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型客户提供从基础设施到业务应用的综合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
IT系统解决方案、酒店及家庭传媒服务
IT系统解决方案 、 酒店及家庭传媒服务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服务;通讯设备销售;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7536.56万 | 17.82% |
客户二 |
3886.68万 | 9.19% |
客户三 |
2323.32万 | 5.49% |
客户四 |
1605.93万 | 3.80% |
客户五 |
1438.68万 | 3.4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2262.62万 | 9.52% |
供应商二 |
1680.27万 | 7.07% |
供应商三 |
1556.60万 | 6.55% |
供应商四 |
1274.00万 | 5.36% |
供应商五 |
995.70万 | 4.1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70亿 | 31.18% |
客户二 |
4527.42万 | 8.30% |
客户三 |
3165.08万 | 5.80% |
客户四 |
2965.66万 | 5.43% |
客户五 |
2472.54万 | 4.5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8319.85万 | 23.32% |
供应商二 |
3135.66万 | 8.79% |
供应商三 |
2571.13万 | 7.20% |
供应商四 |
1592.92万 | 4.46% |
供应商五 |
1384.46万 | 3.8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5.86亿 | 55.47% |
客户二 |
9719.63万 | 9.20% |
客户三 |
5339.87万 | 5.05% |
客户四 |
3798.33万 | 3.59% |
客户五 |
2471.07万 | 2.3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1.43亿 | 25.97% |
供应商二 |
1.37亿 | 25.04% |
供应商三 |
6314.40万 | 11.51% |
供应商四 |
1683.88万 | 3.07% |
供应商五 |
1460.53万 | 2.6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3.22亿 | 52.36% |
客户二 |
7371.46万 | 11.98% |
客户三 |
1905.67万 | 3.10% |
客户四 |
1714.37万 | 2.79% |
客户五 |
1545.25万 | 2.5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1.32亿 | 24.40% |
供应商二 |
7002.01万 | 12.90% |
供应商三 |
4968.69万 | 9.15% |
供应商四 |
3117.43万 | 5.74% |
供应商五 |
3023.86万 | 5.5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72亿 | 26.97% |
客户二 |
7623.35万 | 11.95% |
客户三 |
5679.29万 | 8.90% |
客户四 |
4900.69万 | 7.68% |
客户五 |
2662.02万 | 4.1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2.23亿 | 32.71% |
供应商二 |
4971.31万 | 7.28% |
供应商三 |
4323.47万 | 6.33% |
供应商四 |
4121.41万 | 6.03% |
供应商五 |
3954.03万 | 5.79%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的披露要 2024年,我国金融行业在宏观经济承压与政策红利释放的双重驱动下,数字化转型需求持续深化。据统计,全年金融科技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金融信创国产化、数据合规监管及中小机构普惠改造成为核心增量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对 AI战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AI技术得以不断创新。信息化投资方面,金融云服务市场全年增速达26%,AI在智能风控等场景渗透率超45%,推动金融机构 IT支出占比提升至3.8%。公司紧抓行业...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的披露要
2024年,我国金融行业在宏观经济承压与政策红利释放的双重驱动下,数字化转型需求持续深化。据统计,全年金融科技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金融信创国产化、数据合规监管及中小机构普惠改造成为核心增量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对 AI战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AI技术得以不断创新。信息化投资方面,金融云服务市场全年增速达26%,AI在智能风控等场景渗透率超45%,推动金融机构 IT支出占比提升至3.8%。公司紧抓行业趋势,深入研究和应用智能体技术,打造具有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的智能系统,提升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生成式AI技术,为客户提供创意生成、内容创作等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是向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商业集团提供数智化转型科技服务,业务主要聚焦在智能金融、智能安全、智能商业等业务领域。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济南、成都、太原、武汉、杭州、香港等地区设有分子公司,是安全可靠的数智化转型科技服务商。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研发满足业务战略的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通过与国产自主产品厂商的战略合作,提高了各业务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提升了公司在相关业务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公司继续秉承“用数字技术提升客户价值”的使命,坚定执行数智化转型升级战略。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业务结构调整,加大数智金融、数智商业和数智营销的拓展力度,逐步降低基础设施业务的比重。
随着公司战略升级的实施,公司陆续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来加快战略推进。被并购公司的加入同时加大了公司管理的复杂度,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和提高内控体系效率,优化经营管理流程,提升公司经营风险的管控能力。
报告期内,基于公司战略升级的市场需求,不断完善销售布局和营销渠道,加强产品研发和解决方案能力,积极拓展新行业、新领域和新客户,在重点行业核心业务领域取得进步,提高了公司品牌和产品的知名度。
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山东华软金科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本次签署的全面合作协议,华为全栈产品(如数据库、数据湖、大模型、云计算等产品)与山东华软金科在电子银行、信贷风控、支付场景等金融业务场景展开深度合作,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技术、技能和经验等各方面的优势为合作项目提供充分支持,形成有竞争力的联合方案,共同面向市场推广,为金融行业客户打造更有竞争力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在第十三届CFS财经峰会上,公司及旗下全资子公司山东华软金科凭借在数字化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持续创新,分别荣获了“2024数字化转型推动力奖“与“2024杰出数字解决方案奖”。
报告期内,在第12届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大会上,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山东华软金科凭借自主研发的《基于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统一特色业务云平台系统》入选《第四届金融科技技术创新与应用案例(2024)》。
报告期内,在数字金融与金融安全大会上,公司荣登“2024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百强企业”奖项。
报告期内,在STIF2024第五届国际科创节上,公司凭借在数字化转型服务的卓越表现,荣获“2024年度杰出数字化服务商”奖项。
公司及主要业务子公司已取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贰级)、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28000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9490-201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信息化工程与技术服务能力评价(CN-IETS2级)、CMMIL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等资质和体系认证。
公司注重生态协同与国产化适配,通过与华为、浪潮等头部企业合作,强化信创产品布局,提升数据中心及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开源社区,作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黄金捐赠人及TungstenFabric中文社区创始会员,推动技术共享与生态共建。
报告期内,公司具体业务领域如下:
智能金融:深耕金融行业十余年,为银行、保险等机构提供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客户包括四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农商行社。自主研发新一代数字银行系统,基于微服务架构与AI技术,助力客户实现业务智能化运营与信创战略落地。依托丰富的业务场景沉淀,成功助力银行客户完成大模型私有化部署,将其深度融入智能风控、客户服务等场景,显著提升金融业务效率与安全性。
智能安全:面向政府及公共安全部门提供软硬一体的数智化平台。依托AI算法、无线特征采集技术及 5G入海设备,构建从犯罪预警到实战应用的数字化工具,覆盖重点管控、反恐维稳等核心场景。为各级公安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并通过国产化数据安全方案强化客户的信创能力。
智能商业:助力客户的全球化布局,业务涵盖智慧酒店、智慧营销、智慧预算管理解决方案。在酒店领域,累计服务千家客户。在营销领域,借助大语言模型等技术,实现精准资源投放与用户交互优化。在预算管理领域,服务大中型知名企业,横跨制造业、商业和快消品等多行业。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 全栈技术能力与AI驱动的创新优势
公司一直将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作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经公司多年的研发投入,已经在数字银行、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智公安等业务领域拥有自主创新的数字化转型业务架构,并在这些架构下拥有相应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和产品作为支撑。公司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覆盖微服务架构、分布式系统、多模态AI及智能体(Agent)的全栈能力,满足客户高效、安全的AI部署需求。
2. 垂直行业深度沉淀与场景化解决方案
公司深耕金融行业十余年,服务四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农商行社,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微服务架构有助于金融云平台降低系统部署成本,助力信创战略落地。在智能安全领域,为公安部门提供软硬一体的数智化平台,覆盖犯罪预警、实战指挥及近海网络覆盖场景,技术
填补民用空白。智慧酒店领域服务全球知名企业,通过虚拟数字人系统优化客户体验;政企AI解决方案覆盖众多细分场景,提升公文处理、民生服务效率。
3. 生态协同与国产化适配能力
公司与华为、浪潮等国产厂商深度合作,完成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硬件的国产化适配,强化金融、政务领域信创能力。作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黄金捐赠人及TungstenFabric中文社区创始会员,推动技术共享与开源生态建设,并通过产学研合作布局多模态融合、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保持创新前瞻性。
4. 高价值客户资源与规模化交付能力
公司积累众多优质客户,包括大型金融机构、政府部门、跨国公司等知名企业。具备从咨询规划到系统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通过标准化产品与定制开发结合,降低交付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5. 安全合规与资质壁垒
公司提供传统安全、大数据安全、虚拟化安全等全栈解决方案。拥有CMMI 3级、ITSS二级、ISO系列(9001/27001等)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等30余项权威资质,为政企大型项目提供强竞争力背书。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501.76万元,同比下降22.27%;利润总额282.16万元,同比增加101.8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1.12万元,同比增加98.02%。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展望
公司以“让AI可信,助商业无界”为愿景,以持续深化AI技术与行业场景融合,利用先进的AI基础设施及硬件,结合软件及服务,共同推动AI技术在金融、安全、商业等领域的深度落地;全面借助AI技术挖掘新业务增长点,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公司将持续加大在 AI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合作,提升在 AI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重点研发多模态融合、智能体、生成式AI等关键技术,并积极探索AI+软硬件一体化的业务应用。
在金融、安全、商业等行业中,公司将持续深入挖掘业务场景需求,将 AI技术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AI+行业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参与AI生态建设,与上下游、开源社区等开展合作,通过开源共享的方式,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普及,提升公司综合影响力。
公司始终将 AI技术视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深化与行业客户与技术伙伴的协同创新,构建更开放、更智能的 AI软硬件一体化生态。唯有以技术创新为锚点,以客户需求为航向,方能实现 AI从技术工具到新质生产力的跨越——公司将以更敏捷的迭代能力、更安全的服务体系、更开放的生态布局,开拓智能经济新蓝海。
二、公司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产品及技术开发风险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竞争日趋激烈且技术更新换代快,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的产品及技术需要满足用户在功能性、安全性、信赖感、增值能力等多层次的需求。公司的产品及技术开发活动需要始终以用户使用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产品的重要标准,并且能够持续地为用户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因此,公司会不断完善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体系,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让技术开发面向市场并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推出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加速战略布局,给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本行业的技术壁垒逐渐弱化,市场竞争呈逐步加剧的态势,一些行业内企业可能采取压低价格等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如果公司应对方式不当,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下降,产品、技术及服务能力被竞争对手超越的风险,同时可能会导致毛利率下降。因此,公司将采取更加积极的管理措施,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依托资本市场的优势积极关注市场竞争所带来的整合优势,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3、经营管理风险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形成一支稳定、高效的员工队伍,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了可靠的人力资源基础。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和领域的拓展,公司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需要公司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研发和质量管理、内控制度、组织机构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对公司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公司将针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建立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公司实际情况的内部运营和监督机制,促进公司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4、应收账款逐渐增加的风险
公司客户主要为金融机构、安全、商业领域等,资金回收具有一定的保障,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整体可控。但项目本身的执行与验收周期较长,因此应收账款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如个别客户经营和资信情况发生变化,公司可能会面临部分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或无法回收的风险,进而影响经营性现金流入,对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公司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及管控力度,注重账期较长的应收款项的回款及清理工作,从而保障合理的应收账款结构、尽量避免坏账造成的损失并改善公司现金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