的国际局势,公司将进一步加快海外生产基地的布局。目前公司在越南、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已初步具备出货能力,后续将推进在欧洲的生产基地的落地,满足海外客户全球化的交货需求。4、成本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面临汇率波动及产品需求下降带来的恶性价格竞争,成本压力依然巨大,在2024年公司会大力推动新产品、新技术形成新的毛利防火墙,同时继续推动工艺创新降成本,精益生产管理降成本,合理布局生产基地降成本,把握大宗商品波动时机降成本,自动化、数据化生产降成本,提升行业竞争力。
  (二)公司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近年来国内外宏观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局势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速仍面临较大压力。若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无法得到控制,居民收入、购买力及消费意愿将受到影响,对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增长将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2、汇率波动风险。因公司国际客户业务持续发展,外币收入占比较高,汇率波动对公司利润产生的影响增大。公司将密切关注汇率变动情况,协同内部各部门努力将外汇风险敞口控制在合理水平,并通过套期保值等措施对冲相关风险。
  3、客户集中度风险。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大客户战略,部分核心客户占比逐年上升,且在短期内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公司与消费电子行业头部品牌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精密零组件业务,目前已在动力电池结构件、电连接等产品上向行业主要品牌供货。公司将随着市场情况积极进行产品结构及客户结构的调整,降低客户集中带来的经营风险。
  4、管理风险。随着公司新基地建设项目增加,管理链条逐步延长,同时在资本运作、市场开拓、技术研发、资源整合等方面对公司管理团队和公司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管理难度加大。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对具备海外管理经验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目前公司内部此类人才储备不足,难以满足海外业务拓展的需求。公司将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海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以应对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通过制定海外人才发展战略、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拓宽外部人才引进渠道、优化薪酬福利和激励机制等措施,逐步建立起一只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的管理人才队伍,为海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