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PCB检测设备、锂电X光检测设备、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设备、高端新材料等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高端新材料、锂电检测自动化、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智能制造集成、PCB检测自动化、光伏新能源、其他
高端新材料 、 锂电检测自动化 、 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 、 智能制造集成 、 PCB检测自动化 、 光伏新能源 、 其他
一般项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租赁;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电子测量仪器制造;电子测量仪器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发电设备租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热利用产品销售;太阳能热利用装备销售;太阳能热发电装备销售;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电池销售;储能技术服务;节能管理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合同能源管理;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应用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物联网设备销售;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量子计算技术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物业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供电业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1名 |
4297.56万 | 5.67% |
第2名 |
3080.17万 | 4.06% |
第3名 |
2918.18万 | 3.85% |
第4名 |
2156.55万 | 2.84% |
第5名 |
1659.08万 | 2.1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1名 |
4499.47万 | 6.63% |
第2名 |
2329.13万 | 3.43% |
第3名 |
1749.31万 | 2.58% |
第4名 |
1715.38万 | 2.53% |
第5名 |
1449.99万 | 2.1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1名 |
1.65亿 | 16.61% |
第2名 |
3905.75万 | 3.94% |
第3名 |
3700.24万 | 3.74% |
第4名 |
3199.47万 | 3.23% |
第5名 |
3045.07万 | 3.0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1名 |
5300.30万 | 7.47% |
第2名 |
3528.14万 | 4.97% |
第3名 |
1963.42万 | 2.77% |
第4名 |
1824.25万 | 2.57% |
第5名 |
1814.03万 | 2.5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1名 |
1.94亿 | 13.26% |
第2名 |
1.77亿 | 12.15% |
第3名 |
6120.83万 | 4.19% |
第4名 |
5500.27万 | 3.77% |
第5名 |
4198.44万 | 2.8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1名 |
5885.71万 | 6.64% |
第2名 |
4855.58万 | 5.48% |
第3名 |
2707.95万 | 3.05% |
第4名 |
2165.25万 | 2.44% |
第5名 |
1957.40万 | 2.2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1名 |
6863.70万 | 5.73% |
第2名 |
6142.65万 | 5.13% |
第3名 |
5682.12万 | 4.75% |
第4名 |
5174.82万 | 4.32% |
第5名 |
5134.01万 | 4.2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1名 |
5093.54万 | 6.41% |
第2名 |
2515.75万 | 3.17% |
第3名 |
2276.74万 | 2.87% |
第4名 |
2178.87万 | 2.74% |
第5名 |
1743.34万 | 2.1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1名 |
6249.78万 | 5.98% |
第2名 |
4472.55万 | 4.28% |
第3名 |
3457.20万 | 3.31% |
第4名 |
3384.04万 | 3.24% |
第5名 |
3096.64万 | 2.9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1名 |
4047.51万 | 4.84% |
第2名 |
3357.94万 | 4.02% |
第3名 |
2871.61万 | 3.43% |
第4名 |
1975.22万 | 2.36% |
第5名 |
1932.26万 | 2.31%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面向锂电、PCB、平板显示等行业制造厂商提供工业检测及自动化智能装备及相关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制造业”中的“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1)锂电行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6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同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则分别为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相较于我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产销同比增长超90...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面向锂电、PCB、平板显示等行业制造厂商提供工业检测及自动化智能装备及相关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制造业”中的“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1)锂电行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6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同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则分别为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相较于我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产销同比增长超90%,2023年产销同比增速36%-37%,2024年上半年产销同比增速持续回落。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467.1万辆、同比增长31.0%、渗透率提升至39.4%。海外市场,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4年1-6月欧洲31国实现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44.2万辆、同比增长1.6%、渗透率为21.0%;根据美国汽车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一季度美国新能源轻型车实现销量34.4万辆、同比增长13%、渗透率为9.3%。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的回落,连带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速的放缓。根据SNEResearch数据,2024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为285.4GWh,同比增长23.0%,相较于2023年1-5月份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同比增长的52.3%,增速明显回落。
2023年至今,电池新能源产业链面临结构性调整,行业内卷严重,电池行业整体扩产步伐放缓。从电池网统计的信息来看,截至2024年5月31日,今年已有华体科技、美利云、西藏珠峰、科翔股份、芳源股份、惠云钛业、华软科技、天力锂能、易成新能、宝明科技、安凯客车、江淮汽车、弗迪电池、浙储能源等公司宣布终止项目投资或定增募资。从一拥而上到如今多家企业暂缓项目建设,电池行业新一轮洗牌期持续深化。另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5月,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相继公布的新投建项目达39个,其中有28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整体投资达568.2亿元。而统计的39个项目中,电池项目达22个,占比56%,项目主要围绕储能及新型电池技术,投资主体多为国企、初创公司。
5月8日,工信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及《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旨在抑制盲目扩张,鼓励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规定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3%,产能利用率不低于50%,以促进技术进步和淘汰过剩产能。
(2)PCB行业
PCB行业在2023年第四季度以及今年一季度出现同比、环比向好趋势。截至目前,已发布2024年中报的PCB厂商业绩多数预喜,进一步佐证了行业向好趋势。
2024年上半年,在AI大模型迭代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PCB板块需求复苏,同时各大厂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共同推进PCB行业的发展。往后展望,AI有望成为带动PCB行业成长的新动力,随着电子信息产品升级,市场对高层数、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的多层印制电路板需求持续增长,各大厂商积极完善产品业务区域布局,PCB行业预计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3)平板显示
据智研瞻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平板显示器行业市场规模25500.99亿元,2024年Q1中国平板显示器行业市场规模8317.18亿元,同比增长30.21%。
平板显示器行业发展前景预计将持续呈现积极趋势。首先,技术创新将持续推动行业的发展。新兴的显示技术,如OLED和MicroLED等,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将在显示效果、能耗和产品寿命等方面带来显著提升,以满足市场对更高品质显示产品的需求。其次,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消费者对电子产品性能要求的提高,将推动平板显示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消费电子领域,高清、高色域、高刷新率等高品质显示产品将更受消费者青睐。同时,车载显示、工业控制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也将为平板显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再者,产业链整合将加速。通过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生态,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此外,柔性显示技术的崛起将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柔性显示产品将在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这些产品带来更加轻薄、便携的设计方案。绿色环保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将促使平板显示产品更加注重节能、环保、低辐射等方面的性能,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最后,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一些具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企业将逐渐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同时,随着新兴市场的开拓和新兴应用领域的崛起,新的竞争者也将不断涌入市场,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
据智研瞻预测,2024-2030年中国平板显示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在27.05%-30.21%,2024年中国平板显示器行业市场规模33268.71亿元,2030年达148776.73亿元,同比增长29.55%。
(4)光伏新能源
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强调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确保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保持合理利用水平,要求加快电力市场建设,从经济上促进新能源的消纳。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3.8%,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其中,水电装机4.27亿千瓦,风电装机4.6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7.14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530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11.8亿千瓦)已超过煤电装机(11.7亿千瓦)。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10248万千瓦,较2023年上半年的7842.3万千瓦增加了2405.7万千瓦,同比增幅为30.67%,相较于2023年全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速的147.46%,增速明显回落。2024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中,集中式光伏电站496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288万千瓦。
2024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发展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我国光伏市场规模扩大、出口增量,但与之相伴的是产业链价格下跌、制造端产值下降、出口额减少。从2024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情况来看,1-6月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186.7亿美元,同比下降35.4%,持续“价减量增”的态势。亚洲超越欧洲成为光伏产品增量最大的地区。从光伏组件出口市场来看,欧洲依然是最大的组件出口市场,但市场份额有明显下降,由2023年同期的57.4%下降至42.5%。组件出口到亚洲市场的份额有所增加,欧洲、亚洲市场份额合计在组件出口额中占比超80%。
(5)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受到国家政策支持以及数字化的不断推行,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据研精毕智市场调研网统计,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已经突破了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4.9%,2023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增长约3.92万亿元。我国已初步形成以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日益增长。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智能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达到2.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4%。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4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已经达到3.2万亿元以上,市场满足率超50%。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工业软件产品收入突破24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了140余家。据研精毕智市场调研网预测,到2027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6万亿元,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约5.4万亿元,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
(二)主要业务、产品及用途
1、工业检测智能装备板块
(1)锂电检测自动化
公司主要向锂电池制造厂商提供X光智能检测设备,对锂电池内部缺陷进行无损检测,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各种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的锂电池检测需求。公司在锂电X光检测细分领域优势突出,技术水平、产销规模、服务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行业领先优势,获得广泛市场认可,并积极向半导体、电子制造等新行业领域拓展。
(2)PCB检测自动化
公司在PCB行业拥有二十多年的技术沉淀,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客户资源,产品覆盖大部分PCB制程工序的检测和自动化加工需求,包括线宽测量、铜厚测试、板厚测量、尺寸测量、板弯板翘检测、检孔、阻抗测试、PCB实验仪器等检测产品,以及PCB字符喷印自动化、层压自动化等多种自动化设备解决方案。
2、新能源板块
公司目前已经布局光伏焊带、异质结电池片、光伏组件等相关产品,并在景德镇投资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
(1)异质结电池片及光伏组件业务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HeterojunctionwithIntrinsicThin-Layer),是一种利用晶体硅基板和非晶体硅薄膜制成的混合型太阳电池。其以N型单晶硅片为衬底,在硅片正面依次沉积本征非晶硅薄膜、N型非晶硅薄膜,背面依次沉积本征非晶硅薄膜、P型非晶硅薄膜,掺杂非晶硅薄膜两侧分别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TCO),在TCO两侧顶层形成金属电极。异质结电池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温度低、钝化效果好、开路电压高、温度特性好、双面发电等优点,是高转换效率硅基太阳能电池的热点方向之一。
(2)光伏焊带业务
光伏焊带又称镀锡铜带或涂锡铜带,分为互连焊带和汇流焊带,是光伏组件焊接过程中的重要材料,属于电气连接部件,应用于光伏电池片的串联或并联,发挥导电、聚电的重要作用,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电流的收集效率,对光伏组件功率和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较大。
3、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1)平板显示智能装备
公司的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业务处于产业链中游,主要向平板显示制造厂商提供用于平板显示器中显示模组组装生产的绑定、贴合、背光等中后段模组全自动化生产线,适用于3C消费电子、智能穿戴、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TV、车载等领域。
(2)智能焊接及自动化集成解决方案
公司可提供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折弯、涂胶、码垛、机器人搬运等一体化智能生产线解决方案,广泛的运用于压缩机、电梯、低压电器、家用电器、汽车制造、智能车库等行业领域。
(3)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主要为新能源、半导体、电子产品制造、汽车零配件、军工产品制造、纺织等行业领域客户提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智能工厂建设及数字化转型升级。
4、新材料板块
公司目前主要有PCB/FPC、锂电行业相关的新材料产品,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终端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5G通讯、LCD/OLED、智能安防、智能车载、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多个领域。
(三)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根据整体发展态势将技术开发工作集成于公司管理体系中,保持并促进技术研发的持续创新。公司组建了光、机、电、软、算和料等多学科综合技术创新领域的研发团队,公司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研发方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为主+产学研合作+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相结合的研发模式,灵活满足全球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2、生产模式
公司的产品生产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及订单预测情况,结合产品库存,制定生产计划。此外,公司可根据下游不同行业客户对其生产工艺的具体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设计解决方案,使得公司产品与客户需求高度契合,从而进一步取得客户认可,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采购模式
公司原材料采购主要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即根据生产计划和原材料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最后根据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统一采购。在采购方式方面,前期研发阶段通常采用零散采购方式;批量生产时,根据原材料种类,分为集中采购方式和招标采购方式。为保证长期稳定、质量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公司结合全价值链的管控需求,通过对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流程的梳理与优化,建立了全流程的制度体系及供应商信息化管理系统,旨在建立“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采购供应链生态圈,与供应商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环境。公司坚持综合成本最优原则,强化供应链风险管控能力,实现交付精准、质量稳定、成本最优、风险可控的采购供应链管理体系。
4、销售模式
公司的产品以直接销售方式为主、以经销模式为辅对外进行销售。公司主要通过新产品推介会、行业展会、网络电商、客户拜访、客户转介绍、客户维护等方式与客户建立关系并对公司产品进行推广。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根据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特点,借助产品和技术优势不断拓展国内外行业知名客户资源,深入挖掘客户需求,获取市场业务机会。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客户,公司主动派遣工程师为客户提供现场服务,深入践行“更精、更快、更周到”的服务理念,持续提升现场化服务。
(四)市场地位
公司作为国内较早涉足新能源电池智能检测设备行业的供应商,在国内市场占主要地位。同时,公司面向PCB、平板显示等行业制造厂商提供工业检测及自动化智能装备等相关产品和服务,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众多稳定、优质的知名客户,目前市场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具备较强的行业综合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标准化、定制化服务及解决方案,满足全球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凭借专有技术积累和设计团队的储备,与行业内头部企业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公司与优质客户的合作,加快公司迭代新产品的市场渗透效率,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五)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
(1)2024年上半年,市场竞争加剧,下游投资需求持续放缓,公司业务整体下滑。其中,锂电等设备板块终端固投项目进度持续放缓,出货产品验收及结算进度缓慢,订单转化效率不理想,营业收入及毛利总额下降;光伏新能源板块产能释放不足,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经营成本及管理费用增长较快;
(2)投资项目较多,融资规模加大,财务费用增长较快;
(3)报告期末,存货增长较快,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同比增加;
(4)报告期末,减记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同比增加。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正业科技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工信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2D/3DX射线无损检测装备产业链广东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报告期内,公司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主营产品:锂电池X射线探伤检测设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优势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技术立企”的发展理念,以“光学检测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为主要技术方向,以自主创新为主导,搭建完善的研发体系及平台,追求技术的持续创新。目前公司技术集成了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高速高精度实时控制技术、工艺集成自动化技术,涵盖了光、机、电、软和图像处理等核心技术领域。
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新能源电池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定制化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积累了视觉定位、U型线快速检测、TDI成像系统、叠片电芯包覆值计算方法、电芯异物检测等技术,解决了行业痛点问题,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新能源电池企业。此外,公司在检测软件方面积累丰富的图像处理算法及解决方案,并通过自主研发的滤波+AI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大量的电池缺陷识别训练,可有效提升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已在动力卷绕、圆柱、数码、叠片等客户项目中成功应用多年。公司持续深耕X射线检测技术创新,报告期内主攻工业2.5D、3D及断层解析相关X射线检测技术研发,为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铸件等领域积累新技术,拓展X射线检测技术的行业应用。
公司深耕印制电路板(PCB)检测行业多年,在机器视觉智能检测关键领域获得多项技术突破,具备开发机器视觉底层算法以及设计精密光学、机械、电控等核心组件的能力。核心技术包括工业视觉算法平台、驱控技术、精密机械设计等。公司结合客户场景和应用案例对核心技术持续打磨升级,在视觉测量、视觉检测等领域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公司坚持客户需求导向,对平板显示面板生产工艺持续的深入钻研和探索,具备良好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掌握包括大尺寸绑定技术、柔性OLED/折叠屏的绑定技术及贴合技术、车载多屏绑定及贴合技术、车载背光叠片及背光组装技术、高精度视觉检测等多方面技术。经过多个项目验证过的工艺设计能力,极大地加强和提升了公司在该领域装备方面的技术领先优势,形成了公司的产品核心竞争力,赢得了新型显示领域客户的青睐。
报告期内,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公司参与制定的JB/T14714-2024《锂离子电池X射线检测设备》。2024年4月,公司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主营产品:锂电池X射线探伤检测设备)。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8项、省市级研发项目30余项;基于领先的技术实力,公司主导或参与制定的技术标准31项,公司加强核心技术专利布局,构建竞争壁垒,截止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15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24件,软件著作权283件,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4次,荣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20余项,实现了技术研究与行业应用研究相结合,并进行产业化发展。
(二)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在PCB、锂电、平板显示等行业领域深耕多年,以创新的技术、优异的产品性能、优质的服务、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丰富的产品线建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赢得了市场及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与鹏鼎控股、TTM、健鼎科技、景旺电子、深南电路、宁德时代、ATL、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珠海冠宇、松下新能源、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维信诺等众多行业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较强的客户资源优势。知名企业对公司产品的充分认可,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行业影响力,是公司稳步拓展市场空间的基础。同时,公司产品现已出口至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多个地区,公司产品在国际认可度上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公司稳步开拓全球市场。
(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
作为一家依托技术创新为主要核心竞争力,并专注“工业检测”领域多年的技术型企业,公司在锂电、PCB、平板显示等行业领域拥有多年的技术沉淀,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可根据下游客户对其生产工艺的具体需求,从软件到硬件全方位进行定制,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通过深度参与客户的产品研发与测试工作,既可以按照客户深度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与客户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同时,公司还可以通过行业项目经验积累,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多年来,公司通过技术迭代和研发创新,实现了检测设备从单机到连线、从离线到在线的升级迭代,并逐步向生产型、集成化发展,有效管控产品品质,为客户创造了价值。
(四)控股股东资源优势
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景德镇国资委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公司发展带来一定的区域资源优势。随着公司在景德镇市投资的项目逐步落地,平台优势进一步凸显,国有资本的加持有利于增强公司产业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也有利于整合公司上下游各项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公司在企业信用、融资渠道、市场资源、管理模式、科技创新、发展前景等方面迈上新台阶。报告期内,合盛投资作为公司控股股东,积极履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职责,积极维护上市公司利益、保障全体股东的权益,同时加大对公司各方面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强主营业务经营管理、协助公司拓展业务、支持融资增信、协助项目落地、争取税收奖励、各类补贴等支持措施,并通过优化管理团队等举措多维度赋能公司,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经营业绩增长不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经营业绩受产业政策、市场环境、下游行业需求、内部管理水平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若未来下游行业发展增速放缓或主要客户的最终实际需求发生较大下滑,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或市场技术创新发生较大革新,则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面临业绩增长不达预期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捕捉市场需求,采取灵活、主动的销售政策,同时加大新产品、新客户的开发力度,并加强技术储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和产品更新迭代,同时通过改进现有技术横向拓展其他市场领域,提升公司整体竞争能力。
2、在建项目实施风险
公司目前在建项目包括景德镇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其中包含年产1.25万吨光伏焊带项目和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年产5GW光伏组件及8GW异质结光伏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等,资金需求量较大,若公司不能及时筹措资金,按期完工并投入运营,将会对后续生产经营及未来的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与金融机构加大合作力度提高银行授信额度、或资本市场融资等措施对未来的投资计划(包括资金)做出合理安排。
3、经营规模扩大后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都将进一步扩大,这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能力不能适应公司规模扩张的要求,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不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则可能引发相应的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保证生产、质控、销售、管理等各经营环节的高效运转,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通过公司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有效的激励体系吸引人才,并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对公司各层级员工和管理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及培养等措施,为公司的发展输送人才。
4、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特性及销售模式决定应收账款余额较高。公司应收账款较高,给公司的营运资金带来一定的压力。未来随着公司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可能进一步提高,如催收不力或下游客户经营发生重大困难,可能存在因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而形成坏账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夯实产品技术,获得更大的产品议价权;优化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应收账款质量;同时,执行“财务引领业务”管理策略,一方面,完善应收款项信用风险管控机制,从源头管控客户的信用风险,通过增加预收款的收款比例、增加客户银行承兑汇票等金融工具的支付比例等措施减少应收账款余额;另一方面,加强对逾期客户的催收和事前监控,掌握主动权,积极通过法律途径追收欠款,降低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5、资金短缺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公司未来如进行重大项目投资或大额支出,公司仍将存在流动性压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应收账款质量;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改善公司的流动比率、资金周转率;优化采购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整合集团资金,统一进行现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丰富融资筹措渠道,提高抗风险能力;盘活公司存量资产,进一步提高流动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