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生态环境建设,覆盖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土壤修复、土地整治、水环境治理等自然环境生态修复业务,以及景观园林、市政工程、环卫保洁等人工环境生态建设业务。

  • 产品类型:

    植被恢复、水环境治理、综合性治理、土地整治、园林绿化、市政公用、其他

  • 产品名称:

    植被恢复 、 水环境治理 、 综合性治理 、 土地整治 、 园林绿化 、 市政公用 、 其他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生态恢复及生态保护服务;水土流失防治服务;地质灾害治理服务;节能管理服务;规划设计管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土石方工程施工;工程管理服务;城市绿化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环保咨询服务;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农林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研发;固体废物治理;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发;森林固碳服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人工造林;树木种植经营;生物有机肥料研发;复合微生物肥料研发;土壤与肥料的复混加工;土地调查评估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生态环境材料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土壤及场地修复装备制造;物业管理;专业保洁、清洗、消毒服务;家政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知识产权服务(专利代理服务除外);工程造价咨询业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许可项目:建设工程勘察;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监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施工专业作业;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测绘服务;检验检测服务;草种生产经营;林木种子生产经营;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0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个) 14.00 -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金额(元) 8.86亿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项) - 20.00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项) - 51.00 - - -
专利数量:软件著作权(项) - 15.00 - - -
合同金额(元) - 11.19亿 6218.09万 8.00亿 -
合同金额:已签订合同金额(元) - 4.23亿 - - -
合同数量:植被恢复项目(个) - - 4.00 - -
订单金额:土壤环境监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元) - - - 141.76万 -
业务收入: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元) - - - 92.00万 -
签订合同订单金额(元) - - - - 6.29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7.6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平度分公司平度大泽
  • 青岛市市南区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2亿 34.94%
第二名
5425.31万 14.39%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平度分公司平度大泽
3506.21万 9.30%
青岛市市南区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1876.00万 4.98%
第五名
1509.56万 4.0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883.8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3.0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青岛华电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777.91万 6.96%
第二名
1742.92万 6.82%
第三名
954.28万 3.73%
第四名
842.39万 3.30%
青岛华电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566.29万 2.2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1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89%
  • 高青县鲁青城市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 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浮山新区街道(社区)
  • 第三名
  • 第四名
  • 青岛市市南区城市管理局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高青县鲁青城市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1.16亿 25.65%
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浮山新区街道(社区)
7085.80万 15.63%
第三名
5661.21万 12.49%
第四名
4210.45万 9.29%
青岛市市南区城市管理局
3097.80万 6.8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530.85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8.3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青岛睿和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青岛振华山林绿化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 淄博森泽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823.93万 6.04%
第二名
1361.53万 4.51%
青岛睿和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805.46万 2.67%
青岛振华山林绿化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802.73万 2.66%
淄博森泽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737.20万 2.4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9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2.16%
  • 淄博高新城市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 建水县迎晖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珠海九控蓝色海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淄博高新城市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1.32亿 32.74%
建水县迎晖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7608.14万 18.92%
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469.34万 8.63%
珠海九控蓝色海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3356.24万 8.35%
第五名
1416.41万 3.5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809.61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7.02%
  • 云南皓盛民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第二名
  • 第三名
  • 山东乾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淄博土展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云南皓盛民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079.99万 12.94%
第二名
2514.86万 10.57%
第三名
1598.52万 6.72%
山东乾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813.29万 3.42%
淄博土展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802.96万 3.3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3.2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4亿 45.99%
第二名
3621.88万 12.40%
第三名
1648.03万 5.64%
第四名
1400.47万 4.80%
第五名
1278.30万 4.3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777.77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5.3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83.64万 11.04%
第二名
930.22万 4.93%
第三名
674.79万 3.57%
第四名
566.79万 3.00%
第五名
522.31万 2.7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3.41%
  • 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办事处
  • 青岛蕴升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大理市自然资源局
  • 拉萨圣地生态园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辽宁菱镁矿业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办事处
7658.76万 45.46%
青岛蕴升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3405.41万 20.21%
大理市自然资源局
1107.26万 6.57%
拉萨圣地生态园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1029.86万 6.11%
辽宁菱镁矿业有限公司
851.75万 5.0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889.31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2.69%
  • 青岛海帆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青岛顺宏达机械租赁有限公司与青岛鑫盛通机
  • 青岛会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江苏迦蓝云途人才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 青岛金凯达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青岛海帆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949.28万 10.74%
青岛顺宏达机械租赁有限公司与青岛鑫盛通机
921.01万 10.42%
青岛会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58.21万 4.05%
江苏迦蓝云途人才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355.95万 4.03%
青岛金凯达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
304.86万 3.45%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聚焦生态环境建设主业,覆盖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土壤修复、土地整治、水环境治理等自然环境生态修复业务,以及景观园林、市政工程、环卫保洁等人工环境生态建设业务,属于“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行业”。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政策的频频出台和落地给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保障。  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明确,在耕地总量不...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聚焦生态环境建设主业,覆盖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土壤修复、土地整治、水环境治理等自然环境生态修复业务,以及景观园林、市政工程、环卫保洁等人工环境生态建设业务,属于“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行业”。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政策的频频出台和落地给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保障。
  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明确,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稳妥有序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
  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发布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组织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2024年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工作进入了法治化的新阶段。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补偿的规定和要求以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综合性、基础性行政法规形式予以巩固和拓展,确立了生态保护补偿基本制度规则,以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2024年4月15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快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通知》明确,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此前对绿色矿山的定位为少数优秀矿山,起示范引领作用。新发展阶段对绿色矿山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通知》将绿色矿山建设定位转为全面推进,要求各地立足矿业发展实际,通过合同管理,分类施策,有序全面推进新建矿山、生产矿山开展绿色矿山创建。
  2024年4月25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技术规范》4项国家标准,旨在规范煤矿、金属矿、石油天然气项目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以及生产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监测评价工作。这是全国首批专门针对正在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的国家标准,对生产矿山“边开采、边修复”提出要求,填补了该领域空白。4项国家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4年6月1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公开征求《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到2027年,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改合格率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年,各项指标进一步提升。
  2024年上半年,我国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使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费优惠、财政补助等多种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安排适当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仍然保持一定规模,特别是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并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省级财政优化省以下财力分配。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但生态环境建设行业整体处于深度调整的周期发展阶段,公司考量行业发展阶段,结合实际情况,谨慎承接项目订单,并紧跟市场变化,把握市场机遇,积极以新模式拓展更多类型的订单。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聚焦生态环境建设主业,覆盖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土壤修复、土地整治、水环境治理等自然环境生态修复业务,以及景观园林、市政工程、环卫保洁等人工环境生态建设业务。历经多年的行业深耕和研发积累,公司已成为集投融资、技术咨询服务与研发、关键材料生产、关键装备研制、项目勘查设计、施工与运营管护以及生态产品开发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全产业链生态修复企业。
  1、自然环境生态修复
  自然环境生态修复为公司的主导业务,秉承“为环境服务”的理念,使待修复区域恢复或具备自然环境应有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结构,并能持续健康演替发展。该业务依托公司独特的生态修复系列技术(如团粒喷播植被恢复技术和优粒土壤制备工艺等)展开,业务覆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道路边坡等基础设施修建区生态修复,及部分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综合整治,河流、湖泊与湿地修复,污染场地治理等。尤其是针对土壤瘠薄或者根本没有土壤(如裸岩边坡)、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风沙大、气温低、无霜期短等立地条件特别恶劣的待修复区域,公司可以实现快速、规模化造林,且修复区域内的新建植物群落与原生植被呈现自然融为一体的效果,人工痕迹极少,解决了传统的、常规的绿化技术手段修复范围小和修复效果差的难题。公司近年来通过土壤改良、植物配置和工艺与装备等方面的持续创新提升,不断拓展技术应用场景,发力细分市场,形成了几大优势拳头业务即高寒高海拔区域、湿陷性黄土区域、各种岩质矿山、污染严重矿山和尾矿坝以及人工(无人)岛礁等的生态修复。报告期内,公司实施的上述典型项目主要有青岛市八大关及周边区域绿化品质提升项目、东平县九女泉关停矿山生态修复总承包项目团粒喷播工程、平度市大泽山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及工矿废弃地生态治理工程、高唐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柴府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项目、崇左市宁明县引进社会资本投资那堪镇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等。
  2、人工环境生态建设
  公司的人工环境生态建设业务包括景观园林、市政工程、环卫保洁等,是公司在聚焦生态修复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为增强盈利能力对业务领域的战略拓展。其中,环卫保洁业务主要是对包括市政道路、广场、河道、公厕等公共区域进行环境卫生管理,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收集、清扫清运和处置、绿化带养护、公共厕所维护,以及重大活动环卫保障等。该类型业务在公司业务中占比不大,但规模和回款相对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实施的上述典型项目主要有崂山区环卫园林一体化网格化项目、青岛市市北区浮山防火通道(绿道)改造提升项目、深圳路体育公园一期提升工程、2024年市南区园林绿化品质提升项目、青岛市市北区公园城市适儿化设施提升工程等。
  3、其他业务
  近几年,公司通过拓展技术应用和引进专业团队等方式延长产业链条、开拓业务板块,公司土壤环境监测、育苗销售、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设计方案编制业务等新业务订单持续落地,也为上述新业务的规模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23年公司中标的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电动碎木机采购项目”,生产提供“木材无害化处置生产系统”,该系统依托公司的有机物静态发酵技术、移动式园林废弃物粉碎车间技术以及疫木原位封存、就近消杀与基质化育苗技术等,最终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用于当地园林疫木原位高效、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大批量处理。截至报告期末,该系统已在国内完成组装、运行调试,公司已收到全部款项,等待使用方具备现场安装条件后办理运输出口。该业务是公司依托技术储备进行成果转化、产品化的尝试,也是公司践行“一带一路”、拓展海外业务的尝试。此外,公司近两年也积极展开“零碳建筑”技术、生态价值评估技术和林业碳汇方法学的研究,以期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三)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经营模式可分为业务承接、项目组织与设计、原材料和分包采购及机械租赁、人工土壤的生产、项目施工、项目结算与收款等主要阶段。此外,土地综合整治类项目在原有项目实施阶段的基础上增加土地验收、报备入库、拨付奖补或项目收益等环节,项目回款资金不是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资金或业主自有资金,而是来自于地方政府主导的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节余土地指标交易等。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早期业务模式以专业承接植被恢复分包业务为主,随着技术日渐成熟、经验日趋丰富和行业内影响力逐步扩大,开始承接复杂、大型生态修复项目。随着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强化国土空间源头保护和用途管制摆到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以及规划“多规合一”改革逐步纳入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范畴。因此,近年来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关联度越来越高,生态修复的实施范围和对象也越来越广,项目规模、体量的提升带来行业内商业模式的转变。这种情况下,公司近年来开始积极以EPC、PPP等模式承接并展开项目建设,以期成为能为客户提供多层次、一揽子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今后,公司会以专业分包和EPC模式为主,同时会综合考虑资金情况、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以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EPC+F、EOD等更复杂模式承揽体量更大的综合性生态修复项目。
  (四)公司所处的市场地位
  公司自成立以来深耕生态修复领域,依托特有的理论体系、核心技术优势、全场景和跨区域的项目承接和管理能力以及全要素、全过程产业链优势,在行业内持续发展并获得客户、主管部门及同行企业的广泛认同,树立了“冠中生态”的良好品牌形象。
  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内植被恢复技术的领航者,也是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省级工法等的制定者和推广者。2018年公司作为第一主编单位主持编写的国内本行业标准《边坡喷播绿化工程技术标准》(编号为CJJ/T292-2018),已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告自2019年4月1日起颁布实施。此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主编、参编的青岛市地方标准有2项,主编、参编的团体标准有3项,完成的省级工法有8项,制订备案的企业标准有7项,已授权专利74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已取得著作权30项。公司还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施工甲级、“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乙级、“青岛市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二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丙级等资质,确保公司在项目承揽时保持一定竞争优势。
  公司凭借良好的研发能力、企业信誉和项目质量,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百强企业”、“山东创新型民营企业”,连续三年获评青岛市“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等。公司的技术和研发课题还荣获了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建设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三等奖、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山东省林业科技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列入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国家创新联盟自筹研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计划项目、青岛市科技惠民示范专项项目以及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及产品推荐目录》、山东省科技厅发布的《2023年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等等。公司实施的项目荣获艾景奖“全国风景园林工程项目”银奖、“山东省园林绿化示范工程奖”、“山东省园林绿化优质工程奖”、“山东省精细养护示范绿地”、辽宁省“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汾水杯”等荣誉,被列入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发布的《2023年度山东省智能光伏典型案例》等,且部分优秀项目多次获得部委和地方政府等各级领导的观摩和学习,被央视及地方媒体多次正面报道等等。此外,公司还积极参加行业协会组织并担任中国公园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公园协会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公园协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生态保护修复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生态产品监测评估与价值实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单位、山东省建设科技与教育协会会员单位、青岛市林学会副理事长单位、青岛市风景园林协会副会长单位、青岛市标准化协会理事单位等,积极推动行业内先进技术和典型案例的分享和交流,推广行业标准的执行,促进行业规范高质量发展。
  (五)业绩驱动因素
  2024年上半年,面对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府财政紧张导致原有订单落地缓慢、回款困难、获取新订单难度增大等问题,公司在市场拓展上重点做了几方面工作:一是在2023年度拓展土地整治新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该类业务订单获取模式、落地新订单,比如报告期内新签订了“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F+EPC)工程总承包(一期)项目”“崇左市宁明县引进社会资本投资那堪镇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等项目合同,跟进了禄劝县土地整治项目并于2024年8月中标;二是探索市场新方向、新模式,积极寻求介入西南地区国储林、西北地区防护造林等项目的机会,积极探索EOD项目可行性、学习申报流程,尝试与设计、投资、运营等方面的企业建立联系与合作等;三是加大各地历史遗留矿山尤其是环保督察等重点项目、应急项目的跟进与参与力度,聚焦地方专项债及中央专项资金项目等;四是继续深耕青岛及山东市场,加快全国市场布局,推进重点区域市场网络建设,比如进一步做实西南和西北市场分支机构,重组北京市场中心等。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新签订14个项目合同,累计新签合同金额88,590.84万元,在手订单充足。
  报告期内,公司展开新一轮降本增效行动,一是深入项目的计划管理和成本管理,要求严格执行采购计划、资金计划和实施计划,项目成本预算编制引入标准化清单,及时根据项目进展和变化调整成本预算,加强过程成本控制和分包结算;二是将项目全费制逐步推广到公司所有部门,优化费用端的控制流程,进一步让每位员工树立和养成成本核算、费用控制理念;三是公司持续强化供应商和仓储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结合信息化管理工具构建供应商管理和仓储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合格供应商的准入、询价和报价、订单、合同、结算等,以及物资接货、入库、油料和车辆管理等;四是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自有资金陆续归还部分高利率银行贷款,同时结合供应商管理系统,持续推行承兑汇票使用,给供应商提供了银行机构贴现、云信、航信等平台贴现以及企业代办贴现等多种贴现通道,解决了供应商的后顾之忧,逐步建立了公司自身的信用体系。
  公司以自主创新结合产学研模式推进各项研发创新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科研成果。报告期内,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2023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备案情况的函》,公司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申报的“植被恢复与环境生态治理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山东省发改委批准,该中心以公司为依托单位,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为共建单位共同组建,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及生态环保;以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青岛市污水分布式处理专家工作站”获批。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深入重点进行有机物静态发酵技术、疫木原位封存、就近消杀与基质化育苗技术、植物工厂和零碳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生态价值评估技术、海岛生态修复过程监测与效果评价、滨海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技术等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研课题、技术共15项,在申请中专利、著作权共78项,已授权专利74项,已取得著作权30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形。公司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冠中生态学”核心技术理论体系为载体的企业文化和团队优势
  公司深耕生态修复领域二十多年,对植被恢复和环境生态性治理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充分理解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和生态修复的核心内涵与指标体系。同时,基于丰富的项目实践以及地球物质循环与原生演替逻辑,公司形成了自己一套有特色的“冠中生态学”创新生态修复理论体系,并将其应用到生态修复的工作实践中。
  “冠中生态学”本质是生态修复工程学,公司以这种创新的理论指导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深刻把握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植物特性、工艺技术和治理路径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与机理:公司在国内较早提出通过规模化的播种造林来营造“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修复方式,修复过程中遵循原生演替底层逻辑,构建生物体(主要是植物)在目标区域自然环境下发生、发育、发展的无机条件(土壤、水、大气、温度等),是我们技术路线的根本;公司提出应该更多站在植物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不应该仅仅从人的角度来建设环境;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的“生产者”,而人类是生物链条上的“消费者”,是目前大多数环境问题的“制造者”,要修复生态,首要目标是实现植被恢复,而如何保持土壤不流失,是实现植被恢复的关键。公司倡导要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来指导生态修复实践,在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应把环境安全、功能、结构、效果、价值等问题目标化、指标化。
  “冠中生态学”不仅是一种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应用技术集成,也是一种环境保护、企业和社会管理的思想认识。公司用“冠中生态学”定义了自身与社会、客户、供应商的关系,即各方是行业生态圈内共生、互生、再生的合作伙伴与“生命共同体”,在共赢的前提下追求“共同成长”。公司用“冠中生态学”的理念构建企业文化,即环境条件决定生命形式,倡导员工自信、自省的诚实奋进精神,鼓励大家以冠中生态为沃土,协作高效、互为养分,最终实现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价值,并能够共同成长。公司还以此指导制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构建公司健康成长的条件和驱动机制。
  公司将“冠中生态学”应用到团队管理上,制定了“真叶计划”和“顶端优势计划”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即公司为员工建立发展通道和激励机制,促成其发展成“真叶”,让形成“顶端优势”的员工发挥带动作用,推动企业这个有机体有序和快速发展。公司管理团队具备多年从业经历,行业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团队充实,满足各业务节点需求。报告期内,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2023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备案情况的函》,公司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还拥有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人,山东省特殊津贴专家1人,青岛市产业领军人才2人,青岛市特殊津贴专家2人,公司与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和教研实习基地。公司设立了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站博士后3人;公司还设有青岛市污水分布式处理专家工作站、青岛市植被恢复与环境生态治理专家工作站、青岛市智能化工厂育苗专家工作站等3个专家工作站,拥有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服务业创新中心、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市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中心。校企合作的开展以及各种研发平台、人才工作实践平台等大大丰富了公司专业人员的储备,有利于公司高水平地推进科技研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技术持续创新迭代,支撑业务全过程一体化、产业链协调发展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技术理论体系和技术路线。公司拥有独特的优粒土壤制备、团粒喷播工艺、专用喷播机械装备,并进一步研发了水土流失治理、防沙治沙和污染土壤治理等多个场景的应用技术,尤其是在特殊复杂的区域,行业内其他企业或通用技术少有或难以覆盖实施的如高盐(高碱、酸性)尾矿堆场、高寒高海拔地区、干旱少雨地区、热带岛礁地区、高陡裸岩边坡、湿陷性黄土边坡、海河岸(坝)治理等区域都已成功得到应用。公司近年来持续保持了一定强度的研发投入,拥有的生态修复系列技术相较普通的制成品类技术、工程措施类技术、客土喷播类技术修复效果更好、修复效率更高,可延展迭代能力强,产业化应用比较迅速。公司以技术拓展应用促进产业链条延长,正逐步形成集投融资、技术咨询服务与研发、关键材料生产、关键装备研制、项目勘查设计、施工与运营管护以及生态产品开发销售为一体的全要素、全过程产业链条。公司强化设计引领项目实施,将生态功能修复、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套逻辑合理、针对性强的设计方法,能确保后续项目实施更高效、更节约、更生态。同时,公司也是行业内少数具备材料加工与生产和装备研制环节的生态修复企业,这一独特的业务环节来源于公司独特的生态修复技术路线,构成了一体化业务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公司核心技术在实践应用时具有效果优势和成本优势的重要保证。随着工厂化乡土树种育苗项目、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设计方案编制业务持续贡献订单,以及后续疫木处置设备向吉尔吉斯斯坦的交付使用,公司的业务全过程一体化、产业链协调发展优势将更加突出。
  (三)全气候、全场景的项目承接和信息化管理能力
  全气候、全场景的承接能力是行业内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公司自设立至本报告期末,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实施了五百多个生态修复项目,覆盖全国所有五个气候带类型,跨区域项目实施经验丰富。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也积累了专业的人员团队,并且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体系,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保证公司行政管理、项目研发、工程施工与运营管护等环节顺利有序进行,有效提高了公司的精细化管理能力、跨区域施工能力及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公司目前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施工甲级、“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乙级、“青岛市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二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丙级等资质,这些资质以及丰富的项目经验,为公司取得大型项目以及围绕全产业链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生态修复一揽子服务提供了基础保证。
  (四)跨区域、高难度项目实施经验丰富,技术储备扎实
  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应用,在生态修复领域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覆盖各类区域环境。
  一方面,公司已在北至黑龙江抚远县,南至海南省三沙市,东至上海,西至新疆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80余个城市开展了大量的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了各种气候、温度、湿度、降雨量和海拔条件下的修复项目。在参与不同类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公司不断的升级和完善项目施工和管理体系,亦积累了丰富的跨区域行业项目经验,对行业的理解更加深刻。此外,公司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使其能作为第一主编单位主持编写了国内本行业的重要标准《边坡喷播绿化工程技术标准》(编号为CJJ/T292-2018)。2023年,公司实施的“拉萨市拉鲁湿地北山采石场生态修复”项目入选了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全国17个省份共37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入选该案例集,而公司项目作为唯一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典型案例入选,正是对公司所具备高难度生态修复技术和项目实施经验的认可。
  另一方面,公司在承接项目之外,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进行各类复杂待修复区域的生态修复试验和人工环境的节能降碳试验,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储备。如2019年公司与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联合承担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科技计划项目“拉萨空港新区风积沙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20年公司“工厂化乡土树种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国家创新联盟研发项目;2022年承担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零碳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和“城市公园绿地体检与生态价值评估技术研究”;近两年正在展开的“黄河下游流域盐碱化治理及生态功能提升技术研究”、“团粒喷播修复区域碳汇估算研究”、“受损边坡生态修复的土壤微生物菌种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疫木原位封存、就近消杀与基质化育苗技术”、“有机物静态发酵技术研究”等等。
  (五)项目成本优势
  与同行业公司相比,由于修复技术路径以及原材料来源的差异,公司从事生态修复业务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
  一方面,公司制备优粒土壤所用主要原材料来自秸秆、稻壳等农林废弃物和建筑渣土等,成本低廉且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时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特有的喷播工艺实现机械化操作,极大地提升效率,与同行业采用的传统工程措施类等技术相比,项目成本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针对生态修复过程中优粒土壤配方及其制备、专用设备研制等核心环节,公司均自行完成,较同行业公司通过外部采购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在原材料生产方面,公司已拥有自主研发的生产线,并且为扩大原材料可使用范围,现研发部门正在研究开发利用园林废弃物、林业枝桠材等有机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的移动式静态发酵生产车间技术。在苗木培育方面,公司的工厂化育苗方式可以提高单面积产量,缓苗快,成活率高,利于远距离运输和机械化移栽,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低。在喷播设备方面,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并定制加工和组装制造的专用设备,能满足不同气候条件的项目需求。此外,公司正在推进提高基质混合发酵效率方法及产业化的研究,未来将逐步形成喷播基质发酵生产、集中搅拌、机器人喷播的新型工艺路线,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动导致政府投资减少或业主不及时履约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的客户多为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或下属的国有性质主体。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一方面直接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和财政付款安排,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商业投资活动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从而对公司所处的行业经营和发展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如果未来宏观财政政策趋于紧缩或行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不足,从而可能出现投资规模缩减、建设期延长等不利情况,进而一方面会造成公司在手订单推进缓慢甚至部分施工内容出现甩项以及项目回款放慢,另一方面会影响新业务拓展,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将积极优化订单获取模式,市场开拓把握稳中求进的节奏,做好客户信用评估,把握回款节奏、控制风险;同时优化客户结构,跟热点走,通过跟进亿元量级大项目来熨平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系统风险。此外,公司严把项目质量,致力于打造精品工程,以质量来增加客户粘性,确保订单的稳定性。
  2、专业人才储备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所处行业对于人才的复合性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和实践积累。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全面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管理的理念引导下,项目的承接模式、建设规模、交付质量以及公司面临的市场现实情况正悄然变化,要承接融资性综合大型项目,公司需要具备规划设计、融资方案安排、项目建设及项目运营等全面的运作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市场经营管理能力。因此,公司对于专业的研发人员、成熟的项目管理人员、全面的市场开发人员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近年来,公司也增加了人员引进力度,建立了完备的员工薪酬和激励制度,并着力培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目前公司的人才储备尚且可以满足业务需求,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变化,未来可能会形成一定的人才缺口。
  对此,公司多渠道拓宽人才引进机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针对管理层开启“backup后备储备计划”,以外部培养资源为主,通过线上课程自学、案例学习、对外交流等一系列方式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促使员工形成“顶端优势”;针对普通员工,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技能大比武,项目观摩等活动,提高员工专业技能水平。研发团队建设方面,依托国家级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各类专家工作站等科研平台,结合公司未来研发方向和技术创新需要,重点挖掘和培养从事生态修复的研发人才。此外,公司持续组织开展企业技能自主评价工作以及职称自主评审工作,为员工技能、职称申请升级提供平台支持。
  3、存货跌价及合同资产减值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存货及合同资产主要为建造合同形成的已完工未结算资产。由于公司主要客户多为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或下属的国有性质主体,可能存在因工程变更、履行审批程序耗时长等原因导致不能按照合同约定验收、竣工结算滞后的情况。随公司业务规模扩大,相应建造合同形成的已完工未结算资产也有所增加,如果未来因客户财务状况不佳或工程项目出现重大变化等原因导致无法按期结算,则可能出现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资产减值损失的风险,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因政策变化或业主方不按合同约定节点进行验收、结算可能导致的存货跌价及合同资产减值风险,公司将加强项目经理的责任考核,把项目及时结算和进度回款作为奖金发放的重要标准,努力提高存货和合同资产周转率,降低存货跌价和合同资产减值风险。同时,公司对客户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并动态跟踪客户的结算、付款等进度,针对违约情况及时调整客户信用等级,并采取措施防范、降低潜在的减值风险。
  4、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受到所从事的行业及业务特点的影响,公司的工程结算和客户回款通常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同时,公司根据谨慎性原则,将存货及合同资产中已竣工并实际交付但未结算的建造合同资产由存货及合同资产转入应收账款核算。因此公司应收账款在资产结构中的比重相对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客户多为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或下属的国有性质主体,信誉良好,通常拥有专项财政资金或自有资金为付款提供保证,但若客户不能按时付款或客户财务状况出现重大变化,则公司应收账款可能产生坏账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针对应收账款可能发生的坏账风险,公司将持续加大应收账款收款力度,尤其是春节、中秋节、年末三个大的收款节点进行突击清收,针对短期应收账款采取拜访、谈判、寄发催款函等方式催收,针对账龄较长、回收难度较大和重点项目的应收账款采取相关部门定人、持续轮换跟进的策略,同时依据风险等级灵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专项督查督办,必要时实施诉讼清欠,提升欠款清收能力和清欠效率。
  5、毛利率波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各工程项目受项目类型、项目规模、项目工期、项目结算方式、项目施工难度、发包方对项目建成效果的要求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具有其独特性,属于“定制型”产品;此外,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区域的市场开发策略也会不尽相同,都会导致不同项目的毛利率水平存在差异,公司综合毛利率也存在一定波动。若公司不能持续加强成本控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或者未来出现市场竞争加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景气度下降、公司技术研发实力停滞不前及项目招标价格发生不利变化等情况,将可能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出现波动的风险。
  对此,公司在市场开拓过程中合理平衡订单获取与项目毛利、回款节奏的关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继续推进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加强采购管理,力争实现降本增效。公司还将贴近市场搞研发,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公司也会围绕主业拓展产业链条,加大对高毛利业务的资源倾斜力度等,来提升综合毛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