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生产和销售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监测检测及控制设备等产品。

  • 产品类型:

    输变电监测设备、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设备

  • 产品名称:

    智能巡检机器人 、 智能除湿器 、 油色谱 、 红外测温在线监测装置 、 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 、 图像/视频在线监测装置 、 微气象在线监测装置 、 故障在线监测装置 、 环网柜 、 箱式开闭所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安防设备制造;安防设备销售;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智能仪器仪表制造;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人工智能硬件销售;工业机器人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软件开发;软件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制造;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销售;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铁路专用测量或检验仪器制造;铁路专用测量或检验仪器销售;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关键系统及部件销售;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电气安装服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测绘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3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库存量:通用设备制造业(C34)(台) 4168.00 - - -
通用设备制造业(C34)库存量(台) - 2057.00 2048.00 2076.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1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0.47%
  • 第一名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双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53亿 39.68%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5131.67万 13.28%
浙江双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859.13万 9.99%
第四名
3473.61万 8.99%
第五名
3295.62万 8.5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163.0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8.63%
  • 第一名
  • 深圳金三立视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河南中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劲腾消防技术有限公司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293.74万 14.38%
深圳金三立视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51.88万 9.10%
河南中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831.90万 5.21%
浙江劲腾消防技术有限公司
796.18万 4.99%
第五名
789.37万 4.9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93%
  • 第一名
  • 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 第三名
  • 第四名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964.65万 17.79%
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6201.37万 15.84%
第三名
5569.12万 14.23%
第四名
4486.71万 11.46%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4154.14万 10.6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349.6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6.92%
  • 第一名
  • 深圳市中西视通科技有限公司
  • 佳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集晨(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270.66万 7.32%
深圳市中西视通科技有限公司
2109.94万 6.80%
佳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91.68万 4.49%
集晨(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1318.53万 4.25%
第五名
1258.88万 4.0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8.89%
  • 第一名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第三名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62亿 34.05%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1.40亿 18.20%
第三名
1.26亿 16.43%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8808.05万 11.45%
第五名
6743.77万 8.7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9.1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上海桃灼机电设备商行
  • 杭州睿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杭州晨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69.27万 7.58%
第二名
2466.46万 6.29%
上海桃灼机电设备商行
2126.73万 5.43%
杭州睿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8.40万 5.15%
杭州晨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1821.61万 4.6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6.1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67亿 27.39%
第二名
1.14亿 18.60%
第三名
7548.33万 12.34%
第四名
6089.03万 9.96%
第五名
4790.11万 7.8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073.97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5.5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793.67万 12.31%
第二名
2061.19万 9.08%
第三名
1226.55万 5.40%
第四名
1053.10万 4.64%
第五名
939.47万 4.1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323.3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8.18%
  • 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
  •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杭州余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杭州未来科技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南京康尼环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
3444.25万 53.48%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323.88万 36.08%
浙江杭州余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323.49万 5.02%
杭州未来科技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184.51万 2.87%
南京康尼环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47.17万 0.73%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  依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的分类标准,公司所属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C34)”。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监测检测及控制设备的研发、制造、推广及应用,顺应“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行业发展,为工业设备安全运行及智能化运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二)行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设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工业基础设施,而工业基础设施运营维护长期以来面临检修人员及场地配置紧缺、检修任务重、检修劳动强度大、作业周期长等问题。在劳动力短缺、国家对安全生产愈发重视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技术,提高...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
  依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的分类标准,公司所属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C34)”。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监测检测及控制设备的研发、制造、推广及应用,顺应“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行业发展,为工业设备安全运行及智能化运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二)行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设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工业基础设施,而工业基础设施运营维护长期以来面临检修人员及场地配置紧缺、检修任务重、检修劳动强度大、作业周期长等问题。在劳动力短缺、国家对安全生产愈发重视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技术,提高工业基础设施安全性、检测效率、提高资产管理效率成为行业共同探索方向。
  另一方面,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不断提升机器人的识别精度、定位导航、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光-热-声多维识别技术发展,推动机器人图像处理、环境感知、音频采集及判断能力提升,有助于机器人实现对设备的缺陷识别。与此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的不同类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实现及时预警,预判可能发生的问题正逐步成为可能。
  在上述背景下,通过“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技术辅助以代替人工在高危、高压、恶劣环境等场景下作业正逐步成为现实,行业发展迎来广阔机遇。
  在电网领域,随着我国电网结构日趋复杂,电力运行对电力设备可靠性、智能化、综合性的需求越来越大。智能电网能够提升电力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电网安全防御能力,有效提高电力供电可靠性。2009年,国家电网提出“坚强智能电网”概念。随后,积极利用机器人等现代技术手段发展智能作业、提升电力行业的作业效率、提升供电可靠性、降低成本,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电网公司发展规划,未来我国110kV及以上的变电站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和无人值守,加之新建变电站以及其它应用场景的需求,未来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整体市场规模可期。
  在轨道交通领域,《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助推车辆检测监测装备智能化、铁路货运信息化以及铁路基础设施监测自动化,《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对智能运维也提出具体要求。伴随着运营线路里程、车辆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平均车龄的增长,我国轨道交通运维服务市场将步入黄金发展期。近年来,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采用机器人对轨道和隧道进行检测的方法开始兴起,多国已经开始尝试用机器人替代或辅助人工进行检测。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检测技术自动辨识能力的提高,以机器人替代专业检测车辆的方法正逐步被行业所期待。智能检测机器人在轨道交通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生态环境领域,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而在生态环境监测中,仍存在运维环节不规范、现场复核工作量大、缺乏过程监管等现象。2024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未来五年,在数智化转型方面,人工智能等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技术充分应用,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智能化改造基本完成,与数字化相适应的新一代监测技术体系基本建立,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应用支撑基本实现全链条流程化、智能化,智慧监测全面推进。并提出分批实施国家空气、地表水自动监测智能化改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同时,不断出台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不断推动新场景的开拓和落地。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长期专注于工业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监测检测设备研发、制造、推广及应用,是一家为工业设备安全运行及智能化运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将人工智能、机器人产品在电力电网规模化应用,并开拓出轨道交通、生态环境、水下高端装备等新应用场景的创新企业。
  公司深耕智能电网领域逾15年,已在市场、技术、产品等方面构筑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产品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电力系统环节,是电网巡检机器人研发、商业化方面的领先企业之一,同时也是输变电监测设备、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设备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公司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开关室操作机器人产品入选浙江省首台(套)装备名单,轮式巡检机器人荣获工信部第一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关键信息技术赛道一等奖。
  基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储备以及在电力领域业务模式的积累,公司规划了“人工智能+工业大健康”的战略目标,确立了“海、陆、空、隧”全方位战略布局,并推动在市场空间大、行业壁垒高且作业环境恶劣工业场景持续开拓。从2018年开始,公司逐步从电力领域创新向轨道交通、生态环境等多个应用场景开拓。
  公司已形成包含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内的核心技术体系,于2020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标准制定方面,公司主导/参与10项国家标准,其中7项已成功发布,并有3项已进入审查阶段;主导/参与9项行业标准,其中7项标准已发布。此外,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分技术委员会于2019年1月29日批准成立了巡检机器人工作组,公司担任巡检机器人工作组秘书处单位,主要负责巡检机器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另外,公司建有浙江省重点院士工作站,公司“浙江省智能运维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2022年度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重点企业研究院”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省重点企业研究院。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基本情况
  公司秉承“工业健康有申昊,排除故障不再难”的企业愿景,通过充分利用多传感器、人工智能、机器人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工业设备安全运行及智能化运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了包括电力电网、轨道交通等大量工业基础设施,并需要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状态监测、运维以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但由于存在劳动力短缺、人工检测环境危险,人工作业不精准、不规范等问题,行业亟需通过新的技术提高对工业基础设施的运维能力。而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技术长足发展,通过“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技术辅助、协同、代替人员在高危、高压、恶劣环境等场景作业正逐步成为现实。
  通过多年研发投入和创新实践,公司构建形成包括机器人运动控制、机械臂柔顺控制、定位导航、多传感器融合、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体系。
  通过研发、设计、整合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单元,公司研发形成包括轮式巡检机器人、履带巡检机器人、挂轨机器人、线路巡检机器人等移动巡检产品以及开关室操作机器人、环保运维机器人、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等在内的操作机器人,以及包括线路微拍、变压器油中气体、光声光谱检测(在线监测系统)等固定端在线监测产品。
  通过适应不同场景的移动巡检机器人以及在线监测产品系列所搭载的视觉、红外、声音、温度等传感器,对工业设备的形态位置、仪表数据、缺陷状态、放电信息、声音信息、红外信息、温度信息、磨损信息进行全面感知搜集,并在边缘端通过边缘提取、图像识别、深度学习技术对数据转化处理后,上传至变电站远程巡视系统、智慧配电站房巡视系统、交通车辆巡视等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实现对工业设备以及工业场景的运行状态的感知、状态问题的预警。
  在此基础上,公司打造了包括智慧电网解决方案、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智慧环保解决方案等系统性解决方案,以服务电力电网、轨道交通、生态环境等场景客户。
  1、智慧电网解决方案
  自2007年开始布局智能电网监测设备领域,公司紧抓智能电网建设的行业机遇,不断研发创新,业务逐步从固定端在线监测扩展至多场景智能巡检机器人,辅助、协同、替代人工在高危、高压、带电、强磁等环境中对电网设备状态进行感知、监测、预警。经过15余年的发展,公司在市场、技术、产品等方面构筑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多场景的解决方案,保障电力安全,提升运维作业效率,促进电网绿色可持续发展。
  (1)输电运维解决方案
  输电线路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其中架空输电线路架设在地面之上,由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线路金具、拉线、杆塔基础、接地装置等构成。
  架空输电线路及其主要设施、设备、附件常年暴露在野外,承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在外力的侵蚀下,会出现诸如绝缘子破损、导线散股、金具损坏等状况,若不能及时发现隐患,这些故障将逐渐发展严重,将可能导致包括断线、倒塔在内的重大事故。
  因此输电线路需要定期巡检,排查安全隐患。但出于节约土地资源、安全等需求,输电线路通常架设在远离城市、人群地带,涉及高山、湖泊河流等地,人力抵达困难;且输电线路通常架设高度高,高空风力大、人员作业危险系数大;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存在强磁场,长久置身其内对人身生理健康构成威胁。
  对于输电线路巡检场景,下游客户推动“集中监控+立体巡检”输电监控模式,公司推出输电线路智能微拍、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无人机巡视系统等系列产品,以多位置、多角度、多时段对输电线路及其主要设施、设备、附件、周边环境状态进行智能化监测,提升输电线路检修效率,保障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公司输电线路智能微拍具备多摄像头监控、夜视全彩、低功耗、边缘计算等特点,可对输电线路导线、绝缘子及金属异常以及塔杆周边环境、通道环境、山火情况进行全天候低功耗监测,保障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
  公司输电线路机器人具备对输电线路杆塔、绝缘子、金具、导线等目标的巡检功能,也可搭载除冰作业模块、涂覆作业模块、散股修复模块以分别实现地线覆冰清除和线路绝缘涂层、防覆冰涂层涂覆、线路散股修复的功能。
  (2)变电运维解决方案
  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收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由于变电站现场设备多、数量大、环境复杂,对于设备缺陷和违规违章操作,不易在第一时间发现,容易引发电力安全事故。传统运维巡检方式是通过各类常规监控终端实施远程监控和现场管控,但仍需大量人工进行核检,随着监控终端设备数量增多,海量数据造成人工核检工作量剧增的现象日益凸显,响应及时性和管控有效性有待提高。
  对于变电运维场景,下游客户推进变电运维专业“远程智能巡视替代人工例行巡视”和“一键顺控替代传统倒闸操作”应用。
  公司通过室内外轮式巡检机器人、室内挂轨机器人、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监测、声纹检测、视频监控、红外检测装置,无人机等设备对变电站室内外环境以及设备的形态、表计读数、开关位置、设备温度、局部放电情况、液位状态进行全面感知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及故障预警,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从而减少事故风险,降低运维成本。
  公司自主研发的室外轮式巡检机器人融合自主导航定位、非接触检测、多传感器、后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实现站内不同高度和位置的表计读数、开关位置识别、红外精准测温、声音、气体以及对站内工况环境的异常和安全性进行智能评估并主动预警。该产品已在电网变电站、发电厂升压站、铁路牵引变、换流站、高能耗行业电力场站应用。
  室内轮式巡检机器人采用小型化、轻型化和模块化设计,整合无轨导航、图像智能识别与分析、可见光、红外、非接触特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温湿度、气体以及声音检测传感器等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实现设备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目前该产品已应用于不同行业中的开关室、主控室、GIS室、配电房、水务站房等多种环境。
  公司研发的变压器油中气体光声光谱在线监测系统是集控制、测量分析技术于一体的精密设备,主要用来在线监测变压器、电抗器等油浸式高压设备油中溶解的故障特征气体和溶解微水的含量及其增长率,并通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早期预报设备隐患信息,避免设备事故,减少重大损失,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该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电压等级变电站。
  (3)配电运维解决方案
  在配网领域,公司布局有巡检机器人、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台区检测装置等产品,对配电站设备、环境进行监测保障配电站设备安全。
  公司配网台区视频在线监测装置基于台架变区业务需求设计,全方位监测配网台架变双侧线缆、变压器及周边环境,推动台架变的精细化管理和无人值守。
  公司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通过环境感知、视觉追踪、双臂协同、主从遥操作等形式满足配网架空线路主从接引线、主从断引线等带电作业任务。
  2、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公司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根据轨道交通运维需求,分别为线路运维解决方案、车辆运维解决方案和供电运维解决方案。
  (1)线路运维解决方案
  在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轨道内外部磨损、缺陷、异物入侵均会对轨交运营安全产生影响,传统的轨道巡检过程中,天窗期作业时间紧张、多点检测难、检测作业工作量大。针对轨交线路运营场景,公司研发包括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轨交综合巡检机器人等设备对轨道扣件缺陷、钢轨表面伤损、钢轨廓形/磨耗、轨道几何参数检测、限界入侵、道床缺陷与异物、钢轨内部缺陷等多类型检测点进行人机协同高精度、自动化检测,及时发现并评估钢轨安全隐患,保障轨交运行安全,降低人员工作强度、作业成本,提高巡检效率和质量。
  公司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采用钢轨轮式自行走运动平台组合各类高精尖检测系统,能够对轨道扣件缺陷、界限入侵、道床缺陷与异物、钢轨表面磨损、轨道几何参数等项目进行检测,辅助人工完成线路夜间巡检工作任务、消除线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作业强度和成本,提高巡检效率和质量。
  在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的基础上,公司根据轨交客户业务需求,升级开发轨交综合巡检机器人,整合隧道检测、接触网检测、超声探伤、扣件道床检测等多作业模块以实现对轨道、隧道巡检场景的综合化集成和模块化覆盖,满足客户需求。
  (2)车辆运维解决方案
  在轨道交通运维过程中,需要对车辆底部、侧部、车身、顶部的管线、锁孔盖、扎带、温度标、车轮、车侧表面缺陷、转向架等点位进行检查以保障轨交车辆的行驶安全。传统人工检测中,车辆检测现场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检测结果受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公司车辆解决方案通过移动的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固定的车辆360°动态图像智能检测系统对车辆故障缺陷点进行多传感器、高精度检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从而降低检修人员工作强度、提升检修质量,减少列车运行安全隐患。
  公司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采用轮式运动平台组合机械臂、视觉系统的方式运行于列车检修地沟中对列车车底螺栓、管线、排风口、油位阀门以及车侧转向架、车辆车轮、车侧表面缺陷等进行检测,协助、代替人工完成列车车底、车侧外观的检测任务,降低工作强度,提升检修质量,发现列车运行的安全隐患。
  车辆360°动态图像智能检测系统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利用轨边三维图像检测装置采集运行车辆车顶、走行部、制动部件、底架悬吊件、钩缓连接等可视部位高清图像,识别车辆走行部、底部、侧部、顶部等关键部件状态。
  (3)供电智能运维解决方案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是为轨道交通运营提供所需电能的系统,其不仅为轨道交通电动列车提供牵引用电,还为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其他设施提供电能。轨道交通供电障碍,会对运输系统、乘客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损害。因此,安全可靠电力供给是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
  针对轨道交通供电场景,公司将原有在电力领域成熟的巡检机器人产品和监测设备在在轨道交通场景进行成功迁移,并新开发了刚性接触网检测机器人,以保障轨交领域的电力系统安全。
  公司刚性接触网巡检机器人运行在刚性接触网汇流排上,能够对刚性接触网接触面宽、磨耗余量、偏磨角度进行高精度测量,对接触线表面拉丝等表面伤损缺陷进行识别定位。
  3、智慧环保解决方案
  我国建有数量庞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站房,但在生态站房运维维护过程中,存在运维环节不规范、现场复核工作量大、缺乏过程监管等现象。公司根据生态环境业务场景需求,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整合光、电、声等监测方式,开发运维巡视机器人、运维作业机器人以及环保运维平台,以完善自动运维作业能力,推动运维模式由“传统人工运维”向“数据智能驱动”的转变,提升运维效率及运维规范。
  公司环保运维作业机器人运行于生态环境站房中,可实现自主运维巡视、自主运维监督,并辅助、代替人工实现试剂自动更换、电极自动清洗等运维任务。
  (二)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自主运行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通过研发、生产智能机器人、智能监测检测及控制设备,为客户提供包括智慧电网解决方案、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智慧环保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持续运维服务等实现盈利。
  定制化产品研发交付为主要运作方式:
  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行业相关领域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和预测而开展长远战略及共性技术、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及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项目研发过程主要包括立项、设计方案审查、样品测试、结题评审会等环节。
  2、在物料采购方面,主要通过定制化采购和通用标准件直接采购相结合的模式,另外还包括部分原材料的基础委外加工和采购部分劳务以应对订单季节性需求集中导致的产能不足问题等。
  3、在生产制造方面,采取模块化设计,对多个具有独立功能的模块进行组装、联调。标准化的硬件模块直接外购,特殊部件则自制、外协或定制采购;应用软件和驱动软件根据产品功能和硬件特点自行开发。
  4、在产品销售方面,公司主要通过投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取得订单,结合部分代理商形成订单。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国家政策引导行业发展
  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助力人工智能、机器人场景化应用。
  机器人领域,“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制造业升级,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至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应用深度、广度显著提升,并强调深化制造业、农业、能源等10大重点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其中,针对能源领域,实施方案提出研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巡检、操作、维护等机器人产品,推广机器人在枢纽变电站、重要换流站、主干电网、重要输电通道等场景的应用,推进机器人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领域,2022年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安全便捷智能社会建设打造重大场景。在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生态环境等领域持续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开展智能社会场景应用示范。生态环境领域重点探索环境智能监测、无人机自主巡检等场景。2022年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围绕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生态,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强研发上下游配合与新技术集成,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2023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面向复杂环境和多应用场景的特种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装备研发,提升人机交互能力和智能装备的成套化水平,服务远程设备操控、智能巡检、智能运维、故障诊断、应急救援等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典型业务场景。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能源装备状态识别、可靠性评估及故障诊断技术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随着相关政策、意见指南等的密集发布,将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促进产业链成熟度不断提升、应用场景的不断开拓,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技术进步带动场景创新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的出现和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机器人结合推动机器人具身智能的发展,使得机器人对复杂场景的感知、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机器人更加智能,并能够进行更多的复杂任务操作。这一背景叠加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的趋势,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能够帮助人类发现和处理重复性劳动并随着技术突破能发现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进行更多的人机协同,从而使人工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创新。
  3、下游领域持续建设带来广阔市场
  在产业政策的支持及推动下,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智能电网都将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重点。从投资规模看,国家电网计划“十四五”期间投入3,500亿美元;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全国电网总投资预计近3万亿元,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2.57万亿元和“十二五”期间的2万亿元。国家电网2024年预计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超5,000亿元,将继续加大数智化坚强电网的建设,围绕数字化配电网等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数智化坚强电网示范工程。在变电领域,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编制的《中国电力统计年鉴2022》,截至2021年底,我国35kV以上变电站数量合计约4万座。根据南网科技招股说明书估算,全国大约拥有配电站30万座,大量的变电站和配电站存在智能化改造需求。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合理配置监测终端、无人巡检终端、带电作业机器人等设施设备,加快设备状态智能监测分析、电网灾害智能感知等技术应用。
  在轨道交通领域,我国铁路与城轨交通的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运营里程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根据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扩容与增效。根据国铁集团2023年统计公报数据,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全国铁路客车拥有辆7.84万辆,其中动车35,416辆,货车拥有100.5万辆。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止2023年底,全国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6条,城市轨道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增长,存量轨道交通设备老化与运维人员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设施数量的增加导致日常检修工作量成倍增加,对传统运维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铁路及城市轨道的检测与维护也都亟需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高效率及精度。这将大大拓展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检测及控制设备的应用领域。
  在生态环境领域,2024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指出:未来五年,在数智化转型方面,人工智能等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技术充分应用,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智能化改造基本完成,与数字化相适应的新一代监测技术体系基本建立,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应用支撑基本实现全链条流程化、智能化,智慧监测全面推进,并提出分批实施国家空气、地表水自动监测智能化改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4、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及应用场景拓展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创新为驱动,每年通过大量研发投入,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既有产品的迭代升级。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在多传感器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本体设计、定位导航、运动控制、全数字仿真、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形成了平台化的核心技术体系,积累了大量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开经验,能够快速针对客户需求进行场景开发。公司下游应用场景也从电力电网延伸至轨道交通、生态环境等。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下,公司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并迭代,推动公司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驱动业绩增长。
  5、持续深化商业化应用落地
  针对国内市场,以浙江省规模化示范应用为契机,逐步将产品从浙江推广至全国,已逐步建立全国的销售渠道。
  针对专业领域目标市场,公司陆续与合作伙伴就技术研发、渠道资源、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合作,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产业协同、资源联动、能力共享,努力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针对国际市场,在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基建出海的背景下,公司在新加坡设立申昊(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并在海上、陆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福州、西安分别设立子公司,以建立海外销售渠道,推动公司产品出海。
  未来,随着各地区各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进程推进,公司销售渠道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商业化应用落地。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设备检测与故障诊断领域,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多年来服务工业大健康经验,公司已形成较为成熟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体系,形成一支融合技术和行业经验的研发团队,形成前沿共性研发和场景应用研发相结合、自研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完备的核心技术体系和研发架构推动公司能够针对不同行业的应用场景,快速导入共性技术资源,抓住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机遇。
  核心技术体系方面:公司在传感器智能感知、机器人运动控制、基于人工智能的光-热-声多维状态高精检测、机器人安全柔性控制以及海量异构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积累了关键核心技术。
  除内部研发外,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前沿先进技术在企业的成果转化。公司建有浙江省智能运维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重点企业研究院和浙江省重点院士工作站等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又与浙江大学成立了“浙江大学-申昊科技海上设施智能运维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与之江实验室成立了“智能机器人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与新加坡理工学院成立“解决方案联合实验室”等校企联合科研平台,为企业研发资源的拓展、人才培养和持续创新提供平台支撑。
  (二)产品优势
  公司从产品创新力、布局场景、产品质量稳定度方面构建了优势产品体系。
  在创新能力方面:公司鼓励“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担当作为的精神,奋力拓展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匹配转化,部分新产品实现了在行业领域内“从无到有”零的突破,开关室操作机器人和轨道交通线路巡检机器人产品荣获浙江省首台(套)产品认定,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以及配网工程管控监理机器人等新型产品在电力电网得到落地应用,轨道交通机器人产品已走向海外,填补了当地的空白。
  在场景布局方面:公司锚定工业大健康方向,采用“AI机器人+行业应用”的模式为行业和用户提供从终端到设备直至系统级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已形成横向“海陆空隧”立体空间布局,纵向“电力、轨交、生态环境、海洋”等行业商业化应用的矩阵发展格局,公司的机器人产品也已突破极寒环境、高空、强电磁场及水下等恶劣环境作业的约束,将功能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在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方面:公司于2014年研发第一代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开始十余年来不断投入,进行升级改进与技术迭代,累计开展五代多个版本的机器人开发。团队开发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变电站、换流站、铁路牵引变电所、电厂升压站等场景,适用不同行业市场,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已趋于完善。在质量控制方面,公司已建立完善的、可执行的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及质量管理体系,涵盖研发、采购、生产、检测、售后等各个环节,确保各环节均得到严格的质量管控。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IEC20000-1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认证和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5级、ITSS信息技术运行维护服务标准3级、CS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2级等认定。
  (三)营销和服务优势
  为满足全国市场范围内的产品推广和服务工作,特别是针对电力、轨道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领域,公司不断地在拓展营销、渠道和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了包括营销、产品和服务三个专业方向组成的高效团队,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全方位服务。通过项目经理负责制,全面持续跟踪客户需求、推进项目落地、响应客户反馈、闭环客户建议、维护客户关系。
  公司的一线人员常年深入各个行业的前沿现场,能够牢牢把握行业和客户的痛点和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发,公司迅速组织研发、产品和营销等多部门开展产品需求调研、产品设计和研究开发等工作,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快速抢占市场先机。
  (四)品牌优势
  自成立以来,公司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和培育,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专业的技术服务水平,逐步在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树立了品牌形象,得到了业内客户的认可。2023年,在工信部举办的第一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上,公司变电站轮式巡检机器人获得关键信息技术赛道一等奖,输电线路机器人和履带式巡检机器人获得关键信息技术赛道二等奖。公司在国网公司变电智能巡视图像算法年度验证比赛中获得第三名,成功跻身年度综合验证十强团队,并在四个关键赛道中均位列前十强。2023年公司被EPTC电力技术协作平台授予了“2023年电力行业智能巡检技术卓越应用单位”的荣誉称号。
  同时,公司与主要客户保持了多年的稳定合作关系,彼此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合作,在推动更深更广的业务、技术合作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作为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生产的行业领先企业之一,公司也积极推动国内智能机器人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不断促进完善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五)人才优势
  公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长期的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程度高和应用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能够将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应用,是公司进行持续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基石,保证了公司产品紧跟电力电网、轨道交通等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同时,公司持续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孵化,大力推进管理队伍年轻化,鼓励更多的年轻员工走向管理岗位,逐步打造出一支高质量的技术、营销、管理等专业人才梯队,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报告期内,受下游客户需求变化,且轨道交通、生态环境等新业务板块尚处于商业化初期等因素影响,公司生产经营承受一定的压力。但基于对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发展的信心,公司依旧保持了较高的研发投入,较大程度影响了公司利润。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629.66万元,同比下降1.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84.10万元,同比下降55.32%。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下:
  1、保持研发投入力度,核心产品提质升级,进一步丰富产品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保持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13,032.91万元,同比增长1.61%。公司围绕主业,以战略为导向,聚焦技术创新,推出或升级了多款新产品:
  电网领域:对核心产品轮式巡检机器人进行缺陷识别算法、优化导航定位算法、模块化研发等方面提升,提升产品整体性能和稳定性。研发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雷霆”,可用于10至20米高度的10kV架空线路,可完成搭接引线、截断引导线、加装接地挂环、拆装故障指示器、更换绝缘瓷瓶等带电作业任务。新研发变压器油中气体自动检测机器人、GIS-GIL巡检机器人进一步丰富电网领域产品品类。
  轨道交通领域:对列车车底机器人部署最新视觉算法、实现从扁平化图像分析到多维图像分析的升级。新研发轨交综合巡检机器人,能够对隧道表观及结构缺陷、钢轨表面伤损及几何参数、钢轨内部探伤等多个项目进行联合检测。成功完成电力巡检机器人在轨交场景的迁移应用。
  在生态环境领域: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移动机器人自动监测站运维方案,协助、代替人工实现环境监测站监控、智能巡检、更换试剂、质控核查、参数校准等运维工作,提升运维效率和质量,实现人工智能在生态环境领域创新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对机器人和大模型等前沿领域进行布局探索。在柔性传感方面,公司开关室操作机器人创新应用电子皮肤,保障作业安全。大模型方面,携手科大讯飞共建工业AI机器人研究院,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现有工业机器人智能化革新,最终实现工业机器人从多维感知到多模态认知再到智能决策和自主执行的智能体技术升级。
  报告期内,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举办的第一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上,公司变电站轮式巡检机器人获得关键信息技术赛道一等奖,输电线路机器人和履带式巡检机器人获得关键信息技术赛道二等奖。在2023年电力智能巡检技术应用与创新发展论坛上,公司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入选“卓越技术应用案例”,开关室操作机器人、配网工程管控监理机器人入选“创新技术应用案例”。开关室操作机器人入选2023年杭州市首台(套)装备名单、2022年度“浙江制造精品”名单。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入选《2023年度浙江省首台(套)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指标清单》。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获授专利合计431项,其中发明专利152项,实用新型专利177项,外观设计专利102项,其中报告期内新增获授专利合计112项。
  2、加大销售网络布局,强化商业化应用推广
  报告期内,为推动产品商业化应用落地推广,公司实施了区域化聚焦推广和携手行业专业伙伴共同推广的措施,不断完善各区域销售网络。公司在福建、陕西、新加坡分别设立子公司,以对东南区域市场及水下高端装备场景、西北区域市场及能源化工场景、海外市场建立销售渠道。在携手专业伙伴方面,公司携手科大讯飞共同推动声学产品在电力市场拓展,与中建海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绿色基建。
  报告期内,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公司联和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试点应用了智能运维机器人及大数据运维平台等系列解决方案。
  3、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顺利完成换届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了第四届董事会、监事会的换届选举及经营层换届选聘工作,推进公司管理层年轻化、专业化,为公司带来新的视角和价值。同时,公司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结合公司制定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完善各部门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到位,避免在极端情况下出现信息脱节、不对称的情况,并逐步将内部控制体系管理要求嵌入到具体业务制度中,实现闭环管理,强化内控体系约束力。
  4、践行社会责任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的移动机器人自动监测站运维方案,以数字化手段助力科学、精准的生态环境建设。公司智能巡检灭蚊机器人、车底测温机器人等产品亮相杭州亚运会,助力“科技亚运”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推出并实施部分股份回购,用于在未来适宜时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始终秉持“见面揖一礼,有利让一分,遇难帮一把,谋事高一筹”的企业文化,紧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服务“工业大健康”为宗旨,谋划“人工智能+工业大健康”战略布局,构筑出一个“海陆空隧”监测、检修系统平台,致力于成为一家智能化运维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于全球工业领域。
  (二)未来发展规划
  1、聚焦核心行业,整合行业资源、加速推动商业化落地
  在商业化拓展上,公司将坚持行业导向,聚焦包括电力电网、轨道交通、水下高端装备重点行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机遇在研发、市场上集中投入资源以实现核心市场行业的竞争力提升和市场突破,不断提升核心业务的造血能力。对于包括生态环境、石油化工、新能源、应急等应用场景,公司将以现有的技术与产品作推手,抓住新兴市场行业发展的机遇,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应用的广度,形成研发-商业化-业绩的良性发展循环。
  在市场化布局方面,通过设立区域分、子公司、办事处并独立核算,以充分调动营销团队积极性并发挥区域行业积累优势推动省外、海外业务发展。通过整合协同研发、产品、营销力量,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并加速商业化落地。
  在专业场景拓展方面,公司将与行业标杆企业在技术研发、渠道资源、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合作,充分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协同、资源联动、能力共享,努力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2、打造有竞争力的研发、产品体系,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多年来,公司在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赋能工业大健康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研发经验和场景应用经验,形成了自身核心技术体系和产品平台。未来,面对技术快速进步和场景应用深化拓展的行业趋势,公司将通过整合公司内外技术力量和资源,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聚焦产品服务,形成解决客户痛点、可标准化大规模应用、经济性高的产品体系。
  具体来看,公司在研发方面将进一步采取小型化、轻便化和模块化设计,体系化地推进产品能力提升,提高产品经济性和客户满意度。公司将重新梳理现有产品体系并将公司优势产品打造成拳头产品,扩大标准产品范围,丰富标准品规格品类,打造适用多场景的通用型机器人、在线监测产品。
  3、前沿探索布局机器人、上游核心部件、大模型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以Optimus作为标志性产品的人形机器人爆发式发展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市场潜力被进一步激发。面对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所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公司将充分发挥原有在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通过自研、产学研合作、对外投资等形式在机器人上游零部件、大模型与机器人结合等方面进行前沿布局,以形成新的技术壁垒。
  4、优化管理体系,整合内部资源,提质增效
  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推动全面预算,加强业务与财务管理融合发展。打通跨部门合作路径,提高内部协作能力。推行独立核算,精细化人员职责,优化绩效激励机制,统一公司与员工之间目标、建立协作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充分激发员工及组织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及下游行业发展情况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由于智能电网建设受国家政策、电网公司的规划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未来存在智能电网建设不及预期或者年度波动较大的情形。此外,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应用技术及方案也存在加速迭代更新的情形,如若公司未能适应市场需求波动而进行运营调整,不能及时跟进技术演进进行相应的研究开发,则上述情形会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带来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核心技术发展,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减少政策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及应对措施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特种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广阔的市场前景可能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现有的竞争对手也可能通过加大投资力度等方式,不断渗透到公司优势领域,行业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如果公司因决策失误、市场拓展不力、产品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因素无法保持竞争优势,将面临市场份额降低、产品价格下降、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将做稳做强既有业务,强化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功能和智能化水平,巩固优势产业在细分市场的较领先地位;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应用,构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净额为61,821.89万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46.49%。虽然公司的应收账款债务方主要为资信良好、实力雄厚的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信用风险较低,坏账风险较小。但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余额有可能继续增加,如果公司对应收账款催收不利,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将对公司的资产结构、偿债能力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监控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加强催收力度,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任务纳入销售部门的关键考核指标,以实现应收账款及时回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