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普医学

i问董秘
企业号

301033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结合人工合成材料特性,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开发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

  • 产品类型:

    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及硬脑膜医用胶、3D打印设备

  • 产品名称:

    人工硬脑(脊)膜补片 、 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 、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 、 硬脑膜医用胶 、 3D打印设备

  • 经营范围:

    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3D打印服务;3D打印基础材料销售;增材制造;增材制造装备制造;增材制造装备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教学用模型及教具制造;工业设计服务;软件销售;软件开发;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物业管理;创业空间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园区管理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停车场服务;货物进出口;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5-04-25 
业务名称 2024-12-31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库存量:植入医疗器械(pcs) 36.96万 23.33万 - - -
植入医疗器械库存量(片) - - 17.43万 7.44万 5.34万
其他库存量(个) - - 0.00 0.00 0.00

主营构成分析

按行业分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植入医疗器械
其他

按产品分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植入医疗器械
技术服务及其他
3D打印设备

按地区分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境内
境外
2024-12-31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2021-12-31
2021-06-30
2021-03-31
2020-12-31
2020-09-30
2020-03-31
2019-12-31
2018-12-31
2017-12-31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植入医疗器械2.71亿97.51%5579.58万96.93%2.16亿97.66%79.45%
其他694.50万2.49%176.78万3.07%517.73万2.34%74.55%
按产品植入医疗器械2.71亿97.51%5579.58万96.93%2.16亿97.66%79.45%
技术服务及其他657.34万2.36%161.80万2.81%495.54万2.24%75.39%
3D打印设备37.17万0.13%14.98万0.26%22.19万0.10%59.70%
按地区境内2.22亿79.64%4579.30万79.55%1.76亿79.66%79.35%
境外5669.17万20.36%1177.05万20.45%4492.12万20.34%79.24%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0 没用 1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479.8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91%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广州乐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广州乐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693.52万 2.49%
第二名
552.85万 1.99%
第三名
492.41万 1.77%
第四名
372.93万 1.34%
第五名
368.17万 1.3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906.27万元,占总采购额的75.27%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801.49万 46.66%
第二名
485.10万 12.56%
第三名
329.61万 8.54%
第四名
145.58万 3.77%
第五名
144.49万 3.7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386.3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0.33%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28.10万 3.15%
第二名
444.91万 1.93%
第三名
430.52万 1.86%
第四名
415.44万 1.80%
第五名
367.37万 1.5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44.4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68.44%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92.16万 43.57%
第二名
181.28万 9.97%
第三名
107.67万 5.92%
第四名
95.06万 5.23%
第五名
68.23万 3.7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551.2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23.32%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809.53万 14.39%
第二名
654.42万 3.35%
第三名
541.98万 2.78%
第四名
274.86万 1.41%
第五名
270.45万 1.3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65.2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75.76%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109.75万 47.63%
第二名
295.78万 12.70%
第三名
134.01万 5.75%
第四名
122.12万 5.24%
第五名
103.54万 4.4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59.7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6.64%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163.15万 7.56%
第二名
431.89万 2.81%
第三名
344.18万 2.24%
第四名
319.00万 2.07%
第五名
301.52万 1.9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39.42万元,占总采购额的81.56%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96.96万 46.75%
第二名
353.95万 16.60%
第三名
244.15万 11.45%
第四名
91.07万 4.27%
第五名
53.28万 2.5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85.0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4.91%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福州欣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氿湾贸易商行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陕西天舒医药有限公司
  • 深圳奥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福州欣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154.43万 4.75%
上海氿湾贸易商行
101.88万 3.13%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83.26万 2.56%
陕西天舒医药有限公司
75.08万 2.31%
深圳奥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70.35万 2.16%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行业分类  目前,公司主要从事神经外科领域,主要产品为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硬脑膜医用胶等III类医疗器械产品,属于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属于“4、生物产业”之“4.2、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之“4.2.2、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及设备制造”行业。  (二)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随着国家对医疗健康产业的重大布局和政策扶持的逐步深入,新质生产力“万众瞩目”,以新技术培...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行业分类
  目前,公司主要从事神经外科领域,主要产品为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硬脑膜医用胶等III类医疗器械产品,属于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属于“4、生物产业”之“4.2、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之“4.2.2、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及设备制造”行业。
  (二)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随着国家对医疗健康产业的重大布局和政策扶持的逐步深入,新质生产力“万众瞩目”,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生产力的跃迁,成为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报告期内,《国务院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创新药、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纳入具有生产力跃迁意义的新质生产力范畴,凸显了医药行业的战略发展机遇,也体现了医药行业在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整理的数据,2023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952亿美元,并将以5.71%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至2027年全球医疗器械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7,432亿美元。
  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但保持高速增长。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支付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体系逐步完善,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增长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6,23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358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1,300亿元。
  据《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现状及“十四五”展望》预测,到2025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可达18,750亿元,相比2015年增加了12,453亿元,累计增长197.88%,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
  在国家医疗产业政策支持下,医疗行业的运行环境日益完善,医疗器械产业已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医疗器械产品丰富度增加,配套服务体系完善,产业链整合加速,国产品牌效应凸显,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在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中带量采购、DRG/DIP等各项政策相继出台并落地实施的背景下,市场与客户需求与关注重点也日益多元,这对迈普医学应对政策与变化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样也是推动公司持续向创新奔赴的动力引擎。
  立足于生物医药领域,迈普医学聚焦尖端的前沿技术、更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更专业的服务,通过技术上的创新、生产要素配置上的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高质量的生产力,为创新科技发展聚势蓄能,带领医药产业不断提升,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推动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助力。
  面向未来,迈普医学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以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更贴近临床需求的产品设计,助力新质生产力蓬勃向前,共同绘制医疗健康产业的全新蓝图。
  (三)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硬脑膜医用胶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所需要的关键植入医疗器械。公司自2011年开始进军海外医疗器械市场,开启了国际化发展之路。目前,公司获得10个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及5个产品的MDR证书,市场已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品近130万件。
  公司在国内率先利用生物增材制造技术开发出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该产品是入选中国科技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2018)》的唯一一款脑膜产品,也是目录中仅有的9项“国际原创”产品之一。为丰富神经外科产品线布局,公司拓展建立了数字化设计与精密加工、选择性氧化及微纤维网成型、多组分交联及雾化成胶等先进制造技术平台,成功开发出系列创新产品。其中,颅颌面修补产品是国内少数基于 PEEK材料并用于颅颌面缺损修补的产品,已实现在国内外多个国家的销售;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是针对外科手术止血需求所开发的高性能止血产品,其产业化将打破我国神经外科可吸收止血产品被长期进口垄断的局面;硬脑膜医用胶是国外神经外科手术中普遍使用的用于防止脑脊液渗漏的产品,且国际产品暂未进入国内市场,该产品将填补国内该领域市场空白。
  公司历经16年的发展,获得行业的高度认可。2017年,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广东省创新企业(试点)”;2018年,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荣誉、获批“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公司的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入选了中国科技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2018)》的唯一一款脑膜产品,也是目录中仅有的9项“国际原创”产品之一,公司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硬脑膜及其制备方法”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高通量静电纺丝设备的核心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银奖”等;2022年,脑膜的产业化项目获批中国2021年度生产力促进(创新发展)奖一等奖;2023年,公司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物3D打印机的核心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024年,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医疗器械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结合人工合成材料特性,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开发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硬脑膜医用胶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所需要的关键植入医疗器械。同时,公司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多技术平台的优势,拓展产品至多科室的应用,致力于成为植入医疗器械领域全球领先企业,提供卓越的产品,服务于全球患者。
  公司拥有独立的采购、生产、销售、研发体系。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稳定,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公司神经外科产品及其用途
  目前公司主要围绕神经外科手术需求,公司系列产品覆盖了神经外科脑膜修复、颅骨修补固定及快速止血等多方位临床需求,为神经外科手术中需要使用的植入医疗器械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
  具体为:①睿康硬脑(脊)膜补片、睿膜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与睿固硬脑膜医用胶共同提供了硬脑(脊)膜修复及脑脊液封堵的解决方案;②基于PEEK材料的赛卢颅颌面修补系统以及包括博纳力可吸收性骨固定系统、安泰卢颅颌面内固定钛钉、安泰卢颅颌面内固定钛板、维卢聚醚醚酮颅颌面固定板、维卢聚醚醚酮颅骨内固定板在内的多材料固定系统共同组成了覆盖小儿到成人的、颅面与颌面的修复固定解决方案。③基于氧化纤维素的吉速亭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可为开颅手术中提供止血方案。
  (三)公司经营及业绩驱动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844.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85.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811.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94%。2024年,公司实施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进行股权激励,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2024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971.32万元,同比增长98.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897.22万元,同比增长90.13%。
  1、深耕医疗器械赛道,聚焦神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硬脑膜医用胶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所需要的关键植入医疗器械。
  报告期内,公司的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分别占营业收入55.88%及28.69%。公司已与境内外近1,000家经销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已进入国内近2,000家医院,市场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1)人工硬脑(脊)膜补片方面
  公司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睿膜”于2011年3月取得欧盟CE证书,2014年4月首次取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于2018年入选中国科技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2018)》,是目录中唯一一款脑膜产品,为仅有的9项“国际原创”产品之一。结合“睿膜”的研发经验,公司进一步开发了全新一代的硬脑(脊)膜补片产品“睿康”。在保持产品结构仿生的基础上,通过材料体系创新应用,大幅提升产品的柔软度,使其更容易与脑组织贴合,在内镜下能轻松折叠、方便输送且易于展开,可均匀全面地覆盖脑膜缺损部位,满足临床内镜手术需求,与“睿膜”一起提供了全面的脑膜修复手术解决方案。
  随着多省集采的有序执行,加速了该产品市场拓展。报告期内,脑膜产品共实现销售收入15,559.38万元,比上年增长11.46%。
  (2)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方面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对美学和治疗质量要求的提升,近年来PEEK材料的应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公司具有扎实的数字化设计和精密加工技术能力,建立了标准化的团队协作服务模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已形成了较稳固的客户黏性和较高的技术与服务门槛。
  公司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包括赛卢颅颌面修补系统、博纳力可吸收性骨固定系统、安泰卢颅颌面内固定钛钉、安泰卢颅颌面内固定钛板、维卢聚醚醚酮颅颌面固定板及维卢聚醚醚酮颅骨内固定板,共同为临床提供覆盖小儿到成人、颅面与颌面的修复固定解决方案。
  根据2023年河南省《关于通用介入类和神经外科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采购的公告》,公司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已入围中选。公司依托颅颌面修补及固定领域的全方位布局,有望在未来扩大产品销售规模,提高产品市占率。
  报告期内,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实现销售收入7,989.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05%。
  (3)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方面
  公司开发的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是国内少数实现产业化的氧化再生纤维素产品,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其产业化将打破我国神经外科可吸收止血产品被长期进口垄断的局面。2023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关于止血材料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的公告》,公司止血类产品已入围中选。集采有助于公司提高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占率。
  同时,公司积极筹划已上市的“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的拓适应症工作,于2025年1月完成产品拓展适应症注册变更(在外科手术中(眼科、泌尿外科除外,神经外科仅限颅内手术)),其产业化将有望快速提升公司止血材料市场渗透率,与进口品牌展开竞争。
  (4)硬脑膜医用胶方面
  针对临床和市场需求,公司自主研发的睿固硬脑膜医用胶于2023年2月获准上市。该产品采用了多组分交联及雾化成胶技术、水凝胶多组分均匀网络交联技术、混联雾化成胶系统设计及制造技术,通过亲电、亲核组分成胶环境控制,形成均匀可控的交联水凝胶网络。该产品应用于硬脑膜缝合部位的辅助封合,防止脑脊液渗漏,与睿膜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睿康硬脑(脊)膜补片两款硬脑膜修补产品携手,共同组成了全面的封闭防漏解决方案。同时,该产品还可以与目前常见的硬脑膜修补材料配合使用。
  随着该产品取得注册证,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对产品的应用认识,积极参与相关的招投标工作。
  报告期内,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和硬脑膜医用胶共计实现销售收入3,600.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89%。
  2、拓展全球化布局
  全球化布局是公司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于2011年设立德国子公司,开始进军海外医疗器械市场,开启了国际化发展之路。在服务于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目前,市场已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渠道不断拓展,覆盖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公司产品已进入国内近2,000家医院,产品和品牌渗透率不断攀升。在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公司坚守以临床需求为中心的初心,通过打造更专业、更全面、更卓越、更持续的神经外科修复关颅解决方案,稳步推进全年目标任务。
  国内市场,公司持续深入推进临床管理规范化,全面整合多方渠道与资源,以专业的品牌形象迎变而上,持续深化以临床需求为中心多个解决方案,建立“脑脊液漏规范化管理临床实践”和“PEEK颅骨修复规范化管理临床实践”两大规范化管理临床实践学术品牌,同时,通过打造临床案例学术专题,持续推进神外领域交流共创与治疗方法革新。报告期内,累计开展学术会议超140场、开展区域招商会超15场、发布了8例神医秒术病例等,积极开展有效营销活动,进行品牌推广及渠道拓展,从而增加市场份额和客户黏性。
  国际市场,由公司开展的“小普闯世界”专题继续带领大家环游全球,在国际展会与学术会议中探索全球前沿科技与市场,在更多国家级学术会议中更加深入触及临床终端,为医疗可及性书写新章。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提升市占率,同时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逐步建立品牌影响力,为公司经营业绩带来持续贡献。
  报告期内,国内外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175.04万元、5,669.17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2.63%、13.28%。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坚持创新驱动,保障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
  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技术创新”驱动战略,聚焦生物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按照“预研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的产品梯度开发策略,研发出一系列高性能医疗器械产品。公司通过加大创新力度和研发投入,截至目前,已逐步完善从神经外科拓展至多科室应用。
  公司在研发上持续投入和积累,也获得了国家和行业的广泛认可,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广东省生物3D打印及植入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承担或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省级以上)十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增材制造)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激光与增材制造”重大专项等。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0个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拥有已获授权的境内专利258项,境外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171项;已受理未授权的境内专利申请40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9项,注册商标超过600件。
  作为科技型企业,公司将会继续深耕主业,坚持“创新”。未来公司将开发更多的产品,并考虑进行底层创新,推进国际市场开发,继续做强做大自己。
  (二)专业的营销团队及资源,保障市场和渠道优势
  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主要采取以经销为主的销售模式。经销模式是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普遍采用的销售模式,对提高产品市场推广效率、提高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公司不断拓展完善营销网络,积累了强大的医疗资源和专业团队,通过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营销队伍,与一批信誉良好的国内外经销商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营销网络体系。
  全球化布局是公司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于2011年设立德国子公司,开始进军海外医疗器械市场,开启了国际化发展之路。在服务于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较完善的国际化布局销售网络有助于提升公司市场地位,扩大品牌影响力,更好开拓市场,在海外树立优质国产品牌形象。
  报告期内,已与境内外近1,000家经销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进入国内近2,000家医院,市场已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三)强有力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
  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属于Ⅲ类医疗器械,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其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衡量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自设立以来,公司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ISO13485、Medical Device Directive 93/42/EEC等国内外法规标准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产品到成品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产品质量把控。
  在采购环节,公司制定了完善的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价和动态管理,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在生产环节,公司生产基地通过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生产环境全封闭并持续处于高洁净状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在销售环节,公司制定了已上市产品内控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确保产品上市流通后质量的有效控制。
  (四)强化管理团队建设,夯实人才队伍基础
  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便以“关爱、创新、合作”为公司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公司管理团队稳定,人员专业结构合理且拥有丰富的医疗行业经验,对行业发展有深刻的认识,在工作中能够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是公司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公司建立了清晰的职业晋升路径与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激励计划,公司自2023年连续2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核心技术和业务骨干人员。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使公司核心团队的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结合更加紧密,有效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公司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保障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公司始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高性能医疗器械综合服务商”为愿景,“为全球医生及患者提供高效且高质量的治疗选择”为使命,深入拓展产品技术应用平台,不断开发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产品。
  公司深耕神经外科,致力于成为专业的修复关颅解决方案提供者,将通过丰富的产品组合、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完善的营销渠道,成为国内神经外科领域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的领先企业,并建立国际品牌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保持神经外科领域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将利用生物增材制造等技术优势及丰富的产业转化经验,延伸技术平台的应用至其他外科领域,推进止血类、医用胶类、口腔修复类等产品线的建立,持续推出新产品,满足临床需求。
  未来,公司将继续向更多领域和学科发展推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临床、为患者打造更加安全有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二)2025年公司发展规划
  2025年,公司董事会将继续秉承对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负责的原则,始终贯彻和执行公司的发展战略,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面对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公司将聚焦主业,强化核心能力建设,积极把握机遇,持续提升经营质效,争取较好地实现2025年经营目标,并将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致力完成年度经营目标
  根据公司推出股权激励的目标设定,2025年,公司将持续聚焦KA医院,以“脑脊液漏规范化管理临床实践”和“PEEK颅骨修复规范化管理临床实践”两大主题为抓手,搭建迈普医学学术体系,不断扩大“迈普医学-神经外科修复关颅产品解决方案”影响力。同时,公司持续依托现有技术平台,有针对性地拓展新科室、新适应症或改进原有产品的使用形式等,积极做好更长远的产品预研储备工作。
  2025年,公司将继续从全体股东和公司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推进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落地,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围绕神经外科等领域,布局更多的技术平台,同时考虑未来产业重要方向,持续研发投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达成2025年的经营目标。
  2、继续提升公司规范运作和治理水平
  公司董事会将根据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最新监管要求,结合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持续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公司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完善公司规章制度,做好对新法新规以及中国证监会相关监管规定的衔接落实,同步评估修订相关规章制度,持续优化公司治理,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3、持续规范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2025年度,公司将继续按照相关监管要求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确保公司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加强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加深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之间长期、稳定的良好互动关系。同时,严格做好内幕信息保密管理,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维护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
  4、搭建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组织建设能力
  2025年,公司将制定“攀登者领航计划”,将以战略绩效管理为主线,以领导力发展及文化迭代为副线,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形式,全面推动2025年组织发展项目,提升组织建设能力。同时,创造员工成长晋升空间,增强员工企业文化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实现员工和公司共同价值成就。
  (三)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新产品研发及技术迭代的风险
  公司是一家研发与技术驱动的企业,多年来聚焦生物增材制造等系列先进制造技术,并逐步实现多产品的技术协同创新,最终形成了生物增材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与精密加工技术、选择性氧化及微纤维网成型技术、多组分交联及雾化成胶技术等核心技术平台,基于上述技术平台所开发的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果未来出现革命性的新技术,且公司未能及时应对新技术的迭代趋势,公司的技术存在被替代的风险,从而将会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平台与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研发水平与效率。在公司聚焦神外细分领域深耕布局创新与迭代的同时,坚持推动产学研医交叉创新,探索更多科室与新的增长方向,不断提高整体研发水平与效率,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增添活力。
  2、政策变动存在的风险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结合人工合成材料特性,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开发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的高新技术企业,医保控费是公司所属高值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主旋律,若“两票制”、“带量采购”、国家医保政策、“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事项目录清单”等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公司面临的压力和风险也随之增大,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国家有关医疗改革、监管政策方面的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经营调整,通过积极了解新政策的出台,参照行业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与修订企业制度,不断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营销体系,保证公司持续满足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政策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3、终端医院市场拓展的风险
  高值医用耗材行业的终端客户地域分布广阔,拓展渠道并搭建服务网络需要较长的周期。另外,针对人工硬脑(脊)膜及颅颌面修补产品,医院对同类产品招标公司数量有限,且是否开启招标工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先入院的产品对后入院的产品会形成一定市场渠道壁垒。未来,若终端医院长时间不开启招标工作,引入新产品,或在招标过程中,受医生使用习惯、市场竞争情况的影响,公司未能中标,将不利于公司主要产品的推广,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将继续完善营销体系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在公司目前现有营销体系的基础上,适应业务增长需求及政策环境变化,不断优化架构,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专业能力及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搭建完善的学术体系,加强与临床专家的深度合作与交流,以此提升公司在行业的学术影响力,为公司长远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4、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随着神经疾病发病率呈现高增长态势,神经外科高值医用耗材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众多国内外企业加入竞争,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未来,若公司不能在产品研发、质量管理、营销渠道等方面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或上述国内外公司改变市场战略,采取降价、收购等手段抢占市场,可能会对公司的市场份额、财务状况等方面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布局,打造成熟的产业转化链条。目前公司已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研发、注册、生产转化的产业化体系。
  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将持续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产业化体系的布局,持续丰富多科室的产品结构。以“先进制造多技术平台”为支撑,以“科室全产品线开发”为目标,进行多方位项目的研发布局,形成“预研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的新产品研发梯度,实现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快速转化,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并为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