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通信信息领域的技术应用创新,向客户提供通信、信息、控制一体化的指挥调度系统及全面解决方案。

  • 产品类型:

    指挥调度类、智能应用类、行业物联网应用类、维保服务类

  • 产品名称:

    智能融合调度通信系统 、 军事通信网通信设备 、 应急通信系统 、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 智能综合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 智能现场作业管理系统 、 道岔缺口监测系统 、 智能监管系统 、 通信安全监测系统

  • 经营范围:

    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安防设备、监控设备、电气机械、自动控制设备、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办公用机械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通信及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雷达设备的设计、开发、集成、安装、调试和服务;专用设备修理;通讯设备修理;通信交换设备专业修理;雷达、无线电导航设备专业修理;销售汽车、手机;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专业承包;租赁机械设备(不含汽车租赁);出租办公用房;出租商业用房;以下仅限分公司经营:生产手机;生产、制造数字调度设备、专用通信设备。(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0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产能:指挥调度类-标准产品(单元) 6500.00 6500.00
产量:指挥调度类-标准产品(单元) 2884.00 -
订单数量:行业客户(个) 440.00 -
订单金额:行业客户(元) 8.19亿 -
销量:指挥调度类-标准产品(单元) 2642.00 -
指挥调度类-标准产品产量(单元) - 3486.00
指挥调度类-标准产品销量(单元) - 2889.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51%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文山东阳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麻栗坡分公司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15亿 10.22%
客户二
1.14亿 10.18%
客户三
7144.09万 6.36%
文山东阳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麻栗坡分公司
7141.26万 6.36%
客户五
3804.77万 3.3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21%
  • 供应商一
  • 云南润发商贸有限公司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6630.78万 9.55%
云南润发商贸有限公司
3507.08万 5.05%
供应商三
2426.52万 3.50%
供应商四
2212.86万 3.19%
供应商五
2023.31万 2.9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16%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34亿 11.70%
客户二
7833.52万 6.84%
客户三
7365.79万 6.43%
客户四
4797.33万 4.19%
客户五
3436.01万 3.0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83%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5358.62万 8.14%
供应商二
4849.68万 7.36%
供应商三
2397.30万 3.64%
供应商四
2327.43万 3.53%
供应商五
1420.42万 2.1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92%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7826.12万 7.58%
客户二
6197.12万 6.00%
客户三
5426.32万 5.25%
客户四
5021.75万 4.86%
客户五
4367.36万 4.2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33%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2413.24万 4.35%
供应商二
2307.06万 4.16%
供应商三
2052.54万 3.70%
供应商四
1878.25万 3.39%
供应商五
1511.54万 2.7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4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42%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五
  • 客户四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9241.06万 9.61%
客户二
8225.25万 8.55%
客户三
6493.87万 6.75%
客户五
5091.05万 5.29%
客户四
5018.12万 5.2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4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3.56%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4967.94万 8.35%
供应商二
2913.16万 4.89%
供应商三
2622.42万 4.41%
供应商四
1858.93万 3.12%
供应商五
1661.24万 2.7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3.16%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52亿 11.35%
客户二
8892.04万 6.64%
客户三
7043.52万 5.26%
客户四
6753.48万 5.04%
客户五
6519.84万 4.8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5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1.59%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8872.25万 11.02%
供应商二
7558.14万 9.38%
供应商三
3554.51万 4.41%
供应商四
2768.99万 3.44%
供应商五
2686.98万 3.3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通信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交通领域:数智化铁路新时代开启,“四网融合”全面发展  交通领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轨道交通、民用航空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轨道交通:5G-R前景广阔,市域铁路持续升温  2023年,全国铁路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7,645亿元,同比增长7....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通信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交通领域:数智化铁路新时代开启,“四网融合”全面发展
  交通领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轨道交通、民用航空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轨道交通:5G-R前景广阔,市域铁路持续升温
  2023年,全国铁路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7,645亿元,同比增长7.5%,实际投产新线3,637公里,超计划21.23%,其中高速铁路2,776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提出,2024年要加快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铁路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铁路基础设施投资,着力推动铁路转型升级。《“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万公里。2023年3月发布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规划》”)提到,到202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其中高铁5.3万公里,普速铁路11.7万公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中央层面确定了国家中长期交通网规划建设要求。《纲要》指出,到2035年我国铁路网规模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7万公里左右。因此,未来十二年(2024年-2035年),我国将继续建设完成4.1万公里左右的铁路,平均年增长3,41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左右,平均年增长2,083公里。
  30.00
  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铁集团批复了5G-R试验频率,此次试验频率的批复,有利于加快5G-R系统在铁路行业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目前基于2G技术的铁路无线通信系统(GSM-R)面临的诸多现实困难和技术难题,加快形成完整成熟的5G-R产业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铁路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我国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国铁集团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要加快铁路5G专网技术研究试验。《“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智能铁路”专栏中明确,2025年要“实施新一代铁路移动通信专网工程”。《“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也提出,到 2025年,智能铁路成套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北斗卫星导航、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铁路实现更广泛、成体系应用。5G-R专网新时代全面开启,将积极推进铁路5G技术应用科研、5G-R系统方案构建及关键装备开发,为公司加快5G-R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应用,拓展万物互联时代下的更多行业应用场景,奠定了优质基础,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公司已完成了基于 5G-R的指挥调度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超前布局了为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赋能的众多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为5G-R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随着我国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不断发展,对轨道交通“四网融合”需求日益迫切,特别是需要地铁和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未来要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扩大内需战略》”)指出,“支持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推进重点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并与干线铁路融合发展。
  市域铁路是推进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指出,发展市域(郊)铁路,对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等具有一举多得之效。2018-2023年,市域快轨线路长度持续增加,制式占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由656.50公里增加至1,454.86公里,累计新增798.36公里;市域快轨系统在城轨交通系统中的制式占比也由11.39%提高到12.96%。2023年,新增市域快轨231.40公里,同比增加8.94%。《2023年中国市域(郊)铁路市场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26座城市72条市域(郊)铁路(含既有线改造线路)正在建设中,里程达2,733.48公里,计划投资额超14,169.53亿元。
  虽然市域铁路发展呈现加快的趋势,但在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中,仍是最为薄弱的环节。2023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运营地铁线路总长为8,547.67公里,而市域铁路仅1,454.86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纲要》”)指出,计划到2035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规划》提出,加快推动北京、上海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统筹新建和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市域(郊)铁路,支持以市场化方式对能力富余的既有铁路通过适当技术改造开行城际和市域(郊)列车。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四大城市群已规划建设的城际以及市域(郊)铁路预计总里程超过6千公里,总投资超过1.9万亿。
  四大城市群城际以及市域(郊)铁路相关规划
  此外,在国有铁路不断向着高速、重载、智能铁路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大型企业自有铁路和地方铁路快速发展。《十四五纲要》也明确提出,建设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和重点港口铁路专用线,全面实现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规划》指出,健全港区、园区等集疏运体系,推动铁路直通主要港口规模化港区。推动铁水、公铁、空陆等联运发展,加强铁路(高铁)快运、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创新“干线多式联运+区域分拨”发展模式。公司在深耕国有铁路市场的同时,根据大型企业自有铁路客户和地方铁路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具备特色的“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通过不断推动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在铁路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推进公司业务链延伸,创造多极利润增长点,使公司产品能够充分满足铁路更安全、更高速以及更智能化的运营需求,为智能铁路赋能。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扩大内需战略》也提出,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作为低能耗低排放的环保型产业,其重要性更加凸显。城轨具有绿色安全、便捷高效和大能力运输等特点,对于与城市重要交通枢纽高效衔接,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我国城轨交通运营里程均维持较高程度的增长,并在2020年新增运营里程突破1,000公里,总运营里程达到7,969.70公里,行业维持高景气。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9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达到11,224.54公里,其中地铁8,543.11公里,占比76.11%。2023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866.65公里。《“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指出,到2025年,轨道站点800 米半径覆盖通勤比例超大城市不低于30%,特大城市不低于20%,大城市不低于10%。
  公司一直致力于交通领域的解决方案应用,凭借其对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的深刻理解、对传统业务以及未来业务的无缝扩展、技术和业务场景的创新融合,灵活多样的组网方式以及快速服务响应等独特优势,相关产品已覆盖铁路 18个路局,并已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重庆等多个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项目中提前布局、全面投入并参与相关建设。公司相继参与北京大兴机场线、重庆地铁、成灌快速铁路、广珠城际、莞惠城际、佛莞城际以及山东济莱市域、青连城际等市域、城际铁路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市场拓展经验及成功应用案例。轨道交通行业保持高水平的投资规模,5G-R专网新时代的全面启动、逐步落地,将为公司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释放更大的市场活力,助力公司实现在该业务领域的持续快速发展。
   民航:智慧民航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
  民航产业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安全保障的重点行业,其行业组织、运行网络、重要信息系统等均是国家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十四五”是民航高速高质量发展期。《“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民航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民用机场数量要由580个提升到770个;保障起降架次从905万架次提升到1,700万架次,年均增长率12.9%;运输总周转量由799亿吨公里提升到1,75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率17.0%;旅客运输量由4.2亿人次提升到9.3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7.2%。《民航发展规划》将民航“十四五”发展分为2年恢复期和3年增长期两个发展阶段,2023—2025年是增长期和释放期,重点要扩大国内市场、恢复国际市场,全方位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2023年民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连续4年超千亿。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将扩大民航行业有效投资,力争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千亿水平;加快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继续扩大智慧民航建设试点范围;加强民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生产运行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增强系统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
  1,400
  1,200
  1,000
  600
  400
  200
  作为民航领域完全自主的国产品牌供应商,公司将在民航领域进一步持续拓展,不断完善战略布局,为民航安全运行、方便旅客出行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2、国防领域:国防预算持续稳定增长,信息化建设全面攀升
  2023年全球安全形势发生复杂且深刻的变化,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以及全球地缘格局的不稳定性给国际稳定带来了压力。2024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防预算大幅增长,美国国防预算高达 8,860亿美元,刷新了美国国防开支纪录;俄罗斯增至约 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68.8%;日本为559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创历史新高。2024年,我国国防预算为1.67万亿元,同比增长7.2%,从2010年的0.53万亿元到2024年的1.67万亿元,14年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4%;国防预算的持续增长,保障了军工行业的整体稳定发展。但我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和财政支出比重仍与美国、印度、俄罗斯这几个主流军事大国存在较大差距。
  《十四五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二十大”报告强调,“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不断向其他领域渗透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智能化战争日趋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在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下,我国军工通信处于大规模升级换代和改造的前期。一方面我国军用通信装备的技术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军用通信装备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我国国防预算支出在不断增加,军用通信装备投资规模将不断扩大,旧军用通信装备更新换代及新通信装备的应用拓展都将给行业带来市场拓展空间。
  伴随科技迅速发展,国防建设从信息化、现代化、到智能化循序渐进,自主化需求进一步全面攀升,以武器对抗为主模式已经演变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体系对抗模式,指挥是否有效、通信是否顺畅都直接影响战争结果。C4ISR(军事指挥控制通信专网)系统作为国防信息化的核心和重要应用载体,是现代高科技战争环境中的神经中枢。根据中金企信研究数据,预计到2027年中国C4ISR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23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0%。因此,作为C4ISR的重要细分领域、国防信息化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在军工通信领域所提供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得到催生。
  公司作为较早进入国防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之一,紧跟国家战略的指引,以全产业链条实现多业务技术点联动,融合智能科技、信息通信技术与军工科技,多年来为国防信息化建设提供定制研发与服务。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优势且具有较强的客户粘性及在位优势,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军军事通信网通信装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某类军用通信设备覆盖了战略通信网、战役通信网和战术通信网等,产品在军事通信网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国防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推进与落实,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将迎来愈加广阔的应用空间,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快速的业务发展。
  3、政府领域:智慧口岸深入建设,赋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明确了“推进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现代化口岸”的建设目标,并指出建设智慧口岸,围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口岸数字化转型,推进国际间互联互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应用水平;拓展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智慧海关建设中的应用途径,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新技术提升口岸设施设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集成化、移动化、国产化程度;推动优化口岸与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各类开发开放平台布局,促进协同发展。《“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海关业务信息化应用覆盖率将达到100%。《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规划》强调,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开展智慧港口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不少于 5个。相关发展规划的陆续出台,绘制了行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十四五”发展新时期的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也为口岸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中指出,我们要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地区合作倡议对接,深入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和区域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2023年8月,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同非洲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时,宣布实施“智慧海关”合作伙伴计划。
  公司作为唯一的海关总署互市统一版本开发商,综合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ICT技术,凭借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海关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风险监控系统、在途监控系统、海关辅助监管系统解决方案等多种产品及解决方案,持续打造了在海关领域的领先竞争实力,不断夯实了行业领先地位,助力我国智慧海关高质量发展。
  4、数字经济:数据要素核心引擎,人工智能基石保障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在其中特别强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世界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纷纷出台战略规划,采取各种举措打造竞争新优势,重塑数字时代的国际新格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 年)》显示,2016年—2022年,美国、中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数字经济规模分别增加 6.5 万亿美元、4.1 万亿美元,分别达到17.2万亿美元和7.5万亿美元;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复合增长14.2%,是同期美中德日韩5国数字经济总体年均复合增速的 1.6倍。全球各国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发展,在数字技术与产业、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等领域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数字经济规划》”)明确指出,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到 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 10%。“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了到 2035年,我国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而数据要素作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新型生产要素,因其显著的乘数效应和创新引擎作用,已逐渐被认定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生产要素,为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数字经济规划》强调,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数字铁路规划》指出,到2027年,铁路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实现智能化,基本形成纵向贯通各层级业务场景,横向联通各专业系统的推进格局,数字铁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 2035年,数字铁路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铁路数字化转型全面完成,铁路各业务领域智能化程度全面提高,铁路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强,铁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全面覆盖,铁路数据要素价值全面释放。国铁集团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要制定铁路大数据应用三年行动计划。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夯实数字底座,持续激活发展新动能,助力铁路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为铁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全面覆盖,铁路数据要素价值全面释放做出贡献。
  现在社会各行业已全面进入数字化建设新时代,智能化和数字化将持续赋能并推动各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十四五纲要》提出了重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将人工智能列为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之一。伴随着万物互联的发展,海量数据由外而内地从边缘引入,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2年7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制造领域优先探索工业大脑、机器人协助制造、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智能场景。2022年8月,科技部再发布《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提出开展新型轨道交通设备的协同调度等场景应用,形成覆盖码头运作、运行监测与设备健康管理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超大型智能港口。目前,公自主研发的“飞鸿安视平台”,通过智能视觉的平台化,将业务系统与视觉服务分离,实现既有视频的AI赋能升级;通过算法和模型的标准化,实现智能视觉能力的动态管理,基于海量的铁路视频数据,提供了大量的铁路专业预训练模型,同时具备模型算法能力扩展,业务适应性更强并已实现了在铁路和海关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公司推出了国内首个铁路行业大模型技术产品——铁路知识智能助手。该助手基于铁路现行标准、规范和专业知识,运用语言大模型技术自主研发,具有极强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成功打造了铁路行业的知识智库,并已在部分铁路路局、地方铁路及城轨开展试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公司将紧握时代发展脉搏,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围绕铁路、民航、国防、海关等行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信息通信理念与用户需求相结合,赋能行业建设;积极优化经营策略,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努力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通信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随着数字化转型进入深化改革期,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加速创新,作为新ICT技术的代表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与交通、国防、政府等国家重点行业加速融合,得到愈加广泛的应用。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紧跟时代技术变革,始于初心,臻于匠心,坚持“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路线,深耕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ICT技术在垂直行业的应用,赋能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设,实现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公司以“+5G”策略为核心,聚焦主业,紧握市场发展机遇,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优质的服务以及全方位的产业合作,自主研发了大数据平台—“飞鸿数”平台,智能视觉平台—“飞鸿安视”平台、私有云平台—“飞鸿云”平台、物联网平台—“飞鸿物联”平台等多个基础平台及应用平台,形成了具有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慧决策、智慧分析能力的“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融合调度通信系统、军事通信网通信设备、应急通信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综合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智能现场作业管理系统、道岔缺口监测系统、智能监管系统、通信安全监测系统等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客户实现智慧化运营、智慧化运维、智慧化管理。
  其中,公司的营业线作业安全智能视觉监测系统、铁路安全管控平台、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防护系统、铁路桥智能防护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实现了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进一步深入、有机地融合;通过算法和模型的标准化,实现智能视觉能力的动态管理,基于海量的视频数据,提供了大量的预训练模型,同时具备模型算法能力扩展,业务适应性更强,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为行业客户和自身增长带来了双赢的价值。
  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
  近三十年来,公司以创新驱动、多元思维突破技术边界,打破行业壁垒,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感知、传输、决策、分析多个环节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了在交通、国防、政府、能源等多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并遍及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凭借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的产品、领先的技术水平、超前的预研能力、前瞻性的战略布局,赢得了国内外行业用户及专家的高度认可,在各个市场领域均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2、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在保持调度指挥主线业务优势的同时,在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和智能安全、海关智能通关及物流监管等多个业务领域展开分形创新的积极探索,并通过内生加外延的方式,持续拓展业务范围,形成了在行业市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系列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案例和广泛的客户群,赢得了国内外行业用户的高度认可;在交通、国防、政府等行业均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为公司产品升级和市场开拓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交通领域,公司业务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长期引领技术发展和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形成标杆示范作用,并与多个行业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相关产品已覆盖铁路 18个路局,并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包括世界上一次性建成的里程最长的重载货运铁路——浩吉铁路数字调度通信和隧道应急通信项目、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铁路项目、京雄铁路项目、京沪铁路项目、青藏铁路指挥调度和应急通信项目、全球首例基于4G通信重载组合列车集群调度项目、世界运能最大煤运专线(大秦线)综合视频监控项目等。同时公司还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海外,承接了多项国际重大铁路项目,包括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铁路——中老铁路,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印尼雅万高铁,西非地区第一条货运专线铁路——几内亚达圣铁路,肯尼亚蒙内铁路通信系统项目,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通信系统集成项目,莫桑比克CFM铁路南线LTE-R综合调度通信系统项目等。公司逐步拓展了智慧机场等业务领域市场,为公司未来进一步拓展民航领域市场,助力智慧民航自主可控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防领域,公司是我军军事通信网通信装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某类军用通信设备覆盖了战略通信网、战役通信网和战术通信网,产品在军事通信网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公司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成熟的技术水平、高安全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产品及服务,在客户中享有广泛赞誉。公司参与了“问天”实验舱、“天和”、“天舟”发射及对接、“天问一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神舟系列、天宫系列、嫦娥系列”载人航天飞行等项目的通信保障任务。公司承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国庆70周年阅兵通信保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 70周年阅兵通信保障等,公司的系统解决方案得到广泛应用,在行业内取得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在政府及其他领域,公司在海关领域多种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成为唯一的海关总署互市统一版本开发商;在石油、核电等行业,公司产品得到用户广泛认可,公司承担了中海油集团海上通信融合系统试点项目、中石油应急指挥调度系统项目;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已成功在交通、能源等领域进行了试点应用,效果良好。
  公司作为业内领先的“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品牌运营、营销管理和经营理念等要素上的发展优势构成了公司目前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公司持续稳定的经营发展。公司始终以应用创新作为发力点,打通技术研究到项目落地的纵向链条,充分发挥在交通、国防、政府等领域中的在位优势,实现既有产品应用升级;以协作创新作为方向,打造跨领域跨产业导向共生的横向链条;不断通过先进技术及创新产品为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赋能,致力将公司打造成为科技领先、品质稳定、管理规范、具有高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构建融合多样的创新融合生态。
  1、产品或业务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情况
  从事通信配套服务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
  (1)数字调度指挥通信系统不适用调制解调效率、信号差错控制指标和误比特率指标。
  (2)数字调度指挥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交换网络容量为4096×4096,会议总容量为512方,话务处理能力(忙时呼叫尝试次数)≥ 6×105 次/每小时。
  (3)多媒体调度指挥通信系统不适用调制解调效率、信号差错控制指标和误比特率指标。
  (4)多媒体调度指挥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最大调度用户注册数:100,000,最大调度业务并发数:10,000,最大调度用户群组数:2048,最大单个调度群组用户数:255。
  2、公司生产经营和投资项目情况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成立近三十年,创业板上市十二年,始终秉承着不断进取与突破的理念,坚持追求对产品、技术等各方面的精益求精,通过自主研发和外延并购,积累沉淀了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工艺技术;以聚焦客户需求为核心,为全球客户提供集市场、研发、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客户服务,逐步从“设备提供商”发展为领先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始终坚持贯彻以质量为生命的经营管理原则,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念,以质量零缺陷为目标,以管理精细化为原则,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CMMI5级认证,取得了包括CRCC(中铁检验认证中心)证书、私有云可信云、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认证、安防工程资质(一级)在内的多项重要资质。先进的研发及生产技术、高效及精益的制造生产能力,优秀卓越的管理团队、研发团队、营销团队,通过平台化、云化共同构建了开放、连接与协同的佳讯飞鸿“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创新融合生态,铸就了日益平台化、统一化、国际化的佳讯飞鸿品牌体系,进一步实现了公司在交通、国防、政府等国家重点领域的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为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和领先的自主研发铸造持续的创新实力
  科技创新是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石与源动力。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过去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更是达到14%以上。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和持续深入的研发活动,形成了行业较领先的研发技术能力,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体系,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根基。公司持续跟踪当前技术发展方向,引入先进的知识管理模型,持续对繁杂庞复的知识技术体系进行有效的梳理、利用;把握市场前沿动态,强化产品预研能力,打造技术势能,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发综合实力、创新成果产品化等方面拥有实用性、创新性及前瞻性。
  (1)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公司始终重视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构建了科研技术研究、产品技术研发、应用技术开发三个层次的科研体系架构;较早导入了CMMI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与不断完善,于 2021年通过了CMMI5级认证;依托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先进轨道交通智慧指挥调度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智能研究院,并携手公司研发团队、长沙、成都研发分中心及外部科研机构共同打造“三位一体”的创新研发平台,有力保证了较高的研发水平和研发质量,完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
  公司及子公司济南天龙、六捷科技、深圳航通、智能研究院、技术公司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此外,公司还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发的“基于自主可控的卫星与通信技术城市应急协同指挥系统研制”项目荣获“2021年度CICC科学技术进步奖”;子公司六捷科技为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智能研究院、济南天龙、深圳航通均为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济南天龙的“道岔缺口监测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软件获得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了“2023北京数字经济企业100强”、“2023北京专精特新企业100强”、“2023北京高精尖企业100强”、“2023北京制造业企业100强”,并荣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2023年度优秀会员单位”荣誉称号。
  (2)研发综合实力
  研发人员是研发创新型企业的核心,公司员工构成以技术人员为主,本科学历以上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85%以上。公司组建了素质过硬的专家研发团队,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行业经验。
  公司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采取合作开放的模式,十分重视科研合作,聚集优质合作伙伴,积极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共同打造“产—学—研—用”的综合创新机制,构筑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圈。公司携手合作伙伴成立智能轨道交通信息通信技术(IRICT)联合创新实验室、宽带移动信息通信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5G专网实验室“载行”、陆地交通智慧感知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深入开展移动通信、铁路5G创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创新,推进轨道交通领域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助力新一代轨道交通的全自动运行与安全运营,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智慧轨道交通在智能装备与智能运维领域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
  报告期内,公司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与京港地铁签署“城市轨道交通道岔转换设备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系统”合作研发协议。
  (3)创新成果转化
  基于行业领先的研发平台和研发机制以及前瞻的技术预研能力,公司的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升,提出并践行“大、智、移、云、物”的技术发展路线,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创新、高效、可靠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应用及服务。公司基于“飞鸿云”的成功落地,持续探索“飞鸿物联”、“飞鸿数”等一系列自主品牌的创新应用。公司参与打造的“5G智慧广铁”项目荣获2022世界5G大会—5G融合应用揭榜赛二等奖;自主研发的基于AI技术的“飞鸿安视智能视觉PaaS平台”荣获2021年度“中关村轨道交通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并入选2022年度“最具转化价值科技成果TOP30”;“基于PHM技术的轨道交通设备自动化智能运维系统”入选2022年度“最具转化价值科技成果TOP30”;公司的“信号设备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系统”获得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公司通过长期研发和项目实施经验的积累,对轨道交通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主导和参与了部分产品行业标准的制订和重要行业会议,从而使公司的研发效率更高、更有针对性,研发成果更具适用性。报告期内,公司参编了《市域(郊)铁路建设白皮书(通信信号信息)》,参加了北京轨道交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对接会,2023年市域(郊)铁路发展大会等。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迭代和智慧指挥调度领域业务布局的不断扩大,公司加强“自主可控”应用技术的研究和5G在铁路行业应用的研究,加快推动5G等相关产品的研发,主编并发布了《智能铁路时代 新基建 新通信 新动能白皮书》、《智能铁路通信云技术白皮书(2020)》和《铁路通信可信网络白皮书》,参编了《铁路下一代承载网应用技术白皮书(2020)》、《综合轨道交通5G应用技术白皮书》、《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5G-R)关键业务设备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
  公司研发实力的增强、自主研发的持续性投入和产品多元化的布局,使得公司在各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得到了更多沉淀,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愈发深刻,成为既懂技术又熟悉行业业务的“行业专家”,实现了与客户需求沟通的“零距离”、信息技术与行业业务融合的“零障碍”,为公司持续拓展海内外市场提供了重要保障,铸就了公司业绩的坚实基础。
  公司及主要子公司拥有多项代表先进技术水平的知识产权。截至报告期末,已注册和被受理的专利237项,其中发明专利160项;未申请专利以技术秘密保护的专有技术8项;软件著作权424项。
  2、丰富的解决方案和稳定的客户资源铸造卓越的品牌形象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指挥调度业务的高科技企业之一,专注于指挥调度控制系统在交通、国防、政府等国家重点投资和支持的行业中的应用近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建立了“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创新融合生态,产品种类丰富,是国内少有的具有“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公司依靠稳定的交付能力、卓越的品质和优秀的服务,有效帮助客户提高智能化水平与经济效益,形成了众多有代表性的行业示范案例;在与国内外客户的深度合作中,积累了良好的品牌认知和客户资源,不仅形成了高度的认同感和卓有成效的业务伙伴关系,而且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体系对接和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以优质产品为依托,凭借领先的研发能力、先进的技术水平、深厚的行业知识、高效的供货效率、周到的售后服务,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与信任,向铁路领域、国防军工领域、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知名行业客户提供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客户信息化建设。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神舟系列、天宫系列、嫦娥系列”载人航天飞行及交会对接通信保障、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国庆70周年阅兵通信保障、京张铁路、京沪铁路、浩吉铁路、京雄铁路、海南环岛铁路、粤海线、青藏铁路等;先后参与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等国内重要轨道交通项目;作为通信信息系统服务商,参与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铁路——中老铁路、采用了国际标准、全套中国制式的成熟产品方案——莫桑比克CFM铁路南线LTE-R综合调度通信系统项目、非洲首条使用中国标准的铁路——阿卡铁路项目、西非第一条城市轨道——阿布贾城轨项目、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铁路项目——蒙内铁路项目、“一带一路”第一条高铁——印尼雅万高铁、西非首条货运专线——几内亚达圣铁路项目。
  “一带一路”项目
  公司建立了售后服务大区制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质量与快速深度需求响应标准,实现了对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服务网络覆盖,最大化获取客户的需求和反馈意见,着力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主要服务网点及售后保障
  公司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做客户不可替代的价值创造者,赢得行业内优质客户的信赖与尊重,成为共同发展、共存共赢的长期合作伙伴,铸就了公司卓越的品牌形象,为公司后续可持续、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完善的团队配置和优秀的精英储备铸造坚实的经营发展
  卓越的人才团队是公司获得持续、快速发展的最核心要素。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人才第一资源战略,着眼于企业持续长远发展,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畅通人才发展渠道,布局清晰精细,注重培育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专业精进,鼓励人才快速成长,已建立了一支稳定高效、自主创新、拥有成熟完善管理体系的专业团队,涵盖了技术研发、市场销售、生产运营、品质管理、财务管理、制造工艺等各个方面,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笃行务实的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团队结构稳定、风格稳健,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发展战略;专业深厚的研发团队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能够保证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保证新产品的顺利研制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为产品的高质量产出保驾护航;营销经验和服务精神兼备的市场营销队伍,深知客户需求,能够及时把握市场动向,持续开拓新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长林菁先生荣获北京市市级十佳“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朱铭女士荣获公共会计师协会(IPA)贡献奖;董事会秘书郑文先生荣获“2023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履职评价”4A评级、“第十四届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天马奖——杰出董秘奖”及“第十八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最具创新力董秘奖”。公司开展了面向核心骨干员工的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员工数量占公司员工总数近15%,提升公司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公司的持续创新与稳定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基因。
  4、浓厚的企业文化和高效的管控体系铸造过硬的综合实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更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最终力量。企业文化对内是一种凝聚力,对外是一种辐射力。公司遵循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形成了浓厚企业文化氛围;并以佳讯文化为中心,用共同的价值观激发公司整体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助力公司高质量增长。公司获得“首都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并连续五年获得“北京民营企业百强”、“北京市优秀职工心理服务助推单位”。公司通过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工团工作深度接轨,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强化公平竞争、创先争优意识,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及创造力,全面提升公司软实力,并获得全国企业党建先进单位、“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双爱双评”活动先进企业、“北京市100个两新组织‘党建强、发展强’党建品牌项目”、“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等多个荣誉称号,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民营上市公司党建工作优秀实践案例”。报告期内,公司入选“北京市诚信品牌企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2023上市公司董办优秀实践案例”,获得“第十八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优秀董事会奖”。 董事长林菁先生荣获2022年度海淀区“两新”组织“党建挚友”荣誉称号,副总经理张海燕女士荣获2022年度海淀区“两新”组织“优秀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公司始终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在公司规模和业绩提升过程中,不断完善集团化管控体系,强化平台化管理。公司对内秉持稳健经营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决策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和减少公司的经营风险;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内部审计监察、重大事项报告及监督等机制,采用先进科学的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充分有效利用,提高了运营效率,保证公司具有良好的运营管理能力;对外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树立公司在资本市场良好形象,并与客户、友商、供应链合作单位合作共赢,构建良性市场业态。报告期内,公司第七次获得创业板公司信息披露考评最高等级A级。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实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的到 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数字经济发展基石不断夯实,5G融合应用生态加快形成,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力度加大,数字技术产业稳步发展释放巨大发展潜力。与此同时,站在百年变局的历史转折点,世界发展进入动荡变革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加。“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市场需求疲弱等内外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公司紧抓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深化战略、聚焦主业、固本培元,交出了一份有定力、韧性强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报告期内,公司在董事会的带领下,“因势而谋,乘势而上”,持续开拓技术创新思路,以人工智能、5G等新ICT技术为引领,不断完善战略布局,增强现有系统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全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市场推广和应用,持续满足以及引导客户需求,创造全新的发展机遇,为行业客户和自身发展带来双赢的价值,为公司未来发展积蓄力量。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2,339.23万元,同比下降1.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09.53万元,同比增长7.67%;剔除员工持股计划及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53.46万元,同比增长29.74%。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研发:察“智能创新”,驭“5G、人工智能”
  随着智能时代的逐步到来,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ICT技术,正在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相关产业正逐步成为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公司紧跟交通、国防、海关等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持续聚焦行业智能应用,凭借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深入开展5G、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通过智能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研发成果转化,提升投入产出率,以自身产品的升级和技术进步为行业客户智能化转型升级赋能。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17,490.51万元,同比增加6.82%,占营业收入的15.57%,新增软件著作权33项,发明专利19项。
  5G:报告期内,在国家铁路局和国铁集团指导下,依托于宽带移动信息通信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由公司牵头承担,与北京交通大学、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等共同编写的《铁路5G-R可视技术应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围绕我国铁路通信未来智能化发展方向及目标,开展了相关技术和应用的研究,共同推动铁路5G-R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
  公司与铁四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轨道交通5G+和物联网”两大业务方向,融合双方技术研发力量及优势平台资源,在行业业务应用智能化水平提升、数字化转型层面展开深入合作,以技术创新产品,助力轨道交通与5G、物联网的融合创新发展,提升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与智慧运维水平。
  公司紧跟国铁集团5G-R工作部署,持续完善5G-R相关产品研发,各产品均已通过国铁集团5G-R系统静态试验评审。
  报告期内,公司携 30余项自主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参展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5G+展区的铁路公专网融合应急通信系统备受瞩目。该系统以飞鸿融合调度通信平台为基础,融合GIS、北斗时空定位、高通量卫星终端、可穿戴设备、AR、应急大数据等ICT技术构建,连接未连接,打破数据孤岛,从而构建空天地一体、敏捷高效、极限通信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为各级部门提供随时随地可见、可指挥、可决策的应急指挥服务。
  人工智能: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建设的兰州局“两级安全管控中心‘智能监控’应用研究”项目顺利交付。该项目将 AI机器视觉基础算法与铁路安全场景相结合,对大型机械施工作业、洪水及站场陷穴等多个安全场景进行了对应算法的研发,并基于多个场景收集的视频数据和图片数据进行了定向的算法训练,最终达到了预期效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为未来实现行业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推出了国内首个铁路行业大模型技术产品——铁路知识智能助手。该助手基于铁路现行标准、规范和专业知识,运用语言大模型技术自主研发,具有极强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能够听懂专业或非专业的表达。同时,该助手还具有严格的知识边界,有效避免编造虚假信息的“AI幻觉”,确保了服务质量。成功打造了铁路行业的知识智库,能够帮助从业人员快速掌握各类专业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助力铁路行业实现智能化、智慧化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该产品已在部分铁路路局、地方铁路及城轨开展试用。
  报告期内,公司与包神集团共同开展的“重载铁路车站关键行车设备自动检测与监测技术应用研究”综合利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车站行车设备感知信息的全面采集、数据标准化高效传输、设备统一集中管理、感知融合应用,建立智慧感知标准体系。在AI技术赋能方面,系统主要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视觉平台,构建基于高清图像的算法模型,结合物联网监测数据采集,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库,构建基于多模态数据的自动异常检测机制,实现对故障前兆阶段的特征识别,并基于多维度监测分析,实现对设备异常的故障诊断、根因分析,提升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智能化运维效率。系统首创了基于5G网络下的工电供监测数据回传,开辟了5G网络时代,重载铁路行车设备监测数据的高效利用先例。该项目为包神集团智慧车站感知群建设奠定了基础,为重载铁路行车设备运维提供新方法、新模式、新标准,未来将全面推广应用,助力加速开启“智慧重载”新时代。
  公司凭借在人工智能、5G-R专网、数字孪生与物联网等领域的引领性创新实力,包括“5G-R无线专网监测平台”、“国内首个铁路行业大模型技术产品——铁路知识智能助手”、“基于视频智能化的铁路安全管控方案”在内的众多科技创新成果,荣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2023年度优秀会员单位”称号。
  (2)市场:察“数字经济”,驭“多领域突破融合”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行业机遇,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赋能行业提质增效,助力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司深耕基本盘,抢滩新机遇,在保证轨道交通、国防、海关等核心优势业务领域稳健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能力,积极挖掘民航、能源、金融等领域的新机会,实现经营业绩的增长。
  交通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道岔缺口监测系统的设备升级和完善,在保持相关业务领域的领先优势的同时,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公司及时捕捉市场政策及需求变化,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根据武汉局提出的道岔缺口大数据平台管理需求,为其提供了定制化、专业化的道岔缺口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该系统在济南局、武汉局、南昌局、北京局的成功应用,为未来在铁路各路局相关产品的推广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我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更普遍的支持和广泛响应。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交付世界首条采用中国标准建设的海外高铁——印尼雅万高铁智能调度及应急中心双覆盖项目。公司为雅万高铁提供了铁路运营中行车调度、货运调度、电力调度、防灾调度等关键调度通信服务。
  中欧班列是连接中国和欧洲的重要物流通道,在促进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和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司基于飞鸿数和飞鸿物联两个数字化底座平台,承担了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项目中服务平台项目。该项目联通了国家中欧班列信息平台,实现与沿线国家间、国家铁路地方间数据共享,赋能郑州集结中心信息平台打造成为国家标杆项目;创造统筹“陆海天网”的政务服务基础条件,健全多式联运综合服务模式,实现“一单到底”、“关铁融合”,助力生态链企业降本增效。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欧洲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公司将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能力在相关业务领域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防领域: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自主研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神州16号载人飞船”、“神州 17号载人飞船”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安全保障支撑,用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的产品参与并见证了举世瞩目的中国时刻,助力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公司携十余款自主研发产品与解决方案参加了 2023第八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打造了智能人工话务区、智慧指挥控制区两大展区,以快捷高效、安全可靠、运用灵活的信息系统和解决方案践行科技强军、智慧国防使命。
  海关领域:报告期内,公司陆续完成了内蒙古额尔古纳互市贸易区和额布都格互市贸易区信息化系统的升级改造,全力保障中俄、中蒙两大互市区封关运行,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口岸经济,扩大互市贸易规模,更好发挥兴边富民、强边固防作用,为区域经济繁荣再添新动力。
  公司中标滁州保税物流中心智能化采购及安装项目,致力于将园区打造成为皖东地区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的通关服务和物流监管平台,有力提升园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下一步园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和获批运营打下坚实基础;中标二连浩特智慧口岸综合管理平台(软件系统)项目等,参与二连浩特智慧口岸的功能改造与提升,赋能助力二连浩特市加快口岸高质量发展,推进口岸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承建天保口岸国际货场建设项目(EPC)海关信息化系统及配套设备工程,提升国际货场的通关便利化水平和天保口岸的整体通关效率,为中越陆路边境口岸打造智能化通关样板。
  此外,公司自有知识产权软件产品——在途监管系统软件首次走出国门,应用于海外市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贡献力量。此次该系统的成功海外商用,为公司未来进一步探索海关通关领域智能化解决方案向海外延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中标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2023年度周界入侵报警系统集约化采购项目。公司依托专业的周界技术研发团队,综合运用智慧终端及AI、物联网等新 ICT技术,克服传统探测手段单一、误报率高、安全性差的缺点,为国家管网集团提供了成熟的周界安防解决方案,助力打造智慧互联大管网,畅通国家能源大动脉。
  公司中标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数据中心所需第一批电子化设备项目,项目总金额过亿元。此次中标标志着公司相关产品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认可,为公司进一步拓展该业务领域蓄势储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3)合作:察“生态协作”,驭“内生+外延”
  公司通过合作开放的业务模式,汇聚更多的先进技术和更广阔的行业应用,构建融合多样、健康有序的合作生态。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内生+外延”的发展思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主动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加大业务融合力度。公司紧握民航领域国产替代化的机遇,基于作为民航领域完全自主的国产品牌指挥调度供应商的良好品牌形象,进一步聚焦民航空管领域,成立了北京佳讯智航科技有限公司,旨在成为航空通信的领导者。
  公司紧跟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高速发展趋势,前瞻性的布局数据安全行业市场,通过构建数据价值共享生态,达成数据要素价值的最大化商业应用,进一步完善公司战略业务布局及产业链条,投资了入选国际知名信息技术研究与咨询公司 Gartner 安全技术成熟度曲线隐私计算代表厂商——杭州锘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与其开展联合研究中心战略合作。未来,通过双方的优势资源互补,达成从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到数据应用与保护的产业化链条打造,形成更加全面、综合性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共同探讨数据安全技术在交通、安防、能源等更多场景应用,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与成功案例,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和“数据不动价值动”的新型计算范式,形成更完善的数据服务能力,打造数据和价值之间最安全可靠的桥梁,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及数字中国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与华为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面向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等垂直行业,基于人工智能、5G、安全可靠等核心关键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行业共建等全方位的战略生态合作,探索更高效、更智能的行业解决方案,共同为智慧交通建设全面提速赋能。此次签约后,双方将在通信和信息化技术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公司将加入华为生态,深度绑定华为技术路线,依托其在根技术的操作系统(鸿蒙、欧拉)、服务器(鲲鹏、昇腾)、5G、云计算、大模型等基础信息技术和设备,开发面向垂直行业的安全可靠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未来,双方将在智慧交通领域联创协作,充分挖掘双方的核心资源,借势交通行业数字拐点,围绕5G、人工智能等核心关键领域,携手开展更高阶、更深度的业务合作,面向垂直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业务场景,构建更加完整的端到端能力体系,开创智慧交通建设新格局。
  (4)管理:察“降本增效”,驭“内外兼修”
  公司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根据既定的战略发展目标,依靠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高效、顺畅的管理流程,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通过完善的精细化管控,不断提升管理效率,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23北京数字经济企业100强”、“2023北京专精特新企业100强”、“2023北京高精尖企业100强”、“2023北京制造业企业100强”,入选“北京市诚信品牌企业”。
  公司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积极贯彻落实资本市场新格局、新形势下的先进发展理念和法律法规,对包括《董事会议事规则》《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在内的十余项内部制度进行修订。规范的公司运作、良好的投资者关系,不断推进投资者回报与公司价值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良好形象。报告期内,公司第七次获得深交所信息披露考核的最高级别A级;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履职评价”4A评级,并入选“2023上市公司董办优秀实践案例”。
  公司积极实施短期薪酬与中长期股权、晋升与嘉奖相结合的多种有效激励措施,真正让能干事者有平台、干成事者有回报。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实施股权激励,向126名激励对象,授予 1,405万股限制性股票,充分激发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了公司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长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助推客户、员工、股东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公司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心,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新创效、岗位建功的智慧和潜能,促进生产经营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的推广与应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党工团活动及宣讲,让佳讯人的价值观更统一,文化力更凝聚。报告期内,公司党委“建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项目获评“红创”党建重点项目标杆项目。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数字经济作为全球经济新力量,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于一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普及,数字经济将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各个领域,赋能传统生产力改造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24年不仅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首要任务,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等作为重要方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并特别强调,2024年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击鼓催征稳驭舟, 奋楫扬帆启新程。2023年,公司主要所处的交通、国防、海关行业景气度呈现复苏态势,终端需求缓步回升,特别是《数字铁路规划》的发布,以及5G-R试验频率的批复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激发澎湃动能。展望 2024年,随着宏观经济进一步复苏向好,叠加行业智能化、数字化持续渗透,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数据要素价值的不断释放,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赋能,公司将乘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助高质量发展远航,迎来更宽广的市场前景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将持续依托自身的科技创新优势,专注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ICT技术应用与创新,致力于推动“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向更多行业拓展延伸,与交通、国防、政府等行业客户共建数字经济底座,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共同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新里程。
  1、公司发展战略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赋能效应持续释放,公司将始终秉持“1个愿景+2大行业+3个支撑+4大业务+5个拓展领域”的“12345”发展战略,围绕铁路行业和国防行业两大行业精准发力,通过“科技创新、主业延伸、生态构建”,重点发展智慧化调度、智慧化运营、智慧化运维、智慧化管理四大业务,快速布局和持续拓展轨交、海关、民航、能源、金融5大业务领域,以本土化驱动国际化,以资本化驱动实业化,打造中国领先的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助力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成为行业信息通信领域的引领者。
  2、2024年度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秉持着“夯基筑本,聚势启新”的发展理念,聚合研发、市场、品牌、管理协作4大势能,深化战略、修炼内功收获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面向整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变革,打造以数字化转型为中心的创新布局,将新质生产力赋能交通、国防、政府等行业,实现“国内+国外”市场的共振发展,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在创新中集聚跨越的蓬勃力量,奠定佳讯品牌引领未来行业信息通信领域的坚实基础。主要经营计划如下:
  (1)聚势研发,自主创新,深化5G+AI布局
  2024年,公司将继续发挥自主创新领先优势,围绕信创国产化替代,秉承公司产品技术的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以技术创新赋能各行各业,持续探索实现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深化5G+AI布局;不断积淀技术及研发实力,提高研发成果转化率,聚焦主营业务,丰富产品形态,为客户提供通信协同、安全保障、智能高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做好数字经济“新基建”。
  (2)聚势市场,夯基强能,助推价值增长
  2024年,公司将深入推进市场开拓,谋定市场布局,聚焦国内大循环的轨道交通、国防、海关等相关行业市场,紧握国际大循环中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海外国家的轨道交通和民航建设需求释放的增长机遇;丰富产品类别、大力拓展人工智能、5G等新质生产力的行业应用场景,围绕客户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持续进行生产工艺提升和技术升级,全面加快产品结构再升级、性能再提升,助力相关行业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将针对性更强、应用更灵活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进一步导入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市场,通过打造综合服务体系,做优做强新业务,拓展民航、能源、金融等业务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推动公司跨越式发展。
  (3)聚势品牌,构建生态,完善产业链布局
  2024年,公司将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及相关资源,持续激活公司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内生和外延并举,聚集优质合作伙伴,与业内优秀的友商合作,凝聚先行合力,构筑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圈;积极探索行业内外可持续发展的新机会,通过投资并购、资本运作等多种手段整合具备产业协同、资源互补、能为公司未来长远发展赋能的优质资源,完善产业链布局,以资本工具赋能公司做大做强,构筑业绩长青根基。
  (4)聚势管理,协同赋能,提升数字化转型效能
  2024年,公司将持续加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速度,运用数字化全方位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智慧风控和精益管理,进一步完善流程体系的建设,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公司将通过优化业务协作链条,充分调动各子公司、各部门、业务单元的积极性,提高管理运营效率,逐步实现市场资源、技术资源、生产资源、供应链资源等内部资源的高效整合,充分发挥资源间的协同效应。人才是企业兴盛之本,公司将通过“责权清晰、激励有效、管控有度、风险可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梯度建设,加快高质量人才引进,大力培养优秀年轻人才;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激励;提拔任用有责任、敢担当、强能力的管理及技术人才,充分授权,以发展空间、价值体现、荣誉感和归属感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
  3、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的智慧指挥调度业务所处的交通、国防、政府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政策、投资规模密切相关。随着宏观经济总体发展速度的放缓,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的显著增多,对国内外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全球经济的未来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转向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若出现宏观经济较大波动、相关投资规模下降或政策调整,行业整体市场及竞争格局可能受到影响,给公司经营发展带来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加强对相关行业政策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判,提早布局,积极应对,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保障公司主业平稳发展的同时,深挖潜能,进一步探索行业外布局与发展的机会,推动业务布局持续向智能、低碳、绿色、环保等领域延伸拓展,创造多极利润增长点;持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整体运营能力,加强成本管控,提高公司风险抵御能力。
  (2)新技术研发及市场竞争风险
  当前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和深化,对于研发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产品迭代率不断加快。公司作为以研发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积极进行行业内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工作,是确保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经过多年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公司的产品品质、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等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在指挥调度通信系统领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大量新技术、新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给市场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公司未来在新产品或技术的开发、销售网络构建等方面不能有效适应市场的变化,或是由于未能准确把握产品技术和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而未能将新技术产业化,公司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能面临业务增长乏力和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跟踪行业发展与市场变化,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合作,以技术引领发展,确保关键技术行业领先和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精益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在市场开拓、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在原料采购、生产和项目交付、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产品功能,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技术产品化的进程,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进一步拓展主营业务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延展在传统优势行业市场的规模应用,蓄能新赛道。
  (3)规模扩大的管理风险
  通过“内生+外延”并驱方式,公司已经发展为拥有多家控参股子公司的构架体系,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更加趋于复杂化。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资产、业务、机构和人员的进一步扩张,新公司、新业务、新区域的不断出现,对公司在战略规划、制度建设、文化融合、资源整合、运营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公司经营决策和风险控制的难度。未来,如果公司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将面临企业规模扩张所带来的管理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实行集团化统一管理,以“佳讯集团”作为管理平台,自上而下推动平台化管理,提升集团化内部运营机制和监督机制建设,规范管理体系;发挥协同经营效应,打破信息壁垒,促进企业文化、管理团队、业务拓展、产品研发设计、财务统筹等方面进一步融合;建立共享营销业务平台、研发平台、运营管理平台,提升公司及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实现业务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效率,保障公司的健康稳定运行。
  (4)应收账款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承接和实施项目的增加,公司应收账款余额相应增加。公司的客户主要为交通、国防、政府等行业客户,具有较强的经营实力,拥有良好的回款记录,资金收回保障性较高,且公司已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未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投资政策或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有可能出现个别客户付款不及时的情况,甚至存在应收款项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将增加公司资金压力,导致公司当期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并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重点加强大额超长期应收账款催收力度,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和客户信用管理,根据客户的回款情况,定期对客户的信用政策进行动态调整,并将客户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纳入到对相关责任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审慎决策开发新业务,重视合作伙伴和客户信用状况,将新业务的运营指标纳入决策范围,防范新业务给公司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保证应收账款管理目标的实现。
  (5)人力资源风险
  科技型企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信息通信行业科技人才既要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还要深刻理解行业客户的特殊业务。近年来,由于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迅速,公司业务布局的不断拓展,对核心技术人员的依赖性愈加凸显,掌握行业核心技术与保持核心技术团队稳定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公司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行业内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体现为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若公司不能维持人才团队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技术人才加盟,可能存在因关键人才流失以及缺位而影响公司业务发展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持续构建并完善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重点业务领域及核心工作岗位的梯队建设,持续优化人员结构;采用包括股权激励在内的多种措施激励员工,促进公司和员工利益共享机制的形成,稳定企业核心员工;重视和关注员工的自我发展诉求,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通道,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