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营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投资建设、经营以电力生产、销售为主业的电力能源项目,业务包括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售电等;公司发-售电业务是公司当前的核心业务;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公司积极参与售电侧改革,开展以电为主的发-售电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全国电力行业总体情况 1-6月,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5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878万千瓦。其中,水电499万千瓦、火电1,825万千瓦、核电119万千瓦、风电2,58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0,248万千瓦。 1-6月,全国全社会用...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营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投资建设、经营以电力生产、销售为主业的电力能源项目,业务包括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售电等;公司发-售电业务是公司当前的核心业务;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公司积极参与售电侧改革,开展以电为主的发-售电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全国电力行业总体情况
1-6月,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5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878万千瓦。其中,水电499万千瓦、火电1,825万千瓦、核电119万千瓦、风电2,58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0,248万千瓦。
1-6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6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第二产业用电量3.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第三产业用电量8,5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7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目前的发电业务分布在广西、四川、贵州、山东、湖北、云南、山西等多个省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役装机容量1,329.73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1,023.54万千瓦;火电装机133.00万千瓦;风电装机84.81万千瓦;光伏装机88.38万千瓦。公司主营以水电为主,在役水电装机占77%,其中在广西水电装机918.82万千瓦,占广西统调水电装机的三分之二;在当前电力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的大背景下,水电作为低成本的清洁能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势突出,保持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发电量完成情况分析
2024年1-6月,公司直属及控股公司电厂累计完成发电量175.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48%。其中:水电143.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05%;火电16.2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5.09%;风电11.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7%;光伏3.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75%。
2024年上半年公司发电量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骨干电厂所在的红水河流域,来水同比增长较多,发电量同比增长。公司位于贵州、四川、云南的水电站也因所在区域来水同比有所增长,发电量相应增长。
(二)2024年上半年主要财务指标
2024年6月底,公司资产总额484.46亿元;负债总额258.28亿元,权益总额226.18亿元,资产负债率53.31%,比年初下降2.05个百分点;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97.57亿元,比年初增长7.93%。截至2024年6月,每股净资产2.18元;每股收益0.1769元/股,同比增长59.51%;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28.82亿元,同比增长16.17%。
(三)报告期主要工作
一是实现防汛安全和抢发多发电量目标。有效应对6月入汛后广西多地强降雨,各大流域水位快速上涨的严峻形势,统筹防洪度汛和抢发电量,积极协调配合、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防汛部门和发电调度部门要求,做好红水河流域梯级优化运行,抢抓汛期发电黄金期,实现在桂水电增发27.9亿千瓦时,龙滩未发生泄洪,水位同比升高18.5米,多蓄能约28亿千瓦时。
二是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全力以赴压降财务费用,上半年综合融资成本率降至2.6%,再创新低。通过控煤价、降能耗节支5,367.19万元,优化采购方式节支1,238.05万元,处置闲置工程物资创收810.39万元,争取各类政策补贴、税收减免等创效3,563.61万元。
三是安全生产局面持续稳定。结合“两节”“两会”保电和春季安全大检查工作,确保50多个基建、检修现场安全。针对5月下旬以来强降雨天气,强化与电网、珠委、区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及时启动并调整防汛应急响应等级,每日滚动发布发电策略,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基础上增发电量。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督查,远程与现场监督相结合,严抓违章行为。推进中小水电“关门电站”创建,完成百龙滩、西津等11座电站现场达标验收,累计完成18座水电站验收。完成安全教育基地建设。
四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优化公司本部机构和岗位配置,加强本部、基层纵向交流,对15家基层企业开展“一对一”会诊,“一企一策”制定改革思路举措。设立区域事业部,开启全域发展新局面。围绕做精专业,政策研究中心、现场督查中心、项目评审中心、科技创新与数智中心、宣传文化中心、审计中心、法务中心等7个专项中心柔性组织迈向规范运作。
五是党建质量不断提升。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重点任务落实清单,创新“自选动作”,不断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深化党建“三年提升”工程行动,在党建引领中助推企业文化落地。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主要负责人、青年干部履职培训。强化宣传引导,在省部级以上媒体发稿415篇。乡村振兴评级实现“六连好”,教育、产业帮扶成果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风险因素
1.电力政策风险。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正深化中,并不断出台各项电改政策,这些政策和举措,对企业盈利将产生影响。
2.气候风险。清洁能源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
3.煤炭价格波动风险。火电厂受电力供需、供应情况、运输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多,对煤价产生波动和变化,对火电效益有直接影响。
4.市场需求风险。电力需求受经济发展、气候变化、新增投产规模等因素影响较大,导致电力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对电量和电价会产生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清洁能源优势凸显,新能源比重增加
公司电源结构优势在于以清洁能源为主,清洁能源占公司在役装机容量的90%,受国家“双碳”政策支持,消纳有保障。
(二)培养了一大批发电管理、发电技术和发展管理的人才
公司上市以来,随着红水河流域梯级电站的开发和多年来实施的“购建并举,跨区域发展”的战略,积累了丰富的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形成了多项施工、运营和检修管理的国际、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目前水电站的生产管理处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具有建设“投资省、质量优、工期短”的水电站精品工程的实力和经验;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水电建设、经营和管理人才,可以依托红水河流域各电厂,应急培训新建和收购项目需要的特殊专业人才,从而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售电侧改革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积极参与售电侧改革,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广西大唐桂冠电力营销有限公司,与广西电网公司联合组建了厂网合资的售电公司,参股了广西区政府主导的电力交易中心并获董事席位,为公司延伸产业链、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搭建了平台。
(四)重视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功能,具备资本多渠道融资的成功经验
通过银行和资本市场双通道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并不断探索新的融资工具和渠道,优化债务结构;同时推进系统内部资产整合和外部并购,加快发展多元化清洁能源并实现权益装机容量的进一步增长。
(五)管理创新,专业化和集约化管控模式基本成型
利用在红水河流域的装机规模化优势,对生产要素实行集约化管理,成立集控中心、资金调度中心等专业化机构对生产、资金进行科学化管控。已投运的集控中心成为了知名的跨专业、跨流域的综合集控平台之一,优化调度后提高整体水能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资金中心发挥了资金统筹调度和降低资金安全风险的作用。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发电量完成情况分析 公司直属及控股公司电厂2023年年度累计完成发电量285.0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1.37%。其中:水电211.0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41.50%;火电50.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88%;风电18.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2%;光伏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27%。 2023年公司发电量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2023年公司骨干电厂所在的红水河流域,来水比多年平均偏枯5-6成,造成发电量减少,其中龙滩断面来水比多年平均偏枯57%。二是2023年西南地区气候总体偏旱,公司位于四川、云南、贵州的水电站也受所在区域来水偏枯...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发电量完成情况分析
公司直属及控股公司电厂2023年年度累计完成发电量285.0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1.37%。其中:水电211.0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41.50%;火电50.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88%;风电18.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2%;光伏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27%。
2023年公司发电量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2023年公司骨干电厂所在的红水河流域,来水比多年平均偏枯5-6成,造成发电量减少,其中龙滩断面来水比多年平均偏枯57%。二是2023年西南地区气候总体偏旱,公司位于四川、云南、贵州的水电站也受所在区域来水偏枯影响,发电量同比有不同程度下降。
(二)2023年主要经营指标
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4,727,985万元,比年初增加4.50%;负债总额2,617,461万元,权益总额2,110,524万元,资产负债率55.36%,比年初上升3.94个百分点;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30,587万元,比年初减少3.16%。年末每股净资产2元;每股收益0.1448元,同比减少63.48%;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407,90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8.16%。
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告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三)报告期内主要工作
一是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局面。圆满完成能源保供和各项重大活动保电任务,全年实现“零”事故、“零”伤害。公司荣获中国大唐2023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4年获得此荣誉称号。13家所属企业内审风险度均低于15%,其中岩滩公司外审风险度为8.98%,中国大唐最优。全年实现“零缺陷”机组62台、“零渗漏”机组72台、“零违章”班组158个,同比分别提高35.38%、44.91%、25.61%;13台水电机组获中电联对标优胜机组。
二是多措并举提质增效。精益资金管理,压降财务成本,全年综合融资成本2.84%,持续保持中国大唐系统内发电单位最优,全年财务费用较预算节约3.66亿元。争取财政贴息“桂惠贷”20.12亿元落地,支持新能源项目建设发展。发行全国央企首单数字人民币债券。落实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1.19亿元。亏损企业治理实现同比减亏1.72亿元。深化“两个细则”、辅助服务市场管理获得收益1.28亿元。优化流域梯级电站水库联调,水电耗水率同比下降5.94%,增发电量8.3亿千瓦时,光伏利用小时区域五大对标第一。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以入选国资委“双百企业”为契机,推进改革深化三年提升行动,全年管理人员薪酬倍差达2.41倍,压减劳务派遣人数309人,压降84.2%。通过深化依法合规建设,科学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全年未发生重大内控缺陷、重大风险事件、重大法律纠纷和重大合规风险事件等考核约束事项。全年出具法律合规意见书29份,对重要制度、方案、合同等进行法律审核把关,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四是创新取得新突破。龙滩《水电站黑启动技术规范》获中国大唐标准创新一等奖,龙滩、岩滩、西津获行业级QC成果特等奖。智慧运行、智慧调度及生产业务管控系统成功上线运行,智慧设备、智慧安防、智慧大坝等建设在积极推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随着国家提出在2030年和2060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新能源快速发展。2023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装机3.15亿千瓦,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和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均创历史新高。2023年,全国全口径发电总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上升至53.9%。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6.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用电量1.6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投资建设、经营以电力生产、销售为主业的电力能源项目,业务包括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售电业务等;公司发电业务是当前的核心业务;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公司积极参与售电侧改革,开展以电为主的发-售电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清洁能源优势凸显,新能源比重增加
公司电源结构较为合理,以清洁能源为主,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占公司在役装机容量的89.79%。水电装机容量达1,023.54万千瓦,是公司主要盈利来源。风电、光伏逐渐形成规模,火电资产比重相对减少。受益于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优先上网的政策,水电整体平均电价比其他类型电力电价低,在电力市场竞争中有较强的竞价优势。风电、光伏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应发尽发。
(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发电管理、发电技术人才和发展人才
公司上市以来,随着红水河流域梯级电站的开发和多年来实施的“购建并举,跨区域发展”的战略,积累了丰富的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形成了多项施工、运营和检修管理的国际、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目前水电站的生产管理处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具有建设“投资省、质量优、工期短”的水电站精品工程的实力和经验;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水电建设、经营和管理人才,可以依托红水河流域各电厂,应急培训新建和收购项目需要的特殊专业人才,从而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售电侧改革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积极参与售电侧改革,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广西大唐桂冠电力营销有限公司,与广西电网公司联合组建了厂网合资的售电公司,参股了广西区政府主导的电力交易中心并获董事席位,为公司延伸产业链、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搭建了平台。
(四)重视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功能,具备多渠道融资的成功经验
通过银行和资本市场双通道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并不断探索新的融资工具和渠道,优化债务结构;同时推进系统内部资产整合和外部并购,加快发展多元化清洁能源并实现权益装机容量的进一步增长。
(五)管理创新,专业化和集约化管控模式基本成型
利用在红水河流域的装机规模化优势,对生产要素实行集约化管理,成立集控中心、资金调度中心等专业化机构对生产、资金进行科学化管控。已投运的集控中心是跨专业、跨流域的综合集控平台,智能化水平较高,能较好的提高整体水能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资金中心发挥了资金统筹调度和降低资金安全风险的作用。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公司2023年实现利润总额为157,98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62,554万元。公司利润结构具体如下:
1.在火电方面本年实现利润-14,955万元,同比减亏12,128万元。
2.在水电方面本年实现利润131,618万元,同比减少281,146万元。
3.在风电方面本年实现利润31,353万元,同比增加4,248万元。
4.在光伏方面本年实现利润8,643万元,同比增加3,971万元。
5.在其他方面本年实现利润1,324万元,同比减少1,755万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电力消费预测
预计2024年全国电力消费平稳增长。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终端用能电气化等因素,国家有关部门预测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6%左右。预计2024年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14.5亿千瓦,比2023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
2.电力供应预测
预计2024年新投产发电装机规模将再超3亿千瓦,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在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预计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将再次突破3亿千瓦,新增规模与2023年基本相当。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2.5亿千瓦,同比增长12%左右。火电14.6亿千瓦,其中煤电12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比重降至3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8.6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上升至57%左右;其中,并网风电5.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7.8亿千瓦,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装机,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0%左右,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凸显。
3.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预计2024年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平衡。电力供应和需求,以及气候的不确定性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综合考虑电力消费需求增长、电源投产等情况,预计202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在充分考虑跨省跨区电力互济的前提下,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南方等区域中有部分省级电网电力供应偏紧,部分时段需要实施需求侧响应等措施。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以提速增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广西区域核心,辐射7大资产分布省,展望全国,实践“自主建设+资产运营”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风电光伏产业,加快发展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项目,加速新型储能产业布局,深度发展流域梯级水电,研究新业态、新模式产业开发,探索数字化企业模式,推进智慧电厂建设,做实做优清洁能源领域,做大装机、资本、效益规模,把公司建成“主业突出、发展强劲、治理完善、经营诚信、品牌卓著、回报丰厚”的现代一流能源央企上市公司。
(三)经营计划
(1)安全目标
杜绝一般及以上事故;杜绝人身伤亡事故;不发生全厂停电、设备损坏事故,不发生垮坝、漫坝、水淹厂房、恶性误操作事故;杜绝发生性质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类事件。实现“0”事故,“0”伤害。
(2)节能减排目标
供电煤耗确保≤316.06g/kWh,力争316g/kWh。
水电发电耗水率为≤8.52立方米/kWh,力争8.5立方米/kWh,水能利用率≥98%,实现电站侧责任“0”弃水。
风电风机可利用率≥98.5%,力争99%
环保指标:脱硫、脱硝环保设施投运率达10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废水达标排放,环保“0”事件。
(3)经营目标
发电量:394.71亿千瓦时;
营业收入:104.78亿元;
利润总额:37.59亿元。
2.2024年重点工作
(1)坚持治本攻坚、管理提效,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统筹生产现场和工程基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坚持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持续巩固“五个突出整治、六个重点抓好”成果。始终坚持以风险评估为抓手,坚持“贵在真实、重在整改、依靠体系、持续改进”的原则,问诊把脉,对症下药,持续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不断强化全员岗位风险辨识和安全管控标准化,严格落实防人身伤亡事故重点要求,深化外委外包业务治理。通过“线上+线下”全覆盖全过程管控,加强工程建设风险管控。加强防控火电“四管”泄漏管理,深化老旧机组、中小水电自动化、新能源等设备综合治理。
(2)坚持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全面加快资源转化效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探索“光伏+储能”发展模式,积极稳妥发展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加快发展虚拟电厂,力争“售电+”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实现零突破,加快推进新能源智慧化建设。全力争取海上风电开发。不断优化前期工作指导手册,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严格落实“两不超、三个零”“五严禁、八严格”工程建设要求,加强工程安全、质量、工期、造价全过程管控,全力打造“四优”工程。
(3)坚持对标一流,精益管理,全面深化提质增效行动。坚持电量为王、效益为先,统筹电量与电价,把握市场节奏,打好组合拳。不断深挖流域梯级、跨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的精益化调度潜能,提高整体发电效益。坚持一切成本皆可控,坚决做到“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优质融资平台作用,持续保持中国大唐最优利率水平,实现理财效益最大化。实质性推动优质资产、优势资金向上市公司汇聚,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主战场“粮草充足”。
(4)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全面推进“双百”行动。以入选国资委“双百企业”为契机,高质量推进各项改革重点任务,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全面实行新能源“集中监控+区域运维+专业检修”的生产运营管理模式。完善人才选拔任用评价标准,优化人才成长培养机制,多平台多通道培育人才队伍。以“123”人才开发体系运转为抓手,启动岗位能力评价,完善基础人才库,构建技艺精湛、素质优良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丰富人才“五支队伍”。开展“强化培训年”活动。精准实施高质量发展激励措施。加大高质量发展考核和奖励的力度、强度和准度,刚性考核、刚性兑现,实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改革、参与建设的新动力。
(5)坚持依法合规、突出重点,全面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不断健全完善法律、合规、风险、内控“四合一”管理体系,加强投资项目专项风险评估,开展重大项目在关键节点的法律合规风险交底工作,持续完善“三层三防”协同工作机制,突出重大风险化解、经营风险事件处置、重大决策专项风险评估的管理,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6)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全面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优化科技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打开创新发展空间。推进重点创新项目实施“赛马制”“揭榜挂帅”“军令状”等机制。加快“数字桂冠,智慧电厂”建设,将智慧运行、智慧调度等项目由试点运行向小水电、新能源等领域延伸,发挥智慧效能,为基层减负、为一线班组减负,加快实现小水电“关门运行”、新能源场站“无人值班”。加强专利和技术标准工作。力争获取发明专利授权10项。主持编制的标准立项1部,4部行业标准发布,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同行业水平,在科技创新、标准引领等方面不断提升行业话语权。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电力政策风险。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中,目前广西火电全部进入市场,光伏、风电部分进入市场,四川、云南水电也基本市场化。南方五省现货交易正在积极推进当中,同时,政府也在不断出台各种电改政策,这些政策和举措,对目前的企业发电模式和电价模式造成一定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可能会有所波动。
2.气候风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非化石装机容量占公司在役装机容量90%,处于发电主体地位。水电各流域来水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风电、光伏也受当地气候影响较大。公司在役新能源和水电机组分布在广西、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省区的不同流域,地理位置差别大,气候变化和来水、来风、来光不稳定将对公司发电量产生影响。
3.煤炭价格波动风险。公司唯一火电厂合山电厂,在役装机容量133万千瓦,占公司在役装机容量10%左右,目前,受国内、国际煤炭供需变化、国际形势变化、政策变化、运输条件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煤炭价格波动大,与煤矿对接长协煤量仍有待提高,这些都对火电效益产生影响。
4.市场需求风险。经济是具有波动性的,电力需求也随之波动,电力供不应求或电力过剩均有可能,随着市场化深入,电价受供需关系影响更为明显,影响对企业效益。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营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投资建设、经营以电力生产、销售为主业的电力能源项目,业务包括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售电等;公司发-售电业务是公司当前的核心业务;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公司积极参与售电侧改革,开展以电为主的发-售电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全国电力行业总体情况
1-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增长较快;除水电外,其他类型发电量同比增长;火电、核电和风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增加,水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降低;全国跨区、跨省送出电量同比增长;全国...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营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投资建设、经营以电力生产、销售为主业的电力能源项目,业务包括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售电等;公司发-售电业务是公司当前的核心业务;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公司积极参与售电侧改革,开展以电为主的发-售电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全国电力行业总体情况
1-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增长较快;除水电外,其他类型发电量同比增长;火电、核电和风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增加,水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降低;全国跨区、跨省送出电量同比增长;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加,其中新能源增加较多;电源和电网完成投资较快增长。
1-6月,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4亿千瓦,同比多投产7,186万千瓦。其中,水电536万千瓦、火电2,602万千瓦、核电119万千瓦、风电2,29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7,842万千瓦。
1-6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5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第二产业用电量2.8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用电量7,6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1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目前的发电业务分布在广西、四川、贵州、山东、湖北、云南等多个省区。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役装机容量1,268.79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1,023.54万千瓦;火电装机133.00万千瓦;风电装机76.60万千瓦;光伏装机35.66万千瓦。公司主营以水电为主,在役水电装机占80.67%,其中在广西水电装机918.82万千瓦,占广西统调水电装机的三分之二;在当前电力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消纳有保障,尤其水电作为低成本的清洁能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势突出,保持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发电量完成情况分析
2023年1-6月,公司直属及控股公司电厂累计完成发电量147.1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6.04%。其中:水电113.3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45.75%;火电21.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45%;风电10.0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17%;光伏2.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2.14%。
2023年上半年发电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我国西南地区来水严重偏枯。公司骨干电厂均在红水河流域,1-6月流域来水较多年平均偏枯4成,造成发电量减少。公司位于四川、云南、贵州的水电站也因来水偏枯的大环境影响,发电量同比有不同程度下降。
(二)2023年上半年主要财务指标
2023年6月底,公司资产总额453.89亿元;负债总额237.86亿元,权益总额216.03亿元,资产负债率52.40%,比年初上升1.00个百分点;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7.88亿元,比年初减少0.61%。截至2023年6月,每股净资产2.06元;每股收益0.1109元/股,同比减少53.03%;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24.81亿元,同比减少38.49%。
(三)报告期主要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抢发效益电量。全力做好梯级优化调度,坚持度电必争、滴水不漏,在主要流域来水减幅同比偏少66%的情况下,深度优化水库调度,耗水率同比降低7.2%,相当于节水增发3.19亿千瓦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106次,增发电量1.12亿千瓦时。加强燃煤保供控价,坚持“买效益煤、发效益电”原则,加强煤炭市场研判分析,采购低价进口煤70万吨。狠抓新能源提质增效,提高风、光利用效率,实现光伏利用小时534小时,高于区域平均93小时。
二是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全力以赴压降财务费用,上半年综合融资成本率降至2.98%,实现行业一流。加强与政府及电力市场各方沟通协调,争取政府“桂惠贷”及火电各类奖补,实现政策创效7,153万元。发行2023年广西首单能源保供特别债5亿元,创今年央企子公司同品种同期限债券最低利率。落实落细税收优惠政策,启动科技研发费用税务加计扣除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司归母利贡献水平。
三是全力确保安全稳定形势。修订优化并刚性执行违章考核办法2.0版,建立待岗培训、转岗降级、下岗退出的递进惩戒机制。开展春检、防汛“四不两直”督查及交叉检查全覆盖。做好水电机组生产运行指标对标创优工作,2022年度中电联水电生产指标对标竞赛取得丰硕成果,龙滩电厂4、1、2号机包揽700MW以上混流式机组前三名,平班电厂3号机获40-199MW轴流式机组第一名。全力推进智慧企业建设,智慧运行和生产运营管控信息(一体化)等系统实现开发上线并在系统多个厂站同步进入试运行。
四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编制主题教育“五个一”工作手册,创新“四学”模式、“211”调研工作方法,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士气,推动各项工作砥砺前行。多维度提升对外宣传影响力,《桂冠电力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扛好迎峰度夏保供责任》等多篇报道相继在中央主流媒体刊发。开展劳模精神宣讲会暨“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活动,为一线职工送上视听文化盛宴和劳模精神洗礼。精准帮扶出实招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小院”正式挂牌运行,推动人才集聚带动大化特色产业发展;创新并全面启动青年义务支教“春雨行动”,引领公司广大青年建功乡村振兴“主战场”。
三、风险因素
1.电力政策风险。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中,目前广西火电全部进入市场,光伏、风电部分进入市场,四川、云南水电也基本市场化。南方五省现货交易正在积极推进当中,同时,政府也在不断出台各种电改政策,这些政策和举措,对目前的企业发电模式和电价模式造成一定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可能会有所波动。
2.气候风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非化石装机容量(水电、风电、光伏)占公司在役装机容量接近90%,处于发电主体地位。这类发电机组受当地水情、风况、光照等气候条件变化影响较大,因此,气候条件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将对公司发电量产生影响。
3.煤炭价格波动风险。公司唯一火电厂合山电厂,在役装机容量133万千瓦。因煤价受国内、国际煤炭供需变化、国际形势变化、政策变化、运输条件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大,不受控,对火电效益产生直接影响。
4.市场需求风险。电力需求受经济、气候、新增投产规模等因素影响较大,将导致电力供不应求或电力过剩,随着市场化深入,电价由此会受到影响,进而对企业效益产生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清洁能源优势凸显,新能源比重不断增加
公司电源结构较为合理,以清洁能源为主,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占公司在役装机容量的89.52%。水电装机容量达1,023.54万千瓦,是公司主要盈利来源。风电从零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光伏项目陆续投产,盈利能力低的火电资产比重较小。受益于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优先上网的政策,水电利用小时数相对稳定,整体平均水电电价较低,在电力市场竞争中有较强的竞价优势。风电、光伏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也应发尽发。
(二)拥有清洁能源建设、经营和管理人才
公司上市以来,随着红水河流域梯级电站的开发和多年来实施的“购建并举,跨区域发展”的战略,积累了丰富的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形成了多项施工、运营和检修管理的国际、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目前水电站的生产管理处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具有建设“投资省、质量优、工期短”的水电站精品工程的实力和经验;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水电建设、经营和管理人才,可以依托红水河流域各电厂,应急培训新建和收购项目需要的特殊专业人才,从而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售电侧改革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积极参与售电侧改革,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广西大唐桂冠电力营销有限公司,与广西电网公司联合组建了厂网合资的售电公司,参股了广西区政府主导的电力交易中心并获董事席位,为公司延伸产业链、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搭建了平台。
(四)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功能,积极开展多渠道融资
通过银行和资本市场双通道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并不断探索新的融资工具和渠道,优化债务结构;同时推进内部资产整合和外部并购,加快发展多元化清洁能源并实现装机容量的进一步增长。
(五)管理创新,专业化和集约化管控模式基本成型
利用在红水河流域的装机规模化优势,对生产要素实行集约化管理,成立集控中心、资金调度中心等专业化机构对生产、资金进行科学化管控。已投运的集控中心成为了跨专业、跨流域的综合集控平台之一,优化调度后提高整体水能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资金中心发挥了资金统筹调度和降低资金安全风险的作用。
收起▲