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以国际贸易为引领、以医药工业为支撑、以医药商业为纽带的贸、工、技、服一体化产业。

  • 产品类型:

    医药工业、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国际贸易

  • 产品名称:

    原料药 、 制剂药 、 中药材加工及饮片 、 医药商业 、 国际贸易

  • 经营范围:

    批发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体外诊断试剂、毒性中药材、毒性中药饮片;销售医疗器械III、II类:眼科手术器械;矫形外科(骨科)手术器械;计划生育手术器械;注射穿刺器械;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医用激光仪器设备;医用高频仪器设备;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中医器械;医用磁共振设备;医用X射线设备;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医用高能射线设备;医用核素设备;医用射线防护用品、装置;临床检验分析仪器;体外诊断试剂;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医用冷疗、低温、冷藏设备及器具;口腔科材料;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II类:显微外科手术器械;耳鼻喉科手术器械;口腔科手术器械;泌尿肛肠外科手术器械;妇产科用手术器械;普通诊察器械;口腔设备及器具;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批发(非实物方式)预包装食品、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对外派遣实施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加工中药饮片(仅限分公司经营);进出口业务;经营国际招标采购业务,承办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下的国际招标采购业务;经营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承包国(境)外各类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汽车的销售;种植中药材;销售谷物、豆类、薯类、饲料、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及一类易制毒化学品除外);仓储服务;租赁机械设备。(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4-29 
业务名称 2022-12-31 2021-12-31 2021-06-30 2020-12-31 2020-06-30
尼可地尔片库存量(片) 1746.00万 2152.00万 944.00万 546.05万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库存量(支) 433.00万 229.54万 332.00万 245.93万 624.00万
注射用头孢他啶库存量(支) 332.00万 - - - -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库存量(片) 4704.00万 1.25亿 9773.00万 3361.78万 -
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库存量(支) 196.00万 - - - -
盐酸林可霉素库存量(十) 39.87万亿 29.94万亿 10.25万亿 36.40万亿 53.29万亿
螺旋霉素库存量(公斤) 5.13万 1.83万 - 2.32万 8.85万
辛伐他汀库存量(公斤) 1.01万 - - - -
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库存量(粒) 2099.00万 2908.00万 7008.00万 4727.32万 4424.00万
非那雄胺片库存量(片) 2225.00万 2447.00万 2360.00万 672.83万 -
他唑巴坦钠库存量(公斤) - 2434.00 - 4881.49 1754.00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库存量(支) - 32.46万 91.00万 28.93万 252.00万
乙酰螺旋霉素片库存量(片) - - 1.51亿 - -
注射用尼麦角林库存量(支) - - 9.00万 55.56万 146.00万
螺旋霉素碱库存量(公斤) - - 10.27万 - 4.33万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库存量(盒) - - - - 314.00万
克林霉素磷酸酯库存量(公斤) - - - - 2.99万
非那雄胺片库存量(盒) - - - - 87.00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3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01%
  • A公司
  • B公司
  • C公司
  • D公司
  • E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A公司
7.25亿 4.06%
B公司
2.05亿 1.15%
C公司
1.92亿 1.07%
D公司
1.75亿 0.98%
E公司
1.34亿 0.7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7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17%
  • A公司
  • B公司
  • C公司
  • D公司
  • E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A公司
5.34亿 6.12%
B公司
1.57亿 1.79%
C公司
9789.41万 1.12%
D公司
9609.72万 1.10%
E公司
9089.90万 1.0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80%
  • A公司
  • B公司
  • C公司
  • D公司
  • E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A公司
10.01亿 6.75%
B公司
1.32亿 0.89%
C公司
1.15亿 0.77%
D公司
1.14亿 0.77%
E公司
9242.13万 0.6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79%
  • A公司
  • B公司
  • C公司
  • D公司
  • E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A公司
8903.40万 2.72%
B公司
8887.68万 2.71%
C公司
5155.08万 1.57%
D公司
4571.37万 1.40%
E公司
4555.89万 1.39%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业务情况及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保存量、拓增量、寻变量、提质量”,加快产业布局结构优化,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发挥协同优势,以医药及医疗器械商业为引擎,以医药工业为支撑的贸、工、技、服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不断建立和巩固。  国际贸易业务:作为专业化的国际医药健康领域集成化服务商,经营产品涵盖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诊断试剂、敷料耗材、中药材、健康食品等,并坚持向仓储、物流分销、技术服务等增值环节不断延伸。公司致力于构建具有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国际营销体系,包括立足药品、医疗与健康产品的国际化集成服务商与平台服务商、大...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业务情况及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保存量、拓增量、寻变量、提质量”,加快产业布局结构优化,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发挥协同优势,以医药及医疗器械商业为引擎,以医药工业为支撑的贸、工、技、服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不断建立和巩固。
  国际贸易业务:作为专业化的国际医药健康领域集成化服务商,经营产品涵盖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诊断试剂、敷料耗材、中药材、健康食品等,并坚持向仓储、物流分销、技术服务等增值环节不断延伸。公司致力于构建具有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国际营销体系,包括立足药品、医疗与健康产品的国际化集成服务商与平台服务商、大型医疗器械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医药商业业务:公司积极推动商业区域网络扩张,已形成以北京、广东、江西、河南、河北、湖北、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甘肃、海南为重点的覆盖全国的配送、分销一体化营销网络体系,在北京、广东、河南、河北、辽宁等地建有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公司不断丰富经营资质,具备以上各重点省市医疗机构招标配送资质、社区新农合配送经营资质、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资质、中药饮片经营资质等各类主要的医药及医疗器械经营资质。通过不断丰富经营品种,产品类别涵盖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诊断药品及试剂、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特医产品、医美产品、中成药、中药材及饮片、配方颗粒、生物制剂、营养保健品等。公司按照国家新版GSP相关要求经营,主要的经营模式包括医院纯销、商业分销、医药代理、药房零售及第三方物流业务等,并积极探索推进新型医药商业业务模式。
  医疗器械业务:公司紧跟行业改革步伐,不断完善医疗器械业务布局,持续延伸服务链条,加大器械业务开发,经营业态多元、经营品类丰富、经营资质齐全、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业务模式涉及进出口贸易、直销、分销、配送、零售等,涵盖医疗器械流通全业态。经营品类涉及医疗及康复设备、耗材、IVD等,经营医疗器械品种众多,与上游医疗器械供应商均保持着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拥有植介入耗材、普通耗材、诊断试剂全项、大型医疗设备(含放射类和核放射类)、化学危险品等医疗器械全品类经营资质,拥有ISO9000、ISO9001、ISO13485、ISO15189等医疗器械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医药工业业务:公司工业体系产品涵盖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医药细分行业,拥有国内领先的化学原料药、特色化学药、现代中药生产平台。在化药方面,原料药聚焦发酵类品种和特色原料药,制剂聚焦抗感染类及心脑血管类等领域,公司按照国家新版GMP要求组织生产,严格把控药品质量,经营范围包括新药研发、原料药生产与销售以及制剂生产与销售等,主要销售模式有精细化招商及推广等,并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在中药方面,着力培育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药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和可追溯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吉林、内蒙、宁夏、四川、新疆、甘肃、广西等地通过自建和合作共建的模式,建立了人参、甘草、麻黄、大黄、黄芪、甜茶叶、小茴香等多种药材种植基地,业务产品涵盖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及大健康产品等品类。
  公司不断推动业务协同发展,积极向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延伸,与通用技术集团体系内五大医疗集团开展工商协同,积极将工业自产品种有机融入公司商业渠道,并通过不断加强商业公司推广、精细化招商、物流配送及市场服务等能力建设,深入推动业务协同;工贸协同方面,积极发挥国际贸易板块国际市场窗口优势,引进境外的新品种、新技术,助力工业产品走出去;商贸协同方面,将进口代理品种纳入自有商业渠道,搭建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网络。
  (二)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继续复苏,随着一系列稳经济政策密集落地,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展现出显著的发展韧性,在政策利好和制度创新的多轮驱动下,医药行业蓬勃强劲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持续巩固、不断扩大,市场机遇更加广阔、规则更加清晰、营销环境更加健康。从整体发展来看,医药行业机遇大于挑战,国内终端复苏明显,但制造业再现负增长,国际市场复苏缓慢。
  2023年上半年,药品流通行业努力完成供应保障任务,全国药品流通市场开局良好。感冒类、退热类、消炎类等药物销售显著提升,医药商业有望进入新的景气周期;医药流通企业进一步推进“区域一体化和多仓联动为核心”的物流网点布局,加快融入涵盖多种业态的城市社区服务商圈,全面实现端到端的药品配送与服务。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药品配送网络,推动药品供应与服务下沉乡村。同时,创建以数字化为支撑的医药营销服务模式,增强对医疗机构的院内服务能力和对供应商的市场服务能力,提升药品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和流通效率。预计下半年,药品流通企业将进一步结合行业政策,推进“渠道下沉、城乡联动”的区域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优化完善配送网络、持续提高零售市场集中度,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2023年1-6月,我国医药进口增长稳健,同比增长5.11%;出口受全球需求下降以及部分大宗原料价格快速回落影响,同比下降26.13%。西药类产品仍是我国医药进出口的主要品类,进口和出口分别占比58.2%和50.8%;医疗器械受外需减弱和国内医疗器械国产化和进口替代政策影响,出口下降31.49%,进口微降1.21%。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但伴随全球市场的复苏,2023年医药出口或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医药制造业再现负增长,收入同比下降2.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1%,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6.8%,相关经济指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中国医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砥砺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地实施,以提高质量效益和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细化改革发展举措、主动推进转型创新,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在释放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开辟新境界方面实现了突破。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25亿元,同比增长22.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4亿元,同比下降11.76%。
  其中,国际贸易板块上半年实现收入68.36亿元,同比增长88.94%,主要是进口医药贸易业务同比增长拉动整体板块收入增幅较大,但受业务结构变化、高毛利业务规模下降影响,上半年营业利润2.60亿元,同比下降45.58%;医药商业板块加大终端客户和产品品种开发力度,上半年实现收入169.81亿元,同比增长34.13%,实现营业利润4.84亿元,同比增长10.82%;医药工业板块处置无效低效资产后,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并不断加强品种建设,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21亿元,同比增长0.85%,实现营业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34.94%。
  2023年上半年,中国医药坚定不移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聚焦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药工业和国际贸易四大核心业务,深化落实“i-SCORE+BCC”管理体系,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上下联动、层层落地:
  (一)主责主业更为坚实,发展根基不断壮大。公司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成为值得信赖的世界一流医药及医疗器械综合服务商”的企业愿景,紧紧围绕公司战略体系,以服务健康中国、贸易强国、“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推动主业实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不断优化提升。
  一是国际贸易业务持续夯实。国际贸易业务统筹规划海外网络布局,有策略地开拓全球市场,开拓客户渠道打造业务模式,实现业务成交落地,海外客户数量不断增多,累计向16个重点国别市场完成人员派驻。持续滚动开发海外集成项目,拓宽合作范围,拓展新项目合作落地;向海外重点市场有节奏地“走出去”,其中墨西哥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6%,日本市场销售同比增长11%。
  二是医药商业业务围绕医药健康产业生态链,密切关注行业政策调整和市场动态发展,结合自身的产业发展资源禀赋,聚焦重点项目,实现客户资源不断丰富,持续优化经营结构,不断能力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实现收入同比增长。加强与生产企业和医院市场合作力度,重点培育创新药、罕见病药、医疗器械、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医美产品、特医产品等规模单品,持续加大创新业务项目落地。
  三是加快推进工业制造产业优化升级,工业重点制剂品种销售规模增幅显著,新产品销售规模实现突破,并有三款产品中标第八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持续推进药品研发工作,上半年完成5个品种注册申报,8个品种获批,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5个(2个为国内首家过评)、新产品2个、原料药1个。
  四是医疗器械业务加速培育。公司持续扩大网络布局,上半年江苏医科顺利完成相关资质认证,为后续区域发展奠定了基础。聚焦转型发展,大力开发以院内配送等业务形态为主的院端业务。加大二级市场开发力度,在巩固三甲医院客户业务的基础上,深耕县域市场,开拓增量业务。
  (三)资本布局更趋完善,结构调整逐步优化。公司坚持以股权为纽带,积极发挥上市公司资本经营功能,推动内外部资源加速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支持实体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形成实体和资本协调发展的局面。
  一是投资布局稳步推进。深入推进“点强网通”战略,加快空白区域开拓,2023年上半年完成在吉林、江苏等地全资新设公司的出资事项,在甘肃注册合资公司,网络渠道布局不断完善。
  二是融资手段逐步优化。积极探索和拓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强化外部银行贷款统筹规划安排,有效控制融资成本。
  (四)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公司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品种建设,拓展外部合作,夯实科技基础管理,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一是有效拓展外部项目。加强新品种引进合作,围绕心脑血管、代谢类、抗感染等领域开展布局,梳理筛选国内外多个项目;与国内企业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不断提高研发能力水平。
  二是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中国医药数字化赋能平台,推动公司核心业务和管控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五)管理基础不断加强,管控效能持续提高。公司深入开展对标管理和精益管理,进一步优化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升专业水平,持续推进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是公司坚定不移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聚焦国际贸易、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药工业核心业务,推动中国医药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2023年上半年,公司召开2023年度战略研讨会,对公司2023-2025年发展目标、主要战场、致胜策略、组织保障,达成统一认知,形成各业务板块2023年硬仗清单及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中国医药战略规划和实施落地系列文件,为2023-2025年未来三年的战略发展提供指导依据和落地支撑;落实“i-SCORE+”战略-执行闭环管理体系,就经营业绩完成情况、重点指标预警等进行分析调度,持续推动当年各项生产经营任务落实落地,有效执行。
  二是强化对标提升和精益管理。看明行业态势,加强市场、对标企业深入研究,完善企业对标、业务对标、项目对标三级对标体系;选取与中国医药业务结构相似,企业性质相同,规模领先,竞争力强的企业进行深入持续跟踪分析,从战略方向、规模实力、业务结构、运营质量、管理能力等多维度进行系统对标学习,持续关注对标企业动态,加强向对标企业学习和借鉴,高度萃取对标企业在战略、管控、运营、科研、授权、人才、文化和激励等方面的突出亮点;深入推动战略重点、最佳实践、运营改善项目(群),2023年度共设立标杆项目20余个,实现二级子企业全覆盖,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推进全要素全链条降本增效,形成对标一流、比学赶超,“人人可对标、时时可对标、处处可对标”的文化氛围。
  三是安全质量管理更为坚实。在“组织、责任、制度、机制、能力、文化”六项体系和“专设机构、专门人员、专业力量”三专建设上持续发力,解决短板弱项,落实法规要求,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安全环保质量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三、风险因素
  1.市场变化和市场竞争风险。国内市场方面,随着医改政策的持续深化,医药行业步入调整期和震荡期,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行业内主要的医药零售企业纷纷加快并购重组步伐,持续扩张营销网络,创新业务和盈利模式,销售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实力强劲的流通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国内医药流通市场,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拥有互联网基因的跨界竞争对手迅速渗透到公司的传统业务领域,或对公司业务模式带来新的挑战。随着竞争对手获得垄断地位或对渠道、上游优势品种的控制力持续加强,公司业务增长空间将可能受到挤压。国际市场方面,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显著放缓,国际化经营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或将造成外需走弱,经营业绩下降等情况。
  公司将加快市场变化响应速度和策略应对,做好产品布局与规划,创新业务模式,加强品种建设,加强通用技术集团内医疗与医药供应链协同,深化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布局,建立健全内控风险合规管理体系,加强核心人才储备,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应对能力和竞争水平。
  2.政策风险。“三医联动”持续促使药品价格下降,进一步压缩药品流通环节的利润空间。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改革持续成为医改重心,医保控费大趋势让医药产业中下游持续承压,控费政策的影响逐步从药品扩展至医疗器械。带量采购的作用持续扩围扩面,目前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涵盖了仿制药、高值耗材、生物制品、中成药等,药品、器械业务增速放缓,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公司将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密切跟进国家政策出台,主动研判政策高地,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提高预判未来趋势的能力;同时,紧贴政策脉搏,强化政策研究分析,科学制定整体规划应对措施,做好战略部署,调整营销思路,抢抓政策机遇。
  3.投资风险。并购项目所处细分领域的市场环境及政策环境不断变化,标的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投资预期效果的实现,导致公司外延式扩展的增量业务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并购项目投入大、整合难度高,如对标的企业风险分析不充分或应对措施不足,对并购业务的市场潜力、潜在价值和盈利能力预测出现偏差,可能导致投后整合达不到预期效果,无法为公司带来预期的协同效应以及业绩增长;同时并购项目的投后经营情况或存在变化,可能带来一定商誉减值的风险。
  公司将聚焦战略目标,加强细分领域行业研究,优化投拓工作机制,补充投拓人才队伍,推进并购项目取得重点突破。
  4.安全、环保、质量风险。医药行业处于“四个最严”的高压监管态势,监管环境日益严格,监督检查力度和频率加大,各项风险及隐患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存在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安全环保质量等问题,可能会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及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以“两个规划”为指引,围绕“安全环保质量管理强化年”,重点突出“强化责任意识”“强化体系建设”“强化能力建设”“强化专项行动”四项建设。
  5.科技创新风险。科技创新工作具有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项目能否开发成功和按预期落地应用均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将实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动态,进行风险预判,及时更新调整科技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内外部高水平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对科研项目充分评估论证,做好技术风险防控,提高开发成功率;同时,公司将加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优化研发投入支持机制,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加强研发过程管理,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力度,加强研发生产与销售的衔接,尽最大努力保障资金、人员、时间等资源配置,疏通项目实施障碍,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国际化优势
  作为一家医药国际贸易业务积淀深厚的大型医药上市公司,公司在国际医药贸易的多年耕耘中,积累了行业内优于其他企业的国际化特色。一是具备优秀的医药国际贸易能力;二是拥有高素质的医药国际贸易专业团队;三是积聚了良好的国际医药贸易资源;四是承担国家储备药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药医疗物资保障工作。
  中国医药国际贸易体系作为产品及服务“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集成服务商,协同公司国内工商体系,把国际化元素融入和延伸至公司全产业链业务组合中,随着国外政府采购项目的开发和跟进,公司向国际水准看齐,培育医疗服务体系,并带动上游工商业务群协同发展,集合资本与专业资源,提升实力,拓展增值空间。
  (二)产业基础优势
  在自身医药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中,公司既集聚了较丰富的医药产业基础,经营范围基本涵盖了主要的医药细分行业,涉足较为全面的产品门类,拥有较强的医药行业项目集成能力,也积累了医药行业产业整合能力。
  一是公司形成了医药国际贸易、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药工业多业务组合格局,储备了药械多领域组合发展的机会资源;
  二是积聚了行业整合发展的专业团队,积累了行业并购整合的经验,形成了较强的专业能力,基本具备了构筑医药产业生态链条的基础能力;
  三是公司工业企业具有产能优势、制剂生产线齐全,具有较大的未来发展空间,具有发展特色发酵原料药以及合成原料药的基础优势;
  四是公司拥有较为丰富的市场网络营销渠道及物流配送网络,后续将全面加速推进空白省市网点建设,同时配合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拓展重点市、县级基层市场,持续提升市场规模和行业影响力。
  (三)管理与人才优势
  公司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科学民主高效的内部管理决策机制。公司高管团队具有丰富的医药行业管理经验,对宏观经济形势、医药行业政策及市场有深入理解与判断,对行业变化能够做出敏锐有效的反映。公司将战略管理、绩效管理、业务运营、企业文化与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运营规范、协同高效的经营特色和管理基础。公司聚集和培育了一批具有丰富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包括具备丰富业务能力的业务人才与具备优秀领导能力的管理人员。
  (四)品牌优势
  中国医药作为央企控股的医药企业,多年来一直在国家建设、对外交往和应急保障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在国家医药产品进出口、医疗设备引进、对外援助、灾情救援保障和应急储备保障体系中多次受到国际组织、外国政府或首脑及国家的表彰,行业地位积累深厚,得到合作伙伴的赞许与信赖,形成了较强的行业地位影响力和品牌优势。
  (五)医药医疗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公司控股股东通用技术集团作为国资委指定的可承接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的央企之一,已经发展成为床位数量领先、网络覆盖全、全产业链特征明显的央企医疗集团。中国医药作为通用技术集团旗下唯一的医药及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平台,将充分依托医药医疗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不断丰富商业模式,强化业务协同、区域协同、资源协同,提供医药及医疗器械一站式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综合服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