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汽车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及其相关服务。

  • 产品类型:

    发动机、变速器、汽车和配件

  • 产品名称:

    发动机 、 变速器 、 汽车和配件

  • 经营范围:

    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及其零部件的开发、生产、销售;制造锻铸件、液压件;购销汽车;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02 
业务名称 2024-03-31 2024-02-29 2024-01-31 2023-12-31 2023-11-30
销量:发动机(台) 3.72万 2.97万 3.34万 4.20万 4.05万
产量:发动机(台) 3.76万 3.16万 3.96万 2.89万 4.52万
销量:发动机:东安汽发(台) 1.39万 7174.00 1.10万 1.03万 9900.00
产量:发动机:东安汽发(台) 1.47万 1.01万 1.27万 8734.00 1.05万
销量:变速器:东安汽发(台) 1.04万 1.15万 2177.00 1.40万 1.67万
产量:变速器:东安汽发(台) 1.00万 4849.00 1.15万 1.20万 1.33万
销量:变速器(台) 1.04万 1.15万 2177.00 1.40万 1.67万
产量:变速器(台) 1.00万 4849.00 1.15万 1.20万 1.33万
销量:发动机:本部(台) 2.33万 2.26万 2.24万 3.17万 3.06万
产量:发动机:本部(台) 2.30万 2.14万 2.69万 2.02万 3.47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3.0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4.71%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5.22亿 26.38%
客户二
8.10亿 14.05%
客户三
7.33亿 12.70%
客户四
7.01亿 12.16%
客户五
5.43亿 9.4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2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89%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2.82亿 5.13%
供应商二
2.07亿 3.76%
供应商三
1.55亿 2.82%
供应商四
1.44亿 2.63%
供应商五
1.40亿 2.5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4.4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7.54%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6.66亿 25.29%
客户二
8.28亿 12.58%
客户三
7.38亿 11.20%
客户四
6.97亿 10.59%
客户五
5.19亿 7.8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6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16%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2.77亿 4.44%
供应商二
2.46亿 3.96%
供应商三
2.44亿 3.92%
供应商四
1.52亿 2.45%
供应商五
1.49亿 2.3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1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4.2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36亿 27.66%
第二名
5.71亿 16.86%
第三名
3.72亿 10.98%
第四名
3.26亿 9.64%
第五名
3.08亿 9.0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7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9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10亿 7.12%
第二名
1.51亿 5.12%
第三名
1.24亿 4.21%
第四名
1.03亿 3.48%
第五名
9024.26万 3.0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3.7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60亿 34.05%
第二名
5.57亿 28.72%
第三名
3.10亿 16.00%
第四名
5074.67万 2.62%
第五名
4530.59万 2.3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2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0.7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419.94万 4.70%
第二名
7282.62万 4.61%
第三名
7187.55万 4.55%
第四名
6059.96万 3.84%
第五名
4841.08万 3.0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7.2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67亿 28.41%
第二名
3.47亿 26.87%
第三名
1.88亿 14.55%
第四名
5261.88万 4.07%
第五名
4343.00万 3.3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6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3.5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522.91万 7.46%
第二名
7017.30万 6.14%
第三名
3883.12万 3.40%
第四名
3756.17万 3.29%
第五名
3727.41万 3.26%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东安动力控股东安汽发后重组整合的深化年,通过精简组织机构,开展全员价值创造等活动,大幅压降成本,提高了公司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全年重点工作如下:  一、全面强化战略引领,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保持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指明了我国发展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即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是我们新征程上应变局、开新局,掌握历史主动的强大底气所在。  增强发展自信。以集团公司“133”战略和中国长安“1347”使命规划为牵引,...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东安动力控股东安汽发后重组整合的深化年,通过精简组织机构,开展全员价值创造等活动,大幅压降成本,提高了公司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全年重点工作如下:
  一、全面强化战略引领,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保持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指明了我国发展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即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是我们新征程上应变局、开新局,掌握历史主动的强大底气所在。
  增强发展自信。以集团公司“133”战略和中国长安“1347”使命规划为牵引,加快推动公司“1235”战略落地落实,完成公司“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主业核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等工作,进一步明确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信心更加坚定。
  强化战略执行。定期召开战略执行评估与经济运行分析会,围绕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全面深化改革等7个方面跟踪落实。新基地建设一期工程顺利投产,东安智悦正式运营,并于12月13日正式提出第三次创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再创佳绩。
  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以集团公司“13481”科技创新体系为牵引,不断完善增程动力系统研究院“1255”规划,构建形成高效化、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的增程动力系统及混动驱动系统基础架构平台。建立健全特种产品平台谱系,完成商用车新能源技术路线研究,公司“十四五”产品规划V3.0版发布等工作。
  强化成果转化。参与制定3项国家标准和5项行业标准;申报专利176项,其中发明专利86项。2023年累计获得授权专利79项,包含国际专利2项,发明专利22项;完成技术论文147篇,科研攻关19项、科技鉴定4项,推进技术课题7项。获得“省机械工程学会认证的科技成果奖”“全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称号。同时,DHT产业化取得成效,按期通过国资委审核,DHR40B搭载郑州日产P20皮卡项目正在进行整车搭载。
  三、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市场开发成效显著。
  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在行业内率先注册高端新能源产品商标“东安岚擎”“东安岚芯”“岚芯动力”,成为业内唯一拥有独立高端产品品牌的企业;以M15NTDE高效发动机为核心打造的岚图汽车增程器获评第二届“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
  项目开发实现新飞跃。全年立项72项,同比增长超过200%,其中新能源项目同比增长超过300%,150余个潜在项目加速推进。新项目立项数、重点项目推进数、立项生命周期规划量以及新量产项目销量占比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年量产的新市场项目贡献销量近20万台。
  目标客户取得新拓展。全新开发一汽集团、东风越野、上汽通用五菱、华为智选等10余家行业重点头部企业;全面拓展特种产品新领域,近20个项目持续交流推进。
  四、深入践行质量强企,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质量体系深度融合。以IATF16949为基础,整合形成19个过程,编发企业标准242份,实施E化流程110余项;开展体系审核、过程审核、管理评审7次,顺利通过莱茵公司三方审核认证、中国长安二方审核,保持QCA2.0资质;开展主题质量月活动、质量能力提升劳动竞赛、质量工具培训等,持续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和工程技术人员能力水平。
  质量指标稳定受控。聚焦关键质量指标,密切跟踪指标变化情况,持续改善提升。集团内顾客零公里PPM保持为0;售后千频指标整体进步明显,其中M系列发动机同比提升最高达65%,D系列发动机、6AT变速器同比提升超过14%。
  五、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改革调整稳步实施。开展改革深化提升、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全员价值创造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荣获“中国长安改革三年行动先进单位”;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压减6个部门设置,室/组级机构减少50个以上,管理运营更加精简高效。
  采购降本持续发力。坚持降本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挥集采规模优势,分厂家、分机型制定降本策略,灵活运用比价议价、二供替代、新品联动等多种降本工具,积极与供应商开展商务交流,加快推动降本工作取得成效。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情况,应当重点突出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变化。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汽车行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全行业企业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推动汽车行业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公司所处的独立汽油发动机行业呈现以下特征:
  1.轻型货车汽油机动力占比进一步提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轻型货车总销量184.79万辆,其中,汽油汽车64.53万辆,较上年增加15.93万辆,占比34.92%,较上年增长4.01个百分点。
  2.同行业汽油机企业进一步加强了与整车厂的合作。
  2023年,全国汽油发动机销量2017万辆,较上年增长7.3%,同行业发动机企业新晨动力、五菱柳机和小康动力三家企业的发动机销量增速显著高于全国汽油发动机销量增速,上述企业均与整车厂建立了股权合作关系。
  3.混动发动机(含增程)增长趋势明显。
  2023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全年销售280.4万辆,同比增长84.7%,增速高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增速一倍以上,市场对混动发动机(含增程)的需求大幅增加。
  (二)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二是推动以内燃机为核心的传统能源动力系统低碳、零碳发展;内燃机汽车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汽车重要的发展路线。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1、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等内容,应当重点突出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变化。
  东安动力拥有自然吸气、增压直喷和新能源增程动力三大发动机产品平台以及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DHT三大变速器产品平台,致力于为高端乘用车、轻型和中型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提供发动机、变速器及动力总成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产品为M15K、M16K、M15N、M16N、N20、D20系列发动机及6AT、8AT变速器。
  2、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等。
  2023年,受整车出口,混动发动机加速上量影响,全国汽车用汽油发动机共生产2009万台,同比增加8.13%;销售2017万台,同比增长7.30%。
  2023年,公司全年销售发动机48.59万台,市场占有率2.58%,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在国内独立汽油发动机企业和商用车汽油机市场均排名第一;AT变速器全年销售11.96万台,自主AT变速器出口市场排名第一。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谱系不断扩充:现有商用车汽油机、高端乘用车汽油机、新能源增程动力、手动变速器、AT变速器和DHT等产品系列,通过组合可以满足轻型和中型商用车市场、新能源增程动力和混动汽车市场、中高端乘用车和皮卡市场,还可为特种车辆、无人装备等提供动力需求,进一步满足特品市场需求。
  (2)产品开发快速反应:拥有东安动力特色DA-PDS产品开发流程,实现高性价比的系统集成能力,车厂适应性开发项目开发周期仅为6-14个月,远低于同行业的12-18个月,平均效率提升50%。
  (3)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益生产方式:发挥多年实践形成的“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精益生产优势和集团公司精益生产制造标杆作用,打造“中国第一、集团唯一”的中高端汽车动力总成精益生产制造基地。
  (4)市场地位持续巩固:商用车市场坚持动力总成一体化供货优势,做到排量1.5L-2.5L全覆盖,成为市场绝对主力;增程动力领域继续保持市场先发优势,客户不断扩充;是长安汽车高端乘用车发动机(2.0L及以上蓝鲸发动机)唯一生产制造基地;自动变速器研发能力和装备保证能力行业领先,自主品牌自动变速器出口市场第一。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04亿元,同比下降6.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6万元,同比下降96.26%。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来看,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宏观经济会持续回升向好有助于汽车行业的稳定增长。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包括延续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建设下乡等措施的持续发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预计2024年,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呈现3%以上的增长。
  2024年,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将保持较大力度,央地协同,重点政策红利集中于地方政策。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布局中的“三纵”之一,发展前景广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至203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将超过50%以上。
  (二)公司发展战略
  准确把握集团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坚持集团公司“133”战略和中国长安“使命1347+”规划引领,依托集团公司增程动力系统研究院,“加快向新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升级”,打造集研发制造基地、资源整合平台和产业集成为一体的集团公司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基地。
  以现有产业规模和行业地位为基础,重整行装再出发,坚持守正创新、做到“六个坚持”和“三个务必”,发扬“长征精神”,践行奋斗者文化,培育狼性团队,顶压前行,聚焦“成本突破、创新突破、改革突破”,全面开启新东安动力第三次创业伟大征程,加快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汽车动力科技企业。
  (三)经营计划
  2024年目标:整机销量67.5万台,实现营业收入58.3亿元。
  主要工作措施: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继续发扬“长征精神”,践行奋斗者文化,培育狼性团队,聚焦“成本突破、创新突破、改革突破”,全面开启东安动力第三次创业伟大征程,奋力开创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动力科技企业新局面。
  1、新品开发
  发挥专业化优势,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实现新突破,构建具有东安动力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创新环节,打通创新链条,持续打造新能源增程动力系统和混动驱动系统技术“策源地”,加大高端化、定制化产品供给,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加快推进大排量气体燃料新能源专用发动机、大扭矩变速器等重点产品开发工作。
  2、市场开发
  坚持做强做优做大自主品牌不动摇,完善品牌架构。持续提升营销数字化转型效能,聚焦活动牵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等方面,深入开展品牌传播与推广工作,不断提升东安动力品牌附加值和美誉度。以持续保持商用车市场领先地位,强化新能源市场标杆地位,全面拓展特种产品领域新市场为定位,坚持存量要增、增量要抢,持续拓展市场。
  3、质量提升
  坚持客户第一、服务至上,聚焦质量指标、质量成本、实物质量等重点领域,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持续开展好质量体系建设、质量过程管控、供应商管理、售后服务以及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工作,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推动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迈向更高水平。
  4、管理提升
  持续增强战略管理能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发挥好全面预算资源配置和规划引领作用,推动成本管理再上新台阶。持续推进全员价值创造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员识别浪费专项行动,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创新思路和方法,既做到全力以赴保订单,又坚决守住成本底线,共同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竞争对手为抢占市场不断降价,新市场开发及已有市场巩固压力增加。
  风险解决方案:
  (1)结合政策、法规、客户需求、竞品动向等多维度分析,不断优化完善公司产品谱系,持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编制竞品档案,对竞争对手市场情况、产品情况、经营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竞争对手市场开发计划,定期研讨分析,全面抢夺竞争对手市场。
  2.科技创新风险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本身的难度与复杂性、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
  风险解决方案:
  (1)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品成果转化。重点围绕项目可能存在“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进行技术突破,对关键技术、材料、结构、功能以及设备等进行专利申报,并应用到产品中。
  (2)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专利审核力度,在保证年度计划的同时,鼓励增加申报专利数量,提高员工申报专利质量。
  (3)对专利申报制定全年计划,保护产品知识产权,并将全年指标按月度进行分解,制定月度计划,跟踪月度进展,及时进行汇报。
  (4)根据月度指标及月度计划,完成相应工作,并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月度计划内容。
  (5)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实际需求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6)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奖惩制度,根据科技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7)针对本单位各类科技创新风险点开展提醒、教育、宣传、培训等工作,提高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化防范意识。
  3.宏观风险
  对行业政策、法规及竞品动向跟踪不及时,导致产品力无法满足市场变化,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风险解决方案:
  (1)通过国家机构、行业协会、媒体、论坛、客户等多渠道获取政策、法规、市场动向等最新信息,梳理汇总形成周例会及周报形式,用于支撑新产品、新市场开发等各项工作。
  (2)结合市场实际,对行业政策、法规、市场、竞品相关动态,形成汇报材料,向公司及各相关单位汇报或预警。
  (3)在公司产品规划制定过程中,深层次专项分析行业政策影响,顺应国家顶层设计方向,并结合公司实际、客户需求及竞品动向等,多维度科学制定产品规划方案。
  4.成本风险
  对成本风险认识不到位,防控措施有效性不足,导致产品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
  风险解决方案:
  (1)持续跟踪主机厂成本压力传导,通过战略协作、合作开发、技术服务支持等方式降低成本压力传导。
  (2)关注供应商定价策略,分析供应商成本构成,在价格谈判中掌握主动,通过量价联动、增加优势供应商等手段降低采购成本。
  (3)通过精益管理降低内部管理和制造费用,对冲外部成本风险,同时通过效率提升降低成本。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