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向客户提供各种批发及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亦自营及代客进行资金业务。

  • 产品类型:

    零售银行服务、批发银行服务

  • 产品名称:

    “一卡通”多功能借记卡 、 “一网通”综合网上银行服务 、 信用卡 、 “金葵花理财” 、 私人银行服务 、 招商银行App 、 掌上生活App服务 、 支付结算 、 投融资服务 、 现金管理 、 供应链金融 、 跨境金融服务 、 资产管理 、 资产托管 、 投资银行服务

  • 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同业拆借;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汇兑换;国际结算;结汇、售汇;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发行和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营和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离岸金融业务。经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26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2021-12-31
托管资产总规模(元) 21.12万亿 20.86万亿 20.06万亿 - 19.46万亿
私人银行客户数(个) 14.88万 14.32万 13.48万 13.00万 12.21万
自助设备总数(个) 5281.00 5571.00 5855.00 - 6592.00
营业网点总数(个) 1924.00 1914.00 1899.00 - 1913.00
零售客户数(个) 1.97亿 - 1.84亿 - 1.73亿
手机银行客户数(户) 2.07亿 1.97亿 1.88亿 - 1.70亿
在管理财产品余额(元) 3.50万亿 - 2.67万亿 - -
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张) - 1.00亿 - - -
私人银行客户资产规模(元) - - 3.79万亿 3.65万亿 3.39万亿
客户存款总额(元) - - - 7.04万亿 6.35万亿
信用卡交易额(元) - - - 2.39万亿 4.76万亿
小微贷款余额(元) - - - 6084.14亿 5605.65亿
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元) - - - 9.57万亿 10.76万亿
零售客户存款余额(元) - - - 2.45万亿 2.17万亿
零售客户一卡通发卡总量(张) - - - 1.79亿 1.74亿
零售贷款总额(元) - - - 3.04万亿 2.94万亿
住房贷款余额(元) - - - 1.38万亿 1.36万亿
信用卡流通卡(张) - - - 1.05亿 1.02亿
信用卡流通户(户) - - - 7048.35万 6973.94万
信用卡贷款余额(元) - - - 8545.01亿 8403.01亿
消费贷款余额(元) - - - 1838.34亿 1559.84亿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元) - - - 497.91亿 843.32亿
信用卡利息收入(元) - - - 314.22亿 596.45亿
客户总数(户) - - - 241.01万 231.71万
不良贷款余额(元) - - - 563.86亿 -
零售客户数(户) - - - 1.78亿 -
信用卡非利息收入(元) - - - - 271.09亿
行标小企业客户(户) - - - - 212.21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公司业务概要
  本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本公司业务以中国市场为主,分支机构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中心城市,以及中国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卢森堡、悉尼等国际金融中心。2002年4月,本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9月,本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本公司向客户提供批发及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以及自营及代客进行资金业务。本公司推出的许多创新产品和服务。本公司持续深耕客户生活圈和经营圈,为客户供应链、投资链提供定制化、智能化、综合化的解决方案。
  本公司基于内外部形势和自身发展状况,提出成为“创新驱动、模式领先、特色鲜明的最佳价值创造银行”的战略愿景。本公司顺应中... 查看全部▼

  一、公司业务概要
  本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本公司业务以中国市场为主,分支机构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中心城市,以及中国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卢森堡、悉尼等国际金融中心。2002年4月,本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9月,本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本公司向客户提供批发及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以及自营及代客进行资金业务。本公司推出的许多创新产品和服务。本公司持续深耕客户生活圈和经营圈,为客户供应链、投资链提供定制化、智能化、综合化的解决方案。
  本公司基于内外部形势和自身发展状况,提出成为“创新驱动、模式领先、特色鲜明的最佳价值创造银行”的战略愿景。本公司顺应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的趋势,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的质效,努力为客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托管资产余额21.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8%,托管总规模位居行业第一(银行业协会托管业务专业委员会数据)。
  本公司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客户首选托管银行为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本公司托管业务发展迈上新台阶,托管获客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托管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是业务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托管规模增量中资管类产品21占比72.02%,领先行业平均占比3.30个百分点。其中,公募基金、保险、养老金、跨境四类重点业务托管规模较上年末增幅15.07%,超出行业平均增幅2.84个百分点。
  二是细分领域业务优势持续巩固,重点产品取得突破。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养老金托管规模突破万亿,达1.05万亿元;继续保持公募REITs托管只数第一。报告期内,本公司托管的新发公募基金只数及规模均保持行业第一。报告期内,本公司紧抓市场机遇,落地首批跨境QDII半导体ETF托管和首支固收类QDII-FOF基金托管。
  三是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科技赋能客户体验提升。不断强化数字化服务能力,开发在线客服数字化平台、托管+银企对账平台、托管+财资管理云平台、托管+投资云平台等服务平台,拓宽托管服务的边界。

  三、总体经营情况分析
  (一)总体经营情况分析
  2023年,本集团坚持“质量、效益、规模”动态均衡发展理念,以“打造价值银行”为战略目标,稳健开展各项业务,资产负债规模和净利润稳步增长,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391.23亿元,同比下降1.64%;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466.02亿元,同比增长6.22%;实现净利息收入2,146.69亿元,同比下降1.63%;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244.54亿元,同比下降1.65%;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A)和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分别为1.39%和16.22%,同比分别下降0.03和0.84个百分点。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110,284.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7%;贷款和垫款总额65,088.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6%;负债总额99,427.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5%;客户存款总额81,554.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2%。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615.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75亿元;不良贷款率0.9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37.70%,较上年末下降13.09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4.14%,较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
  (二)利润表分析
  1.财务业绩摘要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润总额1,766.18亿元,同比增长6.97%,实际所得税税率16.20%,同比增加0.56个百分点。
  2.营业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391.23亿元,同比下降1.64%,其中净利息收入占比63.30%,非利息净收入占比36.70%。
  3.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息收入3,756.10亿元,同比增长6.29%,主要是生息资产规模扩张。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仍然是本集团利息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
  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报告期内,本集团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2,682.40亿元,同比增长0.99%。
  报告期内,本集团贷款和垫款从期限结构来看,短期贷款平均余额21,895.39亿元,利息收入1,022.14亿元,平均收益率4.67%;中长期贷款平均余额41,103.66亿元,利息收入1,660.26亿元,平均收益率4.04%。短期贷款平均收益率高于中长期贷款平均收益率主要是因为短期贷款中的信用卡贷款及消费贷款收益率较高且占比较高。
  投资利息收入报告期内,本集团投资利息收入808.36亿元,同比增长22.84%,主要受规模因素影响;投资平均收益率3.22%,同比下降2个基点,主要是受市场利率下行的影响。
  存拆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报告期内,本集团存拆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165.57亿元,同比增长22.74%;存拆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平均收益率2.80%,同比上升71个基点,主要是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外币存拆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收益率上升。
  4.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息支出1,609.41亿元,同比增长19.09%,主要因为计息负债规模增长及付息成本率上升。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报告期内,本集团客户存款利息支出1,288.09亿元,同比增长21.71%,主要是因为客户存款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存款成本率有所上升。
  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拆放款项利息支出报告期内,本集团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拆放款项利息支出198.66亿元,同比增长21.81%,主要是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外币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拆放款项成本率同比上升。
  应付债券利息支出报告期内,本集团应付债券利息支出77.81亿元,同比下降19.47%,主要是在客户存款增长较好的情况下,应付债券的日均规模同比减少。
  5.净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净利息收入2,146.69亿元,同比下降1.63%。
  报告期内,本集团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76%,同比下降13个基点;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1.73%,同比上升12个基点;净利差2.03%,同比下降25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2.15%,同比下降25个基点。
  下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由于规模变化和利率变化导致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变化的分布情况。规模变化以平均余额变化来衡量,利率变化以平均利率变化来衡量,由规模变化和利率变化共同引起的利息收支变化,计入规模变化对利息收支变化的影响金额。
  6.非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本集团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244.54亿元,同比下降1.65%。构成如下: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841.08亿元,同比下降10.78%。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84.66亿元,同比下降7.89%;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14.74亿元,同比下降7.89%;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95.25亿元,同比下降8.76%;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154.92亿元,同比增长2.93%;信贷承诺及贷款业务佣金收入49.97亿元,同比下降13.14%;托管业务佣金收入53.28亿元,同比下降8.00%;其他收入75.52亿元,同比下降37.16%。有关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分析。
  其他净收入403.46亿元,同比增长25.01%,其中,投资收益221.76亿元,同比增长7.98%,主要是债券投资收益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8.46亿元,同比增加45.21亿元,主要是债券投资和非货币基金投资公允价值增加;汇兑净收益41.32亿元,同比增长14.78%,主要是外币交易收益增加;其他业务收入121.92亿元,同比增长12.78%,主要是招银金租经营租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85%,达108.80亿元。
  从业务分部看,其中,零售金融业务非利息净收入575.82亿元,同比下降4.08%,占本集团非利息净收入的46.27%;批发金融业务非利息净收入506.26亿元,同比下降1.96%,占本集团非利息净收入的40.68%;其他业务非利息净收入162.46亿元,同比增长9.22%,占本集团非利息净收入的13.05%。
  7.业务及管理费
  报告期,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1,117.86亿元,同比下降1.40%,其中,员工费用703.48亿元,同比下降0.44%,业务费用414.38亿元3,同比下降3.00%。本集团成本收入比32.96%,同比上升0.08个百分点。本集团保持金融科技建设及战略重点业务的投入规模,借助科技创新替代传统成本,强化投入产出监测管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同时,本集团深耕成本管理,多措并举,进一步压降场地运营成本及日常开支,精细化配置费用资源,持续推动费用结构优化。
  8.信用减值损失
  报告期,本集团信用减值损失412.78亿元,同比下降27.26%。
  本集团按照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准则的规定,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基础,基于客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量化参数,结合宏观前瞻性的调整,对表内外信用风险敞口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信用风险损失准备。报告期元,同比减少33.30亿元,主要是上年同期对应收租赁款、应收手续费和其他应收款等资产计提信用风险损失准备后基数较大。
  四、风险和风险管理
  本公司坚守稳健审慎的风险文化和风险偏好,打造堡垒式的全面风险与合规管理体系。总行风险与合规管理委员会在董事会批准的风险管理偏好、战略、政策及权限框架内,审议并决策全行重大风险管理政策。
  报告期内,本公司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防范化解风险,夯实管理基础,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持续推进堡垒式风险与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1.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指因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其义务而形成的风险。本公司坚持风险回报相平衡的理念及风险最终可以为资本所覆盖的审慎经营策略,追求“质量、效益、规模”动态均衡发展,执行统一的信用风险偏好,优化全生命周期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持续升级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强化三道防线建设,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和降低信用风险损失。
  报告期内,本公司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坚守底线,多措并举,确保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一是加强对境内外分行、附属机构的风险管理,搭建分行风险画像与评级体系,明确附属机构风险管理的框架和原则,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基础。二是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强化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统一授信、集团授信额度管控等管理措施,夯实大财富风险管理制度基础。三是严守重点风险领域,加强房地产业务封闭管理,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客群开展风险排查,提升差异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能力。四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行业、区域、客群的“动态再平衡”策略,通过行业自组织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研究,提升专业能力,增强政策适配性,推进资产业务“一行一策”名单制客户经营落地,优化资产组织,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是加大处置力度,聚焦重点风险项目,分类施策,拓宽不良处置渠道,提高清收处置质效。六是加大金融科技应用,优化风险管理系统,提升风险计量能力,推动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
  2.大额风险暴露管理
  根据《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大额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或一组关联客户超过其一级资本净额2.5%的信用风险暴露(包括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内各类信用风险暴露)。本公司将大额风险暴露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客户授信管理要求,持续细化风险暴露计量规则,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动态监测大额风险暴露变动,定期向监管机构报告大额风险暴露指标及相关管理工作情况,有效管控客户集中度风险。截至报告期末,除监管豁免客户外,本公司达到大额风险暴露标准的非同业单一客户、非同业集团客户、同业单一客户、同业集团客户均符合监管要求。
  3.国别风险管理
  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银行债务,或使本公司在该国家或地区的业务存在遭受损失,或使本公司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
  本公司严格执行监管相关要求,遵循稳健、审慎的原则,建立与战略目标、风险状况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将国别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对国别风险进行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和缓释,定期评估国别风险等级并进行限额管理,引导业务向风险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倾斜,对于涉及国别风险管理战略、政策等重大事项均提交董事会审议决策。
  报告期内,全球地缘政治冲突持续,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本公司根据风险变化情况,动态更新国别风险评级,加强国别风险监测和国别风险限额管控,严格限制高风险国别业务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国别风险敞口主要集中在风险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国别风险不会对本公司业务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4.市场风险管理
  本公司的市场风险来自交易账户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是本公司所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
  利率风险管理交易账簿本公司采用规模指标、市场风险价值指标(VaR,覆盖交易账簿业务涉及的各币种和期限的利率风险因子)、利率情景压力测试损失指标、利率敏感性指标、累计损失指标等风险指标对交易账簿利率风险进行计量、监控管理。风险计量方面,所用利率风险因子覆盖交易账簿全部业务,由约200条利率或债券收益率曲线构成。市场风险价值指标包括一般市场风险价值和压力市场风险价值,使用历史模拟法计算,置信度为99%,观察期长度为250天,持有期为10天;利率压力测试情景包括不同程度的利率平行上移、陡峭上移、扭曲变化情景及根据投资组合特征设计的多个不利市场情景,其中极端利率情景上移幅度达到300个基点,可覆盖极端市场不利情况;主要利率敏感性指标为债券久期、债券及利率衍生品PV01(在利率不利变动1个基点时的市值变动)。日常管理方面,年初根据董事会风险偏好、经营规划、风险预测,设定年度交易账簿利率风险相关业务授权和市场风险限额,由市场风险管理部执行日常监控和持续报告。
  报告期内,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影响下,中美利差持续倒挂,人民币利率整体呈现下行走势,美元利率震荡上行且维持在高位。本公司交易账簿投资范围以人民币债券为主,总体采取了谨慎的交易策略和审慎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了交易账簿各项利率风险指标均在目标范围内。
  银行账簿本公司根据外部监管要求及内部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建设并不断完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利率风险治理架构,建立利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的管理流程。本公司主要采用重定价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基准关联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按月计量和分析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重定价缺口分析主要监测资准冲击、收益率曲线平移和形状变化、历史极端利率变动,以及经专家判断的未来最可能利率变动等场景。通过对利率变动场景的模拟计算出未来1年净利息收入(NII)及权益经济价值(EVE)指标的变动,部分场景的NII波动率和EVE波动率被纳入全行利率风险限额指标体系。此外,内部限额指标体系纳入了《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修订)》中所提出的标准化计量指标。
  本公司秉承中性审慎的利率风险偏好,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和内部利率风险敞口结构的变化,基于宏观量化模型及专家研判对利率走势进行预测分析,前瞻布局利率风险主动管理策略并灵活调整。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监测分析各类利率风险,尤其是LPR下行背景下的缺口风险及存贷款利率变动不一致形成的基准风险,并持续通过表内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和表外利率衍生品对冲开展风险管理。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各项表内外管理措施均按计划推进,利率风险水平控制在年度利率风险管控目标范围内,包括压力测试结果在内的各项指标均保持在限额和预警值内,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整体稳定。
  汇率风险管理交易账簿本公司采用敞口指标、市场风险价值指标(VaR,覆盖交易账簿业务涉及的各币种汇率风险因子)、汇率情景压力测试损失指标、期权敏感性指标、累计损失指标等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计量、监控管理。风险计量方面,所用汇率风险因子覆盖交易账簿全部交易币种的即期、远期价格和波动率。市场风险价值指标包括一般市场风险价值和压力市场风险价值,使用历史模拟法计算,置信度为99%,观察期长度为250天,持有期为10天;汇率压力测试情景包括各交易币种对人民币汇率向不利方向变动5%、10%、15%或更大幅度,外汇期权波动率变动等;主要期权敏感性指标包括Delta、Gamma、Vega等。日常管理方面,年初根据董事会风险偏好、经营规划、风险预测,设定年度交易账簿汇率风险相关业务授权和市场风险限额,由市场风险管理部执行日常监控和持续报告。
  报告期内,人民币总体呈现“先升后贬”的走势,对美元汇率累计贬值幅度曾一度超5.5%,临近年末美联储暂停加息,汇率有所回落,贬值幅度收窄至约2.0%。本公司交易账簿主要通过代客外汇业务获取价差收入,并通过成熟、高效的管理体系执行严密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密切监测敏感性指标、止损等限额指标的变化,截至报告期末,交易账簿各项汇率风险指标均在目标范围内。
  银行账簿本公司银行账簿汇率风险计量、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外汇敞口分析、情景模拟分析和压力测试等。外汇敞口采用短边法、相关法、合计法计量;情景模拟和压力测试分析是本公司管理汇率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涵盖了标准情景、历史情景、远期情景、压力情景等内容,包括各币种的即期、远期汇率波动和历史极端汇率波动等情景,每个情景均能模拟出对本公司损益的影响,部分情景模拟的损益影响及其占资本净额比重作为限额指标,纳入日常管理。本公司定期对相关模型参数进行回测和评估,以验证计量模型的有效性。
  本公司定期计量和分析银行账簿外汇风险敞口和情景模拟结果,在限额框架中按月监测和报告当期汇率风险,并根据汇率变动趋势对外汇敞口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规避有关的银行账簿汇率风险。本公司审计部门负责对汇率风险进行审计。
  报告期内,本公司密切关注汇率走势,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主动分析汇率变化影响,提出资产负债优化方案,为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照标准。报告期内,本公司加强了对外汇敞口的监测分析,严格控制外汇风险敞口规模。本公司汇率风险偏好审慎,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银行账簿外汇敞口规模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汇率风险水平总体稳定,各项核心限额指标、一般情景和压力测试结果均满足限额要求。
  5.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针对操作风险点多面广的特点,本公司操作风险管理将本着成本收益匹配、投入产出平衡的原则,在一定的成本下,最大限度地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持续稳健开展各项业务,降低或避免操作风险损失。在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本公司在董事会设定的风险限额内,通过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深入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培育防控操作风险文化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操作风险管理能力和有效性,防范和降低操作风险损失。
  报告期内,本公司以防范系统性操作风险和重大操作风险损失为目标,持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开展集团层面巴塞尔协议III操作风险新标准法实施工作,对标巴塞尔协议III改革方案内容,进一步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二是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对代理清算结算类业务等开展专项排查,并提出管理措施建议。三是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系统,实施系统平台重构开发及数据迁移,在集团内全面启用操作风险门户新系统,持续强化系统工具建设及应用,加快操作风险管理数字化进程。四是加大信息科技风险二道防线及业务连续性管理力度,开展信息科技流程检视、外部事件分析、组织业务连续性风险评估等方面工作。五是组织总分行、子公司开展操作风险管理集中培训及全行操作风险管理岗位人员考试,发布操作风险管理简讯,增强总分行、子公司操作风险防范意识。
  6.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指本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偿付到期债务或其他支付义务的风险。本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遵循审慎性、前瞻性、全面性等原则,较好地适应了本公司当前发展阶段。目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及制度符合监管要求和本公司自身管理需要。
  本公司根据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定、策略执行和监督职能相分离原则,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及风险与资本管理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专门委员会、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报告路线,以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报告期内,央行继续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间市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本公司结合宏观经济及市场趋势分析,动态量化预测未来风险状况,前瞻布局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一是持续促进客户存款平稳增长,多措并举加强资产组织与支持力度,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实现资产负债平稳运行。二是加强流动性指标的前瞻预测,基于存贷业务及指标运行情况,灵活开展司库主动负债管理,拓展多样化融资渠道,通过发债等手段稳定长期负债来源。三是加强货币市场交易策略管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储备,积极进行公开市场交易,发挥一级交易商作用。四是加强对业务条线及境外分行、附属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监测和管理,合理管控期限错配。五是持续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检验并完善流动性应急预案,通过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切实提高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应对能力。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各项流动性指标均满足监管要求,且有充足的资金来源满足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本公司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按照7%执行,外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按照4%执行。本公司流动性指标运行良好,存款保持稳定增长,流动性储备充足,整体流动性安全。
  7.声誉风险管理
  声誉风险是指由本公司行为、员工行为或外部事件等,导致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媒体等对本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本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本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声誉风险管理作为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本公司及附属机构的所有行为、经营活动和业务领域,本公司通过建立和制定声誉风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降低负面影响。
  报告期内,本公司严格落实《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要求,遵循前瞻性、全覆盖、匹配性、有效性的管理原则,持续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声誉风险管理能力。一是落实“稳”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强化排查、预警和提示,从源头减少声誉风险隐患。二是提升舆情监测精度及频次,及早介入萌芽期舆情,阻断声誉风险事件发酵。三是建立机制,在妥善处置舆情的基础上,分析源头问题成因,通过舆情线索助推经营管理提升。四是强化赋能,通过线上培训、案例宣导、应急演练等多种方式,提升分支机构及附属公司的声誉风险管理能力。
  8.合规风险管理
  合规风险是指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本公司通过搭建由董事会风险与资本管理委员会、总分行风险与合规管理委员会、合规负责人、合规官、合规督导官组成的网状管理组织架构,建立业务条线、合规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的合规管理三道防线,形成了组织健全、权责清晰、分工合理、相互协调配合的合规管理组织体系。同时通过制度管理、合规风险评估监测、合规文化建设、员工行为管理、系统建设等不断提升合规风险管理技术和完善管理程序,建立了完整、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合规风险的有效管控。
  报告期内,本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多措并举持续巩固“堡垒式”内控合规管理体系。有效识别、评估和防范新产品、新业务及重大项目的合规风险,持续加强监管新规的解读、传导,及时开展外规内化。厚植合规文化,开展“合规2023”文化宣导活动。强化监督检查与整改问责,在分行法律合规部设置检查监督团队并增配检查人员。科技赋能内控合规管理数字化转型,为本公司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9.洗钱风险管理
  洗钱风险指本公司在开展业务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被“洗钱活动”“恐怖融资”“扩散融资”三类活动利用而面临的风险。本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洗钱风险管理机制,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职责明确的洗钱风险管理架构,全面覆盖的反洗钱制度体系,运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与动态监测机制,科学合理的反洗钱数据治理,针对性的高风险客户与业务管理,先进高效的IT系统支持,独立的检查与审计,以及持续的反洗钱培训与宣传等,为本公司稳健运营提供合规保障。
  报告期内,本公司积极履行反洗钱义务并不断提升洗钱风险管理质效。优化洗钱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完善反洗钱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持续强化客户、产品的洗钱风险管理,重点识别、评估、管理高风险客户与产品。完善可疑交易监测工具,着力提高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工作质效。继续加大反洗钱重点领域的科技投入,并持续推动实现集团反洗钱系统在境外机构的投产,保障集团反洗钱政策在境外机构的统一实施。

  五、前景展望与应对措施
  2023年,中国银行业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面对预期偏弱、需求不足和利差下行的压力,坚持稳健经营,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资产规模保持较快增长,营业收入承压;着力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展望2024年,欧美经济增长或较2023年小幅放缓。其中,美国经济韧性仍然较强,通胀或边际回落,美元加息周期结束但降息幅度受限。
  国内方面,2024年经济增长动能有望改善并趋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上行,消费稳健修复,动能向潜在水平回归;出口有望温和增长。宏观政策将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着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给银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根据当前政策面及经济预期分析,2024年本公司贷款和垫款计划新增8%左右,客户存款计划新增10%左右。
  2024年,外部环境挑战与机遇并存,本公司将保持战略发展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本公司将继续推进价值银行战略,坚持为客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发展目标,坚持“质量为本、效益优先、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发展理念,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加快打造“严格管理、守正创新”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争做世界一流价值创造银行,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贡献招行样本。
  一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坚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顺应中国经济增长动能转变、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的趋势,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快体系化布局、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围绕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重点区域分支机构提质增效。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的过程中,持续优化本公司客户结构、业务结构、资产结构。
  二是推动四大板块均衡协同发展,锻造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坚持零售金融作为“财富生态的大平台、资产业务的压舱石、飞轮效应的驱动力、价值创造的领航者”的定位,巩固和扩大体系化优势,进一步发挥战略主体作用;持续打造公司板块特色金融,升级客户经营服务模式,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投行与金融市场板块能力提升,做强专业化、体系化、生态化服务;促进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板块转型升级,加快打造马利克增长曲线。
  三是筑牢堡垒式的风险与合规管理体系,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持续健全机制建设,不断夯实“六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前瞻预判,畅通从风险识别到风险处置的快速响应机制;加强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风险防范化解;强化管理赋能,根据境内外分行、子公司风险管理实际进行差异化赋能;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提升制裁和洗钱风险管理能力。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围绕“国家所需、客户所求”,以科技和人才为引擎,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诞生、落地和升级。持续打造数字招行,加快从线上招行迈向智慧招行,以“科技+产品”“人+数字化”“AI+金融”为重点,加快推进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巩固既有优势,打造更多细分领域新优势,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的错位发展。
  五是强化严格管理,提升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建立完善规范、精细、赋能、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打造内涵集约式发展模式,以一流的管理水平为建设世界一流商业银行提供保障。弘扬严格规范的管理文化,坚持“有业务必有制度、有制度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问责”,强化规范化管理;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精打细算、精益求精,提升对成本、资产负债、机构等的管理水平,强化精细化管理;改进工作作风,转变管理理念,加大对一线的支持帮助,强化赋能型管理;树立系统思维,提升综合施策能力,做好多目标平衡,强化系统性管理;将长期主义、战略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融入经营管理方方面面,强化科学化管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