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锂铁电池、锂锰电池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

  • 产品名称:

    钴酸锂系列产品 、 磷酸铁锂系列产品 、 三元材料和多元复合锂材料系列产品 、 锂铁电池 、 锂锰电池 、 锌空气电池

  • 经营范围:

    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电子产品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其他电子器件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储能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管理服务;照明器具销售;电器辅件制造;电器辅件销售;充电桩销售;机动车充电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8-31 
业务名称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产能利用率:锂离子电池(%) 93.40 116.93 - - -
产能:在建产能:锂离子电池(AH/年化) 37.33亿 25.82亿 - - -
产能:锂离子电池(AH/年化) 40.44亿 36.20亿 - - -
产量:锂离子电池(AH) 17.25亿 29.98亿 - - -
电子元器件制造产量(个) - 7.05亿 7.03亿 5.74亿 5.49亿
电子元器件制造销量(个) - 7.46亿 7.06亿 5.73亿 5.21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7.8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1.7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2.25亿 13.52%
第二名
9.07亿 10.01%
第三名
8.36亿 9.22%
第四名
5.03亿 5.55%
第五名
3.09亿 3.4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8.0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7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51亿 5.70%
第二名
4.08亿 5.16%
第三名
3.28亿 4.15%
第四名
3.21亿 4.05%
第五名
2.95亿 3.7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5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22亿 10.93%
第二名
4.08亿 7.16%
第三名
2.21亿 3.88%
第四名
1.92亿 3.37%
第五名
1.83亿 3.2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1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1.6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60亿 7.69%
第二名
2.05亿 4.38%
第三名
1.63亿 3.48%
第四名
1.54亿 3.29%
第五名
1.33亿 2.8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7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3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19亿 6.01%
第二名
2.10亿 5.76%
第三名
1.63亿 4.48%
第四名
9691.27万 2.66%
第五名
8851.53万 2.4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3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1.2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668.40万 4.76%
第二名
9290.77万 4.57%
第三名
8913.56万 4.39%
第四名
8675.20万 4.27%
第五名
6719.77万 3.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0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3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07亿 15.34%
第二名
1.31亿 3.95%
第三名
1.28亿 3.88%
第四名
1.23亿 3.71%
第五名
1.14亿 3.4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6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3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336.76万 4.45%
第二名
7869.75万 4.20%
第三名
7179.38万 3.83%
第四名
6888.21万 3.68%
第五名
5941.73万 3.1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2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23亿 8.68%
第二名
1.69亿 6.59%
第三名
1.33亿 5.16%
第四名
6316.10万 2.46%
第五名
6078.38万 2.3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3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6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411.19万 5.28%
第二名
8493.53万 4.76%
第三名
6421.70万 3.60%
第四名
4932.33万 2.77%
第五名
4056.34万 2.2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希冀“未来三到五年,复合增长50%以上,成为储能行业首选供应商”。  公司继续坚持三大业务板块发展策略:做强储能,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储能市场,抢占市场高点;细分动力,聚焦中小型车市场,紧跟大客户,提质保量;做优消费,稳固22年积累的消费基本盘,改善客户结构,提升经营效率。  (二)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1、储能电池  全球碳中和趋势下,能源转型持续升级,储能行业刺激政策频出,全球多区域多场景需求共振。  中国市场,政策激励叠加经济性优化,成长加速。今年以来,上游主材价格跌幅明显,储能项目经济性逐步优化。同时,国内多省份出台储能相关刺...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希冀“未来三到五年,复合增长50%以上,成为储能行业首选供应商”。
  公司继续坚持三大业务板块发展策略:做强储能,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储能市场,抢占市场高点;细分动力,聚焦中小型车市场,紧跟大客户,提质保量;做优消费,稳固22年积累的消费基本盘,改善客户结构,提升经营效率。
  (二)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1、储能电池
  全球碳中和趋势下,能源转型持续升级,储能行业刺激政策频出,全球多区域多场景需求共振。
  中国市场,政策激励叠加经济性优化,成长加速。今年以来,上游主材价格跌幅明显,储能项目经济性逐步优化。同时,国内多省份出台储能相关刺激政策,加之各地峰谷电价差持续拉大,工商业储能有望进一步发展。
  海外市场,热点纷呈,多点开花。欧洲市场,电力市场设计改革方案落地,强调引入储能等非化石燃料灵活性资源,储能市场有望进一步得到刺激。美国市场,《通胀削减法案》的发布,明确储能税收抵免政策期限得以延长,补贴力度得到强化,经济性显著提升。新兴市场,南非等国电网系统老化,电力改革势在必行,同时光照资源充足,光储发展基础优越。
  根据SMM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87.0GWh,同比增长122.0%。
  2、动力电池
  新能源车市场,随着国内政策面温和退坡,市场增长已逐步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近年自主、合资、外资、新势力车企车型数量稳健增长,车型产品力大幅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6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374.7万辆,同比增长44.1%,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8.3%;电动化进程持续加速。在此背景下,公司紧跟上汽通用五菱在内的头部优质客户,稳健开拓市场。
  3、消费电池
  消费电池市场,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催生出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便携式医疗器械、电子烟、无人机、车载记录仪等为代表的多个消费电池应用场景,助推消费电池市场扩容。
  同时我国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来持续增长,人们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对功能多样的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接受程度不断提升,消费电子行业步入高景气发展阶段,消费电池乘势而起。
  公司得益于深耕消费类电池二十余年的研发技术底蕴形成的深度经验优势保障了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竞争力,持续发展消费数码领域,在包括无线耳机、蓝牙音箱、电子烟、个人护理产品在内的多个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以研产销紧密融合的模式快速反应行业销售季节性、行业需求持续上升弱周期性的特质,报告期内瞄准产品细分市场增长机会点,加大对优质客户的拓展力度,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三)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为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锂铁电池、锂锰电池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游为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电池生产设备供应商。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储能、新能源汽车、消费数码等领域,公司处于电池产业链的中游。
  1、锂离子电池业务
  (1)主要产品:按照正极材料分为:钴酸锂系列产品、磷酸铁锂系列产品、三元材料和多元复合锂材料系列产品;按照产品形态分为:圆柱、方型、软包系列产品。
  (2)主要用途:储能(含UPS备用电源、通讯基站备用电源、便携式储能、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等),新能源汽车(含低速车、乘用车、专用车、客车、大巴车等),消费数码(平板电脑、电脑、充电宝、安防、智能物联、灯具、电子烟、ETC、TWS耳机、蓝牙设备、智能穿戴等)等领域。
  (3)经营模式:公司直接销售给下游生产厂家、客户。
  2、一次电池业务
  (1)主要产品:锂铁电池、锂锰电池、锌空气电池等。
  (2)产品用途:主要应用于电动玩具、智能家居、智能安防、仪器仪表、RFID技术产品、医疗器械、其它3C数码等领域。
  (3)经营模式:公司直接销售给下游生产厂家或以自主品牌配套销售。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高效的品质管控能力、生产技术与规模优势。公司通过近二十年对电芯材料体系的深入理解,持续技术创新和改造,导入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开发新产品,不断强化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1、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一贯坚持市场驱动研发、秉承技术引领产品的宗旨,始终相信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高度重视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国家专利300余项。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与天津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长期合作,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公司电芯产品主打高安全、长寿命、高能效,实现大型储能、户用储能、通信储能、便携式储能等领域产品全覆盖。280Ah、320Ah大储产品已实现万次循环技术突破,提高产品在电力储能应用领域的竞争力。采用独创工艺技术,解决了大圆柱电芯渗液及循环等痛点问题,且大圆柱产品已批量供货便携储能头部客户。钠离子电池产品及主材研发迭代优化,研发生产的钠离子电池低温-40℃放电性能优异,循环可达6000周。公司拥有先进的实验室以及研发检测设备,具备独立完成符合国际储能测试标准的电芯及模组电性能及安全性能测试。
  2、品质管控能力
  鹏辉能源构建有全面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和环保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ISO9001、IATF16949、GJB9001B、QC080000、ISO14001、ISO45001)且均为国际知名一线品牌认证公司德国莱茵TUV审核认证;产品已通过UL、RoSH、CE等国际标准认证以及《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743-2006》强制安全认证,储能方面产品已获得GB/T36276、IEC62619、UL1973、UL1642、UL9540A、UN38.3等从电芯到系统的一系列认证,产品可出口至欧洲、澳洲、北美等全球主要储能市场。
  3、生产技术与规模优势
  下游需求变化多样,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产品的能量密度、大电流工作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公司深耕电池生产技术二十余载,目前已有广州、珠海、驻马店、常州、柳州、佛山、衢州、青岛和日本福井九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面向锂电全场景市场,已成为行业里产品线最丰富的供应商,产品畅销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得客户的信赖和好评。
  另外公司作为一家以储能为主的锂电上市公司,近年在柳州、衢州及青岛等地加紧推动储能领域产能储备。在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鹏辉将打造智慧储能及动力电池制造基地,主要布局锂电池电芯、PACK生产线,项目整体规划布局产能20GWh,项目一期5.5GWh已建成投产,项目二期5GWh预计也将于本年下半年投产;在浙江省衢州市智造新城,鹏辉总规划41GWh储能电池项目,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6月点火投产,项目二期也于7月份开工建设;在青岛城阳区,鹏辉总规划36GWh储能电池项目,项目一期预计年底开工建设。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最具前景的绿色二次电池,其产业发展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整体战略,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是,具体的产业政策,如行业规范、技术标准、财政补贴标准等经常在变化,若不能及时跟上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经营和业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面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加强行业研究,及时掌握行业政策动向,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紧跟行业发展潮流,在某些领域提前做领先性、前瞻性研究,以便及时调整公司研发、生产、销售布局。
  2、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产品售价下降风险
  公司专业从事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绿色高性能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随着国家对绿色经济、绿色产业发展的日益重视,公司主营的绿色高性能电池产品得到大力推广,尤其是锂离子电池作为当代最具前景的绿色二次电池,是国内外研发应用的热点,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市场发展前景的持续向好,吸引了大量企业的进入,行业竞争也随之加剧,具体表现为技术、质量、价格和服务等多方面的竞争。虽然公司专业从事绿色高性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二十多年的生产经验,但公司仍然面临因行业竞争加剧而导致的产品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拓展困难等经营风险。
  面对上述风险,公司不断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充分发挥公司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加快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多样化的、高性价比的产品给下游客户。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优势、资金优势整合上游供应链,降低材料成本,通过扩大产能、形成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发挥多年的行业技术积累优势从结构设计、产品配方、工艺流程、制造装备等方面进行优化,全方位降低产品成本。
  3、经营环境变化的风险
  虽然公司所处锂电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储能行业为国家政策支持行业,所处赛道不错,但公司也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等多方位压力和挑战。
  公司将努力巩固现有业务,寻找新的业务机遇,压缩行政费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盈利能力,加强现金流管理,主动化解内外部风险,争取化危为机,使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四、主营业务分析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储能技术提供商,以顶尖的技术、良好的品质、准时的交期以及完善的服务与客户携手,为客户提供完整系统的电池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业务为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等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业务范围已覆盖储能电池、动力电池、消费电池等领域。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37,459.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2%,其中储能池业务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消费电池业务同比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动力电池业务有较大幅度下降。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8,082.15万元,同比增长14.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130.08万元,同比增长3.05%。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680.23万元,同比增长171.92%。
  储能电池领域,公司继续坚持“聚焦储能,做强储能”,报告期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占总收入比例也大幅提升至64%。其中大型储能电池方面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家储电池方面在受到下游企业去库存、家储市场增速阶段性放缓等情况下,收入同比依然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报告期公司参与广州储能集团组建,紧抓新型储能发展机遇。在欧洲、北美、日本设立办事处,加大海外主要储能市场开拓力度,与虎头公司强强合作,剑指非洲储能市场,这些措施都为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打下良好基础。产能建设方面,衢州智慧储能制造基地一期项目正式点火投产。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公司发展。公司在稳固原有技术优势的同时,继续对新技术进行多方位的探索研究。在储能电芯研发上,公司始终严格把控安全、寿命、容量、成本四个核心要素。电芯安全上,公司从材料体系进行创新突破,推出多项技术保证产品性能安全。公司推出凝胶阻燃电解液技术,实现电解液原位凝胶化,有效避免热失控发生,显著提升电芯安全性。公司推出全球首创的S24极片优化技术,使电芯寿命提升20%以上,材料绿色环保。储能电芯新品方面,公司推出了容量为320Ah、314Ah的电力储能电芯,循环次数可达万次,能量转换效率高;在原来50Ah、100Ah户用储能电芯基础上,又推出了72Ah的户用储能电芯。钠离子电池方面,公司层状氧化物体系的钠电池实现能量密度提升至150Wh/kg、循环寿命3000周以上,聚阴离子体系的钠电池循环寿命达6000周以上,公司成为全国首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并成为2023年钠离子电池十大创新企业之一。工商业储能系统方面,公司推出Great系列产品,包括GreatOne户外储能柜、GreatCom储能集装箱和GreatE智慧云平台,公司已将液冷系统技术应用在工商用户侧10兆瓦时级储能项目,本项目是液冷系统在国内工商业储能领域内几乎最早的大规模应用案例,目前项目已实现高压侧并网,并投入运营。这为公司下半年乃至以后大规模拓展工商业储能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