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医学诊断服务及体外诊断产品销售。

  • 产品类型:

    诊断服务、渠道产品、自产产品

  • 产品名称:

    医学诊断服务 、 诊断技术研发 、 诊断产品生产及销售 、 CRO 、 司法鉴定 、 健康管理

  • 经营范围:

    诊断技术、医疗技术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医疗行业的投资;医疗器械(限国产一类)的制造、加工(限分支机构经营)、销售;企业咨询管理,培训服务,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维护;医疗器械的批发(需许可经营的凭有效许可证经营),从事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10-24 
业务名称 2024-09-30
ICL营业收入(元) 10.48亿
渠道产品业务营业收入(元) 19.12亿
自有产品业务营业收入(元) 8600.00万
诊断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元) 11.55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4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17亿 0.88%
第二名
9140.58万 0.68%
第三名
8974.87万 0.67%
第四名
8589.36万 0.64%
第五名
7787.53万 0.5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9.9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2.0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6.82亿 45.77%
第二名
5.36亿 6.66%
第三名
4.52亿 5.62%
第四名
1.68亿 2.09%
第五名
1.56亿 1.9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5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73亿 1.35%
第二名
1.95亿 0.96%
第三名
1.59亿 0.78%
第四名
1.52亿 0.75%
第五名
1.45亿 0.7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4.8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3.4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8.59亿 28.00%
第二名
27.94亿 27.37%
第三名
3.69亿 3.62%
第四名
2.55亿 2.49%
第五名
2.06亿 2.0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560.04万 0.65%
第二名
8054.15万 0.62%
第三名
7912.24万 0.60%
第四名
7811.60万 0.60%
第五名
7326.13万 0.5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8.0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5.4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8.45亿 38.80%
第二名
12.50亿 17.04%
第三名
3.72亿 5.08%
第四名
1.82亿 2.48%
第五名
1.54亿 2.0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164.76万 0.67%
第二名
6640.53万 0.62%
第三名
6562.71万 0.62%
第四名
5968.02万 0.56%
第五名
5785.23万 0.5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5.7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3.8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2.01亿 39.30%
第二名
7.49亿 13.38%
第三名
3.28亿 5.86%
第四名
1.68亿 3.01%
第五名
1.28亿 2.2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233.42万 0.97%
第二名
6461.11万 0.76%
第三名
6303.46万 0.75%
第四名
6247.84万 0.74%
第五名
6241.36万 0.7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2.7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6.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5.85亿 52.22%
第二名
3.37亿 6.80%
第三名
1.49亿 3.00%
第四名
1.24亿 2.50%
第五名
8141.78万 1.6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营业务及行业地位  公司是一家以提供“服务+产品”为核心业务的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各类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体检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以疾病为导向的体外诊断产品及医学检测服务,以满足就医者的综合临床诊疗需求。公司主要业务涉及医学诊断服务、诊断技术研发、诊断产品生产及销售、CRO、司法鉴定、健康管理等领域。  作为国内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在全国布局了40余家连锁化实验室,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区域,为超过22,000家医疗机构,提供4,100...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营业务及行业地位
  公司是一家以提供“服务+产品”为核心业务的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各类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体检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以疾病为导向的体外诊断产品及医学检测服务,以满足就医者的综合临床诊疗需求。公司主要业务涉及医学诊断服务、诊断技术研发、诊断产品生产及销售、CRO、司法鉴定、健康管理等领域。
  作为国内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在全国布局了40余家连锁化实验室,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区域,为超过22,000家医疗机构,提供4,100余项医学检测项目(包括分子诊断、病理诊断、生化发光检验、免疫学检验、理化质谱检验及其他综合检验等从常规到高精尖的检测项目),共获得109张国内外认证认可证书,检验结果被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
  公司产品经销网络在全国覆盖了16个省市,拥有分子诊断、病理诊断、质谱诊断三大自有产品线,代理产品覆盖罗氏诊断、希森美康、法国梅里埃等国内外品牌产品超1,300种,终端客户超4,000家。
  (二)公司业务的经营模式
  公司以全方位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各阶段、各场景的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完善和精进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服务体系,率先在行业内实现了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式发展。
  在医疗机构有外包检验项目需求时,公司通过全国连锁化的独立医学实验室网络及开展的4,100多项检验项目,提供精准及时的医学诊断外包服务和科研外包服务。
  在医疗机构有自行检验需求时,公司通过1,300多种产品的全国经销渠道和三大自有产品线,提供规模化供应链效益下的设备、试剂、耗材和技术支持服务等。
  在医疗机构有院内提升医学效率和降本增效需求时,公司通过深度的合作共建和精准中心模式,以专业化运营提升管理效益,以规模化供应链实现有效降本,以齐全检验项目扩容检测能力,以领先技术平台增进学科影响力。
  (三)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在总体经济环境下,医疗健康产业同样挑战与机遇并存。
  报告期,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迭代,国内需求稳步复苏、新需求不断释放,为行业长期增长提供不竭动力。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
  1月,国家卫健委召开2024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主题,再次强调了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性;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推动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落实全面深化医疗改革责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序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和建设,深化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改革。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将成为医疗机构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下沉,拓展服务模式和内容,给IVD行业在基层市场带来了更大的空间,给拥有整体化解决方案及更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带来更大机遇。公司已具备完整的诊疗产业生态链,“服务+产品”的整体化解决方案,通过精准中心和合作共建的业务模式,能够更灵活地为下沉市场的医联体、医院提供整合式优质服务。
  2.带量采购提质扩面,IVD集采进一步推进
  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医药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5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明确要扩大联盟范围,形成全国联盟集中采购;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推进2024年集采扩面。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强调要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
  随着带量采购提质扩面,国家正深入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集采正在重塑行业生态,为创新研发营造良好环境,为行业内规模较大的头部企业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未来产品线齐全、产能庞大、供应链稳定、创新力强、质量过硬的企业会更加有竞争力。
  3.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加大,医疗设备进一步迭代升级
  202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健康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在医疗领域提出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同时,北京、广东、山东、浙江、黑龙江、湖北等全国多省推出卫生健康领域设备设施迭代升级工作方案;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提出精准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
  生命健康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高地,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医疗新基建的推进,利好政策正推动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国产替代开始加速。公司已初步完成“研产销检”一体化产业链的转型,具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能力,能够积极参与到医疗设备迭代升级的浩荡改革中,不断提升公司的行业影响力。
  4.医疗反腐高压态势不减,医疗行业生态进一步改善
  1月,国家药监局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深化实施“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紧盯关键领域,保持惩治震慑高压态势;3月,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跨部门联合监督执法合力,严厉打击医疗执业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5月,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发布《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要加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力度,构建医疗器械购销领域防范商业贿赂的系统监管体系,联合开展飞行检查,实现所有省份全面覆盖等。
  随着医疗反腐高压态势不减,行业风气持续净化,创新活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合规的生意才是好生意”,公司一直贯彻“卓越品质”的质量战略,实施全员、全程、全要素覆盖的全面质量管理,为公司业务持续性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四)2024年半年度经营分析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18亿元,同比下降9.12%;实现归母净利润0.72亿元,同比下降84.17%;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0.75亿元,同比下降77.34%。
  1.内紧外冲,战略稳步推进
  报告期,公司秉承“让国人平等地分享健康”的使命,锚定“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定位,在五年战略规划的最后一年,聚焦五大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战略到执行的落地。1)持续深化精准中心、合作共建、学科建设、集团级客户开拓等战略业务;2)围绕着LDT、IVD和数智化方向,布局重点疾病领域和业务模式上的产品解决方案;3)持续强化供应链能力,进一步优化运营成本;4)加快国际化探索,通过“服务+产品”,推动海外市场的增量业务;5)组织结构优化,打造更高效敏捷的组织,并夯实合规风控体系。
  2.诊断服务业务
  报告期内,诊断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62亿元,其中,ICL实现营业收入21.88亿元,较去年同口径同比增长6.32%。
  (1)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提升端到端的销售力
  深挖洞,以客户成功为牵引,聚焦战略区域标杆客户的业务突破。根据各业务季节性规律及各地域竞争态势的即时变化,预判并敏捷性分解阶段性指标及资源匹配,发起“百日攻坚”计划,聚焦省部级医院、地市级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的高质量发展需求,通过极具竞争优势的感染疾病、实体肿瘤疾病、血液疾病、生殖遗传疾病、免疫性疾病、健康管理、慢性疾病的综合性个性化解决方案,结合串联质谱、核酸质谱、二代测序、三代测序等的优势技术平台,强力推进业务触点的二次开发。报告期,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41%。其中,特检业务收入实现9.61亿元,占诊断服务业务收入的40.69%。
  高筑墙,以提质增效为牵引,聚焦模式及数字化创新的竞争力提升。首创并推广重庆荣昌“产品+服务+数字化”的整合式创新,通过医疗数字化信息平台、高端精准检验技术平台、区域冷链物流平台等的整体联动建设,满足合规化、一体化、本地化及标杆化的价值主张,构建区域性规模化打包业务模式;探索国际业务的增量贡献,越南迪安正式开业,成为国内第三方医学诊断(ICL)企业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综合类实验室;深化数字化交易系统,完善PC端“商业智能”、移动端“掌上明珠”两大工具,业务流程效率提升25%,财务分析效率提升70%,供应链运营效率提升90%。广积粮,以持续发展为牵引,聚焦新签客户池及学术联盟的建设。报告期,公司新签检验外送客户1153家,其中,浙江、陕西、北京、郑州、广州5省,占比约37%;新签三级客户114家,其中,浙江、江苏、广州、广西、陕西5省,占比约44%。
  报告期,共召开30余场学术会议,新增国家级专家10名,省级专家15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加入24个重大疾病联盟。
  (2)以市场为驱动,持续提升解决方案的产品力
  ①学科产品
  学科建设是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公司坚持瞄准、跟踪、引领医学发展的主流和前沿,着力开发和应用医学创新技术,形成差异化重点产品项目的对比优势。报告期,公司设立集团级血液病事业部,发布血液肿瘤TargetRNA-Seq系列产品,与多个血液病TOP医疗机构达成血液病临床大数据库平台合作;完成阿尔茨海默病检测的市场布局,结合与QUEST的技术合作,实现质谱AD检测的实验室技术落地,并与卫材药业共同推进AD检测市场的开拓;围绕着国产二代测序及Nanopore三代测序平台自主研发了多款tNGS产品,靶标检测范围扩充至500+,完善了“病原体测序+传统病原学检测”的精准诊断综合方案;基于多年的大数据积累和临床研究,创新性地推出易栓症基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于临床多科室易栓症的防控。
  报告期,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启动科技部“揭榜挂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脑胶质瘤综合诊疗新技术开发与转化应用研究”项目;与上海瑞金血液病医疗联合体、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承建的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合作,携手推进血液病技术创新转化与精准诊疗;与解放军总医院联合设计智能数字化诊疗系统;与河北医科大学合作,开展“抗抑郁治疗的药物基因组合建立、检测开发及临床效果评价”项目;与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启动河南省神经免疫精准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报告期,公司新开检测项目176项,其中,感染性疾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血液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神经免疫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
  ②模式产品
  “合作共建”,是公司与医院就科室/区域中心实验室综合运营的整体化解决方案业务模式。报告期,公司聚焦区域化的合作,助力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的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建设,协助政府及牵头医院在区域内进行医学检验、病理业务的资源整合及检验项目的优化,提升区域内本地化检测服务能力。报告期,新增共建实验室41家,累计共建实验室增至700余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其中二级及三级医院收入占比达91%以上。
  “精准中心”,是公司与三级医院就综合性特检平台的院内合作共建。报告期,精准中心的布局节奏,由高速扩张转为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益的发展模式,围绕高价值客户聚焦开发和运营,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全面升级精准平台供应链能力,优化自研产品结构,聚焦感染、免疫、血液病、老年痴呆等方向,不断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和平台,升级打磨具有行业优势的解决方案。报告期,新增10家精准中心,累计精准中心家数达80家,其中38家实现盈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
  “晓飞检”,是业内首家采用数智化手段打通线上线下的O2O一体化医学诊断平台。报告期,“晓飞检”以健康管理为入口,携手公立医院体检科,首创“全国联检”新模式,开拓检测+功能医学干预,合作客户累计超700家;打造并推动居家检测发展,构筑成熟的居家自采样产品50余项,持续运营重点区域采血点500余个,深度运营天猫、京东、阿里健康、腾讯健康、美团点评等平台。
  (3)以精益为目标,持续提升运营服务的交付力
  ①实验室运营能力
  公司始终将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以ISO15189标准为基石进行全面质量体系建设,持之以恒地追求卓越绩效的运营模式。报告期,新增2家实验室通过ISO15189认可,累计共计32家实验室通过ISO15189认可,认可实验室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总部实验室在质谱、流式、分子病理等14个专业领域的认可项目数为304个项目,居全国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前列。报告期,新增3家子公司获取ISO14001和ISO45001认证证书,2家子公司获ISO9001认证证书;公司累计获得认证认可证书达109张,检验结果被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数量位居行业前列。
  报告期,公司作为共建单位的“全省智慧+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进入浙江省“15家全省重点实验室认定清单”,入围的还有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一医院等建设的实验室;杭州迪安作为依托单位的“全省数字医学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公司作为共建单位的“全省肿瘤分子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研究重点实验室”,入围待完善全省重点实验室清单,将在试运行后确认。这标志着,公司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支撑国家战略和打造浙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策源地并举的高能级科创平台。
  ②信息化及数字化能力
  报告期,公司持续全面提升数智化实验室流程效率,AI驱动检测更高效精准化。发布智慧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架构,推出irisLIMS第四代产品,这一代产品在特检学科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多模态生物数据基础模型的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将创新的基因基础模型应用于病原体的智能识别,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使病原体检测的宏基因报告效率提升10倍;2)依托血液病检测、病理诊断、感染性疾病检测业务的数据优势,构建了染色体自动识别及结果判读模型,识别率高达99%,极大提升了分析效率及精确度。
  报告期,公司加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医学人工智能委员会,持续开展AI技术的研发,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完成“迪安智检”微信小程序的优化,为80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检验服务全生命周期可视、智能化一站式客户服务终端;完成探索者(X-MedExplorer)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2.0版本上线,并推出了轻量级科研云产品,提供智能化零代码医学统计、多元化数据可视化及智能生信分析等服务,已在上海瑞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二十余家三甲医院落地使用;发布了iris智慧区域检验平台,不仅包括了区域检验中心智慧管理平台、区域数智病理平台和区域质量管理平台等多个核心板块,并且支持检验结果的互认机制,已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四川友谊医院、荣昌区检中心等7家医疗体/医共体上线使用。
  报告期,公司旗下人工智能公司“医策科技”,发布了宫颈细胞病理图像处理软件PathoInsight-T2.0,AI算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提升超过10%;原研开发的Ki67免疫组化数字病理图像处理软件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主导完成的《宫颈细胞病理图像标准数据库数据标准体系》经国家药监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合作平台审批并正式发布。
  (4)以科技创新为本,持续提升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公司秉承“技领未来”的发展战略,基于一代测序、二代测序、三代测序、数字PCR系统、荧光定量PCR、分子POCT六大国际最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以病原体快速诊断、微生物耐药组学、肿瘤伴随诊断和监测、血液病精准诊断四个主要方向,进行分子诊断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和转化。报告期,聚焦结核筛查、结核诊断、结核耐药三个领域持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其中基于舌拭子标本的结核辅助诊断试剂盒性能优越,获得国内专家的高度认可以及国际公益基金会组织的积极推荐;围绕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自研产品开发和布局,开发出基于脑肿瘤分子分型、病理分型以及预后判断相关的NGS、PCR和甲基化芯片产品;基于三代测序平台持续开发中枢感染、血流感染、阴道微生物等LDT检测产品;基于多色数字PCR技术平台完成了血流感染、携带者筛查(SMA)、CAR-T细胞治疗CAR基因拷贝数检测产品开发。
  报告期,公司新增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软件著作权38项,另有124项发明专利在申请;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Endocrinology》《PLOSONE》《JournalofProteomics》等国际医学英文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8篇,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全国权威期刊上发表中文期刊4篇。
  3.诊断产品业务
  报告期,公司自有产品新增5个二类证和18个一类证。产品业务实现收入40.85亿元,同比下降5.94%;其中,自有产品业务实现收入1.66亿元;渠道产品业务实现收入39.19亿元。
  报告期,控股子公司“凯莱谱”聚焦液相质谱领域的持续临床产品落地和创新,试剂耗材相关收入快速增长。新增6个一类试剂注册证,主要是ICP-MS配套的试剂盒(碘元素、33种元素样本、25-羟基维生素D、两种抗真菌药物、辅酶Q10、有机酸);新增2个二类儿茶酚胺试剂注册证,游离睾酮、性激素等试剂盒在注册申报阶段;参与的多组学标准物质“中华家系1号”研究成果入选《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推出CAL200肠道菌群代谢物精准靶向定量检测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凯莱谱获评2024年杭州准独角兽认证。
  报告期,参股子公司“迪谱诊断”加速核酸质谱和纳米孔单分子测序两大前沿技术的新产品研发与临床落地。国内首个核酸质谱法“合并用药-联合检测”先蕊谱基因检测试剂盒获批三类注册证;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起草发布了国内首个核酸质谱体细胞突变检测通则;参与制定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牵头的首个单分子测序国家标准并成功立项。报告期,迪谱诊断获评2024年杭州准独角兽认证。
  报告期,控股子公司“迪安生物”重点围绕“分子+病理”两大业务主线,迈入了产品线更新迭代的转型期,主要基于宫颈癌筛查、妇科感染、细胞病理、免疫组化、数字病理的产线布局,聚焦感染领域搭建LDT产品的标准化转化平台。推出多种型别HPV检测试剂及相应杂交仪,上市p16与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试剂,升级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相关仪器,全面满足市场中宫颈癌筛查检查项目需求;免疫组化试剂研发持续按期推出,试剂备案证累计获批145项,能够覆盖市场中高频次检查的结直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癌种。
  4.提质增效,加强支撑体系建设
  报告期,为更好地发挥组织变革对战略业务的拖动,实现组织更“轻量化”发展,公司进行了分层次人员结构优化工作,侧重营销前台人员的结构汰换,刺激业务产出结果;合并组织职能,实施更扁平化管理。同时,公司持续进行常态化人员能力迭代,以使命愿景为引领,从战略、业务、目标的定位出发,以规划体系、资源体系、运营体系、支撑体系四个维度为主线,全面推进人员多元化能力培养及业务轮转,重点聚焦打造贴合业务需求的一线作战人才和具备疾病整体化解决方案的专业学科/市场人才队伍,支撑业务持续高质增长。
  报告期,我们加大推动数字化敏捷型供应链体系的建设,通过供应链资源筛选、数字化运营、大数据分析及市场动态的预判,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议价能力,优化供应链产品方案及合作模式,合理控制库存,供应链端降本全年可超1亿元。
  报告期,公司持续完善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体系建设,从数据资源管理、数据安全技术、数据资产运营三个层面完善数据资产管理。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了3张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同时拥有超过10个产品化的信息系统获得了三级等保认证。
  5.“至善”致远,践行社会责任
  “善”是迪安事业的基石,公司在实现自身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报告期,公司在第七届国际HPV知晓日活动中,免费提供“HPV+TCT”联合筛查检测,开展科普宣教、义诊咨询等服务;在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中,携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邀请多位临床专家,以科普直播、线下义诊等形式,提升公众对癌症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普及科学防癌的理念;持续运作“明医汇迪”公益科普平台,致力为老百姓和基层医生提供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知识,累计发布40余期观看量近80万,互动频次1万+;内部互助“善基金”,累计援助686例,援助金额超过1199万元;DNA寻亲数据库,服务于失散家庭,累计帮助401对寻亲者找到亲人。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独特深刻的行业预判,契合中国医疗市场的业务模式
  公司身处受政策导向较为明显的医疗行业,时刻保持对行业政策变化的高度关注与潜心研究。在体外诊断行业深耕20余年,对行业政策、格局变化有着独特深刻的理解,面对变化,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引领模式创新,从单一的检验外包,进阶到覆盖各级医疗机构各生命周期的“服务+产品”双轮驱动,再进阶到以临床和疾病为导向的整体化解决方案合作模式,不断增强与客户的粘性,持续助力客户降本增效和提升医学价值。
  公司坚守“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定位,通过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包括诊断产品、诊断服务、供应链优化、信息化管理、实验室质量、冷链物流、智能仓储、样本库管理、科研服务等解决方案,并在国内首创院内与二级市县级医院的合作共建和与三级医院的精准中心。通过整体解决方案全维度能力的打造,借助业务模式的创新,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真正能满足各级医院各阶段差异化需求的一站式服务供应商。
  (二)“研产销检”的一体化产业链,凸显长期主义竞争优势
  公司以客户需求及临床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打造内生高成长性价值链,已初步完成“研产销检”一体化产业链的转型。在上游,聚合资源,集中突破产品瓶颈,以特检项目牵引产品,以国产替代定位产品,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匠心打造,现已完成了三大生产线的布局,在液相质谱、核酸质谱、分子诊断及细胞病理等领域均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三类注册证8项,二类注册证48项,一类备案产品310个;在中游,公司拥有40余家连锁化实验室,同时构建的营销网络覆盖中国大陆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不仅使上游的产品能迅速通过自有渠道打开市场,“服务+产品”的联动更是使公司能以极具竞争优势的成本和效益提供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在下游,公司布局了面向2C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体检业务和“晓飞检”线上2C居家检测,进一步贴进终端客户,打开增量市场。
  公司特有的一体化纵深产业链布局,夯实了业内不可复制的综合竞争优势,更具灵活性、包容性和延展性,不仅能实现同频共振和互哺式的价值链最大化聚合,更能抵御医疗政策或市场的阶段性波动,降低单体业务的风险,保障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技领未来,高效领先的技术转化及质量管理能力
  公司一直秉持“技领未来”,推动“以技术为驱动,以学术促营销”的升级战略,创新性地进行多种技术平台的多元整合,搭建并完善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平台,构建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基因芯片技术平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平台、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平台等,范围覆盖了从常规到高端的主流技术领域;加强海外先进技术引进和国内产业化注册报证能力,加大对研发人才的培育,并建成试剂和设备生产基地;以“瞄准国际前沿、引领中国检验、开拓科学研究”为目标,开展创新性、有特色的科学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针对重大疾病、常见疾病、特殊疾病,进行持续稳定的科研攻关。同时,公司围绕“公正、精准、及时、责任、创新”的质量方针,从样本与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四个工作角度入手,在全公司推行和贯彻ISO15189、ISO13485、ISO17025、CLIA、CAP等质量认证体系与标准,累计获得109张国内外认证认可证书。
  公司获批国家首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试点单位、国家首批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应用示范中心、国家第三方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应用示范中心,拥有分子诊断省级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
  (四)深耕行业多年,积累强大的第三方诊断平台运营与管理能力
  公司在国内拥有规模领先和技术领先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可开展4,100余项检测项目,为超过22,000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95%以上的标本实现省内12小时和跨省36小时送达的物流时效,90%的报告单可在24小时内送达。
  公司持续推进“医疗诊断产业数字化平台经济”信息化战略,拥有数字医学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智慧医疗研究院和省级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利用自身信息化平台开发云检验平台,实现检验数据的在线交互、分析解读与实时传递,在检验过程中累计的10PB医疗大数据是进行临床医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的宝贵财富;公司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改革,结合AI人工智能,打造智能化、数字化、集约化和高效率的管理平台,进一步扩大规模经济的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实现数字产业化。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质量控制风险
  独立医学实验室作为第三方诊断服务机构,高质量的诊断服务是客户选择合作伙伴与公司获取持续业务增长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诊断服务质量问题,既关系到检验结果能否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病情,使公司的公信力受到较大损害,也将对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
  影响诊断质量的主要环节包括分析前、分析中与分析后。其中,分析前阶段样本的质量控制是检验全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及最难控制的环节,主要包括:(1)患者的准备,包括患者状态、饮食要求、用药情况、采样体位、时间及样本类型等,是保证送检样本质量的内在条件及前提要求;(2)客户端的质量控制能力,包括客户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质量控制意识与采样程序的过程控制等;(3)样本传递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样本信息的准确性、样本保存温度控制、保存时间要求、样本传输安全性,以及其他运输过程中的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样本质量出问题,都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出现偏离。
  为确保有效控制诊断质量风险,公司需不断地完善并制订规范的诊断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和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持续提升。公司倡导“全生命周期质量观”的理念,提出“卓越品质”质量战略,构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质量管控模式,创建质量竞争核心优势,并将质量战略涵盖到各个业务模块,以“零缺陷”为质量管理理念和原则。一方面,通过对每份检测样本从接收到检测出结果的全过程,实现实时监控与追溯记录,确保样本检测的质量水准;另一方面,凭借“服务+产品”的商业模式、不断完善的生态产业链和全球化的技术创新平台,实现产业业态的全生命周期之质量管理,提升大健康产业链中每一类型的业务、每一个业务实行环节的质量水平。
  2.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连锁化运营的快速复制与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员工人数与合作客户也快速增加,因此对公司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质量控制、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及技术研发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地提高管理水平,及时调整和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将削弱公司的竞争优势,存在因规模迅速扩张所导致的管理风险。
  为有效控制集团化管理风险,保证公司连锁运营体系的决策效率、内控安全与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与管控模式,并通过有效的授权机制与严格的审计监督机制来确保经营管理规范、科学与高效。公司通过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系统地评价与展开管理体系优化工作,以实现公司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卓越绩效目标。同时,公司将加大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通过全数字化管理真正实现流程的标准化与决策的智能化,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与客户的无缝对接与增值服务。
  3.政策风险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化,继分级诊疗、阳光采购、医联体后,集中采购、DRGS/DIP、检验结果互认等医疗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政策、新模式也连续出台并贯彻实施,流通环节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区域医疗资源加快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亟待提升,行业监管部门在不断完善和调整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同时,也针对医疗行业的准入机制、管理体制、质量控制、运营能力、职业健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和监管。
  未来随着全国各地区相关医改政策的不同程度推行,公司局部地区业务可能会存在短期承压风险。为有效应对上述风险,公司致力于打造“医学诊断整体化服务”的平台型企业战略目标,坚持“服务+产品”一体化发展模式,集产品渠道和临床诊断的优势和生态,凭借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整合式营销竞争策略,提升全要素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4.人力资源风险
  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属于高技术服务业,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的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均提出了较大的需求,人才已成为公司保持创新力、发展力并持续获得技术优势与管理优势的重要保障,人才竞争也将成为业内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因此,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吸引或留住优秀人才,公司可能面临人才短缺问题,对公司保持创新性和成长性造成不利影响。并且,随着近年来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成本的增加,对人力成本的持续增长提出较高的需求。公司推行中长期激励机制(TUP及回购股票),不断深化完善中长期激励体系以及“多打粮食多分钱”的获取分享观奖金机制,充分调动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业务(技术)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5.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公司业务处在快速增长阶段,随着竞争加剧及公司新业务模式推陈出新,均有可能导致客户结算周期延长,应收账款数量增加有可能存在坏账的风险。公司将不断强化应收账款管理,从源头抓起,加大过程管控,以客户端和公司收款端为切入口,建立应收账款跟踪机制,加大客户审核管理并成立专项小组专项跟进,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与合理的信用期限,加强后续催收力度,并加大应收账款责任制实施力度,优化业务人员在收款工作方面的绩效考评指标权重,从而保障合理的应收账款结构,减少资金占用,全面强化应收账款回款工作,有效控制坏账的发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