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采购供应及综合物流以及物流平台(园区)开发运营业务。
金属矿产、农产品、能源化工、新能源
金属矿产 、 农产品 、 能源化工 、 新能源
一般项目:贸易经纪;货物进出口;进出口代理;国内贸易代理;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谷物销售;豆及薯类销售;饲料原料销售;畜牧渔业饲料销售;农副产品销售;棉、麻销售;棉花收购;针纺织品及原料销售;鞋帽批发;建筑材料销售;化肥销售;林业产品销售;五金产品批发;煤炭及制品销售;石油制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金属矿石销售;金属材料销售;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销售;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销售;金银制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塑料制品销售;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销售;橡胶制品销售;高品质合成橡胶销售;产业用纺织制成品销售;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婴幼儿配方乳粉及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销售;供应链管理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软件开发;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18-06-30 | 2017-06-30 | 2012-12-31 |
---|---|---|---|---|---|
出口量:船舶(艘) | 12.00 | - | - | - | - |
出口金额(美元) | 14.66亿 | - | - | - | - |
订单数量:在手订单:造船板块(艘) | 81.00 | - | - | - | - |
订单数量:承接订单:造船板块(艘) | 16.00 | - | - | - | - |
订单数量:新接订单:造船板块(艘) | - | 37.00 | - | - | - |
车辆数:新增整合车辆(辆) | - | 4.90万 | - | - | - |
运输量:煤炭(吨) | - | 2000.00 | - | - | - |
农产品销量(吨) | - | - | 271.00万 | 129.00万 | - |
发送货量(吨) | - | - | 257.00万 | - | - |
到达货量(吨) | - | - | 189.00万 | - | - |
带动货量(吨) | - | - | 110.00万 | - | - |
金属材料及矿产品销售量(吨) | - | - | - | - | 710.87万 |
化工材料销售量(吨) | - | - | - | - | 112.40万 |
农副产品销售量(吨) | - | - | - | - | 52.92万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37.16亿 | 2.55% |
客户二 |
111.50亿 | 2.07% |
客户三 |
92.62亿 | 1.72% |
客户四 |
64.47亿 | 1.20% |
客户五 |
61.26亿 | 1.1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客商一 |
525.57亿 | 9.85% |
客商二 |
176.94亿 | 3.32% |
客商三 |
140.43亿 | 2.63% |
客商四 |
83.62亿 | 1.57% |
客商五 |
51.54亿 | 0.9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70.18亿 | 3.68% |
客户二 |
75.69亿 | 1.64% |
客户三 |
52.96亿 | 1.15% |
客户四 |
51.90亿 | 1.12% |
客户五 |
51.61亿 | 1.1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客商一 |
410.00亿 | 9.04% |
客商二 |
229.11亿 | 5.05% |
客商三 |
126.34亿 | 2.79% |
客商四 |
124.18亿 | 2.74% |
客商五 |
61.94亿 | 1.3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39.24亿 | 3.87% |
第二名 |
93.86亿 | 2.61% |
第三名 |
85.91亿 | 2.38% |
第四名 |
48.30亿 | 1.34% |
第五名 |
43.13亿 | 1.2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370.79亿 | 10.42% |
第二名 |
151.26亿 | 4.25% |
第三名 |
92.52亿 | 2.60% |
第四名 |
78.14亿 | 2.20% |
第五名 |
63.38亿 | 1.7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96.26亿 | 3.53% |
第二名 |
85.23亿 | 3.13% |
第三名 |
44.05亿 | 1.62% |
第四名 |
37.11亿 | 1.36% |
第五名 |
35.43亿 | 1.3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54.34亿 | 9.66% |
第二名 |
149.32亿 | 5.67% |
第三名 |
70.66亿 | 2.68% |
第四名 |
49.33亿 | 1.87% |
第五名 |
37.15亿 | 1.4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92.90亿 | 3.97% |
客户二 |
81.93亿 | 3.50% |
客户三 |
48.12亿 | 2.06% |
客户四 |
47.91亿 | 2.05% |
客户五 |
33.66亿 | 1.4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182.03亿 | 7.94% |
供应商二 |
150.14亿 | 6.55% |
供应商三 |
91.82亿 | 4.01% |
供应商四 |
46.71亿 | 2.04% |
供应商五 |
46.70亿 | 2.04%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运行情况 202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平稳恢复。但国际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上半年大宗供应链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影响,部分金融属性较强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流动性因素和供需基本面因素呈现一定背离,商品价格管理难度加大;二是由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下游工业企业的采购需求依然疲弱;三是部分产业利润持续下滑,供应链企业的客商资信管理难度上升,影响业务...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运行情况
202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平稳恢复。但国际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上半年大宗供应链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影响,部分金融属性较强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流动性因素和供需基本面因素呈现一定背离,商品价格管理难度加大;二是由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下游工业企业的采购需求依然疲弱;三是部分产业利润持续下滑,供应链企业的客商资信管理难度上升,影响业务规模扩张。
头部大宗供应链企业通过调整商品组合,对冲行业周期;开拓国际化客户,挖掘增量市场;优化客户结构,多元化上下游渠道,积极应对行业挑战。展望下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随着后续稳增长政策加码,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预计持续巩固,大宗原材料采购需求进一步释放,客商资信风险逐步降低,大宗供应链行业有望迎来需求及利润的边际改善。
2.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周期震荡加速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叠加部分产业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大宗供应链企业经营难度上升。头部企业依靠资源、服务和风控优势,积极拓展渠道网络,抢占更多市场份额,逆周期扩张能力显著。根据货量口径测算,中国大宗供应链CR51市场占有率2从2021年的4.81%快速提高至2023年上半年3的5.46%,头部效应凸显,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2)客户需求演变促使供应链服务模式迭代,“物贸联动”仍是竞争关键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进阶,制造业客户对专业化、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的需求日益上升,供应链头部企业加速模式迭代,在组合供应、环节整合、链条延伸、区域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跨品类的上下游渠道及物流整合能力成为竞争关键。凭借两者结合形成的“物贸联动”能力,头部供应链企业能通过高效资源调配及网络化物流服务介入到产业链更多服务环节中,加强客户粘性,进一步巩固产业链上下游市场地位。
(3)“一带一路”深化促使中国企业出海,催生供应链国际化“新蓝海”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加快,催生大量海外采销、国际物流、跨境电商、信息咨询等供应链需求。在海外采购及物流通道建设,国际化团队培养等方面走在前列的供应链企业,有望凭借服务能力和地缘优势,承接中资企业海外供应链需求,打开新的“蓝海”市场。
(4)新阶段发展要求加快数智化转型,人工智能赋能供应链优化升级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制造业对供应链提质增效的要求提高,行业风险事件偶发,供应链安全重要性不断凸显,行业数智化转型进程愈加紧迫。头部供应链企业相继加大对数智化应用的投入,如物流设施数字化改造、安全仓库系统构建、多式联运系统对接、货运资源整合、供应链金融数智解决方案、客户采销系统对接、产业链服务系统等数智化项目。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蓬勃发展,逐步渗透到大宗供应链服务行业,将有效提高大宗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效率,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平台化共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从事大宗供应链服务,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客户,为其提供大宗原辅材料采购供应、产成品分销、物流配送、供应链金融、信息咨询等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致力成为世界一流的供应链服务企业。
1.商品组合
从客户需求和自身经营理念出发,公司选择商品的标准是:①流通性强,易变现;②标准化程度高,易存储;③需求量大,产业链条长,能够提供多环节综合服务。公司目前主要经营金属矿产、农产品、能源化工、新能源等大宗商品,涵盖“黑色金属、铝、不锈钢、新能源、煤炭、油品、谷物原粮”七大核心品类。
公司结合行业周期变化,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及模式横向复制,不断丰富和优化商品组合,在重要细分品类上精耕细作,形成规模优势,锻造大宗商品一揽子组合供应能力。
2.客商结构
公司聚焦制造业客户需求,持续优化客户结构。2024年上半年公司制造业客户服务量占比整体稳定在60%以上;其中,新能源供应链80%以上,黑色金属和铝供应链70%以上,不锈钢、煤炭、谷物原粮供应链60%以上。
3.区域布局
公司在境内已成立10家平台公司,业务触达34个省级行政区,核心业务区域由沿海逐步向内陆延伸,重点挖掘中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需求。
近年来,公司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战略布局方向,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新加坡、美国、越南、印尼等均设有平台公司,合作客商遍及100余个国家,重点链接海外优质采销渠道,挖掘大型中资企业海外供应链需求。
4.业务模式
公司将“单点服务”升级为“综合服务”,提供的服务内容从单一环节服务,升级为原材料采购、产成品分销、库存管理、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一揽子服务;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综合服务”,建立起具有厦门象屿特色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在全产业链形成服务优势后,顺势切入有赋能价值的生产制造环节,形成“供应链服务+生产制造”的产业链运营模式,提高综合收益水平,缓冲产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在数智化时代,公司基于业务场景累积的大量服务案例和经验数据,高效响应客户需求,为其进行商品遴选和服务匹配,叠加“物贸联动”优势,开展区域仓和物流整合,定制输出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5.盈利模式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2024年半年度主要经营成果及业务数据
1.主要经营成果
202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下游制造业客户采购需求依然疲弱,大宗商品价格承压。面对市场变化,公司对行业发展趋势把握的敏锐性、策略调整的灵活性和客商风险管控的前置性仍显不足;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5亿元,同比下降12.87%;归母净利润7.79亿元,同比下降12.60%。
公司始终坚持平台化、国际化和数智化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战略复盘,灵活调整经营策略。通过加强头寸管理,坚持“小步快跑”,管控低效和高风险业务,公司经营策略修正取得阶段性成效,进一步稳固业务基本盘。报告期内,公司铝、蒙煤、新能源等细分品类市场优势进一步巩固,总体经营货量保持1亿吨以上;农产品供应链扭转盈利下滑趋势,实现期现毛利转正;造船板块报告期交船与生产量、期末在手订单量创历史新高,为公司贡献持续、稳定的利润。
2023年至今,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冲击,但以服务制造业客户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展现出较强的自我修复力和发展韧性。随着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宏观经济更加平稳、积极运行,通过持续优化商品组合、客商结构和业务结构,强化风险控制,公司有信心在产业周期波动中,破解发展瓶颈,稳固业务基本盘,重回高质量发展道路。
2.主要业务数据
(1)大宗商品经营
公司以大宗商品供应为载体,与客户签署一揽子协议,开展采购分销、物流、供应链金融、信息咨询、加工等在内的供应链综合业务,收入、盈利均体现在核心商品经营成果中。
金属矿产供应链方面,巩固蒙煤进口优势,加强钢材海外业务合作,开拓海外铝土矿、铬铁资源,国际化业务量同比增长;受不锈钢下游需求疲弱且黑色金属行情下行的影响,营业收入和期现毛利同比下降。
农产品供应链方面,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加强流量经营和滚仓操作,控制库存敞口,周转效率同比提升,期现毛利扭亏为盈。
能源化工供应链方面,受煤炭产业链需求偏弱、价格承压的影响,经营货量和盈利水平同比下降;得益于新加坡属地船燃油业务等国际化业务增量明显,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新能源供应链方面,深耕澳洲、美洲、非洲和中国江西等地锂矿资源,打通镍钴盐海外渠道,业务量和盈利水平同比大幅增长;受商品价格下行的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2)大宗商品物流
公司物流体系除响应内部供应链业务需求外,还对外提供市场化服务,该部分经营成果独立核算。
综合物流方面,持续优化仓储资源布局,健全期货交割库体系,延伸物流服务链条,仓储业务进出仓量及库存均同比增长25%;同时,推动中国-印尼物流通道经营提质,打造国际班列精品路线。
农产品物流方面,省储、临储、期货交割等业务量增长,但国储业务量下降,营业收入和毛利水平同比下降。
铁路物流方面,围绕产业型大客户,深耕疆煤外运业务,优化自备箱转运路线,疆煤外运业务量同比增长超150%,并实现铝产品、锂产品等多品类物流业务增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超35%,带动营业收入和毛利同比增长;受租箱业务影响,毛利率同比下降。
(3)生产制造
公司在全产业链形成服务优势后,切入有赋能价值的生产制造环节,形成“供应链服务+生产制造”的产业链运营模式,提高综合收益水平,缓冲产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造船板块把握船市景气周期,一方面丰富产品结构,在巩固优势散货船型市场地位的同时,承接16艘不锈钢化学品船订单,报告期末在手订单达81艘;另一方面提升精益生产水平,节约生产成本,缩短造船周期,上半年交船与生产量创历史新高。2024年8月,公司通过司法拍卖方式竞得江苏宏强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核心资产,达产后造船板块年产能有望提升60%。
(二)2024年半年度重点工作成效
1.优化经营策略,稳固业务基本盘
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及时优化经营策略,调整经营模式,稳固业务基本盘。一是加强流量经营和滚仓操作,通过“小步快跑”,降低风险敞口,提升周转效率,农产品等供应链策略调整取得成效。二是加强业务复盘,管控低效和高风险业务,调整商品组合,优化客商结构,制造业客户服务量占比稳定在60%以上。三是探索发展新动能,加强内部联动、新团队培育和新品类、新市场开发,钢材和铝制品出口、铁矿石和大豆进口等业务开拓取得成效。
2.物贸联动出海,提升全球化综合服务能力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进出口总额77.53亿美元。受益于造船板块国际化接单能力持续增强(出口船舶12艘),以及钢材、铝等品类出口增长,公司实现出口总额14.66亿美元,同比增长33.27%。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波动以及煤炭、铁矿等进口价格“倒挂”的影响,公司进口业务规模同比下降。
同时,公司加快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新拓海外物流供应商近百家,持续提升东南亚、非洲、亚欧大陆桥等区域国际化物流能力。报告期内,中国-印尼物流通道业务量同比增长超45%,中国-越南及中国-泰国物流通道合计业务量同比增长超10%。
3.整合内外资源,升级数智赋能
一是完善数智化服务系统,开发产业客户,提升资金方与客户需求的对接和合作效率;借助社会化货运和水运资源,提升商品经营终端运力和货权管控能力。
二是升级数智化管理系统,智慧物流拣货效率提升35%,客商线上提货、确认、发票获取等环节操作效率提升20-40%。
4.加强客商管理,夯实风控闭环
2024年上半年,公司重新梳理客商资信、经营模式、贸易制裁等风控要素,优化客商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产业研究与风险控制的赋能联动,夯实风控闭环。
(三)2024年下半年主要经营计划
2024年下半年,虽然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但随着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大,供给侧改革发力,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势能增强,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将更加凸显。公司将充分汲取过往经验教训,对经营策略、风险管控、低效业务进一步优化,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国际化方面,夯实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国际化业务优势,加强国际物流能力建设与商品经营的协同发展,加快中国-非洲国际化物流通道建设和非洲矿产资源获取,提升全球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巩固提升铝、不锈钢、蒙煤、新能源等产业链国际化优势,加大钢材、农产品等产业链国际化拓展力度。
二是数智化方面,加强数智化服务系统与商品经营、物流服务的相互赋能与协同发展,通过数智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上下游业务协同效率。
三是农产品供应链方面,继续坚持流量经营、滚仓操作,降低库存敞口,提升服务型业务规模,提高稳增长能力。
四是生产制造方面,抓住船市景气周期,提升产能和精益管理水平,并加大第二主力船型的研发拓展力度。
五是风险控制方面,加强客商资信风险管控,紧盯客户动态,提升前置预判和管理能力;梳理管控高风险业务,加强业务分级分类管理,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配合控股股东尽快完成对江苏德龙债权的转让程序。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及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当前国际格局复杂演变,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全球贸易整体面临多重风险冲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公司所处行业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宏观经济波动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风险应对:公司紧密关注宏观经济及行业发展趋势;全面监控主要经营商品市场风险状况,加强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研判,运用期现结合、套期保值等风险对冲工具,提升价格风险主动管理能力。
2.运营管理风险
2024年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预计持续恢复态势,但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产业链客户面临较大经营挑战,公司持续面临客商资信风险、业务模式风险、价格波动风险及货权管控风险。
风险应对:公司通过搭建运营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三权”(业务经营权、财务财权、物流货权)分立体系;通过提高制造业企业占比(客户角度)、优化商品组合(商品角度)、升级业务模式(模式角度)、完善风控体系(管控角度),形成组合拳,有效管控风险。同时,针对客商资信风险,公司将持续优化风险管控措施,加大事前管控力度,健全重点客商排查机制,严管高风险业务,提高运营质量,保障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3.国际化拓展风险
公司合作客商遍及100余个国家及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受部分国家间贸易摩擦加剧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国际化业务拓展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跟踪所在国政策法规及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及时预警并采取应对风险防范措施;密切关注汇率走势,通过衍生工具等方式加强汇率风险管控。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网络化物流服务能力
公司作为国家5A级物流企业,培育出三大物流运营主体(象屿速传、象道物流、象屿农产),拥有一批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物流服务团队。在业内率先构建以“公、铁、水、仓”为核心、链接海内外市场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包括贯通东西、串联南北的铁路运输网络,辐射全国的公路运输网络,立足国内主要口岸、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的水路运输网络,覆盖东部沿海、中西部大宗商品集散区域的仓储集群,以及链接海外市场的国际租船、国际班列等物流通道。
公司充分发挥“多式联运”优势,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全流程、定制化的大宗商品物流解决方案,打造“铝产品跨省流通”“北粮南运”“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等多条精品线路。
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是公司服务制造业企业客户的核心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公司实现货权管控以及业务数智化转型的重要基石。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24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第二位、2023年度全国通用仓储百强企业第二位、2023年度中国数字化仓储标准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二)数智化供应链服务能力
公司聚焦“拓展增量市场,提高服务效率,升维业务模式”三大核心目标,依托海量的业务数据、庞大的客户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构建智能化信息科技体系。基于智慧物流系统,公司持续完善数智化服务系统,整合内外部运力资源,实现资金方与客户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客商服务效率,助力业务发展。
同时,公司通过构建涵盖财务管控、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风险管理、设备与资产管理等模块的一体化保障体系,对业务运营形成全方位支撑;通过企业经营分析系统、客户分析与大数据运营系统,梳理、提取、挖掘海量业务数据,服务经营决策。
(三)体系化风险管控能力
公司牢牢把握风险管控基础,将广大制造业企业作为目标客户,将“流通性强、易变现、标准化程度高且易存储”的大宗商品作为主营产品,结合行业周期变化动态调整商品构成,强化周期对冲能力。
公司始终秉承对市场的敬畏之心,坚持“风险第一、利润第二、规模第三”的经营理念,当前已形成三道风险管理防线(一线业务部门、总部风控部门、总部稽核部门),围绕事前管控体系建设、事中过程管理、事后总结及体系优化等方面实施多部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风险协同处理机制。公司针对识别出来的重大风险,进行分类、分层、分级管理,加强关键风险管理(如客商资信风险、价格风险等)预警,及时管控风险。
(四)全球化渠道和资源整合能力
公司在金属矿产、农产品、能源化工、新能源等产业链积累了一批优质的头部企业客户资源,构建起成熟稳定的全球化业务渠道。公司与国内外上下游客户、资金提供方、技术支持方、物流服务方等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整合丰富的产业资源、信息资源、物流资源、金融资源,为客户输出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资源壁垒日益强化、业务模式日趋成熟,上游议价能力、下游分销能力、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均不断强化。
(五)多维度产业研究能力
公司搭建起“集团总部研究院、股份产业研究部、一线经营主体研究部门”的三级研究体系,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职研究团队,从宏观、行业、产品、业务发展、风险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研究赋能,持续迭代各产业链的研究方法论。公司已完成经营、财务、物流、风控、人力等供应链数据库的搭建,沉淀海量数据,同时加强产业研究与运营管理的协同联动效应,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六)专业化供应链服务团队
公司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组建起一批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供应链服务团队,具备针对客户需求设计专业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持续完善国际化人力资源体系,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构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服务能力的精英人才梯队,服务已覆盖东南亚、非洲、欧美等多个区域。公司团队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高度市场化,不断创新激励方案,充分调动公司核心管理人员和一线业务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