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物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 产品类型:

    智能计量表

  • 产品名称:

    物联网智能水表 、 智能燃气表 、 智能热量表 、 工商业智能电磁流量计 、 智慧水务 、 智慧农业节水 、 智慧水利 、 智慧热力 、 云服务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测绘服务;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大数据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智能水务系统开发;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仪器仪表修理;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终端计量设备制造;终端计量设备销售;物联网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终端测试设备销售;云计算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水资源专用机械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电气设备销售;物联网设备销售;软件销售;软件开发;软件外包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基于云平台的业务外包服务;地理遥感信息服务;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设施建设运营等服务;灌溉服务;水文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节能管理服务;工业设计服务;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智能农业管理;水资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30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智能计量表行业(台) 99.24万 - - - -
智能计量表行业库存量(台) - 87.65万 83.02万 68.52万 -
智能计量表库存量(台) - - - - 47.40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85%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一
4205.71万 3.87%
单位二
3599.12万 3.31%
单位三
2219.24万 2.04%
单位四
1564.70万 1.44%
单位五
1282.47万 1.1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322.0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6.17%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单位一
2542.84万 4.94%
单位二
1476.39万 2.87%
单位三
1466.93万 2.85%
单位四
1446.07万 2.81%
单位五
1389.85万 2.7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095.2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7.22%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一
2081.88万 1.86%
单位二
1778.41万 1.59%
单位三
1573.26万 1.40%
单位四
1357.81万 1.21%
单位五
1303.92万 1.1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691.26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3.00%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单位一
1897.31万 2.84%
单位二
1860.52万 2.78%
单位三
1711.32万 2.56%
单位四
1625.06万 2.43%
单位五
1597.04万 2.3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59%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一
3079.72万 2.58%
单位二
2381.61万 2.00%
单位三
2111.02万 1.77%
单位四
2008.74万 1.68%
单位五
1862.94万 1.5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3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95%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单位一
3463.08万 4.52%
单位二
2573.36万 3.36%
单位三
2489.61万 3.25%
单位四
2453.95万 3.21%
单位五
1994.11万 2.6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552.7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00%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一
2384.29万 2.00%
单位二
2095.11万 1.75%
单位三
1751.44万 1.47%
单位四
1736.55万 1.45%
单位五
1585.41万 1.3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935.32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6.30%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单位一
2645.22万 4.34%
单位二
2396.57万 3.93%
单位三
1926.84万 3.16%
单位四
1503.27万 2.47%
单位五
1463.42万 2.4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54%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一
3433.63万 2.91%
单位二
1738.10万 1.47%
单位三
1691.20万 1.43%
单位四
1621.90万 1.37%
单位五
1596.06万 1.3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24%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单位一
2996.94万 4.75%
单位二
2824.16万 4.47%
单位三
2447.65万 3.88%
单位四
2071.16万 3.28%
单位五
1804.84万 2.86%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物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GIS地理信息、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智慧能源管理领域积累沉淀了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构建了数据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到整体数智化转型的高效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水利局、农业局等能源管理部门的数字化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面应用新科技和互联网思维是当前能源管理... 查看全部▼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物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GIS地理信息、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智慧能源管理领域积累沉淀了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构建了数据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到整体数智化转型的高效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水利局、农业局等能源管理部门的数字化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面应用新科技和互联网思维是当前能源管理部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下以及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的持续加码,水、电、气、暖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智能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为公司所处的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1、数字经济发展推动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
  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纷纷出台战略规划,采取各种举措打造竞争新优势,数字经济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要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加快推进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物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和建筑智能化水平。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
  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加强整体布局,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提出到 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到 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智慧农业作为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随着数字经济以及数字中国建设的大力发展,能源、水利、市政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经营的数字化转型将会提档加速,为公司相关产品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根据智研咨询整理,我国智能水表的市场渗透率2008年至2021年期间连年提升,2008年智能水表市场渗透率仅8.1%,2021年智能水表市场渗透率已上升至40%以上。随着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节水型城市及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未来智能水表将会深入覆盖更多居民用户。根据智研咨询《2020-2026年中国智能水表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水表市场销售量为5000万台,2026年我国智能水表市场销售量预计约7000万台,智能水表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2、水网数字化建设加速推动智慧水务、智能水表、智慧农业节水行业发展
  国家水网是国家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系统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为加快推动我国水网建设,2023年 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纲要提出 2025年,我国要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 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国家水网工程良性运行管护机制健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度运用基本实现。
  纲要还提出,要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加强水网数字化建设。深化国家水网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推动水网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建设数字孪生水网,提升水网工程数字化水平,实现物理水网与数字水网间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和深度融合。推进水网工程与相关行业数字化平台衔接,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水网调度管理智能化水平,完善水网监测体系,推动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提高监测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全覆盖、高精度、多维度、保安全的水网监测体系。加快推进国家水网调度中心、大数据中心及流域分中心建设,构建国家水网调度指挥体系。通过智慧化模拟,支撑水网全要素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模拟分析,提供智慧化决策支持,提高水网防洪、供水、生态等综合调度管理水平。推进国家水网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在粮食主产区及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新建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提升粮食生产保障能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提高灌区输配水效率。
  智能水表、智慧水务、智慧水利是水网智能化建设的关键,在智能水网建设的相关政策加持下,将进一步催生智能水表、智慧水务、智慧农业节水产品更大的市场需求。
  3、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加速推动智慧水务和智能水表的应用
  随着城镇化发展,我国城市和县城供水管网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公共供水普及率不断提升,但不少城市和县城供水管网漏损率较高。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110.30万公里,较2021年增长4.06%;城市用水普及率进一步上升至99.39%。2022年中国32个主要区域公共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为81.91亿立方米,平均漏损率为12.89%,部分区域供水漏损率高达20%以上。供水管网漏损情况严重。管网漏损不仅浪费水资源、增加供水企业成本,而且影响水质,给饮水安全带来隐患。
  为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22年1月,住建部、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同年2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拟选择 50个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目标是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高于12%(2020年)的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8%,其他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7%。
  《通知》还提出了五项任务:(1)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一户一表改造等,对超过使用年限、材质落后或受损失修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确保建设质量。(2)推动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在管线建设改造、设备安装及分区计量系统建设中,积极推广采用先进的流量计量设备、阀门、水压水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逐步实现供水管网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完善市政、绿化、消防、环卫等用水计量体系。(3)推进供水管网压力调控工程。供水管网高压区,应在供水管网关键节点配置压力调节装备;供水管网低压区,应通过形成供水环网、进行二次增压等方式保障供水压力,逐步实现管网压力时空均衡。(4)开展供水管网智能化建设工程。建立基于物联网的供水智能化管理平台。逐步提高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广典型地区城市供水管网智能化改造和运行管理经验。(5)完善供水管网管理制度。推动供水企业将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营收、表务、调度管理与漏损控制等数据互通、平台共享,力争达到统一收集、统一管理、统一运营。
  上述漏损控制相关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水务公司通过增加信息化手段来降本增效,催化智慧水务、智能水表、智能电磁流量计等相关产品的景气度,市场需求将会加速释放。根据智研咨询整理数据,2020年我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为104.4亿元,预计2025年智慧水务市场规模为209.4亿元。智慧水务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4、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种因素推动智慧农业智慧节水发展
  乡村振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全国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国强。农田是农业发展之要、粮食安全之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9月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 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1.05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其中提到,把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规划期内完成1.1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2023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到,(1)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骨干网络。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加强田间地头渠系与灌区骨干工程连接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023 年 2 月,农村农业部发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分区域、分类型明确任务布局和时序安排,加大投入、持续建设。落实年度任务。确保完成新建4500万亩和改造提升3500万亩年度任务,补上土壤改良、田间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
  2023年5月30日,水利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通知》提到,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以实现农村供水业务“四预”功能为目的,以数字化场景、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用3年左右时间,新建或改造提升一批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为新阶段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赋能和支撑。
  2023年10月09日,水利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发展,建立健全水质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到 2035年,农村供水工程体系、良性运行的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农村供水现代化。加快安装用水计量设备,推进用水计量收费,让农村群众用“放心水”,交“明白费”。强化数字赋能,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为目的,推进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的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用数字科技为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数字科技已成为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成为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智慧农业前景广阔。根据前瞻预测,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会维持中高速发展,以复合年均增长率10%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为754亿元,预计2027年将会达到 1214亿元。智慧农业的大发展,为公司智慧农业节水相关产品带来了较好的市场机遇。
  5、天然气使用规模扩大推动智能燃气表行业健康发展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清洁的低碳能源,伴随低碳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及政策驱动,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逐渐成为主流。据统计,我国天然气供气总量、消费量、用气人口均整体呈上涨的趋势,天然气使用规模的扩大促使燃气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燃气表作为燃气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与天然气供气总量及用气人口数量存在紧密联系,近年来,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整体上升趋势,推动了智能燃气表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伴随着近年来燃气安全事故的时有发生,天然气行业的安全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安全用气理念深入人心,使得智能化成为时代趋势,智能燃气表作为燃气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燃气表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提升。
  根据智研咨询统计,2015年-2021年我国智能燃气表年市场规模由40亿已提升至87.61亿元,2021年相较2020年,市场规模增速达13.73%。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到2028年将增长至119.23亿元。
  6、“双碳”目标为公司智慧热力带来中长期战略机遇
  近年来,国内供热面积和供热量以及供热管道长度均在持续增加,根据住建部统计,2017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83.09亿平方米,2022年已上升至111.25亿平方米。2017年全国集中供热管道长度达到27.63万公里,2022年全国集中供热管道长度达到49.34万公里。随着集中供热面积和集中供热管道长度的提升,传统供热设施效率低且能耗过高,而且大部分地区的供热系统技术落后,未采用热计量管控措施,供热企业无法根据热用户的采暖需求对整个供热系统进行精准管控,过量供热或供热不足现象时有发生,供热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传统的供热管理方式已难以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利用新科技、新技术替代传统供热管理模式,推动供热行业智慧化升级改造已成必然趋势。
  另外,“双碳”背景下,供热行业将面临节能减排压力,据 2020年统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0亿吨,其中集中供热所产生碳排放近 10亿吨,仅我国每年北方城镇供热所消耗的能源相当于英国全年所有能耗总和。实现碳减排和能源转型已经成为供热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国家“双碳”战略政策背景下,现有城市供热系统和政府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以及不断增长的居民供热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作为碳排放的大户,“双碳”目标下,伴随着供热面积与供热人口的不断增加,供热节能亟待推进,供热领域节能降耗将为低碳减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供热节能技术,实现按需供热和精准供热,改变传统粗放式供热为智慧供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智慧供热还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较低,在“双碳”与数字中国两大主线的共振下,未来智慧供热市场空间广阔。
  7、《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4年 3月 13日,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城市生命线工程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推进各地自来水厂及加压调蓄供水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持续推进供热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持续实施燃气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推动地下管网、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
  上述政策的出台,为公司智慧水务、智能水表、电磁流量计、智能热量表以及智能燃气表等产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物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也是行业内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的能源管理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已在智慧能源信息化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物联网 100强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质量信用优秀企业”、“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公司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数百余项,已累计参与制订近 50项国家行业相关标准,持续引领着智慧能源行业的发展。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每一个省市,为众多水务集团、燃气集团提供了能源管理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较高的品牌和知名度。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概况
  新天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物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物联网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以及工商业智能电磁流量计、智慧水务、智慧农业节水、智慧水利、智慧热力、云服务等。公司在物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云计算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数字孪生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实力,研发过程中取得了众多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已累计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数百项。基于公司多项技术的掌握,公司是行业内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的能源管理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产品覆盖了能源的计量、数据的采集、数据的监测、数据的分析以及云平台服务等。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物业公司等能源管理部门的数字化管理。
  1、 物联网民用智能表系统
  公司物联网民用智能表系统主要包括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及相关的软件系统,产品主要应用于居民用户水、气、暖的智能计量监测管理,产品采用了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零功耗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可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远程数据监测和远程控制阀门的开关。另外,还可以实现阶梯计价、异常报警、欠费报警等功能,解决了水务公司、燃气公司传统的人工上门抄表难、收费难、异常无法及时发现等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漏抄、误抄、少抄、人情抄、抄表扰民等弊端,并且可有效保护居民生活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符合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2、物联网工商业智能表系统
  公司物联网工商业智能表系统是为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解决传统的机械水表精度低、量程小,并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应用特点而开发,产品具有量程比宽、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主要应用于水厂出厂水的计量、管网漏损控制的区域计量、工商业大用户贸易计量以及二次供水精细化管理等场景。系统可远程监测大用户及管网用水流量及压力,并通过数据分析查找管网和区域的漏损情况,可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流失,降低产销差,提高供水收益率。
  3、智慧水务
  新天科技智慧水务系统围绕水务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整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GIS地理信息、物联网技术,可将水厂生产、压力、水质、流量、能耗、二次供水等供水系统的诸多要素建立关联,统一到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平台,实现水务公司从“水源头到用户水龙头”的全过程智慧化管控。
  通过供水数据建模分析、管网空间分析、水力学模型,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让水务公司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电子化、网络化和动态化。同时,通过全过程运行数据采集存储、运行情况可视化展示、调度分析决策、业务过程管理、异常检测预警及运行能效分析和智能报表管理等,可有效减少管网爆管、降低漏损率,从而保证水务公司的供水系统安全。
  新天智慧水务管控一体化平台包括“两大中心、六大板块以及 38个子系统”,覆盖了水务公司的生产、管网、营销、服务、运营以及决策等业务领域。
  公司智慧水务业务应用体系主要有智慧生产(水源综合管理系统、水厂综合管理系统、生产调度管理系统、水质综合管理系统、二次供水管理系统)、智慧管网(管网地理信息系统、DMA漏损分析系统、巡检养护系统、管网渗漏预警系统、管网在线监测系统、大用户在线监测系统)、智慧营销(营业收费系统、表务管理系统、报装管理系统、集抄管理系统)、智慧运营(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外业工单管理系统、OA管理系统)、智慧服务(客服热线系统、微信公众服务系统、小新智水 APP、企业信息门户)、智慧决策(在线水力学模型系统、生产调度优化系统、感知预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KPI分析系统、领导驾驶舱)。
  3.1一张图.
  构建水务从源头到龙头供水数据一张图可视化管理体系,展现了设备资产一张图、实时设备一张图、人员车辆一张图、业务流程一张图、数据场景一张图、应急调度一张图,可以实时查看全市各类水务信息的全貌,保障企业生产运营工作的便捷化、高效化和精细化。
  3.2水务物联网平台
  水务物联网平台采用成熟 IOT物联网平台,支持千万级的接入,百万级并发连接。覆盖从水源、水厂、泵站、管网到用户的全流程、多形态的立体监控网络,24小时不间断、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实现对整个供水环节运行状态透彻感知,达到及时掌握管网在线运行状况,预警预报重大管网事故的目的。在发生事件时,能够快速掌控管网状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有效解决突发事故带来的影响,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并做好事后的安全防范。
  3.3数据中台
  通过构建数据中台,建立适用于不同系统间的信息共用的通用平台,使客户的业务流程、公共数据、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联合起来,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从而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3.4生产调度优化系统
  生产调度优化系统是在保证供水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采集各类供水数据结合管网水力模型,模拟多种供水工况,研究分析供水系统管理运营的各个方面,并选择满足既定目标和约束条件的最佳调度策略,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3.5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结合二三维一体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等,满足管网GIS的不同场景应用需求,如管网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录入、编辑;对管线及各种设施进行属性查询、空间定位以及定性、定量的统计、分析;对各类图形(包括管线的横断面图和纵断面图)及统计分析报表显示和输出;为爆管、漏水事故的抢修、维修提供关闸方案,派工单及用户停水通知单,从而实现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对供水规划、设计、调度、抢修和图籍资料的档案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决策依据,并为管网的优化调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3.6 DMA漏损分析系统
  结合国际水协和国家行业标准,主要应用水量平衡计算方法,计算区域漏损水量、区域产销差水量、水量平衡表,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全管网和各级统计分析分区的漏损和产销差现状,识别漏损、产销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区域漏损和产销差差异,识别重点漏损区域;同时配合DMA分区漏损监管、主动检漏、压力控制并辅以管网改造技术,评估漏损和产销差监控、管理水平和能力,实现供水管网漏损监管和产销差决算差异化管理。
  3.7营业收费管理系统
  营业收费系统是一套集客户管理、表具管理(机械表、IC卡表、远传表、大口径表)、财务管理、抄表结算、报表分析、表务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收费管理系统。系统对所有数据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记录、比较、分析,对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多年积累的行业知识和业务经验基础上,细化梳理了相关业务场景,并借鉴国内最先进的营销设计理念,打造了一个强大灵活的水务营业收费管理系统。
  3.8小新智水APP
  “小新智水”APP是基于移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技术,为水务行业提供快速部署的数字化移动办公平台,APP围绕水务企业移动办公场景,打造了全新的移动智慧水务平台管控模式,平台以开放式、微服务为底座,集成6大应用中心和水务应用200项,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建立一体化的水务移动应用生态体系。
  3.9在线水力学模型系统
  水力模型系统综合了GIS系统的静态信息与SCADA、营收等动态信息,并结合用水量的预测、估算与分配,按水力学理论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水力建模与模拟计算,在线跟踪供水系统水力运行状态,实时计算模拟出所有管道的流量、压降、流速和水厂、用户节点的压力等水力信息,为供水系统科学调度与管理提供依据,并根据实时的数据,自动校验模型,实现进行模型分析与日常管理一体化。
  4、智慧燃气
  新天科技智慧燃气整合云计算、大数据和GIS地理信息、物联网技术,实现燃气场站、压力、气量、可燃气体、能耗及供气设备的实时感知和城域化汇集管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融合行业先进管理模式、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实现燃气业务系统的控制智能化、数据资源化、管理精准化、决策智慧化,以保障燃气设施安全运行,打造“智慧、低碳、绿色、环保”的现代化燃气运营管理模式。
  新天智慧燃气包含智慧场站、智慧管网、智慧营销、智慧运营、智慧服务、智慧决策六大模块。
  智慧场站
  是对供气场站日常运维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可全方位监控场站运行情况,提升运维效率和管控水平,减少人员控制成本。
  智慧管网
  是对燃气企业的核心资产“管网”,进行智慧化运维管理和科学化调度,从而达到异常事件提前感知预警,针对泄露等重大问题实时监控预警,直观掌控管网供气情况,保证安全供气,提升供气效益。
  智慧营销
  以营业收费系统为基石将燃气用户的所有资料数据有机的进行关联、分析、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收费服务,让供气客户感受到智慧燃气带给他们的便捷和更加高效的服务。
  智慧运营
  燃气运营中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怎样预防这些生产问题、及时处理突发事故、降低社会负面影响、减少财产损失;增强供气安全是燃气企业能否安全生产的保障。
  智慧服务
  “智慧城市”加速建设的今天,强化燃气企业与用户的沟通关系,优化服务体系,智慧服务通过各途径打通企业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极大地提高为民“排忧解难”效率。
  智慧决策
  为燃气供应管理者把握全局,运筹帷幄提供决策依据。直观的界面,展现企业各环节的经营数据,洞察企业的运营状况,帮助燃气企业将运营的海量数据转化成高价值的可获取信息。
  5、智慧热力
  新天科技智慧热力围绕热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整合云计算、大数据和GIS地理信息、物联网技术,实现供热系统“源-网-站-户”各个环节供热设备的实时感知和城域化汇集管理,通过供热数据建模分析、管网空间分析、管网仿真模型,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供热系统的整个生产、运营和服务流程,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热力公司进行管理和运维,从而保证可靠供热,降低能耗,提升运营管控能力,实现能源数字化管控。
  基于供热一体化思想,构建了“一平台、两中心、六大业务板块”的顶层设计,通过“平台+应用”的建设模式来实现供热智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六个一”发展目标:“一网全面感知,一图纵览全局、一平台协同应用、一库多方共享、一套标准引领建设、一个门户统一服务”。
  平台包含:热网监控、全网平衡、节能控制、客服营销、计量集抄、运营管理六大模块,28个子系统,为热力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热网监控:将供热生产监控、调度、数据分析模型和业务管理统一到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平台,结合企业生产调度、管网抢修、营业抄收、管网资产管理等业务工作,实现供热管网全过程生产运行数据采集存储、运行情况可视化展示、调度分析决策、业务过程管理、异常监测预警及运行能效分析和报表管理等。
  全网平衡:综合目前供热企业二网冷热不均、高诉率问题,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自动补偿算法等为核心,与单元平衡阀、户用平衡阀、室温采集器、无线温度传感器等产品组合,通过后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定温(差)控制、定流量控制、质量-流量调节(质量并调)、间歇调节变每天采暖小时数等方案,以达到供热级管网水力平衡的目的。
  节能控制:通过采集包括热源、换热站、用户计量设备的运行数据及能耗数据等,对能耗设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数据诊断处理、运行参数诊断评估,建立对供热系统能效信息完整的指标考核体系和成本目标体系,通过"水电热"大数据来挖掘和分析供热能耗问题,让管理人员对供热管网中各环节能耗数据一目了然,及时掌握能源消耗数据、监管节能减排工作,从各个层面降耗增效。
  客服营销:采用平台化统一管理的集成理念,整合报装、收费、热线、维修、稽查等业务模块,全面打通收费、客服、财务、生产、运维等系统,从"协同工作"和"敏捷响应"出发,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业务模式、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推动业务流程再造,运营管理高效发展。
  计量集抄:打造终端热用户、供热企业、计量厂家的计量一体化平台,兼容多厂家热量表,集中器通讯协议,实现供热计量,供热数据采集远传,远程智能收费管控,水力平衡调节,数据信息远程传输,达到可计量、可调节、可控制、信息化。
  运营管理:建立起供热企业"源-网-站-户"的全过程监管评价体系,使得企业能够清晰地洞察运营全局,优化管理策略,精准制定以数据为支撑的决策体系,帮助供热企业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并结合实际业务实现价值变现。
  6、智慧农业节水
  公司智慧农业节水系统主要针对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低下和用水浪费严重等问题而开发,系统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无线通讯等技术,实现对灌区用水智能调度、灌区水量监测、灌区及农田环境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及设备自动化控制,并可根据采集的气象数据、土壤墒情、农情信息、地区特点等实现远程设备控制、流量监控、定量精准灌溉。同时,让管理者通过计算机、手机、展示屏等多种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掌控灌区用水状况、土壤墒情、农作物长势、气象环境等信息,进而打造智能、节水、生态、高效的“e灌区”,构建水利水网信息监管平台以及农业灌区大数据体系,打破传统的靠“感觉+经验”的农田灌溉模式,让农田灌溉走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满足高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提高水资源的灌溉利用率,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系统主要包括:首部自动化系统、机井智能灌溉系统、田间智能灌溉系统、农业四情监测系统、河道闸控监测系统、明渠测控计量系统、阀控取水计量系统、水利四情监测系统等。
  7、应用管理软件以及云平台服务
  公司在为用户提供数据采集终端的同时,并定制开发管理软件系统,系统可以实现远程采集数据、远程计费结算和阀控、漏测分析、异常告警监控等功能,通过多维度数据的采集,利用数据中台系统自动进行数据清洗、汇总分析,并以图表方式向各级管理者提供业务数据呈现,满足能源管理部门日常管理需要。另外,为让水务企业更方便的联接客户,业务实现电子化、在线化,公司打造了基于 SAAS云平台体系的智慧水务轻量级统一业务支撑平台,以 SAAS云布署、模块化、轻量级的设计原则,提供多种线上业务办理渠道及自动服务终端设备渠道,实现“云缴费”、“云抄表”、“云巡检”、“云数据”、“云工单”、“云报装”等云端服务,同时借助集约化管理的模式,对外连接客户、员工、在线设备及合作伙伴,对内形成企业数据化资产,帮助供水服务更加惠民便民。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物联网智慧能源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已在智慧能源管理领域深耕23年,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企业、中国物联网100强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聚焦水务、燃气、热力的智慧化管理,为公用事业单位提供从数据感知、数据采集、数据监测、数据分析到数据管理的物联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践行“实现能源节约,创造智慧生活”的使命。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和深厚的技术积淀以及多年来的行业应用经验,公司在行业内建立了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
  (一)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技术、工艺的研发,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有500余人的研发技术团队,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均有 15年以上的行业经验,研发人员对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自动控制技术、软硬件结合等物联网核心技术拥有深入理解。公司取得了众多专利技术,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数百项,多项产品和核心技术列入国家和地方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另外,公司主导或参与制定了近 50项标准,推动了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凭借公司的技术创新实力,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物联网100强企业、全国电子行业标杆企业等,并取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认证和软件领域最高等级CMMI5级评估认证。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49项专利技术(其中新增7项发明专利,新增27项实用新型专利,新增15项外观设计专利),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6项。
  (1)公司及子公司新增专利
  (2)公司及子公司新增软件著作权
  (二)产品优势
  公司拥有完整的产品及服务体系,产品覆盖了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等能源管理部门的智慧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是行业内仅少数能够提供咨询规划、软硬件产品、项目管理、管网健康体检于一体的全方位能源管理综合服务提供商。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公司开发了适合不同业务应用场景的技术解决方案,产品技术包括了市场主流的NB-IoT通讯技术、LORA无线扩频技术、超声波技术、无磁传感技术、电磁测量技术、光电直读技术等。另外,公司结合水务管理的各个环节,精心打造了涵盖水务行业的智慧生产、智慧管网、智慧营销、智慧运营、智慧服务、智慧决策等智慧管控一体化平台,通过供水数据建模分析、管网空间分析、水力学模型、DMA漏失分析,实现了水务公司的压力、流量、水质、二次供水、居民等供水设施的一体化全过程决策分析和实时监控。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公司产品综合实力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制智能表的企业,已在能源管理智慧化领域深耕二十三年,公司建立了强大的客户服务体系,能够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产品销售策略和新产品推广能够迅速渗透市场终端,及时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及服务。目前,公司产品销往全国 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美国、印度、尼日利亚、阿联酋、土耳其、肯尼亚、蒙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加纳、厄瓜多尔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凭借公司可靠的产品质量和健全的服务网络公司累计已为 2000家以上的公用事业单位提供了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已服务于中国水务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上海城投集团、天津水务集团、北控水务集团、北京首创股份、广州自来水公司、重庆自来水公司、杭州水务集团、郑州自来水公司、华润燃气集团、港华燃气集团、重庆燃气集团、昆仑能源等大型集团客户,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品牌优势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智慧能源行业,经过长期的经营和积累,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凭借公司自主的研发实力、优质的产品品质以及完善的服务网络,公司产品得到了一大批客户的信赖和认可,使得“新天”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口碑和知名度,树立了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是中国仪器仪表行业AAA级诚信经营示范单位、AAA级重质量守信用单位。
  在中国著名品牌产品评选中,公司物联网水表、物联网燃气表等系列产品入选《中国著名品牌产品》,公司商标被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另外,公司获得中国质量检验协会颁发的“全国仪器仪表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全国计量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品牌”等称号。
  (五)质量优势
  公司以“看似偶然的小问题,不解决一定是大灾难”作为质量管控的指导思想,对质量问题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设立了质量管理中心,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质量把控,引入了精细化生产信息管理系统(MES),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使得公司产品从设计、原材料、生产到交付整个过程都处于严格的管控状态,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可追溯性。公司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公司荣获“质量信用等级 AAA级信用企业”、“全国仪器仪表行业质量领先企业”、“质量标杆企业”、“质量兴企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全国质量和服务诚信优秀企业”、“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全国质量信誉保障产品”、“全国质量诚信先进企业”、“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示范企业”等。
  (六)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的管理团队专注于智慧能源行业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在多年的运营经验中,公司制定了严谨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已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了公司运营管理效率上的优势。同时,公司践行“人才强企”的务实举措,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在业务发展和技术研发过程中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个渠道不断扩充和提升管理队伍,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高效的管理团队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七)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提倡技术为本,设备先行,高度重视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投入,建设了目前国内智慧能源领域规模较大的智慧化工厂,采用大量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打造了智能化、自动化以及契合公司产品结构的高度柔性化生产线,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设备的迭代,减少人员对生产的影响,大幅度提升效率与品质。公司投入使用了智能贴装系统、智能检测系统、智能包装系统、智能物流周转系统、产品质量追溯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IPD产品研发管理系统、BPM业务过程管理系统等,对人员、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工艺等进行严格管控,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通过数字化工厂与大数据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通过机联网系统可有效对产品质量进行追溯,以保证在稳定受控的条件下,持续生产符合客户要求的高品质产品。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公司紧跟智慧城市、数字乡村、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以及双碳目标的相关政策,坚持以技术驱动为核心,进一步夯实研发和技术创新,抓牢产业发展机遇,以前瞻布局寻求业务突破,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8,638.2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088.7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79%。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如下:
  (1)增强核心技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沿着产品系列化、研发深度化、技术自主化,发挥研发平台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持续开展技术研究、项目储备,并聚焦重点项目的研发攻关,增强公司发展动力和整体研发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49项专利技术,其中新增7项发明专利,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6项,上述自主知识产权的取得加固了公司在智慧能源管理领域的护城河。
  (2)抢抓市场机遇,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覆盖率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深度洞察核心客户需求,以聚焦战略客户、培育优质客户、挖掘潜力客户为营销策略,不断优化客户营销体系,一方面增强与大客户的粘性与合作深度,同时,加大对新客户的开拓和海外市场的业务布局,拓展国际业务市场份额,提高公司产品在国际上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3)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助力公司长远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企业战略发展为导向,持续深化组织变革,优化人员结构,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和 “人才储备”机制,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优秀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大激励机制,通过专项奖励、职务晋升等措施,激发组织活力,留住核心人才,助力公司长远健康发展。
  (4)加强科学管理,强化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提质增效,优化管理架构,强化过程管理,深化和推动供应链、生产体系和交付体系改革。积极推进精益生产体系建设和CRM客户数字化管理,以业务目标为导向,以赋能业务为基础,强化全员降本增效,助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5)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报告期,公司加强客户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做好风险评估。对客户进行相应的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估,合理控制应收账款规模。规范合同签订,重视合同履行,跟踪履约手续,强化履约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的分析和监控力度,与客户保持有效沟通,及时跟踪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确保企业经营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6)提升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增强规范运作意识,有效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增强了公司合规运作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公司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公司通过定期报告业绩说明会、深交所互动易、投资者现场调研及日常电话、邮件等方式,建立起与资本市场良好的沟通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向投资者传递了公司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有效维护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数字乡村、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以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下,给智慧水务、智慧农业、智慧燃气、智慧热力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公司作为智慧能源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的头部企业,未来,公司将继续依托多年来在行业内积累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以精益管理、技术创新、人才赋能为发展策略,以市场战略营销为导向,以“实现能源节约,创造智慧生活”为使命,围绕主业,进一步夯实研发和技术创新,通过国际化战略和科技创新布局,为客户提供从数据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到整体数智化转型的高效物联网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世界智能表和智慧能源行业的领导者。
  (二)公司2024年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紧密围绕整体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产品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充分把握全球数字经济、“一带一路”建设、数字中国建设的新发展机遇,拓宽产品应用赛道增强公司发展新动能,扩大公司在智慧能源管理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覆盖率。具体经营计划如下:
  1、持续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品服务提质增效
  2024年,公司将以“客户至上,技术先行”为核心理念,深度聚焦产品、技术与科研三大领域,不断增强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线,拓宽应用场景边界。同时,公司将积极推动前沿技术的探索与研究,特别在大数据分析、区块链、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领域加强研发力度,旨在巩固并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深入推进产业布局,挖掘新的市场机遇
  在产品推广上,公司将紧跟行业趋势,洞察客户需求,完善营销策略,深入推进智慧水务、智慧农业、智慧热力、智慧燃气等产品的市场布局,创新竞争机制,聚焦战略客户、挖掘增量客户,抓好高端、高价产品的营销推广力度。丰富海外市场的适销产品,挖掘新的市场机遇,拓宽公司产品在全球市场的覆盖范围,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深化数字化工厂建设,全方位提高运营效率
  2024年,公司将加速新园区的建设,深化新园区全模块的数字化建设,围绕产品研发、生产、质控、仓储物流等制造全过程,优化研发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物流周转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质量追溯管理系统、数据管理中台等智能化系统,提高对生产计划、生产工艺、现场管理、质控管理等生产制造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效能。同时,积极推进营销、办公、财务等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升级,用数据全面驱动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4、优化供应链管理,强化降本增效
  2024年公司将继续优化供应链管理,推进采购渠道和采购成本管控,增强对核心零部件和主要原材料的主动谈价和质量控制的能力。另外,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升级全域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强化降本增效,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
  5、完善制度流程,加强人才培养
  公司将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加强内控管理,优化组织及流程设计,提升公司的精益管理能力;另外,公司将加大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的创新机制,培育储备优秀人才,通过更有效的激励措施,让干事者有平台、干成事者有回报。
  6、提升公司治理,增强股东回报
  公司高度重视治理机制建设,持续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强化合规赋能,不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公司稳定、健康发展。同时,公司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回报社会及广大投资者,实现公司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募投项目不能实现预计收益的风险
  2016年9月,公司完成了非公开发行股票,本次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公司进行了慎重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但不排除由于受到国家行业发展政策,以及项目组织实施、成本管理、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项目的开始盈利时间及盈利水平与分析论证的结果出现差异,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低于预期、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及时掌握国家相关行业发展政策,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并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完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公司也将通过整合业内优质资源,加强与上下游客户的战略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巩固公司整体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2、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在产业整合过程中,审慎选择具有产业协同效应的标的企业进行合作,并且对交易标的未来发展、盈利预测进行了合理预计,但因标的公司受行业发展、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后期若收购标的不达预期,公司将会产生商誉减值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紧密关注标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加强业务协同、财务管控力度,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3、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由于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和新技术的应用,智能表市场需求强劲增长,智能表产品不仅价格比较高,毛利率也远远高于普通机械表,智能表产品的高毛利率水平未来也会吸引更多的厂家进入该行业,未来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尽管公司在技术、品牌、质量、营销、成本控制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如果后期公司不能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公司产品的议价能力,会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有可能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要不断持续提升产品研发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公司研发性价比更高的新产品来完善公司产品链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公司产品的品牌建设,增强公司的营销能力,提升公司产品的议价能力,同时加强公司产品的成本控制,降低公司产品的单位成本,提高公司产品的毛利率。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集成电路及电子器件、金属表壳等,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发生大幅上涨,或者产品的技术革新导致新型原材料价格较现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公司未能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公司将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而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密切关注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及时调整原材料采购计划,拓宽采购渠道,增强议价能力,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5、投资风险及控制措施
  为提升公司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公司投资收益,在保障公司日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公司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由于金融市场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投资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其实际收益不可预期,同时不排除该项投资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已经制定相应的投资管理制度,对投资的原则、范围、权限、审核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公司将加强市场分析和调研,并根据经济形势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适时适量的介入,严控投资风险。
  6、技术开发及产品研发风险
  智慧能源信息化领域具有整体高速发展、技术快速迭新等特点,产品需综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自动控制等技术,同时满足客户不断增加的差异化需求,这对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开发要求。若公司不能准确判断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或未能有效投入足够的科研开发力度,不能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导致新技术的开发、新产品的研发出现问题,则可能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坚持自主创新,不断优化研发流程,进一步完善研发组织及研发团队建设,积极引进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持续优化研发与市场信息反馈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7、管理风险
  近年来,公司的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人员也在持续扩充,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日益复杂,这对公司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及驾驭经营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水平不能及时提高,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完善,各类专业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并胜任工作,存在因公司快速成长而产生的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培训、学习、提高的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并进一步健全科学决策机制,优化业务流程,促进公司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