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医药
匹多莫德口服溶液 、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 注射用卡络磺钠 、 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 盐酸曲美他嗪片 、 美素巴莫注射液 、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 、 阿奇霉素注射液 、 注射用兰索拉唑 、 卡络磺钠片 、 注射用普罗碘铵 、 盐酸阿比多尔片 、 连芩珍珠滴丸
许可项目:药品生产;药品委托生产;药品批发;药品零售;药品进出口;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进出口代理;货物进出口;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医疗美容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细胞技术研发和应用;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企业总部管理;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国内贸易代理;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化妆品批发;化妆品零售;供应链管理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股权投资;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09-30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9-30 | 2023-06-30 |
---|---|---|---|---|---|
中枢兴奋药毛利率(%) | 93.23 | 92.74 | - | - | - |
中枢兴奋药毛利率同比增长率(%) | -0.76 | -1.08 | - | - | - |
中枢兴奋药营业成本(元) | 219.55万 | 153.74万 | - | - | - |
中枢兴奋药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 | 299.11 | 208.58 | - | - | - |
中枢兴奋药营业收入(元) | 3243.78万 | 2118.52万 | - | - | - |
中枢兴奋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254.10 | 162.85 | - | - | - |
免疫调节类药毛利率(%) | 73.98 | 71.88 | - | - | - |
免疫调节类药毛利率同比增长率(%) | 1.03 | -1.02 | - | - | - |
免疫调节类药营业成本(元) | 2380.28万 | 1690.26万 | - | - | - |
免疫调节类药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 | 15.67 | 27.31 | - | - | - |
免疫调节类药营业收入(元) | 9148.23万 | 6010.15万 | - | - | - |
免疫调节类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20.24 | 22.68 | - | - | - |
其他类用药毛利率(%) | 74.57 | 75.86 | - | - | - |
其他类用药毛利率同比增长率(%) | -0.27 | 1.42 | - | - | - |
其他类用药营业成本(元) | 493.45万 | 382.19万 | - | - | - |
其他类用药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 | 23.37 | 29.42 | - | - | - |
其他类用药营业收入(元) | 1940.42万 | 1583.27万 | - | - | - |
其他类用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22.08 | 37.04 | - | - | - |
医美生科业务毛利(元) | 1.63亿 | 6640.74万 | - | - | - |
医美生科业务毛利同比增长率(%) | 6465.52 | 3741.55 | - | - | - |
医美生科业务营业收入(元) | 1.99亿 | 8011.96万 | - | - | - |
医美生科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4175.12 | 2694.30 | - | - | - |
医药业务毛利(元) | 3.86亿 | 2.72亿 | - | - | - |
医药业务毛利同比增长率(%) | -3.24 | -5.32 | - | - | - |
医药业务营业收入(元) | 11.40亿 | 8.57亿 | - | - | - |
医药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12.42 | -6.26 | - | - | - |
医药商业营业收入(元) | 6.75亿 | 5.37亿 | - | - | - |
医药工业毛利率(%) | 74.40 | 74.91 | - | - | - |
医药工业毛利率同比增长率(%) | -0.27 | -1.35 | - | - | - |
医药工业营业成本(元) | 1.19亿 | 8022.48万 | - | - | - |
医药工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 | -0.75 | -1.02 | - | - | - |
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元) | 4.65亿 | 3.20亿 | - | - | - |
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1.80 | -6.33 | - | - | - |
心血管系统用药毛利率(%) | 29.00 | 32.79 | - | - | - |
心血管系统用药毛利率同比增长率(%) | -0.41 | 3.74 | - | - | - |
心血管系统用药营业成本(元) | 1206.52万 | 822.91万 | - | - | - |
心血管系统用药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 | -18.66 | -13.07 | - | - | - |
心血管系统用药营业收入(元) | 1699.22万 | 1224.40万 | - | - | - |
心血管系统用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19.13 | -8.24 | - | - | - |
抗感染用药毛利率(%) | 44.10 | 50.15 | - | - | - |
抗感染用药毛利率同比增长率(%) | -7.28 | -9.12 | - | - | - |
抗感染用药营业成本(元) | 4509.90万 | 2986.56万 | - | - | - |
抗感染用药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 | -8.68 | -13.10 | - | - | - |
抗感染用药营业收入(元) | 8068.04万 | 5991.45万 | - | - | - |
抗感染用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20.57 | -29.00 | - | - | - |
消化系统用药毛利率(%) | 57.62 | 57.38 | - | - | - |
消化系统用药毛利率同比增长率(%) | -12.55 | -14.50 | - | - | - |
消化系统用药营业成本(元) | 143.59万 | 91.53万 | - | - | - |
消化系统用药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 | -25.53 | -39.57 | - | - | - |
消化系统用药营业收入(元) | 338.79万 | 214.76万 | - | - | - |
消化系统用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47.58 | -60.14 | - | - | - |
电解质补充药毛利率(%) | -51.68 | -28.12 | - | - | - |
电解质补充药毛利率同比增长率(%) | -103.99 | -68.84 | - | - | - |
电解质补充药营业成本(元) | 102.52万 | 43.77万 | - | - | - |
电解质补充药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 | -29.73 | -63.22 | - | - | - |
电解质补充药营业收入(元) | 67.59万 | 34.17万 | - | - | - |
电解质补充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77.90 | -82.98 | - | - | - |
眼科用药毛利率(%) | 93.49 | 93.58 | - | - | - |
眼科用药毛利率同比增长率(%) | -2.08 | -2.16 | - | - | - |
眼科用药营业成本(元) | 259.66万 | 160.16万 | - | - | - |
眼科用药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 | 13.46 | 6.93 | - | - | - |
眼科用药营业收入(元) | 3989.35万 | 2493.99万 | - | - | - |
眼科用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22.74 | -29.11 | - | - | - |
血液系统用药毛利率(%) | 76.19 | 78.60 | - | - | - |
血液系统用药毛利率同比增长率(%) | -1.30 | -0.38 | - | - | - |
血液系统用药营业成本(元) | 849.79万 | 508.33万 | - | - | - |
血液系统用药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 | 4.55 | 2.11 | - | - | - |
血液系统用药营业收入(元) | 3569.62万 | 2375.82万 | - | - | - |
血液系统用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1.15 | 0.31 | - | - | - |
解热镇痛药毛利率(%) | 80.00 | 84.57 | - | - | - |
解热镇痛药毛利率同比增长率(%) | -6.11 | -3.19 | - | - | - |
解热镇痛药营业成本(元) | 282.63万 | 188.38万 | - | - | - |
解热镇痛药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 | -36.79 | -30.60 | - | - | - |
解热镇痛药营业收入(元) | 1413.33万 | 1220.56万 | - | - | - |
解热镇痛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56.09 | -44.95 | - | - | - |
骨骼肌松弛药毛利率(%) | 88.78 | 88.57 | - | - | - |
骨骼肌松弛药毛利率同比增长率(%) | -0.94 | -1.50 | - | - | - |
骨骼肌松弛药营业成本(元) | 1465.44万 | 994.65万 | - | - | - |
骨骼肌松弛药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 | 18.05 | 15.80 | - | - | - |
骨骼肌松弛药营业收入(元) | 1.31亿 | 8701.82万 | - | - | - |
骨骼肌松弛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8.17 | 0.55 | - | - | - |
产量:匹多莫德口服溶液(盒) | - | - | 369.80万 | - | - |
产量:注射用卡络磺钠(瓶) | - | - | 580.17万 | - | - |
产量: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瓶) | - | - | 107.10万 | - | - |
产量:注射用普罗碘铵(瓶) | - | - | 74.92万 | - | - |
产量:盐酸曲美他嗪片(盒) | - | - | 761.67万 | - | - |
产量:盐酸阿比多尔片(盒) | - | - | 757.38万 | - | - |
产量:美索巴莫注射液(支) | - | - | 219.93万 | - | - |
销量:匹多莫德口服溶液(盒) | - | - | 349.80万 | - | - |
销量:注射用卡络磺钠(瓶) | - | - | 562.87万 | - | - |
销量: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瓶) | - | - | 92.35万 | - | - |
销量:注射用普罗碘铵(瓶) | - | - | 55.84万 | - | - |
销量:盐酸曲美他嗪片(盒) | - | - | 746.33万 | - | - |
销量:盐酸阿比多尔片(盒) | - | - | 591.32万 | - | - |
销量:美索巴莫注射液(支) | - | - | 203.88万 | - | - |
营业收入:医药业务(元) | - | - | - | 13.02亿 | 9.14亿 |
营业收入:医药业务:医药工业(元) | - | - | - | 4.74亿 | 3.41亿 |
营业收入:医药业务:医药商业(元) | - | - | - | 8.28亿 | 5.73亿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83亿 | 15.95% |
第二名 |
7968.36万 | 4.49% |
第三名 |
7565.25万 | 4.26% |
第四名 |
5553.46万 | 3.13% |
第五名 |
5271.43万 | 2.9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86亿 | 9.95% |
第二名 |
1.00亿 | 5.37% |
第三名 |
8121.81万 | 4.34% |
第四名 |
7869.20万 | 4.20% |
第五名 |
6272.34万 | 3.3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11亿 | 5.25% |
第二名 |
9922.80万 | 4.70% |
第三名 |
6310.12万 | 2.99% |
第四名 |
4419.44万 | 2.09% |
第五名 |
3922.35万 | 1.8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2.70亿 | 8.81% |
客户二 |
1.97亿 | 6.44% |
客户三 |
1.26亿 | 4.11% |
客户四 |
1.09亿 | 3.55% |
客户五 |
1.08亿 | 3.54%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21亿 | 7.92% |
客户二 |
8234.44万 | 5.38% |
客户三 |
5956.78万 | 3.89% |
客户四 |
5850.47万 | 3.82% |
客户五 |
5616.33万 | 3.67%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进一步巩固提升医药产业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把医美生物科技上游产品端等作为新兴大健康子行业重点培育,与现有医药产业形成协同和互补,力争形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行业地位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公司医药板块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来组织运营,主营业务涉及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产品涵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心血管类”等领域。 公司医美生物科技板块主要聚焦高端医美注射类产品及相关生物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通过外部引进、合作研发等方式不断充实产...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进一步巩固提升医药产业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把医美生物科技上游产品端等作为新兴大健康子行业重点培育,与现有医药产业形成协同和互补,力争形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行业地位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公司医药板块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来组织运营,主营业务涉及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产品涵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心血管类”等领域。
公司医美生物科技板块主要聚焦高端医美注射类产品及相关生物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通过外部引进、合作研发等方式不断充实产品管线。
(二)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吴中医药拥有以化学仿制药为主的苏州制药厂生产基地。苏州制药厂主要生产化学药物制剂、化学原料药与现代中药为主,剂型分别有: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含抗肿瘤药)、口服溶液剂、滴丸剂、乳剂和原料药(含抗肿瘤药)。同时吴中医药建有以江苏省基因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药物研发分公司(南京)和苏州本部为主体的企业技术中心。
目前吴中医药已形成以“抗感染类/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心血管类”为核心的产品群,多个主导产品为国内独家,匹多莫德口服溶液、盐酸阿比多尔片、注射用普罗碘铵、注射用卡络磺钠、美索巴莫注射液等为公司拳头产品。公司盐酸阿比多尔片进入2021版国家医保目录并成为国家卫健委《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官方推荐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另外还入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六、七、八版(试行)及其修订版,盐酸阿比多尔片(仅片剂)列入国家医保支付标准试点药品,解除关于“限流感重症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使用”的医保支付限制,恢复至说明书用药,进入《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盐酸曲美他嗪片、美索巴莫注射液、西洛他唑片已首家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兰索拉唑、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利奈唑胺氯化钠注射液、帕拉米韦注射液(15ml、60ml两个规格)、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也均通过或视同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肿瘤治疗创新药YS001联合用药的IND申请获批并取得生殖毒II段和大鼠3个月长毒研究报告。目前,公司重点聚焦高端仿制药、首仿药、专科用药,稳步推进创新药研发,大力推进注射剂、片剂等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将为公司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更多产品支持;吴中医药建立了以终端销售、配送、招商、电商、OTC等多种销售模式,销售渠道包括全国各区域内的代理商、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等。综合来看,吴中医药是一家具备完整产业链和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医药企业。
公司依托药企基因快速切入医美生物科技产业,重点聚焦注射类上游产品端。在报告期内,公司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AestheFill艾塑菲收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上市销售。此外,公司正在高效推进注射用双相交联含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复合溶液的临床注册工作,以及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纤维、重组胶原蛋白植入剂、利丙双卡因乳膏和去氧胆酸注射液的临床前研发工作。
(三)报告期内公司所处市场地位
近年来,吴中医药发展良好,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江苏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江苏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并入选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首批潜力地标培育企业名单和苏州市第三批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企业名单;公司入选米内网发布“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位列66位。连续多年被评为AAA级资信企业,现为A级纳税信誉企业。
公司目前代理销售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AestheFill艾塑菲是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唯一一款核心成分为PDLLA的医美再生注射剂。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医美再生注射剂行业概览》,AestheFill在中国台湾地区“医美再生注射剂”市场以接近30%的份额排名第一,且终端价格区间高于同类“医美再生注射剂”产品。
(四)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1、医药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多个城市出台了支持创新产业链的地方政策,真正意义上将支持创新落到实处。随着医药反腐、带量采购等政策的稳定,短期负面影响已充分消化,长期医药行业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期。
回顾2024年上半年医药行业运行状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6月,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2352.70亿元,同比下滑0.9%。
公司主营产品主要涵盖医药制造业—化药细分行业。化学制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支撑产业,是临床治疗、防疫救灾的重要战备物资来源。化学制药行业是由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两个子行业组成。中国的化学制药行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基础化工原料、医药中间体,中游的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以及下游的医药销售和服务。
化学制药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增加,以及医疗支出增长,化学药品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同时,医疗改革的推进也将为化学制药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技术创新将成为化学制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高效、环保、安全的制药技术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同时,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将为药物研发带来更多可能性。
2、医美行业情况
医美行业是同时兼具医疗与消费双重属性的新兴行业。从供给端看,技术逐步成熟,产品日渐丰富,市场走向规范化,各类医美机构不断成长。从需求端看,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市场教育逐步渗透,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与手术类医疗美容治疗相比,非手术医疗美容治疗操作更容易、恢复期更短、风险更低以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可逆性,因此更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非手术类治疗的总量增速已经超过整体医疗美容市场。公司聚焦非手术类医美生物科技上游注射类产品端展开布局,拓展产品管线。
皮肤填充剂是指能够修复皮肤软组织丢失、填补皱纹以恢复皮肤光滑饱满状态的一类物质。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皮肤填充剂,并且新的产品也在不断进入市场中。目前中国皮肤填充剂行业主要包括如下几类产品:1)基于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的皮肤填充剂;2)基于胶原蛋白的皮肤填充剂;3)基于聚乳酸/聚己内酯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俗称“再生医美注射剂”);4)基于自体脂肪移植等其它类的皮肤填充剂。在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下,皮肤填充剂产品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1)基于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的皮肤填充剂
由于透明质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其独特的物理特性,使其自问世以来,成为理想且常用的皮肤填充材料。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数据显示,以销售额(出厂价)计,2021年中国基于透明质酸的皮肤填充剂产品市场规模为人民币64亿,2017年至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7%。
2017年-2030年(预测)中国基于透明质酸的皮肤填充剂产品市场规模(按销售额计)
(2)基于聚乳酸/聚己内酯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俗称“再生医美填充剂”)
基于聚乳酸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产品(俗称“再生医美填充剂”)通常指将基于聚乳酸溶液/凝胶注射至皮肤深层,可注射到真皮层、皮下组织、筋膜层和肌肉层中,通过刺激人体自身胶原蛋白的再生从而起到重塑紧致、美容抗衰作用的皮肤填充剂。由于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相关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截至2024年2月21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批准了四款基于聚乳酸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取得注册证。同时还有多款产品在中国积极开展临床试验,预计在未来几年陆续上市。
中国基于聚乳酸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产品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几年内随着已上市品种推广活动的开展和消费者接受度提升,相关产品将迎来快速增长。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报告预测,以机构进货价计,中国大陆再生医美填充剂2022年市场空间达人民币14.5亿元,2021年至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59.4%,预计2027年销售将达人民币115.2亿元,2025年至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1.2%。
2018年-2027年(预测)中国大陆再生医美填充剂市场规模(按机构进货价计)
基于透明质酸或是基于聚乳酸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都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鉴于消费者对皮肤填充剂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填充剂产品生产商必须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有效参与市场的竞争。此外,由于相关填充剂产品被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监管,新进入者需要面临严格的监管要求及较长的行政审批时间,新市场参与者必须具备相关技术及取证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3)基于胶原蛋白的皮肤填充剂
作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胶原蛋白是一种护肤及皮肤护理产品的理想成分,例如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及肌肤焕活等。胶原蛋白可分为重组胶原蛋白和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动物源性胶原蛋白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应用于面部轮廓畸形治疗。但由于动物源胶原蛋在体内维持时间短,且存在免疫原性的问题,其市场份额慢慢被透明质酸材料所取代。
近年来,随着蛋白重组技术的进展,重组表达的胶原蛋白开始慢慢活跃于组织填充修复材料的市场中。重组表达的胶原蛋白具有安全性好、重现性好、质量稳定等优点,解决动物源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也改善了亲水性、免疫排异性等性能。但受限于技术的发展,目前的重组胶原蛋白为单链片段化表达,另外重组胶原蛋白缺失胶原结构中的羟脯氨酸单元,无法形成天然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进而导致生物力学性能不佳,与天然胶原蛋白存在较大差异。重组胶原蛋白目前主要应用于功效性护肤品及医用敷料,未来应用仍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性护肤品市场规模(按零售额计)2027年达到人民币645亿元,2022年-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5.0%。Frost&Sullivan报告还预测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医用敷料市场规模(按零售额计)2027年达到人民币256亿元,2022年-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8.8%。
(五)报告期内行业相关的重大政策变化
1、医药行业重大政策变化
2024年上半年,国家主要在完善新药定价机制、发展银发经济、儿童健康保障、药品价格治理、集中采购、规范医疗服务等方面发布一系列重要政策。国家相关部门围绕深化医改重点任务、支持创新药发展、集采重点工作、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优化药品审评审批、推进药品价格治理等方面出台多项医药领域政策,汇聚政策合力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
(1)纲领性文件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李强总理所作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创新药产业发展。
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重点部署七个方面22项具体任务,明晰了2024年深化医改的路线。
(2)医药政策
202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提出建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临床科研合作,依照有关规定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2024年2月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下发《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同样从创新药定价以及加快上市效率等方面鼓励医药创新发展。
2024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发布《以患者为中心的罕见疾病药物研发试点工作计划(“关爱计划”)》以及该试点工作计划配套的申报指南、实施框架的征求意见稿。同月,发布《在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去中心化临床试验的技术指导原则》,为罕见疾病的临床试验提供更加灵活、可及的新路径。
2024年6月,国家药监局就《关于进一步优化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药品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开征求意见,对于符合要求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的临床急需药品,如罕见病用药,可享受纳入优先审评审批范围、豁免药物临床试验、缩短注册检验时限等政策倾斜。
(3)医保政策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提高老年病防治水平,推动老年健康领域科研成果转化。
2024年3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开展儿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专项行动的通知》,从加大儿童参保动员力度、优化新生儿参保流程、协同优化参保政策和医疗服务供给、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加强督导落实等方面对专项行动作出部署。
2024年4月,国家医保局联合多部门共同制定发布《关于开展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对全年的相关工作进行部署。
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明确了2024年集采的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的扩大省际联盟采购(全国联采),旨在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提质扩面,规范地方开展集中带量采购。
(4)医疗政策
2024年3月,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2024-1)》(第十批胰岛素专项接续),这是首次由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启动接续的国采。
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提出继续大力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加强区域协同,提升联盟采购规模和规范性,明确行业预期,持续巩固改革成果。
2、医美行业重大政策变化
医美行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伴随着“行业不规范”的阴影,一方面加大了消费者选择医疗美容服务的顾虑,进而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违规成本低,不公平、不透明的竞争环境甚至在行业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近年来医疗美容乱象已引起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抗衰老产业,深化皮肤衰老机理、人体老化模型、人体毛发健康等研究,加强基因技术、再生医学、激光射频等在抗衰老领域的研发应用。
2024年5月20日,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调整我省医疗美容外科项目的通知》的通知,对医疗美容项目进行了调整,在美容外科一级项目“(4)其他”新增物理治疗和注射治疗,其中物理治疗包括激光治疗等多种光电项目,注射治疗则包括玻尿酸等多种产品注射,进一步推动了医疗美容机构规范执业和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2024年5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在纠治行业乱象方面,《通知》指出要加强监督执法,打击不法行,强化医疗监督跨部门联合执法,其中包括要重点关注医疗美容的违法违规问题。
2024年7月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射频治疗仪类产品有关要求的公告,其中重点明确射频美容仪施行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的规定延期2年,至2026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给已注册上市的产品给予适当的宽限期限。该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射频美容设备市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正规射频美容设备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651.1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87.92万元,增加9.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45.46万元,上年同期为2,740.06万元。公司下属各产业板块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医药产业发展
2024年,吴中医药统筹规划、创新求变,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报告期内,吴中医药入选米内网发布“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位列66位,顺利通过了2023年度苏州市先进技术研究院年度考评。
1、销售方面
报告期内,吴中医药进一步夯实营销部门组织架构,凝聚团队核心,继续贯彻中后台部门赋能销售、服务销售的理念,完善营销大纲,加强过程管控,落实预算及指标分解,抓住了部分省级联盟集采等市场机遇,全年销售指标完成良好。建立配套激励措施,加强销售人员管理、考核力度,激励销售队伍多线发力提升销量。着重抓流向数据管理,主要品种的流向数据逐步健全向好,重点口服品种流向数据有明显提升,有效控制市场不规范流通。重视空白市场(医院)的开发、存量市场品种的上量,重点抓好主要品种终端医院的签约、开发、签约有效转化率以及上量工作。注重询证医学、微病例的收集,为产品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完善CRM系统并投入运行,加强营销过程管控,并跟踪评估使用效果,重点培养营销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配合战略推进需要,挖掘配送业务的增长潜力。此外,中后台部门协调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应收账款回款力度和管控措施。
报告期内,吴中医药启动已上市或即将上市品种利奈唑胺氯化钠、西洛他唑片、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和帕拉米韦注射液、卡络磺钠片等品种的上市筹备和市场铺垫工作。
2、研发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优化研发管理架构,一级组成部门药物研究院负责公司研发体系全面统筹管理,下设创新药物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分别负责化学创新药与生物创新药的研发。加强研发项目管理体系建设,分别在研发进度、质量、制度流程上提升和改进,具体包括优化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完善项目资料模板;加强项目关键节点的审查,确保各研发阶段的科学性,避免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研发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
报告期内,立项品种1个;西洛他唑片首家过评,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帕拉米韦注射液(15ml、60ml)、卡络磺钠原料补充申请获批;创新药YS001联合用药的IND申请获批并取得生殖毒II段和大鼠3个月长毒研究报告。在小分子创新药、大分子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高端仿制药等方面积极开展项目调研,与知名高校以及外部研究机构进行广泛交流,为后续产学研合作奠定基础。
此外,根据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权益合作模式探索,通过原料药CMO等模式解决原料药落地受限问题;同时公司充分发挥产能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对外发展化学制剂和生物药物的CDMO合作业务。
3、生产方面
报告期内,工厂做好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建立关键风险点自查自纠机制,定期实施安全环保风险梳理并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闭环整改,保障了工厂稳定生产;顺利通过各级药监部门的现场检查,抽检合格率100%。
报告期内,持续加大原料药销售、加工品业务、MAH合作等项目,对接原料、小针、冻干等不同剂型项目;同时,配合研发及一致性评价项目做好样品试制、中试、工艺验证。
同时,在保证质量、安全、环保前提下,开源节流、降本节支,做好成本管理,务实推行招标比价采购。通过改进技术工艺、优化管理流程、优化包装流程与排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时效率。
(二)医美生物科技
报告期内,公司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响应国家对医疗美容行业的合规化监管要求,秉持“以医正美,为美护航”的理念,专注于引进和开发高技术壁垒、合规性完善、安全性高的高端注射类医美产品。同时,公司持续投入上游生物科技材料的研发,以合成生物技术作为重要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系统性开展重组胶原蛋白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生产。2024年1月,公司的核心产品AestheFill艾塑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许可。公司持续完善销售团队和营销体系的搭建,积极推进AestheFill艾塑菲聚乳酸面部填充剂的销售推广工作。
1、快速推进AestheFill艾塑菲的销售推广工作
AestheFill艾塑菲产品为韩国知名医美企业REGEN Biotech,Inc.研发的一款“医美再生注射剂”,由PDLLA微球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该产品于2014年首次在韩国获批上市,截至目前已在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医美再生注射剂”是一种以生物刺激性材料为主要成分,通过微球刺激人体自身胶原蛋白的再生从而起到重塑紧致、美容抗衰作用的皮肤填充剂。目前全球范围内已上市的医美再生注射剂主要产品的微球粒子可分为PLLA、PDLLA、PCL和羟基磷灰石四大类。其中,海外广受欢迎的最新一代再生材料PDLLA微球,由于呈海绵状多孔微球结构的特性,相同质量下体积更大,即刻塑形效果更为明显,且能够促使胶原纤维沿着多孔微球结构生长进微球内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胶原蛋白的再生;此外,PDLLA在全球拥有丰富的多浓度使用临床经验,可根据面部不同组织的软硬程度制定多种浓度的复配方案,实现个性化定制,在中国台湾地区市场又称“百变童颜”。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医美再生注射剂行业概览》,AestheFill艾塑菲在中国台湾地区“医美再生注射剂”市场以接近30%的份额排名第一,且终端价格区间高于同类“医美再生注射剂”产品。
2024年1月,AestheFill艾塑菲聚乳酸面部填充剂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随后公司积极推进AestheFill艾塑菲的销售推广工作,通过召开产品发布会、医生培训活动等形式拓展下游客户,并快速进入医美机构终端销售。2024年4月,公司于人民日报演播厅召开AestheFill艾塑菲首发机构发布会,观看直播人数高达208.2万人,曝光人数达到约1200万人,有效提升了品牌声量。2024年6月,公司于中国苏州举办AestheFill艾塑菲全国品牌上市峰会,出席嘉宾包括海内外专家学者、医美机构CEO、财经媒体、时尚网站类媒体及小红书达人等,进一步加强在医美业界的品牌影响力。此外,公司持续推进与医美机构的合作,目标机构包括直客机构、轻医美机构和部分渠道机构,主要分布于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报告期内,公司合作的医美机构数量持续增加,其中包括美莱、华韩、艺星、联合丽格、芙艾、米兰柏羽等多家医美连锁品牌。同时,公司也在持续加强终端医生培训,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求美者需求。公司举办多场专家会及导师培训活动,进一步扩大医生培训覆盖面。
2、加大研发投入,以合成生物技术平台为核心发展新质生产力,系统性开展重组胶原蛋白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生产
在自主研发方面,公司依托吴中医药在药品领域的研发优势,积极推动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纤维、重组胶原蛋白植入剂、利丙双卡因乳膏和去氧胆酸注射液的临床前研发工作。此外,公司亦积极推进其引进的韩国医美企业Humedix(汇美德斯)最新一款注射用双相交联含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钠凝胶产品的临床注册工作,目前处于临床试验数据整理阶段。
公司持续深耕重组胶原蛋白领域,依托中凯生物制药厂在重组蛋白药物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并通过多元化手段积极引进外部的前沿技术。2022年7月,吴中美学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成立了“生物与分子智造平台-吴中美学重组胶原蛋白联合实验室”,开展重组胶原蛋白创新型研究。联合实验室创新性地使用AI驱动的蛋白质设计技术和高通量生物铸造装置进行重组III型胶原蛋白的开发。相比于传统的开发路线,该AI驱动的IT-BT融合技术极大地缩短了胶原蛋白的开发周期,实现了合成生物学研究中从样本智能存取、DNA元件组装、细胞筛选及培养到产物检测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达到了高通量实验的标准化和高效率目标,为定制化、个性化的可编程化胶原蛋白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2023年10月,吴中美学与南京东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及技术合作协议》,取得对方重组人胶原蛋白原料在合作领域内的独家经销权与独家开发权,该胶原蛋白通过CHO细胞体系表达,并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出具的检测报告认为其具有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2024年3月,东万生物完成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原料的主文档备案,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完成主文档备案的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原料。此次原料备案有望加速公司在研的支撑性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植入剂的申报流程,加快产品上市时间。2024年4月,吴中美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东万生物共建重组人胶原蛋白制剂工程联合实验室正式落地,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利用创新资源,构建胶原蛋白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公司在胶原蛋白领域的研发实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位于上海东方美谷的首期重组胶原蛋白生产车间建设已基本完成,并进入最后的调试验证阶段,为公司的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和重组胶原蛋白植入剂两款III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临床研究和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4年3月,公司下属子公司吴中美学荣获上海东方美谷“2023年度成长潜力企业”。
3、快速组建经验丰富、执行能力一流的研产销团队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研发、生产、营销三个环节不断引入高端人才,为医美生科板块的发展提供落地支持。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医美生物科技板块合计员工人数已超过120人,核心人员大多来自国内外一流的医美企业。公司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具备极强的执行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对行业发展有深刻的认识,顺应市场变化,深入理解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发展战略。
4、深入推进全管线产品平台战略,通过多元化手段持续扩充产品管线
公司将持续围绕市场需求发掘投资机会,依托于一体化的研产销团队,精准布局具有发展潜力的医美产品,并推动产品尽快获批上市。此外,公司也将持续增强内部研发能力,自研和对外投资双轮驱动,打造全面的医美产品布局。
2024年6月,吴中美学与北京丽徕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投资协议,并取得丽徕科技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PDRN”)复合溶液产品的独家权益。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PDRN复合溶液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此次投资有望加强公司在再生医美领域的战略布局,并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品梯队。
PDRN是由50~200个碱基对组成的链状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物的混合物,主要从含有丰富核酸的鳟鱼和鲑鱼精巢中提取,具有抗炎、组织修复、胶原再生等功效。目前欧洲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已有含有PDRN成分的产品获批上市,主要上市品牌包括NEWEST、REJURAN等。国内尚无含有PDRN成分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
三、风险因素
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医药行业政策变化及公司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公司未来可能面临产业政策风险、科技创新风险、客户信用风险、安全质量环保稳定风险、投资风险等。
1、产业政策风险
医药行业是受国家政策影响最深刻的行业之一,涉及国家医保、卫生健康、药品监管、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和知识产权等多个政府部门、部委和机构。随着药品生产与制造、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领域相关改革的持续深化,医药市场格局仍处于剧烈变化当中,创新转型、产业整合、商业模式转型等不可避免。在“三医联动”愈发紧密的大环境下,国家和地方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合理用药和限制辅助用药政策、医疗费用增速控制、医保支付方式和支付价格调整、基药目录调整、医保目录向性价比高的创新药倾斜、生物安全和环保等系列新政策的实施及推进,都关系到整个医药行业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水平,行业竞争格局持续翻新。
对此,公司将会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变化,主动适应医药行业发展趋势,也会继续完善创新体系的建设,持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依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科学立项,有效开发,确保重点研究项目按要求推进、按计划上市,尽可能降低因政策变化引起的经营风险。
2、科技创新风险
药品从研发到上市须经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申报注册、获准生产等过程,具有投入大、环节多、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容易受到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此外,药品若出现研发进度和方向与未来市场需求不相符、亦或新药上市后因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销售不畅,均可能影响到前期投入的回收和经济效益的实现,进而对本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发展构成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将继续严格执行立项、研发及临床研究阶段的评估流程,配合有效的奖惩机制,持续提高研发效率;加强药品注册队伍建设,在支持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现有在研品种的获批;此外,继续加快研发与市场的对接,促进需求互补。
3、客户信用风险
市场环境和行业政策影响使医药流通企业承受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如客户由于经营状况恶化或恶意违约不能按时还款,公司坏账损失风险或将增加,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资金周转效率,加大现金流风险。
对此,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信用交易管理、合作伙伴资信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工作,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4、安全、环保、质量风险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加大了对安全环保质量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监管环境日益严格,监督检查力度和频率加大,各项风险及隐患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存在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安全环保质量等问题,可能会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及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机制体系、能力体系和文化体系建设,强化总部统筹引领的顶层设计职能,压实企业承接实施的主体责任;持续发挥监督追责的高压震慑作用和引导作用,探索正向激励举措,提升各级企业推动安全环保质量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推动隐患治理持续见效,业务能力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持续改善。
5、投资风险
随着医改政策的深入推行,以及市场环境变化、海外投资环境、国别政策等因素,未来投资标的企业的估值判断、经营与发展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投后项目管理及企业文化融合任重道远,市场、政策变化可能对项目预期产生较大影响。
对此,公司将按照整体战略布局,加强对投资项目遴选,完善制度,严格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强化评估论证工作,规范并购过程的法律手续,设立可退出机制,努力控制投资风险,提高并购项目质量。
6、生产要素成本(或价格)上涨的风险
为进一步促进医药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国家对药品生产标准、质量检验、产品流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安全环保监管从严,带来上游的原料成本上涨、原料供应短缺风险,以及企业自身环保改造带来的成本上涨和停产风险。同时,原辅材料、人力资源、物流成本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增长,导致企业生产和运行成本存在上升的风险。
对此,公司将重新规划生产资源配置,全面推行精益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7、不可抗力风险
一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公司的财产、人员造成损害,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
对此,公司不断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充分研究并及时制定相应措施,尽力降低不可抗力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为公司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财务风险
目前公司的流动性负债在债务结构中偏重,如果金融环境发生大的变化,银行大量缩减贷款规模,可能会削弱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公司需重点关注运营中的流动性。此外,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利率的变动也会对公司的盈利状况产生影响。
对此,公司将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并根据公司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应对方案。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在我国医药行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下,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发展方向”不动摇,巩固和强化在核心业务上的优势,稳步推进研发创新、生产技术创新,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寻求新的增长点,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产销全产业链优势。经过多年的整合和发展,吴中医药已经建成涵盖基因药物、化学药物与现代中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吴中医药建设了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基因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苏州市先进技术研究院、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药物研发分公司(南京)、苏州泽润新药研发有限公司和吴中医药本部为主体的研发机构,建立了专家顾问团队,有效构建了集基因药物、化学药物和现代中药研制开发和产业化的技术开发平台和创新体系。拥有以化学仿制药为主的苏州制药厂生产基地,目前产品线基础稳固,已逐步打造出以“抗感染类/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心血管类”为核心的产品群。同时拥有自营终端、配送、招商、OTC、电商等多种销售模式,销售渠道包括全国各区域内的代理商、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等。
2、品牌优势。悠久的企业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构成了江苏吴中稳固的市场地位及品牌优势,在上市20多年的历程里,公司通过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重视品牌建设,依靠自身在医药行业多年的开拓和积累,拥有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和较高的市场影响力。公司不仅连续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还多年获评苏州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此外,吴中医药多年入选“中国化学制药工业综合实力百强”。
3、管控优势。公司以信息化系统为支撑,借助协同办公系统、NC财务系统、供应链系统实现业务流程深度协同优化的新途径,扁平管理模式,提高运转效率。并整合原有在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终端营销、科研统筹、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系统和平台,集中发挥管控优势,实现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发挥优势互补,提升公司管理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企业文化和人才优势。公司确立了“提供美好健康生活”的企业使命,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构建和塑造了相应的视觉体系,并按照文化落地规划做了大量工作使新吴中品牌从无形到有形、从零散到统一、从依附到独立,逐步构建成型。报告期内,公司把“三三制”作为一种工作思路,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内部管理优化的重要内容,在公司上下营造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文化氛围,在公司内部强化沟通机制、建立团队信任、激发组织活力。同时,通过加大对研产销、安全环保、综合管理等各类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充实公司专业人才团队。通过“星火计划”、“青蓝计划”、“菁英计划”、“树人计划”四级人才培养梯队,构建了一整套人才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团队,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